朝核问题对世界的影响

2022-12-26

第一篇:朝核问题对世界的影响

朝核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要 :2009年4月6日朝鲜为维护自身的发展而追求独立自主的核武器研制,表示退出六方会谈。然而,朝鲜发展核武器会为日本发展军事力量提供借口,会为美国军事打击朝鲜创造可能,也会为东北亚地区发展核武器提供条件,这些将严重影响到中国的核心安全利益。中国应坚决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但面对中朝之间独特微妙的关系,中国还应同时继续保持中朝传统友谊,采取灵活的对朝政策,进一步加强对朝政治决策的影响力。中国非常需要朝鲜,基于此,中国应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做出巨大努力。

关 键 词 :朝核问题 国家安全 中朝关系 战略选择

朝美双方在安全与战略利益及目标诉求上存在尖锐矛盾,最终使朝鲜走向发展核武器的道路。这种针锋相对的矛盾注定会使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十分复杂而纠结。2006年10月9日,朝鲜向世界宣布成为有核国家,中国政府用了“悍然”二字,对朝鲜进行的核试验进行报道及评论。尽管中国的报道未能压制反倒助长朝鲜的核武器研究,中国仍然强调六方会谈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最佳选择,并且积极斡旋重启六方会谈。2009年4月26日,朝鲜又一次宣布退出六方会谈,去核化恢复原状,试射导弹。中国陷入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是哦中朝关系,另一方面是来自国际方面的压力。进退维谷中,有些学者指出中国对朝鲜不应一味迁就,必须照顾到自己的外交局面。我觉得,中国首先应当考虑朝鲜发展核武器对中国方方面面的影响即朝鲜在政治经济上对中国发挥的作用,站在国际形势的角度上,慎重分析该如何确定自己的战略选择路线。

一、朝鲜半岛核问题对中国的影响

朝鲜拥有核武器严重威胁中国的核心利益。

首先,目前,美朝双方互不让步,如果朝鲜危机越演越烈,美国对朝鲜的强烈反应便不仅仅局限在经济制裁上,在军事上,美国还会进一步施压,并且不排除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一旦美国攻打朝鲜,中国的“安全屏障”将失去。在这几十年来,中国美国等与反华势力斗争,朝鲜一直默默地守护着中国的大门。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朝鲜与我国不仅山水相连,平壤沈阳长春等地的铁道也紧紧地连接在一条线上。如果没有朝鲜,在台湾海峡危机和南海诸岛危机频发之时,我们那还有精力应对东北方面来的美日直接军事威胁。与此同时,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最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而这时,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将直接威胁到中国渴望稳定繁荣的长远利益。

其次,朝鲜拥有核武器有可能会使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复杂化。朝鲜拥有核武器后东北亚地区其他国家会走向发展核武器的道路。倘若如此,中国将处于众多核国家的包围之中,威胁不言而喻。同时,日本会因朝鲜发展核武器而加强军备,进而引起亚洲的军备竞赛,后果将不堪设想。

再者,北约不断东扩,美国势力扩张至中亚地区,朝鲜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更加凸显。中国有理由也应当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利益而保持同朝鲜的友谊。因而朝核问题直接影响中国的安全利益,中国应坚决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同时也反对美国对朝鲜实施制裁和军事威胁,注重能够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危机。

二、中国的战略选择

“国家的对外政策应当为本国的国家利益服务业就是为了保持扩大和现实国家权力服务。”1

目前,朝鲜的形式不稳定具有颇强的不确定性。朝核问题是目前影响两国关系的最大变数,朝鲜的核发展计划与中国的根本利益相抵触,最终导致了两国的利益冲突。对中国来说, 1 摩根索 《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利与和平的斗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P3 朝鲜是一个很想自主自尊心极强又很倔犟的穷孩子。1他闯祸,中国替他收拾;他贫穷,中国拿出巨大的经济资源帮他发展。然而,朝鲜一直在严格防止中国政府干涉其内政,同时中国历来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我国对朝鲜的影响力还是十分有限的。此时,倘若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向朝鲜施压,朝鲜将完全孤立,会无视国际社会,猖狂地进行核试验使得危机升级。随后,一旦战争爆发,朝鲜大量难民将涌入中国东北,出于人道主义中国不得不收留这些难民,这将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灾难性后果。同时,中国与朝鲜在历史地理政治上的联系注定了中朝的关系,中国不应向其施压,应当做到邻里关系融洽,共同进退。中朝关系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中国必然能意识到一点。

毛主席曾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在朝核问题上,朝鲜韩国是谈判桌上的棋子,真正进行较量的是中俄和日美。我们真正的敌人是美国日本,朝鲜即使不是我们的朋友,但是至少不是敌人。作为朝鲜的邻居,我们应该理解,朝鲜也有自身的核心利益。中国不能盲目听从日本美国的带有目的性的意见对朝施压,否则,若将这位邻居变成敌人,受害的只能是中国自己,而日美很可能看见中国让出朝鲜这个棋子而捂嘴窃笑。

因而,我认为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中国还应积极斡旋重启六方会谈,耐心等待朝鲜的重新加入,加强与美日谈判争取减弱其对朝鲜的制裁和军事威胁带来的压力。要在充分尊重朝鲜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密切两国往来,加强经贸合作,加大对朝经济援助,并且尽最大可能通过多种手段进一步加强对朝鲜决策的影响力。继续保持并深化中朝传统友谊,在重大国际事务中鲜明地支持朝鲜。中国需要朝鲜,应将朝鲜引导为一个好兄弟,使其成为力守东北大门的勇敢战士。尤其在当今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已经向美国的经济霸权主义发出勇敢挑战,我们更加需要朝鲜,严防美国金融帝国崩溃时以军事手段反扑中国的全球经济战略。

中朝关系唇齿相依,中国应为朝核问题及半岛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同时,立足于中国国家利益和东北亚地区的共同利益,中国在继续保持中朝传统友谊的同时,还应对朝鲜明确表示我们的底线,防止每日韩三国协调体系的强化,防止朝核危机的进一步升级。

参考文献:(1)朴键一 朝鲜半岛核问题与新世纪中国外交

东疆学刊,2007(2)

(2)李南周 朝鲜的变化与中朝关系——从友好合作关系到实利关系

现代

国际关系 2005(9)

(3)李晓光 陶常梅 “一条线”外交政策下的中朝关系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5)

(4)吴德烈 中朝经贸合作的机遇与发展思路

中国经贸 2008(1)

(5)张玉山 中朝经济关系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东北亚论坛 2006(1)

1 姜龙范 《朝核问题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东疆学刊 2007年 P62

第二篇: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导语;了解中国文化在不同时期对世界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度。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时期对世界起着自己独特的作用,调查方式为通过查阅文献,报刊了解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分为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现在意义。以及调查研究之后的心得体会。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的文明。通过查阅文献,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古典哲学。在《易经》包含现代计算机二进制的基础现代数理逻辑也要依托于《易经》,《老子》思辩哲学应用于现代哲学、《孙子》应用于商战、《四书五经》对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朝鲜等影响更大,这些国家都是中国文化圈的成员。启蒙运动中,法国伏尔泰便利用了中国儒家思想,伏尔泰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伦理、人性观念、社会法则等加以综合研究,建构了一套对西方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新的社会学说。明代王阳明的学说还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第一本提到儒教的书《儒家道德》,1641年在伦敦出版。

2.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指南针;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而火药又成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在现代战争中作用很大,就是航天也要用到。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于彻底地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任何占卜术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成功所起的作用更大。火箭也是中国首先发明的。中国漆器,中国冶铁和穿井技术都是世界最先出现的。 中餐、中医也世界独具特色的。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中动情地写道:“中国文献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发明和发现,考古证据或绘画实物证实中国的发明与发现比欧洲的或照搬采用的发明或发现一般往往领先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二项式系数排列,还是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相互转移的方法,或是第一台时钟中的擒纵装置,或韧性铸铁犁铧,或植物学与土壤学的开创,或皮肤与内脏的关系,或天花痘苗接种的发现——不管你探究哪一项,中国总是一个接一个地居世界第一。”李约瑟著的长达2000万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向世界生动详实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伟大创造及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与影响。 3.文化方面(狭义的)。隋唐时中外交往空前频繁,周边国家大多仿效中国的各项制度,日本大化改新使其进入封建社会,中国文化圈也在这时形成。中国的文化在明代以前一直是世界领先。中国的城市发展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宋代以前,世界是许多国家学习中国的城市建造。中国中古的开放时代为世界各国培养了许多各方面的人才。在艺术门类内,中国的书法、国画、诗歌独树一帜。中国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推动作用。1570—1870年的300年间,西方国家出版的有关介绍中国文官制度与政治制度的书籍竟多达70种。《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以及《聊斋志异》、《金瓶梅》等被译成多国文字,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文坛。德国文豪歌德在比较中西文学后曾感慨地说:“当中国人已拥有小说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正在树林里生活呢!”举世闻名的中华武术,是我国民间流行最广泛的体育项目。千百年来,中华武术对世界武坛尤其是亚洲武坛有过重大影响。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武术震惊了世界。中国琴棋书画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中国文化圈内的国家。

4.交通方面。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亚欧,促进了各地的交流。四大发明除火药是元朝军队带去的其它都是经丝绸之路传过去的。

5.经济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等作物的国家,尤其水稻种植的传播极大促进了其他地区农业的发展,养活了更多的人口。世界上660多种主要栽培作物中,起源于中国的就有136种,占20%以上,居世界第一。中国还是最早养蚕的国家,丝绸也是中国的重要发明。中国烧造的瓷器也是中国独特的创造,中国人china,就与陶瓷有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如今饮茶更成为世界性的风尚。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英国的李约瑟曾说:“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亚洲国小龙的发展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6.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时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亚非国家间的交往确立了现代外交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国人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幅员辽阔,中古时代经济文化一直世界领先,为世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可以这样说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跨越国界疆域时间等的限制,对不同国家的社会进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对中国文化现代意义的探究主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怀人本

西方文化是以宗教为主导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却具有深厚的人本主义色彩。尽管中国古代礼仪中存在各式各样门类繁多的宗教祭祀等仪式,但神学始终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更关注人,更关心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存需要。

中国典籍中,很早就有“人”是天地所生万物中最灵、最贵者的思想。如《尚书·泰誓》中说:“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

《孝经》中则借孔子的名义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中的“性”字,是“生”的意思。宋人邢 解释说:“性,生也。言天地之所生,惟人最贵也。”

在《礼记·礼运》篇中,人们又进一步对人之所以异于万物的道理作了理论上的说明。如说“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礼记》也出现了“天下为公”的理念……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很在程度上来说是关注人生的文化,而这在世界文化体系中都是十分珍贵的。其中有很多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讨论,也都十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二)道德的教化

在现代社会,很多中国人是不信教的,一些外国人认为,中国的所有社会问题,都由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引起。中国的宗教信仰文化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可能真的不是很大,但事实上,中国的道德信仰系统却十分完备。

这一种道德信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而我们需要的这种道德教化,不是封建社会三纲五常的约束,而是一种去伪存真的,一种现代社会正常动作所需的道德规范。

中国礼仪文化中有很多道德的因素。

《诗经》提出“夙夜在公”,《尚书·周官》提出“以公来私民其允怀”,都提倡注重整体精神,都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思想。正是在重视整体精神的影响下,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的香水偿息奋斗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在自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上,之所以能历经磨难,长兴不衰,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坚忍不拔的民族伟力,就是因为我们民族有着一种崇高道德精神。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提倡人伦价值,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美德。

中国传统道德历来十分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有的道德义务。从《尚书》中提出的“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到孟子提出的“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再到《礼记·礼运》中所讲的“十义”,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贞、长惠、幼顺、君仁、臣忠”,都从不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规定了每个人为维护良好的人伦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传统人伦关系中的维护封建等级关系的糟粕无疑应当批判和剔除,但其中包含的有益因素,如能赋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涵义,对于改善家庭与社会的人伦关系,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另外,传统文化中还对我们提出“诚信”,“仁爱”,“互助”等等道德上的要求和希望……这种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和“以德治国”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发扬的。

(三)追求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追求和谐。“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提出“天人和一”的思想。即把自然与人看作一个统

一、平衡、和谐的整体。主张“道法自然”,即人们要顺从自然,回归自然,把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惩罚减少到最低限度,寻求人类理想的生存空间。

在人际关系上,强调和谐有序,追求实现“仁者爱人”、“礼之用、和为贵”的和谐社会。

另外,《尚书》中关于尧舜禹执政理念的记载就有“协和万邦”、“咸和万民”的名言,这表明,在国家尚未形成的时候,先民就已经把和谐作为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史伯的“和实生物”,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尚同”,“非攻”,老了的“知和曰常”,都以“和”作为最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

和谐文化是人类世界的共同精神财富,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恒久价值,我们要理解它,然后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真正为构建和谐文化出力。

三 继承与更新

文化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如果丢弃了传统文化,我们将推动的是我们自己的根和灵魂。

当然,另一方面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也存在一些腐朽的“毒素”,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是必须要剔除的,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清醒地来了解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取精华,去糟粕,继承一些“老祖宗”的东西,同时吸收外来的好的文化,以此来更新我们的文化,创造一种真正适合中国的文化。

总的来说,单说一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我们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再来谈取舍的问题。

对我们年轻一代来说,尤其要有自己的主见,一件事,首先要走进它,了解它,才能来评价它,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更不能随大流。

比如说说到传统文化的取舍上,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本身都不了解,只是完全听信别人的“经验”,就不可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适合我们的文化。而只有在学习中,我们才能既做到继承,又能尝试创新。

因此,我觉得,要想真正找到一条传统与现代兼并的属于中国的文化之路,我们首先要重视传统论,走进它,了解它,在大学中应该多开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对于大学生,则应该多看原籍,多自己独自思考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古典哲学。《易经》包含现代计算机二进制的基础,现代数理逻辑也要依托于《易经》,《老子》思辩哲学应用于现代哲学、《孙子》应用于商战、《四书五经》对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朝鲜等影响更大,这些国家都是中国文化圈的成员。启蒙运动中,法国伏尔泰便利用了中国儒家思想,伏尔泰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伦理、人性观念、社会法则等加以综合研究,建构了一套对西方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新的社会学说。明代王阳明的学说还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第一本提到儒教的书《儒家道德》,1641年在伦敦出版。

2.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近代化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离不开指南针;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离不开造纸术和印刷术;而火药又成为砸碎封建城堡的利器,在现代战争中作用很大,就是航天也要用到

3.文化方面(狭义的)。隋唐时中外交往空前频繁,周边国家大多仿效中国的各项制度,日本大化改新使其进入封建社会,中国文化圈也在这时形成。中国的城市发展对世界也有很大影响,宋代以前,世界是许多国家学习中国的城市建造。中国中古的开放时代为世界各国培养了许多各方面的人才。在艺术门类内,中国的书法、国画、诗歌独树一帜。中国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推动作用。1570—1870年的300年间,西方国家出版的有关介绍中国文官制度与政治制度的书籍竟多达70种。《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以及《聊斋志异》、《金瓶梅》等被译成多国文字,深深地影响着世界文坛。

4.交通方面。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亚欧,促进了各地的交流。四大发明除火药是元朝军队带去的其它都是经丝绸之路传过去的。

5.经济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等作物的国家,尤其水稻种植的传播极大促进了其他地区农业的发展。中国还是最早养蚕的国家,丝绸也是中国的重要发明。中国烧造的瓷器也是中国独特的创造,中国人china,就与陶瓷有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饮茶的习惯最早起源于中国

6.对外交往。郑和下西洋时倡导: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亚非国家间的交往确立了现代外交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四篇:中国工艺美术对世界的影响

班级:201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学号:201400650128 姓名:周长帅

摘要:我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中国工艺美术对世界的影响》。虽然大家每个人都会写,但若每个人都认真地抒发出自己的感受,每个人本身独特的理解将会使本门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我这篇文章将会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何为中国工艺美术;第二部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概况;第三部分,中国工艺美术的美学特征;第四部分,中国工艺美术对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工艺美术 发展概况 美学特征 瓷器

一、何为中国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即传统工艺美术,主要指在手工业时代形成以用与美的结合为特征的造物部类与设计,在现代化大机器工业生产的比照下,尤其是指那些技艺性强、并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传统型产品,如为一般人所熟知的陶瓷、玉雕、牙雕、景泰蓝、漆雕、木雕乃至皮影、风筝、灯彩、剪纸、蓝印花布、泥玩、刺绣、抽纱等等。这类工艺美术产品品类众多,花色更是无数。拿我们今天参观的秦兵马俑来说,秦兵马俑阵容规模的庞大体现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足以使它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身临兵马俑中,我不难感受到千军万马压境的那种磅礴气势,为其气势所震撼。在我们细看过的每一个陶俑,我们又会为其高超的技艺所折服。精雕细刻与概括简练的手法相结合,表现秦俑的“形神兼备”,秦俑与人同高,显然是以真人为原型,而形象刻画更为细腻,五官适度,胡须各异,发丝清晰,鞋子走向符合事实。主武士佣黑眼珠和白眼球之间的微笑突起的刻画。但衣服库管仅具大样,衣纹以数道阴线概括之,从整体而言,秦武士佣上细下粗,似不相称,但会给人以灵气的感染力和稳定坚固的感觉。同样陶马腿、蹄刻画粗略,但头部雕塑非常精巧,嘴角、鼻、眼皮的细微转折都一丝不苟的刻画出来,既写实又简练,将战马的良种神态表现出来。秦俑作者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能够做到随心所欲的表现物象了,可见,秦俑的写实主义手法已经达到很高的高度。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和艺术心智的产物,是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真实存在。是以中华民族伟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经历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独具特色人类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和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二、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概况

中国工艺美术的原始发生可追溯到远古先民的第一件劳动工具的创造。凝聚在原始工具里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既确立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初始形态,亦确立了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民族造型艺术先导的地位。新石器时代的石玉、牙骨、编织、缝纫,特别是制陶工艺,亦鲜明地显示了中国工艺美术重视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造物思想和设计意境,亦鲜明地显示了工匠把握材料性能和制作工艺的能力以及对形式美法则的认识和运用。商、西周时期,中国工艺美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工艺造物的实用内涵和精神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加强。精神内涵重大量渗入的社会意识和宗教意识,使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一种崇高的美学魅力。原始青瓷和漆器获得初步发展,而青铜器和玉器则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的工艺美术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经济实力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理性主义精神的崛起和高扬,使指向使用功利和现实人生的价值追求,与继承原始文化传统的充满激情和浪漫色彩的形式有机统一,由此而产生的轻利活泼、飞动奔放、雄强古拙的美学特征,在陶瓷、漆器和丝织品上得到充分的表现。三国两晋南北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上的转折,造成工艺美术生产格局和价值追求的变化。生产中心逐渐由北方移向南方,工艺造物去想内在人格和心性的显示。这一时期崇尚主体人格精神的造物倾向和空疏、清净、平淡的审美风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工艺美术的整体发展。青瓷、建筑物件和宗教工艺美术在这一时期取得了突出成就。中国工艺美术在初唐和盛唐获得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使隋唐工艺美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境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并集中地表现在陶瓷上。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与主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宋代工艺美术充分地物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元代蒙古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统一中国后,工艺美术有着一定的发展。织染工艺的织金棉、陶瓷工艺的青花和釉里红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来自尚武的游牧文化的影响,元代工艺美术风格趋向粗犷、豪放和刚劲。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的时代。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和科学的产生,促使明代工艺美术跨入一个新的阶段,织锦、棉纺、陶瓷、漆器、金工、家具和建筑装饰等门类都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明代工艺美术继承了宋以来的美学追求,并向程式化和完善化发展,具有端庄、简约、健实等审美特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各个门类在清代更加完善,期品种之繁多、技艺之精湛、手法之丰富都远远超过前代,呈现出集各历史时期之大成的局面。在清代工艺美术生产中进一步强化,以至一代艺术风格日趋矫饰雕琢、精致繁缛。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工艺美术的生产格局、产品结构、工艺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呈现着新的面貌。衰败和新生、模仿和创造、恪守与分化构成近现代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景观。

三、中国工艺美术的美学特征

1、和谐性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的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工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2、象征性

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这种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宫廷或文人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展示,造成矫饰之态或物用功效的损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产者自身的功利意愿为象征内涵的民间工艺美术则显得刚健朴质,充满活力。

3、灵动性

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4、天趣性

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财”、“因材施教”,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种卓越的艺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5、工巧性

对工艺加工技术的讲求和重视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贯传统。丰富的造物实践是工匠注意到工巧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并有意识地在两种不同的趣味上追求工巧的审美理想境界。

四、中国工艺美术对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以瓷器为例) 凝聚着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中国工艺美术,在国际性贸易和文化交流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不仅西传了精美的丝织品,也西传了东方的蚕种和织造技术。陶瓷之路更是跨越中世纪东西世界的一条纽带。瓷器的外销不仅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转化为全人类的文明财富和世界性生产产业,而且也影响了所到之处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17世纪后叶,中国曾向欧美出口大量的纹章瓷。纹章瓷通常指带有欧洲诸国贵族、军团、公司、团体等特殊标志或曰纹章的,根据特殊需要而大批量特制的中国瓷器。

17世纪后期,法国宰相马扎兰按照国王路易十四的命令建立了“中国公司”,在广东订制了大批带有甲胄、军徽、纹章图案的瓷器,他还委托法国商人在江西用景德镇瓷制造他们夫妻俩的瓷塑像,表现路易十四和夫人身穿中国丝绸织锦做成的中国式服装载歌载舞的情景。此后纹章瓷便在欧美等地盛行起来。俄国彼得大帝也在中国订造瓷器,绘制双鹰国徽,直到现在中国的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康熙年间烧造的有俄国国徽的彩瓷。曾经有许多墨西哥人来我国订制绘有自己家族标志徽记或勋章图案的成套餐具或茶具。至今在墨西哥人中间,仍有不少人保存着这些瓷器,作为传世之宝。

对于某些国家皇室贵胄来说,收藏和使用精美的中国瓷器,似为他们崇尚文明和追求高雅乃至炫示国力的象征。因此,千百年来,收藏、展示中国瓷器成为各国皇室豪门的最大爱好。华盛顿和杰弗逊两位美国总统都有自己专用的中国瓷器餐具;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专门有一个收藏中国瓷器的瓷宫;波兰王约翰有一个专门陈列中国瓷器的中国厅;德国的一些宫殿,如恩斯巴赫、夏洛腾堡等,以收藏中国瓷器著称;英国女王玛丽二世醉心于中国瓷器,在宫内专门设置许多玻璃橱陈列各种瓷器;在泰国首都曼谷的大皇宫里,陈列着许多中国瓷器中的珍品和景泰蓝;瑞典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中国宫”;在苏丹的宫殿里,自15世纪就一直使用中国瓷器做餐具,并特别建造一座名为“中国哈奈”的建筑以收藏这些珍品;在东非埃塞俄比亚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古老教堂,在这个教堂里,保存着一个精美的中国明代瓷坛,被视为镇堂之宝,瓷坛内保存着16世纪后期埃塞俄比亚著名的万王之王察丹格尔的心脏。

欧洲的某些君主对中国青花瓷器迷恋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在有关的法令中甚至规定了瓷具制作的用色。土耳其国家博物馆收藏了我国宋代的青花瓷盘,每逢有国宾来访,总统接待贵宾时,才将这些瓷盘摆在接待室里,以示对国宾的敬意。

这些由世界各国的国王或总统等皇室贵胄或则根据他们的特殊要求绘制的如国徽之类章纹的中国瓷器,或则收藏等等,无疑具有彰明较著的政治意义,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某些国家的政治文明。

在一些国家具有货币职能,可与人的“生命”等值

中国瓷器对各国社会生活乃至经济生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菲律宾,拥有中国瓷器的数量往往成为衡量个人财产、社会地位、名誉声望的重要标志。瓷器还成为金银的等价物,在市面上流通,还可以用来作借贷的抵押品和缴纳法庭罚金的“货币”。

1717年4月19日世界外交史上发生了奇闻:奥古斯特二世与邻国普鲁士国王达成一项交换协议,用自己的600名骁勇的御林军将士换回127件中国瓷器。这批瓷器中有18只选型各异、釉彩纷呈的大型花瓶,世称“近卫花瓶”,至今仍陈列在德国德累斯顿博物馆内。这是中国瓷器具有与人的“生命”等值的一个例证。

苏门答腊的巴塔克族有一条不成文的法律,若男人对妇女有非礼行为,则须用瓷器赔偿损失。部落之间、家庭之间发生械斗,和解时以中国瓷器作为赔偿。一般是一条人命索赔一只瓷瓮。在这里,中国瓷器同样具有了“人的生命”一般的珍贵价值。中国瓷器还是世代相传的传家宝。菲律宾新郎给新娘的聘金全部或部分是瓷器。在

17、18世纪,拉美一些国家赋予中国瓷器货币的职能,向政府缴纳税金时可用中国瓷器。

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某些国家人民的物质生活方式

瓷器作为一种日用品,特别是作为饮食器皿,在欧亚非美四大洲传播,美化了他们的生活,使他们的日常饮食、宫廷宴会具有了一种文明风范,甚至改变了一些民族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

中国瓷器对印度人的社会生活,尤其是饮食文化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中世纪以前,中国的瓷器还没有出口到印度时,印度人吃饭时十分简单,地上铺上一张芭蕉叶,再将食物放在叶子上,用手抓着吃,基本没有什么餐具。但是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特别是中国瓷器不断从海上运来,使印度人改变了生活习俗,他们吃饭时也用起了桌子,在桌子上摆着盛食物的陶瓷器具。

从18世纪开始,中国的瓷器开始在欧洲有了极大的市场。有人统计,在18世纪的100年间,从中国输入到欧洲的瓷器达到了6000万件以上,有越窑青瓷、龙泉窑青瓷和青白瓷等。这种大规模的进口,真正改变了欧洲许多家庭的生活,过去的餐具一下子就被中国瓷器代替了。

中国瓷器成了欧洲千家万户民宅室内喜爱陈设的装饰品。如在荷兰,民居中的壁炉上、器物的托座上,就喜爱安放中国瓷器装饰点缀,舰艇的玻璃橱中,也摆放着中国瓷器。特别是饮茶习惯在英国等国成为时尚后,瓷器成为欧洲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20世界中叶后,中国工艺美术更是全面地走向世界,进一步促进了国际文化经济的交流。中国工艺美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中国工艺美术赏析》佚名2011年

《秦始皇陵兵马俑写实主义风格的高度》张玲玲 2007年

《中国艺术报》

蔡子谔 2012年

第五篇: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摘要:2008年,美国陷入严重的次贷危机,其导致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对整个世界造成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正持续延伸到诸多经济领域,对中国经济也将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经济危机,世界经济,中国经济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这次经济危机是如何产生的。金融市场有初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初级市场由公司通过发行新的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而二级市场则能够不仅让投资者可以迅速从事交易以及买到不同风险和收益特征的证券,亦能使金融机构对市场资金效果以及日后证券发放利弊进行评判。所以,一级市场本身就出了问题,接下来二级市场便会如滚雪球一样不断堆积与反馈。真正的原因在于:金融机构以借贷的资金购买并且持有大量与抵押贷款相关的高风险资产以及相应的保险。讽刺的是,这些金融巨头没有必要持有这些证券,所以创造、打包并销售这些证券,如此他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然而,当AIG的CEO们开着法拉利保时捷叫嚣自己的薪水太低,待遇不公的时候,可否想过,成千上万的市民因为持有这种风险资产与垃圾债券,引发出的多米诺效应若不加与控制,终究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利益。另外,本次金融危机集中暴露了美国民众借贷消费生活模式的弊端,相对容易地获得贷款使得美国居民可以在不断扩大自身的财富约束的同时,却亦诱发各种不良资产甚至次贷风险的潜在因素。

美国金融危机将使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动荡时期。从短期看,政府的救市方案只能缓解,不能根治。按计划,美国政府将设立专业部门,负责为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剥离“垃圾资产”。新部门将发债集资,两年内购入“不流动证券”,包括商住按揭和按揭证券等,并在两年之后继续持有和处理。类似的做法,早在1999年我国政府就已经采用了。当时,为了处置“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最初剥离的1.4万亿不良资产,我国相继设立了与之相对应的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收购、管理、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和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化解金融风险。这次,美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7000亿美元来救市,再加上各国央行尤其是发达国家央行积极配合,共同向市场注入的资金也将高达几万亿美元。我们有理由相信,金融机构再次大规模倒下的概率已经很小,次贷危机的高潮即将过去。但是,实体经济深层次矛盾依然在激化,经济的调整将进一步开展。

从中期看,次贷危机将延长美国经济进而延长世界经济的调整周期。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处于周期性调整阶段。次贷危机的爆发则将通过以下多种途径拉长美国经济的调整时间:一是直接减少居民购买力。美国就是政策的实质就是将金融机构的灾难分散转移至全体纳税人身上,从而达到“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的目的。即使不将前几次政府救市财政支出计算在内,这次预算的金额分摊到每个美国家庭将达到上万美元之巨。二是金融机构陷入困境。许多没有倒闭的大机构也开始大量裁员,引发了人们对自己未来就业与收入增长的担心,从而可能抑制自己的消费需求。三是在金融市场余波未定、社会消费需求下降的情况下,企业投资更趋于保守,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必然相应减少。

除此之外,次贷危机之所以将拉长美国经济的调整时间,最主要的原因还在

于它将拉长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时间。美国经济自从2001年“9·11”事件触底之后缓慢回升,其最主要的动力就是房地产。房地产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不仅体现在房地产投资支出在2004年和2005年对实际GDP的直接贡献就达到了0.5%,而且还体现在对其他行业投资的间接拉动,以及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所引发的财富效应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而美国房地产价格之所以能够持续上涨,并最终形成巨大的泡沫,一个重要根源就是美国银行的次贷业务。2000年前后,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该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银行大规模地开发和发展了次贷业务,将大量的房地产消费信贷资金贷给了社会上抗风险能力弱的低收入人群,为房地产泡沫持续膨胀推波助澜。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次贷业务的开展是延长美国房地产景气上升期的重要动力,而次贷危机的爆发则必将成为延长美国房地产景气调整期的重要成因。美国房屋市场低迷情况渐趋严重,美国房屋指数于8月份下跌至22点,创1991年1月以来的新低,而且至今尚未见底,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迹象。从过去经验看,美国楼市每次调整期通常在2~3年左右。这一次,受次贷危机影响,预计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时间将拉长至4~5年。很显然,只有房地产市场调整到位之后,美国经济景气才有可能重新走上升通道。

从长期看,美国经济崩溃带来的结局就是旧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崩溃,世界经济格局将进入一个大调整、大动荡时期。美国通过自由资本主义的金融市场来向各国“剪羊毛”的做法将越来越行不通,依靠别人的劳动不劳而获将越来越行不通,美国经济的重心将不得不重新从消费型服务业更多地向生产型制造业转型,他们要别人的商品或资源就要用自己的商品与资源俩交换,而不只是一张绿色的欠条——美元,美国经济的衰落将不可避免。

世界经济旧体系的崩溃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共识,问题是新的经济体系将如何建立?过去5年来,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002年以来,全球石油产品和金属消费增量的90%以上、全球粮食消费增量的80%以上来自这些经济体。这表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新兴经济地位上升是一个发展趋势,但是从整体上看,新的经济体系现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

次贷危机给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将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投资热情下降。次贷危机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使得人们对风险厌恶普遍上涨,对经济增长信心普遍下滑。目前,无论是国外经济研究机构还是国内研究机构,对世界经济增长和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都在下调,这无疑将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因为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好的收益,在不确定性增大、对未来投资收益预期不佳的情况下,短期内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就成为企业家的理性选择。

二是境外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减弱。随着次贷危机不断深化,西方金融大鳄为求自保,纷纷甩卖海外资产、套现以应对危机,以免成为下一个“雷曼“。目前,多家外资机构已经将规模巨大的在华产列上甩卖列表。

三是降低企业投资收益。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是占比最大的。这种资金结构的转变表明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市场规律决定的,市场景气、企业利润率高的时候,投资就快速上升,反之亦然。这与过去政府和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有研究认为,如果美国企业利

润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企业利润增长将下降10个百分点,未来企业利润增长的不乐观,将极大地减弱企业的投资动力。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下同)实现利润18685亿元,同比增长19.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7.6个百分点。

再次,消费热点进一步降温。这一轮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汽车、住房、建筑装潢、娱乐、旅游、教育、通讯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受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影响,多数消费热点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而次贷危机的出现毫无疑问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一是减弱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2008年上半年我国大批企业倒闭,东部沿海外向型中小企业居多,在次贷危机推动下的人民币升值和国外需求减少推动下的人民币升值和国外需求减少在其中就起了一定的作用。因企业破产而失业的数百万职工必然要勒紧裤带,全面缩减消费支出。与此同时,次贷危机给我国A股市场的调整同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中国的中产阶级几乎在股市中被一网打尽”,股市调整的财富“负效应”将前所未有地显现,以中产阶级为消费主体的几乎所有新的消费热点必将随之而降温。

二是降低居民收入预期。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在现代社会中居民的收入预期会对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大于居民实际收入的变化。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次贷危机及其带来的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语气显然进一步恶化了我国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不佳时首先压缩的就是哪些似乎可有可无的奢侈性消费。

三是抑制信用消费。有观研究显示,一般人的现金消费额度一旦超过了其月平均收入的6~8倍时就难以发生,因而在现代社会大额的消费往往需要依托信用贷款来支撑。就中国人而言,“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消费发展的前提是对自己未来收入增长具有良好的预期,次贷危机的出现恰恰强化了人们对未来收入增长的担忧,因而对各类信用消费都会产生抑制。由于次贷危机爆发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时间,其对我国住房信用消费的不利影响将尤为明显。

最后,我国经济可能出现“三大需求同时失速”的险情。根据上述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投资、消费与出口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增长动力已经减弱。有关数据显示,企业自筹资金已经占了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3/4.这种资金结构在市场景气、企业利润率皆高的时候,投资就快速上升;反之亦然。这一点与过去政府和国有企业为投资主体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从过去的经验看,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大幅减弱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也可能以缓慢的方式回落,但前提是背后要么有较快增长的外需,要么有消费需求在支撑。从消费需求看,虽然历史上居民的消费高潮都是出现在经济增长的高潮之后,主要成因是前期累积财富的集中释放。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过去的故事可能不再重演。前期国内以住房和汽车为代表的居民消费信贷刺激起来的,居民的财富已经被提前透支了,再加上股市大幅下跌,购买力集中释放的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参考文献

[1]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高辉清等

[2]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士京

[3]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张曙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长江大学教授下跪事件下一篇:参加党员发展大会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