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建筑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零碳建筑范文

绿色建材打造零碳建筑

李渊测绘学院2010301610226

“低碳社区与绿色建筑——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生态城市发展之路”为题的专题会议日前在京举办。

与会嘉宾主要围绕绿色建筑的中国之路进行发言,探讨绿色建筑理念、规划和设计阶段的主要问题,探索绿色建筑在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内实效评价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零碳中心中国区总裁、2010上海世博会零碳馆馆长陈硕介绍了上海世博会伦敦零碳馆、海南博鳌、上海迪斯尼配套区、万科零碳中心等经典案例,阐述了零碳中心提出的零碳零成本概念与实践,诠释了零碳建筑的精髓。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做了题为《云绿——生态城市视角下的绿色建筑实施策略》的演讲,对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进程进行了回顾,基于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等最新案例的研究,创新性提出了第四阶段“云绿”的理念和核心内涵本次论坛不仅仅局限于宏观上的低碳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而更侧重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解决方案。如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龙惟定教授指出了中国城市发展中的特点,提出了规划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即产业结构和节能目标的设定、紧凑型集约型和混合型的空间形态、节能型的基础设施(能源总线)、城市气候设计、以节能为基础的规划理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尹稚则通过曹妃甸新城、广州南沙新城、四川德阳新城三个规划案例介绍了规划院在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休闲城市、文化城市等多元观念一体化下的实践探索。

不仅仅局限于宏观上的低碳生态城市理念、城市规划,而更侧重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解决方案。如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龙惟定教授指出了中国城市发展中的特点,提出了规划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即产业结构和节能目标的设定、紧凑型集约型和混合型的空间形态、节能型的基础设施(能源总线)、城市气候设计、以节能为基础的规划理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尹稚则通过曹妃甸新城、广州南沙新城、四川德阳新城三个规划案例介绍了规划院在生态城市、智慧城市、休闲城市、文化城市等多元观念一体化下的实践探索。

对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号称真正“零排放”的伦敦零碳馆,在世博园里出尽了风头,但在引发人们惊叹的同时,也招来了各种疑惑:这些技术和建筑是否经济和可持续?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有多远?

有专家指出,在某个场馆、某个实验室做到超低排放难度并不大,但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实现“零排放”还任重道远。上海世博会所呈现出来的“零排放”、能源完全自给等绿色建筑,更多的是一种示范效应,能否适应当地条件与克服成本因素,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仍是一个未知数。

零碳馆的真正神奇之处是体现在:多元化利用太阳能,使之不仅用于发电、供暖,还与被动风能和地源热能共同带动室内通风,调节屋内的温度和湿度;屋顶的22个彩色风帽可以随着风向灵活转动,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并将室内空气排出。同时利用太阳能和黄浦江水源给进入室内的新风降温除湿。此外,通过屋顶收集的雨水冲洗马桶或灌溉植物,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通过生物厌氧过程将生活垃圾进行降解处理,变成沼气,从而产生电能和热能;屋顶种植绿色植物,夏可遮阳,冬可保暖。

“我们的建筑叫做零碳馆,因为它不是一个传统的建筑,要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我们的建筑利用太阳能、风能、雨水、生物能等一整套体系,不仅不消耗化石能源,而且可以成为小的电场向外界输出能源。”场馆介绍人员说道。看过零碳馆的人可能最关心的还是它的建造成本,这决定了其能否真正走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对此,陈硕告诉记者,虽然低碳建筑需要增加很多节能措施,但同时也减少了很多耗能设施,例如空调,“(零碳馆)建设成本只比普通住房高15%”。

陈硕说,事实上中国零碳房的研究早在两年前就开始进行,目前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关键是如何将零碳房的成本降低到可以推广的范围。房屋主人在零碳房上投入的资金,可以通过节约水电等方式回收,如果7到8年可以回收成本,那么零碳房就值得大规模推广;如果这一过程需要15年,那可以进行小规模的试验;如果这一过程需要20、30年以上,那么只能作为案例来研究了。他表示,目前,正在试图把零碳房的成本控制在每平方米1500元(在标准房价的基础上),“如果一切顺利,两年内中国就可能出现第一个试验性质的零碳社区”。

在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的东西立面上,由红叶石楠、常绿六道木、亮绿忍冬等绿色植物构成的全世界最大绿墙,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称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面积的生态绿墙。这个绿墙不仅美观,作用可不小。专家表示,在夏季,绿墙利用绿化隔热外墙阻隔辐射,使主题馆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降低传导;而在冬季,它可以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同时形成保温层,使风速降低,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绿墙的核心科技是特殊的介质。”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世博项目部副总经理宋雪春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用于培养绿墙上绿色植物的介质,含有10多种成分,可以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防治病虫害,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绿化专家、上海植物园园长胡永红认为“垂直绿化具有推广性”。他说依靠上海现有的技术,垂直绿化的成本在每平方米800—1000元人民币,要大大低于日本和欧洲。他还认为,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规模化地推广,垂直绿化的用料成本将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左铁镛表示,要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的3个性质:社会性、基础性、经济性。也就是说,它既要满足当前发展阶段里的人的生活水平、审美观念等等,同时也能满足资源能源的节约。基础性方面,现在楼越建越高,北京和上海都在建高楼,但它要解决一系列的基础问题才能保证建设。“它的设计,它使用的材料必须满足这个要求,但是如果你只考虑了某一个方面而不注意基础细节是不行的,是建不成的!”

左院士进一步表示,绿色建筑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经济性。“你希望做得好,希望很漂亮,你要觉得很舒适但是太贵了,买不起、住不起。你都可以用最节约的,比如说用LED、太阳能,不用普通的电力可不可以?当然好。但问题是,成本价格是不是能够承担得起。所以,绿色建筑的问题是一种综合性问题。”他认为,中国在加快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发展绿色建筑既能满足和提高人民居住的需求和生活质量,又是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实现低碳生活的必然要求。在低碳理念下发展绿色建筑,开发新型的绿色建材是大有可为,应当以世博会为契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应该承认,几十年来我国建材工业走过的是一条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

污染的道路,是一个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较大的行业。因此,提高对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发展绿色建材,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建材工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方式,选择资源节约型、污染最低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的发展方式,把建材工业的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乃是21世纪我国建材工业的战略目标,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责任。

第二篇:建筑文化——道教建筑

道教是我国汉民族自已的创立的一种宗教,它的中心思想来自道家,而“道家之源,出于老子”(《魏书释老志》)。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十分活跃,南方有葛洪、陶弘景、陆修静,北方有寇谦之,都是中心人物。它的兴衰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生活、习俗、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综合反映,又是宗教哲学思想和信仰的体现。

1:道教产生的思想渊源

古代鬼神思想

巫术和神仙方术

谶纬之术

黄老思想

2: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

道教的基本信仰与教义是“道”,“道”原先是先秦道家的哲学概念,“道“是“神异之物,灵儿有性”, “为一切之族首,万物之父母”。道教发挥道家的思想,并把道和老子合而为一,于是老子在道教中变神化为众生信奉的神灵。

六朝时又演化出至高无上的元始天尊,产生了三清尊神。

以后道教又逐渐发展并形成了包罗许多天神、地祗、人鬼在内的神仙系统。 3:道教的诸神

诸神:

三清:道教最高贵的神,依次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清神像主要供奉在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内,中间是元始天尊,左边是灵宝天尊,右为道德天尊。

四御: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主掌人间福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四方之神,八仙。

4:道家仙境

一:十洲三岛

二:十大洞天

三:三十六小洞天

四:七十二福地

5:道教奉祀建筑的起源

源于华夏先民的墓葬祭祀活动。最初的祭祀是在室外进行,以后便逐渐转向室内祭祀祖先神灵。

源于清寒的神仙思想,作为与神沟通的最初普通建筑,逐渐发展变成祀神之所。 6:道教建筑的种类

狭义上是指道教徒用以祀神、修道、传教以及举行斋蘸等祝祷祈攘仪式的建筑,包括宫、观、殿、堂、府、庙、楼、馆、舍、轩、斋、廊、阁、阔、门、台、亭、塔、榭、坊、桥,可分为供奉祭祀的殿堂,祈禳的坛台,修炼调经的静室,生活居住的房舍和供人游览憩息的园林建筑五大部分。

广义上的岳庙,关帝庙。城隍庙,土地庙等,也是属于道教建筑。

祠:祠用作建筑上的专称开始源于祀祖。道教建筑之称祀,也许与儒学有关。但是儒家之祀与道家之祀有所不同,儒家祀内仅设木主儿无神像,道家之祀皆有神像。

庙:凡祀外神者亦成庙,祠庙二字多连称。祠原为儒家产物而非道教建筑,但自从

真宗对辽战争失败后提倡“神道设教”粉饰太平,到处修建寺庙,有的就利用原有的祠予以扩建二仍称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算是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五十里悬瓮山麓的“晋祠”。

晋祠:

晋祠圣母殿是为奉祭叔虞的母亲邑姜所建,以前叫做“女郎祠”。点南北宽七间,东西深六间,重檐歇山顶东向,四周围廊,此为宋“副阶周匝”的现存最早实例。殿内塑有侍女像,姿态灵活秀美,是宋塑中的精品。

陕西三原县城隍庙:

建于明洪武八年,是明早期的代表作,正点宏伟,钟鼓楼为重檐十字歇山顶,还有寝宫,大门做工奇巧,水磨砖砌照壁亦为精品。

观:本来帝王居所称为宫,城堞可供眺望处称观,封建时代统治者崇奉天神所以祭祀之所也称宫,迎候天神知所也称观。

道观初名“馆”亦称“庵”,唐宋时期观之大者称“宫”,唐玄宗天宝二年做太清宫以祀老子(在长安,亦玄元庙改称)。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做玉清昭应宫以奉天书,史称:以夜继昼,每绘一壁给二烛,七年乃成,饭二千六百一十楹,制度宏丽。

唐时改庙称宫,当时道教画像较盛。观亦称“道院”乃是规模较小的观。

宫观地点的选择都在风景优美、人迹罕至之处。道家谓神仙所居之处率在名山洞府之中,股以天铭,称之为“洞天”,“洞天”成了宫观的代名词。

鹿邑太清宫:

鹿邑太清宫在河南鹿邑县城东五公里处,传为老子故里。唐乾封元年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创建祠庙,称为紫极宫,天宝二年改为太清宫。现存正殿五间,古柏二株,铁柱一根,唐宋诸代碑六通。

北京白云观:

北京白云观位于北京市西直门外滨河路,唐玄宗元二十七年,建天长观,金正大元年丘处机西游归来,主持与此,改名长春宫,后毁于战火,后在其下院加以扩建。

白云观是全真道第一祖庭,现存邱祖殿、灵宫殿、玉皇殿、老律殿、四御殿,戒坛等建筑。

寺:一般人的心目中“寺”是佛教建筑的专称,其实在道教建筑中也有名寺。

南北朝时,宋明帝与泰始三年在京城建康北郊为陆修静建崇虚观,至孝文帝太和十五年秋,八月“戊戌移道坛与桑乾之阴,改曰崇虚寺。此为道观称寺的唯一特例。

7:道教建筑选址与特点

宫观是道教祀神和作法事的场所,宫观规不大,则一般称“院”,即道院。宫观形制来自祠庙,营建之始先是选址,自古以来凡为道者多在山林选择名山洞府,所谓“洞天福地、古迹灵坛”“之地”,“天伦之

一、效法自然”这是道门古教的首要条件。除道德之士外,还有“宫宇示教”和“山水远俗”也是必要条件。宫宇即今日所称的道教建筑庙或观,山水即今日所称自然风景区点,其环境必须僻静,这样才能远俗而利于修道。我国最早出现的道教建筑,应该是长安终南山(周至县东南)的函谷关令尹喜草创的“终南楼观”,它与佛教的洛阳白马寺相似,一为道教祖庭,一为佛教祖庭。

道教正式成立是在东汉顺帝时期,即公元126—144年由张道陵倡导五斗米道开始,“后又称天师道”,南方多学之。所谓楼观乃尹喜的故室,一如佛教的“舍宅为寺”,此则是“舍宅为观”。山居修道者,大都沿袭道家以“自然为本”的思想,结合深山茅屋土阶,甚至栖宿洞穴,反映了他们顺乎自然,回归自然的旨趣。

在风景名胜点的道观建筑,除了奉祀系统的建筑为服从宗教需要显得比较刻板外。大都利用奇异的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楼、亭、阁、谢、塔、坊、游、廊等建筑,造成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园林系统,配置壁画、雕塑和碑文,诗词题刻等到,供人观赏。这些建筑充分体现道家“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思想,或以林掩其幽,或以山壮其势,或以水秀其姿、形势;自然山水与建筑自然结合的独特风格。

8:道教建筑结构类型与形制布局

结构类型唐、宋两代是道教的鼎盛期,恰好这一时期以高台基、大屋顶、装饰与结构功能高度统一,为主要特色的中国木质结构建筑,经过两汉和魏晋南北朝的发展,不论从建筑形制到组群布局还是工艺水平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帝王宫殿陵寝以至王公官吏和庶人的住宅,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就为道教建筑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据《唐六典词都》记载,当时天下宫观总一干六百八十七所。道教建筑统称为宫观,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历唐、宋两朝六百六十多年间,也是儒、佛、道三教建筑相互影响,彼此吸收的大圆融时期,儒家的宫、殿、堂、厅、门、阙等宫方建筑己被佛道大量移入神堂佛殿建筑,即佛道的山门、藏经楼牌坊等也和孔庙、书院等的同类建筑,在形制和布局组合上都有相似之处。元明之后,道教衰落,在建筑上也墨守成规,设有大的发展,十二世纪中叶,全真道在北方兴起,后来扩及到南方。

形制和布局道教宫观建筑的平面组合布局有两种形制,

一:按中轴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敞开的传统建筑手法;

二:按五行八卦方位确定主要建筑的位置,然后再绕八卦方位放射敞开具有神秘色彩的建筑手法。

前一种均衡对称式建筑,以道教正一派祖庭上清宫和全真派祖庭白云观为代表。山门以内,正面设主殿,两边设灵宫、文昌殿,沿中轴线上设规模大小不等的玉皇殿或三清、四御殿。一般在西北角设会仙福地。有仙宫观还充分利用地形地势的特点,造成前低后高、突出主殿威严的效果。膳堂和房舍等一类附属建筑则按排在轴线的两侧或后部。第二种五形八卦式建筑,可以江西省三清山丹鼎派建筑为代表,三清山的道教建筑雷神庙、天一水池、龙龙殿、涵星池、王祐墓、詹碧云墓、演教殿、飞仙台八大建筑都围绕着中门丹井和丹炉,周边按八卦位,一一对应排列。而它们的南北中轴线特别长,所有其他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两端一一展开,构成一个严密建筑体系。这是由道教,内丹派取人体小宇庙对应于自然大宇庙,同步协调修炼“精气神”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

9:道教建筑艺术表现手法

道教与其它宗教一样它独特色的艺术性,由于道教是模仿佛教,因此道教艺术在某些方面也与佛教相类似,特别是后期,如明初时仅苏州一地就有三宫、九观、二十四坊之说。

道教建筑艺术的表现主要在细部,即雕刻与绘画。在手法上尽量突出这一宗教的特性,使人们直接感觉到它是庙观而非佛寺。其艺术内容是广泛的,如木雕的天宫楼阁,砖雕中的背饰、瓦头、石雕中的柱、础、栏、板、杆,金属制品中的金殿、金碑以及板画、壁画等。

天宫楼阁,道教好神仙之学,其居处多选风景奇特之地,如山东蓬莱,地处渤海之滨,道教就是利用“海市蜃楼”这一自然现象,用木雕成天宫楼阁的建筑模型,安装在庙观壁面作为装饰物。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工段营造录》中记载:“大屋中施小屋,小屋上架小楼谓之仙楼。江南工匠有做小房子的绝的绝技。这种“仙楼”或“小房子”就是北方的“天宫楼阁”宋李诫《营造法式》称为小木作。

金殿、金碑、古代铜也称金,故道教建筑中无论用铜铸镏金或纯铜制成的殿堂都称“金殿”。用铜铸碑则称“金碑”。金殿象征天帝所居之处,与叫“金朔”。金碑是道教建筑中的小品,宫观内立石碑是不足为奇。

壁画,我国建筑上采用起源很早,寺观内的宗教性壁画始于佛寺,道教兴起也仿照壁画之风而出现在观宫上,审观壁画的发达与道士本人即为画家也有关系。宫观壁画题材以神像为主,此处亦涉及动物、植物、山水、楼台等到。

装饰图案,宫观建筑如布局类似佛寺,但是在殿堂本身的细廊所用装饰,彩画等图案之内容却与佛寺不尽相同。除人物是很容易分清者外,装饰图案一般八卦、太极、四灵、暗八仙、动物中的鹤、鹿、龟、植物中的灵芝、仙草等。

道教建筑的装饰,鲜明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和羽化登仙思想。如描绘日、月星云、山水岩石以寓意光明普照、坚固永生;以扇、鱼、水仙、蝙幅和鹿作为善(富)裕、仙、福、禄的表象;用松柏、灵芝、龟、鹤、竹、狮、麒麟和龙风等分别象征友情、长生、君子、辟邪和祥瑞。另外还直接以福、禄、寿、喜、吉、天、丰、乐、等字变化其形体,用在窗禄门窗裙板及檐头、斜撑、雀替、梁杉等建筑构件上,其对民间民俗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又如八宝图、福寿双全图,这些源自道家思想和神仙故事的图案都远远超越了佛教。

道教建筑在中国道教建筑是社会历史产物,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技术和艺术上智慧的结晶。古代建筑的园林建筑中,占很突出的位置,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一些重要建筑大部分己列为国家级和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对于我们现在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的宗教哲学思想,建设有民族特色的新建筑、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艺术价值。

第三篇:佛教建筑论文:藏传佛教建筑研讨文化建筑论文建筑论文

佛教建筑论文:藏传佛教建筑研讨- 文化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寺庙及建筑概况

1)包头市美岱召。美岱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萨拉齐镇,是蒙古地区建造最早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之一。该寺在明代曾为阿拉坦汗的家庙,或称汗庙,并位于金国之都大板升城。因此,寺庙具有城寺合一、政教一体的独特形制。后随 中心的东移以及政权的更替,城堡逐步改扩而成为寺庙,清时降为由呼和浩特喇嘛印务处管辖的召庙。该寺原名灵觉寺,乾隆五十二年(1787),清廷赐名“寿灵寺”。寺庙建筑以汉式建筑为主。寺庙有大雄宝殿、西万佛殿、东万佛殿、八角庙、护法神殿、两廊庙、天王殿、吉瓦殿、白马天神殿、佛爷府、公爷府、太后庙、庙等殿堂、院落。建筑外围有城墙,城略呈方形,方城墙体四角有重檐歇山顶角楼。因由城改为寺庙的独特建寺历程,宫殿、府邸与寺庙建筑相互融合,构成一体。现属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图 1)。

2)包头市五当召。五当召位于包头市石拐区,是目前内蒙古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蒙古学文寺之一。乾隆十四年(1749),高僧阿旺曲日莫在吉忽伦图山始建寺庙。该僧曾受教于多伦甘珠尔**,并在 哲蚌寺、扎什伦布寺精研显宗学。七世 赐予其“洞阔尔班迪达”称号,故在蒙古之地弘扬时轮经法成为其意愿,寺庙最初创建的经殿即为时轮殿。七世 赐名“巴达格尔禅林”,俗称五当召、宝唐图庙、吉忽伦图庙。乾隆二十一年(1756),清廷御赐满、蒙、汉、藏四体“广觉寺”匾额。寺庙建筑风格为藏式建筑。该寺有时轮殿、护法殿(又称黄庙)、大雄宝殿、阿会殿、显宗殿、菩提道学殿 6 座大殿,洞阔尔**府、章嘉**府、甘珠尔**府 3 座拉布隆及 1 座供奉历世**舍利塔的苏布盖林。寺庙建筑共计 2500 余间,占地面积近 20hm2。现属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图 2)。

3)包头市梅力更召。梅力更召位于包头市九原区,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经两次迁建,形成现在包头市九原区的位置和规模,是原乌拉特三大名寺之一。梅力更召及其管辖的西公旗寺庙以翻译藏文经典,并以蒙语诵经而著称。鼎盛时期(清朝末期)的梅力更召全部建筑面积为4520m2,占地面积 24000m2,七个仓和两个甲坝共有禅房 200 余间,各殿内供俸大小佛像神龛 5000 多尊。

时期毁坏严重,现寺庙主体建筑风格为汉藏结合式建筑。梅力更**拉布隆及佛仓占据寺庙中心区位,其西侧为大雄宝殿,北侧有大庙仓院、西达喇嘛仓两进院,其东侧有乔尔吉上师仓三进院、固始上师仓两进院,寺庙最北端为席勒喇嘛仓两进院,另有 8 座佛塔。1999 年被列为包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见图 3)。

4)包头市昆都仑召。雍正七年(1729),两名青海游僧在地方信众的支持下初建该庙,称吉日嘎朗图庙。后经 20 余年的建设,该寺成为规模宏大的寺庙。因寺庙位于昆都仑河畔,故俗称昆都勒庙,也称昆都仑召。该召是乌拉特中公旗的三大名寺之一,也是原乌拉特中公旗唯一用藏语诵经的寺庙。据传乾隆年间清廷御赐“法禧寺”匾额。寺庙主体为藏式建筑,有部分汉藏混合的建筑形式。现存建筑有大雄宝殿、东**府、王爷府、绿度母殿、天王殿、小黄庙、玛尼殿和 3 座白塔。现属包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见图 4)。

5)包头市包头召。包头召,又名福徵寺,位于包头市东河区北梁高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土默特蒙古族巴氏家族的家庙。据《包头宗教史料》记载:福徵寺盛期召院的建筑物,除大殿和天王殿过厅建于全院中心外,在它的左右两侧,还有对称的东西跨院四所及南边的场院一所。庙宇、临街旺铺、居所、马棚等应有尽有,是一组完整的建筑群。包头召建筑群在 期间遭到了毁灭性打击,除大殿和天王殿之外,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庙内院落被私自侵占,直到 1986 年才由巴氏家族重新管理。现寺庙已经被周围杂乱无章的建筑所淹没,栖身于小巷尽头,很难找到。只剩一个天王殿作为入口,寺庙大殿为汉藏式建筑,建筑形态优美,保存完整。1999 年被列为包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见图 5)。

6)包头市百灵庙。百灵庙位于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镇,原属乌兰察布盟喀尔喀右翼旗(俗称达尔罕贝勒旗)寺庙。康熙三十九年(1700),喀尔喀右翼部第一任扎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本塔尔之子诺内出资,按照归化城小召式样新建寺庙。最初,作为诺内亲王家庙,只有 1 座大雄宝殿,后陆续扩建为规模宏大的旗庙。康熙年间清廷御赐满、蒙、汉、藏四体“广福寺”匾额。现属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建筑风格以汉式建筑为主,兼有藏式建筑。寺庙香灯师房舍 8 座,膳房 5 座,庙仓 5 座,由全旗四个佐领各建 10 间僧舍共计 40 间以及后来僧人自建的房舍 360 余座,蒙古包 300 余座。

中寺庙严重受损,仅存大雄宝殿、显宗殿、丹珠尔殿、甘珠尔殿、天王殿、密宗殿、医学府 7 座殿宇。1999 年被列为包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图 6)。

7)包头市希拉穆仁召。希拉穆仁召地处归化城席力图召席力图呼图克图所辖地———希拉穆仁河畔,系席力图召 4 座属庙之一及避暑庙。乾隆三十四年(1769),时任呼和浩特掌印扎萨克达喇嘛的第六世席力图呼图克图阿格旺罗布桑达瓦以私财于归化城北 150 里处希拉穆仁之地新建寺庙,习称席力图希拉穆仁庙、北席力图召。大雄宝殿仿效 扎什伦布寺而建。寺庙由席力图召管理并由主庙委派达喇嘛管理该庙。寺庙主体建筑风格为汉、藏结合。解放前,该庙有大雄宝殿,天王殿、5 间玛尼仓、5 间经会仓、膳房、审讯厅、呼图克图拉布隆、舍利殿(内供六世席力图呼图克图舍利)等建筑及 11 座庙仓。现存建筑有大雄宝

殿、佛爷府、护法殿、玛尼殿、天王殿等。1999 年被列为包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图 7)。

8)夏日朝鲁寺。夏日朝鲁寺位于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新宝镇,寺庙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 年),盛期建筑共有 4 个殿堂,分别是大雄宝殿,西殿(药师佛殿),东殿(波罗经殿),农乃殿(法会殿),另外还有 1个**府。主要建筑形态为藏式建筑。现建筑仅存 1 座大殿保存完好,西殿和东殿只有局部墙体残留,屋顶部分全部塌陷。寺庙暂无喇嘛**,虽供奉佛像,但佛事活动已经停止。目前为止未列入文保单位(见图 8)。

本次调查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实地调查、询问核实等手段,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查询,初步掌握了包头市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遗产概况,为下一步包头市藏传佛建筑资料立档工作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包头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有以下特点:1)包头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多数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因而多数寺庙建筑遗产在 中未受到彻底的毁坏,保留明清建筑遗产较为完整,这对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2)包头地区寺庙从选址、布局到建筑单体均受到汉、藏两种建筑文化的共同影响。整体地区各寺庙建筑风格从藏式逐渐演变为汉、藏混合的形式。3)包头地区很多寺庙建筑文化遗产因年久失修而面临衰败或坍塌的危险,因而急需对包头地区藏传佛教建筑进行必要的保护研究和修缮工作。

第四篇: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主讲人:刘加平

今天的讲座是由刘加平院士讲演的,主要阐述了建筑能耗的构成及节约潜力,解释了建筑采暖、通风与空调能耗的形成机理和节约途径,分析了城镇建筑与农村建筑节能设计的差异,以及可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研究绿色建筑进行节能减耗的原理。

建筑能耗包括建筑物的建造能耗、运行能耗以及拆除能耗已是业内常识。建造能耗包括建材产品的生产能耗、建筑材料与部件的运输能耗、建筑施工能耗等,建材产品的节能,一是要研发低能耗的建材产品,二是提高常用建材产品的生产效率。拆除能耗包括拆除过程以及垃圾处理能耗等,加强再生利用,可以降低能耗。建筑运行能耗通常包括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电器设备、炊事及生活热水能耗等。不同类型的建筑,所在不同的地域气候,各部分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可节约的比例也各不相同。建筑节能主要就是节约采暖、空调与通风能耗,主要是从设计、建造适应地域气候的“低能耗建筑”, 研发、设计高效的建筑采暖、通风与空调设备系统,研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替代能源技术及设计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的。

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延安的新型窑洞以天然石材为基本建材,减少了制砖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窑顶增加了太阳能热水器,设计了采用地热、地冷的通风空调系统,洗澡、取暖、制冷均不采用电力而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青藏高原牧区建筑采用太阳能为采暖热源,生土民居建筑再生,地震灾区的生态民居建筑模式都取得重大推广。

第五篇:哪些建筑属于重要公共建筑

重要公共建筑是指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的公共建筑。(《建规》术语2.1.3)

重要公共建筑对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生产活动以及居民的正常生活有重大影响,需尽量减小火灾对建筑结构的危害,以便灾后尽快恢复使用功能,故规定重要公共建筑应采用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规》5.1.3条文说明)

甲、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建规》3.4.1、3.4.2)

甲类仓库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建规》3.5.1)

除乙类第6项物品外的乙类仓库,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建规》3.5.2)

对于重要公共建筑,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难以定量规定。本条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多年的火灾情况,从发生火灾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作了定性规定。一般包括党政机关办公楼,人员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或集会场所,较大规模的中小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重要的通信、调度和指挥建筑,广播电视建筑,医院等以及城市集中供水设施、主要的电力设施等涉及城市或区域生命线的支持性建筑或工程。(《建规》术语2.1.3条文说明)

重要公共建筑物,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地市级及以上的党政机关办公楼。 2 高峰使用人数或座位数超过1500人(座)的体育馆、会堂、会议中心、电影院、剧场、室内娱乐场所、车站和客运站等公众聚会场所。

3 藏书量超过50万册的图书馆;地市级及以上的文物古迹、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等建筑物。

4 省级及以上的邮政楼、电信楼等通信、指挥调度建筑物。 5 省级及以上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办公楼。

6 高峰使用人数超过5000人的露天体育场、露天游泳场和其它露天公众聚会娱乐场所。

7 使用人数超过500人的中小学校;使用人数超过200人的幼儿园、托儿所、残障人员康复设施;150床位及以上的养老院、疗养院、医院的门诊楼和住院楼等医疗、卫生、教育建筑物(有围墙者,从围墙边算起)。

8 建筑面积超过15000㎡的其它公共建筑物。

9 地铁出入口、隧道出入口。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附录B)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康宝电器范文下一篇:离别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