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图书库存控制探讨

2022-09-11

一、图书库存的本质分析

(一) 库存的含义及其作用

库存的含义, 是指制品 (原料、在制品、产成品) 的贮存或储备, 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任何物品的停滞与储藏, 是供将来使用的所有闲置资源;图书库存即出版企业已经完成生产并等待装运、可以对外销售的成品图书储备。

从理论上讲, 库存属于闲置的资源, 不但不会创造价值, 反而还会因为占用资源而增加企业的成本, 本身是一种浪费。但从现实看, 库存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不具备彻底消除库存的条件, 所以又要求保持合理水平的库存, 以平衡供给予需求, 预防不确定的、随机的需求变动, 如需求的临时增大, 以及防备订货周期的不确定性, 从而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 库存销售比的良性状态

出版业的库存是必需的, 但并不意味着库存越大越好, 因为出版社不仅要考虑长久供货能力, 更要关注当下的生存状态, 毕竟库存是挤占企业流动资金的。那么库存究竟应该维持在多少才合适呢?人们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关注库存问题不在于库存的绝对数量, 而在于库存结构是否合理, 合理的库存结构才能使企业正常运行。据统计, 日本一般企业的库存平均占用资金的25%, 美国的一般企业库存平均占用资金30%左右, 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在50%左右。按照库存资金占用情况与行业的一般经济规律, 库存销售比率是衡量库存是否适当的一个有效标准, 控制在20%以内是良性的, 20%~40%是风险可控的, 40%~60%是危险的, 超过60%则为极度危险的。

二、影响图书库存的因素分析

形成图书高库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同的企业, 不同的图书, 不同的出版发行模式, 都会对库存有影响, 只有分析清楚了产生库存的具体原因, 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一) 管理和运行机制导致库存问题

长期以来, 我国的出版社属于事业单位, 由国家统一管理,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行政化倾向明显, 不具备按市场规律运作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出版社在图书的出版发行上没有自主权, 资源也是由政府统一调度, 因而造成出版社不能主动地、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不能做到“以销定产、按需生产”图书, 以致出现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出版管理体制存在的障碍和弊端是造成出版业图书高库存的原因之一。

(二) 缺乏市场调研, 产品印数存在问题

对图书市场的准确分析和预测, 准确把握图书的最佳起印数, 是在图书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关键环节。由于出版社对图书市场和信息的调研意识有限, 缺乏系统的规划, 没有完备的市场调查机制, 不能准确把握新书的市场定位和市场需求, 盲目地出版上市, 其结果必然形成不良库存。由于缺乏市场信息, 新书的起印数无法准确, 而盲目印制的结果, 不是导致图书的数量过多, 造成库存积压, 就是导致图书市场需求不足而追加印数, 造成图书印刷成本的增加。某些销量不错的图书品种, 在重印时也没有做市场调查, 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重印数, 而是主观地认为畅销书好卖, 索性一次印上大量的书, 认为这样即可以降低成本, 又可以防止销售断档, 但是, 忽视了图书市场变化快的特点, 曾经的畅销书也许瞬间就变成了滞销书, 过量的图书市场无法消化, 就变成了库存。

(三) 图书产品自身的特点对库存的影响

首先, 图书的使用价值在其内容, 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与其他生活必需品相比, 消费者可买可不买。因此, 出版企业对图书需求量的准确预测难度较大, 因怕错失销售机会而多印制书籍, 结果产生了积压现象。其次, 图书具有时效性, 已经出版的图书, 如果“内容”失效, 则只能当作废品处理。以教材为例, 国家政策的变动造成了改版的频繁, 如果教材改版, 则配套的教辅读物也要变更, 原来的教材和配套教辅就变成了库存。再次, 图书具有替代性, 同样的内容,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书籍的内容如果被其他传播手段所替代, 则图书就可能被冷落, 如电子出版物的发展, 就会造成图书库存增大。

(四) 专业化程度有限, 重复出版严重

我国的出版社主要的出版种类有:社科类、科技类、大学类、教育类、古籍类、少儿类、文艺类等方面。有的以出版某一个或几个门类的图书为专业方向, 如人民文学出版社, 有的是以出版一定的读者对象所需要的图书为专业方向, 如中国青年出版社, 而高校出版社, 重在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总之, 出版社的专业化方向发展特点明显。而随着国家对图书发行市场的进一步放开, 出版社迈向了综合出版的道路。由于出版社涉足了不是自己专业强项的领域, 在跨类出版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专业支撑和有效资源, 难以开发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创新之作, 在追逐市场的时候难免模仿、“跟风”。因此重复出版非常严重, 同选题、同类别的图书市场上随处可见, 同类图书数量过多, 需求有限, 其结果必然导致库存量增大。

(五) 出版企业缺乏优秀的营销人才

图书营销的观念在我国出版界还没有被真正重视和实践, 营销意识薄弱, 营销能力较低, 重选题、轻销售, 重编辑、轻发行的弊病, 在出版企业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长期以来没有吸纳专业的营销人才, 出版营销人力资源极度匮乏, 出版企业目前的人才结构仍然是编辑力量强大, 发行力量薄弱。出版社无法有效地进行策划、选题、印刷、出版、发行、促销等活动, 加重了图书的滞销和积压。

(六) 库存结构不合理, 盘点不到位

很多时候库存量已很高, 但还经常出现缺货现象, 该来的没来, 不该来的挤满了库房, 这就是库存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库存积压。传统的图书库存核算和盘点手段落后、工作量大, 加上库存的信息化管理程度非常有限, 制约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特别是在库存管理上, 各部门自成系统, 信息沟通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 常常导致混乱发生。因为盘点不到位, 信息不准确, 有些图书在尚有不少存货的情况下, 继续加印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不仅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也导致了图书库存的急剧膨胀。

三、图书库存控制的措施分析

所谓图书库存控制, 又称之为图书库存管理, 就是对成品图书的存入和发出进行管理。如果库存控制不力, 有可能导致库存的过剩或不足。怎样既保证满足图书市场的供应, 又使图书库存最小化, 以便使流动资金的占用达到最小, 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也是管理人员关注的问题。图书管理的目标就是防止超储和缺货。

(一)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库存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反映了出版社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 针对我国出版业的实际, 在出版社大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是图书库存控制的根本措施。只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才能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才会将出版企业的法人代表与整个企业的经济利益结为一体, 形成法人治理结构的新模式, 出版社才会内有动力, 外有压力, 焕发活力, 才能不断增强我国出版社综合竞争力, 改变出版业现状, 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控制图书库存。

(二) 品牌建设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出版企业准确的市场定位决定了出版企业的未来发展, 而专业化发展使得出版企业不仅可以发挥自身专业的特色, 创造品牌优势, 壮大自身规模, 还可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出版行业竞争中赢得生存领地和发展空间。如高校出版社, 专注学术、以学术出版为中心, 突出专业化特色的重要地位, 不断延伸出版社的品牌效益, 有针对性的生产与营销, 依靠专业特色在市场上取胜。只要坚守自身的发展方向, 做好自身专业领域的产品, 坚持战略选择, 并进行专业化营销, 就能形成自身品牌, 凸显特色, 从而加速图书库存的销售和周转。

(三) 控制图书运营流程, 优化库存

销售渠道的不同对库存周转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图书的销售特点, 确定图书的出版时间、印数等。如学校教材和教辅的出版, 可根据中小学和大专院校的教学计划, 了解学校课程的设置和各书的使用时间, 据此设计教材及教辅的选题、组稿、编辑, 并确定出版日期, 再根据各书的征订数目确定起印数, 这样既可保证学生正常用书, 也可以减少占用库存, 提高库存的周转。

(四) 开拓出版新领域———电子出版物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 电子出版物的出现是必然的。电子出版物与传统纸质出版物相比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交互性强的特性, 它特有的功能, 满足了人们迅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要求, 电子出版物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兴媒体, 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媒体。传统出版物的电子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多媒体光盘和网络出版等电子出版物, 也是规避图书库存风险的有效途径, 是未来出版的主战场, 因此, 努力开拓出版新领域, 开发电子出版物是出版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五) 培养吸纳复合型的图书营销人才

出版企业的发展, 给图书营销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而营销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营销, 也不是所有做营销的人都能成功。实践证明, 营销人员才是决定销售业绩高低的关键, 营销人员的观念、素质和能力, 影响着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因此, 努力培养和吸纳复合型的图书营销专业人才, 构建一支战之能胜的营销队伍, 就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营销人才与编辑人员形成合力, 实现产销同步, 就能有效控制图书库存。

(六) 建立信息化的库存管理平台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是图书库存控制最有效的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 人们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为图书库存构建一套完善的数据, 以信息的形式对图书库存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 避免了因库存盘点不到位导致的混乱局面出现, 实现了信息管理与实际操作的无缝对接, 使图书库存管理从以往人工主导型的模式转化为智能管理流程和数据为主导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系统, 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 帮助出版企业实现以最小库存量来满足最大销售周转的目标。

摘要:在计划经济时代, 图书的出版发行是依照国家计划执行的, 因而不用担心库存的问题。随着出版社的改制和企业的不断发展, 图书的生产规模及品种持续增长, 图书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高库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图书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图书库存控制的研究, 追求图书库存的最优化, 是增强出版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图书出版,库存管理,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其友.关于出版企业加强图书库存管理策略的思考[J].大学出版, 2010.03:38-41.

[2] 金寒冰.出版企业图书库存管理策略[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30:145-145.

[3] 张国际.出版企业图书库存的良性管理[J].中国出版, 2010.16:33-35.

[4] 李霄姝.出版企业库存图书管理问题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4.17:198-19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案例教学在作业疗法评价学中的应用探讨下一篇:矿井瓦斯含量预测及其改进

热门文章

出版社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