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冲突管理范文

2022-06-21

第一篇:跨文化冲突管理范文

跨文化团队的冲突管理(精选)

跨文化团队的冲突管理——联想并购案有感

冲突是人们平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冲突是指个体由于感知到彼此不相容的目标、认识或情感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相互作用的一种紧张状态。行为学把冲突看作为一个过程,它肇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任何组织、情景下,只要人自身存在着各种需要,就必然产生人与其他客体、他人或自身的关系,而需要受挫则会产生冲突,在所有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对人的心理需要或冲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用户需求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今天,为了适应环境的复杂多变,保持不断的创新,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组织内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工序人员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各种跨部门团队间的协作。团队的涌现,不仅提高了组织的局部效率,而且在根本上改变了组织的构造和运作方式,提高了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然而,随着跨国企业、无边界组织的不断扩张、发展,这类组织成了跨国体、跨民族、跨地域、跨政体的特殊实体,成为跨文化组织。这类企业必须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和行为模式的各国员工凝聚起来,形成有战斗力的团队,共同实施公司的经营战略,如何对待团队中不同国度员工的不同文化,如何消除不同文化背景下团队成员心理上的距离感,如何妥善处理团队成员间的冲突,就成为各跨国组织当前常要面对的问题。

近期IT业界最为热门的就是联想对IBM的收购案。联想在12月7日以17.5亿美元和约收购IBM的PC与笔记本电脑部门。在收购IBM这个1万名多名员工的部门的同时,也意味着联想收购了一种极不相同的文化。联想下一步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不仅仅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还面临着如何整合不同组织文化背景下的团队的问题。IBM的核心价值观是客户亲密、尊重个人、最佳服务、追求卓越;而联想的核心价值观是服务客户、精准求实、诚信共享、创业创新。从两者的核心价值观上可以看出两家企业主要存在着几个方面的差异:

——IBM是较为注重员工间的平等,崇尚以人为本的高自由度的跨国知识型企业,而联想则是以市场为本的中国式强势控制力企业

——两者的薪酬体系、激励机制都存在极大差异。IBM采用美国标准薪酬,待遇优厚,具有成熟的薪酬和激励机制,这些都是联想所不具备的。如果中方减少或停止这些薪酬和激励机制,IBM的原有员工将拒绝继续工作。但是如果前IBM员工继续拥有与联想中国员工不同的待遇,显然中方员工会产生极大不满。

——联想比IBM更加层级化,有更多的决策层次,更倾向于专权,易导致决策迟延。而IBM则沿袭了美国管理者和下属之间那种妥协关系,较低的层级和较多的分权决策。

跨文化背景的团队冲突的成因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在团队中必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这是因为人们的认知、思维、需要、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是是在多年的生活、工作、教育下形成的。正是这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导致了跨文化背景中团队的冲突。导致冲突的诱因主要有五种:

1、 文化优越感

团队成员中有人秉持着文化优越感或群体优越感,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优于来自其他文化或群体的成员。持这种观点的成员,其行为将可能为其他成员所忌恨,遭到抵制,引发冲突,造成团队建设失败。

2、 自我为中心

团队成员应具备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管理、协作能力。特别是团队管理者更应具备多文化环境中从事综合管理的能力。如果片面以自我为中心,死守教条,对其他文化习俗、行为习惯、管理方式都缺乏了解,或完全照搬本国模式,或一味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必然造成“多重指挥”现象,导致失败。

3、 沟通失误

沟通是人际或群体之间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过程。由于多文化背景下,语言或非语言障碍的存在,人们对彼此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环境缺乏足够的了解,对习俗、价值观等的认识也有所不同,文化敏感性差,往往基于自身视角,来对对方的信息做出分析和判断,从而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

4、 感性认识的个体差异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局部的、现象的和外在的认识。个体独特的感性认识是在特殊文化背景中通过亲身经历获得并发展起来的,存在某种惯性,其变化往往不及环境变化的速度,一旦进入异域文化,这种惯性常常导致错误的估计和判断。

5、 文化态度

个性是基于一定的生理素质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当个体从一个文化域进入另一个文化域时,必然遇到与自己个性特征不完全相同的人群,能否正确理解受特定文化影响的其他个体的特点,就成为异域文化中成功驾驭文化冲突的关键所在。

多文化背景下的团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必将引发冲突,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1.文化冲突影响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甚至产生“非理性反应”。成员间的不信任感会造成团队的疏远和社会距离的增加,影响沟通,甚至造成沟通中断。如果组织不能正确面对这种文化冲突,对团队成员采取情绪化的或非理性的态度,团队成员也会采取非理性的行动,这样,误会越多,矛盾越深,对立与冲突就成为必然,后果不堪设想。

2.冲突会较低团队效率、组织效率,从而导致市场机会损失。由于认知、思维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必然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增加组织协调的难度,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大,甚至造成整个组织机构低效率运转。在外部经营中,由于冲突的存在,使组织不能积极和高效地去迎接市场竞争,往往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丧失许多大好的市场机会。

3.文化冲突会使跨国组织的全球战略陷入困境。从一般的市场战略、资源战略向全球战略的转变,是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步骤。为保证全球战略的实施,跨国公司必须具有相当的规模,高素质、高效率的战斗型团队。但是,团队冲突的加大会使得跨国公司的整体控制难上加难,从而造成整个组织运转不灵,反应敏锐度降低,大大不利于全球战略的实施。新,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组织内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工序人员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各种跨部门团队间的协作。团队的涌现,不仅提高了组织的局部效率,而且在根本上改变了组织的构造和运作方式,提高了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然而,随着跨国企业、无边界组织的不断扩张、发展,这类组织成了跨国体、跨民族、跨地域、跨政体的特殊实体,成为跨文化组织。这类企业必须把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标准、道德标准和行为模式的各国员工凝聚起来,形成有战斗力的团队,共同实施公司的经营战略,如何对待团队中不同国度员工的不同文化,如何消除不同文化背景下团队成员心理上的距离感,如何妥善处理团队成员间的冲突,就成为各跨国组织当前常要面对的问题 跨文化团队冲突的解决

现在的产品和项目往往具有复杂度高、涉及专业领域广、知识构成高的特点,因而基本上都需要通过由各类人员组成的高素质团队的密切协作来发挥合力达成目标。如何妥善解决跨文化、跨专业、跨背景的团队冲突,是组织顺利运营的关键所在,在联想并购案中也是并购后成功运营的关键所在。根据冲突管理理论,解决跨文化团队的冲突有几种策略:

1、迁就策略:本土企业成员可以采取迁就的态度,把对方的利益放在自己的位置之上,从而起到安抚别国员工的作用。迁就他人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较会受到欢迎,但对于欧美等崇尚个性的群体中往往会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

迁就策略适用场合:认为自己错了;当事情对他人更具有重要性;为未来重要的事情建立信用基础;当竞争只会损坏要达成的目标;当和谐比分裂更重要;帮助其他员工发展,允许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2、合作策略:冲突双方主动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互惠互利,双方的意图是坦率澄清差异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迁就不同的观点,无需任何人做出让步,是一种双赢策略。因而在团队内部会逐渐形成融合的文化,即不同文化间在承认、重视彼此间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全新组织文化,这种统一的文化不仅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且极具“杂交”优势。

合作策略适用场合:双方利益都很重要而不能折中,力求一致的解决方案;当目标是团队学习时,可以充分了解他人的观点;需要解决问题的不同角度;获得他人的承诺,决策中蕴涵着他人的主张。

3、竞争策略:牺牲别人利益换取自己的利益,以权力为中心,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可以动用一切权力,包括:职权、说服力、威逼利诱,又称强迫式。在多文化背景下,就是形成团队内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而扮演统治者的角色,团队内一切决策及行为均受这种文化支配,而其他文化则被压制。该种方式的好处是能够在短时期内形成一种“统一”的组织文化,但其缺点是不利于博采众长,而且其他文化因遭到压抑而极易使其成员产生强烈的反感,最终加剧冲突。

竞争策略适用场合:当快速决策非常重要时,如紧急情况;执行重要的且又不受欢迎的行动计划时,如缩减预算、执行纪律;对公司是重要的事情,且主文化一方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4、回避策略:即使意识到了冲突的存在,但仍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既不合作,也不维护自身的利益,采取一躲了之。试图忽略冲突,有意忽略回避文化差异,回避其他团队成员的不同意见,从而做到求同存异,实现组织内的和谐与稳定。可以维持暂时的平衡,不能最终解决问题,这种和谐与稳定的背后往往潜伏着危机。

回避策略适用场合:当事情不是很重要;文化间差异较少;自己的利益无法满足时;面对冲突带来的损失会大于解决问题带来的利益;为了让人冷静下来;获取更多信息比立刻决定更有优势;当他人能更有效地解决冲突

对于越来越多诸如联想、海尔等实行走出去策略的中国企业来说,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取得相当的市场份额,势必要建立起高效、高素质的跨文化团队,因而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识别文化差异。由于冲突是团队成员间的文化差异及由此影响下的个体差异造成的,必须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识别。如,对联想与IBM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由于相似的业务环境,他们的知识、技术、经验等差别不会很大,且都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实践而获得,很容易改变。而中美双方员工的价值观、认知和思维方式等与从小到大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不容易改变。因而联想的管理者必须要识别和区分各种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从而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第二是进行多文化培训。多文化培训是为了加强人们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内容主要包括有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文化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及冲突的处理、地区环境模拟等。同时也显示了公司对员工长期发展的诚意,对员工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第三是建立共同的经营观和公司文化。通过识别文化差异和进行跨文化培训,公司员工提高了对文化的鉴别和适应能力,在培训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也有了一定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环境的要求和公司战略发展的原则建立起新的共同经营观和强有力的文化,从而减少文化冲突,使得每个员工能够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同公司的经营业务和宗旨结合起来,也使各团队内部和外部结合更为紧密,同时又能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增强跨国公司的文化适应能力

如果联想未来的新团队能够精确地确认冲突点将会在什么地方产生,并且要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快速而顺利越过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鸿沟,与原IBM的PC人员形成极具战斗力的团队,必将推动联想进入全球电脑制造商的前列,实现联想的再次飞越,实现国际化发展。

第二篇:文化冲突对我国古代管理的影响

哈佛的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孔飞力(philip A. Kuhn)有一本社会学名著《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涉及到一种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就是两种文化冲突对政策与管理措施的影响。读这本书,或许对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有所启示。

清朝建立后,统治者一直面临一个文化上的难题:一方面,他们对高度发达的汉族文化十分仰慕,尤其是对儒学及其相关的治国理论钦佩不已。顺治、康熙、乾隆都是汉化的倡导者,有些举措,说他们对汉族文化五体投地也不过分。但问题在于,作为满族统治者,他们不得不强调满族文化的优越性,在内心里,一直存在着对汉族文化的某种恐惧。从清初血淋淋地推行“削发令”,就可以看出这种忧虑和担心。

统治者的忧虑和担心,肯定会反映在国家治理方面。顺康雍乾时期,尤其是康乾时期,国家政策中的文化冲突随时可见。对不属于满族原有的文化体系,他们要大力接纳,吸收汉族文化中有利于自己统治的成分,利用汉族文化提高自己的品味,不仅开动国家的宣传机器倡导儒家学说中的君臣大义和天命神授,而且在生活中也处处向这种文化靠拢。康熙的读经,乾隆的写诗,都表现出这种对汉族文化的崇拜。

但反过来,他们又要不断提醒自己,满族文化中的尚武、淳朴,要远远优于汉族文化。正如乾隆所言:“满洲风俗,素以尊君亲上、朴诚忠敬为本,而骑射之外,一切玩物丧志之事,皆无所渐染。”汉族文化上的优雅和奢华,正是中原政权灭亡的本因。所以,他们在政策上又要极力排斥汉族文化,防止汉族文化侵蚀满族的自信心,并告诫八旗子弟不得效仿汉人恶习,甚至为了防范这种文化上的渗透而把满族与汉族隔离开来。这种对异族文化的二重心态,造成了治国方略的严重冲突。

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可以看做是这种文化冲突的物化承载。一方面,模仿江南的园林,追求文化的雅致,赏心悦目的亭台楼阁,诗词对联的汉风唐韵,恨不得把汉族建筑中的优秀成分全盘生吞活剥地拿过来;但另一方面,所有这些,绝不允许触犯满族传统的神威,都要为更重要的“木兰秋狩”服务。在这里,皇帝的首要使命是率领满洲贵族以打猎的方式,重温自己驰骋疆场的雄姿,唤醒满洲血统中的战神本性。

在这种文化的矛盾心态下,治理国家的举措就难免疑神疑鬼。“文字狱”就是这种心态酿成的。其效果,恰恰是不同文化优势的互相抵消,而文化劣势却无法有效遏制。这种有选择地对汉族文化的模仿和学习,使汉族文化的价值核心被排斥,而表面的奢华则毫无阻碍被接受,很快造就出了一批堕落的八旗子弟。连乾隆也不得不承认,满族“渐染恶习,浮靡嚣薄,殊失国初浑厚之风”,“几与汉人无异”。

而对满族文化的强调和维护,又加剧了汉族的对立情绪,使受到排斥的汉族文化成为反抗统治者的思想基础。政策和举措上的冲突,使清朝对满族“特色”的强调,最后却加速了满族“特色”的丧失。其中的寓意,值得深入探讨。

【范文网】

第三篇:试论跨国企业的文化冲突和管理

[摘要] 经济全球化使得跨国经营活动迅速发展,加快了企业管理的国际化进程。研究如何正确的认识跨国企业的文化冲突,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处于国际化进程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拟对跨国企业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管理办法。

[关键词] 文化差异 跨国企业文化冲突 跨国企业文化管理

一、跨国企业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1.不同国家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不同企业的员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员工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冲突。荷兰著名跨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霍夫斯特德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比较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四个方面,即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对权利距离的态度、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以及性别差异。研究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2.管理者对于文化的认识的偏差。企业管理者在跨国企业文化差异的认识上,往往存在一些认识偏差。比如:缺少对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了解、忽视各国的文化差异以及文化中心观点等。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跨国企业文化管理,不仅能消除文化冲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充分利用文化差异,有效地实施管理。

3.基于不同类型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是民族文化的具体表征。世界著名管理咨询专家理查德·刘易斯把世界文化分为三种,即单线活动型、多线活动型、反应型。这三类人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单线活动型主要依靠数据,多线活动型主要依靠面对面的交流和对话,反应型综合上述两种方法。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行为模式造成企业经营方式的差异,同时也造成了经营中的文化冲突。

此外,由于不同语言造成的沟通障碍,不同民族特有的性格,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不同的生活态度都会导致跨国企业文化冲突。只有基于对不同文化的深刻认识,才能找到更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管理

1.从不同维度识别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人们持有不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要管理好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就必须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不同价值观和不同行为模式,也就是对企业中存在的两种或多种文化进行分析,找出文化特质,以便在管理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文化冲突和矛盾,推进文化融合。文化维度分析有利于从各个侧面把握文化的特点,从而找出解决文化冲突和矛盾的有效方法。

2.建立跨国企业文化沟通机制。跨国企业文化沟通是指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之间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形成互动的行为过程。跨国企业文化沟通的实质,是对彼此尊重和理解。尊重的含义是指对相互间文化差异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建立多层次、制度化、正式及非正式沟通形式,是确保信息畅通、保障有效沟通的基础,也是确保跨国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之一,同时也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才能产生理解和信任,形成文化整合。

3.加强跨国企业文化培训。跨国企业文化培训是解决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当前很多企业偏重员工的纯技术培训,忽视了对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跨国企业文化培训。培训内容一般包括:认识和了解对方民族文化和母公司文化的;学习对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经营理念;开展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训练;进行语言沟通、风俗习惯及冲突处理能力的培训等。通过全面系统地讲授对方文化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法律制度等,提高员工对对方文化的认识和文化敏感性,引导员工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减少文化冲突以及提高文化冲突的解决能力。同时,跨国企业文化培训还包括培养和发展员工的观察能力和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使员工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理解和学习对方的文化。

4.营造学习型组织氛围。除培训外,鼓励员工自主学习,能够通过学习,深入体会文化的差异以及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只有员工获得了内生的自主学习的力量,员工才能真正从行动上有所改变。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团队学习机制,鼓励员工彼此交流学习心得,互相询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团队学习机制,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进一步鼓励员工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集中集体智慧,解决跨国企业文化冲突带来的问题。对于管理者来说,鼓励员工学习,当然更要自己带头学习,认真研究,上行下效,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

5.谋划跨国企业文化的融合。文化冲突的一般解决方法有三种:一是凌驾,即组织内的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而成为统治文化,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企业内部文化的一致,避免纷争,但从长远看来,由于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成员长期积压的反感,可能会导致最终更加严重的冲突。二是折衷,即不同文化采取妥协与退让的方式,有意回避文化差异,从而实现组织内的和谐与稳定,由于这种回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冲突,实际上仍然潜藏着危机。三是融合,即不同的文化在承认、重视彼此差异的基础上,融合而形成全新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较为复杂、困难和漫长的过程,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这又是必需的,只有建立一个有着共同价值观的强有力的企业文化,通过文化的引导使每个员工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公司的战略和宗旨相结合,才能增强企业文化的跨国适应能力。通过这种文化的融合,将形成跨国企业文化的具有东道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并逐步形成跨国公司的管理文化,最终建立起以公司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马晶梅: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策略研究[J].北方经贸, 2006,(02)

[2]孟宁:企业全球化经营与跨文化管理[J].中国外资, 2006,(04)

[3]张菁:跨国企业经营中的文化差异[J].财经界(中旬刊), 2007,(01)

第四篇: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全球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急剧增加,中国企业与海外企业的合作更加密切,中外跨国企业也日益增多,在跨国经营中,跨文化冲突已成为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深入研究和了解产生跨文化冲突的原因,应对文化冲突的管理策略,对于跨国经营背景下的中外企业来讲具有现实意义。

一、对跨国公司文化冲突的认识

从国内企业发展到国际企业,从国内经营转向跨国经营,企业的发展规模、经营模式、面临的背景及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企业的经营团队、经营活动氛围除了面对多元而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外,同时面临有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强烈印记的独特的社会文化、地域文化,这些文化的根植性、文化的渊源、文化的背景的不同产生了较激烈的文化差异,从而形成了有着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体系的企业决策者、职员之间的显著的文化差别,继而形成有着鲜明特征的文化冲突。

跨文化冲突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它既指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而产生的冲突。当企业跨国经营时各国企业的组织结构、技术方法、决策方式、控制程序已基本趋同。但员工的不同文化背景使文化差异成为一个影响管理者的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而给管理者的管理提供了难度。因此,跨文化冲突成为跨国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成长战略所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面对跨文化冲突的风险,对国际企业的跨文化冲突进行背景、成因分析以及冲突的解决方案的挖掘将有助于跨国企业推进深层的跨文化管理,对于跨国企业吸纳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重要意义。

很多实例都向我们揭示,一旦跨国公司不能适应多元的文化背景,文化冲突就会出现,最终导致失败的跨国经营。研究和解决问题,实现有效的文化冲突对促进中国国际企业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跨国企业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一) 语言差异

语言是人们思维的表达,即人类固有文化的表现。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沟通又是企业管理的一大职能。在跨国公司里,如何克服语言障碍达到准确无误的沟通是相当重要的问题。如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一家跨国公司,在加拿大有制造子公司,在台湾有一家合资企业,在印度、日本等国家有若干销售分公司,这

样的公司需要大量的跨语言的沟通,包括母公司与子公司管理人员的沟通,母公司与外国合作伙伴的沟通,母公司与外国消费者、销售者的沟通,以及各级公司与所在地政府的沟通。

(二) 不同国家价值观方面存在差异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动,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不同企业的员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员工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冲突。荷兰著名跨国企业文化研究专家霍夫斯特德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比较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四个方面,即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对权利距离的态度、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以及性别差异。研究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在这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 宗教信仰差异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在很多方面宗教信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上下班时间、节假日、典礼仪式食品等。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宗教信仰会影响到商机的把握、生产的安排及产品的销售。同时,企业在宗教上所犯的错误是不为当地人所容忍的,因此跨国公司必须重视这些宗教因素,做好各项计划安排,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 教育水平及方式差异

教育是一国国民接受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显而易见,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着该国人民的文化和技能水平。跨国公司在招聘当地员工时提供的培训程度,时间和费用取决于此。

三、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管理

(一) 建立跨国企业文化沟通机制

跨国企业文化沟通是指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之间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形成互动的行为过程。跨国企业文化沟通的实质,是对彼此尊重和理解。尊重的含义是指对相互间文化差异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建立多层次、制度化、正式及非正式沟通形式,是确保信息畅通、保障有效沟通的基础,也是确保跨国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成功的关键之一,同时也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才能产生理解和信任,形成文化整合。

(二) 从不同维度识别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人们持有不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要管理好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就必须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不同价值观和不同行为模式,也

就是对企业中存在的两种或多种文化进行分析,找出文化特质,以便在管理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文化冲突和矛盾,推进文化融合。文化维度分析有利于从各个侧面把握文化的特点,从而找出解决文化冲突和矛盾的有效方法。

(三) 加强跨国企业文化培训

跨国企业文化培训是解决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当前很多企业偏重员工的纯技术培训,忽视了对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跨国企业文化培训。培训内容一般包括:认识和了解对方民族文化和母公司文化的;学习对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经营理念;开展文化的敏感性、适应性训练;进行语言沟通、风俗习惯及冲突处理能力的培训等。通过全面系统地讲授对方文化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法律制度等,提高员工对对方文化的认识和文化敏感性,引导员工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减少文化冲突以及提高文化冲突的解决能力。同时,跨国企业文化培训还包括培养和发展员工的观察能力和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使员工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理解和学习对方的文化。

(四) 营造学习型组织氛围

除培训外,鼓励员工自主学习,能够通过学习,深入体会文化的差异以及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只有员工获得了内生的自主学习的力量,员工才能真正从行动上有所改变。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团队学习机制,鼓励员工彼此交流学习心得,互相询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团队学习机制,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进一步鼓励员工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集中集体智慧,解决跨国企业文化冲突带来的问题。对于管理者来说,鼓励员工学习,当然更要自己带头学习,认真研究,上行下效,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 谋划跨国企业文化的融合

文化冲突的一般解决方法有三种:一是凌驾,即组织内的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而成为统治文化,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企业内部文化的一致,避免纷争,但从长远看来,由于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成员长期积压的反感,可能会导致最终更加严重的冲突。二是折衷,即不同文化采取妥协与退让的方式,有意回避文化差异,从而实现组织内的和谐与稳定,由于这种回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客观存在的冲突,实际上仍然潜藏着危机。三是融合,即不同的文化在承认、重视彼此差异的基础上,融合而形成全新的企业文化。这是一个较为复杂、困难和漫长的过程,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这又是必需的,只有建立一个有着共同价值观的强有力的企业文化,通过文化的引导使每个员工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同公司的战略和宗旨相结合,才能增强企业文化的跨国适应能力。通过这种文化的融合,将形成跨国企业文化的具有东道国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并逐步形成跨国公司的管理文化,最

终建立起以公司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四、总结

文化冲突管理已经成为众多跨国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很多跨国企业都因为不能适应东道国的文化而在该国运营失败。特别是对于中外跨国企业而言,中国尤其独特的鲜明的东方文化特点,与西方企业的文化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中外跨国企业的文化冲突也较为明显。国家文化、企业以及员工个体的差异都是导致文化冲突的原因,企业需要深层的分析成因,切实的贯彻文化冲突管理策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冲突,帮助企业的跨国运营。

第五篇:跨文化冲突原因及表现形式

1、跨国公司跨文化冲突的原因

跨国公司文化冲突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形态所引发企业内员工的心理或行动上的排斥、斗争或对抗。由于不同的文化形态拥有不一致的价值观或行为模式,当不同的文化存在于同一个组织内,而组织却要求统一的思想和行动时,文化冲突便会产生。由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跨国公司内的文化差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消失的,这为跨国公司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跨国公司内文化冲突的形式各异,引发冲突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引发文化冲突的各种要素往往会交织在一起,从而造成冲突加剧,使得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难度增加。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1.

1国家、民族文化差异

不同的民族文化拥有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其延续性、独特性以及非物质性的特点,所以导致每个民族间的语言、性格、传统、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惯都不同。而每个国家都有与自己国家政体相适应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社会文化。国家、民族间的差异,很可能导致文化冲突的发生。 1.

2价值观差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重要性意义的评价和看法。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由于人的言行举止是受到其所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影响,不同的人生活背景和环境不同,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学校、家庭以及周围环境会潜移默化向个人灌输本民族的价值取向、传统观念以及对人对事的看法。一般来说,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价值观的差异是各种因素中最难以消除、最根深蒂固的差异,所带来的跨文化冲突给予跨国公司管理者很大的挑战。 1.3 行为规范差异

行为规范的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也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网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2、跨国公司跨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

跨国公司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2.1 员工之间的跨文化冲突

跨国公司员工多元化是指跨国公司的职员的构成在国籍、性别、种族、年龄等方面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在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教育背景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极易导致冲突的发生。跨国企业内的员工之间由于语言沟通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妨碍了他们在工作中知识的顺利交换,从而导致很大的文化冲突。例如,日本民族很喜欢使用“Yes”,如果说“No”容易在日本人心中造成一种无能的印象,同时这也是非常不礼貌的。所以这导致了他们在讨论谈判的时候,无论能否办到的工作都会频繁的点头说“Yes”,从而使得合作者对他们的真实意图不了解,给交流带来麻烦。

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传统所导致的员工生活、工作上的行为习惯也会导致成员之间合作增加阻碍。另外,跨国企业中某些员工常常具有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且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观点去观察和理解其他文化,难以接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比如跨国企业内某一方员工一直流露出的对自己本民族的盲目自大、在态度和行为上不尊敬其他员工,这回导致员工间关系陷入僵局影响工作效率。

2.2 管理方式的跨文化冲突

跨国公司由于各个分公司所在的地域、民族、企业规模等方面存在差异,或者公司内部管理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会导致管理者之间的管理方式、决策模式以及经营理念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和冲突。

2.2.1 经营理念的跨文化冲突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者在经营目标、时间取向、价值观、风险规避等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就东西方的对比来说,东方管理着比较注重短期性的经营行为,喜欢打“有把握的仗”,非常注重短期的计划和收益,在投资方面也比较保守,对不了解的事物不敢冒险,面对机遇和挑战会犹豫不决,当企业收益较好时优先考虑的是收入分配问题而非企业的再成长问题。所以中方管理者最常用的方法是快速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获取收益从而达到短期盈利的目标,对长期发展的关注较少。而西方管理者更侧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认为制定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一样重要,所以,他们会敢于冒险,积极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愿意用企业所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来使企业生产进一步扩大。所以,经营理念不同导致同级管理层或上下级管理层之间关系紧张,严重时会引发双方矛盾。

2.2.2决策模式的跨文化冲突

由于决策者来自于多元文化背景,这将会改变决策模式的类型。在跨国企业中,这种多元化文化背景必然会在决策的重点、程序、集权与分权、时效与质量等方面产生巨大差异,从而影响和改变决策的模式。西方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都想做到制度化、程序化,从而达到高效率的保证。欧洲人当中尤其是德国人最善于逻辑思维,考虑问题的时候非常严谨和周密,做事情稳健谨慎,严肃认真,他们的高层决策者往往会追求决策经济科学化、风险最小化、决策民主化,各项管理决策行为都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日本人的文化制度属于集体决策制度。如DHL(德国邮政)分公司的所有重大问题都会拿到高层会议上解决,除了一小部分的中小企业老板一人决定,决大多数的大企业都会采用“立案票议”的决策制度。分公司的决策顺序是由下到上,之后再由上到下的顺序落实,逐级向上汇报反馈;与此同时,各各相关的部门也会进行横向沟通与交流和协商从而达到一致通过。最后,再由最高管理层审批。这种决策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2.2.3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跨文化冲突

美国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从招聘与选拔到培训与开发都体现了其个人主义文化背景的影响。管理者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来选拔人才,在授权与监督方面,美国的跨国公司总部较少干预子公司管理人员的工作,公司管理人员也较少干预下属的工作,他们能给员工提供独立自主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在薪酬制度方面,主要的是以职业岗位为主,补贴、奖金为辅的模式,一些企业还实行个别员工持股制度。普通的生产线的员工实行岗位等级的工资制度,工资水平按照各种工种的技术水平高低来划分。在每一个等级中,又会根据工种的不同来分出几个级别。生产线员工的工资一般是计时工资,其工资标准通常一年调整一次。企业会有计划地提供本企业的股份给一些员工,从而使得这些员工能够得到企业一定比例的股份,使得他们在年底分红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管理者注重对员工的考评,通过这些考评能够决定员工是否能晋升。以员工的工作表现作为考核的标准,以能力的高低作为员工是否能够晋升的依据。

在日本的一些跨国公司[

32、33],如日本电气、索尼、丰田等,在人力资源方面都有自己独特有效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的共同点是:招聘卓越人才,在竞争中不断优胜劣汰,不断地将更优秀的员工提高到更高的管理层次上。日本跨国公司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更加注重“精神”,强调管理者的责任心、忍耐力以及合作的习惯,企业倾向于自己培训管理者,有自己的培训体系,MBA等普通管理教育对日本的管理者几乎没有个人价值,跨国公司总部统一安排分公司的人事调配,管理者对下属的干预较多。日本企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绝大部分的跨国公司选用职能工资制。职能工资制度是由员工完成工作能力来决定的工资制度,也称能力主义制度。能力主义制度是指以人事考查制度、职能资格制度、能力开发制度和职能报酬制度四个主要内容为中心,包括: 自荐制度、晋升制度、适应性调查制度、目标管理面谈制度等等具体内容的一整套全新的管理方式。

总之,由于跨国公司内部的管理者经营理念不同、决策方式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不同,必然会导致文化矛盾存在于管理的各个方面。

2.3政治、经济和法律的跨文化冲突

由于各国历史发展不同,最终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法律体系各不相同。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其特殊的性质,信奉特殊的理念,政府干预或国际制裁给跨国公司带来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东道国政府对跨国公司的监管中,不同国家的财产核查、产品质量标准等可能不同。此外,东道国还可以修改“游戏规则”,改变贸易政策来改变跨国公司的外部经营环境,从而影响其经营活动。

跨国公司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是指与本国不同的法律政策和法律制度所带来的风险,包括税收、环境保护、劳工保护、出口外汇等。忽视法律风险会使跨国公司增加投资的盲目性,加大跨文化管理的难度。

2.4与客户的跨文化冲突

客户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持续获取利润的源泉。但就跨国公司而言,其客户遍布全球各地,可能不同地区的客户需求不同。如果在所有的地方销售同一种产品和服务的话,必然不会吸引消费者,从而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美国惠而浦(家电制造和销售厂商)在进入入中国市场时,没有从根本上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进行了解,将粗大和实用的具有美式风格的家电引入中国,忽略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更偏爱小巧灵活的物件,对产品的设计风格没有一点变化,由此影响了其产品在中国的销售。

2.5与合作伙伴的跨文化冲突

如果跨国公司选择本国国内的合作伙伴的话,跨文化冲突可能只在小范围内存在;但如果跨国公司选择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其他地区的合作伙伴,则合作双方的文化需要作出较大的调整,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新的文化环境,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就会随之而产生,文化冲突将难以避免。美国惠而浦公司[22]与上海水仙电气有限公司合作之初,双方都对对方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方式缺乏了解,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方法的延续,管理的制度比较混乱。而惠而浦公司的管理体系是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中国市场直接引入其规范的管理团队以及管理制度以后,由于对中国的市场并不熟悉,导致很多管理策略无效,还使双方管理者之间产生了矛盾。

2、跨国公司跨文化冲突的过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班会范文下一篇:科技周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