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发展规划范文

2022-06-07

第一篇:泰安发展规划范文

泰安2015发展总结

泰安2015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总结

2014年泰安市国民经济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发展质量逐步提升。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02.2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04:48.22:42.74,三产提高1.07个百分点。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4亿元,增长11%,其中税收占比达到72.2%,提高2个百分点,主体税收比重达到53.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9亿元,增长1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8.1亿元,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0715元、12913元,增长8.9%和11.8%。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458.4亿元、1591.6亿元,比年初增长8.7%和12.4%。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总产达到281.7万吨,实现“十二连增”,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市新增茶园7000亩、高档苗木花卉2.8万亩、奶牛2万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4万亩、绿色食品8.2万亩、有机食品1.2万亩;新增农产品地理标志11件。新增农民合作社1327家、家庭农场943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4家。澳亚牧场、益客食品、东方园林、滕头园林等一批龙头企业和泰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肥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天泽农业科技园、泰茶“良心谷”生态示范园等一批特色园区发展较好,带动作用明显。休闲农业加快发展,岱岳区、东平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市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10余项,引进、示范新品种50多个。完成各类水利工程7060 项,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25万亩,解决了15.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07.5公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得到加强,新泰市被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落实。

工业转型成效明显,创新驱动深入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15.1亿元、利税768.3亿元、利润464.4亿元,分别增长12.7%、6.9%和3.6%。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3家、利税过亿元企业26家。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636.3亿元,增长10.5 %。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9.5%和20.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泰安高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加快建设。我市被确定为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新泰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市。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100余项,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15%,技改投资增长17.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42家。康平纳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商标战略深入实施,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14件。泰安高新区突出高端项目引进,国家“千人计划”智能机器人和激光器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先后签约入区。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带动作用逐步增强。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3.5%,服务业税收占比达到46.1%。旅游业初步改善了“山热城冷、昼热夜冷、夏热冬冷”局面,“三日游”影响力持续增强,游客满意度指数保持全省前列。全市共接待游客531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0.5亿元,分别增长10%和13.3%,泰山游客量首次突破500万人次。现代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中国物流泰安国际物流园、泺亨(泰安)现代物流中心、速恒物流园等一批物流项目和园区正在建设,新矿物流中心进入全国物流企业百强;泰山钢网、三星物流、杞农云商、泰山义乌购等本土电商企业快速成长。

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全市12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工120个,完成投资428.6亿元;100个前期推进项目开工65个。泰安如意科技时尚产业园、泰山玻纤产业园、国电热电联产、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区、华新现代服务城等项目顺利建设。借助全国工商联十一届三次执委会议暨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家助推山东转调创投资洽谈会,面向民营企业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引进8家全国工商联执委企业和114家省外知名民营企业。成功举办了中国泰安投资合作洽谈会、(深圳)泰安经济合作洽谈会、中国(泰山)国际矿山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等重大活动,签约了一批新项目。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境内招商引资项目350个,同比增加69个;新开工外商投资项目79个,同比增加22个。

重点改革积极推进,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实施了市、县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国务院和省政府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4项,取消40项,下放20项。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公开了市级和6个县市区本级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总额,以及67个市直部门和281个县直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加强了财政审计监督,全市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6.4%;积极开展“营改增”试点扩围,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得到落实。创新国资监管体制,完善了监管机构、投资运营公司和实体企业“三位一体”改革架构,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增长71.8%。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各类市场主体新登记数量增长60.9%。全市81.1%的村庄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东平县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徂徕山林场被评为全国十佳国有林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并轨。启动了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突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7.8亿美元,实际到账4.1亿美元,分别增长49%和34.6%。实现进出口总额29.7亿美元,其中出口17.3亿美元、进口12.4亿美元,分别增长19.5%、26.7%和10.8%。完成境外投资1.6亿美元,增长53.4%。泰安高新区海关综合监管区、青岛保税港区泰安(新泰)功能区建设积极推进。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有新变化。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泰城规划实施了104国道改建、徂徕山汶河景区开发,分别拓展发展空间100多平方公里,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坚持实施片区开发、组团建设,万达城市广场、天房美郡、财源街中央商务区、中国五矿、雨润国际广场5个大型城市综合体和高铁新区、新华片区、万官片区、碧霞国际社区等10个城市片区加快推进。泰山会展中心建成运营。万官大街、花园路、温泉路南段、双龙路等顺利建设。引水入城工程全线贯通。西区“汽改水”全面完成。奈河景观提升工程效果显现。龙潭路地下停车场、6处农贸市场建成使用。餐厨垃圾处理厂投入运行。泰城新增139辆公交车,实行了“一小时免费·优惠换乘”。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肥城市被确定为全国主体功能区工作试点县,新泰市被确定为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县。积极推进小城镇发展,13个全国重点镇和10个省级示范镇建设加快。全市建成农村新型社区266个,完成农房集中建设4.7万户、危房改造1.17万户。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行动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69个乡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3386个村(居)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58个、省级生态村18个;新泰市、肥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验收。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完成成片造林2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1%,汶河、康王河两处湿地被批建为国家湿地公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蓝天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空气质量在全省内陆城市保持领先。

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建设不断加强。全市民生支出达到168.6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59%。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除泰安一中新城校区正积极推进外,其他9件全面完成。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万人。收缴社会保险费133.7亿元,发放社会保险金114.2亿元;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65元提高到75元;城市月低保、农村年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分别提高50元、625元和1000元。全市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2处、农村幸福院506处,新增养老床位13230张,山东泰山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顺利。开工保障性住房10514套,基本建成7700套。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1.6亿元。

学前教育更加普惠,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达到81.5%;义务教育更加均衡,肥城市、宁阳县、新泰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提高到35元;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工作得到加强,新泰市、肥城市被确定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泰安市妇幼保健院主体完工,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落户泰安。“群众文化艺术年”活动深入开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100%,泰山区、肥城市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东平戴村坝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稳妥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积极开展全国创建幸福家庭试点,我市连续13次获得全省人口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称号。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有新提高,泰山国际登山节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慈善事业加快发展,我市首次荣登中国城市公益百强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新泰市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双拥共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宗教管理、外事侨务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我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菜单式”志愿服务经验在全国推广。建立了部门综合大救助机制,“平台式”综合救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深入推进平安泰安建设,“天网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民生警务平台运行良好。县级矛盾排查调处中心和乡镇、村居调解组织不断完善,人民调解作用有效发挥。理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市县乡村四级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连续3年杜绝了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集中开展“庸懒散”专项整治,“四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大力整治文山会海,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同比减少36.6%。集中整治行政审批“五不”现象,规范中介机构,对建设项目实行扎口管理,项目审批时限进一步缩短。完善政府依法决策机制,持续抓好机关作风和政风行风评议、群众满意度调查、政务督查、应急管理、便民服务电话、工作日志等工作,政府依法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第二篇:泰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意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跃式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夯实新农村建设产业基础,特制定泰安市2009—2013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与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坚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放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来抓,着眼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以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不断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农业龙头企业有了较快发展。全市国家、省、市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2家、23家和10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2家,其中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38家。预计2008年,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带动农户70万户,占全市乡村户数的60%,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户均增收2100元。

(二)特色农业优势进一步显现。坚持以培植6大主导产业和8大特色产品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有机蔬菜、奶业、苗木花卉三大“亮点”, 组织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全市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专业村396个;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专业乡镇18个。奶牛存栏17.1万头;苗木花卉总面

积达到23.8万亩。区域布局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如泰山区苗木花卉、女儿茶;岱岳区设施大棚、桑蚕生产、中草药;肥城市有机蔬菜、“两菜一粮”;新泰市黄花菜、池藕、覆膜土豆;宁阳县有机蔬菜、双孢菇;东平县大蒜、鸡腿菇等等,已初具规模,带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地市场。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管理,狠抓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有机蔬菜认证基地面积达到22.1万亩,继续保持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出口最多。绿色食品认证基地播种面积181.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播种面积达到199万亩。农业品牌建设长足发展,全市农产品商标注册1185件,获得山东省名牌农产品8个。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步伐加快。认真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农户依法成立自主经营、管理规范的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498个,入户社员25万户,带动农民46万户,覆盖种植、养殖、加工等20多个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

从产业发展现状看,蔬菜产业,2008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90.4万亩,总产678.2万吨,其中设施大棚蔬菜基地15万亩,有机蔬菜基地22.1万亩;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47家,加工量达到

70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10%,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利税2亿元,其中有机蔬菜加工企业近20家,加工量30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4%,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粮食产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37.5万亩,总产289.7万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18.7万亩,总产135.8万吨;玉米播种面积271.4万亩,总产136.3万吨;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67家,加工量达到145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52%,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油料产业,全市花生播种面积71.1万亩,总产19.7万吨;大豆播种面积19.2万亩,总产3.7万吨;规模以上的油料加工企业6家,食用油加工产业发展的潜力很大。奶牛产业,全市奶牛存栏达到17.1万头,规模饲养比重达80%,各类型奶站发展到111个;培植引进蒙牛乳业(泰安)公司、亚奥特乳业公司、安康生态乳业公司等乳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15.5亿元。畜禽产业,全市规模以上畜牧龙头企业65家,年创产值67亿元、利税5.5亿元,其中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7家、市级18家,带动农户60多万户;肉蛋奶总产量达到92.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75.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2%,畜牧业成为对第一产业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各类养殖小区2640个,规模养殖场(户)4850个,规模养殖畜禽占出栏总量的65%以上;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26个,其中合作社78个,发展社员3万多名,带动农户5万多户。丝绸产业,全市桑园面积11万亩,年发放蚕种稳定在27.5万张以上,2008年产茧9741吨,带动蚕农5.5万户,茧款收入2.09亿元;蚕

茧收购加工和制丝及丝绸产品加工企业8家,年销售收入达8亿元,是全省最大的桑蚕茧生产基地,是全国桑蚕茧的重点优势产区之一。特色经济林产业,全市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10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68万吨,产值13.6亿元,“三品"认证面积53万亩,取得注册商标的果品31个,省级名牌果品4个,果品贮藏加工能力13万吨,林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5个;肥城市、岱岳区、宁阳县、东平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肥桃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大枣之乡、中国核桃之乡,肥城市被命名为全国经济林生产示范县。苗木花卉产业,全市苗木花卉总面积达到23万亩,总产值11.5亿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木材加工产业,全市速生丰产林面积达到62万亩,木材加工企业及个体加工户发展到544家,木材加工能力 57万立方,主要产品有各类中高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木片、家具等,年加工产值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家。渔业产业,全市各类水域面积40多万亩,其中湖泊25万亩、水库12万亩、池塘4万多亩。渔业养殖和增殖面积达到33.7万亩,总产6.51万吨,产值8.93亿元,渔民人均收入5395元;水产品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5个,产品加工规模1.6万吨,销售收入4.91亿元,利税0.46亿元。发展各类渔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60多个,参加合作组织的渔户达1000多户。

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经济文化强市要求相比,我市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中最大的薄弱环节,也成为阻碍和延缓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在精深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等方面档次不高,产业链条短,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农业发展仍处在原料产品、初级产品阶段,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远远低于兄弟市,农产品出口创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认真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制定落实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创新引导推进机制,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在更高层次上全面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再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努力把泰安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农产品基地大市、加工大市和现代农业强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原则。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区域化布局创造条件。

坚持自我积累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级资金和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好市级产业化扶持资金,扶大、扶优、扶强,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促进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以科技促发展的原则。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研究和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实现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打造品牌,争创名牌,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积极开拓外埠市场,做到围绕市场进行谋划,围绕市场加快发展,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

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对不同产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农业龙头企业,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鼓励引导,促其快速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促进农村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发展目标。

树立大农业、大食品、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为主攻方向,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发展为突破点,推动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全新的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模式。

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集群式发展。坚持骨干龙头企业培植与发展中小规模农产品加工群体结合,到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增加到50家,过5亿元的20家,过10亿元的10家,过20亿元的2家以上;出口创汇型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以上,出口创汇2亿美元以上;科技型龙头企业达到50家。中小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00家以上,建成农产品加工专业乡镇15个、专业村300个。

农产品加工规模快速膨胀。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70%以上,并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高端消费、终端产品的延伸完善,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由2008年的150亿元提高到500亿元以上,增长233%。

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特色规模。到2013年,全市建成优质专用粮食基地播种面积35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播种面积300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130万亩,用材林基地73万亩,苗木花卉基地30万亩,桑蚕基地20万亩。上述种植基地全部达到500亩、1000亩、10000亩连片规模发展标准,设施农业发展到30万亩,全部达到冬暖式或四面采光棚标准。畜禽养殖基地发展达到600处以上,全部

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渔业生产基地达到17万亩,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水产养殖标准。

农业标准化水平有明显提升。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00个以上,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40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260万亩;有机食品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农产品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成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区乡镇达到20个左右。

农产品市场体系、品牌建设有大的突破。产地市场建成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56处,专业市场26处,建立覆盖城乡的农产品销售网络。销地市场力争本地农产品、食品进入外地100个大中城市和30个国家(地区)。建立网上市场,50%以上农产品实现网上销售。大小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到5000家以上,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0万人。争创中国名牌农产品2—4个,山东省名牌农产品20个,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1685个。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市级农业科研机构达到全国同级同行业一流水平。改革完善全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搭建全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中等国家水平;市级龙头企业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省、市级龙头企业全部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中心,主要农作物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98%以上,畜禽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农民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服务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依托龙头

企业,每年新发展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以上,到2013年发展到2000个,入社社员达到85万人以上,70%的农户与龙头企业或市场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农民通过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收入占人均年收入比重达到75%以上。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流通、运输、储藏、耕作、灌溉、生资供应、技术服务等专业化经济组织逐步实现社会化。

三、产业化发展重点

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抓产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催生一批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性专业组织,带富一批农户、带活一方经济。着力培植“10大产业链”。

(一)蔬菜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以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示范工程为总抓手,积极推进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调整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稀品种,加大引进、培植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力度,大力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在巩固扩大国际市场有机蔬菜占有份额的同时,不断扩大国内市场销售比重。到201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240万亩,总产700万吨。有机蔬菜认证基地面积发展到30万亩,总产100万吨。

2、基地区域布局。建成以夏张、边院、汶阳、伏山等为中心的30万亩有机蔬菜基地;以良庄、房村、华丰、楼德等为中心的20万亩大棚菜基地;以王庄、桃园、宫里、谷里等为重点的20万

亩早春土豆基地;以伏山、东疏为中心的黄瓜制种基地;以泉沟、西张庄、堽城为重点的10万亩泰山系列食用菌基地;以岳家庄、鹤山为重点的5万亩泰山池藕基地;以汶南为重点的3万亩黄花菜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到2013年,全市蔬菜加工企业达到100家,销售收入达到110亿元,加工量占蔬菜总产量的60%。

(二)粮食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稳面积、保总产、抓优质、强加工”的思路,以实施“农产品竞争力提升计划”为载体,突出抓好优质专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地方名特优杂粮生产,推进粮食精深加工力度,力争在粮食食品加工、饲料加工转化、工业用品深加工上实现大的突破。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120万吨左右,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25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在130万吨左右。

2、基地区域布局。以沿汶河、泰肥宁平原乡镇为重点,建成2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150万亩专用玉米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巨龙、雪菱、富世康、弘兴等粮食加工企业,不断提高粮食的加工转化率和深加工能力,带动我市粮食产业发展水平和档次不断升级。到2013年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到90家,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

(三)油料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食用油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

促进优质专用花生和大豆的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加强基地与龙头企业密切协作与利益联结,实现企业与基地农户的互惠双赢。全市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20万吨以上;大豆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总产稳定在4万吨。

2、基地区域布局。建成以新泰、宁阳山区、丘陵和东平平原、山区为主的100万亩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光大油脂公司、茂福祥粮油公司、汇通油脂公司等大型油料加工企业,走兼并联合、招商建厂、参股入股等路子,不断膨胀企业规模,提升企业产品档次和质量。到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食用油加工企业发展到20家,加工油料作物达到18万吨,占全市油料作物总产量的80%,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

(四)奶牛产业链。 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奶业富民工程”为抓手,以乳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奶牛合作社为纽带,全力推进奶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狠抓奶牛良种改良,提升奶业品质,开发乳品精深系列加工,做大做强乳品产业。到2013年,奶牛存栏发展到30万头。

2、基地区域布局。奶牛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六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和市高新区铁路以东区域,奶牛品质进一步提升。

3、龙头企业发展。巩固提高蒙牛乳业(泰安)公司、亚奥特乳业公司、安康生态乳业公司等乳品加工业,开发乳品精深系列加工,到2013年,鲜奶日加工量达到1400吨,年销售收入35亿元。

(五)畜禽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稳步发展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草食畜禽,突出发展肉鸭、肉鸡为主的肉禽生产,强化具有特色优势的东平湖麻鸭和毛皮动物养殖,努力完善市场体系,提高畜产品产出率、商品率、加工转化增值率、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形成产加销、贸工牧一体的畜牧产业化格局。到2013年,全市肉蛋奶总量达到119.2万吨,年均增长5.2%;畜牧业产值113.6亿元,年均增长6.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生猪存栏达到162.3万头,出栏量达到289.8万头;肉禽存栏达到1400万只,出栏肉禽8000万只;肉牛肉羊存栏达到185万头(只),东平湖麻鸭存栏达到40万只。规模以上畜禽及配套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0个,年销售收入达到175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主要集中在六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肉禽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五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到2013年,全市肉鸡存栏800万只,出栏4500万只;肉鸭存栏600万只,出栏3500万只。肉牛肉羊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五个县市区的农业生产乡镇,尤其沿汶河两岸以及山区、丘陵周边饲草饲料丰富的地域,形成商

品肉牛肉羊经济带。到2013年,全市肉牛存栏量达到9万头,出栏3万头;肉羊存栏量达到176.6万只,出栏281万只。禽蛋标准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东平湖周边的老湖等沿湖乡镇东平湖麻鸭的主产区,到2013年,全市麻鸭蛋产量4000吨。

3、龙头企业发展。畜禽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重点膨胀猪肉、禽肉、牛羊肉、禽蛋四大主导产业。到2013年,畜禽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到46家,年销售收入达到90亿元。饲料、兽药生产型龙头企业,在膨胀泰安六和、众成、联航、吉利等饲料生产龙头企业和山农大药业、泰安鲁星药业等兽药生产型龙头企业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培育新的龙头企业,扩大加工生产能力,提升经济效益。到2013年,全市饲料、兽药生产型龙头企业达到46家,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其它畜牧产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商品畜禽养殖、种畜禽生产、畜产品运销、皮毛绒加工、观光旅游园区等,使其成为畜牧产业化综合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到2013年,其它畜牧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3家,年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 (六)丝绸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巩固提高,积极发展”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发展桑蚕生产、建设现代蚕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继续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规模化基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我市桑蚕业平稳健康发展。桑园发展以每年2万亩面积速度递增,到2013年,全市桑园面积发展到20万亩,蚕茧产量力

争实现2万吨,带动农户8万户,蚕农增收5亿元。规模以上蚕茧及丝绸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优化桑蚕产业区域化布局,建成岱岳区、肥城、新泰、宁阳、东平为重点、泰山区适度规模发展的优质桑蚕茧标准化生产基地,在现有集中产区基础上形成桑蚕茧生产优势产业区域,依托各级丝绸公司及各制丝加工企业为龙头,推进茧丝绸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重点丝绸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设一流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重点培育和扶持山东泰安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泰安泰山成通制丝有限公司、泰安市泰银制丝有限公司、泰安华泰丝绸实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使之做大做强。通过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带动桑蚕生产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带动丝绸产业的提升。到2013年,全市蚕茧及丝绸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均达到规模以上,年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七)特色经济林产业链。 

1、发展思路和目标。以培植发展干鲜果品加工、贮藏企业为核心,以优质果品基地开发建设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为纽带,全面提高果品质量和加工增值率。到2013年,全市经济林面积发展到130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达到80万吨,贮藏加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5家,贮藏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占总

产量的比例达到50%,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重点培植“9大特色经济林”基地。一是核桃基地。以东平县为重点,并在肥城、新泰、岱岳区和宁阳适度规模发展,五年内核桃总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二是大樱桃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区、肥城市大樱桃集中产区为重点,面积发展到10万亩。三是桃基地。肥城市桃树规模面积超过10万亩,全市桃总面积发展到20万亩。四是板栗基地。以岱岳区为中心,在泰山景区、徂徕山一带因地制宜发展,板栗面积稳定在26万亩。五是大枣基地。以宁阳县为主,大枣总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六是苹果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区为重点,苹果总面积达到15万亩。七是泰山大红石榴基地。以泰山区、东平县、新泰市为重点,总面积达到5万亩。八是柿子基地。以新泰市、岱岳区、泰山区为中心,柿子总面积达到5万亩。九是泰山优质茶及中药材基地。以泰山、徂徕山周边地区为中心,发展优质泰山茶及中药材基地,打造泰山“四大名药”品牌。优质茶面积及中药材基地面积发展到2万亩。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在平原地区重点发展水果贮藏保鲜、罐头制品以及果汁加工厂;丘陵山区重点发展贮藏冷库以及核桃等木本油料系列加工产品。到2013年,在9大经济林基地建设区,扶持发展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企业14处,使全市经济林产品贮藏加工能力增加27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

(八)苗木花卉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立足于发挥传统产业和地域优势,狠抓规模面积的扩展,狠抓起点高、规模大的苗木花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苗木花卉产业。到2013年全市新增苗木花卉面积7万亩,总面积达到30万亩。苗木花卉公司、批发市场等龙头企业发展到 46处,年销售收入达到 30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重点建设“一个中心五个片区”:一是泰山花卉中心。总规划面积2000亩,实现总产值4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苗木花卉达到10万亩。二是大规模高档园林绿化观赏苗木主产区。集中在泰山区上高、省庄、邱家店,岱岳区山口、黄前,新泰市翟镇、天宝、果都,市高新区,泰山景区大津口等乡镇办事处,总规模10万亩。三是彩叶观赏树种主产区。集中在宁阳县东疏镇、宁阳镇及周边乡镇、村,总规模4万亩。四是优质用材林苗木、绿化苗木主产区。集中在肥城市汶阳、边院、安驾庄,岱岳区良庄、房村,新泰市宫里、楼德等乡镇,总规模4万亩。五是优质经济林苗木主产区。集中在岱岳区徂徕、黄前、下港,新泰市龙廷、青云,东平县大羊等乡镇办事处,总规模5万亩。六是泰山松柏(奇石)盆景园区。集中在泰山区泰前、省庄、上高,新泰市青云,泰山景区大津口等乡镇办事处。

3、龙头企业发展。引进、兴办起点高、规模大的苗木花卉龙头企业,辅射带动苗木花卉业提档升级;依托苗木花卉经纪人队伍,组建苗木花卉销售龙头企业,不断扩大销售半径;依托苗木花卉特色基地,积极引导发展高资质的绿化工程公司,靠参与承揽市内外

大型绿化工程,带动基地发展。到2013 年,全市规模以上苗木花卉龙头企业增加25家,年销售收入增加27.48亿元。

(九)木材加工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定向培育、定向利用,优化结构及其布局,大力推进基地建设,促进原料基地和后续利用企业的一体化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达到 73万亩,用材林木材蓄积量达到426万立方米,木材加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33家,木材年加工能力达到141万立方米,占木材蓄积量的33%,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

2、基地区域布局。集中在沿汶沿黄等各类河道两侧、矿区塌陷地、宜网农田、村镇周边、交通干道两侧等区域,推行林草、林菌、林禽、林药等复合栽培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土地产出率。到2013年,全市增加速生丰产林面积11万亩。

3、龙头企业发展。建设一批年加工能力在5万立方米以上的木材加工龙头企业;支持现有造纸企业改造旧生产线,提高木浆生产能力,扩大木浆纸生产规模,逐步增加木浆自给率,改变木浆造纸原料主要依赖从外地进入的现状。到2013年,全市木材加工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增加19个,木材加工能力增加84万立方米,年销售收入增加15.5亿元。

(十)渔业产业链。

1、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主导产业和品牌产品为支撑,以建设渔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渔业龙头企业和渔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延长渔业产业链条,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到2013年,全市渔业产业养殖和增殖面积发展到41万亩,渔业生产基地达到17万亩,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规模水产养殖标准;水产品产量达到7.55万吨,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0元。

2、基地区域布局。在东平县水产苗种繁育场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苗种生产基地;在泰山区、岱岳区建设泰山赤鳞鱼绿色食品养殖基地;在东平建立乌鳢标准化养殖基地和东平湖特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在岱岳区建立鲢、鳙、草鱼等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在岱岳区建立热带鱼类养殖基地;在岱岳区建立休闲渔业基地。

3、龙头企业发展。依托赵斌糟鱼有限公司、水泊食品有限公司、国丹食品有限公司等水产品加工企业,利用我市独特的水产品资源优势,引导企业抓生产建基地,不断提高基地规模与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到2013年全市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发展到30家,带动基地渔户10000家,加工规模达到3万吨,水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培优培大培强,对投资额大、销售收入增长快、辐射带动农户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企业优先给予财政扶持,鼓励他们拉长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创

建精品企业,实现由初粗加工向熟食、快餐、方便食品发展,由原料、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发展,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多系列精品组合发展,由单一产业向关联度高的其他产业发展。鼓励发展小型多样的加工群体,鼓励相同行业之间、产业上下企业之间,通过合作、联合,由低到高、由小到大,重点建成粮食、蔬菜、奶牛、畜禽、果品、水产、桑蚕等10大产业集群,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引导企业创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养造就一支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懂经营、会管理、重信用、作风好的企业家队伍。

(二)着力膨胀现代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围绕主导产业、名特优产品开发和龙头企业发展的需要,搞好区域规划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通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牌等模式,积极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突出有机蔬菜、奶业、苗木花卉三大“亮点”,培植培强培大优质粮、蔬菜、干鲜果、畜禽、苗木花卉、桑蚕等6大主导产业和有机蔬菜、泰山系列食用菌、泰山中药材、泰山池藕、泰山茶、新泰黄花菜、肥城桃、宁阳大枣、泰山板栗、东平核桃等10个特色产业,力争五年内6大主导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形成一批万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大户。

(三)着力健全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构建起覆盖所用农产品的标准体系,覆盖所有环节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覆盖市场准入、产地准出的执法监

督体系,覆盖所有标准化基地的技术推广体系,打造县、乡整建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切实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市、县、乡、企业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建设,增强市级检测中心监控能力,建立健全县(市、区)和市场、企业监测网络,积极推行药品、种子、化肥、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大力推行标准化小区养殖、围栏养殖、林畜共养和生物环保养猪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积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实施质量标准认证和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对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给予适当补助奖励。全市每年新增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基地面积18万亩以上。

(四)着力创新产业化经营联结机制。按照覆盖全部主导产业、涵盖所有优势产品、能够联结千家万户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建设符合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特点的具体组织形式。鼓励引导农村大户、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基层站所、供销组织、农村干部、学会协会等领办、联办,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型、能人领办型、技术服务型、企业联合型、市场带动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服务组织。引导农民、合作组织以土地使用权、产品、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参股龙头企业,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和鼓励金融、保险、科技等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化经营,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农户+合作社+公司”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登

记步伐,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联合与协作,开展跨区域经营,增强合作社在产业化中的竞争力。积极组建产品协会和行业协会,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的,以企业为主体,以价格形成、权益保护、争端解决等为内容的行业协调机制,加快形成以同一产品为纽带、相互联系、上下贯通的行业组织体系,规避恶性竞争。到2013年,全市入社户收入比非入社户年均提高40%以上。

(五)着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直供直销、网上交易,到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络,形成能控制到终端的现代营销组织体系。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产品国际市场布局和农产品出口结构,引导、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下大气力开拓欧美市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突出抓好有机蔬菜、干鲜果品、大蒜、生猪、肉鸡等主导出口农产品基地开发建设,在全市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百亩村、千亩乡、万亩县示范基地,特别是做大做强有机蔬菜产业,到2013年基地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到境外投资经营,加强与国际连锁集团的贸易合作,打入国际连锁超市,到海外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设立农产品直销机构,带动农产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出口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年均增长30%以上。优先扶持和帮助龙头企业申报和争取自营进出口权。鼓励出口型龙头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完善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和通关服务,及时提供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和市场变化信息。

(六)着力创建品牌企业名牌产品。牢固树立“商标兴农”、“品牌兴农”理念,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档次、质量和包装水平,参加产品展洽会、博览会、订货会等,积极开展品牌经营,创立更多的特色品牌之乡;加大品牌名牌争创力度,对现有主导产业、名特优产品进行筛选,做到规划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储备一批,每年争创5—8个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培育一批品牌企业群体,努力建设农产品品牌大市。建立创名牌奖励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农产品原产地、地理标志、商标等注册,对获得“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确保每一个品牌有一个经营主体,并不断发展壮大。

(七)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科技创新。积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支持龙头企业购买科研院所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不断提升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入股、转让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企业加快设备和工艺更新改造步伐,大胆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设备和工艺,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档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加工核心技术研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研发中心。采取科技入户工程、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首席专家制度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科技培训机制,

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让每一个在家的农民都能掌握1-2门技术,更好地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

(八)着力改善优化产业化发展环境。建立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业产业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层层落实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督导、政策落实、综合协调力度。用足用好市财政每年扶持产业化经营2000万元专项资金,发挥其最大效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采取有偿无偿相结合、投资参股或贷款贴息等方式,五年内争取投入5亿元,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落实农业产业化经营金融支持、税收扶持和用地、用水、用电、交通四优先政策,为龙头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发展改革、财政、商贸、工商、税务、土地、银监、供销等涉农部门,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想产业化之所想,急产业化之所急,办产业化之所需,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粮食、农业开发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跨跃。

第三篇:泰安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9-12-04 09:54 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构想,结合国家及全省旅游业发展思路和我市旅游业发展实际,制定我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预期发展指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按照“营造大泰山、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筑大产业”的要求,坚持“巩固、提高、开发、完善、创新”的方针,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培养国际知名旅游 品牌为核心,以整合旅游行业、创新旅游体制和机制为着力点,大力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产出效益, 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作用,推进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为泰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指导原则

1、坚持大旅游观念,加强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组织协调和部门合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扩大旅游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发展旅游大产业。

2、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和旅游企业改革,进一步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探索符合泰安实际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和旅游经济运行方式。

3、坚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努力建设和推出一批在海内外影响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旅游区(点)及旅游线路,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现代气息和科技内涵,提高参与性和吸引力,全力塑造泰安旅游品牌和总体形象。

4、坚持区域合作和横向联动,充分发挥市场对旅游资源和旅游要素配置的基础作用,加强区域内外旅游发展的协作配合与统筹规划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优势互补的跨地区旅游联合。

5、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做好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旅游“硬件”建设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相结合,旅游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相结合,实现泰安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三)主要预期发展目标

未来5年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我市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争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收入实现突破性增长,各项指标在全省的位次前移。具体指标是:

“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实现旅游收入快速增长的目标,力争接待游客人数年均增长9 %以上,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 10 %以上,实现由支柱产业向主导产业的转变。

二、发展重点

为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必须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以下战略重点的开发和建设,切实改善泰安旅游发展的软、硬环境,进一步增强泰安旅游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泰安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

(一)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以旅游精品为龙头的旅游产品体系

“十一五”期间,我市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产品建设,要根据全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布局,集中力量重点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精品、大力开发一批国家级 旅游名品、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新品。在此基础上,构建和推出泰安旅游的精品、名品线路,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和互促互补的发展格局,从根本 上改变我市旅游经济的粗放现状,把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1、重点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精品

“十一五”期间,要把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建设的重点,集中到全力打造大泰山旅游圈、旅游经济开发区旅游精品上来。以线串点,构筑横贯东西的泰安旅游业发展主骨架和东连西接的黄金旅游走廊。

——强化“泰山”世界级旅游精品建设

“十一五”期间,泰山的开发要按照新修订的泰山总体规划,遵照“保护第一”的原则,对区内的六大景区进行合理、有效、分时段地开发和完善,重点抓好汉御 道、秦御道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和天烛峰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逐步消除“大泰山、小景点”带来的弊端,挖掘文化内涵,拓展环境容量,增加接待规模,真正形成 “中华泰山”的主导形象,建设国内外著名的精品旅游地。同时,结合全省旅游总体规划及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做好历史文化轴线的恢复建设。

——突出旅游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

“十一五”期间市旅游经济开发区应着力抓好泰山国际休闲运动中心、泰山速度赛马场、泰山论坛、泰山民俗风情园等项目的建设,形成新的“拳头”旅游产品。借 助泰山良好的资源、区位和客源优势,着力抓好旅游大项目建设,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型旅游项目,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启动

一、二个子项目, 并以其带动整个旅游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

2、大力开发一批国家级旅游名品

“十一五”期间,要结合旅游经济开发区、旅游休闲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的“三区”建设工程,根据“五大特色旅游区”的布局和所确定的开发主题,按照国家级旅游名品的建设要求,重点对分布在各特色旅游区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点文物等进行保护性开发。

——加快“徂徕山”开发建设。徂徕山森林公园要以巩固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民俗旅游为基础,大力开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爱国主义教育等旅游 产品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加大以极限运动、野外生存、野营拉练、徒步穿越、攀岩运动、竞技健身为主的康体娱乐设施的建设,把“徂 徕山旅游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国内旅游地和我省最佳山林生存度假基地。

——加快“莲花山”开发建设。要以开发山村观光休闲、宗教朝拜为重点,以新泰、泰安、济南、淄博、莱芜市居民及周边地区为主体市场,重点开发矿区等大中型企 业市场、农村市场、新泰北部、莱芜南部市场;以鲁中、鲁西南、鲁南为扩展市场,重点开发观音朝拜市场。按照三大板块,进行景观建设和产品组合;第一板块为 山林生态,以山、石、洞、林、古松等为基础,突出自然、生态、秀、奇、美的特点;第二板块为民俗宗教,以观音为主体整合佛、道资源;第三板块为帝王主线, 以原貌修复帝王行宫及其它相关建筑,重现被封建帝王视为胜境的风物及环境。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山东最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旅游区和观光浏览区。

——加快“东平湖”开发建设。以发掘黄河与水泊资源,结合南水北调枢纽工程,配合运河文化旅游区建设,做足母亲河与《水浒》文章,以名气和名著开路,以真水 引人,以河湖为载体,构筑游览区科学合理的战略格局。根据该区域旅游资源状况以及在全市乃至全省旅游开发中的地位,确定以母亲河与水浒胜迹旅游为主导,以 白佛山与腊山宗教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以及东平湖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为辅助的旅游开发方向。梁山泊景区以东平湖水域为依托,以梁山水泊为中心,做好《水浒》 文章,重现梁山泊风貌,展示水浒好汉遗迹为主要开发方向。以梁山泊寻踪觅迹、文化观光与休闲游憩为主导功能,把东平湖作为梁山水泊和湖泊型省级生态旅游区 进行开发建设,形成具有水浒特色和水域生态优势的综合性旅游区。

——加快“天平湖”开发建设。以丰富泰山泰安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弥补山水圣人旅游线上旅游娱乐产品,尤其是水上娱乐产品空白的缺憾。重点开发建设 区划为水上娱乐区、极限运动区、特色竞技区,以湖上特色交通线为联系通道,围绕一园、两场、一基地、一雕塑、一中心、三码头建设特色旅游地。以济南、泰安 市民及来泰游客和鲁西南、鲁南市民为主体市场,把天平湖建设成为国山脚下的绿色明珠和休闲娱乐的天堂。

——加快大汶口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大汶口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本源,要按照修旧如旧和维持原貌、尊重历史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深度挖掘大汶口旅游区文化内涵。

3、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新品

依托“三山两湖一区”的建设,按照“普遍培养,重点突破”的原则,遴选出个性鲜明、进出便捷、市场前景好的特色旅游项目,分期分批予以开发。在“十一五” 期间,加快培育度假休闲型(如泰山锦绣谷,泰山东缘山外山休闲度假区,黄前九龙卧休闲渡假村,泰山西御道,特色“农家乐”等)、乡村民俗型(如埠阳庄民俗 旅游村,白马石民俗旅游区等)、观光休闲型(如扇子崖,傲徕峰探险风光游,神龙大峡谷,梁山伯聚义岛,牛山穆柯寨等)、工业旅游型(如泰安抽水蓄能电 站)、主题公园型(如泰山天庭乐园,“中央”桃文化公园)、农业观光型(如大津口农业观光带,肥城万亩桃园,宁阳万亩梨园千顷枣林大观,彩山农产品深加工 基地等)、健身康体型(如泰山温泉城,山东云泰温泉旅游度假村,金牛山健康休闲会所,太白居养生园,体育竞技比赛等)、历史文化观光型(如泰山博物馆)等 8个旅游新品系列。

4、构建和推出精品、名品旅游线路

以泰安的景区、景点与文化内涵为基础,在继续做好山水圣人黄金旅游线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省区的区域联合,进行广泛协作,建设泰安十条精品旅游线路:

(1)中华名岳古都游:泰山——开封——洛阳——嵩山——华山——西安; (2)华夏寻根祭祖游:泰山——曲阜——洛阳——黄河(壶口瀑布)——西安;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神山、圣山、国山,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曲阜、洛阳、西安是三皇五帝活动发展之地,推出华夏寻根祭祖游的精品线路组合对海内外华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一山二汉三孔四孟精品文化游:泰山——曲阜——邹城——徐州;

泰山文化、徐州两汉文化、曲阜的孔子文化、邹城的孟子文化即孟庙、孟府、孟林、孟母教子,该线路是反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品线路。

(4)齐鲁文化旅游线:青岛——淄博——泰山——曲阜; (5)文化形象专线游:岱顶——东营黄河口(或东平县黄河);

利用自然变化和山东两地高知名度的景观,营造“泰山旭日升——黄河落日圆”的形象产品; (6)水浒文化专线游:郓城——梁山——东平——阳谷;

利用山东四处水浒旅游基地的特色资源,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打造专项水浒旅游产品。 (7)人文泰山经典线路:大汶口——蒿里山——灵应宫——岱庙——泰山广场——泰山博物馆一——天门——红门——中天门——升仙坊——南天门——岱顶;

(8)泰山奇山秀水古松游:岱庙——天烛胜境坊——天烛峰——后石坞——岱顶——桃花源; (9)梁山泊山水生态游:泰山大街——腊山——梁山泊(东平湖)——州城——白佛山; (10)徂徕山、莲花山森林生态宗教文化游:岱庙——泰山温泉城——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莲花山佛天胜景。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十一五”期间,市场开发与促销的基本思路是:以营造规模化客源市场为突破口,建设国内、国际市场新格局,以目标市场为中心,推进市场多元化,加强区域合作,突出针对性、实效性,逐步塑造泰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措施:坚持海内外市场并重、两个市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1、 “人文泰山”与“自然泰山”相结合,大打“国山”牌、新打生态牌。寻求特色旅游产品与特定客源市场的最佳组合,形成产销互动的促销合力:用老产品(人文泰山)开拓新市场,用新产品(自然泰山、梁山泊等)巩固老市场。

2、旅游宣传与城市总体形象宣传相结合,形成整体宣传合力。要特别注重泰山“登泰山,保平安”、梁山泊、蟋蟀之都以及肥城桃花节等主题形象的宣传。

3、政府宣传与企业营销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宣传促销合力。

4、与周边城区相结合,形成区域宣传合力:一方面积极寻求与济南、曲阜的强强联手,做好青岛、淄博、泰安、曲阜“齐鲁风情旅游线”的打造,同时注意与本市其他县市区的产品互补。

5、常规促销与节事活动相结合,形成持续性、轰动性的宣传效果。进一步办好国际登山节、东岳庙会和旅游大篷车的宣传。

6、面对旅游者推销与面向旅行商营销相结合,形成立体宣传促销复合效益。 ——国内市场开发

1、区域组合与协作互促

以京沪线为轴线向周边辐射,南联北接,互为联动。泰山、曲阜、济南相距各约70公里,由104国道南北相连,交通十分便捷,在许多旅游者尤其是中远距离旅 游者眼中.三地是一个整体,而且资源各有特色,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国家级旅游线——“山水圣人”黄金旅游线。因此,在进行宣传促销时,一定要发挥联合优 势,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组合优势使各方面能够在系统运作中不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而且为网络中的合作区域提供了强大的客源支持。

2、多种手段并用

——提高旅游知名度与综合吸引力,吸引过夜游客。

——培育“卖点”,活化资源,打动人心。突出宗教与文化特色,挖掘内涵,物化历史文化,活化宗教气氛,强化其无可替代的地位。同时新打“世界自然遗产”——“绿色泰山”的品牌,培育新的卖点。推出旅游精品,开辟专项旅游和特色旅游,积极开拓高档次的客源市场;

——走出家门,走向市场。开展泰山旅游大篷车万里行促销活动,赴客源地进行促销、宣传,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形成全市宣传促销的大合唱。

3.营销渠道多样化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是人们接触最多、直观性很强、很有效的传统营销渠道。精心挑选一些发行量大、旅游者经常接触的央视及主要客源地省卫视、报刊杂志(中国旅游服、齐鲁晚报、《旅游世界》、《中国旅游》等)、电台广播等持续做宣传推广。

——互联网。 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容量大,且可以实现快速双向互动,是新兴的营销渠道。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自己的旅游资料信息库,将本市的各个旅游景点、 旅游活动的内容、接待设施和服务、交通、价格以至气候、旅游地图等信息输入到资料信息库,并在未来能够建立泰安旅游主页,供网络读者查看。同时注意与各大 门户网站加强链接,使旅游者能够快速、方便、全面了解泰安旅游的信息。

——旅游宣传品。加大资金投入,设计制作多种形式的泰安旅游的画册、折页、招贴画、明信片以及声像制品等,以适应市场开拓的需要。

——入境市场开发

1、加强内联,扩大外联首先利用孔子的影响,与曲阜紧密协作。其次加强与青岛、济南等口岸城市的合作,借力发展。再次与国际旅行社的合作,利用他们的分销渠道和网络把泰安的旅游产品推向市场,招徕客源。在外联方面要主动出击,积极参加各种旅游交易会;做好世界各地旅行商、媒体的邀请接待工作;利用驻外使领馆、华侨社团和其他办事机构的影响,开辟对外宣传的窗口;与国外主要旅行社合作,建立一定的伙伴关系;积极开展网上促销,建立多语种的旅游网站。

2、加大气力开拓目标市场

在国际市场的开发上,以日韩、港澳台、东南亚等周边市场为主要客源地,在促销的手段上,要“文旅结合”,利用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搞好泰山历史文化 名山的宣传,尤其加大对泰山文化的宣传。“十一五”期间重点做好韩国学生修学市场的培育发展工作,联合周边地市赴韩开展大规模的巡回促销活动;以美加市场 和欧洲市场等客源市场为两翼,走联合之路,发挥青岛桥头堡作用,做好旅行商邀请和接待。

(三)加快旅游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

1、加强旅游住宿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按照“总量控制、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建立以星级系列饭店为主体、以特色旅店为补充的规模适度、档次组配合理并与国际接轨的旅游饭店体系。 ─ 调整结构。重点扩大低星级饭店,积极发展三星级中档饭店,适当发展

四、五星级高档饭店。逐步形成商务会展型、度假休闲型、旅游观光型、大众经济型等多元化 发展格局;结合当地特色,鼓励山区、湖区建设一批经济、卫生、特色突出、基本功能齐备的公寓式青年旅馆、家庭旅馆、农庄旅馆、汽车旅馆等,努力满足不同消 费水平的需要。到“十一五”末,全市星级饭店力争发展到80家,总床位数达到20000张。其中五星级、四星级饭店达到15家左右。

——提高质量。本着“适度超前,提高档次”的原则,按照客源市场结构、需求和规模、档次相匹配的要求,规划建设高档次的旅游饭店。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 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原则,通过拍卖、转让、租赁、承包等形式,加快以产权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改制步伐。以改革促改造,加快老饭店装修改造步伐, 努力提高现有饭店的档次和水平,以适应现代游客的需求。

——强化管理。严格按照星级饭店的评定和复核标准,加快饭店的星级评定步伐,推行饭店预备星级制度,不断扩大饭店行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覆盖面;大力倡导 集团化发展,推进品牌化经营和制度创新。继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提高我市饭店业的科技含量、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接待能力。

2、加快旅行社的结构调整和行业整顿步伐

要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升质量、规范运作”的发展思路,切实解决我市旅行社规模小、组织结构松散、实力弱、适应市场和开发市场能力差的问题。

——控制总量。到2010年末,全市旅行社发展控制在160家以内,其中,国内旅行社控制在150家以内,国际旅行社力争发展到6家以上,有3——5家旅行社进入全省国内社百强行列。

——调整结构。按照“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网络化”结构调整方向,优化旅行社结构。重点扶持和发展旅行社集团,使之成为行业的主 导力量;培育一批中型专业化旅行社,引导小型旅行社加入大型集团网络。一是努力营造环境,促进强强联合,吸引外资旅行社或大型企业集团进入我市旅行社业; 二是鼓励有条件的旅行社兼营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商店娱乐等,成为综合型旅游企业集团;三是鼓励旅行社组建散客联合体。针对散客的需求,特别是针对泰山游 客散客占多数的现状,推出“多产品、小批量”自助式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强化管理。以行业管理为手段,以提高素质为目标,重点抓好管理层和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强化旅行社年检和导游IC卡年审工作,不断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制定一日游管理办法,加强行业自律,遏制恶性竞争。

——拓展市场。加强旅行社信息网络化建设,推进旅行社技术手段改造,开展网上促销、网上咨询、网上预定、网上组团等商务活动。充分发挥旅行社在市场开拓、客 源组织及接待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推销我市旅游精品、名品、新品旅游线路。围绕构建大泰山旅游圈,不断推出泰山周边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新线路,延长游客 滞留时间。

3.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比重。

继续坚持“政府引导、专家设计、市场开发”的路子,努力建立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运行机制,加快旅游商品产业化的进程,争取到“十一五”末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突破30%。 ——编制实施全市旅游商品开发规划。组织编制委员会,全面分析我市旅游商品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确立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

——加快建设旅游商品市场,完善商品销售渠道。主要是抓好“四个市场”建设。一是在流动人口多的商业中心,建立专营旅游商品的商店或旅游商品专柜;二是建立旅游商品批发、零售、展示中心;三是规划建设旅游商品步行街;四是建设1——2个大型旅游商品专业集散市场。

——全面开发,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一是多品种开发。二是多主体开发。企业、事业、社会、个人一起上。三是多主题深度开发。深度开发泰山的平安文化、帝王文 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产品。搞好水浒文化、大汶口文化、杞文化、蟋蟀文化等开发。四是多系列开发。五是多层次开发。在突出高端产品的同时,注重大众化 旅游商品的开发,抓好龙头企业,使有条件的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推动设计创新,提高旅游商品设计水平。搞好每年一度的“泰安市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筹办“泰安市旅游商品开发专家咨询会”。继续抓好研发基地建设。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各种经济成份投资开发旅游商品。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的组织和个人参与旅游商品的开发营销活动,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树立泰山旅游商品形象,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实施“名牌战略”,继续推行旅游商品认证制度和推荐旅游标志商品的评选,建设旅游商品“资料库、信息库”。

4.强化旅游区(点)和旅游城市的建设与管理

严格按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的国家标准和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标准,强化重点旅游区(点)的规范化建设,巩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 成果,加快旅游区(点)的质量等级评定和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步伐,不断提升各旅游区(点)和旅游城镇的个性特色,丰富和完善其旅游功能。“十一五”末,全市 A级景区数量达到15家左右,3A级以上达到6家左右,争取泰山进入5A级景区行列。加快景区景点星级旅游厕所评定,提高星级厕所达标率,努力优化旅游区 点环境。争取新泰、肥城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

5、推进游客服务接待中心建设

构建具有信息咨询、旅游预定、散客组团、投诉受理、紧急救援等多功能、高质量的游客服务接待中心体系,为游客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提升泰安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全市将按二个层次推进游客服务接待中心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推进城区游客服务接待中心的建设和完善。主要以泰山区、岱岳区为主,建设综合性、辐射全市和重点旅游区的游客服务接待中心。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充分考虑 方便游客因素,在天外村、红门、火车站、汽车站、高速路口等重点位置,规划建设2——3处旅游咨询中心和散客服务中心。

——推进县市旅游游客服务接待中心的建设和完善。主要以新泰市、肥城市等重点旅游县市为主,建设1——2处综合性、辐射本县和周边旅游区的游客服务接待中心。

6、推进旅游信息化体系建设

泰安市旅游信息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建设“旅游网上泰安”为目标,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重点,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旅游产业的先导和带动作用,按照“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市场运作、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有序管理”的要求,整合各种旅游信息资 源,构建覆盖全市的无时空障碍的旅游信息网络系统,为领导决策、行业管理、宣传促销、企业经营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为建设旅游强市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 支撑。“十一五”期间主要抓好四个重点,一是提升旅游电子政务网;二是建设泰安旅游咨询网;三是建设旅游电子商务网,建立泰安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 (DMS);四是建设泰安旅游信息数据库。

7、加速开发旅游文化娱乐和体育休闲产品

按照“城市集中化、企业普遍化、内容地方化、运作国际化”的要求,多渠道、多层次开发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强、适应国内外旅游者需求的旅游文化娱乐项目和体育休闲产品,实现文化娱乐、体育休闲与旅游的融合。

——加强城市旅游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和娱乐项目开发。在主要城区规划建设融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城或者专门化的娱乐休闲场所。

——充分利用各县市的城市广场,设计编排专题节目并组织定期表演活动,营造氛围,形成城市晚间娱乐亮点。

——积极开发各类体育休闲产品,利用泰山品牌,争取更多的体育赛事到泰安举办。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建设体育馆和泰山体育公园。

——各旅游区(点)的服务接待区及旅游饭店,要进一步配套完善适合旅游者消费需要的游乐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主题旅游娱乐活动,以方便客人的晚间娱乐生活。

——加强大型文艺演出、中外传统节日、主题节庆活动、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等动态旅游文化娱乐产品的开发;深度挖掘当地民俗风情表演等传统娱乐项目,并不断推陈出新,丰富旅游娱乐内容。

8、加速开发旅游餐饮产品

我市旅游餐饮的发展思路应向特色化、多样化、品牌化方向努力,同时满足不同消费水平游客的需要。

——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餐饮设施。加快发展西餐厅,并设美式、欧式及日式料理、韩国料理等。提高现有中餐厅档次,丰富花色品种。在布局形式和服务档次上要设有豪华餐厅、风味餐厅、大众化快餐店。

——建立风味特色餐饮。推出泰山豆腐宴、道家宴、宫廷宴、农家宴等特色菜品,打造具有完整体系的水浒宴、特色鱼宴,积极开发、推出特色、野生绿色食品菜品。同时,吸引外地特色菜品落户泰安。

——建立城区风味小吃一条街。大力发展地方风味小吃,丰富旅游快餐品种,结合城市规划和我市饭店布局的实际,选址建立城区风味小吃一条街。

——完善景区餐饮管理。其方向是发展经济实惠、卫生可口的快餐,控制景区的餐馆数量,改变目前多家小餐馆分散经营、各自烹饪的状况,便于管理、安全和卫生。同时,满足游客的需求。

9、创造旅游“热点”,培育旅游节庆活动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办节思路,高效运作旅游节庆活动。重点抓好东岳庙会和泰山国际登山节两大节庆活动。

——确立主题,高起点策划旅游节庆活动。实施国际化、品牌化和市场化战略,努力将旅游节庆活动开发成经贸、旅游、体育、文化等各具特色旅游产品。高效整合、优化配置各种办节资源,面向国内外广泛征集旅游节庆活动方案,邀请国内外资深专家精心策划、包装旅游节庆活动。 ——围绕文化和体育,高水平开发旅游节庆活动。高水平开发利用泰山博大精深的旅游资源,做足文化和体育旅游的文章。

——针对市场,高效能推介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国内外强势主流媒体的作用,对旅游节庆活动进行最大限度的宣传推介。

——立足实际,高效益运作旅游节庆活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多元化举办旅游节庆活动的有效途径,吸引国内、国际大财团投资举办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加强旅游节庆活动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高水准服务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加强各种服务设施、涉外专业人才队伍和导游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接待服务能力。

——突出经贸,高标准问效旅游节庆活动。抓好旅游节庆活动各项签约经贸项目的落地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加强调度,跟踪问效,确保经贸洽谈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加速以交通和优化环境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加速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重点旅游区的分布和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建立起以泰城为中心、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二级公路为主体、安全舒适的快速旅游公路交通网络,开通泰安到各主要 客源地的旅游大巴。开辟城市专线旅游交通车,配套建设好沿线休息、餐饮、购物服务区。创造条件,开通城区到各主要景点的旅游专线车,增加和更新不同档次的 旅游车辆。建设旅游停车场,完善旅游交通标识标志。适应私家车快速发展,规划建设与自驾车旅游相匹配的道路交通设施。

在继续办好现有旅游专列的基础上,争取增加泰安至北京、上海、广州等旅游热点城市的列车班次。进一步改善列车及车站服务设施,建立和完善铁路旅客异地预售票系统,积极开通泰安到主要客源地的始发列车。

2、推进旅游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优化环境、创建“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按照“统一规范、依法行政、各负其责、整体联动”的工作方针,坚持规范与发展相结合,建治 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创新监管模式,逐步建立长效管理体制,促进全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强化对旅游执法干部的法律培训,严格依法定程序进行行政执法,对涉及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切身利益的行政行为 要举行听证制度等,及时高效地办理旅游行政复议案件,严肃处理各种违规旅游执法行为,形成良好的旅游执法监督环境。

——完善健全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以旅游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制度为基础,发挥公安、工商、管委、卫生、质监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联合执法机制,切实做到依法治旅,维护旅游市场的良好秩序。

——加大旅游执法监督的力度。认真抓好旅游相关法规的贯彻落实,加强对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强化投诉转办制度,及时受理游客投诉,进一步完善旅游执法监督机制,加大对各种违法案件的公开透明程度,树立良好的旅游执法权威。

(五)全面推进旅游人才体系建设,加速培养高素质的旅游队伍

全市旅游人才建设坚持以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及其旅游经济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人才开发的实现形式,以服务于旅游业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推进旅游队伍素质教育 为主线,以培养高层次和短缺人才为重点,把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作为促进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全市旅游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的人才 保证和智力支持。

——做好“十一五”旅游人才建设规划工作。

——全力提高旅游行业人员素质。一是提升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二是提升旅游企业管理者素质。开展“提高培训”,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引导各旅游企业 加强各种适应性的短期培训,选送有发展潜力的人员参加专业化、高层次的进修学习。三是提升导游员队伍素质。大力加强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导游技 能培训力度;组织参加各类评优活动;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加强年审和岗前、岗中培训的工作力度。四是提升其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素质。

——加强对重点人才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分级分类对全市旅游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在职业务培训。加快培养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才。加快培养一批旅游业发展急需的旅游电子商务、度假管理、会展策划、景区规划、宣传促销、理论研究等专业技术人才进度。

——充分发挥旅游院校在人才建设中的作用。为校企结合搭建平台,积极推进旅游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引导和支持学校开设旅游业急需而又紧缺的新专业和新学科。

——深入开展主题培训活动。2006-2010年各年的培训主题分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旅游经济均衡发展、旅游师资建设、人才开发创新。

——旅游人才建设措施保障。完善泰安市旅游教育培训领导机构和组织机构。从国内聘请旅游培训教育专家成立专家委员会。培养发展全市旅游人才市场。完善全市旅游人才资源统计制度。

第四篇:中共泰安市委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为促进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7]7号)和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鲁发[2006]1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1、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各类资本均可进入服务业领域。

除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的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条件外,其他均不得作为服务业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条件。服务业企业异地设立的分支机构新增经营项目需前置审批许可的,经企业申请,由分支机构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本分支机构经营此项目的前置许可证件,可以在经营范围内增加该项目。

2、放宽企业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凡来我市投资创办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注册资本可按法定最低注册标准执行。

3、鼓励个体文化演出工作者进城发展服务业。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鼓励个体行医者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建立民营医疗机构方面的发展。

4、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从事设计、咨询、中介、翻译等不影响公共利益、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企业,其申请者已取得合法使用权的住宅,可作为经营场所予以登记。规划建设部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的临时商业用房、中转房可作为经营场所办理登记。工商业户进行工商登记时,租赁协议可作为有效合法的经营场所使用凭证。

5、符合相关专业资质认证资格和条件的资产评估、质量标准与认证、工程与管理咨询、科技咨询、技术开发和推广、科技成果转让、人才、劳动力、法律和代理、代办、经纪等中介服务机构,属于公司制的企业注册资本金按第2条办理,属于非公司制的企业投资额不限。

6、根据实际情况,对一般性服务行业在注册资本、工商登记等方面降低门槛,对采用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

二、实施税费优惠政策

7、新设立的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在市内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投资在3000万元(3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业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老企业更名的除外),享受《泰安市招商引资奖励实施办法(试行)》(泰发[2003]5号)和《泰安市关于扩大开放促进招商引资的政策规定》(泰政发[2001]21号)的优惠政策。

8、从事货运代理、拆迁代理、商标代理、广告代理、会展代理业务的单位,以实际取得的报酬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具体扣除项目按有关规定执行。保险代理公司从事保险代理业务取得的全部收入,允许按扣除支付给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后的余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9、社会力量(不含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通过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资助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按规定在当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在社区新办的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幼托养老、就业培训、文教卫生、体育健身等服务业,按国家税收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

10、“退二进三”企业,不改变土地权属关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城市规划部门批准并在原有土地上改建的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国家规定的按新办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免收1年的优惠政策办理。

11、凡未列入国家和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的项目一律不得收费(含各类保证金);对服务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是收费标准有上、下限幅度规定的,一律按下限额度收取。

12、免收市内金融(保险)机构在以资抵贷、抵贷资产接受和变现办理资产过户、登记、抵押等事项过程中所发生的房屋所有权登记费、房产交易手续费、机动车辆安全检验费。

13、对集资、贷款建设的收费路桥(政府还贷、合同期内的除外),自收回投资之日起,取消收费。

14、民办学校可以接纳社会捐助,学校建设在减免建设配套费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

三、加强资金扶持力度

15、为支持服务业发展,自2007年起市级财政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数额为上全市GDP的万分之一;主要用于对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配套,落实市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市里确定的重点服务企业、名牌企业和符合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服务业聚集区、重点项目。使用办法另行制定。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经济总量比例在预算内安排相应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

16、金融部门要大力扶持服务业项目,符合当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优先安排贷款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担保资金用于扶持发展中小服务企业。

17、加大农村服务业扶持力度,加快构建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18、建立旅游“绿色通道”,全国各地旅游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停车区域,在全市范围内均享受与当地客运车辆的同等待遇,不得歧视和限制。对列入旅游规划的景区、景点的连接道路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由交通部门给予一定支持。

19、 对引进的国内外著名服务业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自建、购买或租赁办公用房的,由所在地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20、对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文艺、体育等重大节庆活动,承办单位取得的广告收入,依法缴纳营业税后,由税收入库地政府按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21、在城市改造中,涉及老字号店铺原址动迁的,原则上应就地或就近安置。对现存的老字号商号、商标采取保护性措施,为老字号申请注册商标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帮助。对具有发展前景的老字号连锁企业当地财政给予支持。

22、在申报国家预算投资、国债投资、国债转贷、国债贴息资金项目中,优先支持发展潜力大的现代物流、电子信息平台、旅游、现代流通、养老服务等项目;在技改贴息项目的申报中,适当对现代物流项目进行倾斜,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四、实行价格扶持政策

23、服务业(桑拿、洗浴、洗车除外)的用水价格,按照与工业用水执行同价的原则,2年内调整到位。服务业的动力用电与普通工业用电执行相同价格,逐步缩小服务业照明用电与普通工业用电价格的差价,2年内实现并轨。进一步完善峰谷用电管理办法,降低服务企业用电成本。

24、除社区医疗、居民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收费仍实行政府指导价外,其它经营性服务项目价格一律放开,实行市场调节。

五、优先供应土地

25、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土地使(利)用计划,优先办理农用地转(征)用报批手续。对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的服务业项目,可不受用地计划指标的限制,优先办理建设用地供地手续。实力雄厚的国内外大企业来泰投资兴建大型旅游项目,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下,按有关政策要求提供用地。

服务企业有形场所因城市建设需要依法拆迁时,按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进行补偿。

六、积极引进培养人才

26、留学回国人员到我市从事服务业工作的,工龄与出国前的工龄合并计算为连续工龄;其在国外取得的并经国家教育部门承认学历、学位的,可根据本人实际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申报评审或报考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7、高校毕业生创办服务业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申请创业小额贷款的,参照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办法办理。从事服务业的高校毕业生,凡办理了人事代理(劳动代理)、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今后如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工龄。

28、市政府设立服务业发展特别贡献奖,两年评选一次,由市政府给予表彰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29、适时选派公务员、研究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服务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学习培训人员费用由同级财政和派员单位共同承担。

七、推进改革开放

30、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和政企、政事分开改革,破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尽快完成政府机关所属的招待所、宾馆改企转制工作。财政供养单位经批准的公务活动和采购,凡能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的,应委托社会中介或直接向社会进行招标购买。允许旅行社代理财政供养单位经批准的公务活动。逐步将公共服务纳入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31、抓住我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和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有利时机,利用好CEPA政策,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扩大对外服务贸易规模。

八、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32、加大服务业宣传力度,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服务业发展政策,报道服务业发展动态和典型,激发调动人们从事和兴办服务业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广泛重视、参与、发展服务业的舆论氛围。

33、积极营造有利于扩大服务消费的社会氛围,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4、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对合理合法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正常性抽取商品检查,须向企业支付商品货款。

35、推广行政部门联合执法,除涉及公共安全的检查和执行特殊任务外,行政执法部门不得随意到服务企业进行突击检查。除法律、行政法规有明确规定外,行政管理部门不得要求企业到指定中介机构办理验资、资产评估报告等证明性文件。各级要认真清理、修订限制服务业发展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企业举报的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评比行为,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查处工作力度。

36、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城乡居民对信息、旅游、教育、文化等采取灵活多样的信用消费方式,规范发展租赁服务,拓宽消费领域。

37、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积极推行旅游、商贸、餐饮、运输、物流等行业服务标准。对新兴服务行业,鼓励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先行制订服务标准。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服务行业,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

九、强化管理服务措施

38、加强规划引导,根据城市定位和功能区划,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引导交通、信息、研发、设计、文化娱乐、商贸餐饮、商务服务等服务行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主题功能突出

的区域服务业集聚区。

39、尽快建立科学、统

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充实服务业统计力量,增加经费投入。充分发挥各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服务行业统计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制定规划、政策提供依据。

40、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管理制度,将服务业重大项目纳入全市重点项目管理,享受市重点建设项目优惠政策。

41、建立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制度。自2007年起,将服务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按照《泰安市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试行)》,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市经贸委、统计局配合对各县(市、区)、各部门目标、任务完成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价,提出综合考核意见,经市政府审定后予以通报表彰。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实施,此前相关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企业可选择最适用的政策执行。各县(市、区)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市有关部门要在本意见下发后2个月内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并认真组织落实。

第五篇:泰安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安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泰政办发[2007]6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泰安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泰安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以下简称“引导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共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泰发〔2007〕12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引导资金是由市级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导向性资金,自2007年起设立,数额为上全市GDP的万分之一。

第三条 引导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遵循统筹规划、公开透明、科学评审、择优扶持的原则,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专款专用、专项核算。

第四条 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共同负责引导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研究确定引导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制订项目评审标准。

第二章 使用范围与方式

第五条 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开拓服务业发展新领域。集中扶持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市级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项目及服务业品牌培育,落实市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奖励服务业发展特别贡献单位和个人,国家、省引导资金支持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

市级财政已设立专项资金或当年享受过市财政其他专项资金支持的服务业领域和项目(国家、省引导资金扶持项目除外),不安排引导资金。 第六条 根据项目和企业的不同特点,引导资金采取以下三种使用方式:

(一)投资补助。对经评审符合条件的企业投资项目或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给予投资补助。补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投资总额的10%,项目开工建设拨付补助资金的60%,竣工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剩余资金。

(二)贷款贴息。对符合条件、使用中长期银行贷款的投资项目给予贷款利息补贴。贴息时间原则上为一年,最长不超过两年。贴息资金总额根据投资项目符合贴息条件的银行贷款总额等因素计算确定,贴息率不超过一年期银行基准贷款利率。

(三)奖励。兑现市政府确定的服务业发展特别贡献奖。

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七条 申请使用引导资金的项目按隶属关系逐级申报。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由项目承担企业按隶属关系向同级发展改革和财政主管部门申报,各县(市、区)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根据引导资金扶持重点领域和方向,对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等进行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项目,联合提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在规定时限内,上报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属企业项目由企业或市直有关部门直接向市发展和改革委和市财政局申报。

第八条 申请使用引导资金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服务业发展规划,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项目建设的外部条件、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已经落实或基本落实,且能在当年启动或已经启动,在规划期内建成;

(三)项目建成后,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和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够扩大市场容量、扩大就业,有望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示范作用明显的现代服务业项目;

(四)对县(市、区)政府安排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或配套资金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第九条 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承担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泰安市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依法经营,管理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核算和管理体系,近三年来无违法经营行为;

(三)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

(四)按规定向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报送相关资料。

第十条 引导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三)申请投资补助或贴息资金的主要原因和政策依据;

(四)其他所需资料。

第十一条 引导资金申请报告应附以下文件:

(一)政府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批文件;

(二)企业自主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申请报告及其审批、核准、备案文件;

(三)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审批或预审意见;

(四)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书;

(五)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

(六)申请贴息的项目须出具项目单位与有关金融机构签订的贷款协议;

(七)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前三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改建、扩建项目);

(八)其他所需资料。



第四章 审批下达

第十二条 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共同对申报单位的材料进行审查,聘请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论证。重点对申报项目的可行性、市场前景、投资概算、投资效益等提出咨询、评估意见。

第十三条 根据专家组的咨询、评估意见,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研究确定扶持项目和资金数额,并下达引导资金扶持项目投资计划;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拨付资金。

第五章 项目和资金管理



第十四条 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负责对引导资金扶持项目的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引导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滞留、挤占和挪用。

第十六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按要求每季向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报告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和重

大事项。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项目承担单位要及时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并将申请报告报送同级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各县(市、区)发展改革局和财政局将申请报告审查汇总后报送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属企业直接报送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组织对项目进行跟踪评价和验收。

第十八条 引导资金扶持的项目,不能按投资计划完成建设任务的,项目单位应及时报告情况,说明原因,提出调整申请,逐级报送至市发展改革委和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视具体情况提出调整意见。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引导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和核算,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发展改革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条 项目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整改,核减、收回或停止拨付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资金,并视情节轻重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一)提供虚假情况,骗取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的;

(二)转移、侵占或者挪用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的;

(三)擅自改变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的; 

(四)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开工建设或竣工的; 

(五)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凡不涉及保密要求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均应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受理单位、个人对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项目在审批、建设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二十二条 有关中介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或提出的评估意见严重失实的,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可以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承担相应咨询评估任务的资格等处罚,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泰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11月16日 实施日期:2007年11月16日 (地方法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听党话感党恩范文下一篇:土地协议出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