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

2022-09-10

课堂教学是高校学生学习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主要形式, 教师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也就是教师的一种再学习的过程。掌握好高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了解高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因素, 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是搞好高校数学教育的基础, 高校数学教师应该为自己能达到良好教育目标而认真负责地写好每一个教案, 全身心投入地去上好每一堂课。多年以来, 本人一直从事高校数学的教学工作, 深知掌握高校数学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并对高校学生学习心理加以深入研究, 在教学中克服少数学生的厌学心理, 普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等是高校数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面对21世纪人才的激烈竞争, 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是每个教师面临的严峻任务。本人结合高校数学教学, 从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 非智力因素也是数学教学中应着重培养的素质。因此激发学习兴趣, 引发动机是教师在教育中必须自始至终注意的问题。

1.1 以美激趣

数学作为大自然的赋予和人类智慧的创造, 具有对称、简洁、和谐、奇异等美的特征。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因素, 为学生创造优美和谐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用美的观点去感悟、理解和变通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审美中激发兴趣, 丰富想象, 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建立椭圆方程X2/A2+Y2/B2=1的过程中, 可向学生展示其简洁美和对称美, 揭示“方程”与“二次曲线”的和谐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代数方程居然同一个坐标平面上, 以原点为中心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建立了联系。这是一个多么“难以发现”的规律, 而人们竟发现它, 这是多么了不起啊。

1.2 以史激趣

数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沧桑岁月, 每一个数学概念的诞生和发展, 都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闪耀着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光芒。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所教内容的思想方法形成的历史过程, 比如在讲复数时, 可向学生介绍数的发展史, 从古人采用“绳结”和“堆石”记数法分配食物, 产生了自然数, 到第一个发现无理数的发明者遭到沉舟身亡的悲壮史实。以及虚数的发现, 和它被广泛的应用, 就使得数的范围扩展到了复数。

2 培养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 发展学生的能力。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征,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潜在功能, 有意识地进行启发引导, 在知识形成过程中, 进行思维的训练, 逐步形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在概念教学中,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思维活动的深度, 它集中表现在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如在概率一课教学中, 教师不应单纯将书本简单重复, 而要由浅入深设计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从问题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2 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从一道题,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去分析、思考, 从而寻求多种解法, 可以使学生思路开阔, 不失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较好方法之一。

例如解方程式SINX+COSX=0要求用四种解法, 这四种解法是:利用齐次方程的特征、引入辅助角的解法、和差化积的解法、利用同名函数值相等关系。还可以向学生们介绍除此之外还有:两边平方、移项两边平方、万能公式、利用单位圆、图解等方法, 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2.3 一题多变, 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一个好的例题, 不仅是做习题临摹的范本, 而且对思维训练和方法的灵活运用都会给人启示。但是例题蕴含的潜在功能, 必须靠教师挖掘。教师要善于从变化的角度, 引导学生进行命题转化, 适应一题多变, 既可以以点代面, 举一反三, 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2.4 克服思维定势,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思维定势是思维活动中的必然, 思维定势既有积极作用, 又有消极影响, 其消极影响在于能造成某种框架, 使人思维受阻。教学中, 针对新的问题情境, 应引导学生不循常规, 勤于探索。只有跳出常规, 打破思维定势,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灵活性,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 因材施教, 重视个体差异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跳出统一要求, 又要照顾个别差异, 把集体教学与个别差异结合起来, 可按学生的认识水平, 将其分为几个层次, 对概念理解、规律的掌握、习题的配备、考题的数量与难度均按不同层次提出, 对优等生超纲拓本、充分发展;对中等生抓纲务本、达到大纲要求;对差生降纲缩本, 让其基本学会基础知识, 成绩达到合格水平,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对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挖掘学习潜力起了很大作用。

4 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源于实践, 高于实践, 又服务于实践。高校的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中高等技术人才, 根据这一特点, 在高校的数学教学中, 数学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呢?

4.1 从实际问题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多是实际问题抽象而来, 有其实际背景, 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概念从实际引入。例如在讲“异面直线”的概念时, 可先让学生观察坐在教室里就可看见的在“空间交叉”的电话线和有线电视线, 再让学生想象曾经见过的公路上的桥和桥下的河流, 然后才抽象出异面直线概念。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 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2 联系生活实际, 挖掘素材

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着许多的素材, 在教学中要挖掘和利用这些素材来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介绍生活生产中的一些课题, 让学生走出课堂, 深入社会实践, 从而尝到成功的“甜”与难于解决的“苦”。这样, 既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市场经济中重要的应用价值, 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 对高校数学课的课堂教学实践, 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校数学教师任重道远, 只有在知识上、能力上、方法上花大力气去作好每一次课的教学准备, 并在实践中孜孜不倦、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这样才有可能提高高校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水平, 提升教学质量, 达到有效增强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

摘要:高校数学教育的基础, 是高校数学应该为自己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标而努力去钻研每一堂课, 结合高校数学教学, 从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稻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下一篇:分析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