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心理及健康教育

2022-09-10

1 临床资料

100例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根据血糖值及并发症的控制其中男56例, 女44例, 年龄25~71岁, 平均年龄为56岁, 空腹血糖在7.8~16.9mmo L, 无严重并发症如发热、感染、活动性结核。

2 患者的心理

2.1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开始持怀疑

否定, 有的病人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和明显的并发症, 仅仅血糖高一点, 不妨碍工作, 态度上不重视, 不配合治疗, 甚至对饮食控制也觉得麻烦, 运动治疗更是不能进行实施。

2.2 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有的病人意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是终身性疾病或已经有皮肤瘙痒, 四肢酸痛, 常伴有头痛, 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 肾盂肾炎, 膀胱炎症状, 也有见到其他病人的后果认为自己的病难以治疗了。

2.3 自卑

失望和无助感, 患者一旦被确诊, 将终身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 否则会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 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

3 健康教育

3.1 根据不同症状的糖尿病病人在血糖控制中的心理变化, 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如电话咨询, 座谈会, 发放宣传手册资料, 让病人和家属知道糖尿病是终身疾病, 漫长的病程, 以及饮食的控制需要家属与病人共同配合相互支持理解, 才能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赖, 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减少或延迟并发症的发生, 以提高生活质量。

3.2 根据病人心理教会其学会自我护理

自我监测血糖, 教给一些自护和自助的知识和技巧, 如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皮肤清洁及时用温水清洗, 避免皮肤抓伤、烫伤, 尤其足部的护理, 养成每天洗脚的良好习惯, 平时选择合适的鞋袜, 不易过紧, 血糖仪的使用, 这些是在患者力所能及范围内进行, 使其通过自身努力来提高生活。

3.3 饮食的护理

病人是信赖医务人员, 易于接受并听从医务人员, 针对不同心理严格和长期执行饮食治疗, 合理控制热能, 维持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 (kg) =[身高 (cm) -100]×0.9。合理分配每天总热量,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 蛋白质含量不超过总容量的15%, 脂肪约占总热量30%。食物的分配应定量定时, 根据平时生活习惯, 血糖控制水平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如出现明显饥饿感时限制甜食的食用, 可适当提供一些含糖分低的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粗谷物如黄瓜、玉米等。

3.4 运动锻炼

通过教育使患者和家属认识到糖尿病的饮食控制的同时应加强运动治疗。根据病人心理和血糖控制的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 时间, 以及应该采取的运动量。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 如散步、慢跑、做广播操、太极拳等。不适宜空腹, 运动中需注意补充水分, 随身携带糖果, 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身体觉得不舒服应停止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 卡上写有本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备急需。

3.5 合理用药

医务人员应了解各类降糖药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指导病人正确用药, 告诉病人和家属不能随便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 活动量增加的同时要及时加餐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针对胰岛素注射的病人选择专用注射器或胰岛素笔, 注射前抽取药液要准确, 短效胰岛素于饭前30min皮下注射, 长、短效中效混合使用时, 吸药先抽短效, 再抽长效混匀后使用, 不可逆行操作, 以免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 影响其速效性, 注射的部位选择皮肤疏松如上臂三角肌、大腿前侧、臀大肌、腹部, 注射部位经常更换, 选择无硬结的部位, 如产生硬结, 可做热敷, 同时应遵守无菌操作, 以免发生感染。注意监测血糖, 如发现血糖波动过大或持续高血糖, 应及时通知医生。

3.6 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病人及家属应知道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发生, 如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并做好记录, 以便合理用药。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 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 易引起皮肤、口腔、呼吸道、会阴的感染, 平时要保持全声的清洁尤其下肢脚部, 如有感冒、生疮、外伤及时到医院治疗。定期到门诊检查, 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及早控制病情诊治并发症。

4 小结

总之对糖尿病患者加强心理疏导、及时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采取有效简便的健康教育指导, 切实使糖尿病病人做到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法个体化的原则, 通过饮食治疗、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以纠正病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代谢紊乱, 以防止急性并发症和减少慢性并发症建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使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摘要:针对糖尿病病人的心情变化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病人在长期的疾病困扰, 平时的饮食控制及身体多器官组织功能受影响的情况下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变化, 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在临床护理中, 通过心理学知识针对不同时期患者的心理反应, 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取得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使其配合治疗, 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 袁耿清.医用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4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矿山机电设备的检修与安全监控系统研究下一篇:幼儿舞蹈教育中律动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