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先进事迹材料

2022-07-11

第一篇:法治先进事迹材料

法治建设先进材料(乡镇领导)

2009年“法治南溪”活动开展以来,*同志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县司法局的关心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围绕中心,履职尽责,立足本职,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了“五五”普法、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政务公开、法律援助、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确保了全乡经济社会的稳定。

一、认真领会精神,营造浓厚氛围

*同志以“五五”普法为载体,在全乡范围大力组织开展“法治林丰”建设,不断做好依法治乡工作。坚持和完善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制度,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落实机关干部学法制度,加强机关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不断提高干部公平、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办好法制宣传专栏,进一步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提高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充分利用“消费者权益日”、“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各种纪念日,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法律宣传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加强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二、找准工作重心,提高影响力

1、政务公开工作。该同志坚持以公开保证公平,建立健全了政务公开制度,做到事关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的公开。完善单位职能职责、人员岗位职责、领导干部活动、行政事业收费、各类政策公示;完善单位财务、评先评优、干部推荐、人事任免、党员发展、奖惩公开。完成了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提高了行政效率。

2、法制惠民工程。该同志在全乡建立健全了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落实行政给付政策。以农民工、残疾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困难群众等维权建设为主体,完善基层维权制度建设,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夯实依法治乡的群众基础,提高群众法律和维权意识。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领域,组织行政部门、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集中开展法治宣传咨询活动。

3、综治和司法行政工作。该同志紧紧围绕深化新一轮平安创建工作,通过抓基层综治组织的建设,完善综治工作平台,形成了“大调解”的工作格局。认真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做到了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定期开展社会治安专项治理工作,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整体联动巡防力度,尤其是敏感时期,坚持了“零报告”制度,确保社会稳定。始终坚持预防化解矛盾为第一任务,做好“司法行政为人民、化解矛盾促和谐”的工作,唱响“有矛盾纠纷找调解,有法律疑惑找司法”,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优势,建立健全高效率、成本低廉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调处机制,服务好“发展第一要务和稳

定第一责任”。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该同志在“法治南溪”创建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各项工作中,能够做到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努力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在工作作风方面做到讲时间、讲效率、克服推诿、扯皮现象,该负责的认真负责,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能够遵纪守法,勤政廉洁,注意维护政府形象和个人形象,确保了全乡法制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二篇:评选民主法治示范村先进典型材料

我县位于长江中下游,面积936平方公里,人口34.8万,其中农村人口28.9万。辖11个乡(镇),125个村委会。村“两委”班子中,书记“一肩挑”的占25%,村主任连选连任的占56%,村干部平均年龄40.8岁,高中以上文化的占66.3%,党员干部占65.8%,女性干部占13.5%。村组全部实行了村务、财务“两公开”。村级建立村民普法阵地345个。目前有32%的村聘请了法律顾问。

近年来,我县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我县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充分考虑不同乡(镇)、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情~等因素,从增强村民民主法治观念入手,通过抓好农村普法、村民自治、农村稳定等方面的工作,使全县农民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已基本形成了自觉遵纪守法、自觉维护安定团结的良好氛围。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立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市级“民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主法治示范村”30个、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45个,占全县村委会总数的60%以上,提前实现了司法部、民政部提出的到“四五”普法结束时,有30%的村跨入“民主法治示范村”行列的目标,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推进了我县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一、以“两抓两带三到家”为载体,深化法制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围绕“四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要求,我县在“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中,紧扣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广泛开展了以“两抓两带三到家”为载体的“法律进村入户”活动,以此带动村民法律素质的提高。

“两抓两带”:即,一抓乡镇、村、组干部的法律素质教育。通过抓干部自身的法律学习培训和定向定任务包村向农户宣~律,层层签订学法守法责任书,带动群众学法守法。二抓在校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通过深入开展“我与父母同学法”活动,深化学校法制教育,提高在校青少年法律素质。通过学校与在校学生、学生与家长互签学法守法承诺书,带动学生家长和家庭成员学法、用法、守法。

“三到家”:即,一是法律书籍送到家。~年以来,县法宣办每年均组织市、县两级包村单位,将《农民普法实用手册》,免费送到全县70%以上的农户家中。二是学法用法抓到家。全县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组四级法制宣传员队伍,完善了宣传网络。做到县有宣讲团、乡有宣传组、村有宣传小分队、村小组有2—5名有文化、有宣讲能力的人员组成的宣传小组。通过以包村单位、乡镇、村、组干部和乡村教师为主体的法制宣传员,包村包户宣~律,提供法律帮助和法律服务,督促学法用法工作落实到每家农户。三是守法责任订到家。通过县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村干部、村干部包村负责人与村小组、村小组与村法制宣讲员、村法制宣讲员与刑释解教人员、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等重点户,层层签订学法守法责任状,特别是通过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家庭签订学法守法责任状,评选“守法文明户”等方式,促使广大农民在享受法律赋予权利的同时,切实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法律进村入户”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依法管理村务的自觉性有了明显增强,在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过程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二、落实村民自治,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开展村民自治,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我县将“四民主、两公开”作为全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

一是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村务公开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凡属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事项,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审批、村集体经济收益、村干部报酬等,都须向村民公开,尤其将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中之重,做到让群众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

二是规范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在全县所有村委会均设立了固定的村务公开栏,有些村委会如邓埠镇倪桂村还通过调频广播、锦江镇九亭村通过向群众发放“明白纸”等形式进行公开。对一般的村务事项做到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对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困难户等级评定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经村干部会议讨论,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向全体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

三是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由村委会在热爱集体、公道正派、有一定议事能力的村

第三篇:四益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事迹材料(大全)

施家镇四益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事迹材料

我镇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充分考虑不同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情民意等因素,通过抓好农村普法、村民自治、农村稳定等方面的工作,使全镇农民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进一步提高,现申报施家镇四益村为“民主法治示范村”。而且我镇有90%的村跨入“民主法治示范村”行列的目标,有力地促进了我镇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推进了我镇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进程。

一、深化法制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制观念,是“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广泛开展了以“法律进村入户”活动,以此带动村民法律素质的提高。

全镇建立健全了镇—村—组三级法制宣传员队伍,完善了宣传网络。通过以包村单位、乡镇、村、组干部和乡村教师为主体的法制宣传员,包村包户宣讲法律 “法律进村入户”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活动过程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二、落实村民自治,扎实推进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一是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村务公开从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凡属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村里的重大事项,尤其将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中之重,做到让群众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

二是规范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新民村村委会还通过广播向群众发放“明白纸”等形式进行公开。对一般的村务事项做到每季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及时公开,向全体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

三是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由村委会在热爱集体、公道正派、有一定议事能力的村民中提名,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各乡镇均成立了由党委分管副书记负责的工作机构。

三、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营造和谐平安的社会环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营造邻里和睦、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主要强化了以下措施: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20年来实现了无村组负债、无农户欠款、无各种税费欠款、无土地抛荒、无治安刑事案件、无上访事件的“六无”,实质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村干部勤政为民,公道正派,尤其是村支部书记以身作则,不谋私利,量力而行,一心一意为

群众办实事,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另一条是始终坚持群众事务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对村里大小事务一律实行阳光作业。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使干群关系不断融洽,逐步营造出安居乐业的氛围,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加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了“两打击两加强”工作。“两打击”:即根据农村不同地方和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严厉依法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铲除农村恶势力,扫除黄赌毒,净化农村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安全感。“两加强”:即加强了对农村重点人员的管理,完善了重点人员治安、刑事案件发生的监控防范机制;加强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落实了帮教措施,进一步降低了重新违法犯罪率。

“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是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是推进“建设和谐简阳,共创富民大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我镇将进一步加大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扎实有效地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促进全镇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施家镇人民政府2012年6月13日

第四篇:法治政府汇报材料

以创新推进法治 用公开构建和谐

三台县西平镇人民政府

2011年9月13日

今年以来,西平镇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创建,结合镇情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办法、新举措,完善机制、强化服务、创新管理,强力推进依法行政,取得了明显实效。

一、三加强一规范,创新保障机制

㈠加强组织,明确职责。我镇以文件的形式,成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党委决策、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联动”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落实人员、经费,加强了镇、总支、村、社4级工作制度建设。

㈡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一是通过会议、标语、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对法治政府创建的宣传。二是通过中国法制新闻网、新华网、四川新闻网、蜀龙网和三台政务网等媒体,对西平镇的依法行政做法和经验进行报道,截止目前,主动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226多件。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培训制度,积极开展会前学法、专题讲法、法律培训和宣传等。

㈢加强监督,规范行为。一是加强人大监督,由镇政府每年向镇人大主席团和县政府报告本镇依法行政工作的进展情况、主要成效、突出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镇人大主

1席团认真组织人大代表进行视察、调研等工作。二是加强群众监督,通过设立群众举报投诉箱、落实领导接待日制度、推进“挂包帮”制度等,不断重心下移,实现了由群众找政府向政府主动帮扶群众的转变,和谐了干群关系。今年以来,镇政府邀请群众代表36人次,列席政府重大会议,参与政府决策,群众反映良好。

㈣规范决策,完善机制。一是严格制定和完善机构设置、人员管理、依法服务等各项制度,使镇机关和各部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完善执法体系建设,实现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三是以文件形式,出台了依法行政考核细则,科学的界定了行政决策权限,明确重大行政决策范围,将公共政策公众参与、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决策的必经程序。

二、两优化一严格,构建和谐西平

㈠优化平台,提高效率。一是加强平台建设,推进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近200平方米设施齐全的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了部门集体办公和一站式服务。二是规范行政审批,今年以来,便民服务中心累计接受各类申请6251件,受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6227件,办结6182件。三是完善服务网络,便民服务中心各项制度落实,并建立村(居)“便民代办站”3个。

㈡优化调节,维护稳定。一是健全行政调节体制,建立

由镇人民政府负总责、“大调解”中心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形成“三大调解”联动。二是提高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能力,通过行政调解工作机制和“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格局,今年上半年,全镇接待群众来信来访63起,调处化解矛盾纠纷60件,无一例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㈢严格执法,加强管理。一是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执法主体正确、执法行为规范、执法方式适当。二是完善场镇管理,健全“门前五包”、社区联动、保洁员等制度,确保城镇干净清爽;建立了一支15人场镇固定保洁员队伍和16支12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同时,狠抓软硬件设施配套、制度建设和机关干部服务理念转变等。

三、不断深化,推动法治政府向纵深开展

在法治政府创建中,我镇还存在着宣传不够深入、软硬件设施还需要提升、人员素质还需要提高等问题,下一步,我镇将按照相关要求,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学习和宣传,增强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完善法治政府配套制度,不断规范行政执法,完善执法程序,不断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努力实现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目标,推动西平镇法治政府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第五篇:创建“法治校园”汇报材料

我校一直十分重视法制教育工作。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五五”普法期间,为了搞好我校的“法治校园”创建工作,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新形势对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任重而道远。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法制教育,培育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也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的稳定。

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内在需求。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也包括法律素质。法律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制教育有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也有文化知识的成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引导和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

1 段,辨别是非观念比较差,自控能力比较弱,可塑性很强,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容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需要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利于从小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增强明辨是非,抵御“黄、赌、毒”等不良社会现象影响的能力,以及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二、在创建法治校园方面,我校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法治校园的创建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需要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不懈努力。

1. 加强领导,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我校积极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类法律法规,撰写心得体会。学校不断加强所有教职员工的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使全校教职员工都能依法办事,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法制宣传员。学校在人、财、物等方面为法制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做到了教材、课时、师资、计划的四落实。

2. 总结经验,加强工作指导。在法治校园创建工作中,我们不断总结归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例如,主课堂法制渗透教育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新型法制教育模式。品德老师在讲授《品德与社会》课程时,结合书本“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主题,向学生介绍森林法和环境保护法;数学老师在讲授“科学记数法”时,结合

2 全国发生的火灾数量,向学生渗透《消防法》中的一些章节等等。同时,每学期都给任课老师按学科分类,分别培训,帮助老师掌握法制渗透的相关法律知识,以确保法制渗透教育在主课中的有效落实。

3. 注重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兴趣和接受能力等特点,设定相应的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和方式方法,通过一系列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学生们熟悉的社会生活中,使法制教育变成一种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

4. 学校教育要与社会、家庭教育配合。把握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综合性,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法制教育营造一个健康的立体空间,使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群中,都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法治氛围,巩固和扩大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努力提高法制课的质量,并积极开展法制教育讲座等活动。积极创办家长学校。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我校还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校长由来自政法一线的同志担任,任务是配合学校对学生做好法制教育工作,对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综合治理校园周边治安,保证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学法的积

3 极性。通过国旗下演讲、班队会、板报、手抄报、橱窗等多种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法制教学效果,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三、加强法治校园创建工作的思考

1.突出学生法制教育的计划性和规范性。我校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狠抓计划、教材、教师、课时的“四落实”工作。

2.突出学生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和综合性。在开展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注重整合社会资源,把法制教育延伸到社会和家庭,努力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学校设立了家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聘请从事法制工作的同志兼任学校法制副校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法制教育工作。

3.突出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和娱乐性。在上好法制课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参观、征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把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总之,“法治校园”工作的创建,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法律素质。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做好依法育人、依法施教的同时,还不断研究、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学生们更

4 是在长期系统化、规范化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活动中,增强了知法、守法、用法的综合能力。

师宗县雄壁中学

2013年9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服装消费调查报告下一篇:公安民警自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