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第一课

2022-07-06

第一篇:道德与法治第一课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教案

一、《春节知多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收集资料、图片等实践活动,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2、通过小调查了解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职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春节图片和视频中重温春节生活的欢快和喜悦,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

2、在送祝福的实践活动中对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表达感谢之情。

过程与方法 尝试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解春节的相关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知道春节期间有很多人还在辛勤工作,学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人劳动的感谢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并了解有关春节的风俗习惯。

2、准备春节食品、春节装饰品、和春节祝福语等资料。

3、教学过程

一、知春节

1、(视频)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会唱的同学一起来唱。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你们喜欢过新年吗? 师:在歌声中我们仿佛来到了春节,春节是小朋友最喜欢、最期盼的日子,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春节。(板书课题:春节知多少)

2、春节是每年的正月初一,你能从日历中找出今年的春节是几月几日?(课件出示:2014年日历表,学生动手查找农历春节) 小结:农历的新年是春节。农历新年在日历上的日子不固定,大概在一月底和二月初左右。不过只要你仔细看下面的农历日,那日子也是固定的——那就是“正月初一”。为了庆祝春节,人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准备,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花灯节,才算结束。 师:不仅是同学们喜欢春节,有一位大家熟悉的朋友也喜欢春节,今天他来到我们身边,要带我们进行春节之旅,看看是谁?播放动画(喜羊羊:小朋友们,新年好,现在,让我们一起乘坐宇宙飞船,开始我们的春节之旅吧。)

【设计意图:教师以欣赏熟悉的春节歌曲和引入卡通动物——喜羊羊带领大家进行春节之旅,引入春节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说春节 播放录音(喜羊羊:小朋友们,坐好了,宇宙飞船起飞了:现在我们到了第一站:春节传说习俗屋。)

1、听一听: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春节传统习俗屋,首先老师请你们欣赏春节的来源。看了这个故事,现在你们知道春节为什么又叫“年”了吧?

2、说一说:春节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春节里,你觉得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3、看一看:刚才小朋友和我们分享的都是我们过春节的习俗。是的,过春节我们一般有这些习俗(课件出示,并根据刚才学生没有说到的学情随机解说一两处)。

4、念一念 师:其实,习俗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就像这首儿歌里所说的一样。出示儿歌并有节奏的拍手读几句。 师小结:春节的习俗带给我们的快乐真的太多了,说也说不完。喜羊羊,你说是吗?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从说一说自己身边过春节的经历到看一看春节的习俗再到巩固相关的知识点,一环紧扣一环,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它让孩子们感知了春节的习俗。】

三、迎春节 播放录音(喜羊羊:是的,所以现在我准备带小朋友们去体验馆里体验体验。小朋友们坐好了,宇宙飞船马上起飞了:现在我们来到第二站:春节习俗体验馆)

1、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春节习俗体验馆。我知道小朋友们为了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你们做了许多准备,谁来说说,你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学生自由汇报:新年食品、新年装饰品和新年祝福语等。

2、学生分组活动。

3、各小组交流汇报。 吉祥组:①实物交流新年的食品:糕点和小食。②学生展示自己动手学包的饺子。 师:你们还有哪些喜欢的春节食品? 小结:这几种糖果都是甜的,寓意在新的一年里,人们的生活甜甜蜜蜜。让我们课后一起品尝吧。 如意组:①学生剪窗花。②两名学生到板书上贴窗花。 小结: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做的窗花真漂亮。窗花是北方小朋友最喜欢的装饰物。 喜庆组:①学生交流找到的春联,写春联。②贴一对对联。 师补充对联知识,告诉大家,贴春联也有一定的规范,当人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 团圆组:组员出动物灯谜,让其他同学猜猜。 师小结并补充十二生肖知识:这几个动物都是我们十二生肖里的动物,你们还记得有哪些小动物吗?齐背十二生肖歌(课件:十二生肖歌)

4、春节知识大竞猜 师:同学们,过年是一种特别喜庆的节日,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也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它有着许许多多的民风民俗,这些知识你们了解多少呢?现在我们来一个“年”文化知多少的比赛。

1、小组竞赛

问题一:过年的时候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为什么要给晚辈压岁钱? 师:把压岁钱留下来存进银行里,不乱花钱,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小朋友们要向他学习。

问题二:过新年除了贴对联贴福字外,让大家最高兴的就是放鞭炮了,那过年时为什么要放鞭炮呢? 师:放烟花爆竹为了驱除怪兽,当然这只不过是一种传说。烟花爆竹属于危险品,大家放鞭炮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放,一定要注意安全。城市里禁止放鞭炮,我们必须遵守国家规定,国家规定不准放鞭炮的地方,我们绝对不能放。

问题三:人们为什么喜欢在春节舞狮舞龙? 问题四:外国人也过年吗,他们是怎样过年的? 小结:原来,美国人过圣诞节跟我们过春节一样喜庆。

2、各组抢答

1)过新年时除了贴对联外还要贴“福”字呢!而且还要倒着贴,你知道“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吗?

2)春节为什么要吃年糕?

3)春节里,为什么家家户户喜欢摆放一盆年桔? 4)今年是蛇年,那明年是什么年?

5)春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6)春节时,人们为什么喜欢吃鱼? 7)春节时,你会怎样向爷爷奶奶拜年?

3、在这么喜庆而热闹的春节里,我们祖国的各地是怎么庆祝新年的呢?你想看看吗?(播放祖国各地过春节的视频)

【设计意图:教学的活动形式的多样,打破课堂教学的空间,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以生为本,生生互动,写春联、贴福字、剪窗花、包饺子等知识活动的开展,意在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观察、体验和感悟到春节的快乐、美好,体会了我国的民间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

四、送祝福 播放录音(喜羊羊:小朋友们,坐好了,宇宙飞船起飞了:现在我们来到第三站:祝福城) 师:不仅医生,过年也要上班,其实,春节里不休息的叔叔阿姨有很多,每一年春节他们为了让大家愉快地过个好年,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以在这里,我们一起大声地感谢他们:叔叔阿姨们,你们辛苦啦,谢谢你们,祝你们新年快乐!

第二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课《上学去》教学建议

上学去

本主题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健康、安全地生活”第11条: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愉快、积极地生活”第1条: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对小学生活向往已久,但有的儿童仍然心存疑虑。他们对全新的小学生活既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又不免感到胆怯和紧张。针对这些问题,本主题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形式,帮助儿童解除困惑,激发学生愿意做个小学生的情感,喜欢上学。

本主题大致分为两个板块。

一、教科书

2、3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教科书第2页和第3页的内容,为教科书第一板块主题目标,主要是让新生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喜欢上学;知道怎样和老师、同学打招呼,怎样和家长告别,做到礼貌待人。

教科书第2页和第3页呈现的就是星火小学各个年级学生背着书包进学校的真实场景。教科书第2页自上而下呈现了一组校门外戴红领巾的孩子和一年级的孩子上学的情形。画面中戴红领巾的孩子三三两两,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笑容,他们兴高采烈边走边交谈。这个小场景主要通过小学生的身份体现了上学的快乐。一年级的一名新生伸出一只手,兴奋地说:“我是星火小学一年级二班的学生。” 表现了他能成为这所学校的学生而快乐的心情。两名新生有礼貌地向老师鞠躬行礼问好,还有两名新生互相问候,与这一页主题文字“见到老师和同学,要怎样打招呼”的问题相互回应。教科书第3页呈现了学生到校上学的情形:家长送孩子来上学,同学相遇热情打招呼;两名女孩子手牵着手高兴地往学校门口走去;一名小男生挥手与家人告别;还有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的教师。图中男教师说:“同学们早!”和第2页中两个孩子向老师问好是一组对话。师生问好这一情境对话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行礼,同时也引导老师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校园里面三名学生快乐地向教学楼跑去,这些学生不管是在神情、动作,还是语言上,都表现出上学的快乐,激发了新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画面中还有校园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有绿树成荫的操场,有宏伟的教学楼及挂着“欢迎新同学”的醒目标语。另外,操场上,不少学生正在开展晨练活动。总之,教科书

1

第2和第3页画面这一幅完整的画面洋溢着欢乐的气氛,特别是校园内外老师、家长、学生的热烈地谈论、交流,给人快乐而又轻松的感觉。这一画面旨在通过生动的场景直观地告诉学生:成为小学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到学校以后,面对迎接自己的老师、相伴上学的高年级哥哥姐姐、送自己上学的家长应该怎么做。此外,老师亲切的笑容、校园内整洁的环境、热情的标语,都给学生传递着温馨与热情,激励他们愉快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教学建议:本板块教学时,教师可以用亲切的语言,热情地祝贺同学们光荣地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可以采用指名说、小组交流、游戏等形式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说一说开学之前自己盼望早日上学的心情;说一说为了自己上小学,家长和自己都做了哪些准备;说一说自己上学第一天发生的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说一说上学路上的见闻;说一说家长对自己的叮嘱;说一说自己的姓名和兴趣爱好;等等。建议尽量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开展相应的活动,增强学生的交流意识,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此外教师可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与老师、同学、家长打招呼、告别,逐步学会礼貌待人。

二、教科书4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为第二板块,本板块由教师发新书的场景、一个问题“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三名同学的情景对话组成。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一样,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喜悦,进而增强喜欢上学的情感。

这页内容表现的是教室里教师发新书的场景。领新书,标志着小学生活的开始。画面中,教师正按座位顺序把新书送到学生手里。同学们有的已经领到了新书,迫不及待地翻看着书里的图画;有的捧着新书激动地说 “我有新书了”;有的刚从老师手中接过新书,情不自禁地说 “这本书真漂亮”;有的还没领到新书,正用期待的眼神望着老师„„通过这幅图让学生体会领新书的急切、愉快的心情,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除了领新书,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还有哪些不一样呢?教科书中由主题文字“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三名同学的情景对话“学校里要上很多课”“玩游戏的时间比幼儿园少了”“课间可以自由活动哦”,为学生的

2

思考和交流给出了示范和方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寻找、发现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一样,鼓励学生以骄傲、愉快的心情面对新的变化。

教学建议:如果有可能,开学后学校统一发书时,教师不妨将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截留”,等到教学这个内容时,教师当堂发放这本教科书(对前部分教学影响并不大),给学生以神秘感、新鲜感。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说说是否喜欢新书以及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以此交流领到新书时的感受。顺势引导学生爱护新书,学习保护新书的方法,在爱护新书的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包书皮、整理书包等活动,让学生懂得爱护自己的书。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回忆领到新书时的心情、感受等,再进行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新课程的兴趣。

在体会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还有哪些不一样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中的小学、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和班级课表,按照时间或其他顺序帮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回忆、思考,发现其中的不一样。在此环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制作课程表,通过这一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表的兴趣,明白课程表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又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动手能力。课程表的制作可在校内完成,也可以在家里让父母一起参与、帮助完成,再带到学校来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骄傲、愉快的心情面对新的变化。

3

第三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课《上学去》教学设计 (1)

上学去

山东省临沂第五实验小学 杨 艳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 2.知道怎样和同学、老师打招呼,做到礼貌待人。 3.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喜欢上学。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愿意做个小学生的情感,喜欢上学。 2.学会和老师、同学交往。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歌曲《上学歌》、课件、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播放歌曲《上学歌》,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击掌打出节奏或做律动,创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感受上学的快乐。

二、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师:亲爱的同学们,热烈欢迎你们成为我校的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新朋友——XX老师。从今天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门有趣的课程,大家猜一猜是什么课程?

2.师:同学们说对了,你们是怎么知道这节课要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是看课程表知道的?还是班主任告诉的?

3.师:同学们真聪明,上小学了,就是和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不一样啊,不但不需要老师看护,而且还会自己看课程表了,你们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聪明的你们叫什么名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击鼓传花”。

4.课件出示击鼓传花游戏的玩法:老师击鼓,同学们传花,鼓声停,花在谁的手中,谁就站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

5.师:同学们玩得开心吗?刚才在游戏中老师认识了很多同学,但是还有一些同学没有介绍自己,下面在小组中介绍一下自己吧。

1

6.师:同学们,以后我们不仅是朋友,而且还是一家人,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一年级X班。请同学们大声说:(课件出示)我是一年级X班的学生,我爱我的班级,我爱我的老师,我爱我的同学。

三、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师:为了向往已久的小学生活,同学们和家人一定在开学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谁来说一说你和家人都做了哪些准备?(指名说)

2.师:上学前,家人给我们准备了新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还给我们讲了很多上学的有关事项。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我们就会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现在同学们表现得就非常好,看,同学们坐得多端正,你们都是一群好学生!

3.师:同学们,还记得开学第一天是谁送你来上学的吗?在路上你都遇到了谁?在学校你看到了谁?你是怎么和他们打招呼的?你是怎么和家长告别的?(指名说)

4.创设各种情境,师生、生生合作表演互相打招呼。 课件出示三种情景:

情境一:上学路上,遇到上幼儿园时的小伙伴。 情境二:早晨,在校门口或进教室时看见学校老师。 情境三:早上,爸爸或妈妈送我们来学校后和他们告别。 5.同桌自由选择上述其中一个情境分角色表演。 6.邀请几组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7.师:同学们,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学生!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认认真真工作的老师,他们教我们知识,陪伴着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非常值得我们尊敬!身边的小伙伴就是我们的同学,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同学之间要互敬互爱。

四、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师:作为你们的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我很高兴认识你们这样一群有礼貌的好孩子。作为对你们的鼓励,我现在要发给每位同学一本新书。(发道德与法治教科书)

1.学生自由看教科书。

师:同学们喜欢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吗?除了这本,你还收到了哪些教

2

科书?(指名说)。这么多的教科书和练习本,我们应该怎样用?怎样往书包里放?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吗?(指名说)

2.组织学生开展整理书包比赛,看谁整理得好,师生共同评价。 师:书本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能帮我们学习知识,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书本等学习用品。但是有一名小学生他是这样做的„„

3.(播放课件)用课件展示小明由于不爱护自己的书本,一本新书从崭新变得破旧不堪的过程。书伤心地哭泣着寻求帮助。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这本可怜的书?

4.小组交流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要怎么保护新书,并展示自己包了书皮的书本。

5.课件展示几种包书皮的材料和方法,同时,教师演示用废旧包装纸、报纸、宣传画册、挂历等材料包书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学会怎样包书皮了吗?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为我们的新书“穿新衣”吧,这个学期结束时,我们再来比一比谁的书本保护得最好。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一年级发的这些新书和上幼儿园时发的书本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

师:除了学习的书本不一样,上学了,我们的生活还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6.课件展示升国旗、大课间操、过六

一、戴红领巾、读书节、运动会、科技节等反映小学生活的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师:同学们,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师:小学生活这么有趣,这么美好,但是仍然有一些同学不适应小学生活,他们有的早上因赖床而上学老迟到,有的不想来上学,有的上学带零食等。同学们,你们有这样的烦恼吗?如果有,可以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帮忙想办法赶走这些烦恼。

7.师生共同给愿意说出自己烦恼的同学出主意,解除他们的烦恼。 师:烦恼没有了,我们就会更加愉快地学习生活,精彩的小学生活正等待着同学们去慢慢体会呢,老师祝愿每位同学都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五、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3

师:同学们,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在愉快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课。最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课后践行。

1.下课后主动去和老师、同学打招呼,去认识新朋友,并和好朋友一起去看看我们的校园。

2.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为我们的新书“穿新衣”。 3.动动小手为自己制作一张具有特色的班级课程表。

4

第四篇: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十一课《我是家里的开心果》教学建议

我是家里的开心果

本主题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等内容要求设置的。在前一课感受到家庭生活温馨幸福之后,本课着重引导学生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向家人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一、教科书

47、49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本板块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教科书第47页内容。本部分首先用提示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与提示文相配合,教科书呈现了两幅“父母陪伴自己成长”的照片。接着是一段旁白和与之相对应的两幅图片。旁白“我可以为家人做些什么呢”引领学生思考应当如何回报家人,两幅图说明学生可以做很多事情表达对家人的爱。这一部分通过以上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懂得要回报家人的爱。

第二部分即教科书第48页内容。这部分共设置了四个不同的生活场景, 用一段提示文“遇到下面情况,你会怎么做”,引导开展活动,训练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境能够做出相应的正确行为。

第三部分即教科书第49页内容。本部分由一个活动、一段主题文和一段提示文组成。活动以学生作品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孩子给爸爸的贴心话。提示文以大胆地向家人说“我爱你”为例,鼓励学生习惯于向大家表达爱。主题文则提示有哪些向家人表达爱的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对家人的影响。通过以上种种方式的引导、激发学生对家人爱的情感,同时也学会以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建议:教学本板块时,首先要从教材所设计的各种活动和案例出发,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说说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以此激发学生对家人的感恩之心。

第二是要结合教科书中“爸爸妈妈为我做了很多,我为爸爸妈妈做的却很少”这一点,设计一份调查表,调查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孩子对父母的爱,从不同的结果中引导学生反省自己,从而激发学生要对父母家人付出关心和爱的决心。

第三是相应的体验活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例、具体生动的故事进行正面引导;也可以用《小燕儿》这样的故事作为反例进行引导。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一些具体情境,如家人生病了、父母过生日了、爸爸妈妈

1

出差回来了等,进行模拟表演。最后可以安排学生给家人写感恩卡的活动,并布置学生回家面对父母家人实践所学。比如对下班回家的父母说“辛苦啦”,陪着年老的爷爷奶奶聊聊天等等。

二、教科书50、51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折:本板块是一个蝴蝶页,由两段主题文、六幅图和两段旁白组成。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家庭增添欢乐。第一段主题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让家人少操心„„”说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为了令爸爸妈妈高兴。第一段旁白“我们可以怎么做才能让家人开心呢”,引导学生了解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做的。教科书呈现的六幅图分别列举了六种学生可以自己做的事情,但这六幅图也只是六个例子,并不是“自己能做的”所有的事情。第二段主题文概括了学生可以自己做的事情,说明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能自理”,断除依赖父母的心理,不再给父母添麻烦。第二段旁白“这些事中我会做„„”增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豪感和信心。

教学建议:教学时,可以先吟诵教科书上的儿歌,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平时所做的及令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从中体会自己所做的点滴好事都会使爸爸妈妈无比高兴,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愿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怎么做才能让家人开心呢”,针对教科书中列举的六个实例,可以组织开展讨论。讨论围绕着问题“如果这些事情我都能自己做,我的家人(特别是爸爸妈妈)该有多高兴”展开,或者进行情景模拟,通过模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父母家人的这种心情。学生了解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就会努力做使父母高兴的事,争取父母的欢心。

最后,学生各自反省,看看哪些事情是自己能做的,哪些事情是自己不能做的。能做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不能做的事情就要学着去做。

三、教科书

52、53页内容板块

内容分析:教科书第52页一开始就以提示文的形式提出:不会做的要学着做!接着以洗手帕为例,说明该如何学。举出事例之后,教科书又以主题文的形式确定了这一宗旨。当学生有了“不会做的事要学着做”这一观念以后,教科书紧接着设计了一个活动,以填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哪些事会做、哪些事不会做。最后以旁白的形式提出“我来做个计划吧”,引导学生设计学习的计

2

划。

教科书第53页“比比谁的手儿最灵巧”的活动,通过比赛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三个项目,看看学生的成绩如何,同时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材这一板块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不会做的事情要主动去学的意识,努力做使父母家人高兴的事情。

教学建议:在开始本部分的教学之前,可先布置学生回家学做一样家务活,如洗碗、洗袜子、扫地、擦桌子、摆碗筷、叠衣服、整理书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自己到底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还不会做。课堂上,可以就此组织开展讨论,请学生说说在家里做家务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开展“比比谁的手儿最灵活”这个活动。建议活动内容可以灵活选择,可以根据教科书内容开展穿衣服、系鞋带或整理书包的比赛,也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整理课桌、削铅笔、洗红领巾等比赛,培养巩固学生的自理习惯。比赛时,教师给出一些方法的建议,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能更好促进学生自理能力的提高。

接着,进一步制定“我的开心果行动计划”。可以组织开展小组交流,即小组内交流大家会做的事情和不会做的事情,并确定向谁学习哪些事情。制定好学习计划后,就要切实地实行计划。可以向同学学习,也可以回家请教父母家人,学会后再组织交流活动,谈谈自己学习的过程和体会。教师要把这个内容作为班级一个长期的活动来抓,直到成为学生的习惯。

3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1课时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2.知道宪法内容,对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能力目标

1.知道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的原因。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3.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4.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

2.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

3.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重点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难点

1.对宪法基本原则与国家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人权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

1.精心准备宪法内容、国徽幻灯片及教材上教学展示所用幻灯片。

2.认真备课,熟知本课时两大板块内容之间内在联系。

学生准备:

1.预习新课中探究问题。

2.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与同学共同探讨。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中央政府命令,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执行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工作。

经多次咨询研究,最后确定了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其意是用天安门图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国徽图案交由清华大学小组的教授高庄最后完成设计加工与塑造国徽模型。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之情。

国徽呈圆形,圆形的中间上方是璀璨夺目的五颗金星,下方是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城楼的正下方是一个金色的齿轮,齿轮两边的稻穗对称地向上环抱,至居中的顶部相合,齿轮的中心又系着两幅红绶,呈弧形伸向两边,而后向下垂挂,使圆形的国徽有了坚定、稳定之感。国徽的基本色彩是红、黄两色,热烈、美丽、崇高、庄严。

天安门图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具有民族特色的雄伟端庄的天安门城楼的正面图景,横贯国徽的中下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威武不屈的英姿。

齿轮、稻穗象征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金色的齿轮,仿佛带动整个国家飞转向前,硕大的麦稻穗,也同样象征着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

国徽上的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正上方的一颗大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党是灯塔,是太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四颗小星在一面呈半圆形环抱,象征亿万人民,心心向着共产党,坚强团结,众志成城。

故事二:

中国国徽图案的绘制方法

1.两把麦稻穗组成正圆形的环。齿轮安在下方麦稻杆的交叉点上。齿轮的中心交结着红绶。红绶向左右绾住麦稻而下垂,把齿轮分成上下两部。

2.从图案正中垂直画一直线,其左右两部分,完全对称。

3.图案各部分之地位、尺寸,可根据方格墨线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

4.如制作浮雕,其各部位之高低,可根据断面图之比例放大或缩小。

5.国徽之涂色为金、红二色:麦稻、五星、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之底子及垂绶为红色;红为正红(同于国旗),金为大赤金(淡色而有光泽之金)。

故事三:

国徽及国徽法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及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以后历次宪法均予以确认。

为了维护国徽的尊严,正确使用国徽,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当天国家主席杨尚昆签发主席令予以公布,并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仅供参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订单班开班讲话稿下一篇:对党建工作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