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施工质量通病及解决方法

2022-09-11

1 梁柱节点

1.1 在该节点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由于钢筋集中, 较难绑扎, 施工人员经常将柱箍筋遗漏, 即使绑扎了柱箍筋, 也是擅自加宽钢筋间距, 敷衍了事。

施工中普遍采取先安装梁板模板, 再绑扎梁钢筋, 待梁钢筋绑扎完毕后整体沉梁, 导致节点区箍筋无法绑扎, 出现梁柱节点区的箍筋不放、少放或即使放也是杂乱的挤在一起的现象, 给节点区质量留下隐患。

在沉梁之前把柱箍筋绑扎好, 然后和梁一起下落。由于箍筋与柱纵筋摩擦且下落不平衡, 使得箍筋不能下落, 出现施工人员强力往下打的现象, 不但把箍筋打得变形, 而且也不能使箍筋到位, 导致箍筋没有得到封闭绑扎且杂乱变形, 间距更不会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 在柱箍筋实际绑扎施工的过程中, 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2 方案一

先绑扎纵横梁钢筋, 在靠近柱的端部500mm~700mm范围内的箍筋先不绑扎。由于该节点的柱箍筋大多是4肢箍, 所以可将箍筋由“口”字形改成“[”形和“—”形组合。

按图纸设计要求和箍筋间距将“[”形箍筋分别从柱的两侧向柱内插入, 然后用“—”形箍筋与柱纵筋和“[”, 形箍筋焊接。

柱箍筋施工完毕后, 将纵横梁靠近柱端部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按图纸设计绑扎完毕。

1.3 方案二

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 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 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 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 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问距用短钢筋焊接, 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 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

在安装梁钢筋之前, 把整体骨架套人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上, 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 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 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 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 实施效果很好, 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1.4 方案三

在柱、梁节点可考虑先下沉梁筋后再装局部模板的施工方法, 即在绑扎柱箍时留下节点区箍筋不绑, 等木工将节点模板、梁模板和楼板底模都安装好后, 再在楼面上绑扎梁钢筋, 绑完后拆除临时支架将梁钢筋骨架落到梁模内。这种做法很容易漏掉节点区的柱箍筋, 就是放了也往往是无法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又难以调整。实践中, 也有些项目提出采取改进的办法在箍筋四个角设导筋, 将节点区箍筋按要求间距绑在导筋上固定成短钢筋笼, 然后再随梁骨架沉入模板内;或者采用两个“U”形开口箍套叠, 再焊成封闭箍。

2 主梁与次梁节点

2.1 吊筋和附加箍筋

吊筋位于主梁内、次梁下侧, 弯起角度45°;附加箍筋位于主梁上、次梁两侧, 每边三根, 间距为8d且不大于100mm。在此节点, 次梁在负弯矩作用下, 可能在主梁侧面的上部开裂;次梁上的荷载以剪力的形式传给主梁, 该力作用于主梁高度的中下部, 可能使主梁下部混凝土产生八字形裂纹。为解决次梁与主梁裂纹问题, 在节点处主梁上设置了吊筋, 使次梁传来的力传至主梁截面上部的受压区。由此可见吊筋和附加箍筋的重要性。在实际钢筋绑扎施工中, 常将吊筋和附加箍筋遗忘, 或即使绑扎了附加箍筋, 其间距过疏或加密长度不够,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造成质量事故。该处钢筋绑扎时要认真按图施工, 保证吊筋和加密箍筋的位置和数量, 不可擅自减少和改变。

2.2 主次梁负弯矩钢筋位置

按构造要求, 次梁的负弯矩钢筋应放在主梁负弯矩钢筋之上, 这样才能在梁支座截面强度计算时, 次梁与主梁受拉钢筋的AS取值保持一致。实际施工时往往本末倒置, 将次梁的负弯矩钢筋放在主梁的负弯矩钢筋的下面, 这种施工方法是错误的, 应避免。

2.3 梁钢筋保护层厚度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 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 主、次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 必然造成一侧框架粱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 (往往会超过40mm) , 该问题无法避免。但需注意如下问题。

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主梁钢筋需从次梁钢筋底下穿过, 若主梁端箍筋按原尺寸下料, 则纵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 对梁骨架受力不利, 因此主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cm~3cm。

施工时以哪一项为主。保护层厚度增大, 截面有效高度变小, 正截面受弯承能力减小 (约5%) , 设计时应考虑这种影响。

构件钢筋保护层偏大, 表面容易开裂。当粱、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 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保护层以哪一向为大, 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

3 顶层边柱与横梁节点

梁上部纵筋锚人柱内的构造类型施工难度较大, 这里重点对此构造类型相应的施工方法加以阐述。此构造类型要求同时满足以下5点。

梁的上部纵筋在节点处向下弯人柱内, 与柱的纵筋搭接不小于1.7la E基础 (la E为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且不小于250mm) 后截断, 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大于1.2%时, 梁上部纵筋向下弯入柱内分两批截断, 第一批截断长度同上, 第二批的长度比第一批长度增加20d。

梁的下部纵筋伸至柱内梁上部纵筋弯钩内侧, 平直长度不小于0.4LQe, 并向上弯钩15d。

柱的所有纵筋在柱顶均弯钩12d。

当柱纵筋直径不小于25时, 在柱箍筋内侧设置间距大于150mm, 不少于3Φ10的角部附加箍筋。

在此节点内柱箍筋加密。由此可见, 节点钢筋同时满足以上5点构造要求后, 导致顶层边柱与横梁节点处配筋率较高, 钢筋相对密集, 施工难度大。一些施工单位对此节点构造理论认识不清, 概念模糊, 主观认为钢筋太多, 施工难度大, 图省事擅自将锚固钢筋去掉, 或错误的将锚固长度1.7la E缩短为la E, 给建筑工程的使用造成严重质量隐患。

解决方法如下:在绑扎柱钢筋时, 将由柱伸人梁内的钢筋绑扎固定, 由梁伸人柱内的钢筋在节点处切断, 只绑扎柱内部分, 梁内部分待梁施工时再绑扎。如果是弯起钢筋伸入柱内, 其切断点距弯起点应大于10d (d为弯起钢筋直径) , 然后浇筑柱混凝土。柱混凝土浇筑完、绑扎梁钢筋时, 由梁伸入柱内的钢筋 (在梁内段) 可采用钢筋冷挤压连接技术或钢筋搭接焊等连接方法与预埋在柱内的钢筋相连接。以上施工方法在实践中有效解决了钢筋混凝土节点位的施工难题, 从而保证了节点的施工质量, 保证了建筑物的刚度、延性和承载能力。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征, 分析了其梁柱节点、主梁与次梁节点、顶层边柱与横梁节点施工中最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从而解决了钢筋混凝土节点位置上的施工难题。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工程施工,质量通病,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孙荣, 陈忠汉.浅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施工中的几个问题[J].福建建筑, 2002, 1.

[2] 梁得常.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质量控制[J].甘肃科技, 2008, 9.

[3] 乔亚雄.浅谈增强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措施[J].山西建筑, 2008, 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专业合作: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新机制下一篇:新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