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科技论文范文

2022-05-10

第一篇:英文科技论文范文

科技论文摘要英文翻译存在问题探析

摘 要:摘要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章核心内容的精准表述。表述了中文摘要的概念和作用以及英文摘要的必要性和功能。GB/T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摘要)将其定义为“以提供文章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科技论文的主要内容,判断该论文是否值得继续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基于《灾害学》杂志英文摘要的统计分析,对英文摘要翻译主要存在的4类问题作了表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翻译;问题;解决办法

英文摘要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全世界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不管用何种文字写成,都必须附一篇短小精悍的英文摘要。我国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也规定: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此外,现今国际上各主要检索机构的数据库对英文摘要也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些检索机构的索引期刊每年选录大量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合格的英文摘要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后,可以通过检索系统的平台被全球共享,为国际学者提供非英文期刊文献学习的机会。而且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英文摘要可以通过互联网被国外读者检索和利用。总之,英文摘要可以通过上述渠道使其附着的论文乃至期刊走向国际化,得到价值的充分发挥。

然而,由于作者对英文及英文摘要翻译水平及能力存在种种问题,英文摘要的翻译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很多学者也对此从不同角度进行过探讨[1-10]。笔者将结合《灾害学》杂志论文摘要英文翻译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灾害学》杂志2010—2014年5年共计20期644篇采用稿件的英文摘要(作者来自不同专业及不同年龄段,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了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作了探讨。

一、摘要英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结果显示,《灾害学》杂志科技论文摘要的英文翻译主要存在以下4类问题:(1)机器翻译;(2)英文较差学者自己翻译;(3)英语水平较高,甚至有留学经历,专业基础好的学者自己翻译;(4)找英语专业的学者翻译。

二、问题实例及解决的办法

1.机器翻译

有较小一部分作者,信赖或者说依赖现代翻译软件,只是简单地将中文摘要输入翻译软件,做机器翻译后复制到论文中。比如,“磨西河泥石流堵塞大渡河最小的一次过程总量为84.26万m3……”的翻译为“West River stone grinding flow blockage of a total of 842600 m3 minimum of Dadu river……”不难发现,该作者的翻译完全是机器翻译的产物。显而易见,这样的翻译结果是词汇的简单按序堆砌,语法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建议翻译为:“The debris flow process of the minimum amount happened in Moxi River that blocked Dadu River up is of 842600 M3 ……”又如:“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西安、成都地区的高层建筑震害调查,……” 翻译为“Through the Wenchuan after the earthquake by Xi'an,Chengdu areahigh-rise buildings earthquake damage surveys…… ”这明显是机器翻译的产物,错误百出。翻译为“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seismic damage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Xi'an and Chengdu regions after Wenchuan M8 earthquake……”较好。对此类摘要,需要完全放弃,彻底重新翻译。

2.英文较差学者自己翻译

有些学者,是某学科领域的佼佼者,专业水平高,但英语较差。统计显示,绝大部分这类作者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0岁左右。这也是该年龄段无留学经历学者的特征,与当时国内主要倾向于应试教育的英语教学体系相关,读写能力较强,听说能力较弱,只在大学及以上才会学习一点英汉互译,但仅涉及皮毛。另外一部分这类作者,是年纪较轻、精于专业的研修、英语水平一般的,对自己论文摘要做的英文翻译,待改进之处颇多。例如,“针对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的世界难题,在可公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时间对称性观点。”被翻译为“For the world's problems of major natural disaster forecasting,Time symmetry point of view is put forward by this paper.”该文作者50多岁,是一名教授,语法不过关。翻译为“According to the world's problem of the prediction and forecast of major natural disasters,a time symmetry point i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commensurability method.”较好。另外,“在陕西省凤翔县五曲湾滑坡的滑带土中发现一段树根。”被翻译为“Found a segment of tree root from the sliding soil of Wuquwan landslide in fengxiang county,shanxi province.”作者30多岁,硕士研究生,英语水平明显较差。建议翻译为“A root was found in the slip soil of the landslide happened in Wuquwan of Fengxiang County in Shaanxi Province.”较合理。这类英文摘要需要对其大部分进行重新翻译,小部分进行修改完善。

3.英语水平高,甚至有留学经历学者的翻译

统计资料中,有部分作者英语水平较高,甚至有留学经历。这些作者自己完成的摘要英文翻译,从英语文本的角度来看,是规范、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但是,由于他们对编辑出版知识完全不了解,而期刊科技论文恰恰又是在出版编辑规范制约之下,所以,这类作者的英文摘要需要从编辑出版的角度加以修改。例如,某论文的作者是一位博士,副教授,有留美学习的经历,无可置疑其英文水平及专业水平都较高。该作者稿件的中文摘要共计256字,英文摘要共计261字。其英语文本无可挑剔,对小词的运用较好。只是,该英文摘要的篇幅过长,需要精简。需要指出的是,英文摘要应尽量简洁。报道性摘要囊括的信息较多,涉及论文的内容、重点、数据、方法及结果等,一般需100—150个词,更确切地说,为论文长度的1%—5%较为合理。美国著名的工程索引Ei(Engineering Index)的入选标准对论文摘要的撰写有详细的规定:用于学报论文的报道性摘要需涵盖主题、研究范围、方法、结果和结论,长度宜不超过150个英语单词。所以,摘要的英文翻译应该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字字斟酌,力求短小精悍。统计数据中,另外一位学者的英文摘要,语法正确、专业术语应用自如,应该是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学者。但是,其英文摘要只是基于中文摘要的文本翻译,有些地方的表述和其中文翻译完全一致,需要通过阅读论文正文中的相关部分才能够明白。英文摘要虽然基于中文摘要,却应该具有高于中文摘要,具有完全的独立性。科技论文对中文摘要的独立性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因为论文是由中文写成的,其摘要虽为独立语篇,但完全可以含有独立性不是特别强的语句,因为读者可以非常方便地阅读原文,了解这些语句指代的具体内容。英文摘要则不然,它必须是一篇完完全全独立的短文,因为科技论文的国际读者仅能通过英文摘要来了解论文的内容,确定是否继续阅读该文的决定。独立性欠缺的英文摘要必然会给国际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偏差,有可能误导读者放弃阅读论文或选择阅读本不需要的论文,英文摘要也因此丧失了其指引功能,形同虚设。由此可见,论文摘要的英译过程,不能完全对照中文摘要而进行翻译,应该基于论文内容,在中文摘要的基础上将其改译成一篇内容完全独立的摘要文章。处理这类作者的英文摘要,在做好文本基础翻译校对的基础上,了解编辑出版规范,对英文摘要做编辑出版角度的校对完善即可。

4.找英语专业的学者翻译

统计显示,70%以上作者会请英语专业的学者为自己的论文摘要做英语翻译。这样的英文摘要用词严谨、语法正确,足见译者的专业素养。尽管如此,由于鲜有英语专业的学者对编辑出版规范有涉猎,其英文摘要会出现与上述英语水平高,甚至有留学经历学者的翻译类似的问题——缺乏对英语文本编辑出版角度的修改及完善。例如,“针对地震台站观测系统建设,从4个方面对避雷技术进行了分析设计。”被翻译为“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bservatory systems in seismic stations,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is analyzed and designed from four aspects.”这句译文没有瑕疵,但是“4”在此处翻译成“four”却稍有不妥,保留其阿拉伯数字形式“4”更好。在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中,数字的表示有讲究的。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或用文字(one,two,three,……)表示要遵循一定的编辑规则。一般情况下,1位数(1至9)通常用文字(one,two,three,……)来表示,而多位数(≥10)则应尽可能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此外,与数学符号或单位符号一起出现或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一般都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还有一个这样的例子:“借鉴我国唐山7.8级地震和汶川8.0级地震中遗体应急处置的经验与教训……”被译为“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s on victim body disposals of the earthquakes in Tangshan (7.8 in magnitude)and Wenchuan (8.0 in magnitude),China,…”从英语专业的角度出发,将“7.8级”翻译为“7.8 in magnitude”也是正确的。英语中类似的表述很多,比如,“5米长/宽/高”可以表述为“5 meters in length/width/height”。但是,从地震专业的角度来看,将7.8级地震表述为“7.8 in magnitude”,在英语国家中从未出现过,或者说是不正确的,不专业的。英文科技论文中,关于震级的专业表述是这样的:“Four M9 earthquakes hit Kamchatka,Aleutian Islands,Chile,and Alaska in arelatively short period between 1952 and1964.”[11]“Hence,we undertook two additional types of retrospective forecastingexperi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includ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seismicityrate pattern has changed after the M9 mega-earthquake.”[12]这就需要对这类英文摘要,从编辑出版规范方面加以完善,对专业术语及表述进行订正。当然,非专业学者要想对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述运用自如,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大量阅读国外相关专业论文,了解专业术语的准确表达。有时遇到汉语都读不太懂的专业论述,还需要首先通过书籍、网络或者向该领域的专业学者请教,理清汉语的表达后再进行翻译。这无疑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但某种程度上也是有很大的可行性的,因为无论什么样的领域,涉及的词汇虽然多,新词汇也会不断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出现,但这些专业词汇终归是有限的,熟练掌握与应用只是时间与功夫的问题。

结束语

文章以《灾害学》2010—2014年英文摘要翻译实例为基础,探讨了常见的四类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类似的翻译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英文摘要翻译工作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杂而乱,需要译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对症下药,才能加以很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王敏芳.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标准对科技论文摘要翻译的启示[J].安徽文学,2008,(10):241-242.

[2] 谢碧霞.科技论文标题与摘要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0,13(2):11-13.

[3] 张健美,朱爱平,顾忠.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译写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158-160.

[4] 高琳.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翻译技巧[J].烟草科技,2004,(4):45-48.

[5] 徐艳甲.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编辑工作问题分析[J].编辑之友,2012,(11):84-86.

[6] 郑亚亚.论文摘要翻译的编辑视角[J].鸡西大学学报,2014,14(6):63-66.

[7] 王宁,侯彦宾.浅析科技论文摘要翻译应遵循的原则[J].科教文汇,2009,(10):253.

[8] 高巍.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编辑规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3):253.

[9] 宋鑫.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翻译常见问题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5):146-147.

[10] 范新宇,潘宝骏(审).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撰写10个要则[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16(3):92-94.

[11] KosukeHeki.A tale of two earthquakes[J].Science,2011,332:1390-1391.

[12] Yosihiko Ogata,Koichi Katsura,Giuseppe Falcone,etc.Comprehensive and topical evaluations of earthquake forecastsin terms of number,

time,space,andmagnitude.Bulletin of the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3,103(3):1692-1708.

[责任编辑 杜 娟]

作者:李晶 袁志祥

第二篇: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常见问题回顾

摘 要:本文基于《光电子快报(英文版)》稿件的编辑加工实践,发现英文摘要写作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依据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结构和编写原则,从写作内容和英文表达两方面进行了讨论,应当取消或减少背景信息、不写未来计划和言过其实的语句、内容一致但避免重复、正确使用冠词和数词、避免修饰语过长或冗余、避免使用动词的名词和动名词形式,并给出实例加以阐述,以期提高英文摘要的规范性,更利于文献的收录与检索。

关键词: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编辑加工;Ei

科技论文的英文摘要是国内外众多检索平台的收录内容之一,是全文内容的概括,是展现我国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因此它的编写质量受到了高度关注。不同学科的期刊工作者对于英文摘要的编写要求展开了多方面的讨论,包括时态、语态、标点符号及缩写[1]、写作范式[2]、文体格式[3]、信息完整性[4]等。笔者结合《光电子快报(英文版)》稿件的实际情况,对于英文摘要的编辑加工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以供国内作者和编辑参考。

一、英文摘要的结构及原则

国家标准GB/T 6447-986《文摘编写规则》将摘要定义为“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应当具有自明性和独立性。目前国际上的几大权威数据库对于收录期刊的英文摘要编写质量有很高的要求,一般要有几个必须的组成部分,同时应遵循一定的写作原则。

1.结构。就《光电子快报(英文版)》来稿而言,大多具有一定的创新内容,为吸引更多的读者,采用报道性摘要[5]为宜。根据多数科技期刊的做法,报道性英文摘要一般应包括四要素,即:目的(objective,purpose,aim)、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s)。极少数稿件的创新内容较少,属于综述性文献,采用指示性摘要[5]为宜,重点概括出主题即可,可以不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一些内容。

2.原则。《光电子快报(英文版)》是《美国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数据库的全文收录期刊,因此必须遵守Ei编辑部对于英文摘要的编写原则,否则会影响文献的正常收录。总体原则是,只谈新的信息并且力求语言简洁。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5]:尽量使用短句,且避免句型单调;描述作者的工作一般使用过去时,阐述这些工作得出的结果和结论一般使用现在时;主动语态较被动语态的表达更好;不用俚语和外来语表达概念;避免修饰语过长;词语采用英美拼写均可,但要全文一致等。

二、英文摘要编辑加工中的问题

由于很多作者缺乏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经验,并且对于Ei编辑部的写作要求和国际惯例了解不足,因此来稿的英文摘要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特别注意。

1.写作内容方面

(1)取消或减少背景信息。很多作者习惯在摘要一开始给出研究背景信息,如:“In the traditional linear spectral mixture model, a feature class of the hyperspectral image is represented by a single endmember. However, the spectral variability within an endmember class is usually large because of wide space range and the feature complexity of the hyperspectral image….”,这与文章主题“multi-endmember hierarchical mixture analysis”联系不够紧密,仅可作为相关研究背景,而这些内容可以在引言部分介绍,因此不宜出现在摘要中。

(2)不写未来计划和言过其实的语句。科技论文一般是报道某一时期内的某项具体科研成果,多数还有后续研究内容,因而有些作者会在摘要的最后写出未来科研计划,常见表达有“... will be further studied”、“We will ... in the future”、“... need to be discussed in the next work”等,但这些都不是读者所关心的部分,出现在摘要中徒增篇幅,且不利于提高文献的关注度,因而要删除。此外,过分夸大的表达也是不适宜的,如:“It is firstly demonstrated in this work”、“There is no related report similar to our investigation results”、“It is the highest value in the world”、“It has achieved the most advanced level”等,用词必须客观且严谨,如实阐述研究结果。

(3)内容一致但避免重复。摘要中出现的内容在正文中必须有所体现,并且保持一致。有些作者在摘要中提到了一些参数的相应数值,但阅读全文后发现正文中并未出现该参数数值,也有些作者在摘要和正文中对于同一参数的定义或缩写符号完全不同,还有些作者对同一参数值的精确度前后不一致,这些都会造成读者的困惑,令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大打折扣。

在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文字表述应尽量避免重复,如摘要的第一句话不应是题目的简单重复,这样可以提高英文摘要的文字效能。举例来说,一篇文章的题目为“A novel construction method of QC-LDPC codes based on the subgroup of the finite field multiplicative group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摘要第一句就不宜写成“A novel construction method of quasi-cyclic low-density parity-check(QC-LDPC)codes based on the subgroup of the finite field multiplicative group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2.英文表达方面

(1)正确使用冠词。虽然冠词的基本使用规则已被熟知,但在英文摘要中冠词误用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必须予以重视。例如:“a silicon-on-insulator(SOI)based VOA”与“an SOI based VOA”,由于“silicon-on-insulator”是以辅音开头,因而前面要用“a”,但当缩写作“SOI”时变为以元音开头了,前面要改用“an”。又如:“A graphene metamaterial absorber with unit cells is designed. Structure of the graphene metamaterial absorber is shown in Fig.1.”,同样是修饰“graphene metamaterial absorber”,第一次提到应用“a”,再提到时因为是特指,故用“the”。很多作者不加考虑地在名词前一味使用定冠词the,但在文中又无法明确找到所特指的对象,给读者造成理解障碍,因而在编辑加工中应仔细推敲,逐一确认。

(2)正确使用数词。摘要中在给出研究结果和结论时会涉及到参数的量化表达,其中数词的使用总体上应遵循易读、易写、前后一致的原则[6]。一般来说,用空格分隔4位以上的数字(以小数点为中心,每隔3位数字空半格,如:16 000.148 7);不确切的数字采用全拼形式(如:the mid-sixties);小数通常采取阿拉伯数字形式;表示特指时采用阿拉伯数字形式(如:sample 120,step 15)等。总结来稿摘要中数词的错误使用情况,应注意以下几点:小于10的数字通常需全拼,但与单位名称连用时,必须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two beams,five diodes,6 mm,8 Hz);位于句首的数字应用全拼形式(如:Thirty kinds of micro groove wick structures were fabricated.);当多个数字连接使用时,需全拼出其中一个數字,以免混淆(如:twelve 45 mg samples)。

(3)避免修饰语过长或冗余。由于英语写作水平所限,作者常用一长串的名词和形容词作为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前,使句子头重脚轻,不便阅读。编辑加工时可以使用介词短语形成修饰单元,对原句进行改写,使之更加简洁明确。例如,可将“a photoelectronic autocollimator based large range roll angle measurement approach”改写为“a roll angle measurement approach with a large range based on photoelectronic autocollimator”。此外,有些修饰语本身就是冗余甚至错误的,那么直接删掉即可。比较常见的是一些有特殊含义的形容词,本身就有比较的含义,因而没有比较级,如:senior、junior、prior、superior、minor等,还有表示极限含义或物质特性的形容词,同样没有比较级,如:maximum、minimum、square、physical、organic等,均不可在前面加上more形成比较级。有时还应综合全句判断是否有冗余修饰语,如:“The irregular QC-LDPC code is constructed by the proposed construction method.”,虽句中并无过长修饰语,但“construction”与前面的“constructed”在表意上有重复,应删去。

(4)避免使用动词的名词和动名词形式。动词一般都有名词和动名词形式,可表达相似的含义,但直接使用相应的动词形式可使句子更加简洁,表意更加明确,所以Ei编辑部建议:当可用动词时,应避免使用其名词和动名词形式。例如:“Development of a wavelength modulation module is made to control the laser operation temperature.”应改为“A wavelength modulation module is developed to control the laser operation temperature.”。

3.其他常见问题

英语科技论文的摘要中使用缩写的情形比较普遍,有效缩减了篇幅,但作者在表达上缺乏规范性,突出表现在首次出现缩写时未能给出全拼或者重复多次给出全拼。正确做法是,除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全拼外,后文直接使用缩写,即:“A dynamic optical arbitrary waveform generator based on cross phase modulation(XPM)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XPM, …”。如果是公司或仪器设备的名称,则可以直接使用缩写,如:“Firstly, 12 mL solu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was dissociated by low speed centrifuge (TD5A-WS).”

为确保摘要的独立性和自明性,同时便于系统检索,应尽量避免出现引用文献(即:Ref.[])、图表(即:Fig.或Tab.)、数学表达式(如:“…the number of addition operations in the whole encoding process is (c?1+R)N?3L+L2/2.”)、物理量符号(如:“Define a parameter C as…”)等信息。如果在摘要中无法避免地要提到他人的研究成果,务必给出具体姓名,以示明确,如:“The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ose reported by Johnson Alexandria.”。

三、小 结

以上是笔者针对来稿问题,对编辑加工英文摘要工作的一点体会,但仅仅注意了这些问题是不够的,不同的稿件会出现不同的新问题,相应的修改方案也需要仔细推敲,在保证规范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文字效能。因此,作为英文科技期刊编辑,必须不断学习编辑行业标准,并大量阅读国外光学类英文科技期刊,学习专业的英语表达,对待稿件字斟句酌,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才能从多方面确保英文摘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鲁翠涛,赵应征,毛文明等.科技期刊英文摘要中标点符号及缩写的正确使用[J].学报编辑论丛,2012.

[2] 操林英.国际科技期刊材料类英文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6).

[3] 黄河清,韩健,张鲸惊等.中外科技期刊英文摘要文体格式的变化及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

[4] 周晴霖,张霞,吴铨等.论医学期刊英文摘要编辑中信息的完整性[J].编辑学报,2012(1).

[5] 梁福军.科技论文规范写作与编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 任胜利.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传馨]

作者:张美慧

第三篇:英文科技期刊组约稿优化路径探索

【摘 要】 文章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A类期刊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阐释,对其组约稿实践规律进行梳理: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是组约优质稿件的不竭动力;充分发挥编委会的办刊智慧,是组约稿工作不断优化的源泉;为科学家提供优质服务,使期刊真正成为凝聚科学家的平台,是组约稿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固基础。

【关 键 词】一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组约稿;学术影响力

【作者单位】张广萌,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张昕,清华大学出版社期刊中心。

【基金项目】2018年度小编·仁和基金重点项目(XBRH2018-004-011)。

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会议强调了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1]。文件的出台,开启了中国科技期刊的新纪元。如今,中国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已跻身世界大国行列,科技期刊总量达5000余种,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大部分优秀科研成果发表在以欧美为主导的外文期刊上,优质稿源外流比较严重。优质稿源是期刊最重要的营养,在国家期刊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期刊人在组约稿实践中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拓展优质稿源,是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为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2013年开始,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组织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Project for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Impact of China STM Journals,PIIJ),2016年,又组织实施了PIIJ2期项目。计划实施以来,受资助期刊在拓展稿源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吸引了大量优秀科研成果,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明显[2—5]。许晓阳等[3]基于《期刊引证报告》数据,对1期PIIJ支持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提升效果进行分析,指出支持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指标提高幅度高于未受资助的SCI收录期刊。在此基础上,其研究团队又基于2012—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数据,探讨了1期和2期PIIJ支持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变化情况,指出两期PIIJ支持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显示度明显改善[4]。

以上研究从学术指标分析的视角,探讨了PIIJ支持期刊国际影响力水平的提升效果,但对PIIJ支持期刊优质稿源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探索研究较为鲜见。PIIJ支持期刊是一批各具特色且有极强危机感和上进心的优秀期刊,这些优秀的期刊是如何通过卓越的辦刊举措实现影响力的节节攀升的?本文拟对PIIJ支持期刊组约稿实践进行调研,发掘其组约稿共性和个性问题,探索PIIJ支持期刊组约稿优化路径,以对其他中英文科技期刊、学术出版的稿源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

PIIJ支持期刊分A、B、C、D四类,其中A类期刊为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在本学科排名居前的英文科技期刊。入选A类的期刊是我国优秀科技期刊的代表,其办刊实践值得借鉴。本着对标一流的研究思路,本文以入选A类的期刊为研究对象。PIIJ 1期和2期项目中,入选A类的期刊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1期和2期项目A类有7种期刊入选类别没有变化,刨除重复入选的期刊,1期和2期项目入选A类的期刊共23种。本文以入选A类23种优秀英文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外关于PIIJ支持期刊组约稿相关文献和书籍,分析总结同类研究成果,为PIIJ支持期刊组约稿规律梳理提供参考。

(2)现场调研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走访,并采取学术会议和电话沟通方式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度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

二、PIIJ支持优秀英文科技期刊组约稿优化路径

1.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是组约优质稿件的不竭动力

(1)提升编辑团队专业、英文和编辑出版水平,培养编辑领军人才,以更好地与科学家建立学术联系

编辑是科技期刊实现创新发展的主要实现者和推动者[6]。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并大胆使用人才,通过建立一支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编辑队伍,以更好地吸引优质稿源,是PIIJ支持优秀英文科技期刊的显著特色之一。以《细胞研究》李党生博士为例,其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通英文,又具有国际顶级期刊编辑工作经验,真正实现了与科学家的直接对话,不仅能对科学家的科研提出建设性意见,还能帮助他们在国际顶刊上发文,与科学家建立起了良好的学术联系[7]。科学家也愿意帮助其期刊发展,利用自身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组约高水平专题稿件。因此,编辑应夯实自身专业素养,在期刊和科学家的互助中实现双赢。

(2)提升编辑对学科热点的感知力,提高组约稿的速度,争取首次报道权

编辑发现最新学科信息动态之后,如果能够准确做出判断,快速组稿并及时报道,对争取研究成果的首发权、提升刊物的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PIIJ支持优秀英文科技期刊在提升编辑信息素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纳米研究》定期举办办刊讲座,重点介绍国外刊物运行机制,提高编辑准确把握信息动态的素质。《国际口腔科学杂志》的团队成员不仅具备相关专业医学背景,而且定期参加医学学术会议,追踪并及时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不断提升编辑对文章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判断力[8]。《科学通报》则与Springer、Elsevier、Cell等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建立深度联系,不定期邀请它们旗下的同行学科编辑就行业发展动态对编辑部成员进行培训,使编辑部成员的信息素养得到显著提高,编辑把握最新专业发展动态的能力得以提升[9]。

(3)参照国际顶级期刊学科专业的职业编辑模式,培养并锻炼适应高端刊物的职业学科编辑方式

如《中国航空学报》团队成员均为航空航天相关专业背景,学报采取职业学科编辑方式——编辑根据自身专业负责对应的专业领域稿件。这种做法的优势是有利于编辑了解科研动态,组约优质稿件,并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具备初步和科学家对话的能力,对期刊发展非常有益。

(4)根据编辑的学术背景、个人特长和优势,在职业学科编辑岗位(负责策划组稿)之外,设置审稿编辑、文字编辑、新媒体编辑等岗位,强调个性化发展。如《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强调编辑的个性化发展,着力培养策划组稿编辑,使其从日常的编校工作中解放出来,委派编辑人员参加学术会议和编辑业务培训[10],培養编辑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使编辑能够从办刊理念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更高效地组约优质稿件。

(5)聘请科学家担任特约编辑,利用其学术影响力组约稿

如《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两期PIIJ项目均入选B类)编辑部紧密跟踪科技发展动向,聘请了世界各地50多位计算机和电子工程学专家担任特约编辑,利用其学术影响力组约稿件,组织出版了近30期反映信息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专辑或专栏[11]。PIIJ支持期刊广泛采用以科学家为特约编辑的模式,有效提升了组约稿的效率和杂志的稿源质量。

(6)培养海外兼职编辑,发展国内责任编辑和国际兼职编辑相结合的组稿模式

除专职的责任编辑外,PIIJ支持期刊还十分重视海外兼职编辑的培养,如《材料科学技术》在美国和日本发展海外编辑,负责当地的组稿和稿件处理工作,有效弥补了专职编辑的不足[7];《光:科学与应用》则在海外成立办公室,通过这一海外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推广活动,实现了科技创新成果的及时和广泛传播[12]。因此,科技期刊可根据稿源的国内外分布情况,在稿源密集的国家和地区设置国际兼职编辑,负责各区域的组稿、约稿和稿件处理工作。

2.充分发挥编委会的办刊智慧,是组约稿工作不断优化的源泉

(1)组建高水平国际化编委团队,增加国际编委比例以实现组约稿的国际化

国内很多英文期刊都十分重视国际编委的建设,利用国际编委的学术影响力在海内外广泛组稿。比如,Internationa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编委会成员来自15个国家[13],《能源化学(英文)》邀请国际专家学者共同担任主编[14],《国际自动化与计算杂志(英文)》在明确编委会职责的基础上,对管理制度进行规范以充分发挥国际编委的作用[15]。

PIIJ支持优秀英文科技期刊在国际编委团队建设方面苦练内功,充分调动编委会力量,加大编委组稿力度。如《分子植物》国际编委比例高达70%,来稿国家和地区多达50个;《材料科学技术》来稿遍布世界各地,覆盖了近60个国家和地区[7]。《颗粒学报》外籍编委占编委总数的50%,其中有十多位外籍编委先后作为客座主编为期刊组织了十几期专辑[16]。《中国航空学报》的国际编委有53人,占比50%,来自全球13个国家和地区[17]。可见,在PIIJ支持优秀英文科技期刊中,由编委开展的专栏组稿工作已进入可持续性发展状态。

(2)吸纳华人科学家担任期刊编委,利用华人科学家的办刊热情和学术影响力全球组稿

PIIJ支持优秀英文科技期刊依托我国科研优势,瞄准国际前沿,充分调动海内外优秀华人科学家的积极性,为其搭建在国际科技界表现的舞台,广纳各国优秀成果。

如《纳米研究》是清华大学出版社依托清华大学优势学科所创办,由清华大学校友、美国科学院院士戴宏杰教授和清华大学教授李亚栋院士共同担任其主编,同时吸纳了一大批在国际纳米领域正处于上升期的业界新星加入编委会,充分调动起海内外清华校友的办刊热情,积极筹划期刊发展,组织专题报道并参与约稿。《光:科学与应用》则充分调动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有重大学术贡献的海外华人学者,为其报效祖国提供一流的平台。杂志创刊之初,科学家顾敏便以一颗赤子之心欣然接受邀请成为首届编委,不仅抽时间参与稿件审稿工作,而且积极向期刊贡献自己研究团队的高质量论文。执行主编之一崔天宏教授,对期刊办刊宗旨有了深入了解后,表达了为期刊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并在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或访学期间积极向同人推广期刊和组约稿件[18]。

这些中华血统的华人科学家共同努力的方向是逐渐摆脱以欧美期刊为主的科研成果发布平台,海内外科学家团结协作起来,致力于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一流期刊建设。

(3)遵循动态原则,充实中青年编委会,形成编委会组约稿制度化

脚踏实地寻找那些可以直接参与办刊的科学家,并及时将其纳入中青年编委会,逐渐形成编委会组约稿制度化,是PIIJ支持优秀英文科技期刊的办刊亮点之一。如《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从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学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和“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中遴选对期刊工作大力支持的、工作在一线的优秀中青年专家充实编委会,增强编委会的活力[7]。

在实地调研中,笔者从多数编辑部了解到,为激发编委会的活力,编辑部对编委会采取绩效考评打分制。针对编委的组约稿工作量,编辑部内部制定一套打分机制,年终根据汇总情况,对编委组约稿工作量进行绩效考核,并对表现优异的编委进行奖励,及时更换活跃度不高的编委。如《植物学报》编制了《编委会章程》《编委手册》等规范[7],明确主编和编委的权利和义务,不仅有利于新加入的编委快速了解期刊运作流程,进入工作状态,也使得编委会审稿、约稿的工作制度化。

3.为科学家提供优质服务,使期刊真正成为凝聚科学家的平台,是组约稿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固基础

(1)锁定同类期刊高被引论文作者,追踪国际顶刊作者,建设组约稿数据库

对于PIIJ支持的优秀英文科技期刊来说,追踪了解同类科技期刊的影响力、高被引论文分布特征,能更好地指导组约稿工作。如《植物学报》锁定国际植物学同类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的高被引论文作者,对并对Plant 、Physiology、The Plant Cell、The Plant Journal等国际植物学领域名刊的作者进行追踪,将其纳入约稿数据库[7]。《颗粒学报》则利用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等平台,查询相关期刊中本专业方向的高影响力论文及作者,有针对性地向目标作者约稿[16]。

(2)设立优秀论文奖,激励科学家服务期刊组稿工作

PIIJ支持优秀英文科技期刊将奖励优秀作者作为吸引优质稿源、增强作者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2014年,《纳米研究(英文)》创立“纳米研究奖”,举行一系列“纳米研究奖”的宣传、征集和评选活动,2018年的获奖人为美国西北大学教授Chad Mirkin院士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江雷院士。《中国物理B》在2012年中国物理学会秋季年会上,设立优秀论文奖励会[7],编辑部从期刊发表的文章中挑选优秀作品,给这些优秀论文作者颁奖,极大激发了获奖作者的热情。设置奖项不仅调动了大量顶尖科学家的办刊热情,而且扩大了期刊的宣传,提高了期刊的国际知名度,促进了优秀科研成果的及时、有效传播。

(3)走访国内重点高校、研究所及各级重点实验室,深入科研一线组约稿

为更好地服务科研人员,吸纳更多的优质稿件,科技期刊编辑应积极“走出去”。PIIJ支持优秀英文科技在“走出去”方面特色鲜明,各刊根据自身办刊实际,参照稿源分布、审稿人、读者兴趣等有计划地访问国内重点高校、研究所及重点实验室,与专家、读者面对面交流,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提高期刊的显示度,广泛组织稿源。

如《中国药理学报》走进多所高校、研究所及重点实验室进行宣讲活动,访问过的科研单位半年内来稿平均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稿件质量得到明显提升[7]。《中国航空学报》编辑团队则在近年来走访了近40个航空航天科研单位和重点高校。期刊宣讲后,宣讲单位的投稿数量涨幅明显,访问单位来稿在编辑初审阶段发现问题的数量也明显降低[19]。通过与科研人员的面对面直接交流,在组织优质稿源的同时,广泛听取专家和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编辑部更快地发现问题,进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4)改进和完善论文写作服务,培养更多作者和读者

科技期刊在建设作者队伍的过程中,应积极向科研人员提供论文写作服务,不断提升作者群体的写作和投稿水平,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培养人才的功能。

为科研人员提供论文写作服务并不断改善服务,是PIIJ支持优秀科技期刊一直努力的方向。如《植物学报》2009年开始,连续举办“英文科技论文写作规范与出版培训班”,由期刊副主编主讲,并邀请Wiley—Blackwell出版社以及国内科学家参与,深受广大科研人员欢迎,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期刊培养了更多作者和读者[7]。办刊者与读者、作者的互动,不仅传播了知识,也吸引了更多科研人员加入作者队伍。

三、结语

在PIIJ支持优秀英文科技期刊的组约稿实践中,各方主体的办刊热情得以充分调动,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编委会的办刊智慧得到充分展现,优质的学术出版服务助力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节节攀升。接下来,笔者还将进一步对PIIJ支持优秀英文科技期刊组约稿的选题建设、质量控制、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以供其他中英文科技期刊参考借鉴,与期刊同人一起抓住国家大力扶持科技期刊发展的历史机遇,对标一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前行。

|参考文献|

[1]张广萌,苏磊,韩婧,等. 拥抱科技期刊的春天[J]. 科技与出版,2019(1):5.

[2]刘玉姝,王东方,何亚楣.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英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效果分析[A]//刘志强. 学报编辑论丛[C].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1-9.

[3]许晓阳,马峥,顾洺玮.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1期绩效分析:以SCI收录期刊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11):1071-1077.

[4]佘诗刚,马峥,许晓阳.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实施效果与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4):313-320.

[5]王燕.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效果的评价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10):1048-1053.

[6]武晓耕. 科技期刊编辑的精细化分工研究:以创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背景[J]. 出版广角,2019(2):20-22.

[7]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中国科协优秀国际科技期刊[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8]杨惠,骆筱秋,王晴. 科技期刊国际化过程中的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84-87.

[9]李兆林. 《科学通报》动态类稿件组稿经验浅谈[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6):1042-1045.

[10]王超,彭超群. 国际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思考: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7):664-668.

[11]陳禾. 英文科技期刊专题策划实践探索:以《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为例[J]. 科技与出版,2018(10):47-52.

[12]《光:科学与应用》:向世界发出中国光学之光[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01-12(008).

[13]王继红,骆振福,都平平,等. “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对非SCI期刊的影响: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0):1084-1089.

[14]张丽娟,于萍,李富岭. 《能源化学(英文)》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方法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7):678-682.

[15]陈培颖,朱岩,欧彦,等. 学术期刊编委会的有效分工与管理[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1):1217-1222.

[16]徐菡,白蕴如,曹竹友. 创精品与国际化:《颗粒学报》创刊9年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与出版,2012(3):65-68.

[17]李明敏,徐晓,蔡斐. 英文科技期刊国际编委的遴选与培养成效[J]. 科技与出版,2017(11):55-59.

[18]白雨虹,刘文武. 向国际一流光学期刊努力:《光:科学与应用》的办刊实践与体会[J]. 传媒,2015,10:18-20.

[19]蔡斐. 利用知识服务与知识传播提升学术期刊品牌影响力[J]. 编辑学报,2016(3):253-255.

作者:张广萌 张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计量论文范文下一篇:专科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