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英语创新教学策略

2022-10-26

1 创设生活情境, 变“单调乏味”为“妙趣横生”

曾几何时, 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已严重挫伤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也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使英语教学陷入被动的境地。而现代中学生大都活泼好动, 兴趣广泛, 喜欢表现自我。因此, 为了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趣, 除了借助表情、动作、情景外, 有时我还把课堂转移到野外, 让表演活动走进课堂, 让学生身临其境, 这样更容易感悟教材, 而且对妙趣横生的英语课堂感兴趣。如在教学Project English Book One, Unit6的Topic1时, 我大胆创新, 把学生带到野外, 那里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五花八门的东西, 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 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然后我对学生们说:“Now, watch carefully, please.What can you see around us?”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 有的说:“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有的说:“There are some flowers under the trees.”等等。这时有的同学还不由自主地发出“Oh, I’m a lost lamb.”、“Oh, I’m a free angel.”等感叹, 惹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有了大自然这位如此美妙的老师, 对于be动词在There be句型中的用法及该句型的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知识点我以无须多言, 只需点拨一下就行了。回来后, 我又让表演活动走进课堂, 让学生们将这次野外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重新整理一下, 变成一段段完整的对话, 并以分组竞赛的形式让他们进行表演, 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There be句型的用法。这样, 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在老师精心设计的英语乐园中悄然地被激发了。

2 创设质疑情境, 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 才会有所发展, 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 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 不敢越雷池半步, 其创造性个性必然受到扼制。因此, 创设质疑情境, 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2.1 批判性质疑

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 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 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 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 更加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 有助于学生主动获取真知。

如:讲到practice doing sth.的用法时, 我给出一道选择题:

He often practices English.

A.speak B.spoke C.spoken D.speaking

试题一出, 大部分学生会立刻作出反应, 认为D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维定势, 教师进一步暗示学生此题答案可能不是唯一, 引导他们对那三个被排除的答案提出批判性质疑, 许多学生很快会发现答案C也正确。此时再提供句子“He’s practicing speaking spoken English.”让学生朗读, 学生肯定兴趣浓烈, 愉快地掌握practice doing sth和spoken English这两个短语, 同时, 我们也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品质。而这种批判性思维品质一旦形成, 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时就会尽力避免固有的思维定势, 审慎思考, 全面衡量。

2.2 探究性质疑

如果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 这样还是不够, 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在教学中, 教师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 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特点, 充分运用教材里现成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例如, Project English Book One, Unit5的Topic1Section D中有这样一个句子: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学生掌握其字面意思并不难, 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隐藏在句子中的弦外之音, 那就是“笨鸟先飞”。使他们能透过表象看本质, 为培养其探究性思维品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

3 创设交流情境, 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 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 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而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 为他们提供思维磨擦与碰撞的环境, 就是为学生搭建更为开放的学习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 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 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3.1 一问多答时交流学习

一问多答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 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 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 思维由集中而发散, 由发散而集中, 常常出现一问多答的精彩局面。因此, 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 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 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则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便会得到加强。如, 让学生回答“Do you like English?”时, 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Yes, I do.”“No, I don’t.”, 要广开思路, 要求每个学生在作肯定、否定回答时, 附加不同的句子, 这样才会得到以下极富生活气息的回答:

Yes, I do.Because it’s very interesting and easy.

Yes, I do.Because it’s a useful subject.

No, I don’t.Because it’s difficult.

No, I don’t.But I wish some days Icould learn it well.……

又如, Project English Book One, Unit6的Topic 2 Section B, 主题是关于地点的对话,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开动脑筋, 踊跃发言, 积极参与,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尽可能多的说出一些地点用语, 如:museum, police station, toilet, cinema, tea house等。这样能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

3.2 突破难点时合作互动

在教学中, 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 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 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 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 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 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 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 在教Project English Book Three, Unit 1的Topic 3 Section C的时候, 学生完成Part2的看图说话 (Talking about pictures) 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掌握了基本句子的基础上, 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准备, 这时, 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吸取了其他同学的思想后, 每个学生对完成任务更有信心, 敢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又如在教完具有表演色彩的课文后, 让学生进行总结性表演时,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合作互动”的契机, 把课文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4 创设想象情境, 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一位留学生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 而在外国学生中, 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 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 我国旧的教育模式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 而忽视其求异素质的塑造。因此, 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 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4.1 再造想象拓宽思维

阅读中, 学生借助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像, 并对图象进行选择加工, 不断扩展思维的范围, 把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因此,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 设置疑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造想象,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如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 遇到居里夫人 (Madam Currie)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等著名人物的传记文章, 我都尽量引导学生去了解、概括主人公的个性和成功因素, 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因素与伟人们在平凡工作和劳动中善于联想才有创造发明的关系, 引导他们思考如果没有这些发明创造, 世界将会如何?有时, 我还写出相关短文供学生们讨论、评价。而对于那些思想意义较深的课文, 一定要设计一些讨论题, 使学生在整体理解语篇的基础上进行推理, 得出语篇中不曾明显表达但又蕴涵其中的意义。例如, 我们可以提出:

Why are we trying to make Miludeer return to China?

When Mathilde knew that Jeanne’s necklace was only worth five hundred francs, but she had ten years of hard work, what would she do?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novel about American society of that time?

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可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思维的国度里自由翱翔, 从而开发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4.2 遥远想象变通思维

动物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 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连接的能力, 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 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 如同给了学生可以任意翱翔的天空。

例如, 教完Project English Book One, Unit 5的Topic 1 Section C后, 可让学生命题作文:My ideal school;学完Project English Book One, Unit6的Topic 2 Section D后, 让学生命题作文:I prefer living in the suburbs to living in the cities进行遥远想象, 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 更具跳跃性。

大千世界, 精彩粉呈, 墨守成规唯有一个结局, 那就是将会被时代前进的车轮抛之千里。“穷则变, 变则通, 通则达”。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在舞台上, 教师可以是编剧, 可以是导演, 也可以是演员。可无论教师充当哪一个角色, 他的任务只有一个: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逐步培养其求异能力。我不敢言我是一名最好的英语教师, 但我会以我毕生的精力倾情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做一名无愧于学生的人民教师, 尽一切所能帮助学生赶上时代的步伐。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认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而人的语言能力以他的思维为基础。因此,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该从他们的思维能力入手。初中生已具备了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这正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那么, 如何结合英语新教材的特点, 尝试创新型教学模式, 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及其创新能力, 成了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下面笔者就如何采用新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步入学习正轨,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谈谈几点做法。

关键词:新课标,英语,教学,策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理吸附在多孔材料表征中的应用下一篇: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