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银行融资问题研究论文

2022-04-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微企业银行融资问题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小微企业融资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从国内外学者研究情况来看,大部分都集中在讨论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面,少数学者还对小微企业融资理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让我们对小微企业融资有了新的认识。正是有了这些观点,也才会促进金融机构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从而可以有效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小微企业银行融资问题研究论文 篇1: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研究探讨小微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融资方式,不同的融资方式其成本和风险是多少,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分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政府、各类金融机构(国有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支持小微企业的融资,以及当下互联网金融(主要是P2P平台)的出现是否可以给予小微企业融资新的机遇。就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结合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经验方法,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自身三个方面探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融资成本;融资渠道;解决对策

引言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了小微企业这个概念,其主要包括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类型。其主要的划分标准有三个:一是资产总额,工业企业不超过3 000万元,其他企业不超过1 000万元;二是从业人数,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三是税收指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万元。

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依据国家工商总局官方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7月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小微企业数额已达7 328.1万户。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缓解我国日益紧迫的就业压力有着显著的作用,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大大利于我国民生建设。然而现实是,国家虽然一直重视小微企融资发展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但是没有在根本上触及问题所在。

一、我国小微企业现状以及问题

目前批发零售业、居住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一直都是小微企业集中发展的行业,企业数目占到七成以上,这些行业都与当下的社会经济坏境紧密相关,最易受到社会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也导致了小微企业极为脆弱容易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这些情况主要包括诸如劳动力成本日益高企、生产成本高、政府扶持力度小且融资不易等。而政府相关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方向偏差直接导致了政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中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罪魁祸首莫过于资金周转困难且融资不易。

小微企业融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资金周转的周期短、融资额度小但是贷款次数频繁、对融资的时效性要求高,这是由于小微企业一般都处于企业的发展时期,生命周期短暂,这导致了小微企业贷款次数多并且由于成本原因一般不愿意大规模贷款只在需要时短期小额贷款。也正是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下并且贷款规模小收益不高,导致银行并不青睐给小微企业贷款。同样的,由于小微企业对于外部坏境变化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因此小微企业贷款的需求一般很急迫,需要银行快速放款,一旦放款不及时就有可能导致小微企业资金链无法承受而破产。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最广泛的融资途径还是通过银行贷款,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规模较小、流动资金少、经营所产生的营业利润也不高,这也代表着小微企业想要通过自身产生的留存收益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基本无法实现。而通过外部手段诸如发行股票债券等可能性不高,我国的股票和债券的审批门槛较高,小微企业基本没有办法满足要求,发行债券股票也就无从谈起。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小额信贷公司等新型融资方式已经出现并有所发展,但是国家对于这些方式的相关法律政策还处于空白,监管机构缺乏足够的监管手段,并且这些方式大多成本较高且放款的力度也较小,与银行借贷相比并无太大优势,且互联网金融和小额信贷机构要求企业需要具有较高的行业前景、科技创新水平,大多数小微企业很难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也是需要在文下进行探讨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2.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是2012年末的1.95倍,占人民幣企业贷款的32%。我国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呈逐渐上升趋势,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人民币企业贷款的比例也是逐年攀升,尽管贷款余额逐渐上升,但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银行为了避免风险大多青睐抗风险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而对于占据我国企业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而言,他们可以获得的银行贷款额度只有其他大中型企业获得额度的一半以下。不仅如此,大企业融资方式多样化,他们并不仅仅依赖于银行信贷,相反,他们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债券甚至于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抵押资产的方式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与之相比小微企业是真真的弱者、需要银行和政府的重点支持的对象,现在这种本末倒置也是经济体制和政策导致的固有问题。

二、当前我国政府及金融体系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政府已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从2003年起,国家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从资金、技术、政府流程等方面给予企业一定程度的政策扶持,其目的在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发展。2011年,国务院也颁发了“国九条”,其中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是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规范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扩大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降低了融资成本。近年来,政府的会议中也将重视小微企业发展纳入议题,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专项资金,给小微企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政府部门架构来看,有许多部门都有一定的职权参与到小微企业的管理之中,诸如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金融办、经信委等等,但这些部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导机构来指导小微企业,导致出现管理散漫、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没有明确的主导部门也导致许多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没有办法落到实处,企业不知道政策,政府部门推诿管理责任,这导致本来我国的金融政策就倾向于大中型企业的状况更加严重。加之,我国缺乏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导致金融机构对借贷给小微企业存在疑惑,缺乏足够的信用记录,即使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只能是短期的政策红利,不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无法满足小微企业长期发展的目的。

(二)银行融资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寻求外部融资时大多选择为银行,并且这一比例会随着公司成立的时间来逐渐增加,经营时间越久的小微企业选择以银行融资为途径的比例越高。但由于缺少足够的信用登记,我国小微企业这一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诸如贷款到账期限过长、没有足够的抵押物来做担保、财务报表不严谨、成本高等等。

虽然银行贷款利率相对而言并不高,但是通常银行为降低借贷风险,会提出一些附加条款,如账户内需要留存一定额度的资金或者用一定的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等等,致使银行贷款成本远比想象中要高得多。此外,银行大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安全性为基本原则的机构,面对明显抗风险能力低下且没有足够抵押物的小微企业,他们更加青睐于大型企业,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大型企业众多,这也变相导致了该地区的小微企业贷款比其他欠发达地区要更加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小微企业通过银行融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且成本低廉。

(三)新型的互联网金融融资

互联网金融是最近几年新流行的融资方式,大致分为两种:电商企业平台和P2P平台。其中电商平台主要介绍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蚂蚁金服具有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优点,它的优势在于通过旗下的电子商务平台收集客户的消费和信用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宏观经济环境,依据一定的指标计算出可提供贷款的额度,该体系极大程度上规避了风险,精简了手续,提高了放贷效率。但是目前,该平台主要针对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活动中有经济合作的小微企业,覆盖面狭窄。

P2P平台主要是以拍拍贷为主要模式。拍拍贷是国内第一家P2P金融平台,使用拍拍贷平台的用户中,80%以上为小微企业,拍拍贷主要提供一年以内,50万元以下的小额短期借款。借款的方式是用户通过发起一定数额的借款金额,借款利率也是由发起人在平台允许的借款利率内自由设定,规定的时间内有足够的金额愿意借款,平台将启动审核程序,一旦审核通过,资金将很快到账。拍拍贷中自由的利率、透明的操作流程和公开参与的机制有效降低了投资者风险和借贷者的成本。

三、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1.健全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我国尚未形成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虽然已经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担保法》等法律,但缺乏具体的保障性政策,没有办法落实到实处。可以出台具体的操作细则,细化流程和步骤,一步步将政策落实,完善担保担保制度、扩大担保范围,必要时可以考虑通过政府设立专门用于小微企业的融资的担保基金对小微企业进行担保。

2.设立专门的小微企业管理部门。美国政府设立的专门管理小微企业的小企业管理局有效地解决了小微企业受到多个部门交叉管理问题,有效提高了相关政策和专有资金的运用效率。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整合我国现有管理小微企业的各个部门,负责政策的制定、资金的运用、企业的管理等。

3.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完善的信用体系有助于小微企业的融资。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信用来通过信贷机构的借贷审核。除了有助于小微企业快捷获得融资以外,完善的信用体系还可以显著防范并降低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提高信贷机构借贷信心。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可以从我国银行的企业流水及信用信息库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工商税务管理信息系统着手,以一定数据为基础计算出相关指标评价企业信用。健全的信用体系可以加强对企业主个人信用信息的披露和监管,提高信贷机构审核效率,也可以使得小微企业经营者自觉维护自身信用,形成良好的企业信用风气。

(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和管理制度

1.设立专业的金融机构。目前,多数银行的贷款服务和资金品种难以满足小企业需要,针对性的金融机构往往更加能够满足小微企业融资的要求。可以将现有银行中有关小微企业金融的部门独立整合,按照地域或者行业成立小微企业银行,专门从事小微企业相关金融服务,对这些专门的机构,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2.改进信贷担保体系和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符合小企业特点的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客观评估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确定合理的小企业授信额度。对经济发达、小企业集中且信用较好的地区,可以提高信贷额度、延长信贷期限、减少信贷审核环节。针对小企业抵押担保不足的实际,信贷机构可选择多种多样的担保方式防范风险,拓宽担保物选择范围如应收账款、存货和其他物权抵押贷款业务。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体系

互联网金融平台从诞生开始就将其重点放在了个人用户和小微企业中,大多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都与电子商务网络联系获取数据,建设自己的信用体系和标准,为客户度身打造金融产品,流程简单且效率极高,适合小微企业。但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毕竟不是银行,资金有限,且资金来源不明缺乏监管,容易产生政策上的风险,从而导致不良的社会影响。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以完善,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向进行监控。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也可以建立互联的信用体系,实现互利互信。

参考文献:

[1]  徐珮杰.我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4,(5):76-77.

[2]  徐忠,邹传伟.硬信息和软信息框架下银行内部贷款审批权分配和激励机制设计——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启示[J].金融研究,2010,(8):1-15.

[3]  史建平.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4]  陈初.对中国“P2P”网络融资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0,(26):128-129.

[5]  李俊江,于众.政府如何化解小企业融资难题——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J].财政研究,2015,(6):81-85.

[6]  王馨.互联网金融助解“长尾”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15,(9):128-139.

[7]  李仲飞,黄金波.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动态博弈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6,(2):1-7.

[8]  陆丰.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信贷的策略选择[J].金融理论探索,2012,(4):25-27.

作者:梁钰坤 丁胜

小微企业银行融资问题研究论文 篇2:

小微企业融资:一个文献综述

摘 要:小微企业融资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从国内外学者研究情况来看,大部分都集中在讨论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面,少数学者还对小微企业融资理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让我们对小微企业融资有了新的认识。正是有了这些观点,也才会促进金融机构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从而可以有效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新范式

国内小微企业概念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于2011年提出,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市场、保证就业、自主创业的生力军,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的兴衰与市场经济的增长、就业率的高低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息息相关。作为中国草根经济支柱的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资产少、风险高等特点,是以银行为主的传统金融服务业一贯轻视的边缘地带。根据有关行业发展报告,小微企业中真正可以获得国有金融机构贷款的仅占1成左右,其获得的贷款在我国全部贷款总额中的比例仅为20%左右,还有90%的小微企业从未获得过银行的经营贷款。融资难这一顽症近年来愈发凸显,成为抑制优秀企业成长的最大瓶颈。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都加入研究小微企业融资领域,部分学者将国内外小微企业融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了系列值得参考的成果。比如冯梅等(2013)、蔡超(2014)、刘志祥(2017)就是主要代表。我们在其研究基础上,对小微企业融资理论进一步丰富,形成新的分析框架,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更为丰富的创新观点。

一、国外小微企业融资研究

国外学者研究小微企业由来已久,从已获取的国外相关研究文献来看,他们十分注重将计量工具引入问题研究,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来讨论这些企业融资问题,特别是在研讨小微企业融资理论、经济政策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以及小微企业融资新范式等三个方面。

1.小微企业融资理论分析

1931年,麦克米伦爵士在给英国政府递交的報告,注重建议对中小企业加以服务和资金融通,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因此,麦克米伦是有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首位提出者,他的这一问题的提出,被业界称之为“麦克米伦缺陷”,其核心观点是企业的融资成本、手段以及难易程度都与其规模密切相关。后来,Malnell etc.(196l)研究认为,由于中小企业的成立时间比较短,这些企业缺乏比较完整的信贷记录,而银行批准是否提供信贷往往是根据信用记录来进行判断,所以小微企业很难通过信用来获得商业银行提供贷款。Udell etc.(1998)通过综合分析后发现,小微企业之所以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即企业规模较小无法规避经营风险;管理不完善,无法维持持续经营;企业有关信息统计不够完善,无法提供完整的信贷记录等。这三方面因素导致小微企业很难控制其经营获得,从而无法顺利地获得商业银行为其提供贷款。艾得森(2004)从雇员出发对小微企业的范畴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如果企业的雇员数量在10名以内,那么这样的企业可以将其视为小微企业。米安妮(2005)指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研究小微企业融资的热潮。雷斯维加(2006)认为,因小微企业经营活动范围受限,无法获得可靠的财务信息,因此很难获得银行的融资支持。这一现象表明看起来负债风险较小,但是从本质上看,由于缺乏资本的大力支持,对小微企业的后续发展将是一大限制。贝克(2007)提出,对全社会来讲,小微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通过构建非正规经营环境下小微企业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小微企业在不同环境下经营业务,如果能共享经济信息,可以减低经营成本,从而很好地控制企业的成本。奥格登(2007)认为,由于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从而可以提出更多的信贷需求,对银行业务形成新的增长点。不过,由于小微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低,经营中出现破产的概率较高,也会更为容易地产生信贷风险。纳帕德罗(2008)以南非为研究对象,从小微企业的商业支持和技术转化入手,论证了在该地区发展小微企业所需要支持的要素。斯皮尼奥等(2010)研究了葡萄牙小微企业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从融资的视角来做了深入讨论。

2.经济政策与小微企业融资

Taylor(1988)考察了小微企业融资与金融自由化之间的联系,结论认为在金融自由化的环境下,即使有众多小微企业融资也并不会引起信贷资金供给规模的增加。Steel(1994)研究表明,小微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由于其交易规模较小,所承担的交易成本高,从而更加容易引起经营风险,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小微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难度将会大幅度增加,加之用于融资的抵押物品短缺,融资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多的障碍。Bernanke等(1996)、Berger等(1998)一致认为,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银行贷款,所以这类企业的融资与货币政策有很强的相关性。Schiffer etc.(2001)以全世界范围内的企业为样本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后发现,小微企业的经验风险明显比大企业要高,所以其融资难度要比大企业难度高得多。Peterson etc.(2002)认为,不但金融机构的合并将对小微企业融资产生影响,而且金融机构的结构调整也会直接影响小微企业融资。具体影响程度与小微企业的自身发展潜力有很大关系。Roberto(2008)认为,与规模较大的企业相比较,由于小微企业的信息披露存在诸多缺陷,也不严格,从而导致了信息不对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存在更高的破产风险,抵押品也较少,将会遇到更多的融资障碍。Agarwal等(2008)认为,由于小微企业规模不大,内部各种制度一般都不健全,加上信息内部化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导致了资金供给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这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主因。

3.小微企业融资新范式

Berger etc.(2006)率先提出小微企业融资新范式概念,从此在该框架内研究小微企业融资成为了一种潮流。小微企业融资新范式的主要观点是:一是除了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以外,许多交易型贷款技术也可以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服务,这些贷款技术主要包括信用评分、资产保证以及融资租赁等。二是许多银行正在使用交易型贷款技术,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更多便利,所以这种交易型贷款技术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随着贷款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再是影响小微企业融资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综上所述,小微企业融资新范式的核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贷款技术、企业规模以及融资环境等。Berger etc.(2011)通过实证检验后发现,一般来讲,大银行在交易型贷款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这种比较优势也并非绝对,因为对于融资租赁来讲,大银行虽然在固定资产贷款技术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但是在交易型贷款技术方面,银行的贷款比例并不会因企业的资产规模而单调变化。De La Torre etc.(2010)对小微企业贷款新范式进行了实证检验,最终发现,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外资企业,它们都将小微企业的贷款融资作为服务战略目标之一,同时还发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除了关系型借贷技术外,小微企业还有多种贷款技术。Hatice(2014)以土耳其的银行为研究对象,论证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模式,结果表明,在土耳其这个国家,对于小微企业融资来讲,大银行的贷款支持力度比小银行要大得多,不论是在贷款规模方面,还是在给予小微企业贷款比例上,大型银行做得都比小银行多。Beck et etc.(2005,2006)认为,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的宏观因素主要包括贷款的类别、资本管制、合约制度、国际经济环境、担保体系以及法律制度等。Porta(2001)认为,由于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贷款技术的应用,这就要求政府要不断地完善监管环境,为新的贷款技术应用提供更多的便利。Michael(2013)认为,由于BaselⅡ支持银行广泛搜寻潜在客户信息,这样对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了更多机遇,其贷款的可获得性和质量都将大幅度提升。

二、国内小微企业融资研究

有關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讨论的热门话题。相比国外研究小微企业融资范式来讲,国内学者很少涉及小微企业融资理论分析,更多是在总结国内实践经验基础上探讨小微企业融资有关问题。总体来看,国内学者研究小微企业融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国内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以及讨论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有关问题研究等。具体分析如下:

1.国内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研究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即众多学者长期加入研讨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而引起这种困难的因素又可划分为企业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很多学者结合互联网技术来研究小微企业融资的方式方法。从研究阶段来看,可以从两个阶段来进行划分,即以2013年为界限,在这之前可以概括为以企业与银行之间关系为切入点,重点研究小微企业为什么融资那么困难。有的学者分析企业行为动机、企业投资以及企业的经营活动等信息非对称,从而引起企业到银行贷款受到阻碍(张维迎,1997),有的认为由于银行推行信贷配给,而企业在信息公开方面又做得很不好,从而引起企业融资困难(林毅夫,2005),还有一些学者从资金需求、中介服务以及资金供给等整个链条来分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深层次因素(卢卓,2012),并从企业、政府以及银行等三者关系角度阐释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路径。从2013年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小微企业融资更多是假如互联网元素,比如冯宇(2017)以广西小微企业融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融资的需求特性,并将其概括为总体需求量很大、个体需求量又很小且资金需求又很急迫等。范方志等(2017)研究发现,随着供应链融资技术的进步,可以很容易解决珠三角地区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2.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原因研究

李建林等(2011)认为,小微企业融资之所以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融资服务体系不完善,支持创业融资的机制不健全以及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等。鲁政委(2012)研究认为,由于小微企业与政府之间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从而引致企业很难获取政府出台的有关政策信息,特别是对金融政策了解较少,从而无法使政府很有针对性地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融资政策,金融机构也无法为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支持。这系列信息不对称往往会阻碍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赵语等(2016)认为,由于政府没有建立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特别是缺乏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平台,从而出现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出现信息不相耦合,影响企业的融资。

3.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方面表现出巨大进步,特别是无论在融资条件还是模式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一情况变化,引起了国内研究界的极大兴趣,也相继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田珍珍、李桂兰(2015)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认为当前小微企业主要通过P2P或商业银行网络贷款两种模式进行融资。冯瑞琦(2018)认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主要应当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势,使用大数据平台提升融资效率。孙金金、姚玉良(2016)认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的背景下,借助于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信息流通和资金流通配置都得到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及融资模式创新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了极大的机会。小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企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考虑选择适合的融资模式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张璇(2015)以电子商务平台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阿里小贷与民生银行两种融资模式做对比,讨论了互联网融资模式与传统银行融资模式之间的差异性,结论认为,两种模式均可作为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选择路径之一。张姬(2016)认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需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优势为小微企业开创新的融资模式。李素红等(2018)经过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后,将博弈论引入小微企业融资范畴,从而证明互联网金融可以提升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率。

三、結论与启示

从以上综述来看,国内外学者基于多个维度来研究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这些研究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小微企业融资的认识,特别是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政策举措。具体来看,在融资渠道方面,许多学者认为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加之融资成本也很高,从而带来更多的融资风险。在小微企业融资艰难的原因分析方面,大部分将其归纳为小微企业规模不大,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担保,正是因为小微企业“先天性”缺陷导致其融资困难。有些学者将其困难归结为金融体系的不健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非企业自身因素方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办法方面,主要从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健全金融体系,加大当地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等。

概括起来,尽管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小微企业融资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共识,但是从多种角度来研究小微企业融资,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多种方案,还可以不断丰富融资手段。

参考文献:

[1]冯梅,史开国.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理论及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3,25(14):108-110.

[2]蔡超.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文献综述[J].中国商贸,2014(14):120-121.

[3]刘志祥.小微企业融资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4):70-72.

[4]Berger,A.N. and Udell, G.F.(1998)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2,613-673.

[5]Agarwal,Hauswald.Distance and Private Information in Lending[J].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8(3):11-16.

[6]Berger,A.,and G. Udell. 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e[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6,Vol 30,NO. 11.pp.2945-2966.

[7]Berger, A., and L. Black.Bank Size,Lending Technologies,and Small Business Finance[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1,Vol 35,NO. 3.pp.724-735

[8]De la Torre, A., M. S. Martínez Pería, and S.L. Schmukler. Bank Involvement with SMEs:Beyond Relationship Lending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0, Vol 34,NO. 9.pp.2280-2293.

[9]Hatice, J. The New Paradigm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e:Evidence from Turkish Banks[J]. Iktisat Isletme ve Finans,2014,Vol 29,NO.335.pp.45-72.

[10]Beck,T.and R.Levine. Legal Institutions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Menard [J].Working Paper,2005.

[11]Beck,T.,and A.Demirguc-Kunt.Small and Medium-size Enterprises: Access to Finance As A Growth Constraint[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6, Vol 30,NO. 12.pp. 2931-2943.

[12]Michael,M.International Evidence on GFC-robust Forecasts for Risk Management under the Basel Accord[J].Journal of Forecasting,2013,Vol 32,NO. 3.pp.267-288.

[13]张维迎.莫里斯论文精选:非对称信息下的激励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56-257.

[14]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35-44.

[15]卢卓.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国际借鉴与路径选择[J].科技经济市场,2012(06):41-43.

[16]冯宇.广西小微企业融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28):187-188.

[17]范方志,苏国强,王晓彦.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及其风险管理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12):34-43.

[18]赵玲,李建林.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银行贷款模式创新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3(7):72-76.

[19]鲁政委.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是信息不对称[J].中国金融,2012(9):90-92.

[20]赵语,杜伟岸,李树娟.互联网金融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机制研究[J].西南金融,2016(12):39-43.

[21]田珍珍,李桂兰.“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新疆社科论坛,2015(6):38-40.

[22]冯瑞琦.互联网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分析-以阿里金融为例[J].商业研究,2018(2):95-97.

[23]孙金金,姚玉良.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及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6(3):151-153.

[24]张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电商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5(8):158-160.

[25]张姬.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 2016(08):88-89.

[26]李素红,方洁,蔡韡.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18(11):195-201.

作者:龚旭云

小微企业银行融资问题研究论文 篇3:

小微企业融资特征及信贷模式研究

摘要: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國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大力发展小微企业,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前提,是关系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战略任务。本文从小微企业的定义、划分标准、融资特征及信贷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对小微企业自身业务定位,融资渠道和信贷模式的选择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特征 信贷模式

在现代经济小微企业占据着企业数量的大多数,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其在繁荣市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增加普通民众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融资难、融资贵、融资供给不足是各国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的小微企业也不例外。由于天生信用不足,小微企业一般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长期稳定的贷款,进而迫使其只能通过内源融资积累资本或者采取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近年来,虽然党中央和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政策,鼓励和支持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以期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微企业融资特征的概括和总结,结合对小微企业信贷模式的研究,为改善小微企业融资抛砖引玉。

一、小微企业的界定

(一)小微企业的一般划分标准

就世界范围而言,小微企业划分标准可以归纳为定量或定性标准。具体来说,定量标准一般依据企业的规模数量型指标,来判断该是否属于小微企业。定性方法一般结合规模、市场环境、竞争策略等情况从资质和地位上判断是否属于小微企业。

定性划分不是主流标准,其一般根据企业产权情况、自主经营决策权情况、管理方式和所处行业地位为标准。例如德国的小微企业一般指无法通过资本市场的渠道筹资,由经营管理者或企业主直接经营企业并自主承担所有风险,往往处于手工业、工商业、交通运输、餐饮等行业中的企业;美国的小微企业一般指采取独立自主经营和直接管理,但在行业没有主导支配权的企业。

各国多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小微企业进行界定,具体包括企业从业人员、资产或资本总额、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等量化指标:一是以从业人数(雇佣人数)为标准 ,美国规定小微企业从业人数为5—19人,个体企业从业人数在5人以下;二是以企业资本金为标准,日本规定小微企业由其实际的资本额或出资总额确定,其中工业、矿业和采掘业、交通运输业的小微企业一般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零售服务业资本金一般在l000万日元以下,批发业资本金一般在3000万日元以下;印度认为的微型企业为制造业规模不超过6万2500美元、服务业规模不超过2万5000美元,小型企业制造业在6万-125万美元、服务业在2万5000-50万美元;三是以固定资产投资额确定,根据印度储备银行(即印度央行)颁布的标准,小型企业,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一般不超过1千万卢比,针织、制药、文具和体育用品等行业最多不超过5千万卢比;四是以销售额为标准,美国规定销售额在50万一249.9万美元的为小微企业,具体的小微企业标准则受到行业差异而有不同,比如零售业年销售额不超过8万美元为小微企业,批发业为不超过22万美元,农业则不超过100万美元[2]。

(二)中国的小微企业划分标准

依据财税〔2018〕77号规定,我国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如下:(1)在资产总额方面,工业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2)在从业人数方面,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3)在税收指标方面,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

(三)Z银行的小微企业授信客户界定

Z银行将小微企业授信客户定义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小微企业界定标准》(暂不考虑员工人数)且在该行的授信敞口总额1500万元(含)以下的企事业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和个体经营者。其中,该行单户授信敞口500万元(含)以下且资产总额1000万元(含)以下,或本行单户授信敞口500万元(含)以下且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含)以下的企事业法人组织或非法人组织,以及各类型的个人经营者贷款客户为微型企业[3]。

二、小微企业的融资特征

相对于管理规范、治理机制完善的大型企业,小微企业有着独特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资渠道特征

1.内源融资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尽管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趋向多元化和广泛化,但内源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态势依旧牢不可破;只有随着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外部融资才会增加,这也符合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根据世界银行对亚、欧、非和拉美共38个发展中国家小微企业资金来源的调查显示,没有外部融资的小微企业占比区间从19.2%到72.9%不等,更多的小微企业高度依赖于其自身的内部资金和资本积累去发展;其中,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竟然有高达58%的样本国家内有超过50%的小微企业未开展过外部融资。换言之,小微企业的主要资金源在于企业主的个人出资与企业自身内部积累。

2.外源融资主要依赖银行信贷,缺乏股权融资支持。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在于价值发现,虽然有创业板的机制设计在内,但是资本市场依然嫌贫爱富,为所有企业提供外部股权融资通道的便利性只是纸上谈兵。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还是在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小微企业的外源融资需求规模在证券市场中不占据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微乎其微,主要依赖于从银行机构间接获得小规模的短期资金,特别是地区性中小银行的贷款占据了主要地位。以国内为例,虽然有科创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但真正达到上市标准并且上市的小微企业微乎其微,进而导致小微企业极少选择在公开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和其他证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世界银行调查的38个样本国家中,29%国家的小微企业没有外部股权融资。当前很热门的风险投资也不是主流的外部融资方式,在美国风险投资一般投向中小高科技型企业,并且风险投资融资仅在小微企业总资产中仅占1.58%。

之所以出现上述特征,关键在于对小微企业而言,银行信贷融资由于无需向社会公布企业经营状况和相关财务信息(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往往很混乱)而更显优势。并且,成长中的小微企业可以避免股权被稀释的后果;区域性的小微企业与区域性中小银行更具有关系融资优势,如果从当地银行融资并形成长期信任的合作关系,也有助于降低融资的交易成本、增加融资的可得性。此外,对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而言,如能与当地的小微企业形成长期性的借贷合作关系也可以获得信息租金,降低监督成本。最后,就市场实际而言,间接融资模式对于借贷双方而言都更具弹性空间,可以随着日后彼此合作关系、融资条件、实际需求以及熟悉默契程度的变化及时调整,降低小微企业的真实融资成本。

(二)融资现状特征

受到国家对于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呈整体增加趋势,但依然远不能满足广大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其融资难、融資贵的问题一直存在。根据银保监会和工商联的专项调查统计揭示,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政策,但绝大多数小微企业依然觉得深受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困扰。

从小微企业自身角度看,其确实存在信息透明度差,账务混乱且真实性疑问,缺乏合格的抵押担保品,盈利状况不真实,导致银行难以掌握上述真实信息进而导致银行认为潜在风险高而不愿意向其提供融资服务。从银行自身角度看,银行天生偏爱成熟型的大中型企业,贷款给大中型企业或者提供其他融资服务,即使出了问题信贷人员的压力也小,并且大中型企业往往账务规范、能提供的抵押担保品质量高,现金流和利润也更容易预测,整体的尽调成本和监督成本相对更低,有利于实现金融资本的逐利本性。

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更像是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而对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发展小微企业业务也是一项潜藏绝大盈利空间的可行选择。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小微企业对于资金成本的接受程度更高,其实无论对于大型还是中小型银行,只要真正对小微企业的特点深入了解,并且研发出适合自己的小微企业的信贷模式,面临的就是一个有待深入开发的蓝海宝藏[4],在实操层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主动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三)融资需求特征

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我国的小微企业主要依靠的人口红利获取竞争优势,在经营特点上表现为经营灵活、劳动密集,资本占用少、依靠资产快速周转来维持企业的运转获取效益。相应地反映在融资需求特征上,往往呈现出规模小、频率急、时间紧。统计资料表明,小微企业在同等期限内的贷款频率可能是大企业的5倍,但户均贷款额可能不到大型企业的5%,并随季节、经营周期和经营环境变化而动态灵活变化。

(四)融资关系特征

有研究表明小微企业融资具有比较明显的关系特征[5]。小微企业对于信贷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较低,对于服务费用并不十分计较,而比较关注所在金融机构与其办公场所的接近程度,以及与银行经办人员的关系和银行的声誉。此外,相比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客户相对更具有长期和忠诚的业务关系,有调查显示,超过四分之三的对象与合作银行有超过三年以上的业务关系,60%的企业与合作银行有超过五年的业务关系。由此,对于银行而言,小微企业客户存在着大量的交叉销售机会,主要表现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上的交叉销售机会。

三、小微企业信贷模式概述

在传统信贷模式下,小微企业由于无法提供规范的财务报表、管理制度混乱,不是理想的贷款对象,因此如何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模式,是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难的根本措施。在当前的研究中,信贷模式是小微企业银行业务研究的一大重点。关于信贷模式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贷业务模式的研究,而是信贷组织模式的研究。

(一)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模式

陈忠阳、郭三野和刘吕科[6]的研究显示,根据流程和方法的差异,信贷业务模式基本可以分为公司信贷模式和零售业务模式;当前我国大多数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采取公司信贷模式,在营销、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的流程上与公司信贷模式差别不大;只有少部分银行开始探索小微企业业务模式,通过建立专营部门,采取介于公司模式和零售模式之间的混合模式开展的,但是其中不少混合模式更多的偏下公司信贷模式,只在业务规模上进行了区分,分别审批和决策;小微企业信贷部门更多的是归属于公司信贷部门;此外,对于小微企业信贷的审核信用打分技术的使用远不及零售模式。与此同时国际上的现金银行比较倾向于采用以信用打分为基础的零售业务模式来增进小微企业信贷的效率和可得行。

(二)小微企业信贷组织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小微企业信贷,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在行式专营机构即小微企业专营部门、离行式专营机构即小微企业事业部和小微企业专业银行。

1.小微企业专营部门。即在行式专营机构是我国银行当前采用最多的小微企业信贷组织形式。具体来说,是指在银行既有的组织架构内,专门设置专业经营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部门,不同于一般的信贷部门,这些专营部门具备市场营销、业务审批和风险管理等功能。华夏银行就在总行层级内设了一级部门,并且统筹管理分行层面设立的全部专营小微企业信贷的部门。中国银行也也在总行层面成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专业管理部门,并在各级分行设立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部,建立了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信贷队伍。小微企业专营部门依托目前现有的组织结构节省了组织架构调整的成本和一般的管理费用,同时通过专业经营和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培养专业化的团队,降低业务风险,也更容易为大部分银行所接受,从而成为当前国内大部分银采取的模式。

2.小微企业事业部。即离行式的专营机构是指专门建立拥有“准法人”和“准子公司”地位的小微企业事业部或者小微企业信贷中心,进而形成在总行、分行和支行层面均有专职经营和管理小微企业信贷的部门或团队的垂直管理体系。小微企业事业部是更为彻底的小微企业信贷专业模式,其依托已有的分支行资源优势,同时借助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现代法人治理机制,统筹人、财、物资源,塑造了更加灵活地组织架构,减少了大量的低效无效重复性工作,并且提高了放贷效率和专业化程度,有利于迅速实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实现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较为适合整体信贷规模较大、又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小微企业业务的银行。目前浙商银行、民生银行等都采用这种组织模式。比如民生银行就在总行层面设立小微企业金融事业部,下辖分行的零售小微事业部和支行的专营团队,专门从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在管理关系上,小微企业事业部的人员只能从事小微企业客户的业务,既提升了风险控制的专业化,又通过垂直化、集中化的管理提高放贷审批的速度和效率。

3.小微企业专业银行。即指以经营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为主的小型银行,一般多为规模较小、业务类型较为专一、能及时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和服务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和小型城商行等。此类银行由于自身规模偏小,能够提供给单个客户的信贷规模能力有限,因此难以与大中型商业银行争夺大中型客户,但由于扎根当地、了解当地信贷客户的真实情况和信用水平,能够通过向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信贷获得收益补偿,因此适合将转型为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专业银行。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上述研究文献的概括,总结了目前关于小微企业的定义,并从融资渠道、融资现状、融资需求、融资关系等方面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关键特征进行了概括。然后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模式和组织模式两个角度对于小微企业信贷模式做了总结。

由于研究水平的限制,不可能了解和剖析所有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研究的相关文献。此外,目前管理的理论研究一般都滞后于管理的实践,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也不例外。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研究还只停留在业务模式和组织模式的初级阶段,而没有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经济利益机制和动力机制,这也是未来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Robson B,Gallagher C.Change i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U.K.Firm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1994:76.

[2]林汉川,魏中奇.美、日、欧盟等小微企业最新界定标准比较及其启示[J].管理世界,2002(1):126-129.

[3]张湃.Z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iss.宁波大学,2013.

[4]张彤辉.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模式研究[D].2015.

[5]杨慧宇.从“联保”业务的关系网络看小企业融资的“嵌入性”[J].浙江金融,2008(6):48-49.

[6]陈忠阳,郭三野,刘吕科.我国银行小企业信贷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基于银行问卷调研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9(5).

徐建平任职于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余远任职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徐建平 余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验式教学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下一篇:刑讯逼供产生原因应对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