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技术论文提纲

2022-09-19

论文题目:经皮多点穿刺技术在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目前临床最成功、最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术中常出现骨水泥填充不佳,导致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改善不明显、手术椎体再骨折甚至邻近椎体骨折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本研究通过探究在椎体成形术中发现骨水泥分布不满意(Insufficient cement distribution,ICD)时,分析应用经皮多点穿刺技术的效果及优势,旨在为临床治疗初次穿刺灌注骨水泥分布不满意时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方法:制定相应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病例纳入标准:①经骨密度测定等检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②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为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③典型的腰背区疼痛和查体时骨折处叩击痛;④单节段椎体骨折,无脊髓神经损伤;⑤完成全过程随访。病例排除标准:①有神经、脊髓压迫者;②继发性疾病如椎体肿瘤等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③陈旧性椎体骨折;④因身体原因无法耐受手术和麻醉者;⑤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纳入2020年09月-2021年09月期间我院术中骨水泥分布不满意而行经皮多点穿刺椎体成形术的40位OVCF患者相关数据(观察组),同时选择分析2020年09月以前未行多点穿刺椎体成形术的骨水泥分布不满意的40例OVCF患者相关临床数据(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的透视频次、骨水泥用量、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手术前后的伤椎X线矢状面Cobb角、手术前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骨水泥在伤椎内的分布情况及骨水泥渗漏率。使用SPSS 22.0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研究,正态分布计量数据按照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通过独立样本t校验,计数数据通过卡方检验。P<0.05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果:1.术中情况: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频次及骨水泥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VA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1天及6月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术前、术后1天的VAS分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6月时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3.伤椎X线矢状面Cobb角:和对照组相比较,术后1天及6月观察组的Cobb角对比于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4.伤椎前缘高度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骨水泥分布和渗漏情况:观察组骨水泥分布情况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6.围手术期并发症:两组各有少数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便秘、谵妄等不良反应,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成功开展为期180天的随访,均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折复发以及临近椎体骨折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多点穿刺PVP与传统PVP均可以短期明显改善OVCF患者的疼痛症状。虽然多点穿刺PVP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和骨水泥注入量,但在PVP术中出现骨水泥弥散不满意时,经皮多点穿刺PVP可以更好的保证骨水泥优良分布的同时不会增加骨水泥渗漏风险,并且有利于长期改善患者疼痛,更好地恢复并保持伤椎高度,有着较好的临床推广潜力。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分布;经皮椎体成形术

学科专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患者入选标准

2.3 围手术期治疗方案

2.4 评价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伤椎X线矢状面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比较

3.5 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优良率和渗漏率比较

3.6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附图

附录二:综述 经皮椎体强化治疗OVCF骨水泥相关因素对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网络经济环境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煤炭企业财务风险论文提纲

热门文章

穿刺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