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抓共管德育教育论文提纲

2022-09-01

论文题目: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

摘要: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关系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建设。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培育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培育。由此,需要对社会责任感培育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就是基于这一社会现实而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问题,以此探索有效的培育途径。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在界定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展开对理论依据的梳理,然后再通过现状分析原因,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说明该研究的基本情况,再是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重难点与创新点。第二部分是从词源角度入手阐释什么是责任,再解释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感的定义与特性,揭示社会责任感形成发展规律,以此为基础界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培育的定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是指以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为主的责任主体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智力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认知、社会责任体验、社会责任感实践的教育行为,使其最终成为具有较高社会责任感的人。然后进一步解释其培育意义,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要求,又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文中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理论,以理论揭示培育过程中需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责任与自由、权利与义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重视德育教育与法治教育并举,发挥榜样示范和实践教育的作用。通过以上的探讨,引入第三部分,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所在。通过文献调阅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现状,一方面培育取得了成绩,表现在党和国家高度的重视支持培育工作,反映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和大学毕业生奔赴西部建功立业的人数日趋庞大;另一方面不良社会观念、培育体系不健全和大学生主体性的弱化造成培育目标、培育内容和培育结构还存在问题。第四部分是根据上述问题,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途径,以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首先,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目标,以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作为培育重点并明确培育方向。其次,建设一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队伍,发挥教师的作用,为学生做榜样示范。最后,优化培育结构,形成齐抓共管。在课堂教育方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丰富培育内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结合理论教学、德育教育与法治教育促使大学生内化社会责任意识;通过挖掘专业课的责任感培育资源,并开展服务学习,联通理论与实践,形成协同效应。同时,以志愿者服务为基础,引入公益创业丰富责任实践,以道德体验和社会效益激发大学生主体性,引导其关注弱势群体,解决社会问题;以及通过厚植校园氛围,助推社会责任感培育提升。以此优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结构,形成齐抓共管。总之,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地培育,以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以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方法、重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相关概念、理论依据、意义

2.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基本概念

2.1.1 责任、社会责任与社会责任感

2.1.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2.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理论依据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责任感的理论

2.2.2 中国共产党几代主要领导人关于青年与社会责任感的思想

2.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意义

2.3.1 有助于大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

2.3.2 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3.3 有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3.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现状

3.1.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取得的成绩

3.1.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存在的问题

3.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 不良社会观念混淆个体社会责任意识

3.2.2 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体系不够健全

3.2.3 大学生个人意识强

4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之途径

4.1 明确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目标和重点

4.1.1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目标

4.1.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重点

4.2 建设一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队伍,为学生做表率

4.2.1 加强师德建设

4.2.2 提高教学能力

4.3 优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结构,形成齐抓共管

4.3.1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4.3.2 挖掘专业课的社会责任感培育资源,开展服务学习

4.3.3 以志愿者服务为基础,引入公益创业丰富责任实践

4.3.4 厚植校园氛围,助推社会责任感提升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业城市生态修复理论论文提纲下一篇: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