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2023-02-25

在中职学校的各个专业中普及计算机课程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也是时代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 我参加了学分制教学改革实验, 教革至今, 已经有了明显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尝试采用了多样化、立体式的教学模式, 逐步完善和充实了课程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1 形式多样, 创新教学

在教学中我一直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注重发挥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注重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1.1 优化课堂教学

根据课程特点制作优质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多媒体软件进行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 使得介绍理论概念时不生硬、不枯燥, 实时演示实际操作时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并保持有趣性。

1.2 加强自主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中要继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学, 把课程中部分有趣又相对简单的章节留作自修内容, 以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3 实践中学习

在实训教学中, 强调基本操作方法的灵活运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学习意识。加强实践教学指导的力度, 发挥学生的才智, 达到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4 理论结合实训的教学

对于部分无法详尽介绍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通过实际案例驱动教学, 在较少的学时下使学生能通过实例既理解和掌握繁多的基本概念, 同时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发其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类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和实践并重, 所以学生实际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可以作为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尺度之一。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非常重视实训教学, 并不断地进行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尝试。

(1) 根据实训教学要求, 我们将按照知识点建立“基本实训+提高实训+综合型实训”的分级体系, 分级考核和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 (2) 考虑到新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 对一些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优先获得学分, 我们在每个学期将分三阶段进行过关测试, 分别按照达到基本、提高和综合能力给出及格、良好和优秀成绩。 (3) 在有限的实验课学时内, 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实验教学的资源整合, 建立开放机房。

1.5 网络课堂

网络学习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潜意识的课程学习, 学生在使用网络环境时会促使其学习的欲望, 并能与教师之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 服务学生, 促进成长

在实际教学中, 我认为学分制的利用, 实现了服务学生, 促进其成长的目的。

2.1 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没有目标的学习, 那将是盲目的学习, 更谈不上提高成绩。目标是促进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 学分制能帮助学生明确其发展目标。富有多样性和自主性的课程, 能与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力结合起来, 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允许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作出选择。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从学生的课堂纪律、上课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作业的完成情况中可以看出,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明显提高。良好学风逐步形成。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的效率就有大的提高, 学分制实施以来, 学校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显著进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2 利于学生自理能力提高

学分制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管理过程, 这样一来, 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学业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如:学生以成为优等生为个人成长目标, 就要在必修学科成绩要争取优等的绩点。至于如何获得足够毕业学分?如何扬长避短?怎样选择选修课程、任课教师和指导导师?等都要学生自已思考抉择。又如要查阅自己的学分量和更改选修课需找什么部门、什么老师去完成?在选修课的时间里离开班主任的监控, 在每节课由不同的同学和不同的课室组合, 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保证选修课程顺利完成等。此外, 学生必须充分认识这种管理体制有哪些优越性?自己如何掌握和运用这种制度?如何获得制度给予的有利条件, 把握更多的学习机会, 以最快最好的途径到达自己的目标?这些问题都是每个学生必须考虑的, 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业的管理, 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从而提高了自理能力。

2.3 利于学生自我选择成功之路

职中生的学业在当届同龄高中学生中, 其学习成绩处于第三、四档水平, 但是不能说他们就不能成材, 关键在于给予什么样的培养方向和培养机会。学分制中辅助的选修课程, 能给予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以选择的机会, 提供不同的发展方向。三年的实践应用, 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培养方向和发展机会是明确的。高中二年级就有明显的就业和升学发展方向, 不会在三年级毕业前夕为何去何从而感到彷徨, 为没有出路而困惑。

2.4 利于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成长

过去的学年制管理中, 少数学业跟不上的学生需要留级。留级是学生和家长都不愿意的事情, 学校管理部门每年要为留级的学生家长做大量的思想工作, 而大部分留级的学生怀着极其自卑的心理, 勉强完成学业, 很少留级生能像其他正常生一样抬起头来学习, 被教师看得起。弹性学制与学分制则取消留级制, 对不及格的课程可用其它时间重新修补, 直至达到合格, 重新获得学分为止。这样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 由学生决定怎样去完成自己的毕业学分, 学生主动争取补修不及格课程与留级被动接受原全部课程的学习相比, 无论时间、自尊心、心理压力、兴趣、家长愿望都要好得多。在心理不受伤害的情况下, 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 相信学生能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

2.5 利于特长生的形成

在职中学生群体中, 个体的差异性很大, 他们在文化课考试中, 虽然成绩较差, 但在某方面的兴趣表现较为突出。在学习上如何调动积极性, 持久地发挥学生个体的内驱动力, 体现个体主动性和自主性, 课程的设置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在弹性学制与学分制未实施之前, 被录入某一专业的学生只能学习某一专业指令性课程, 不可能有机会跨专业学习或对其原有特长能力继续进行培养, 发展成为专长。学生在三年职中学习生涯中, 对学习课程有选择权, 对学习的把握有自主权, 对原特长的能力有机会继续深造和发挥作用, 因而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分制所提供的选修课可以解决专业与兴趣、特长发展的关系, 特长生在校内、校外发挥积极的作用

3 加大力度, 勇于开拓

在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 虽然有一定的成绩, 但我们也要看到, 由于一系列原因, 学分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只有加大力度, 勇于开拓, 学分制才能走的更好, 走的更远。

3.1 更新观念

中等职业学校多年沿用学年制进行管理, 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 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认为, 实施学分制只不过在学年制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选修课程, 没有从内涵变化上认识学分制, 没有通过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分制;有的期望学分制管理能立竿见影, 将学分制当作灵丹妙药, 好像学分制管理一旦实施,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自然增强, 学习成绩自然提高, 学生的行为自然规范。更有学生将学分制的实施作为减负减压、轻松过关的机遇。所有这些都是没有正确理解学分制和没能适应学分制的管理, 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是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思想障碍。

3.2 自我认识

有些学生并不完全清楚自身的个性特点, 对个人的未来也没有明确的设计或期望, 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些什么, 在选择专业方向、选择课程和能力训练项目时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 课程学习、能力训练中缺少主动性, 对课余时间安排也欠合理。这些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 值得我们重视和进一步思考。

3.3 硬件问题

实施学分制后, 计算机教学的开设打破了原有的先理论后实作的界限, 需要开放式机房使用;需要配备更多的设备和完善其他条件;学生的自主学习, 需要更多的图书资料、阅览场所和更多上网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机会;为加强学生能力训练, 需要更多的技能训练场所和实训工位。目前, 职业学校教学条件与学分制的教学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是教学安排难、教学和训练效果不大理想的重要原因。

3.4 教学与管理

实行学分制后, 教学由按班级统一管理变为班级统一管理与课程分散管理并举, 教学管理更加繁杂, 选课管理、上课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等教学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善配套, 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还较落后, 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还不令人满意。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如何适应学分制管理, 形成新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还需进一步摸索和探讨。

3.5 教材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 大多数是教育部门规划的全国统编教材, 普遍存在与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脱节的现象, 表现为:要求统一、标准高、内容深、重理论、轻技能等。使用这些教材,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创新和加强党建工作论文下一篇:T型槽数控加工工艺方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