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

2023-01-24

素质教育是教育者基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通过多种有效途径, 以适当的方法引导全体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 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并实现个性充分而自由发展的教育。生物工程是由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以及生物化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发展而成的新兴的工程技术学科, 是21世纪三大前沿学科之一, 是生命科学通向应用领域的桥梁学科。

1 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

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具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 高等教育应该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中;同时专业教育又必须体现素质教育, 让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渗透在专业教育中。以专业教育促进素质教育, 以素质教育带动专业教育, 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目前, 高教学术界有些论者在探讨论述素质教育方面的问题时, 一般将素质教育概括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四个大的方面, 这四个方面正是一个优秀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所应具有的综合素质。其中, 思想道德素质是方向, 文化素质是基础, 业务素质是核心, 身体心理素质是保障。

在高等学校教育中, 生物工程专业教育是指以培养生物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 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活动内容, 都直接或间接围绕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生物工程专业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专业发展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处于蓬勃发展集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一体的生物工程产业, 正不断向制药工业、农林牧渔业、医疗卫生业、能源环境业和轻工食品业渗透, 具有生物工程应用技术手段的行业对我国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承载着拓展、交叉与渗透功能的生物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要以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为主要或首要目的来进行。

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特别是针对具有交叉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 专业教育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蕴涵在素质教育的本质之中, 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正是高等教育中各种层次教育及各类专业教育对人才培养要求及标准的总纲。

2 素质教育和基础课教学的关系

基础课是指作为一名大学生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基础课是依据学生类别 (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医科等) 或专业设置的, 这种基础课设置方法的优点在于针对性强, 对学生的后期学习专业知识有益;不足之处表现为实用教学, 学生的知识面狭窄, 学文的不懂理, 学理的不懂文, 文理不能渗透。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 学科的交叉、技术的关联、学术的交流, 现代人的素质已经向一专多能的高度发展。与此同时, 专业基础课是指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 它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在专业基础课开设中, 也应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现代性和选择性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 以知识结构为基础, 以思维训练为中心, 以多向信息传递和多种器官协调活动为过程, 通过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个性化”教学。所以, 在继续强化如大学英语、数学、物理学等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外, 各层次的高校适时、合理地开设人文修养、金融财会等非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将利于素质教育的质量提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 对基础课的开设要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论证, 开设的基础课要符合知识的整体性、有序性、自控性。如作为交叉性、应用性特征的生物工程专业, 开设“医药学基础”、“文体写作”、“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方法”等等, 这既符合人的共性需要, 也符合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的发展。

3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 作为一个理论命题, 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 通常具有生理上的“素质”和社会学上的“素质”两个层面的涵义。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区别, 大体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课程结构、课业负担、师生关系、教育方法、教学途径和评价标准等十个方面的差异性。所以“素质教育”的对立面不是“应试教育”, 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是教育的目标, 而考试是检验教育效果的手段, 不能把“手段”做为“目标”的对立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内涵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既对立又有联系。说其对立, 应试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 着眼于分数。素质教育是一种引导教育, 着眼于未来、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面对的是少数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面对的全体学生的教育;应试教育不能尊重人的个性发展, 是“一刀切”的教育方式, 素质教育既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又尊重人的个性品质, 采取的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说其联系, 是指必要的应试是检验素质促进个体发展的手段, 素质教育并不是没有考试, 适当的应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有应试的成份。

因此, 加强素质教育时, 要有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切勿强调素质教育, 就完全否定应试教育。针对具有高度交叉性、拓展性、应用性和延伸性, 又以试验, 实践为重的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而言, 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课题实验和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尤其重要;这就提示我们不同层次的高校生物工程专业, 应该更多的在教育内容、课程结构、教育方法、教学途径和评价标准上做文章。在课程结构和内容上, 以“数理化知识、生物学知识、工程学知识等”为核心知识, 以“人文、社科、体育、外语、计算机、物理、数学、文献检索等”为公共基础, 以“化学基础、生物学基础、生物技术基础、生物化工基础、工程技术基础等”为专业基础, 以“实验室实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岗位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为实践手段, 以“微生物、发酵及食品、环境生物、农业、医药、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为方向, 改善知识结构, 突出特色, 拓宽基础和专业口径,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鼓励个性发展。在实验教学上, 多设置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同时, 开放实验教学和搭建学生仿真模拟学习平台,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 采用多媒体、双语教学等, 注重启发式、导学式、讨论式等, 倡导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在课程考试上, 突出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的综合测试。在教学途径上, 利用校内外各类研究中心和基地, 让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实践的前沿或选择性参加一些教师科研课题讨论, 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巩固。生物工程专业是一个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专业, 成绩的评价要整体上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就决定了在成绩评价上不能仅凭试卷考试, 可以通过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动手操作、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式进行综合考核, 将各项成绩加权后计入学生的总成绩, 可以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 素质教育和个体发展的关系

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 是一种价值, 正因为人各有其独特之处, 才使人类千姿百态, 世界丰富多彩。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它以人的共性为出发点, 以普遍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注意尊重和培养人的个性特点, 强调“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 “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从心理学角度看, 个性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 个性培养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实践, 形成自觉自立的个性品质, 并形成个性特长。高校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时, 根据人的素质需要, 前两年公共基础科目可统一或部分统一, 后两年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及社会需求让学生自己选定专业方向。这种做法既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又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 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生物工程专业由于自身的技术特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 更应注重个性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独特性发展。总体思路上可以采取建立“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载体、第二课堂为拓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提供学习计划的柔性和学业时间的弹性教学管理机制, 实施“基础、综合、提高”三层次和“实验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实验实践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两个结合, 即“三层次两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本硕”及“本硕博”连读培养等方式, 利于个性人才、拔尖人才和特色人才的培养。

5 素质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适应能力强、专业具有复台性;素质教育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实现知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科学和技术呈指数形式增长, 窄口径的工程教育与现代工业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全面综合化的大趋势相违背, 难以应对产品替代、企业破产等引起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的转移, 更满足不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需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这就需要高校教育在拓宽专业面的同时, 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素养的教育。不仅如此, 高校在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的立场与方法的同时, 做为学生主体, 一方面必须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保持与社会同步;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倡导协作精神, 协作精神决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低和强弱。为实现上述统一, 在具有工科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开设人文、社科、经济等公共基础课程显得十分必要, 同时各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 制定“以市场求方向、以特色求生存, 以创新求发展”的办学思路。

6 结束语

高校的素质教育必须符合这个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必须给学生提供应付未来的“猎枪”, 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当然,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件容易的事, 它需要我们更新观念, 转变教育思想,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因此,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在内涵上多思考, 正确认识与当前的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标新立异, 各显特色, 使我们培养出大学生以真正符合时代的需要, 使我们的生物工程专业教育无愧于这个时代。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 使得教育从以知识传递为核心的教育向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特征及其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 分析了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与专业教育、基础课教学、应试教育、个体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内涵,关系

参考文献

[1] 邱观建著.面向21世纪高校素质教育新体系[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龙舟运动在九江市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下一篇:地下水资源保护现状与管理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