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县域城镇化

2022-10-04

第一篇:农村人口县域城镇化

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关系

1、县域经济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县域经济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居于基础地位。因为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层次是农业。(2)县域经济是连接大中城市和乡村的纽带。一方面联系着来自农村的资金、劳动力和生产场所;另一方面又联系着大中城市的市场、技术、信息和设备。(3)县域经济发展能够拓展我国市场,为农村城镇化创造条件。(4)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平衡。

2、农村城镇化及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加快县域农业现代化过程。(2)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增加县域农民就业门路和收入来源。(3)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开拓农村市场。(4)可以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第二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转移人口城镇化(下)83分 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00 31 39

[考试说明]:

1、对于农业,政府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

正确

错误

2、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不能贪多嚼不烂,要切实解决入城农民的各种问题。

正确

错误

3、城镇郊区的土地问题是农村土地中最突出的问题。

正确

错误

4、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比较高。

正确

错误

5、征用农民的土地,必须给农民以相应的补偿。

正确

错误

6、我国农业没有造成任何污染。

正确

错误

7、我国的乡土文化已经断了。

正确

错误

8、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地方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正确

错误

9、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

正确

错误

10、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正确

错误

11、宅基地不能入市。

正确

错误

12、农村土地的经营权是不可以抵押的。

正确

错误

13、土地的承包权是不能抵押的。

正确

错误

14、根据日本法律,营利性法人可以购买日本的农地。

正确

错误

15、我们要进一步明确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正确

错误

16、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

正确 错误

17、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无需重视空心村问题。

正确

错误

18、党管农村工作不是我们的传统。

正确

错误

19、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正确

错误

20、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

错误

21、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和收益。

正确

错误

22、农民的宅基地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

正确

错误

2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求省级政府统一部署若干试点。

正确

错误

24、根据日本法律,日本的农地不可以自由买卖。

正确

错误

25、人口学上的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正确

错误

26、社会学上的城镇化是农村地貌转变为城市景观的过程。

正确

错误

27、经济学上的城镇化主要是城市文明覆盖农村,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

正确

错误

28、经济学上的城镇化则是由农村传统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

正确

错误

29、农村集体土地应该由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家庭承包。

正确

错误

30、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求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

正确

错误

31、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求以( )为纽带。

农户家庭经营

社会化服务

合作与联合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32、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求以( )为支撑。

农户家庭经营

社会化服务 合作与联合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33、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我们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 )。

优先方向

唯一重点

核心

根本指导

34、( )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

工业

农业

城市

农村

35、农村中的“三留守”不包括( )。

留守儿童

留守妇女

留守老年人

留守青少年

36、我们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 优先方向

唯一重点

核心

根本指导

37、(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科学的宏观调控

科学的财税体制

38、( )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落后的农业经营体系

城乡二元结构

城镇化水平低

生产力不高

39、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赋予农民( )的财产权利。

较少

更少

更多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40、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 )为核心的城镇化。

农业

工业

生产力

41、我国农民的收入结构分布( )。

很均衡

不均衡

相对均衡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42、在供求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价格还要( )。 上涨

下降

波动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43、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 )给予补偿。

现有用途

原用途

市场价

政府定价

44、对于使用强度比较高的土地,应该适当地( )。

停止开发

弃之不用

加紧开发

休养生息

45、( )于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大

十八届二中全会

46、( )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大

十八届二中全会

47、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 )。

制度保障

核心

基础

内在要求

48、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 )。

制度保障

核心

基础

内在要求

49、( )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市场

财政

政府

政权

50、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

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 )。

制度保障

核心

基础

内在要求

51、我们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逐步

直接

间接 迅速

52、我们要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 )。

逐步解体

不断波动

总体稳定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3、我们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

分化

均等化

差别化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4、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 )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吃饭问题

住房问题

交通问题

发展问题

55、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 相同

相融合

相分离

相适应

56、我们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 )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农业

农民

)。 农村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7、我们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 )成为体面的职业。

农业

农民

农村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8、我们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 )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农业

农民

农村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59、我们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 )为重点。

吸引学生人口务农、培育职业农民

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业余农民

吸引学生人口务农、培育业余农民

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

60、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 )。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城乡二元结构

城市支持农村

工业带动农业

61、我们要努力走出一条( )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产技术先进 经营规模适度

市场竞争力强

生态环境可持续

62、我们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就要提高( )。

土地产出率

资源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

农民的劳动强度

63、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要求我们( )。

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核心

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

重视空心村问题

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6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济市场化

政治民主化

65、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要求( )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6

6、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要求( )。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改革市场监管体系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67、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

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

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 6

8、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求( )。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69、我们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工农互惠

城乡一体

70、我们要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 )经营。

规模化

独立化

专业化

现代化 7

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包括( )。

宅基地

公共设施

公益性用地

经批准合法使用的乡镇企业建设用地 7

2、完整的所有权包括( )等权能。

占有

使用

收益

处分

73、农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需要符合( )。

规划

用途管制

国际规则

以上选项都正确

74、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非所有者可以处分财产的特别情况包括( 签订合同已经注明,一方委托另一方处理财产

企业破产或兼并,由法庭或其他联合组织清算

国有企业

私有企业

75、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要求( )。

农村支持城市

努力公平地对待农民

珍惜土地

)。 农业支持工业

76、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 )。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以上选项都正确

77、我们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

落实集体所有权

稳定农户承包权

放活土地经营权

落实农户所有权

78、关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我们要( )。

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

79、关于“谁来种地”,我们要鼓励发展( )等新型主体。

大力扶持家庭农场

专业大户

农民合作社

产业化龙头企业

80、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我们要树立( )的理念。

部分治理

依法治理 综合治理

源头治理

第三篇: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县域发展

发布时间:2014-3-24信息来源:学习时报

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农村人口城镇化是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如何准确把握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内涵,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尤其是现阶段所涌现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具有较好的教育程度,进入城镇除了获得较高收入,还渴望在城镇从事体面的工作,过着更有尊严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据调查统计,目前这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占到80%以上,其中30岁以下的占到50%以上。然而,这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也没有做到离乡而真正离土,同时也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大多是游离于乡村和城市、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群体。

形成以上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制约。如果农民工难以改变对农村土地的依附关系,难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那么,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进程就很难真正完成。因此,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进程,重点要深入研究进城农民工从农村退出的有效机制,以及有利于农民工真正融入城镇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

土地供应问题是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的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大量耕地被占用的高昂代价。今后一段时期仍是我国城镇化保持较快发展的时期,如果不能坚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继续占用大量耕地,势必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直接影响;同时如果不顾及城镇化发展对用地的刚性需求,强制性减少土地供应,最终会拖累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两难境地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面对的新课题。但是,从有关部门分析的资料看,我国土地利用还是有较大空间,如废弃地复垦、农村闲置地利用,以及适宜建设用地的山地、丘林地利用等。就农村闲置地来说,目前在城镇的农民工有2.6亿,有些农村不同程度出现了人口空心化。据估计,仅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潜力,加上闲置的宅基地、打谷场、村边林、取土坑塘等,可有效利用的土地将在4.5亿亩以上,如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腾出不少用地空间。

目前,由于进城农民从农地退出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将制约农村闲置土地的集中利用。例如,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和生活保障的不确定性,使农民工仍然对农村土地存在较高的依赖性;政策和法律上存在不一致性,也成为农民工从农地退出的障碍;加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制约了农民工从农地退出的积极性。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深入研究并逐步解决好这些复杂、敏感又关键的问题。

产业发展是县域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和立足点。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实践表明,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只有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或当产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相适应的时候,城镇化才能健康地发展。目前我国县域城镇化发展较快地区,基本上也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并且大多是工业化程度较高。产业发展是城镇化推进的重要基础,是决定城镇经济功能和性

质的内在因素,产业发展所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迁和调整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产业发展也引起一个地区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的转型,推动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强调产城一体,或产城融合,就是要求正确处理好城镇化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关系,防止城镇发展与产业发展的分离,既要防止脱离产业发展的“过度城镇化”,也要避免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滞后城镇化”。同时,要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和生态优势,通过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和谐,使每一个产城融合单元都有不同的特色,实现城镇空间形态优美、内涵功能丰富、层次结构优化、产业和城市的高度融合。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主要思路

以科学规划推动发展的可持续性。将城镇化发展规划纳入县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使城镇化发展规划与整个县域发展定位相一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因地制宜抓好县城城区和经济开发区或工业集中区的规划,推动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同时,切实做好县域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确定县域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与目标,构建合理的乡镇、村体系和村落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县域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制定要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要坚持公众参与,多方听取意见。

抓好县域城镇化规划的同时,关键是要推动规划的实施。严格执行城镇建设的审批制度,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地方党政班子对制定通过的城镇发展规划,要确保其实施的连续性,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加大对县城和县域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升社会服务和居住水平,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增强县域城镇化筹资能力,推动以市场手段筹集城镇化发展资金,采取多种方式吸引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使县域城镇化发展摆脱对地方财政的依赖。

以产业集聚形成经济支撑

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要把强化产业支撑作为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要结合地方的区位、资源和交通条件,选择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要以经济开发区或工业集中区为平台,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做实做强。以集群集约发展为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间关联度,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强势产业和特色园区。充分发挥农业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促进农产品的极大丰富,以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比重,推动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推进县域产城融合、产城一体进程中,要突出发挥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推动作用。要创新适应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准入机制,排除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扩大县域经济决策自主权,重点破解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瓶颈制约,建立和完善适应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要素市场体系。支持民营企业突破地域、所有制

和行业的界限,推进资产重组和强强联合,实现产权多元化。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承接科技成果转化,走创新发展之路。

以城乡统筹构建保障机制

以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结合各地实际,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利用率。强化项目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清理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长期闲置用地,提高工业项目用地投资强度。以农村土地整治为平台,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有序推动低缓坡土地开发,完善低缓坡土地出让政策,调动地方利用低缓坡土地的积极性。加快完善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为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供法制保障。

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为突破口,建立进城农民从农村退出的有效机制。在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改革中,首先要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通过农村土地确权,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依法确认农民土地权利,强化农民的土地物权意识,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第二,完善国家土地管理的有关法律制度,建立进城农民从农村土地退出的有效机制。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先行探索试点,逐步总结经验。无论是采取农村宅基地换房,还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镇社会保障,都要充分尊重农民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第三,积极推进集体土地征地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征地标准,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所产生的增值收益,确保农民权益不受侵害。

以改革城镇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为关键,加快农村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县域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放开农民工进城落户的政策条件,让更多的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建立和完善农民进城后的“托底”机制,重点改革社会公共服务和户籍挂钩的制度,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在劳动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和基础教育等方面的权益共享。完善农民工市民化教育培训机制,提高进城农民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以及提高进城农民岗位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以协调发展打造城乡新形态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正确处理进城农民工从农村退出与农业农村发展的关系,使留守在农村的农民享有较高收入和有尊严的生活。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等有效形式,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探索以农村承包地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融资等形式,完善有关法律制度,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资金支持。着力培育能够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积极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消除城乡居民的福利差距。

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城乡治理新模式。根据农村人口城镇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切实加强城乡社会管理建设。完善城乡社会管理体制,健全以城乡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管理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职能,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健全社会管理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形成社会管理的合力。切实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基层,工作推动在基层,感情融合在基层。加快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城乡居民健康的社会心态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作者系中共吉林省双辽市委书记 邓亦武)

第四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进入新千年以来,丰城城市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城市人口由2001年的17.4万人到2009年已经突破30万人,城市规模由原来的5.25平方公里到2009年已突破36平方公里。但是与全国、与沿海发达县市相比,丰城城镇化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城市发展实力不强、发展比较粗放、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是丰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要任务。

要立足借势发展,加速融入南昌城市经济圈。区域经济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经济向更大的经济圈融入的程度有多深,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发展的速度就有多快。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已成为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研究表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城市群驱动,且中国城市的竞争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从过去个体的竞争走向群体竞争;二是从全国的角

度来看,中国经济的驱动将会从过去的单极驱动到多元化竞争。借势发展,就是要围绕建设“开放大气、和谐秀美”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总目标,按照对接融入南昌城市经济圈的要求,重点突出“四个更加注重”。一要更加注重城市规划的完善。随着丰城城市的快速发展,已经由“一江两岸、一江两桥”发展为“一江两岸、一江三桥、一城五区”,总部经济基地、生态经济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等板块,已经突破了原有城市发展规划,成为了城市规划的“盲点”。修订完善城市规划,正成为丰城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要持续按照“富规划、穷建设”的要求,对原有城市规划进行新一轮的重大修缮,将正在大力推进的河西防洪堤、总部经济区、国家湿地公园、隍城富硒温泉等重点版块纳入规划范围之内。二要更加注重交通的对接。重点是加速推进丰昌大道、新105国道改线工程、昌吉赣城际铁路,城西防洪工程综合治理区“三路一区”建设。这是主动对接融入南昌城市经济圈的基础工程、重要工程,要确保在尽快全面启动、全面推进、全面加速。三要更加注重城市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毗邻南昌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唯美码头项目、梅林现代物流产业园、城市物流产业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把丰城建成南昌这座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周边的现代物流副中心;以打造赣中金融中心为目标,按照引资引

智引银行的思路,抓好银行引、建、改工作,培育发达现代金融,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以总部经济基地为龙头,加快城市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职业教育的定位,加快规划建设大学城,支撑丰城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四要更加注重城市功能提升。加快老城区路网、管网、线网建设改造,加快推进中高档宾馆、购物服务等硬件设施建设,加速新老城区社区改造和提升。尤其是要把新老城区的社区改造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推进,坚持社区建设与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小区开发同步的原则,加快社区布局调整与服务范围的科学划分,强化和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要立足蓄势发展,加快农村集镇建设。新型城镇化,其实质就是农村剩余生产要素的转移过程,即生产要素点由分散到聚集的过程。为此,集镇作为农村居民的聚集地、农村物资的集散地、农村经济的桥头堡,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是持续拉动内需的动力。加快农村集镇建设,一要坚持规划促动。规划先行虽然是老话题,但仍然是新问题。丰城市集镇建设之所以水平低、发展慢,其关键问题就出在规划上,规划不完整、规划不合实际、规划不执行,等等。要以中心镇、城市副中心为重点,按照“品位高、定位准、操作性强”的要求,遵循因地制宜、放眼周边、着眼长远的方针,制定、完善集镇规划。尤其是小袁线

沿途乡镇,105国道沿线乡镇和新梅路沿线乡镇,要高标准、高起点搞好集镇规划。对于重点建设的副中心集镇,要纳入城市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审视、修订和完善,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二要坚持政策推动。农村集镇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与支持。在执行、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的同时,要积极研究对接上级有关政策,真正向政策要效益,向政策要空间,向政策要未来。三要坚持产业带动。没有产业的支撑,集镇建设就难以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会因丧失“造血”功能而难以繁荣发展。在推进集镇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产业强镇这条主线,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按照“一乡一业”的要求,培育发展符合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重点要围绕“农”字做文章,跳出“农”字谋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

要立足内涵发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城市竞争一般分三个层次,一是产业,二是合纵连横(城市群),三是文化。当前,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城市产业竞争、城市群合纵连横之后,城市较量的制高点。所谓文化软实力,简单说,就是一种凝聚力、亲和力,是一种生产力、创造力。如果说,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硬件设施等硬实力,铸造城市的筋骨肉,那么,文化水平、人文环境、体制机制等软实力,则培育城市的精气神。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一要尽快研究制定

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要站在社会整体发展高度,审视文化发展,适应社会形态发展需要,结合丰城文化传统实际,把握好原创性、差异性、不可替代性等原则,加快研究编制好丰城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二要加强市民文明素质建设。一个城市,看其发达程度,不仅看经济实力、城市设施、生态环境,还要看市民总体素质和人才拥有情况,在市民素质这个“塔基”上形成的人才队伍这一“塔尖”,是决定性的竞争力,是城市软实力的根本。要以建县1800周年庆典为契机,着力发掘、弘扬、传承我市底蕴深厚的瓷文化、水文化、剑文化、书院文化,加快文化建设步伐,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三要加速事关丰城文化品位的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和体育馆“五馆”建设、心广堂等文化项目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加快启动,为推进文化立市战略夯实基础。

第五篇:《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关于印发《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试行)的通知

建村[2000]7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年四月六日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县域(包括县级市、城市远郊区,下同)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承担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具体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格。

第三条 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省(包括由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下同)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乡镇域村镇规划的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三个重点:

⒈确定城乡居民点有序发展的总体格局,选定中心镇,防止一哄而起,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⒉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⒊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至20年, 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

第六条 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具备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七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分析全县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

⒉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⒊预测县域人口,提出城镇化战略及目标;

⒋制定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

⒌协调用地及其他空间资源的利用;

⒍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⒎制定专项规划,提出各项建设的限制性要求;

⒏制定近期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及重点;

⒐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

第八条 县情分析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区位分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分析;社会与科技发展分析;生态环境分析;提出县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第九条 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根据经济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空间布局方案;有条件的可划分经济区。

第十条 县域人口预测与城镇化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测规划期末和分时段县域总人口及其构成情况,制定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道路,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

第十一条 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预测城乡、城镇之间人口分布状况,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和空间布局结构,选取重点发展的中心镇,提出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有条件的提出中心村和其他村庄布局的指导原则。

第十二条 用地及空间协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划分用地功能类型,标示各类用地的空间范

围。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防灾减灾等要求,提出不同类型土地及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性和引导性措施。

第十三条 区域性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统筹安排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分级配置各类设施的原则,确定各级居民点配置设施的类型和标准;根据设施特点,分析能够县域共享或局部共享的设施类型,提出各类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 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交通网络规划。在区域大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预测运输需求,提出交通运输网布局方案以及重大效能工程项目的布局,协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与城乡居民点的关系,重点是公路网和水运网。

⒉给排水、电力、电信工程设施规划。根据水源条件和用水需求预测,确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合理分配用水的方案,统筹安排水厂,选择供水方式和管网排放口及处理设施。以大区域供电系统为基础,结合县域电源和电网现状、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结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量需求,统筹安排电网、变电站等电力供应设施。在全国或区域电信发展战略指导下,按照县域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需要,结合电信现状,预测业务量,统筹安排局所设置和电信网络。

⒊教科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根据对不同层次上学人口数量的预测,统筹安排和调整各类学校的规模和布点;根据卫生保健的发展需求,预测所需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统筹布局医疗网点;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统筹布局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安排休疗养等福利设施。⒋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综合评价环境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制定县域环境保护的目标,提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根据需要,划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功能分区,明确各区的控制标准。结合当地特点,深入分析各类灾害的形势以及发展趋势,对防洪、防震、消防、人防等设施的现状情况进行评价,选择主要灾害类型提出防治措施。

⒌其他专项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编制广播电视、供热供气、科技发展、水利、风景旅游、文物古迹保护、园林绿化等规划。

第十五条 近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5年内具体发展目标、建设项目,并进行投资估算、建设用地预测,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立项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 主要应包括与城乡建设密切相关的土地、户籍、行政区划和社会保障等内容。

第十七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件两部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必须内容简明、文字精炼、用词准确。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应附有关专题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的效力。规划图件至少应当包括(除重点地区规划图外,图纸比例一般为1:5-1:10万):

⒈县域综合现状图;

⒉县域人口与城镇布局规划图;

⒊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⒋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

⒌县域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图;

⒍近期建设和发展规划图;

⒎重点地区规划图。

第十八条 本要点在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 试行,其他县(市)可参照执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厕所改造申请书下一篇:民主生活会对照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