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视角下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2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考复习视角下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在现代教学理念以及多元化教学措施的辅助下,整体发展水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上升势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强化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历史核心素养作为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的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考复习视角下历史教学论文 篇1:

“大历史观”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摘要】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高中历史教学被严重公式化、八股化,常见的办法就是把教材肢解,肢解的依据就是高考试题。借助“大历史观”则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大历史观”是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强调用较长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视角。

【关键词】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 历史现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高中历史教学被严重公式化、八股化,常见的办法就是把教材肢解,肢解的依据就是高考试题。这种方法把整体的历史事件拆解得支离破碎,不利于宏观地把握历史进程和历史事件,也不利于学习和研究历史。而借助“大历史观”则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大历史观”是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强调不通过对历史人物短暂生涯的探究和历史事件孤立的分析来研究历史,而是要通过对当时历史社会的整体面貌分析和把握进行历史研究。它强调用较长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视角。

一、正确看待“大历史观”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新课程历史必修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历史观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将历史大家的大历史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这将更适于新课程历史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呈现出分层性、模块型和组合化特征。

将大历史观运用于教学,将对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是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各个方面去介绍历史,这必将成为我们研究新的教学模式的一个有利工具。二是可以促进教师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整合,从宏观角度用归纳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三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一种历史思维能力。大历史观的运用可以把古今中外相关连的主题联系起来,形成清晰的脉络,使历史变得更加明晰,更加包罗万象,形象而易于理解,让学生兴趣倍增,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四是对于教学评价标准等环节也会带来重大的突破。总之,大历史观可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具魅力。

二、认真实施大历史观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1 注重提高自身素养。首先,要充分认识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真切体认到目前历史教学仅仅追求应试教育对中华民族的希望——年轻人的危害。也就是说历史教师不能短视,不能自我矮化。要抓住新一轮教学改革之机,大胆探索。其次,要耐下心来,认真阅读几本书,并逐步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在历史专业修养上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可以围绕本课题,对以下的专著进行研究:黄仁宇的史学著作;汤因比历史著作;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世界通史》;梁启超的新史学著作;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著作;韦伯的《经济通史》;费正清的《中国与美国》:肯尼迪的《大国兴衰》。

2 重视课程与教材的“二次开发”。本次高中新课程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方案的突出特征之一,是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新的高中课程要求教师抛弃传统的“教书匠”做法,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对课程与教材的理解与“二次开发”。

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是指教师根据实际教育情境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一种课程行为。教师开发课程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教师开发课程体现为对既有的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教师对原有课程的“二次开发”一方面服务于教师本人个人化的教学需求,体现出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诠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将课程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个层面,教师开发课程体现为开发新的校本课程。

3 重视模块的功能。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与传统课程中的单元结构方式相比,模块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每一个模块都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作为该模块组织的核心,模块中的所有内容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设置。学生在模块课程中所获得的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种在主题统摄之下的结构化的知识框架。这种模块化的内容使得知识以结构化而不是零散的形式整合到学生的认识结构中,从而促进了学生整体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充分考虑模块的三维目标的实现,可将模块再分解为若干个单元,对单元(或主题)的教学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划分,这种划分将更有利于接近日常的教学安排,即课时的安排;对单元(或主题)教学内容的划分应该做到相对独立的问题与课时的相对应;在开始模块教学前完成对该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

4 重视单元备课。我们现在强调的单元备课,是一种三维教育目标的教学设计,它以模块为基础和出发点,以一个教学单元为单位,根据课程标准及其内容,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运用问题探究法,确立专题的教育价值,整体规划专题。它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而不至于把一个例题的某个特质当作教学任务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可以前后连贯地看教材、分析教材,并罗列、权衡教学任务的轻重,有助于帮助我们分析教材之间的关系,抓住最重要的任务、最本质的问题,使我们的教学能有的放矢。

(1)“大历史观”下的单元备课利于教师组织实施新课程,又有利于学生从事专题探索。从“能力立意”和“问题立意”进行知识与能力的组合,有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教学问题为对象,把在教学、教室里发生的真实问题通过对话、反思,进而概括、提炼和转化,升华为大家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同时,经过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也可以使教师获得专业化的发展和提高。

(2)单元备课使课堂教学更具人文性。因为新教材采用了以专题整合内容的编排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进行单元备课,把单元的整体目标,有机地渗透在每一节课中去,使每一课的具体目标和单元的整体目标鱼水相融,教师就可以根据学情的变化对教学内容灵活地做出调整,真正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和学习感受。

(3)单元备课使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理念。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创设不拘一格的开放型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时代感,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才会充满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5 认真组织实施。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如何把单元备课有效地贯彻落实。

(1)整体把握教材。单元备课有利于促进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帮助我们分析教材之间的关系,抓住最

重要的任务、最本质的问题,使我们的教学能有的放矢,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能促进教师发挥能动作用,进行教材重组,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因为进行了单元备课,所以在备课过程中,发现教材在编排顺序上与学生认知的规律和学习过程不同,就可以适当调整教材的顺序或对教材进行重组,从而使教学知识点的连结更加紧密,教学节奏更加紧凑,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特点。

(2)合理安排课时。单元备课有利于对每一课时的内容安排做出及时而较周全的考虑,为教学的实施作好充分的准备。单元备课大处着眼于整册教材,小处着眼于每节具体的课,改变以往上好一课再想下一课的现象。新学期开学前做好单元备课的工作,虽然来不及备好每一课时的课,但每教时的教学目标已经确立,对每节课要达成的目标都已了如指掌,再进行每一课时的备课时就可以做出较周全的思考。

(3)明确切入点。单元备课的切入点决定了它具备的特点和优势。一个模块要划分出合理的小单元,就必须了解整册教材的大框架;要制定出每个具体的单元,又必须深入到每个具体的例题中,这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对教材的“三观”——宏观、中观、微观,单元备课其实是处在对教材的中观,它是三“观”的核心与纽带。它是以整册教材的全局性为规划背景,以具体例题为规划线索,配合教时、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形成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小单元,成为“全局——局部——细节”三部分的联结,最终实现教学任务的达成。

三、“大历史观”下的单元备课举例

必修1第五单元“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单元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A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B 过程与方法

1 结合地图,对比四大文明古国(大河文明)与古希腊(海洋文明)所处地理环境,体会地理环境对文明生成带来的影响。

2 纵观历史,从大的方面把握欧洲文明与中华文明发展和展开路径上的不同(不同中心线性发展和辐射状展开)。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单元1和单元5,探究东西方文明的不同模式及其对中西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中西方国民、社会生活的不同影响,理解什么是“国民”。

(二)教学内容说明

本单元重点叙述了欧洲文明以雅典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在公元前6世纪形成,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从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随着古罗马的政治演变和对外扩张,以罗马法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为核心内容的罗马政治制度。第一课的重心在民主制度,第二课在法律,整体上从民主与法制(现代西方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的角度论述了古希腊罗马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由于中国学生离欧洲文明较远(主要是思维上),所以,教师应以讲述为主,提供充分的史料,适当注意与中国史比较(不可过多,多易糊涂),注意讲清古希腊罗马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大的方面:地中海、三大洲、两大文明之间;小的方面:地形)以及人文环境(城邦的特点、社会经济、阶级结构),指导学生依据教材理清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机构及其地位、产生、职能;讲清罗马法的阶级结构、政治变化、对外扩张对罗马法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带来的影响。

作为一轮复习,还要结合必修3和选修课(重要改革),全面讲述古希腊罗马政治,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全面的历史,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其作出客观评价。

(三)推荐书目或篇目:顾准《希腊城邦制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文明的生态史观》。

(四)活动探究设计:以中国、日本、希腊、俄国等国历史发展为例,探究环境对其政治和文化以及国民心理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略)

作者:陈 斌

高考复习视角下历史教学论文 篇2:

如何优化高中历史教学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在现代教学理念以及多元化教学措施的辅助下,整体发展水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上升势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强化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历史核心素养作为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的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针对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有效开展途径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内涵;渗透途径

怎样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把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的作用和价值真正落实到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多元化历史教学的开展依据,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历史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情感价值观念和情感价值态度的不断积累,是学生在掌握多元化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种具有较高综合性特点的历史学科特性。由于相关内容会涉及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几个领域,所以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具体教学内容能够充分融合历史核心素养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对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方式方法不断探索,通过好的引导和渗透手段,实现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标。长此以往,通过高中历史教师的积极引导,能够使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采取适应自身提高历史学科素养的方法,使历史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从而强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在对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仔细研读历史课程相关标准要求,还要深刻领会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并采取多種措施使二者统一结合。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历史价值观”相关内容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核心素养,在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资本主义经济在二战结束后的调整以及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进行比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家国情怀”作为教学目标;也可以将“通过系统性剖析福利制度,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作为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够使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和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得到进一步强化,还能实现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的目标。

(二)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探究高中历史合作学习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思考、分工合作、讨论探究等形式,提高其知识掌握能力、技能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比如,在带领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相关知识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具体探究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核心问题进行探究,并明确分工。第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信息资料。第三,以小组为单位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充分整合、判断、分析,并在小组内部对相关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以及专业课件的指导下,最终撰写本组的研究报告。第四,在班级内部要求小组对交流报告最终的结果进行汇报,每组指派一名代表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并且充分解答其他同学以及历史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五,在汇报结束后,结合其他小组的汇报结果对本组的研究报告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将其作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具有的史料实证思想得到积极建立,而且能使学生具备理解与解释历史的核心素养[1]。

(三)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创设高中历史教学问题情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全面激发,而且能使学生变传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传统的“学会”理念转变为“会学”理念,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确保创设的问题情境多元化。

通过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问题悬念的激发下,对这个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能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寻求问题最终的答案。长此以往,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进一步强化[2]。

(四)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提升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情感体验

历史核心素养形成的条件需要在学生对历史知识点产生一定的体验和感悟之后才能形成,并且在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外化为崇高的行为,内化为优良的品格。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历史课堂潜移默化地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从而使高中生的历史情操得到陶冶。

比如,历史教师可以将绘声绘色的讲解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对丰富图像资料和影视资料的整理,将多媒体技术具有的文字功能、图片功能、音频功能、视频功能具有的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的同学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分角色扮演历史剧,使学生通过历史角色的扮演穿越到当时的环境中,与相关历史人物展开隔空对话,从而与历史人物在心灵与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得到进一步强化,而且还能有效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3]。

(五)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高中历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

想要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必须确保对应的评价体系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为了有效实现这个目标,在开展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运用多元化方式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对话构建的意识与能力。

比如,在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与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全面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对历史技能进行灵活掌握,还要对学生价值观念、态度观念、情感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进行系统性评价。与此同时,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评价,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开展自我评价。只有确保建立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历史学科教学需求,才能使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得到全面实现[4]。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设计与发展目前正处于探索和构建时期,将历史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差距。也就是说,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融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历史教师对传统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将多元化的教学措施运用到具体教学中,使学生通过不断积累历史知识、沉淀历史文化,才能有效实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从而使高中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光亮,刘莉,刘悦.关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教学思考──以近两年贵州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为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6):167-169.

[2]戴建华,李霞,陈庚.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适应和掌握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意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04):221-223.

[3]陶裕,何睦,张华中.基于我国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高考历史试题考查成效分析与建议——以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第41题为例[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09):103-105.

[4]周维美,周銮君,黄晓坚.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备考复习——以全国新课程卷“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为例谈选修课复习教学[J].福建教学研究,2020(17):143-145.

编辑:陈静

作者:邓小军

高考复习视角下历史教学论文 篇3: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是我国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而又具有较强时代性和实效性的学习方法。在新课标中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之感、中外文化交融于天际之中以及人类自身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必须不断地提高认知能力。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为基础理论依据,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阐述了统编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从历史题材出发、重视中外文化知识学习以及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从而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

历史教育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这门学科的内容、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对国家未来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历史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精神,使其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认识世界。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人文性内容,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要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授课。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一)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

在传统历史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会提前按照教学大纲准备教案,然后按照教案为学生讲解历史课程,学生完全是按照教师的思维进行学习,缺少互动性。而现代教育理念是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所以需要想办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应试教育的考试分数,很多学生都按照教师的要求和练习题的内容死记硬背,想在考试中取得一个良好的学习成绩。这正是传统教学的弊端,学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分数,但是根本不理解课本内容的含义,只是机械地对课本知识进行背诵,这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一点益处都没有。所以,学生不理解课本内容而单纯学习并不能提高自身的历史观念。

(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

无论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模式,服务对象都是课堂上的学生。而传统课堂上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重视学习方法,都是由教师进行主导课堂学习,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思维展开学习,毫无积极性。如果不让学生参与到历史课堂实践中,学生是无法提升综合素质的,也不能对课本内容完全理解。一般的历史教学都是有教师指引,所以,学生的学习内容除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就是考试的内容,更不用说提升学习主动性。另外,学校也没有针对历史教学安排足够的教学资源,并设置合理的教学设施,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课改下的必然趋势,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需要结合历史课程的学习和学科特点逐渐培养成的。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不但可以反映历史学科的学习初衷,也可以体现历史学习对学生的深刻影响。根据对新课标的内容理解,学生应该在历史学习中逐渐提升学习相关的能力,而不是局限在课本内容上,要提升整体的综合能力,有历史学习后的价值观体现。学生在高中时期的核心素养是由多方面的能力综合养成的,既包括历史知识又包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包含了利用历史知识掌握的时空观念,从而学会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学习历史知识不是真正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用历史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逐步将唯物辩证的思考方法应用到事件中,形成有正确逻辑的人生观才是根本目标。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教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成为历史课堂的主角,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增强历史意识。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历史事实与主观意识相结合

历史教学是高中培养学生历史观的基础,高中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最佳时机。要借助历史课本中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来从主观的角度学习,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意识形态。高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很多事情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是欠缺一个正确的引导人来帮助学生得到提升。因此,历史课程让学生去伪存真,从事情的表面现象通过正确的理解挖掘到实质,这个学习的过程就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客观认识。历史课本上的内容都是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截取的经典片段,为了让学生们不忘历史、尊重历史,并能正视历史,在今后的生活中构建全面的历史观。

很多教材中的课文可以从内容上和历史事件上激励学生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实际上不需要太复杂的课程设计。教师在讲授这部分课程的时候,大可以单刀直入地将课程内容直接突出,不用太复杂的前奏和背景介绍,这样更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理解课文内容,用剩余的时间可以进行针对课程内容的讨论。例如:“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堂课是本册书的第21节,前面課程已经对我国当时的局势和发展的变化介绍得很多,而这节课是突出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是一堂非常有意义且可以激励学生的课程,所以,可以直接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重点学习点整理成表格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对重大历史事件了解并概括整理的学习方法,并可以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讨论五四青年节可以进行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昌盛而学习的理想。

为了能让学生清晰地根据历史事件了解历史的变迁,便于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可以对课本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例如:可以利用一张地图将我国在历史上的发展,根据社会变化后国家版图的大小来进行讲解,再把历史事件按照时间轴排序。这样既可以有逻辑思维性也可以让学生对历史时间清晰明了。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采用动画制作的方式,将同一国家按照版图变化做成动画,在动画的旁边加以简单的介绍,可以更生动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掌握历史知识。

(二)采用情境教学

在新课改后,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灵活教学,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例如:可以开展辩论活动,分组讨论并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习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知识,并了解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也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拥有先进思想和革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也要学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加努力地学习所有学科知识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还可以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轴,让学生分组分析各个重要革命失败和成功的原因,从分析起义发起人的人物特征开始从细节上开始找线索,最后,结合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类似错误心态和行为,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情感目标。诸如此类的题目非常多,还可以讨论各个朝代建立和灭亡的原因,总结历代皇帝的管理优点和缺点,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这些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然后由教师指引按照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课程内容并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三)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分析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生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才能充分理解历史课程的实质,也才能形成稳定的心态和正确的历史观。学校在安排课程内容的时候要注意节奏,注意学生的接收能力并保障能充分吸收历史课程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探究历史,并产生兴趣。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还安排了比较具有趣味性的课程,还有的教师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先观赏历史影片,根据喜欢的明星表演人物推断历史人物名字,并根据故事情节介绍历史课程,总之,在上课的时候尽量让学生缩短与历史的距离,尽量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到的事物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一点一滴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都不同,因此,对历史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倾听学生的问题,从中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方向,这样才能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帮助学生完成历史学习。

(四)重视教学设计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应该对工作认真勤勉,对学生尽职尽责。教师在准备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再结合学生的特点,将课程中的历史事件分段,让学生更容易领悟其中的事件意义并用矛盾的心理分析历史事件。在批判中進步,在树立态度中成长。历史的学习本来就不是单纯地掌握知识点,而是通过历史来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并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用正确的视角看待生活,用敏锐的触角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爱国精神和大国情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品德好、能力强的新时代综合人才。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是很强,所以教师可以利用预学和复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下利用业余时间巩固一下学习,所以,在课程结束前需要进行任务布置。任务的布置不限形式,根据学习内容可以灵活掌握。例如:可以让学生探讨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也可以对经典的历史桥段找到相应的对白进行朗诵等。总之,就是要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增加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并加强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习。

(五)联系历史解释,重视素质培养

所谓的历史解释,是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课后对课文中的时间、人物和事件通过自己的理解客观地表述出来。这个过程要尊重历史,还原真相,并合理科学地对历史发生的事件进行推理,并分析出历史课程要学习的内容和意义,再结合实际研究总结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这才是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要正确地对历史进行解释,一定要自己研究历史课的每一个细节,对细节整理、分析,并且有逻辑的理性对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再确定历史解释。这样做可以减少主观判断对历史内容的理解而曲解历史,而是采用科学求证的方法对历史有一个正面的解释,从而反映了历史学习方法的客观性。在找到正确的历史解释的过程中,学生一定是批判的、矛盾的并且不断自省的,这样才能比较出真正的深层含义,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提升自身的素质,从而用新的思维模式来认识对象解释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历史的学习重在真实,通过科学来掌握知识与能力。

结束语

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学习的高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联系中外、融会贯通的作用。历史教学为高中学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高中生对中国文化、民族精神以及中外国情方面的知识。《中外历史纲要》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在这其中就包含大量优秀作品。创新教学思路还是应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多种方法实现这一目的。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人文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徐青忠.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J].高考,2021(7):77-78.

[2]刘伟.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2021(4):202.

[3]张朝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5):147-148.

作者:陈峻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交通工程学课程工程教育论文下一篇:有效性课堂教学幼儿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