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团队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20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职业院校团队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文章阐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现存问题及学习型组织理论,分析了优秀“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的建设途径,即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础选择团队带头人;健全团队沟通机制,发展团队行为文化;健全团队激励机制,发展团队制度文化;合理定位教师团队的共同愿景。

职业院校团队文化建设论文 篇1:

试论职业院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

[摘要]文章从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入手,对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通过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平台、“移植”优秀企业文化,让企业专业人士参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来融合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以期对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与改革有所增益。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途径

[作者简介]张怀钊(1973- ),男,宁夏西吉人,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广东  广州  510006)何华(1980- ),女,陕西西安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广东  广州 5104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行业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4JK2030)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校企合作的深层融合即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规划、合作教育、合作培养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将学校学生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有机融合,有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与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与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存在碰撞和交融。因此,职业院校如何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而形成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将是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比较

(一)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内涵

我们一般把企业文化定义为“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一般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全员树立与企业发展相一致的目标,使个人努力奋斗的过程与企业奋斗的目标保持一致,并能够为员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先进的管理机制,从而产生一个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场景。

企业文化是在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基础上逐步演变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其主要目的就是以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方式满足企业员工在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企业文化的本质而言,就是通过企业制度的衍生,从制度上的强制或激励措施,促进员工产生某一行为自觉,这一群体的行为自觉便组成了企业文化。

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大学的风骨,是凝聚教师与学生精气神、展现文明程度的“窗口”。校园文化不仅包括校园建筑、景观园林、绿化美化这些有形的物质内容,更体现在学校的学风、校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这些都是这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文化和精神氛围,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

(二)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

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管理等各种活动过程中所形成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仅是一所院校的积淀和底蕴,也是学校的一种象征。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该企业所特有的生产思维、管理理念、销售行为准则等,是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的,在经营的过程当中反映出来的企业意志。因此,从二者发展的层次来看,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代表着自身最为特色、最为核心的部分。

1.共同点。第一,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都是以人为着眼点,校园文化着眼于即将进入企业的未来的员工——学生,企业文化则是着眼于企业员工团队中的个体,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载体的管理类型、组织方式。第二,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本质上属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可以分为精神方面的文化、物质方面的文化、行为方面的文化和制度方面的文化四个层次,学校精神和企业精神分别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部分。第三,校园文化在职业院校内部有导向、规范、凝集等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也起到这样的作用。

2.差异点。第一,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培养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经营管理文化,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其本质属性就在于能够长久地获得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第二,校园文化提倡的是自由、平等、宽松、个性的学术和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则更加看重竞争、服务及业绩,强调文化的制度属性和纪律属性。第三,校园文化是一种研究性文化,追求的是理性、品位,强调过程,而企业文化是实践性文化,与生产、管理、经营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重结果。第四,校园文化对社会有很强的辐射作用,特别是高校的,企业文化对社会的辐射作用则相对较弱,即使是企业产品的消费者,其影响也很有限。校园文化的本质实际上是使命文化,内敛而含蓄。企业文化则是责任文化,核心在于竞争、创新和客户导向,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而存在的。

二、企业文化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融合的切入点

(一)以吸纳文化的对象为切入点

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都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学生通过实习实践,能够在真实的企业实践环境中不断感悟和体会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潜移默化地把企业对员工的行为要求逐步内化为校园文化自身的内在需求。从微观方面来看,学生在与企业优秀员工的工作和交流当中,一方面学习他们高超的技艺,另一方面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既增强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也强化了不怕困难、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品质。从宏观方面看,企业文化也可以加快学生的角色转化,促进其社会心理成熟,从而培养出作为未来职业人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以企业理念内化为校园文化为切入点

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职业院校中去,从而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学生向往能够成为优秀企业的一名员工,这时企业文化无疑就发挥着教育与引导学生、鼓励与鞭策学生的积极作用,在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忠于职守精神的熏陶等方面先是内化到学生个体,最终对于学校良好校园学习风气的形成产生较大影响。

(三)以校园文化具化为企业文化为切入点

在企业管理经营理念的影响下,职业院校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的同时,沿着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坚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信念,发扬传统优势,培养双师型人才,开创新的人才模式,请企业专家走进校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模块教学、专题教学,使学生不再是纸上谈兵的高手、现实操作的低能儿,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凸显技工培养特点,培养出一批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企业实行订单式办学,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三位合一”,保证学生就业出路的畅通。

三、职业院校中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途径

(一)搭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交流的平台

1.实习实训基地平台。实习实训基地是企业最直接接触学生和教师的场所,在双向交往的过程中,双方人员可以完全置身于对方文化氛围之中,被对方的文化所熏陶,从而自然会将好的理念带回。这个平台一方面是师生下企业锻炼和深入了解企业的最佳场所,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理解校园文化精髓的最直接的方式。

2.课堂教学平台。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场所,也是渗透企业文化、宣讲企业文化的场所,更是企业精英、优秀毕业生讲座的场所,这样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近距离对接。

3.网络平台。企业通过资助贫困生、设立订单班以及举办或参与招聘会等形式,可以借助校园网平台对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人文关怀等进行宣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进而理解企业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经营理念等,为更多职业院校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提供支撑。

4.学生科技研究平台。一般职业院校会在每年组织学生们参加科技文化节,它是学生展示专业技能、文艺才华的一个重要舞台。为了进一步促使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快速地向岗位职业技能转化,最终成为企业所认同满足岗位需要的员工,学校应该在企业技术能手或专家的全程参与下,把展示项目设置、作品评判标准更贴近于企业实际工作。

5.学生活动社团。职业院校学生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因此职业院校可以积极地引导社团的规划和建设,为社团活动提供活动所必需的支持。一方面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采用企业化的运营模式来管理整个社团;另一方面社团也可以邀请企业当中具有共同爱好和共同志趣的员工参与进来,举办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学生社团活动。

6.校报与宣传栏平台。企业先进的价值标准、经营理念、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竞争意识等,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宣传成功的企业家和优秀的毕业生,用成功的榜样感染并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使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置身于企业文化氛围之中。

(二)“移植”优秀企业文化,让企业专业人士深度参与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既然高职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是可以互联、互融的,那么职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就不应该是闭门造车、故步自封,而是应当让更多的企业专业人士参与到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来,为优秀的企业文化进入校园出主意、想办法。

1.企业专业人士设计校园文化景观。环境影响人的成长,可以将学校景观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与企业的风格结合起来,从而使校园文化景观为教学服务。

2.推广企业文化中的VI视角形象战略。主动邀请企业中的管理精英、营销精英、技术精英等,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历史沿革、服务面向以及职业和行业特点一起设计校徽、校旗、校歌、校标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3.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管委会”。邀请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共同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管委会,不定期地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规划和管理设计,加强学校的品牌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等,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4.引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对学生的“管理”。企业文化的管理是全方位地锻炼员工,强调员工的心理、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因此不仅是简单强调员工对企业中管理规章制度的服从,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学校应当借鉴企业文化管理的经验,对单纯的“硬管理”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姚海涛.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张怀钊 何华

职业院校团队文化建设论文 篇2: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建设探索

[摘要] 文章阐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现存问题及学习型组织理论,分析了优秀“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的建设途径,即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础选择团队带头人;健全团队沟通机制,发展团队行为文化;健全团队激励机制,发展团队制度文化;合理定位教师团队的共同愿景。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理论;“双师型”教师团队;团队文化

2019年2月,我国制定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效果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是团队建设和發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团队发展的灵魂,对培育“双师型”教师、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建设现存在很多问题:职业院校对团队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团队结构不合理;缺乏团队文化建设机制;团队凝聚力不高。可见,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教师团队的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基于上述问题和挑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学生及高职院校教师的建议及意见,最终总结提出在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建设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的路径,为构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奠定基础。

1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根据高职院校教学领域的发展趋势,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势在必行,是高职院校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一个团队的建设离不开其文化的建设,著名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曾说过:“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不是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召唤力。”[1]可见,团队文化对团队的建设及发展至关重要。

2、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内涵

“学习型组织”是以系统动力学为基础,具有组织更具开放性、组织信息化、组织结构扁平化,通过不断学习调整组织结构等优秀的特征。彼得·圣吉认为,在学习型组织的领域里,有五项新技能“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对学习的理解不是简单地获取信息和知识,而是通过思考、实践和自我超越来改变思维模式,最终实现团队的共同愿景[2]。

简而言之,学习型组织是以沟通交流为基础通过个人的思考及超越进而改变团队的学习模式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

3、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于教师团队的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对于“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还停留在片面的师资认定上,重成果轻内涵,对团队的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

(2)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多数的“双师型”教师为“双证书”或“双职称”教师,缺乏真正的相关行业一线工作人员,而且很多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全身心投入,致使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3)缺乏健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建设机制。一些高职院校也在努力培养自己学校的“双师型”在职教师,比如:岗位技能训练、外出交流学习、挂职顶岗等,但是多数都流于形式,没有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共同学习愿景。

(4)许多教师观念陈旧,认为教学是教师个体的能力体现,把学习当作个人行为,缺乏“团队学习”及“团队合作”的意识,并没有充分发挥团队学习的有效性,缺乏团队的凝聚力。

2、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建设路径

(1)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础选择团队带头人

威斯勒曾提到,在优秀的教学团队中,要塑造团队的灵魂文化,团队领导者起着重要的作用。团队带头人指挥着团队的发展及进步,在团队文化建设中起着核心作用。因此要建设优秀的团队文化,必须确保带头人具有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具有一定的个人威望和人格魅力,积极主动地引导团队成员明确分工,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协作,共同学习,达到共同愿景。

(2)健全团队沟通机制,发展团队行为文化

“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团队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团队成员的行为活动展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团队行为文化是团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双师型”教师团队行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把团队行为文化与企业行为文化衔接起来,提升“双师型”教师团队行为文化的层次。团队行为文化中最核心的就是团队的交流沟通,首先,教师团队的成员需要加强合作和沟通。专职教师应及时分享自己的优质教学资源,共同观察教学过程,并对彼此的教学进行评价。让团队成员进行教学经验的分享,提高教师团队的整体教学能力水平。另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密切交流,专职教师对兼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点评,兼职教师对专职教师进行操作评价,相互学习,使实践与理论进行充分融合,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3)健全团队激励机制,发展团队制度文化

教学团队的绩效考核制度需要适应于团队文化建设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合理的方案来评估团队及其成员的表现,让每个成员都能得到他们应得的物质奖励;让成员有机会申请和选择从事与自己定位和利益相一致的团队角色和工作,实现成员与职位的匹配,让成员得到机会和激励;通过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地位职务等,使团队成员获得成就感。完善的制度可以为“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的建设提供保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团队形成主动合作、主动创新、主动学习的氛围。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促使团队的这种良性改变就是文化的体现,是由团队制度内化为团队制度文化的结果。

(4)合理定位教学团队的共同愿景

团队的共同愿景应该是团队奋斗的最终目标,任何一个教学团队的愿景目标应与学院的战略目标协调一致[3] ,因此,优秀的教师团队应该将团队的愿景转化为具体的、可量化的绩效目标,并将其与团队成员的个人利益相融合,促使形成一个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对所有成员都能起到长期激励效果,以便减少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确保整个团队和个人的共同成长。在教师团队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团队领导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政策指导、访谈咨询、绩效奖励等手段了解团队成员的个人意愿,并将其结合到本学院总的战略目标,制定出合理的教师团队共同愿景,促使团队成员为此愿景共同努力。

3、结语

总之,优秀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项目,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效果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是现代化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必然路径。“双师型”教师团队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项目,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团队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建设重点,构建团队文化应该不断回顾团队本身的发展特点,寻找最合适的团队文化建设的路径,建立一个具有本团队特点的独特团队文化,成为团队成员的强大精神动力,促进团队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彼得斯·沃特曼.追求卓越-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M].戴春平,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2]曹俐,雷岁江.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思考[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0):21-22.

[3]高进军. 加强团队文化培育 促进优秀教学团队可持续发展[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1):52-54+60.

作者:钱永苹 徐维

职业院校团队文化建设论文 篇3:

中职校园文化现状分析与探索

[摘 要] 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中职学校在摸索建立该工程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构建一套长效化的中职校园文化,各中职学校需要突出“职业”特点,贴合当地区域特色,对接相关企业文化,也要落实好教育部的指导意见。

[关 键 词] 中职校园文化;现状;企业文化

一、我国中职校园文化现状

国务院要求2020年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间急迫,这个目标的底色——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很艰巨。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校园一旦形成文化氛围,其作用和意义影响深远。自教育部颁布《加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以来,各中职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由过去教学实践中的零星感悟发展起来、系统起来。但在实际教学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各地差距还是很大的,效果也良莠不齐。特别是办学规模较小的中职学校,要“量身打造”一套适用的文化体系还将用很长的时间。

(一)千校一面

目前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般都是模仿和因袭。模仿高职学校的建设模式,贪大求全而呈现为“泛校园文化”特征,缺乏“中职”特色;模仿普通教育学校文化活动形式,成了“模仿秀”,缺乏“职业”特色;中职学校没有对自身的历史文化、本体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对校园文化发展也没有明晰的规划,各中职学校互相模仿,缺乏“个性”特色。

(二)校企合作中“两张皮”的问题

学校与企业的“硬件”交流越来越紧密了,但也基本停留在“硬件”这张皮上,如共建实训基地,订单、委托培養以及校企人才共享等。作为校企对接的核心——精神文化交流,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素质等则要困难得多。在校企合作中甚至出现了文化“倒逼”现象:校园文化并没有吸纳多少企业文化精髓,却被一些不良思想笼罩住纯净的校园文化天空,挥之不去,情况让人担忧。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物质层对接与精神层对接的割裂,形成了“两张皮”的现象。

(三)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软骨病”

软骨病有两个病因,一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主体“先天性不足”,在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中,很容易迷失自我。二是一千种企业,就有一千种企业文化,在与这许许多多的企业对接中,导致校园文化被硬性肢解,又硬性组合,割裂了校园文化自身的脉络,形成了一种大杂烩式的东西,看似绚烂,实则无味。

二、改进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

作为一名基层中职学校的校长,我带领团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园文化开展办法。

(一)“职”字落到办学理念上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涵盖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我校努力寻找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强调了适应岗位变化和职业转换、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校围绕“以德立人,以能立业”的校训开展新生“第一课”,让学生一踏进学校就牢记“德”“能”是人生腾飞的两翼。每年春季的“校歌”“斗唱”活动,各班集思广益唱校歌,提升自豪感、自信力。“我跟‘校徽’有话说”让学生深入学习“立业树人”的办学理念……

(二)区域特点“长”在办学特色上

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结合当地的区域文化和时代要求,创作出既体现学校特色又富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我校地处黄河三角洲,既是闻名全国的油田地区,也是渤海臂膀里的新生儿,油田文化、海洋文化、黄河文化交融激荡,形成独特的黄河三角洲文化。同时,正处在转型期的当地经济要求产学研结合,打通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面对职业培养新要求,我校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了解让很多人谈“化”色变的真实化工现状,理性看待自己的专业;利用油区设备制造比赛,强化实战技术;开展“黄河故道”系列活动,调查当地的民风民俗,争当盐碱地上的“当家花”—槐花—“小使者”……从书上学,从身边练,向未来看;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家乡,爱上家乡,永远记着家乡。

(三)“创”挂帅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闯出一条不同于普通教育校园文化的路。中职学校文化建设要时刻牢记对学生技能型、应用型能力的培养。结合自身特色、专业特点、就业需求,来创造自己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如社区服务、岗位练兵、职业生涯设计、产品创作、技能大赛、专业兴趣小组等。在我校众多的学习兴趣小组中,焊接兴趣小组、医药护理小组报名人数最多。

(四)“智”引路

“智”是智慧,是一种探索求知、发现规律的创造性的科研活动,其目的在于开创新的研究领域,发现新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培养创新型人才。“智”既是对教师的培养,也是指开展智能型校园文化活动,让师生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等,从而呈现出校园文化独有的前沿特色。

(五)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嫁出去”“娶进来”

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有激励和渗透的作用,校园文化又对企业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们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摸索着:首先要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意识。其次,邀请企业优秀人才、行业模范学校进行就业创业教育,特别是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宣传。最后,有选择地导入成功企业的文化理念,如务实的经营理念、严谨的行为规范、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中等职业学校也如同企业一样,通过校园文化,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陆坤.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5.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黄汶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资优先权的经济法学论文下一篇:学术家族地域文化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