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论文范文

2022-05-11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医疗改革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中美两国国情虽然不同,但改革的动力、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具有相似性,都反映出政府试图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来解决特定环境下面临的社会问题,也体现出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两国政府都通过提升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满足贫困人群、残障人等弱势群体对医疗保险的需求,缓解社会矛盾,提高公众的健康公平。

第一篇:医疗改革论文范文

深化医疗改革下中国医疗建设行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颇受社会关注,不少地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看病难”的问题,国家政府也因此加大对医疗事业的关注。在当前社会经济全面深化改革的氛围下,社会对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加强深化改革也寄予厚望。医疗建设服务行业作为医疗经济领域的晴雨表,间接反映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那么究竟我国医疗建设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其未来前景又如何?本文选取中国医疗建设服务行业具有代表性的深圳市尚荣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其宏观环境分析、财务分析及预测,对此一窥究竟。

一、尚荣医疗案例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据统计,2013 年末,我国共有1735个县、1.16万个县级医院。根据《规划纲要》要求进行测算,2020年全国将仅保留3470家县级医院,剩下的8130家县级医院的属性将会发生变化,部分县级医院会迎来社会资本的进入,部分则转变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进分级医疗制度是未来政府大力推进的方向,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将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粗略假设60%左右的县级医院将会进行改制并进行扩建或重建,即大约4878家左右。按照每家医院重建平均投资2亿元左右进行粗略计算,估算市场规模大约在9756 亿元左右, 平均未来5年医院建设PPP项目投资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根据尚荣医疗公司高管透露,根据公司的了解,目前具有医院建设需求的数量大约为2000家,按照每家2亿左右的投资额,投资规模也将达到4000亿。由此看来,中国医疗建设服务行业未来5年政治环境相当好,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2.经济环境分析。中国经济在2004~2013年10年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由159878.3亿逐渐增加至568845.2亿,增加了2.6倍,而政府卫生支出却由1293.58亿逐渐增加至9545.81亿,增加了6.4倍。2004~2013年间,我国名义GDP复合增长率为15%,与此同时,政府在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5%。说明我国近10年在卫生事业上的投入不断加大,并且复合增长率也远超同期GDP的复合增长率。原因主要有:人民对健康的需要随着物质需求的满足而日益提高;2003年,SARS疫情的全国蔓延,中国开始反思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投入,医改进程加快。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例不断提高。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投入,卫生总支出也会不断增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居民对于自身医疗健康护理需求会持续增加。医疗卫生服务市场需求十分强劲。个人对于健康的需求也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未来医疗卫生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由此看来,中国医疗建设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明朗。

按照行业惯例,医院建设可以分为土建工程、普通装修以及医疗专业工程。其中土建工程主要是指医院建筑物从破土动工到工程主体结构竣工(或封顶)的活动过程,包括建筑物内各种设备的安装活动,以及施工中的线路敷设和管道安装;普通装修是指对医院主体建筑工程进行的一般性装饰、装修和清理活动;医疗专业工程是指医院手术部、ICU、化验室、实验室等专业科室的建设活动,包括规划布局、室内装修、设备安装等活动。由于手术部、ICU、化验室、实验室等建设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健康或检验、化验的精准性,对建筑环境、装饰装修、设备配置均有较高要求,国家相关部门亦制定了专业的技术规范。因此,医院建设壁垒较高,其他公司难以进入该行业。此外,PPP模式的大力推行为医院建设行业的技术发展起了催促作用。

二、公司财务分析及盈利预测

1.公司成长能力分析。公司2011年至2015年营业收入为3.48亿、4.21亿、7.31亿、11.67亿、16.66亿。复合增长率达47.92%,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4271万、5549万、6718万、10312万、13226万,复合增长率达32.67%。近5年收入与净利润均保持高增速,主要由于公司采取买方信贷模式取得较多医院建设方面的订单,并且透过并购整合切入耗材、设备市场。2013至2014年由于地方政府对于医院借债扩大规模的控制,公司期间订单量较少,导致2015年收入增速下滑。2015年底及2016年公司订单数量和金额迎来第二轮爆发,未来3-5年业绩高增长非常确定。2016年中报收入下滑1.9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20.89%,均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部分在建项目尚未结算及去年普尔德合并收入中内部交易未抵消因素影响。下半年处于公司结算密集期,公司下半年业绩将显著好于上半年。

2.偿债能力分析。公司2011年至2015年流动比例为8.88%、4.72%、2.3%、2.04%、1.74%,近5年流动比例持续下降,而近五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1%、20%、34%、38%、47%,表现为持续攀升,公司短期及长期偿债能力有所下滑,提示有偿债风险。但深究公司业务,公司2011年上市,上市前由于控制风险及借款困难等原因借款较少。上市后公司通过买方信贷业务迅速做大市场,而基建业务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所以上市后负债比重持续攀升。但公司负债中主要是营业性的应付账款等无息负债,有息负债占比较少,年末公司财务费用一般在1000万以内,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在1亿以上,公司暂不存在偿还债务问题。此外公司2016年已经启动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未来偿债能力会有所增强。

3.营运能力分析。公司2011年至2015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为3.13%、2.03%、1.99%、2.18%、2.15%,近五年变化不大, 应收账款增速与收入增速相当,比较稳定。而总资产周转率近五年为0.38、0.3、0.41、0.53、0.63,稳步提高,表明公司运营效率的不断提升,可进一步提升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4.盈利能力分析。公司2011年至2015年销售净利率为12.72%、14.16%、10.6%、9.51%、9.31%,呈现下滑趋势,主要原因是公司至2013年以来逐渐并购耗材设备类企业致使毛利率下滑进而出现净利率下降的现象,但由于医院建设销售净利率约15%,耗材设备增长稳定,公司在医院建设方面收获的大单不断确认致使医院建设的收入比重增大,销售净利率会有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提高资产负债率及总资产周转率,致使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从2011年至2015年呈现4.33%、4.87%、5.97%、7.92%、9.91%的提升趋势,说明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不断增强。

5.盈利预测。预计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24.03亿,同比增长44.2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2.03亿,同比增长49.26%;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32.01亿,同比增长33.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3.16亿,同比增长55.67%;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43.38亿,同比增长35.5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4.12亿,同比增长30.38%。由此可得,公司未来盈利预测向好。

三、结论

1.宏观层面。在政策层面,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投入,卫生总支出也会不断增加。目前具有医院建设需求的数量大约为2000家,按照每家2亿左右的投资额,投资规模将达到4000亿,因此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在经济层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对于自身医疗健康护理需求会持续增加,医疗卫生服务市场需求十分强劲。个人对于健康的需求也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未来医疗卫生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由此看来,中国医疗建设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明朗。在社会文化层面,老年化趋势的加重,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加大,老龄化及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将促使医院建设行业的发展。在技术层面,医院建设壁垒较高,其他公司难以进入该行业。综上所述医院建设行业面临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行业前景看好。

2.财务层面。尚荣医疗近5年收入与净利润均保持30%-40%的高速增长,成长能力良好;公司暂不存在偿还债务问题,加之公司2016年已经启动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未来偿债能力还会有所增强;公司总资产周转率稳步提高,表明公司营运能力不断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不断提升,说明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不断增强;从2011年上市至2015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47.9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32.50%,经预测,公司未来三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公司财务数据良好,反映了医院建设行业发展迅速。当前医院建设行业增速达30%,高于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增速,未来发展速度及空间巨大。

3.行业发展。深圳市尚荣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医疗建设服务行业的一个缩影,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医疗建设服务行业无论在宏观层面还是财务层面,均存在较大的机遇与继续增长空间。由此可见,中国医疗建设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

作者:叶冯艳

第二篇:中美医疗改革的比较研究

【摘要】中美两国国情虽然不同,但改革的动力、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具有相似性,都反映出政府试图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来解决特定环境下面临的社会问题,也体现出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两国政府都通过提升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满足贫困人群、残障人等弱势群体对医疗保险的需求,缓解社会矛盾,提高公众的健康公平。

【关键词】美国 公共医疗改革 新农合

中美新医改都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

19世纪上半叶以来,数位总统都试图对医疗保障进行改革,但直到1965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林登·约翰逊才终于成功地为贫困人群和残疾人士设立了公共医疗补助机制(Medicaid)。Medicaid项目的经费来自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其中州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针对低收入群体及其家庭等,当他们符合医疗补助资格时,对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到了21世纪,医疗费用不断上升,给家庭、企业和美国政府带来沉重的负担,美国医疗体系已经不堪重负,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了。在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开展的一系列改革中,医疗改革是其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奥巴马曾在公开宣称,如果美国的医疗体制再不改革,它将会拖垮整个美国的经济。

在我国,我们原来的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看病曾经起到巨大的作用,在上世纪60年代已经覆盖到95%以上的农民,但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基础被打破,已经不能发挥原有的作用。农民的医疗保险方面开始出现问题,并且问题越来越突显。因此,2002年10月,国家决定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明确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地方开始试点,中央提出到2010年实现制度基本覆盖。

中美两国的医疗改革,反映出政府都试图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来解决特定环境下面临的社会问题,也体现出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两国医改的内容设计都体现时代需要,并且满足了社会不同群体的政治诉求,是不同群体进行利益博弈的结果。

美国Medicaid项目和中国新农合制度的比较

第一,项目政策发展方面的比较。Medicaid项目范围广泛,涉及从医院到医生服务,从门诊急诊服务到专业医疗服务,同时还包括家庭健康计划咨询等。自奥巴马上任后,就颁布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方面的政策,奥巴马政府试图通过增加政府财政投入,扩大Medicaid项目的受益人群,实现制度的全覆盖。Medicaid项目改革方案是简化医疗救助计划登记程序,为残疾人提供以社区为基础的上门服务等。联邦政府计划将3600万无任何医疗保障的人口全部纳入Medicaid项目,加大低收入人群在医疗服务方面的可及性。

中国新农合的实施对象为具有农业户口的、自愿参保的农民,从2003年开始试点,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也提出了对新农合的改革意见。主张不断对医疗服务体系进行完善,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12年,卫生部又发布相关政策,提出七项措施,加强新农合制度建设。如财政投入加大;保障水平提高;大病保障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工作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等。

两国政府都在项目政策发展变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实施对象都有所扩展,主要是进行政策引导,其中美国的医改多以失败告终,没有太大的政策变化。中国方面,新农合2003年开始试点,2009年以后开始大踏步发展,这部分是由于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美国的Medicaid项目,以及后来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医改方案,通过立法的形式进行,并且方案的设计非常细致,责任具体到办公室级别,费用的测算也精确到了千美元。

第二,发展路径方面。美国Medicaid项目和中国新农合制度,最终发展的方向不同,主要是由于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国普遍是以家庭为单位防范风险,医疗方面也是如此。而美国文化中强调自由的价值观,重视自我,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追求自我权利的实现。这样的价值观阻碍了美国实现全民医疗。作为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美国提倡小政府的理念,不希望政府干涉市场对资源的自由配置,这样的观念妨碍了政府在医疗领域的改革;而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并不断深化,从发展的过程看,由于路径依赖的因素,中国政府依然需要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负责人,而市场机制在医疗资源的调节方面仅能承担补充的角色。

第三,管理体制方面。美国Medicaid项目管理均由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设立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援助服务中心负责,经费来自于联邦和州两级的税收,由他们分担医疗援助的费用。签约的私立医疗服务机构从政府得到补偿。无论公民纳税多少,只要符合补助标准,依法享受待遇。这也就决定了此项目对受助人群有严格的资格审定。联邦政府负责制定宏观指导方针,并提供财政补助;州政府管辖的医疗援助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方案并执行,涉及资格的认定、待遇的水平、医疗机构的补助等等。

中国现行的新农合统一由卫生部门管理,虽然新农合名义为保险,但性质上更趋同于救助。为了以后更多地体现医疗的管理,可以将其转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统筹层次过低,部分地区主要是以县(市)甚至以乡(镇)为统筹层次。中国的新农合筹资机制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的计算方法。

中国的中央和地方,与美国联邦政府以及州和地方政府在费用负担方面面临着相似问题。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展,各个地方政府在医疗的设计、服务水平、赔付率等方面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引起各级政府费用负担上的博弈。当医疗费用不断扩大,为了降低费用,中央或者联邦政府会进一步考虑减低其自身责任,减少配套拨款,这会直接影响贫困人群的就医机会,并会导致医疗的服务质量不断下降。从而会扭曲整个医疗改革目标,并产生更多的社会经济问题。

第四,覆盖人群方面。Medicaid项目参保人数从1972年的1760万,增加到2009的5100万,覆盖率从0.84%上升到1.66%,增长了近2倍,低收入人群享受医疗服务方面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基础的覆盖率还是很低,因素可能有很多种,如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才可以申请,与美国的人口普查方法有关。随着新农合制度的推广,制度覆盖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加,覆盖率从 2005 年的 75.7%达到2011年的 97.5%,覆盖人群数量极大地提高,基金的收支呈现略有结余。中美两国两个项目享受对象的人群都在不断增加,覆盖率也在不断提高,中国在普及率上远远高于美国,由于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利于自上而下开展改革,这对于新农合的发展和改革是一个优势。

中美两国国情虽然不同,但改革的动力、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具有相似性,提升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满足贫困人群、残障人等弱势群体对医疗保险的需求,缓解社会矛盾,提高公众的健康公平。

对完善中国新农合制度的启示

第一,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医疗服务作为专业技术服务,是高度信息不对称的。无论是依靠政府还是市场,都是为了确保医疗的安全、有效。对于中国,以政府为主,靠政府的因素更多一点,政府作为主要供给方,自上而下来提供医疗公共服务。

第二,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农村居民人口众多,对于基本医疗有很大的需求,提高对新农合的补助水平,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美国经济实力比较强大,不仅医疗资源丰富而且医疗技术先进,一旦改革涉及的成本比较高,他们更加追求效率高、成本低的方式。而我国有很强的行政动员和组织能力, 所以效率方面,我们的医疗改革要比美国高。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参考文献】

①曹琦、王虎峰:《美国新医改:根由、路径及实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

责编/谭峰 美编/宋扬 王梦雅(见习)

作者:赵巍巍

第三篇:解决医改矛盾 推进医疗改革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启动运行以后,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定点医疗机构与劳动保障部门、参保单位与劳动保障部门、劳动保障部门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定点医疗机构、劳动保障部门与金融机构之间等都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对于推进医疗制度改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处理医疗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医疗机构要转变观念,正确对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把医疗统筹基金当成摇钱树,开大处方、滥检查、挂名住院,而应优化配置,降低消耗,培养全科医生,瞄准当地医疗市场弱项,做到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人有我精,人无我有,使医疗手段更加完善。要拓展服务思路,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防治、家庭病房、健康教育、体检、临终关怀等医疗项目,向社会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一体化的服务,使群众实现就医方便,看小病不出门,看大病少花钱的愿望,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优良的诊疗环境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医疗保险的总体目标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遵循这个原则,我们要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以公务员补助、大额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12种慢性病补助及商业保险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既考虑了公费医疗时期待遇较高人群的利益,也照顾到困难企业、关、停、并、转企业职工及其他参保的弱势群体,解决广大参保人员就医问题。

现代医学模式下,医患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医患关系,而是在医疗行为中形成了法律约束的具有双向性的特定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了。这其中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选择权、索赔权等。这就要求定点医疗机构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重视医护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注重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熟悉病人的心理,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尊重病人的需求。提高医疗质量和治疗的效果,服务热情,病人满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患矛盾。只有强化责任意识,更新服务观念,建立人性化的服务手段,才能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不断发展。

农五师许多医改的做法和经验,为我们减少医改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有益启示。农五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了具体管理目标,确立了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制定出了“一费,两率”的工作目标(人均住院费、住院率、转院率)。建立了转诊、转院制度,出台了《农五师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办法》,聘请医疗专家定期、不定期地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建立了合署办公制度,即劳动保障部门首先与定点医疗机构是合作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由医保业务经办人员进驻定点医疗机构,参与其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引导医护人员学习、掌握、执行医保政策,规范医疗行为,及时掌握参保人员人院、住院、出院的动向。

农五师还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五个自控”,即自动控制参保职工身份识别,自动控制出院后不结算再次住院的现象,自动控制医疗保险统筹金最高支付限额,自动控制欠费单位职工住院,自动控制住院起付标准金额。“六个反馈”即:及时反馈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发生情况,及时反馈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人次情况,及时反馈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报销、出院结算情况,及时反馈各定点医疗机构保险统筹金支付情况,及时反馈各定点医疗机构“三个目录”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各定点医疗机构药品价格支出结构情况。以此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实时监控,发现有不规范医疗行为,及时下发邮件,责令其整改。这样保证了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被超支、透支,简化了办事程序,方便了广大参保人员。

针对金融机构压库的现象,农五师劳动保障部门积极与银行进行协调,从个人关系上讲感情,从利益得失上讲政策,从市场经济角度上讲效益,使银行主动将划转资金的过程由繁变简,由长变短,保证了基金的增值、参保人员待遇的及时落实和我们征缴数据的准确性,在双方作为伙伴关系相互理解的前提下,通过通力合作,2004年,个人账户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全师参保人员住院人数减少了,统筹金压力减轻了,减少了矛盾,达到了基本医疗保险改革的目的。

(作者单位:农五师社保中心)

作者:丁荣萍 王新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育现象论文范文下一篇:公共政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