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研活动反思

2022-07-24

第一篇:名师教研活动反思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的反思

4月14日我和**等人到婺源参加了“教育新视野*第一届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听了著名教师薛法根的观摩课《桂花雨》,王文芳《太阳是大家的》。高林生的报告《提高课堂效率的三点思考》,熊海滨《自己的花儿是让别人看的》,于永正老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观摩课。还有于永正的爱徒朱文君的《伊索寓言》。每堂课都精彩不断。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学有所收获。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大德无形,大教无痕。名师们的课堂没有华丽的外衣,也没有所谓扣人心弦的导语,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感悟课文。感觉一堂课上下来很朴实,却又紧紧地围绕着小学语文课标。他们的课堂朴实自然,却又令人回味无穷。叫人深有“曲终人散有时尽,余音绕梁无绝期”的感觉。

在日常教学中我总以为低年级写字是重点,到了中高年级生字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了,加上生字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渐渐地我就忽视了。可名师们却教育了我中高年级同样要注重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指导学生去写。薛法根老师的《桂花雨》教学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完成黑板上的看拼音写词语练习,并通过连词成句的练习和重点字词的区分比较,完成了字音的认读,字形的识记,字义的理解。于永正老师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先让学生写出通过自学记住的词语,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他们的词语教学都鲜味十足,引导信手拈来,学生的知识生成更是水到渠成。于老师还针对课文中一些特殊的字(紫、庞、妻)进行了写法指导,他让学生利用写字本进行描“黑”,并教育学生写字时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于老师还利用他每次上课前都把要板书的字反复练习的身教来影响、教育学生:字是练出来的。

薛法根老师在《有效的阅读教学》中强调:要让语文课变得清晰!要学会取舍,要有明确教学目标。对于如何让语文课变得清晰?薛法根老师提出了“三个关注”。 一 、关注读法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书是读出来的。在课文中教师起“导”的作用,而不起“教”的作用。在这次观摩课中,题材多样。有散文、诗歌、文言文。让我明白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解读方法。我们教师在“导读”的时候要关注文体。不同的文体选择不同的学法。他说,即使同样是诗歌教学,也要根据诗歌的不同形式采用不同的教法和读法。普通的诗歌,可以一字一句的品悟,而有着严格的韵律的绝句和律诗,得注意诗歌的对仗,可以从对字,对词;对句入手,把诗歌熟读成诵,进而体悟情感。

如: 朱文君老师执教的《伊索寓言》是一篇文言文。 她是以文言文的形式来上这篇课文的。通过老师读,学生读,老师唱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文言文中特有的“之乎者也”进行教学。并以音乐课本中的拍子让学生明白“之”这个词在文言文中解释是不一样的,读法也是不一样的。如:表示助词“的”的意思读半拍,表示代词的读一拍,代词在句尾读两拍。这样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然后指导学生用吟唱的方法来读。让学生通过吟唱体会文言的韵律。用一位古人的吟唱先感受文言文歌的韵律,再让生自己唱,想怎么唱都行,这样一来学生觉得特有趣。而教学的最后一个板块拓展延伸设计得也非常好。让学生从第二篇古文中任选一句话进行古文仿写,学生写出来的句子非常出色。我觉得在这堂课中朱老师上古文给我留下的印像比我初中三年,师范三年所学的还多。我以前认为文言的阅读都是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枯燥乏味的。通过朱老师的教学,让我感受到文言的魅力。渐渐的爱上文言文。

二、关注语言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译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熊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朱文君老师课堂语言风趣、幽默。她用自己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的心。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范读,用于永正的话说:“自己不感冒,就不能传染给别人。”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学生。在指导读的时候要个别指导,能体现指导前与指导后的不同。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形式要多样,可以是加旁白式读,可以是提问式读,可以是加批注地引读,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读通读懂。在学生读文本时,我们要学会欣赏,学会倾听,要学会引导。薛法根老师在讲《桂花雨》时就引导的很到位。如在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时,在读每一句后面都加旁白引读。如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师加一句:好看吗?生答:不好看。再让学生接着读。学生边读他边指导,学生不但渐渐读懂了反衬写法的文学作用,更感受到了这种写法的艺术效果。

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这就是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最后,薛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总结出这样一句话:桂花还是故乡的香。然后让学生模仿借物抒情的写法,仿照该句子练写思乡的句子。还通过让学生在读自己写出的句子中去“练”字,以及把这些句子连成一首有思想的诗,及给诗取个名字等,让学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思维和语言训练,达到了读、写的完美结合。

《桂花雨》这节课,薛老师让学生在读课文后用一个字概括自己的感受。在学生用“香”、 “乐”、及“美”来概括后,薛老师还让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花香的句子,反复地品读,从而体悟出作者一家人心中那浓浓的思乡情以及客居他乡而隐藏于心中的那份乡愁。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老师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关注语言形式背后隐藏的语言规律,语言知识,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哪些词句才是关键词句呢,高林生老师给我们归纳出了五种:课题、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以及散落在文中的关键句。

三、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即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教师的脑子里装着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案。薛法根老师说教师要做到“三不讲”: 学生懂的不讲,学生能自己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不懂的不讲。省去枝枝叶叶,要教给孩子有用的东西,比如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信心,教给他们学好语文的方法等等。此外薛老师的“后进生”理论更是让我们觉得耳目一新。他说,优秀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因为他们本来就那么优秀了。其实真正能体现教师价值的是“后进生”。他说他的治校方案里面有一条就是,班上学生及格率达100%的教师发特殊教学奖金2000元。所以我们不仅要善待,关爱后进生,从某中意义上说我们还得感谢他们。薛老师的话引来了满堂大笑,但大笑之后的是我们的深思和感动。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让我明白一位优秀的教师要充分研读文本,在备课时要充分搜集有关的资料。但语文最大的特点是“基础性”,它所涵盖的知识面实在是太广了。这需要教师自身的素质要好,知识面要广。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提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使自己在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成长。

第二篇:名师讲课反思

英语阅读教学之学习心得

英语组彭庆梅

本学期我们在网上学习“第二届全国小学名师特色教学观摩研讨会”,为期两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很感谢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太原杏花岭小学的郝丽春老师,江苏省盐城第一小学的王咏梅老师,江苏省无锡市刘谭小学的徐波劳师和浙江省宁波市孙文英小学的魏巍老师,分别为本次活动上了四节研讨课。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明确了英语阅读课的目的。这四位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翔实的课内外资料,充分发掘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在讲授中充分利用动态语言和身体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中生动而活泼,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真正的体现了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

一、“导、读、练、用”四段体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有用的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其中,“导”是感知文本,“读”是获取信息,“练”是学习语言,“用”是体验交流。

1.情境导入,分散难点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不同的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他们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

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

(2)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为新授作准备。

(3)帮助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障碍。可以用旧联新、为生词创设情景、游戏等方法学习有关生词、短语。

各位讲课老师所选的材料都很接近学生生活,比如:太原郝丽春老师的那节课就很让学生受用,<>。首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通过FREE TALK,Do you have any friends in our class? What do you usually do with your friends?说说自己对朋友的理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通过古往今来、众所周知的好友事例,引导学生对朋友更深层次的思考。成功的导入让学生有明确的方向感、目的性,他们会更明确自己应该在这一堂课学到什么。这样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气氛。

2.制造悬念,层层引入

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或运用多媒体视频等,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为新授作准备。比如:郝老师在姚明与刘翔的友谊时,就恰当的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她先提出了一个问题,who is Yao Ming`s best friend? 幻灯片中将刘翔遮盖,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

推动了整个课堂。然后她更创设了情景,让一位个儿高的同学扮演姚明,老师扮演他的FANS,请他签名,同学们跟亲切的打招呼,使整个课堂显得真实而活泼。之后他对刘翔说的话:”COME ON!I SUPPORT YOU! YOU WILL BE BETTER!”使课堂更趋于生活化,句子学生很快掌握。

3.问题呈现,把握全文

小学生阅读能力还不强,看到一大段文章,多少显得有些害怕,我们可以一小节一小节的配图去解读,通过配图,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文章,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猜词,段义的习惯,要抓重点,理解大意。老师自己要非常注意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得体,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使学生有思路可循,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提问要有训练思维能力的价值,通过思考才能回答;提问对象要普遍,对不同程度的问题要适当地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让每个人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问题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要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取知识,就语言知识、文章理解及学生观点等方面设计有效问题,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4.回归课本,活训语感

阅读理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一般分一下两步:(1)听:在小学阶段,这一过程是略读的一种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听,了解课文大意,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2)精读: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先布置任务(抓细节/猜词义等等),这些任务

应该是分层次的,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去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求答案,由浅入深的进入学习,学生完成起来会更有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能适时的启发学生根据上下文或运用构词法知识来猜测词义。

5.精讲多练,课外延伸

这是输出阶段,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这也是阅读的延伸部分,我们要帮助学生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而后引导他们将这些信息重新组织,完成相关话题的表演和讨论等,让他们对知识点所适用的情景有初步感知。在郝丽春老师的那节课中,通过刘翔和姚明互帮互助的事例,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友谊的真谛。通过回答问题,现场表演,到最后的给刘翔写信,使学生轻松掌握了阅读内容,而且在拓展延伸中,她还把友谊延伸到别的方面:FRIENDS CAN BE A BOY,A GIRL, A DOG AND SO ON.最后以《FRIENDS FOR EVER》这首歌结束,整节课至始至终浑然一体,让人回味无穷。

二、英语阅读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阅读为主,选材要FUNNY ,EASY,而且需要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架,提供大量的SAMPLE,促成学生的大量输出,培养学生的语感。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使用,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生动。

我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同时,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活动,挖掘教材中含有跨文化背景和社会内容的语言想象,并结合这些语言现象,广泛地向学生传授文化、语言、认知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第三篇:名师工作室反思

“阅读 反思 成长”

名师工作室活动之一 庆安小学 祁小山

今天,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李秋菊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仪式,我还非常幸运地成为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参加学习。我们在半天的活动中聆听了陈伟校长和张碧蓉老师的讲座,两位专家精彩的演讲让我们深受启发。不论是在自身成长方面还是教育教学的工作中,都给与了我们详尽的指导和引领,使我们豁然开朗,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

陈伟校长在讲座中主要谈到“阅读的营养在于修炼职业涵养。”读人物传记,可以让我们了解名师的成长之路,以模范教师作为奋斗的目标。教师的职业境界应该是从“经师”到“艺师”再到“仁师”的过程。要做到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理解孩子存在的差异,真正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三心二意,即教师要具有“爱心、童心和责任心”,工作中要力求“诚意和创意”。

张碧蓉老师在讲座中主要谈了两个问题,即“什么是师之本,什么是数学教学之本。”张老师认为“师之本”,首先对学生要有感情付出,其次要腹有诗书气自华。数学教学之本就是要做到“从头到尾思考”。数学教学应以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努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少干体力活,多干脑力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直接理解别人的思考向学生独立思考转化。张老师认为,创建生态课堂的真正奥秘在于教学活动应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成功的课堂应该是从“知识”到“能力”再到“智慧”的过程。

在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以后,我认真反思、总结了自己最近的工作和学习。在低段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困难重重。这个教学难题一直困扰着我,总认为是学生理解能力差,但又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解决。我一边查阅理论书籍,一边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我发现:数学语言与数学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它既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的载体。我意识到因为在教学中没有重视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导致学生没有过好数学语言关,从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无从下手,无法解决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无法将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进行合理表达。因此,我们可以将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看作是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专业语言,是一种以符号表达为主的特殊语言,具体可分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类。文字语言转换到符号语言可使具体问题抽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符号语言转换到图形语言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从文字语言转换到图形语言能使具体问题直观化、明朗化。要让学生明白只要将具体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合适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任何数学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一、 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实现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自由转换。

对一些数学符号,教师应讲清它的数学思想及相关背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数学概念的名称和符号,并注意对符号表达式意义的理解与分析。如:教学四则运算时,首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符号的含义。其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含有这些运算符号的表达式的意义,并能根据具体问题合理使用。

例如,在一年级的图画应用题中,学生读不懂示意图的含义,不清楚到底是求总数还是求部份数,因此不能用文字语言准确表达图意,从而学生就不能准确判断是用加法计算还是用减法计算,致使学生不能正确地列出算式解决问题。这个例子反映出,因为学生对图形语言理解不准确,不能将其转化为清晰的文字语言进行表达,更不能合理地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表达式这种符号语言进行表达,导致这一数学问题不能得到解决。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训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图形、概念和符号的数学意义,领会其实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灵活度,为进行数学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让学生巧妙运用图形语言进行表达,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低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又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当面对文字信息较多的问题时,不能准确理解题意,把握其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形语言直观、形象的特点,鼓励学生将题目中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图形语言进行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示意图所表示的数学含义和数量关系,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二年级的试题,“有20多个小朋友排队做操,6个6个地数,多一个,4个4个地数,也多一个,请问一共有多少人?” 这一数学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数型结合的思想,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准确的图形语言进行表达,才能理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能将同一个数学问题用多种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由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定理和法则时,只会死记硬背其文字表达,不能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无法将概念、法则与公式、图形进行有效沟通。因此,学生往往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很肤浅、片面,不能将知识点进行纵向深入和横向连接。由此可见,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经常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灵活度,还能使学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能将自己的数学思维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而准确的数学语言又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第四篇:听名师课后的反思

严以律已 以身作则

---------听名师课后的反思

钢铁路小学王文英

阳春三月,我有幸聆听了全国名师虞大明、吴琳和张立军三位老师的课,一天半的时间真是匆匆而过,听下来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好”。一想到三位名师的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回首我任教四年,存在许多许多的不足。这三位名师的许多地方值得我学习:

一、虞大明老师让课堂实用、有趣,打造有效课堂。

虞大明老师讲了两节课,分别是《珍珠鸟》和《麦哨》。

两节课上虞老师的语言生动、活泼、有趣,时时让堂上、堂下的学生和老师们开心的笑,气氛十分融洽。而虞老师设计的这些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是那么的真实、实用。既让学生十分乐意接受,又把要讲的意思讲明白了,还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语文课一直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在语文上必不可少,到底如何读才是最好的?虞老师针对中高年级的“快速浏览”读法,我认为恰到好处,中高年级已具备一定的读书能力,再让其朗读、同桌互读等出声地读,一是费时二是影响其思考等思维活动。正如虞老师说:“平时我们‘读’报,没有一个大声念的。”

虞老师虽然只讲了两篇文章,课后拓展环节,却引出了一系列的文章,如讲《珍珠鸟》时,引出中国作家老舍的《猫》、前苏联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等等,并对比的讲解有关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事情,使学生(也包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将与其有关的这类文章都学会了。

对此,我要将我的课堂整个打碎,把每一环节都夯实后再进行: 1.细读、研读11版的新课标,多学习名师对新课标的解读、解析,直到深入吃透。2.目前我任教四年级,教材、教参用足够时间琢磨,教学方式、方法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网上观摩视频,取他家之长,补我之短。3.语言巧妙运用彰显一个人的文化底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尤为重要,这方面也是我的弱项,要做到一个是有扎实、深厚知识,一个是多思、多练。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多读书,广泛的读,多积累,多反思。4.课后多反思。对自己的行为、决策、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这也是自我进步的最好、最有效方法。

二、吴琳老师深挖中国文字之美,传承中国文化。

曾风靡一时的编儿歌记字方法,在听了吴琳老师的课后,才觉得那种做法虽然是当时让学生记住这个字,但在无形中让学生对那个字有了错误的字义理解,可谓误人子弟。

作为语文老师,教“祖国的未来们”汉字是最基本的一项内容,而到目前为止将自己的文字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可能只是我们中华民族了。汉字独具魅力,一字多义,列举起来举不胜数。我们都知道一个笔顺教错了,可能影响一代人,那么一个字字义教错了,那将是一个中国。

虽然古汉字学起来是枯燥无味的,教师的职责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应多翻阅字典、字源们学习汉字的知识。当讲解到生字时要挖根源,可将汉字像图画一样展现孩子们面前,使孩子们有兴趣学,很科学也不会产生偏差。不但汉字的精髓教给了学生,中国的汉字文化也将传承开去。

三、张立军老师运用对话感悟人生,小诗抒发生活情感。

张立军老师没有用课件,却别开生面的给我们讲授了《落花生》一文,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阅读体验,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张老师讲课时抛开了全文,大处着眼小处落点,以点引出全文。对话是这篇文章的关键,张老师将有感情朗读融入其中,孩子们扮演角色的同时体会了“我”的兄弟姐妹对落花生的认识。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中心,水到渠成的明白其中蕴含道理。

张老师说:“生活即是课堂,用诗意解读课堂那是多美好的事。”谁说孩子不会写诗,没有诗情、诗意。编小诗是张老师课的另一个亮点,由落花生所悟出的道理,让孩子们发挥潜质,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精神内涵,每人编一句,由少聚多,组成一首独具特色的诗,张老师并帮学生起了《心声》这个名字。诗融入孩子的心中,团结了全班的每一个心灵。让孩子们觉得写诗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能成为诗人。

我觉得作为老师,首先要懂得生活,会生活,能谱出激情燃烧的岁月;其次有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向上的心态;第三有挥洒自如、灵活运用的能力。我们面对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纯洁心灵,要教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技巧、思路,方法,更多的是面对人生如何生活。他们长大是什么样?和我们老师息息相关。

三位老师的课启迪了我的思维,使我受益匪浅,看着名师讲课给学生带来的新体验、新感受,更奠定我的决心:有句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然不想当优秀老师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我离我的目标还很远很远,但我不会放弃,不管是专业学习还是自身条件,我都会持之以恒的努力前进。

2013年4月

第五篇:听名师讲座之后的体会与反思

北京名师讲座体会

4月3—4日,学校专门邀请北京地理特级教师夏芳教师来我校展开了为期1天半的高考策略,我校全体地理教师在学校的要求下参加了这次精彩讲座。听后我真是受益匪浅。感觉夏芳老师的讲座中的每一个高考真题的讲解,都是在帮助、解决我们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困惑,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丢失分数的具体原因。也包括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不少疑惑之处顿时茅塞顿开。下面我就夏老师的讲座,谈谈我的体会并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

一、让学生深刻认识地理试卷第36题的考查思路

夏老师说:“我们黑龙江省使用的全国课标II卷,在13年中,题目以新情境创设,真实背景材料为载体,提供更多信息。所以对获取以及解读总结信息的能力进行考查,具体到可能会颠覆原有的知识模板,此时就更需要寻求新的应试模板,运用思维模板去解决此类问题。”

对于36题的考查,多年以来都是以更小的区域为载体,大家都不熟知的地理位置为考察对象,以求公平。如14年课标II卷,建三江的水稻种植,虽然我们感觉很熟悉,但对全国来讲我们建三江可是一个穷乡僻壤之地。这就要求要对原有的知识模板进行补充完善,才能获取更高,更完整的分数。这是更需要对知识上位概念的理解(执果索因)。

二、总体看试题的特点与趋势

1、主干知识考查为主(必修一自然地理要素特征成因、原来,必修二人文地理要求的原理应用与分析,必修三以区域为载体用案例的方式探究)

2、突显能力。都在强调作为地理考试应该具备的地理思维,其实就是对地理问题,理解、分析的能力。在高考备课时,再加强总结,完善知识结构,以更好获取完整的分数。

三、具体易错问题、学习办法

1、用地理空间视角观察问题,把握整体与细节的主次关系。

2、如时间短的生态变化问题,应该以人为原因为主。

3、名词解释(概念性),使回答问题能更全面。

4、注意景观图中的语言信息获取。

5、破除定势,解读题意,关注情境,符合逻辑这是对新信息,新问题的常用解题思路。

四、合作探究在教学过程的高效

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具有挑战性,甚至可以没有唯一的准确结论。所以,合作探究最重要的是在问题的设计,一个好的问题能让学生更好的回顾,消化已有的知识,也更能接受理解新的知识,在讨论中、思维碰撞中抓住知识要点,另外多人的思维能让知识的全面前的到更好的体现。

这种小组合作探究,可以不常用,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合作探究,注意结合实际,切忌生拉硬拽。

通过这次北京名师的讲座,深刻认识到高考所要考查学生的内容,及教师应该有教学能力。总之,这次的讲座让我收获颇丰,

2 感受到了名家的风范,也学习到了地理教学中的诸多实际操作技巧与工作经验,她带来高考始终不变的考查方式和原则,一直和变化的高考内容,对我们来讲是一种方向的指引,为此要更努力的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的提升,以成为一个成功的地理教师为目标。

高二地理组 谢宏图 20

15、

4、14

4 北京名师讲座体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每日半日活动反思下一篇:面试经典问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