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变迁和老龄化下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

2022-09-11

1 背景

我国老龄化特点是未富先老, 老龄化速度极快, 社会家庭养老负担沉重, 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大幅提升, 由于计划生育带来的“四二一”型家庭人口结构, 家庭养老负担将极大加大。

地区发展不平衡, 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与内陆欠发达地区老龄化差别大。

2 我国养老现状

2.1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 但由于一些省个人账户的基金己用于支付现有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个人账户己变成了空账, 现行制度实质上是现收现付模式。

养老金积累少, 养老金缺口较大。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 到2013年, 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

2.2 社会保障金投资回报率低

现行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过于分散, 缺乏宏观协调平衡机制, 因而使社会保险基金难以集中管理和统一运作;我国缺乏高水平的保险基金管理人才和运营技术的落后, 随着社会保障基金积累的增加, 在基金运营方面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和手段, 基金保值、增值问题将越发突出。

2.3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由上表可看出,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社区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增加, 但与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相比, 很难满足社区所有老年人的活动需求。

3 社区养老:国外社区居家养老的实践

3.1 英国社区照顾模式

英国的社区照顾包含:“社区内照顾”提供照顾的主体是老年的家属、邻居、志愿者等, “由社区照顾”提供照顾的主体是社区内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政府通过建设开放性的院舍为无子女照顾、自理能力较差的老年人提供照顾服务。

3.2 日本居家养老模式

日本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强调老年人接受养老服务的场所在家中, 社区主要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满足老年人日常护理、家政服务等需求。为行动能力较差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养老需求, 有超过10000个诸如志愿者服务协会这样的非营利性组织参与到日本的居家养老服务中, 形成了良好的尊老敬老的社会舆论效应。

4 社区养老在我国的发展

4.1 合肥市居家养老模式“2460”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为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合肥市在主城区引入市场化机制, 推动“2460”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即“24小时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服务”。合肥市预计到“十二五”末, 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数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 全面建设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城区将新建和改造一批托老所、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 在城市增加养老设施网点, 建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养老床位。建设市级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 逐步在全市推广应用包括老年人基本信息、养老服务等多个子系统在内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提高服务效率。

4.2 大连沙河口区依托社会组织建立全方位居家养老服务

沙河口区各街道建立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独居、孤寡、空巢老人等可免费享受健康娱乐、日间照料、代购代买、配餐送餐、家政保洁等12项服务。2006年, 大连沙区被民政部首批命名为“全国养老示范区”, 全区每年用于涉老方面的资金补贴近500万元。今年, 大连沙区政府工作报告专题提出:探索推行居家养老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 为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疗保障、心理慰藉等个性化、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据统计, 沙区现有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136980人, 占全区户籍人口20.8%, 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针对空巢老人家庭增多和生活不便等问题, 沙区在全国首创居家养老模式后, 今年又积极利用社会组织和智慧平台, 开展更加符合区情、更加适应辖区老人多种需求的养老服务。目前, 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融衣食住行医等多项服务为一体的全方位居家养老服务, 已经在沙区的9个街道推行。中山公园街道引入信息化应用系统, 通过为老年人提供“一键通”呼叫终端, 全天候提供紧急支援、信息查询、远程医疗、社区服务、家政上门等服务。沙区还为辖区老人就近提供休闲娱乐等托管服务, 使养老服务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过渡。

4.3 经验与启示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许多发达国家都采取了社区养老模式来应对。基于我国国情可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 政府要重视社区在养老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推进其发展。英国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 这也使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具有高福利的特点, 政府在社区照顾模式中承担了主要的开销, 这使英国的老年人在支付较低成本的情况下享受到了社区服务。但因我国的“未富先老”和庞大的人口基数, 要政府承担主要开销显然不可行, 因此, 政府要在其中扮演指导者和监督者角色, 积极引入私人资本的加入。

第二, 重视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化, 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迅速, 这就需要更多人投入到养老产业之中。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而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有利于缓解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不足的问题, 如日本在社区居家养老中就有相当一部社区养老工作由志愿者承担。

第三, 根据我国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因地制宜, 提供多样化服务。如在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 老年人多有宗教信仰, 开展工作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一问题。而在上海等发达地区, 老年人相应思想较为开放, 对新事物接受度较高, 当地养老机构也应当提供较为多样化创新型服务。

5 存在问题

5.1 法律体系仍需完善

我国《宪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均规定了赡养老人是一种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 但实际上老年人在社会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 当他们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不能及时诉诸法律, 从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虐待老年人事件可见一斑。

5.2 养老产业质量有待提升

2012年老年消费规模达1.3万亿元, 预测2020年将达到3万亿元。据预测, 2014年至2050年间, 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 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中国老年人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养老平台的构成还很单一, 以政府包办的具有福利性质的养老院为主, 少量存在着一些收费很高的仅供少数人享有的私立疗养院, 而其他应该与之配套发展的产业, 类似于老年旅游业、老年教育业、老年生活用品业、老年医疗保健业、养老信息业、保险业等还处于欠发达、不成熟的状态。

5.3 社会参与不足, 第三方组织作用有限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滞后, 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缺少整合, 能够承担社区养老服务的民间机构和团体发展不快。关于老年人群的管理和照护, 目前我国负责城市老人工作的有老龄委、老干部局、退管会及民政、人事、组织和街道社区居委会等, 相应的社区老人主要有单位退休职工、离退休老干部、没有单位的老人以及三无老人及需要救助的老人。在社区养老服务推进方面, 这几家单位并没有结合起来。街道社区居委会承担社区养老的主要职责, 而经费运转困难, 相应的退管会和老干部局却存在经费盈余而服务缺乏的矛盾。

5.4 对老年人定位不准, 没有充分利用银发资源

联合国大会于1991年12月16日通过《联合国老年人原则》, 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独立;二、参与;三、照顾;四、自我充实;五、尊严。而在我国,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 人们普遍认为退休后就是脱离社会, 退出劳动, 对“银发人才”的再开发尚存许多不正确的认识。不少地方把“银发人才”资源再开发看做是负担, 只重视在职人才。

6 建议

6.1 完善老年法律保障体系

要完善老年法律保障体系, 整合老年维权工作资源, 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整体推进老年维权工作的合力, 推动形成纵向到底的老年维权网络体系。各级政府要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老年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组织建设, 鼓励社会各界志愿捐款用于老年法律援助。各级司法部门要履行法律服务职能, 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积极做好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的建立工作, 在城镇社区设立老年人法律援助站和咨询电话, 有条件的地区设立老年法庭, 将法律援助服务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延伸, 逐步形成援助网络。

6.2 构建养老产业链, 提高服务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

增加服务项目, 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加强政府引导, 扩大社区养老规模、完善养老服务政策, 积极发展机构养老, 建立多元化体制, 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化, 提高养老服务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等措施, 能够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模式、推进产业完善发展。

6.3 引入第三方非盈利组织

政府加强对社区非营利组织的政策资金支持, 为非营利组织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 如对非营利组织做好引导、宣传工作, 使得非营利组织在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中开展活动, 争取更多的资金运转, 充分挖掘志愿组织这一巨大资源。

6.4 发展老年人再教育, 改变其传统养老观念

发展社区老年大学等为有学习和再就业倾向的老人提供学习机会, 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加强对“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尊严”观念的宣传, 引导老年人发掘自我价值, 改善老年人退休后的精神生活。

摘要:随着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和老龄化的不断深入,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 社会化养老是必然趋势。同时我国社会养老产业发展滞后, 造成养老的供求矛盾日益凸显。针对我国未富先老的养老现状, 本文通过总结英国, 日本, 我国合肥市、大连市沙河口区养老模式发展经验, 探索分析“社区养老”在我国的可行性及不足, 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养老,养老模式,家庭结构

参考文献

[1] 孙熠, 等.国外主要养老模式介绍.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3) .

[2] 龚静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6 (4) .

[3] 林乐飞.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4] 靳欣.家庭结构显著变迁, 养老方式面临转型.科技智囊, 2014 (8) .

[5] 牟羡.现阶段中国家庭养老问题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知行并重”的幼儿绿色教育策略探讨下一篇:益气明目汤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