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教师述职报告范文

2022-06-20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进教师述职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进教师述职报告范文

万名教师进万家调研报告

“万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调研报告

新乐市第二中学 付俊戌

一、家访对象

今年4月份以来,我们积极响应石家庄市教育委员会及新乐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的号召,将课堂教学与家访活动统筹安排,利用双休日,课余时间获通过调课轮流家访,或通过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品德、行为、习惯等表现情况及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活动中我校教师共家访学生八百余名,其中涵盖了留守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德困生、父母残疾的特困生等几类学生。从这几类学生的家长、监护人的访谈中,我们大致了解了不同类型的孩子在家的不同表现,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分析如下。

二、家访结果分析

从被访的八百余名学生来看,类型齐全,涵盖了当前农村学校的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

1、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顽皮,学习不够用心,生活无规律,心理欠健康;

2、留守家庭孩子,孤僻、贪玩,爱看电视、玩手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说谎、大手大脚花钱;

3、特困家庭的孩子,大多比较懂事,能体贴父母,会做家务,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强,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心里负担比较重;

4、父母在家管理的孩子,个性良好,活跃开朗,但多数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三、家访问题演绎

1、溺爱放纵,教育难。爱孩子是人之常情。多数家长长期在外,一年或几年才回家一次,每次回来都给孩子100%的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都给孩子,有时甚至变了味,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甚至对孩子有一种负疚和补偿的心理。而临时监护人大多数是祖辈,无论从年龄、经历、教育方法、心理因素也大多对孩子溺爱有加,以“不出事”为准则,生怕留守孩子出点差池难以向其父母交代,这样就使一些孩子的成绩下滑、品德出现偏差,产生消极情绪,行为懒散。但当孩子在校时,学校相对于家来说,有规、有矩、有张、有驰、有度,与家庭的溺爱发生强烈的碰撞,以致老师教育难。

2、隔代教育,落实难。留守孩子一般是由爷爷奶奶或外祖父外祖母临时监护,这些人群中真正懂得现代教育方法的少之又少,只关心孩子的吃穿,对其品行都很少去关注,而孩子也认为自己是父母生的、房子是父母盖的,钱是父母给的,很难认同爷爷奶奶,而这样的隔代管教、监护工作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极端溺爱,一是极端粗暴,结果是要么留守学生性格孤僻,不合群,难沟通;要么以自我为中心,成长为一些“小霸王”,学校难于教育,经常出现班主任为个别学生耗去大量时间,效果却不好的情况。

3、管理脱节,磨合难。“留守学生”在校受学校的约束,但节假

日回到家里,受各方面的影响,教育效果难以保持,出现典型的“二大于五”的现象。学校三周的教育远远抵不住了在家两天的社会影响。上网玩通宵、三五成群玩赌博游戏,甚至结伙偷窃的现象时有发生。

4、督促不够,养成难。“留守学生”本来需要家校联合教育,时刻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要经常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家校合作管理才行。然而现在的监护人大多年迈体弱,尤其农村交通、通信都不是很方便,有时急需得到监护人的支持、配合,学校去联系不上,即使联系上了,又因交通无法及时赶到学校,少数学生简直是把老师当把戏玩,根本不把老师刻苦婆心的教育当回事。

5、经济困难,生活难。一些家庭父母残疾,不能外出打工,或者由于自然灾害导致特别困难,基本生活保障都难维持。

四、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家庭结构复杂,家庭教育中观念方法新旧夹杂,多数家庭缺乏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的家庭 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误区,根据我们在家访活动中的总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粗暴施教

随意打骂孩子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不打 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板儿响,学问 长”……这些俗语足以说明粗暴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的普遍性。许多家长崇尚打骂教育,采用打骂方法强制孩子接受自己的观念和做法。有一些家长虽然没有采用暴力的方式,但是对孩子冷言冷语,讽刺挖苦,使孩子

的人格和尊严受到严重伤害,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粗暴施教的结果给孩子的心灵播下了野蛮、 仇视、残忍或是怯懦、畏缩、虚伪、抑郁、孤独的不良种子。西方有 选样的谚语:“孩子仇恨打他的人。”中国也有这样的说法:“小的 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简单粗暴的教育,总有一天会产生出灾难性的后果。

2、对孩子期望过高,了解太少

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 表现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一味盲目追求高分。当今家庭普遍存在着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注重实力,注重财富,注重比较和竞争。最为集中和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智力发展非常关注,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极为重视。再加上目前盛行的 应试教育,导致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许多父母都会讲同样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据一项调查发现:中小学生父母92%希望孩子上大学,也有些父母希望孩子今后成为博士和博士后。一些家长也在这种影响之下,把家庭教育等同于家庭智力教育,严重忽视孩子人格品质的教育。这些家长对子女寄以厚望,不惜人力、财力、物力,加大智力投资力度,甚至盲目攀比,对孩子施加超负荷的压力,而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道德品质等方面却缺少关心,甚至放任不管,有时还采取 错误的引导,对孩子的需要感受也很少了解和关心,使孩子身心 受到摧残,情感性格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出现各种心理疾病,有的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3、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有爱无教

有不少父母把自己一生的赌注押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是 父母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为了孩子,父母可以牺牲一切,甘愿一生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直到心血耗尽。父母该爱孩子,但缺乏理智的爱只能是溺爱。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对子女的溺爱也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有些家长自己吃过不少苦,受过许多挫折,因此,他们将自己的一切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做到的只是学习、学习、再学习,除此之外,一切都由自己代替包办。他们惟恐孩子食不香甜可口,穿不漂亮美观,住不舒适快乐;行不方便自在,事无巨细,事事过问,件件代劳。在家庭生活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亲母亲呈众星捧月之势,成为孩子的奴隶。家长对子女无原则地溺爱与宽容,百依百顺,甚至对孩子的错误袒护迁就,过分姑息。在这种过度的关 爱之下,“小皇帝”、“小太阳”、“长不大的一代”现象大量涌现,其结果往往形成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任性、幼稚,不能与周围的 人和谐相处,生活自理能力差,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忧虑。

4,管教过多,疏导太少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可谓管教不严,但往往缺乏实效;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重管轻导。

具体表现为:

一是只提要求。有些家长对孩子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总是以严格规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孩子“听话”,孩子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在大人的要求下做事,毫无商量余地。由于缺少相应的指引或指引不

力,孩子虽然“服从”了,却难以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难以使要求内化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总是处于被动的角色,成为大人严格管理和要求的对象,在大人管着、盯着的 情况下才能完成交给的任务。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时间长了也滋生了惰性。

二是无视孩子的合理要求和看法。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想法、愿望不闻不问,孩子的个人见解得不到表达,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是对孩子犯的错误,不能正确疏导。父母往往局限于指出 孩子的错误,进行严厉批评,却不从道理上让孩子心服口服,正确认识症结所在。对孩子的真实想法、真实内心缺乏具体了解, 教育简单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 和错误,孩子在“压服”中产生的消极情绪也难以得到正常排遣和消解。其结果往往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或是对父母隐 瞒内心世界,封闭自己,不信任他人,给教育带来更大的难度,甚至酿成悲剧。

五、针对现状的对策研究

1、建立家访常态机制。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实施关爱留守学生责任帮扶制度,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学生大多品德行为偏激和心理有障碍,对此学校应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学校设立“倾诉信箱”和开通“亲情电话”,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思念亲人可以通过“亲情电话”与远方的父母交流,让他们时刻感到亲情就在身边,帮他们打开“心结”,助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形成,增强留守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实施关爱留守生,单亲子女工程。留守学生是需要特殊关注和特别关爱的弱势群体,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从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高度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联席会,给监护人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建立起学校与监护人的沟通渠道,明确监护人的责任,要求临时监护人要从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吃苦耐劳的品质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能力、负责精神,还要多与留守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帮助平衡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家长学校的有效工作,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对留守孩子的教育针对性更强,实效更明显,90%以上的留守孩子转变较大。我校初步建立了“留守学生——学校——家长——临时监护人”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联络方式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基本形成了有效的教育网络。

3、构建“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多方联动的教育模式。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关爱、教育、管理留守学生问题的研究和指导,不断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可定期召开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会议,专题讨论有关问题,让整个社会都共同行动起来关心留守学生问题,并把这项工作拿到关乎祖国未来建设接班人的高度予以重视,而不是单靠学校去做这项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应落实到“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这一现实问题上来。

4、改变帮扶模式,与村委会一道了解学生情况,改变过去对留守生简单帮钱的做法,因人而异,分类对待。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予以

经济上的帮扶,对管理方法不当腰从教育方法上给予指导,可以给这些监护人给予教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的辅导,提高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效率。

5、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良好品德。学校应研究教育留守学生的教育方法,做到有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根据调查访问知道,留守学生存在学习热情不高,行为偏差,缺乏责任心,性格乖张等表象,对此我们认为可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教育管理。对学习热情不高的留守学生,应从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入手,培养其自觉自主的学习意志品质,养成他们的学习独立性。对行为偏差的留守学生应以矫正为主。对责任心不强的留守学生,要加强自我醒示提高。

“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宣传了有关政策法规,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品德表现,找到了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教师的师德在家访中得到了升华。

“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调研报告

新乐市第二中学 2012年9月

第二篇:法律进校园征文教师

依法执教 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诸城市第一小学 李炳毅

一个人做人的底线是道德,而道德的底线是法律。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强盛需要人才,更需要的是守法公民。举国震惊的“马加爵事件”告诉我们,单纯学习成绩优秀是行不通的,更需要普及法律常识,推进公民知法、懂法、守法。

近些年,我国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懂法,不知道怎样做是错的,是违法的。尤其是受一些有暴力情节影视剧的影响,有些青少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甚至伤害他人,从而走上了犯罪的边缘。因此,怎样做好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义不容辞的问题。

从教七年的实践告诉我,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爱,决定了教师人格的高尚 ,对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知法、懂法,并坚决遵守法律。在教学活动中不体罚,变相体罚任何一个学生。坚决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以人为本,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自古有云:“国,无法则乱,民,无法则贫”。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在家长的呵护下,在老师的教育下,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的成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更应该学法懂法。然而,不得不承认,在某些社会的角落里,仍存在一些违法、犯法的现象, 他们不时的在玷污着我们文明的社会,扰乱社会治安。

当今,最普遍也是最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大概就是“校园勒索事件”了吧。前些天在电视上播放的《今日说法》栏目中,看到这样一个案例:16岁的中学生小天(化名)因多次被所谓的学校“老大”勒索而不敢向家长说明,终于恼羞成怒,用匕首将其中一人刺死„„ 小天就这样亲手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小天的失足,让我们为之喟叹,为之惆怅,为之痛心,为之惋惜„„我认为,要根本地避免悲剧重演,无非是四个字:觉悟,行动。

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孩子,然而悲剧“不偏不倚”,恰恰发生在他们身上。也许有人会说:“他也真够倒霉的,前程似锦,却遭遇如此劫难!”试想,假如在他年轻的生命中,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他是否就真的能够“前程似锦”呢?他的悲剧,看似单纯、冲动造成,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他们的法制观念淡薄,这种思想意识上的淡薄,不仅取决于他们个人,更是由于周围的环境造成的。这固然是他们的悲剧,也是他们父母、老师的悲剧,更深一层地,就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如果小天在被逼无奈时能用“法”维护自身的权益,这一切的悲剧恐怕就不会发生了吧。现在,我们总该明白当今社会,知法、懂法,是何等的重要了吧! 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天真无暇,充满阳光,充满朝气.因此我们更应该用一颗爱心去呵护,在教育教学中,一视同仁.不歧视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愉悦中成长.积极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活泼地发展。用国家<<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和鞭策自己。先教会怎么做人,再教会科学知识。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得,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预防未成年犯罪。只有这样才能使祖国的教育事业走向辉煌,使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学法是我们重要的必修课,守法是我们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我们重要的工作方法,护法是我们重要的遵守职责。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依法管理,一发做事,依法治校,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人犯罪。促进和谐校园的文明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我们的教育事业走向辉煌。

法律进校园征文:

依法执教 科学发展

榆树市青顶小学 教师 李维仕

第三篇:教师进万家活动方案

榆树市育民乡中学

“万名教师访万家”和“万名教师帮万生”

活动的实施方案

2016年3月

为了贯彻《长春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根据榆树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双万”活动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万名教师访万家”和“万名教师帮万生”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教师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一支具有新的思想观念和新型师生关系的教师队伍,展示教师良好形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师德建设向纵深发展。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进一步强化教育服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开展“双万”活动的目的

通过开展双万活动,使教师走出学校,从社会各方面了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结合工作实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战胜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可以促进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和谐,有利于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维一体的学生教育体系。

三、活动内容

1、开展家校互访活动。

一是通过家校互访,向家长广泛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和安全健康常识;二是通过家校互访,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生活习惯、成长经历、家庭表现等;三是通过家校互访,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和品行表现,指导制定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方案;四是通过家校互访,介绍学校办学理念,激发家长关注学校发展、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形成家校合力;五是通过家校互访,宣传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支持学校教育改革措施;六是通过家校互访,听取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学校及有关人员反馈,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

2、开展学生成长教师帮学导行活动。

所谓“学生成长教师帮学导行”,即由学校统一指导,年级具体调配,学生根据需要自行选择确定帮学导行教师,每名教师负责指导3至5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开展一对一的教育活动,重点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弱势学科、心理健康、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过程中,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单纯“教学”向全面“育人”的转变,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习惯、心理状态、处事交友、生活习惯等给以全方位的关注和具体入微的指导,实现从学生的“学业导师”到“成长导师”的转变。二是教师的指导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进而内化为学生的人生规范意识和能力。要做好“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与学生定期谈心,随时交流;二是坚持定时联络家长,形成教育合力;三是坚持形成典型个案分析,交流推广心得,为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四、活动措施与要求

1、健全组织领导。

成立 “教师进万户”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

2、深入发动宣传。

一是召开“双万”活动动员大会,进行广泛发动;二是引导广大教师正确认识活动重要性,并自觉投身于活动实践;三是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发家长共鸣,积极参与活动。

3、强化过程管理

一是为学生建立个人教师家访纪实与跟踪档案表,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及时进行分析诊断,指导学生健康发展。二是建立学校专项活动档案,积累活动资料,及时分析活动进展情况,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活动水平。

4、落实监督考核

学校制定具体措施对活动效果进行监督考核,将结果纳入量化考评。对态度积极、工作认真、成效显著、赢得家长高度赞誉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在绩效考评中予以适当体现;对态度消极、措施不得力、家长满意度低、违规违纪的教师给予通报批评。

5、活动要求

1)家访应认真做好计划。学生有突出成绩,或发生问题,应及时家访。家访时做好家访记录,撰写家访日记。

2)教师要利用各种时间积极与家长沟通联系,采取登门走访,电话、书信、电子邮件联系,网上交流,邀请家长回访等方式,深入家庭,与家长深度交流。

3)教师家访要廉洁自律,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严禁吃拿卡要、假公济私。学校设立监督电话,进行跟踪督查。

4)做好总结与反馈。学校和教师都要做好访问的总结,并对反映的问题逐一研究,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做好材料的整理与归档。

榆树市育民乡中学

2016年3月

第四篇:千名教师进万家

“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之心得体会

教育系统开展了“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我校结合实际,也制定了相应计划,我也积极投入其中。在家访活动中,我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向家长宣传学校取得的成绩,向家长汇报其孩子在校表现,解学生在家庭中表现状况,听取和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走访学生的家庭,我颇有收获,先将自己体会总结如下: 一是促进教师贴近学生的家庭生活听说老师要去每位同学的家,孩子们兴奋不已。

9月2日,星期五,我利用了放学时间走访了郑胡丽同学家。一路上,孩子沉默不语,走了大约40分钟的路程,她家出现在眼帘,啊,又矮又破的平房,可以想象下大雨时候那屋里的情形,房里的摆设简陋的无法形容。边和孩子父母交谈,心里更不是滋味, 想到她经常生病,想到上学期的贫困生补助没考虑到她,想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的还不够细致,真是惭愧至极。当然,走的孩子家越多,对孩子们的了解就越发的深入,自己的内心感触就越复杂。好多的孩子每天上学的路途都很远,可是我从未发现有哪位同学迟到,内心更是觉得孩子们可爱听话、值得钦佩! 二是促进教师与家长关系的融洽

在我们班级中,有70%的家长从未与老师沟通过,之间不免存在一些误会。在这次“进万家”家访活动中,我们听到家长讲述的学生在家的一面,内心很震惊,原来孩子们是这样的判若两人!这应该是我们教育的失职。有些家长说:“学生没有家庭作业”、“学校又收钱”、“饭卡不能在超市买东西”,家访活动,恰好缓和了这些矛盾,消除了家长对学校、对教师 的误解,解释完毕,家长也豁然开朗了。这些都让我感到家访的必要性。 三是走访挽留了部分准备外读的学生 由于我校离黄陂很近,导致一些学生六年级毕业后设法转其他初中就读,造成了尖子生的流 失、匮乏的情况,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学校在家长心目中没有形象。3月26日,我,吴老师走访了六年级的祝欣怡、吴剑波、王凡等同学,向其家长讲述学校现状、规划及发展前景, 家长也看到了未来希望,学校的声誉也再一次得到提升。走访成为了联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重要纽带。我会走访更多的学生,将走访活动进行到底,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进步、家长的满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美好的时节,我们乘家访月活动的春风,走进了学生的家,也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这次家访感触很多,让我深深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作用。 一,是家访让我们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与学生、

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这次家访让我们了解家长对孩子寄予的厚望,还让我们了解了学生的生长环境,尤其是一些贫困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心,也会让我们更加地热爱我们的学生,关注他 们的成长。 三,是这次家访也让我们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家长达成一定共识,深深认识到鼓励教 育对树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总之,这次家访,收获多多。尤其令我们感动的是,今年教师节,我们班的教师收到全班同学送给我们的鲜花!我想,这鲜花是我们家访浇灌出来的最美的花朵,是孩子们纯真的心意,是我们家访后师生感情空前融洽的见证!它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去关爱学生,更好地去努力工作!

一路走来,有辛苦劳碌,但更多的是收获:我们收获了与家长的感情,收获了家长对我们成 长中的赤马港学校新的认识和期待,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相结合,别有洞天。走近家长、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教育工作者才能更有效地架起和学生之间的心桥;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我们有了更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教育,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成长,为他们营造更适宜的环境。我们也感受到了那些留守儿童、学困生、贫困生的真实的内心世界,“浇树浇根”,我们作为教师,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让阳光照亮学生心灵 的每一个角落。走访中,我们聆听了家长的心声,深深地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孩子的殷切期望, 希望老师们一如既往对他们的孩子关心和爱护;我们也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学校管理的期望, 希望学校环境早日优化,让孩子们在优雅的校园馨享书香,也希望学校加强学生生活管理, 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

第五篇:教师进家庭活动方案

昆山市第二中学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方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实现家、校、社的良性互动,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优势,大力开展“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共同教育好未成年人,提高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效果。全体教师广泛践行“爱生、育人、服务、奉献”的行业精神,努力打造“阳光育人”的服务品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制定我校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方案。

一、 活动目的:

通过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切实加强学校和社区、家庭的联系,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心态及校内外表现。及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意识,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征求学生及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全员关爱学生、教育学生的德育氛围,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社区与家长、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程度。促进教师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育行风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二、 活动时间:2012年8月——12月

三、 活动内容:

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所有科任教师要实施全员家访。家访时,要注意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安全卫生规章;通报学校发展情况和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共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措施。了解掌握特殊家庭生和行为偏差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辅导和其他助学措施。学校和社区进行结对共建工作,整合资源、创新载体,组织教师志愿者在社区为未成年人提供各项辅导服务。

四、 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吴毓

副组长:唐桃元、郁剑伟、仲跻宏 组员:刘芹华、周芳、高卫国、周维华、顾萍、徐昕、夏一峰、李良、刘海云、各班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2、建立学生情况档案

3、设立校长热线电话和班主任热线电话

4、学校与社区结对共建,全面开展各项活动

5、教师做好家访活动记载,请家长填好家访信息反馈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学校集中时间,实行全员家访。家访过程中,要严格做到“四要四不得”:要全面通报学生在校情况;要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和在家表现情况;要共同探讨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教育方法;要做好家访情况记录。不得在家长面前斥责学生;不得随意把家长叫到学校进行责怪训斥;不得接受家长的宴请和赠礼;不得以电话联系等其他方式代替家访。教师要记录家访内容、学生家庭和个人情况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学校与社区的活动安排,组织教师进社区开展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学校德育处负责收集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社区反馈表和家庭反馈表。总结社区与家庭信息反馈情况,提出整改措施,及时调整学校办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并制定下一步活动安排。

五、 活动的要求

1、在家访前,各领导小组的组长要与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进行具体协商,确定好各自的家访对象并认真落实。

2、各小组家访学生要做到全面覆盖,不漏掉任何一个学生,同时做到被家访对象不重复。

3、家访时要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学校课改情况、学校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听取家长对学校办学、师德情况、班级管理及对自己孩子要求等意见和建议。宣扬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突出自己的教育特色。

5、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成长环境,行为习惯,个性特点等。

6、在家访过程中,要讲究家访的方法,教师要态度和蔼,举止端庄。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真实、客观地给学生家长反映其在校表现;家访时应请学生在场参与,便于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决不允许粗暴地对家长发怨气、批评指责学生,坚决反对“告状式”家访。不得以电话联系等其他方式代替家访。

7、教师要做好家访记录,收集和整理好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填写好家访信息反馈表。

8、教师进社区活动要听从社区安排,圆满完成活动要求。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量员岗位职责范文下一篇:基坑开挖与回填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