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学教学融入人文教育论文

2022-04-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地质科学教学融入人文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文章探讨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对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人文教育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

地质科学教学融入人文教育论文 篇1:

论钱学森教育思想在空间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钱学森是我国系统科学的奠基人,为我国系统工程事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空间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特点与规律,经过理论与实践证明,钱学森教育思想对空间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及指导意义。

关键词:钱学森;教育思想;空间科学

前言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教育思想、培养方式是影响科学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纵观高等教育改革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我国高校一直在努力探索培养空间科学创新人才,但教育思想、培养方式还是缺乏实质性突破。空间科学学科是在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通信技术学、计算机科学及其他边缘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学科特点决定了该学科人才培养需要宽口径、厚基础、重系统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钱学森的系统工程、大成智慧等新型教育观对空间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引用钱学森教育思想培养空间科学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钱学森教育思想的精髓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钱学森说过:“人类知识具备科学技术体系,是已经系统化的知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可以较好地描述这些体系知识。科学技术体系涉及自然科学、文艺理论、社会科学、地理科学、系统科学与建筑科学等十一个部门,这些部门通过自然辨证法、地址哲学、建筑哲学与系统论等这些桥梁将科学上升至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是其核心。除文艺理论之外的其他技术部门都涉及基础科学、工程技术与技术科学三个层次,就自然科学而言,三层次具有如下的关系:

工程技术最贴近工程实际,主要涉及土木、机械、电气、通信与水利工程,此层次旨在强调在生产实践中合理应用基础科学知识及技术科学知识,通过实践归纳经验,创新技术,加快科学技术演变成社会生产力的步伐;技术科学简单概括了工程技术理论,是其最为贴近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电工学、电磁学与传热学等,此层次旨在对自然现象关系与层次等作出合理解释,并总结出相应原则、手段、方式;基础科学进一步概括了技术科学,转基础理论为高层次理论,也就会说自然科学基础科学,主要涉及物理学与生物学等,此层次旨在强调对基础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三个层次知识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只有互相渗透,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研究或工程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非对人类所有知识进行简单概括,而是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进行概括。

(二)大成智慧学和新型教育观

钱学森晚年将辩证唯物主义视作指导,提出大成智慧学,其核心在于冲破各行业学科局限,充分发挥所有科学技术部门作用。钱学森于1991年给朱光亚同志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我们除了要有效结合理工,还要有效结合理工文,在此基础上创新高等教育及科学人才培养模式。钱学森对教育的理解是培养科学创新人才,学科跨度对创新程度有着直接影响,一般创新程度会随着学科跨度的增大而增大,科学家应加大对艺术的重视程度,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艺术家应加大对科学的重视程度,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所以在培养科学人才时,需要在有效结合理工结合的基础上融合社会科学。所以,钱学森重新定位了科学人才培养,即通才教育,知识结构理应有效结合博与专,充分发挥二者有效结合的积极作用,此种模式下培养的科学人才的综合能力更强,从而取得更好的成就。

(三)科学和艺术的有效结合

钱学森说过:“只有同时兼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及良好的艺术修养,才能成为更好的科学人才”,可见,他对科学和艺术的有效结合十分重视。钱学森虽然是著名的科学大师,但他研究领域广泛,在音乐、绘画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爱因斯坦是上个世纪著名的科学家,曾在上海交通大学铜管乐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这类例子不计其数,无论是科学和艺术还是艺术和人文间都有着相应的联系,并非有极大的差别。在《给非理性科学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一封信》中,钱学森表示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欣赏都是一种创造,就像人的大脑一样,左右分工,文理各占一边,实际上,钱学森强调的文理工有效结合教育便是要全方位地开发大脑潜在能力。因此,科学和艺术的有效结合,并非一定要科技人员掌握相应的能力积极创作艺术,学会欣赏也是科学和艺术有效结合的一种,当然,具备艺术创作能力更好。可见,钱学森教育思想深远而特殊,有利于科学人才培养。

二、 空间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要求

(一)空间科学的研究领域

空間科学(space science)指利用航天器研究空间(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客观存在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大小表现出来),即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及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该学科包括空间物理、空间天文学、空间化学、空间生命科学等,课程涉及太空探索、地球科学概论、空间信息网、空间探测与空间环境模拟、空间探测信息处理技术等等。

(二)空间科学与技术学科

笔者所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即为空间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该学科综合运用物理学、数学、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等理论与方法,研究复杂空间环境下高速运动目标的信息获取、处理、控制与传输理论与技术,研究范围涵盖空间物理环境认知、空间目标探测、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与通信等,因此需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深厚的外语与计算机知识,宽厚的空间科学技术知识,以及能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工作需要的新型的科技与管理人才。

(三)空间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要求

空间科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该领域创新人才培养应该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宽厚、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空间科学领域创新型人才。应该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培养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良好,听、说、读、写能力强,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学科前沿知识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三、钱学森教育思想在空间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创建空间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框架

所谓培养模式,指的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实现培养目标、评价方式、教学内容与管理制定等的总和,依据钱学森大成智慧学教育思想,我们提出空间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从培养模式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将培养科学人才能力视作主要目的;从课程体系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有效结合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工程教育,有效结合自主学习和探究实践,有效结合教学和科研,创建系统性较强、基础知识宽厚交叉的课程体系;从教学组织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集体精神的培养力度。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可以将其视作一个整体实施设计,实施三年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可以单独设班,主要教授数学、自然、人文、科学四门科学中的基础知识及重点知识,为科学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笔者所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创立了“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面向我国空间科学事业快速发展需求,形成钱学森空间科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根据钱学森系统工程和大成智慧思想,探索钱学森空间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评估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创建了由基础知识模块、科研创新模块、人文素质模块组成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为培养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突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的国家空间科学有用人才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确定空间科学人才培养目标

钱学森说过:“我国要想在21世纪成为世界的榜样,其中作为重要的一点的就是培养科学人才,这种成功是社会主义的成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大事。”可见,钱学森对教育的理解是:教育已经逐渐发展成未来世界与现今的智力战,忽视这场“战争”的国家很有可能会面临危险,所以大成智慧者理应是一个高素质高技能的科学人才,我们应主动培养科学人才。

(三)有利于构建空间科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需要依据三个层次进行构架,即核心知识、常识性知识与辅助性知识,其中核心知识主要涉及数学、系统、自然科学,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常识性知识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开展讲座是主要方式;辅助性知识主要涉及社会科学与人文艺术,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其和核心知识有着密切相连的关系,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素质,提升学生能力,使学生将所学文化成果真正内化于心。核心课程包括多个科学门类,这些门类又包括基础科学及工程技术等,在设置课程时需遵循相关原则,即:第一,科学理论丰富,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第二,技术科学宽厚,有利于系统解决问题;工程技术优秀,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博专有效结合的实现;第三,综合教育形式多样,培养良好品格,主动探索创新。培养空间科学人才需要特殊课程体系的支持,举一反三,所以,课程体系强化了课程选择性,增设了可以满足学生学前的相关选课课程,从而更好地培养空间科学人才。

(四) 有利于空间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钱学森认为在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培养科学人才的关键,也就是实施电化教育,发挥通信卫星作用,将教师讲课遍及全国课堂,课堂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室,整个国家都是大课堂,可见,这样的试验可以用于教育事业。钱学森还有一个试验是创新教学方法,即电子计算机教育,将电视机视作监视器,将录音机视作存储器及语言体系,再购置一台中华学习机,便组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学习系统。或是借助电子计算机、相关的内容数据库等教学体系,在具体工作中有些问题仅依靠条文或规则是难以解决的,需要依据决策人作出准备判断,此种判断能力一般叫做工作经验。而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常发生失误,于是需要将具有复杂性的问题放置于电子计算机之中,让操作的人与其进行对话,学生依据显示屏上的情况作出判断,并记录到电子系统中,这样的方法既便捷又安全。总的来说,依据钱学森教育思想,空间科学人才培养方式需要符合知识层、情感层与智慧层三个结构。

(五)有利于空間科学创新人才培养考核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科学人才,我们还要在充分了解与掌握钱学森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考核方式,以多种形式,如综合性实验与小型课题等,加大对日常考核成绩的重视程度,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同时,还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有些作业紧靠学生一个人难以完成,需要小组合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考核体系中应增添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环节,以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笔者所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根据钱学森教育理念,创建了动态进出制、一对一导师制、三校联盟及航天研究所的紧密联合培养模式以及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等培养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结论

总而言之,钱学森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感情的学者,其教育思想有效融合了中西方科学文化的精髓,他从小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养成了良好的科学精神,钱学森的教育思想大多数内容都历经了实践检验。同时根据空间科学创新人才培养特点与规律,钱学森的教育思想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对空间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大良.学习践行钱学森教育思想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12,(01).

作者:李小平 邓悦

地质科学教学融入人文教育论文 篇2:

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刍探

摘 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文章探讨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对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人文教育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

关键词:高等数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诚实守信;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从来都不是完全独立于其他学科而存在的,高校中的每门课程都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高等数学”是大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在高等学校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笔者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高等数学”这门学科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开展师生座谈会和教学实践尝试等,研究如何更好地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育人工作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二、研究过程

面向全院开设“高等数学”“计算机数学”“经济数学”等数学类课程的全体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1.5%的学生希望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介绍数学发展史;78.2%的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可以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89.1%的学生认为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取得了超前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成果;91%的学生喜欢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及手段开展课堂教学;83%的學生希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抢答等;98.2%的学生认为数学教师和学校的思想政治辅导员及“两课”教师一样,将影响着他们思想道德的培养与成长;83%的学生认为数学学科的特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缜密概括的能力。

通过认真分析问卷调查结果,并结合师生座谈会及教学实践尝试等,笔者认为,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在日常的课堂上,教师讲授数学知识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人文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数学知识中的性质、公理、定理、公式等都是前人及数学家们在客观世界、现实生活中经过种种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才抽象概括出来的。教师要通过介绍数学家们积极探求真理的事迹,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不畏艰难、勇于求知的精神。教师还要深入探索,发掘数学文化中的人文价值,进而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代表总结等方法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语言交流的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与教师及同学共同合作,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3)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诚信教育。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师向学生教授的各种运算性质、各类公式以及定理等都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而使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引经据典(古代数学家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我国的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介绍相关的古代数学家的成果,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克服崇洋媚外的心理,增强民族自豪感,以自己身为中国人而骄傲。教师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传承祖先的文化,勇于担当,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以及数学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应用的广泛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不但在各个传统领域(如工程技术、经济建设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不断地向新的领域(如生物、医学、金融、交通、人口、地质等)渗透。教师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学生熟知的日常社会生活中的问题,采用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授数学知识,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实例

笔者现以“定积分的概念”课堂教学为例,简要阐述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

1.定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课程引入

预备知识: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抢答,归纳总结常见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包括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扇形等),调动课堂气氛。

案例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分析:教师通过介绍这首名诗,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思想无处不在。在这首诗中,随着帆船渐行渐远,帆船的影像越来越小,最终会无限趋近于0,消失在水天交界处。这一案例,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数学思想。

案例2:介绍定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是原始的积分思想。用“割圆术”求圆的面积以及周长和圆周率,这一发现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案例3:我国隋代赵州桥的曲拱,是用一块块直棱石料巧妙构造的。这构思奇特的赵州桥不但在世界桥梁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闪耀着高等数学启蒙思想的光芒,是微积分“以直代曲”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微积分原理在建筑学上的朴素应用。

分析:这两个案例的介绍,既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史,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又能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2.曲边梯形面积的求法——难点的处理

如何计算由曲线y=x2和直线x=0、x=1、y=0围成的图形面积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赵州桥的“以直代曲”原理来解决问题。

在直角坐标系上画出曲边梯形,由y=f(x)>0、x=a、x=b、x轴所围成说明x轴称为底边,曲线y=f(x)称为曲边。问题启动:面积等于多少?几何说明直边梯形的面积公式此时失效了,要求学生尝试模仿刘徽的“割圆术”、赵州桥的“以直代曲”原理来求曲边梯形面积,即由模仿到创新。创设情境如下:播放多媒体课件(见图1)并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在曲边梯形内摆满小矩形,当小矩形越来越多时,小矩形面积之和与曲边梯形面积之间的误差将如何变化?组织学生展开分组讨论,不难得到“随着矩形个数的增多,小矩形面积之和越来越接近于曲边梯形的面积。显然,分割得越细,近似程度越高,误差越小”。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思考:如果在分割的时候采取等分区间而不是任意分割区间是否可以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得出:因为推导论证过程要有严密性,所以不能以等分代替任意分割区间。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的思维严谨性的训练。



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小组合作能力毫不逊色本科学校的学生。教师通过“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結归纳”这一师生互动过程来讲明本次课的教学难点——“曲边梯形面积的求法”,能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以上难点的处理,也是为了说明本次课的重点:“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的关键所在。教师通过模仿刘徽的“割圆术”、赵州桥的“以直代曲”原理来求曲边梯形面积,即由模仿到创新,提高了学生归纳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定积分的定义——由归纳到演绎、由难点到重点的过渡




四、结语

总之,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数学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自己日常的教学中。这样,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做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指明灯”。

参考文献:

[1]李辉.基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3(07).

[2]马艳英,付彤,王青梅.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大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09).

[3]张国勇.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06(05).

[4]金晶晶.高职数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作者:周晓燕

地质科学教学融入人文教育论文 篇3:

地质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摘 要] 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形式、新实践,是当前形势下各方高度关注的前沿问题,更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地质认识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大一新生第一堂专业实践类课程,充分挖掘思政育人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体系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在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塑造,将专业育人与思政育人同频共振,契合当前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关键词] 地质认识实习;思政教育;资源勘查工程;融合;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 林木森(1987—),男,福建古田人,博士,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构造地质学专业讲师,主要从事地质学研究。

一、引言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开启了中国高校课程思政化改革。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2020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抓准抓实课程思政建设,要设计实施好勘探、采掘、冶炼、加工的工艺流程,做好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找准不同课程“结合”切入点,体现到教学全过程。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和思政育人效果。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迎来了新的时代[1-4]。

高校所有的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的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地质认识实习”这门专业实践课程的思政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讲话精神为指导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作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地质认识实习”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践必修课,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是本科生步入地质学科的第一次野外专业实习。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将思政育人元素充分渗透融合于专业知识体系讲授,实现“术”“道”结合,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学科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刚升入大学的学生正确科学态度的养成以及价值观念的塑造,培养出以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新时代大学生,对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简介

“地质认识实习”课程主要以福州市区及周边地区地质现象为实习对象,在有限的实习地点充分挖掘相关地质现象进行教学[5,6]。课程内容包

括区域岩浆岩地质、沉积岩地质、河流地质、海洋地质、构造地质以及人文和旅游地质情况,罗盘使用、野外定点、素描图绘制、样品采集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總计8条野外地质教学路线如下表。

福州盆地处于华东地区,地貌上属河口盆地,东、西、南、北分别为鼓山、旗山、五虎山、莲花山,海拔多在60~1000m之间。闽江自盆地西北流入,在南台岛西北端分成乌龙江和白龙江两支流横贯盆地,并于南台岛东南端汇聚,并大幅转向北东入海,入海口处沿琅岐岛南北端,又分别形成长门水道和梅花水道。盆地内部主要为第四纪冲积海积平原,分布着许多“岛”状花岗岩残丘。在大地构造上,福州盆地位于华南褶皱系东部,闽东火山断拗带东部,近平潭—东山剪切构造带北段西侧,为第四纪中晚期形成的断陷盆地,边界由两组长10~20km,呈NE向—NEE向和NW向—NNW向的断裂构造围限:北界湖头-苗圃断裂、南界五虎山北麓断裂、东界鼓山山前断裂、西界闽侯-南屿断裂。盆地基底主要由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岩组成,第四纪以来由于新华夏构造应力场出现左旋扭动,福州地块在挤压和扭动联合作用下,上述各组断裂所切割的断块产生差异性升降运动,形成福州盆地。

通过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分析,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室内所学的基本地质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适应野外工作环境,为后续相关的地质类课程和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实施课程思政后,这门课程更多的加入思政育人目标,即需要将本课程的专业设置背景、本学科发展的知名人物及其事件以及福州发展特色等融入野外实践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信念,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政育人内容和理念的加入,真正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

在整个野外实习过程中,大学生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大学生进行理性因素的整理,有剖析事物表象的意识,同时也受到非理性因素的驱动和控制,因此,需要来自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长期以来,老师们只注重讲授野外的基本地质技能和方法,缺乏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野外实践教学的结合,教师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7]。“地质认识实习”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些资源能够使课程思政得以实现。地矿类专业多为野外作业,工作辛苦,存在诸多未知因素,所以在地质认识实习过程中,对于大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至关重要。而且我们在面对大自然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要时刻向学生灌输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等基本国策,让学生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意义。对于理工科的大学生,在具体实践中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人文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思政教育与专业实习的有机融合

思政的内涵非常丰富,课程的时间有限且课程本身的知识点不能盲目删除,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相融合,是所有高校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在授课过程中讲点思政内容,而是真正做到不漏痕迹地融合。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也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育学生,更育教师。一门好的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支撑,还必须博览群书、学贯中西、鉴古通今,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充实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多领域的知识,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用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来看待、处理专业难题、时代课题。“地质认识实习”充分挖掘实习地区及实习内容的思政育人元素(表1),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着力点,构筑爱国共识

教师要通过多種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向学生讲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鲜活案例,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爱精神,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情感认同。例如,在琅岐岛野外实习路线中,讲述琅岐岛地质环境知识点时,描述该岛有大面积的闽江淤积冲击物,土地平整肥沃,是天然的蔬菜种植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时,就提出要把琅岐岛列为福州市最大的菜篮子基地,解决福州市民吃菜难的问题。此种教学方式将党的利民举措无声的融入专业知识当中。

(二)以“团结协作教育”为着力点,加强合作意识

在野外地质工作过程中,团结协作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动员和鼓励广大学生形成团队,积极配合,力所能及地发挥自身优势,又快又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例如,在常规的定点描述环节,要完成的工作包括现象描述、样品采集、产状测定等,这就要求各小组的学生必须发挥团队的作用,良好的协作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教师的要求。

(三)以“敬畏自然教育”为着力点,尊重自然规律

在野外,面对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教师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传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强化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与认同感。例如,在五虎山路线实习中,“五只老虎”的形象就来自于大自然的精雕细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留下了诸多大好河山,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面临自然力量时,应注重顺势而为,而不是横加破坏,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四)以“职业道德教育”为着力点,增强时代使命感

在野外教学中,除了地质工作者外,我们还可以见到形形色色的社会公众,教师要以清洁工、公交司机、警察等普通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职业素养作为生动教材,让大学生们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引导他们增强责任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例如,通过野外地质工作,让学生切身体会地质职业的特点,不但使他们掌握野外地质技能和工作方法,也能培养他们艰苦朴素、不怕吃苦的地质精神。《温家宝地质笔记》一书中提道:“地质队员在野外考察时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枯燥和艰苦危险的,但也充满了神奇和乐趣。我坚信,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也没有到不了的岭。”[8]因此,地质人员需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艰苦的野外地质工作既是对身体的锻炼,又是对人的意志、品格的磨炼。

(五)以“规则意识教育”为着力点,培养理性思维

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守信,保持理性,分清是非,遵守规则,树立法治思维。在实习动员阶段,就明确向学生传达规则意识,要求学生签订实习安全责任书。景区实习,要遵守相关管理规定;荒野实习,要听从教师指挥,注意安全。

(六)以“人文知识教育”为着力点,提高综合素质

理工科大学生往往人文知识匮乏,这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9]。教师要将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合理融化,培养他们基本的人文素质,帮助和鼓励他们理解历史上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切实增强他们对消费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堕落人文意识的批判力和抵抗力,使他们真正感受和体验到人性的美好和不可让步的尊严。例如,学生在鼓山和乌山等景区实习时,就有非常多的人文景观,教师要提前备课,做到让学生不仅能明白岩石的地质意义,而且能了解其背后鲜活的人文故事。

(七)以“专业思想教育”为着力点,树立报国情怀

教师要结合各自专业的课程特点,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教育引导学生立志学好专业知识,学精理论、学深知识、学透要义、学活应用,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以己之长为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社会需要和人民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效果探讨

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改进,思政育人效果显著。2018级地采复合班的赵俊峰、沈文博等和2019级地采复合班的陈镜文等同学,在“地质眼观”的微信公众号中发表了多篇小文章,并且有效地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元素相结合。此外,笔者还发现,尽管本门课程每学期只有短短一个月,但是授课结课后许多学生仍与教师保持QQ、微信、短信联系,在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时遇到不解问题,也会随时请教。这表明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不仅能启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能融洽师生关系。

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能力为重、兼具学科知识和正确思想的人。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学科专业知识,更要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授课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还要具有一定的思政基础,术道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课程的教学育人功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參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3]孙海涛,王贵文,钟大康.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9(1):37-39.

[4]杨雪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20-22.

[5]王翠芝.福州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指导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9.

[6]李晓敏,肖爱芳,彭向东,等.地质学知识点“微化”初尝试——以普通地质学及地质认识实习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9(5):57-59.

[7]陈宁华,鲍雨欣,程晓敢,等.新时代地学野外实践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8(4):28-31.

[8]温家宝.温家宝地质笔记[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6.

[9]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12-14

Key words: Geological Cognition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integration; curriculum reform

作者:林木森 李晓敏 肖爱芳 彭向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论文题目下一篇:关于企业税务筹划策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