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营销策略的保障

2023-05-27

第一篇:银行卡营销策略的保障

银行卡的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信用卡正以几何级数增长。据中国银联统计,全国已发行银行卡9.6亿张,由最初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发达城市为中心向全国各级城市迅速发展,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银行主要盈利模式之一,成为中产阶级主流消费群体支付的重要方式,现已经逐步形成银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共赢的商业模式。中国银行卡市场竞争已经由最初的产品战、地域战、价格战、宣传战发展到与国际巨头竞合的全面营销阶段,当前阶段迫切需要营销创新。

创新策略1:要有差异化的产品定位

目前,每个银行在发行信用卡的时候,普遍都说自己的用卡环境好,刷卡方便,服务好,国际通用等,更多的是从功能利益出发的,没有从消费者的可感知的特色的价值点来进行产品的定位。应该说,这和当前的银行的市场定位是一样的,未来银行不仅面临品牌差异化的问题,同时作为个人业务比较重要的银行卡业务,也需要考虑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我记得一个例子给我的印象很深,就是新加坡华侨银行,汇票为一年存款2万美元以上的顾客的家中安装“灵敏的”屏幕触摸式电话,使他们能获得现有银行信息、转账和其他银行服务,这种特色服务赢得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国内的招商银行,就是依靠鲜明的业务特色和新兴银行中的领先者地位都能很好的锁定一部分目标用户。

国内以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部分发卡机构则利用消

费和生活形态细分,在信用卡核心产品概念之外,挖掘信用卡有形产品属性,突出用户利益诉求,推出了真情卡、MINI卡等特色卡产品。

创新策略2:激活信用卡的服务

尽管消费者银行卡持有率较高,而在刷卡消费方面,消费者的行为却较为谨慎,盛世指标的调查显示,即使是较为富有的消费群体,也仅有31.3%的每周刷卡消费一次或以上,收入相对较低的大众消费群体刷卡消费的频次就越低。

如果要把信用卡的营销作一个阶段上的划分的话,先期的时候是市场的占位或者是“圈地”阶段,也就是要让信用卡拥有大范围的目标消费群体,但是,更重要的工作是如何让这些拥有信用卡的消费群体能够多使用信用卡,因此,如何“激活”人们来使用更多的信用卡服务,是目前信用卡营销面临的重要问题。

银行卡的收益一是来源于卡的年费收入,二是卡消费交易利润,三是卡透支(贷款)利息收入,四是卡沉淀存款运用的利差收入和代理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在这些收益来源中,卡的年费收入、利差收入和代理业务收入都属于比较稳健的业务,只能依靠发卡量以及存款额等来实现,但是卡消费交易利润和卡透支(贷款)利息收入却是具有高贡献率的业务,消费者刷卡消费频次和透支频次越高,银行的收益就会成倍增长,而从目前来看,不论是富人还是大众消费者,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刷卡消费意识,这值得引起国内的商业银行深思,银行在银行卡业务上不仅要重视“发卡量”的积累,同时也要鼓励消费者刷卡消费,或者围绕银行卡开发更多消费者需求度高的业务,反观国外商业

银行,鼓励信用好的客户透支、贷款,POS设备在商户中的广泛投入都为消费者刷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都是国内的银行可以借鉴的。

创新策略3:整合型信用卡产品的创新

很多银行为了追求绝对数量,在发行信用卡时推出一种套卡,比如很多联名卡,比如和航空公司、和旅行社等,或者是给一个人发了好几张信用卡,而很多张卡的背后实际只有1个用户,这不仅造成空卡非常多,效率很低,而且并不能保证很多消费者会来使用所有的银行卡业务。

从扩张发卡的数量来说,银行期望是发越多的卡似乎越好,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消费者更希望是卡的整合,比如一张信用卡是不是可以解决更多的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例如,在国外,一张银行信用卡可能会渗透进这个用户几乎所有的生活细节中:超市、商场、租车公司、加油站等等,而这也是未来中国的银行卡需要认真考虑到问题,如何能够从消费者的生活的需要来整合信用卡的服务,让一张信用卡将可以承担更多的交易功能和消费手段,是产品创新的关键点。比如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就提供了很多消费者需求的服务,比如提供免费订机票、订酒店,甚至是推出“分期免息付款+惠普”的业务,即用招行信用卡可采用免息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惠普的PC产品和掌上电脑产品,而且手续非常简单易操作。

创新策略4:加强市场的细分

每个消费群体对于信用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作为信用卡的营销,不仅要从产品的差异化的角度考虑,还需要从消费者的差异化角

度考虑。对不同的群体的需求,提供吻合他们的需求的细分产品,也是信用卡的营销创新的重要方面。

国内有一些银行在市场细分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探索,比如广发行推出国内首张女性专用信用卡——真情卡,其版式为紫色透明的设计,作为一种细分客户策略,广发银行对市场区隔的切入非常到位,作为身份的象征,真情卡专为高品味、高收入且具有消费实力的现代白领女性而设,主要面对的是22岁至45岁的都市白领女士,相比于“真正的信用卡”,“广发真情卡,真爱女人”的承诺更加具体,获得的认同和市场反响也更大。东亚银行推出专门针对香港大学生及教职工的信用卡业务——港大智能卡和香港大学信用卡,港大智能卡(HKU Snart Card)最特别的功能是:兼作大学学生证和教职员证。在智能卡上,印有持卡人的照片,在港大校园内及所有Visa Casb商户付账时,持卡人无须签名和输入密码,在校外的自动柜员机上也可方便地进行各种操作。东亚银行还针对学生价格弹性大的特点,对学生卡实行在校期间年费全免及积分优惠计划等鼓励措施。典型的还包括第一美国银行,为一些经营高价值商品的公司提供顾客信用系统,并且,为客户提供预订晚餐、预订电影票、查询行李、查找最低价商品等管家秘书服务,满足各种有着不同功能利益和关系利益的顾客需求。

目前还有很多群体值得进行信用卡市场的进一步细分,比如80后群体,就敢于不停地借贷消费,结合这部分群体的特点,也可以开发相应的信用卡,还有很多高端的商务人士,经常出差,乘坐飞机等

等,也可以结合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甚至还包括学生等。

创新策略5:加强信用卡的营销辅导

现在拥有信用卡的消费中,大部分消费者拥有的信用卡属于借记卡,而对于透支的概念,透支概念的接受度并不高,大半用户没有透支过。甚至很多用户并不清楚贷记卡和准贷记卡的区别,选择准贷记卡更多是谨慎的表现;此外,还有一些消费者对于信用卡涉及的一些功能,比如跨行转帐汇款、异地无卡存款、取现不收手续费、信用额度可调整、网站在线缴费、网站在线业务申请和电话购汇还款等都不知道。

对于银行来说,一个优质的信用卡客户是这样的:拥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爱好消费并可以接受负债消费,愿意支付透支带来的利息。也就是说,银行希望客户的信用卡上总是有欠款,以累积他们的循环信用,并给银行带来利润。但现实情况是,大多数的中国普通百姓并没有负债消费的习惯,麦肯锡调研数据显示,只有2%的客户经常使用循环信用,85%以上的客户每月全额还款。他们往往在信用卡56天的免息期内即全额还款。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信用”和“透支”这样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辅导,信用卡知识的宣传普及和信息渠道的建设还需要大力加强。

创新策略6:生活形态的营销

一个产品要真正的让消费者依赖,必须深入到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中,消费者的价值观、生活的形态都会影响到对信用卡的

接受度和消费,因此信用卡营销还需要深入研究目标群体的生活形态,开展吻合目标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营销,比如,信用卡机构需要加强对中产阶级这一主流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研究,从研究中挖掘营销的新概念,才能更加有的放矢。

比如,花旗银行为迎合香港人中“追星一族”对“四大天王”的崇拜心理,邀请郭富城推出系列广告。只要申请花旗信用卡,除免交首年年费外,持卡可获赠“98郭富城演唱会门票”2张以及“郭富城”腕表一只,这一促销自然得到了“郭富城迷”的热烈反应。而大通曼哈顿银行的信用卡则以优先订票(演唱会、体坛盛会、舞台表演)和复式积分(积分采用复式计算)及长达7O天的免费还款期来吸引客户。

总之,在信用卡营销大战中,消费者们看到的是精美的卡片,诱人的优惠条件、丰厚的礼品和动人的广告词,然而隐藏在其后的却是高超的营销策略和巧妙的金融创新。

第二篇:银行保险营销的产品策略

银行保险的产生及发展,是近年欧美金融服务领域的一次重大变化。简言之,银行保险是指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为共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兼备银行和保险特征的金融产品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由于银行保险具有机构上、业务上以及资金上的协同效应,因而无论对保险公司还是银行来说都颇具吸引力。上世纪来。银行保险传入中国并取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但总体而言,国内银行保险发展仍不成熟,在营销策略特别是产品策略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一、我国银保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品种单一,结构失衡

我国的银行保险基本以寿险产品为主,健康险、意外伤害险及财产保险等非寿险产品只占银保市场的很小部分。而寿险业务中,98%以上又为分红及固定收益产品。促使银行保险集中在分红产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居民的投资需求。自1996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七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使得众多储户不得不将部分银行存款分散投资于其它收益率更高的金融产品,分红寿险便是其中的一种。另外,国内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力度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相关管理经验欠缺也是造成银保产品品种单一的重要原因。

银保产品品种单一化不利于银保市场的健康发展。首先,严重同质化的银保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和不断变化的需求。

其次,由于片面强调收益率,固定收益型银保产品的保障功能被弱化,而与银行的一些本源业务形成竞争替代关系,降低了银行保险的协同效应。

(二)缺乏创新,产品低端化

如上文所述,我国的银行保险产品主要为分红保险等一些与银行产品形成替代关系的产品。而在欧美国家,银行保险则更注重开发一些与银行产品互补的产品,如贷款抵押保险、信用卡保险等,以满足客户多层次的理财融资需求。这充分体现了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方面的合作和创新能力。

而目前。我国银保合作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代理协议”模式(即银行仅作为保险公司推销其产品的一个渠道,以获取手续费为其利润来源)和“多对多”模式(即一家保险公司同时与多家银行合作,一家银行也同时代理销售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阶段。这种模式不利于产品创新:银行由于缺少与保险公司的共同激励机制,而缺乏产品创新的动力:保险公司之间又竞相抬高手续费以争夺银行的网点资源,因而很少把精力放在产品开发上面。所以,国内银行保险产品低端化,主要是由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模式不适应银保的发展而造成的。

(三)销售手段单一,销售渠道不匹配

为不同的产品提供与之匹配的销售渠道是欧美银行保险成功的经验之一。而在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只看重银行的网点资源和柜台销售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其他销售手段的运用,例如电

话营销、网络营销、客户经理等。另外,国内的银行保险销售渠道与产品形态的匹配程度也不高。使得销售效率低,并造成渠道资源的浪费。

二、我国银行保险的产品策略选择

(一)细分市场,根据不同需求设计产品

保险公司应与银行联合开发和利用客户信息资源,并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设计相应的险种。具体来说,银行与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以下标准来细分市场:

(1)银行产品的消费群体

即对银行现有的客户按照其消费银行产品的不同层次特征来进行细分。对大多数普通银行网点客户而言,一般的保障和储蓄类产品便可满足其需求。对信用卡客户则可以提供一些信用保险类产品,另外,个人意外险也因投保方便而适合对持卡用户利用ATM机进行销售,以降低销售成本。对于银行的高端客户而言,集银行、保险、投资为一身的一揽子产品会受到他们的青睐。

(2)收入水平

客户的收入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银行保险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讲。一揽子型理财产品比较符合高收入者的胃口。中等收入者则更偏好信贷类保险产品和一些税收优惠的保险产品。而对低收入者而言,保障功能强、有固定收益的产品则拥有更太的需求。

(3)地区差异

在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富裕资金多,理财意识较强,对带有投资功能的银行保险产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大。而在贫困地区。消费者对银行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则更为看重。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可以推出与农业保险相关险种,将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障结合起来,不仅增大了银行保险的需求,还可以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

(二)加强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促进产品创新

首先,要充分利用银行的品牌优势(banks brand equity),设法将保险产品整合到银行的产品组合中。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银行在金融产品的知识、理财建议的客观性等诸多方面较保险公司更胜一筹,因此恰当利用银行品牌具有的先天优势来整合和销售保险产品不仅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挥银行保险的业务协同效应,同时还可以将不同公司的产品通过银行的品牌效应区别开。如英国的Lloyss TSB、和Hall-fax银行,在收购保险公司后,都把银行网络作为其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提供银行、保险、理财等全方位的服务,其产品和服务都是使用银行的品牌。其次,应该在产品设计环节加强银保合作。在一些有着成功经验的国家及地区。随着银行与保险公司股权的相互渗透和影响,银保融台已经不仅停留在销售合作层面上,而演化成一种包括股权融合、产品设计、营销、管理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例如,香港汇丰银行将保险纳入自己的银行产品链中,无论是在产品设计、营销还是售后服务的过程中都将保险产品完全视作银

行主业来经营和运作。在产品设计环节加强银保合作,不仅可以最大程度解决目前国内银行保险与银行主业相互竞争的问题,还可以为客户提供真正“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有助于金融创新。

(三)整合销售渠道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服务差异正在逐渐取代产品差异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因此,对实现这种服务的销售渠道进行整合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就国内的银行保险而言,首先是要拓宽销售渠道,在保留原有柜台销售的基础上,发展专家顾问、薪金代理人、网络销售、电话销售、ATM机销售等多种销售手段。

其次,国内的银行保险还应对不同的销售渠道进行整合、管理。整合渠道应按以下标准来进行:一是要尽量以客户的需求为标准;二是充分利用银行现有的销售平台:三是要提供与产品形态相匹配的销售渠道。其中,提供与产品形态相匹配的销售渠道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产品的复杂程度与销售手段的复杂程度是正相关的。对简单、标准化的产品可以进行柜台销售;而一些兼备投资功能的产品则需要通过理财顾问销售:对于信用保险、个人意外险等产品进行直销和电话行销比较合适。

三、制定产品策略需考虑的几个关键要素

银行保险产品策略的制定除要汲取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外还必须考虑一些客观的因素。首先,银行必须考虑到其已拥有的客户群,制定产品策略时既要保证不丢失已有的客户,又要争取吸

引新客户,同时还可以挖掘已有客户的新需求。其次,银行现有的销售渠道也是影响产品策略的因素,如果银行已经建起完整的金融产品销售渠道。剩下的工作就是根据银保产品线的特征对已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此外,如上文所述,银行和保险公司间的合作模式会制约产品策略的选择,随着银保合作的不断加深,其产品策略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三篇:银行营销的定位策略李成宇

企业需要定位,国家需要定位,销售经理也需要定位,有的时候定位的准确会让事情变得简单,不准确的定位足够我们费尽周折。大到一个国家,新西兰政府 给自己的定位是:世界上最最年轻的国家。这个定位没有任何的吸引力,不会吸引国外游客去观赏年轻的国度,而自己最明显的优势就风景秀美壮丽,电影《魔戒》 就是在新西兰取景,所以他们的定位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这样我们感觉就有了自己的亮点和个性。

金融机构也是这样,中国的银行业务大家都在讲同质化严重。所以如何站位,如何在客户心目当中准确定位就非常关键。工行的定位就是: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 银行,突出了网点的方便与数量多,以及作为中国最大银行的可信赖。典型的浅层次的品牌诉求,比较清楚,但是没有特色。中国的银行都是基本可以信赖的,而银行的网点数量多未必客户身边就有你们工行,说不定是建行,农行。尤其现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拥有36000个网点,比工行多的多,工行的优势不复存在。我认为银行的定位应该更加关注对于客户的价值,比如花旗谈到的幸福的生活等等。有的银行突出了服务的优质,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的网点比较美观,这些年也在大力抓大堂经理、柜员的优质服务。这个时候谁的意识能够走在前面就非常关键,银行要做到率先占领消费者的心智,先到先得。

我想重点思考的是销售人员的定位,应该怎么来做?

1、销售人员的客户群需要定位;你要做那部分客户?那个行业?那个区域?那个收入阶段?你的资源是否匹配?我想销售人员要思考清楚,不要胡子眉毛一把 抓。只有定位清楚,我们才能做好资源分配,才能做好销售的前期准备和知识储备,并且可以一直围绕这个领域展开系列的布局,赢得长线的胜利,也能够做好客户 的服务工作。就是要做减法,做聚焦。

2、自身的定位;你是什么类型的销售?你的长处在哪里?你的未来在哪里?你为什么能够赢得客户?这都需要销售人员培养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要有个人魅力。你是知识型的还是人际型的,这需要你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目标准确定位。 我想销售需要给自己画一个圈子,也就是学会减法营销,自己就在这个领域做文章,圈子很小,生意很大,足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

关键词:定位、聚焦、品牌

第四篇:试论商业银行的存款营销策略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而充足的存款是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手段和利润源泉,也是金融同业竞争的重点。存款营销策略的选择,既是积极参与同业有序竞争的客观需要,也是存款稳定健康增长的实际要求。本文旨在探讨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营销的重要性;由存款主体的需求与客体满足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提出商业银行存款营销策略选择的几点设想;以及对商业银行如何运用高效的营销手段提高其在存款市场所占份额,进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营销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的特殊企业,其经营的目标是以客户为对象,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而商业银行向社会提供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同质的,无论存款或是贷款都是利用其自身信用中介的身份提供货币资金这种特殊的商品,银行只能依靠广告宣传和营销手段,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公众,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所以客户在各家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极其相似的情况下进行取舍看重的是银行的规模、信用、服务的质量以及市场形象。

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笼罩下,在外资银行的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坚守已有阵地,拓展新天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实施行之有效的存款营销策略,扩大存款市场占有份额,争取更多的优质客户,筹集更多的社会资金。通过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战略,展示商业银行的新风貌、新形象、新实力,充分证明自身的竞争优势。

二、商业银行存款营销策略选择的几点设想

(一)研究存款主体的需求是营销策略选择的前提

客户在存款需求上存在着个性与共性的差异。无论存款人来自城市或来自农村,其行为习惯、性格、职业、年龄和性别对他的存款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征。比如对存款工具的选择、存款期限的确定、存款回报的期盼等,甚至对存款机构的取舍,对银行工作人员操作水平的包容都表现出一定的个性倾向。但无论这种倾向存在多大差异,就其总体倾向考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需求相似性或趋同性,由此对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需求又会表现为群体内的相同性。

首先,有必要了解客户的存款个性需求。由于从事职业的不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需求。比如从事商业活动的个体,其存款选择不但在于回报,而且重视提款方便;工薪族的存款需求则可能从资金积累和安全考虑。就年龄的因素考察,老同志容易接受或选择的存款工具,而年轻人则喜欢电子货币。从个性需求的差异可以看出,存款营销的指向必须因人而异,应当从人们所处的不同位置,如城乡因素、行为因素、心理因素、人口因素及职业因素等。研究不同的社会属性的客户需求,作出市场细分并选择相应的营销策略。

其次,要深刻地剖析客户存款的共性需求。人的需求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由此延伸到人的存款需求,也可

相应划分为五种类别:一是生存需要。即人们统称的“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观念,促使人们选择储蓄,以应生活中的不时之需。二是安全需要。将暂时闲置的资金存放银行总比放在家里或随身携带来得安全可靠。三是发展需要。当个人的生活保障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的需求欲望,如用于经营上的扩大再生产,用于消费上的档次高标准等。四是尊重需要。表现为人的自尊自重,实力强则信心足;另一方面表现为受尊重,如得到满意的服务,高标准的礼遇或因拥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而得到人们的高度依赖。五是政治需要。即为国家建设出一分力量。以上这五种需求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具有共性,只是在侧重点上所差别和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再次,分析客户存款行为的不同需求,其本身就隐含着许多有益的营销机会。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系统,必须以深刻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前提,通过客户需求的研究和分类,界定营销策略;经过目标市场的选择,对市场要素进行合理细分,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市场营销过程所要考虑的因素。

(二)分析银行内部运作的差距是营销策略选择的关键

由于商业银行营销的标的具有无形性,金融产品的共同性以及金融服务的灵活性,决定了银行市场营销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银行存款系统运作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差距,方能有的放矢,立竿见影。

1、观念上的差距。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运作机制的建立标志着金融业被推向市场。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尚未完全确立,“客户是衣食父母”的观点还没有在从业人员的实际行为与经济效益的联系上体现出来。因此,从思想上确立市场营销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2、市场定位的差距。商业银行之间竞相建立网点,增设机构。为了争得市场份额,不惜采取种种手段,甚至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换取系统存款,挖转他人存款,殊不知这种运作本身其形象上付出的代价,经济上的重负可能得不偿失。恰恰是银行之间由于市场定位的偏颇,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人为地刺激客户的不良欲望,从而形成金融同业无序竞争的局面。

3、服务上的差距。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几乎可以涵盖全部金融活动。但狭义地分类,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探讨。比如,网点布局不合理、手段滞后、功能单

一、产品单调、识别系统推广慢、管理缺乏刚性、服务工作水准不平衡等。特别是服务主体本身,其服务的主动性、恒久性还有许多差距。

4、大众传播及公共关系的差距。运用大众传播媒体塑造银行形象,推销金融产品,扩大市场影响已成为银行业者普遍认同。然而,现有的金融传播由于缺乏市场调查,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不乐观,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密密麻麻的红布条,五彩斑澜的空飘气球,群众并不以为然,认为是银行有钱“作秀”。公共关系在揽存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近年来也有些变味,有些存款机构为此处心积虑,付出不少代价。而市场存款总量并没有增加,银行的公众地位和形象却在下降。

5、经营管理和规范市场的差距。粗放的经营管理已经造成银行机构在人财物上的大量浪费,扩张规模、提高费用、扩大资产的冲动以及资产质量的日益下降,构成了存款增长的潜在威胁。许多一线员工因此而感到茫然,存款增长了,经营效益却下降了。近年来,存款市场在人行的监管下发展走向良好,但要成为从业者的良好行为习惯尚待时日。

(三)优化客户需求与银行促销关系是存款营销策略的正确选择

1、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观念。有市场就必定有市场营销。市场是由客户主体的需求,商家是市场、满足这种需求的购买能力以及购买意愿三因素组成。从这三因素的市场地位考察,买方将成为市场的决定因素。所以,银行存款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全新观念。切实转变计划体制下国有专业银行遗留的卖方市场的观念,积极主动在行动上采用满足各种需求,刺激购买冲动,诱导购买行为的市场营销方法,以求得立足市场、进入市场、争得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2、坚定集约化经营的营销方向。商业银行经营方向正确与否,对市场营销至关重要。可以认为,集约经营和市场营销的核心都是以客户为中心,注重结构、质量和效益。因此,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通过内涵发展,在机构上撤并重叠的分支行,摒弃按行政区域、经济布局设置机构。在存贷款方面,应讲究资金成本结构和资金使用效率,不以总量的扩张为主要目标,全面贯彻抓大放小的战略,还资金以商品的本来面目。费用管理与存款效益、经营效益挂钩,与拓展市场、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挂钩,集中力量建立一个以人为本,高效运作的银行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对存款促销,产品开发,发挥整体营销功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内部体系的优化,将从实质上为满足客户需求创造条件。

3、奠定优质服务的营销基础。由于金融机构推销的产品种类大致相同,且产品价格从属于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没有太大的弹性。在这种环境下,优质服务将是银行营销获得成功的重要选择。优质服务是金融产品营销的最好载体。通过服务,把金融产品附加值加以提升,强化服务主体对客体的形象感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诚然,在服务上满足不同存款需求的客户并不容易,但不能因此而弱化服务。特别是服务主体的思想意识、服务环境、服务措施、便利服务、创新服务等的全面完善,是一种无形的营销。常言道:“广告做得好,不如服务好”。服务正是满足客户需求与银行营销之间不可或缺的纽带和桥梁。

4、组织人员开展存款营销。人员促销是最古老、最普遍、最直接的营销手段。有其显著的特点,即可以与顾客保持最直接的联系,通过谈话、示范、表演等方式了解客户的需求、欲望和动机,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方法,解答客户的问题,消除顾客的疑虑,诱导客户的购买欲望,促成客户的购买行动。通过人员促销,可以激发客户的信任,促进了解,建立互信,巩固已有的营销成果。总之,组织人员促销,既不受时空限制,又可以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对营销过程中存在的工作差距进行调整,藉以提高服务质量和促销效果。

5、开通大众传播的信息和促销管道。大众传播可以直接指向目标市场上的客户,通过信息传递,引导客户识别存款,并进行沟通,促进客户对发出信息的商业银行产生深刻印象

和唤起存款客户作出倾向性选择的目的。大众传播的媒体很多,如声像图文、电子信息、实物造型、户外标识等。广泛用于刺激客户的感观注意,把存款的方式、种类、利率及期限、网点分布、联络方式等信息传播给客户,通过介绍使客户产生需求和欲望,指导客户完成存款过程。传播的对象要有所研究,根据促销产品的特点,针对客户群中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和兴趣,做到有的放矢,其效果才有保证。

6、强化商业银行的公共关系促销。公共关系是现代企业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中,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从而树立形象,促进产品销售的有效方式。商业银行公共关系的核心是信息交流,促进了解,广泛宣传银行的经营方向、产品特点及服务内容,达到争取公众的支持,提高自身的社会知名度,加深产品印象,激励全体员工的目的。商业银行要实现公关促销的目标,有必要与传媒机构建立长期和经常的密切关系,随时通过传媒的影响力展示银行的形象,介绍产品,沟通信息。通过支持社区的公益事业,关注和配合地方的重大活动与政府成员单位取得联系,不断改善经营环境。有计划地选择重点联系客户,经常上门听取意见,改善内部管理,赢得客户的谅解和支持。这样,不但能巩固已有的存款业务关系,而且通过客户代表的影响力扩大影响力半径,必将取得更大的稳存增存效果。

三、商业银行运用高效的营销手段提高存款市场份额,进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积极争取银行与客户的双赢。

金融产品的无差异性,决定了银行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的质量,谁能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银行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从方便客户的角度出发的主动营销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每位员工都要认识到客户是银行的衣食父母,优质的存款客户是银行利润的来源,根据客户的要求再造业务流程,重视服务质量;并且从制度上实行“限时服务”、“微笑服务”、“一米线服务”等能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优质服务的措施,从根本上实现顾客满意与银行利润提高的有机结合,实现两者的双赢。

(二)实行差异化营销,提供差别化服务

商业银行经营的目的, 就是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差异化营销是最有效的营销策略。著名的“ 二八定律”这样解释,在众多的银行客户中, 20﹪的客户为银行带来80﹪的利润, 而80﹪的客户为银行带来20﹪的利润。这就要求银行对客户市场进行研究细分、目标市场定位,通过对优质客户提供贴心、贴近、贴身服务, 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优质客户身上,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 调整结构, 树立自身品牌形象, 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提高规模效应, 实现用少量投人换取较大回报的目的。

(三)创新存款品种,满足客户需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 金融产品创新是现代商业银行的生命源泉,如果没有创新就没有参与激烈竞争的资格。这是因为,存款品种越多,越能满足客户的存款目的。存款品种的多样化,

使客户有充分选择投资的余地,就越能吸引客户前来本行存款,从而扩大本行存款来源和市场份额,并为其他业务提供稳定的后续资金。所以商业银行在完善传统的存款形式的基础上,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开发新的存款品种,通过对存期、转让性、利率形式、计息方法、提款方式等要素进行组合,不断设计创新并适时推出适应客户需求的新的存款品种。

(四)培植开发新客户,维护好老的优质客户

商业银行要瞄准市场,抢占先机,用实力、信誉、服务,特别是超越竞争对手的营销方案,去争取新客户,开发潜力大的优良客户。经研究证明,企业开发一个新客户所支出的成本是保留一个老客户的5倍,减少客户背叛率5%,可提高利润25%--85%,这就要求银行在开发培植新客户时不可忽略维护老客户,不能让优质客户流失。维护好老客户,就要时常与其沟通,关心了解帮助老客户解决困难,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五)完善组织存款的激励机制,实行客户经理制

优秀的营销队伍是实现银行营销目标的保证。银行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市场营销队伍,在日趋激烈的金融形势下很难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为此,银行必须迅速加快客户经理队伍建设, 更新用人观念和用人机制, 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搭建起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平台,将那些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公关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客户经理队伍。同时,建立严格的激励与约束考核评价体系,将员工的经济利益分配与业绩直接挂钩,拉开收人分配档次。

(六)加强品牌意识, 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市场经济是一种品牌经济, 金融品牌已成为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树立市场形象、实施营销策略的重点。品牌营销与业务营销相互关联,业务营销需要品牌的支持, 尤其是当前银行业务的竞争日益激烈, 金融产品的同质化趋势愈演愈烈, 产品功能、价格、销售渠道等都可能被轻易模仿,只有品牌无法模仿,通过品牌建设进行市场区隔,以增加吸引力和附加价值,成为银行业务营销的自觉要求。金融品牌的核心是银行的整体形象以及金融产品和服务,所以,客户对银行形成的偏好和依赖程度成为品牌定位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的银行业必须积极塑造和提升各自的核心品牌,在创新中不断提升自身形象,以品牌营销为“卖点”,提升自身竞争力 。

第五篇:我国社区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摘 要:目前世界各国逐渐度过了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金融市场已经开始复苏,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促进银行的发展,市场营销策略在社区银行应用日益广泛,在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思想,使银行在竞争中抢占市场先机,彰显社区银行的优势,促进了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

关键词:社区银行;市场营销;策略

社区银行起源于欧美的发达国家,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形成了成熟的营销和服务体系,成为促进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在我国社区银行还属于比较新颖的概念,我国的社区银行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

社区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的居民,主要采用自助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这种服务形式可以有效的获取信息,促进服务的灵活性,实现金融服务的快捷性,发挥社区银行的巨大优势。

一、我国社区银行营销现状

1.未形成准确的市场定位

我国的社区银行还处于探索阶段,我国的社区银行服务的主要用户定位为中小企业,但是在实际服务中,并没有反应出这种市场定位,很多的社区银行主要热衷于高端用户和大型企业的争夺。在我国社区银行发展过程中只是依照欧美社区银行的模式,并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社区客户的黏性,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必须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定位。

2.区域之间的不均衡性

我国的商业银行自从几年前进入社区之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我国的社区银行与中小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初步建立了社区银行的营销模式。但是我国的社区银行发展具有极大的不均衡性,在沿海等发达地区由于受欧美社区银行模式影响比较深,该地区的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并且信用度比较高,这为社区银行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这些地区社区银行发展比较迅速,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经济格局。而我国的内陆地区的社区银行的网点分布较少,但是这些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于社区银行具有较大的需求。因此,这些地区是社区银行未来发展的主要地区,各个银行需要抓住这个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

3.营销经验不足

由于我国的社区银行起步比较晚,完全依照欧美社区银行的营销模式,并没有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营销策略和方法。社区银行的工作人员并没有丰富的营销经验,不能实现全方位的服务,实现客户与银行共同发展。

二、我国社区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

1.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网点

社区银行的选址十分重要,关系到社区银行的发展,为了选择合适的银行网点需要成立专门的选址评估小组,对目标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在评估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成本与效益的情况,通过综合计算决定是否在目标区域设立网点。此外,在社区银行的选址过程中要选择入住率比较高,配套比较成熟的中高档社区。一般如果小区的入住率比较低,但是小区发展的潜力比较大,也是网址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

2.提供优质的服务设施

为了实现社区银行的优质化服务,需要选取优质的服务设施,打造全方位的智能网点。目前移动互联技术在智能设备上有广泛应用,一般在社区银行网点内可以设置手机体验区和网银体验区,通过不同的金融设备实现转账、基金申请、信贷等一些业务。网银体验区主要通过移动互联智能设备,体验网络银行上最新推出的一些活动,使用户通过体验了解社区银行最新推出的理财产品,最终实现金融产品的销售。手机银行体验区使用的设备主要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手机体验区可以满足现在大部分人的使用习惯,最终实现转账、购买黄金白银、借贷等一些金融业务。在这两个体验区内一般需要设立专门工作人员对用户进行专业的指导,以保证用户能够实现最新金融活动的体验。除了这两个体验区还可以设置其他的一些体验区,如客户的休息区、贵重物品寄存区、金融产品的展示区等一些区域,并为客户提供免费wifi,实现金融服务的快捷性,发挥社区银行的巨大优势,以提高社区银行的效益。

3.打造准确的市场定位

社区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零散客户,社区银行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社区内的居民能够在社区内体验到金融服务,使居民能够避免在办理金融业务时浪费更多的时间,最终体验到社区银行的便利性。社区银行的金融服务要深入社区内部,将社区银行的发展与社区的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发出符合客户需求的具有社区银行个性化特色金融服务,实现社区金融市场的准确定位,充分发挥社区银行的灵活性、便利性、快捷性的特点,极大的拓展了银行的业务,避免了与大型银行的竞争,为社区银行的发展开辟出了具有社区特色的发展方式。社区银行为了提高其服务水平,需要深入社区,了解社区内的每户居民、每家企业,根据社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立足社区,深入挖掘社区居民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金融活动和营销计划,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体验性,实现金融产品和社区特色服务的联动作用,最终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营销环境,推动产品的创新,促进社区银行的发展。

4.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

社区银行与大型的商业银行不同,社区银行的服务范围具有局限性,与大型银行相比主要具有地理位置和客户关系的优势,主要具有区域性。因此,社区银行为更好的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必须要明确自身的优势,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不断的扩大社区银行的地缘和人缘优势。因此,社区银行的工作人员要深入社区,通过组织适当的金融活动与社区的居民、个体商户和企业建立起密切的联系,熟悉社区的金融市场、社区内部的各种关系,以保证与社区的客户建立起来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还要定期与社区的主要客户建立必要的联系,通过交谈和沟通了解用户的理财情况,并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理财方法,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建立起稳定的社区客户资源,促进社区银行的发展。

5.提供更多生活化的便利服务

社区银行的主要特色能够更好的实现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社区银行的金融服务更加贴近客户的生活,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生活化便利服务,将金融服务融入到社区生活中去。与社区的各个服务行业建立联系,提供切合社区居民生活的实际的金融产品。通过与周边商户的紧密联系,促进社区银行与周边商户的发展,在促进社区经济建设的同时,实现社区银行的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虽然大部分服务都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来完成,但是物理网点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一个具有衣食住行多方面功能的服务载体是社区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网络银行一样成为促进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6.打造营销服务组合

为了促进社区银行的发展必须做好营销服务,而实现金融产品的精细化是社区银行进行营销活动的主要目标。为了制定出具有社区银行特色营销服务,需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和用户的特点,打造具有社区特色的营销服务组合。需要采取以下几种做法:第一,根据社区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通过与企业的沟通,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充分发挥社区银行的巨大优势,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第二,把交叉销售放在营销的中心位置。社区银行主要以社区为依托,通过金融和财务服务,满足社区客户的要求,根据社区用户的实际需求情况,培育出巨大的交叉销售能力和创新服务意识,从发发挥社区银行个性化服务的优势,第三,让用户根据不同需要选取不同产品组合,实现全方位功能的金融服务,打造具有社区特色的营销服务组合。

三、总结

我国社区银行与传统的大型银行相比,具有区域性和客户资源优势,本身的灵活性比较强,能够为用户提供比较有针对性的服务,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我未来金融行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社区银行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自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为用户提供更多生活化便利服务,打造营销服务组合,促进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南东旭,陶红兵,张汝柠.基于我国社区口腔健康需求的公立口腔专科医院营销策略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6,01:92-94.

[2]王润东.浅析我国社区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6,01:46-47.

[3]冯中跃.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策略[J].商,2015,18:105-106.

[4]魏彬.商业银行一线网点市场营销策略的分析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279-280.

作者简介:孙瑜(1989- ),男,汉族,吉林长春人,贵州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2014秋季集中A班学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银行客户经理述廉报告下一篇:麟游县青少年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