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2022-10-17

第一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训方案 (执行稿) 1前言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群字 [2006] 159号《关于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2006年度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的通知》精神,兹定于2006年11月6日----11月12日举办北京体育大学第8期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结合北京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2006年培训方案如下: 2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使学员进一步丰富、充实开展社会体育工作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使学员达到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的专业理论与知识水平。 3培训对象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和社体中心的要求,对北京市、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及各行业体协符《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中有关申报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条件的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履行正式申报手续的并有意成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员进行培训。 4培训地点与时间 培训时间:具体通知 培训地点:北京体育大学 5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教师授课与学员交流、内请教师与外聘、考查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时数不少于50学时。

6、培训内容

根据体群字[2006] 159号《关于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2006年度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的通知》规定要求,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与时数分配如下:

表一

培训学时数分配 内容

时数

我国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社会体育产业的经营与开发

社会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体质的综合评价

运动处方

6 中外体育健身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座谈、交流

6 考试

2 自学

8 其它

4 合 计

66

7 培训专题讲授要点

教授方式: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互动研讨、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

7、1 社会体育产业的经营与开发 :社会体育产业的决策、经营管理、市场调查与开发; (研讨,如:奥运商机与体育经营、体育产业与群众体育、体育传媒与赞助、赛事经营管理方法、体育产业商业模式)。

7、2 我国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社会体育、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我国社会体育的奋斗目标。

7、3 社会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社会体育科学研究常用方法、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社会体育科研论文的撰写方法。

7、4 体质的综合评价:体质的测量、体质的综合评价、国民体质检测系统。

7、5 运动处方:运动处方概述、制定运动处方的程序、运动处方内容。

7、6

中外体育健身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中外体育健身方法的种类及特点、中外体育健身方法的发展趋势、中国传统健身养生手段。

8 培训原则

8、1 实用性原则。根据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8、2 实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倾向。

8、3 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以及利用声像教学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8、4 规范性原则认真执行大纲,确保培训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考勤制度和考核纪律,提高培训工作的质量。

8、5 培训与调研相结合原则

在培训过程中,应对培训内容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也可对推行《标准》和《制度》、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情况展开调查研究。

9 培训要求

9、1 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由教育学院主管领导聘请资深教师担任。

9、2 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要在了解培训计划、培训要求和学员特点的基础上吃透教材,认真组织讲稿内容。

9、3 讲稿提纲要在授课前发到学员手中。教师应认真听取根据学员意见,要反馈及时并不断改进教学。

9、4 教师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对当前社会体育的前沿信息要及时收集,认真研究,补充新内容。

10、

考核和结业

采用考查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

10、1 考查的形式有:作业、专题报告等。考查占考核成绩的40%

10、2 考试形式:考试占考核成绩的60% 考查考试安排

专题内容

考核形式

1、社会体育产业的经营与开发

考查

(作业)

2、我国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考查

(专题报告)

3、社会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考查

(课上考查)

4、体质的综合评价

考试

5、运动处方

考试

6、中外体育健身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考查

(课上考查)

10、3 缺课超过培训时间的10%,不能参加考核。不考核不发给培训证书。

10、4 考试不及格没有补考。考查和考试成绩水平的评定为四级分制,即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第二篇: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基本知识和健身指导一)

主要内容:

1、生命在于运动

2、体育健身基础知识

一、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必须讲究科学——生命在于科学运动 体育: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

体育运动:用于增强身体素质的各种活动。

体育活动(锻炼):有目的地,所从事的专门的身体活动。 运动员=健康 运动员≠健康 运动员=不健康

(一)科学的体育运动对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的影响

健康的四大基石:心理平衡、适量的运动、合理的膳食、戒烟限酒

(二)科学的体育运动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1、有利于情感、情绪的改善与调节;

2、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

3、有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与形成;

4、有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5、有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

季浏: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体育活动的坚持性;体育活动行为的理论、预测及干预;体育活动的成瘾行为。

(三)体育锻炼对人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四)体育锻炼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

1、体育健身扩大了人们的社会参与

2、体育健身可以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3、体育健身可以培养健康的人格

4、体育健身可以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体育健身基础知识

(一)体育健身与健康

体育健身: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促进身体机能提高过程。 健康:

(二)体力活动与体育健身

(三)常用健身方法(运动的种类,有氧运动、无氧运动)

(四)体育健身过程中伤病事故的急救

院前急救:急救是对於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的伤患,在紧急医疗救护人员未达现场或送至医院治疗前,给予立即的救护。

1、体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损伤 运动损伤的分类:

2、现场急救的顺序 1)首先判断环境是否安全 2)呼喊病人,判断患者反应情况 3)呼救(拨打急救电话及旁人帮忙) 4)采取现场急救的初步措施 5)心跳呼吸骤停者行心肺复苏

初步诊断、初步急救(急救的基本技术:止血、包扎、固定、转运)

3、现场急救的原则 1)挽救生命;

2)防止伤势或病情恶化; 3)增进医疗效果

4、方法与措施

1)初步检查病人神志、呼吸、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并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5分钟观察一次。

2)必须保持病人的正确体位: ①昏迷病人发生呕吐时头侧向一边; ②脑外伤、昏迷病人不要抱着头乱晃;

③高空坠落伤者,不要随便搬头抱脚移动; ④哮喘发作时若呼吸困难,病人应取半卧位。

3)清理楼道、走廊,移除影响搬运病人的杂物,方便急救人员和担架的快速通行。

4)待救护车到达后,应向急救人员详细地讲述病人的病情、伤情以及发展过程、采取初步急救措施,以保证急救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5)转移伤员

第三篇: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培训

第一讲《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概念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体育活动中从事体育知识与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中的一个重要人才类型,他们与体育教师、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工作者一样,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社会体育指导员包括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我们通常所讲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我国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分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二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

1、社会体育的组织与指导者

社会体育主要体现的是大众对体育的广泛参与,也是体育的本质所在。在群众性体育活动过程中,如同体育场地设施一样,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群众体育得以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他们不但通过自身对体育的参与积极感染着身边的人群,同时也对全民健身的普及与提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者

从我国目前的体育体制、教育体制来看,已离开传统意义上学校系统学习的人群,其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来源渠道主要还是源自于在各类健身场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传授。人们通过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把握,不断提高了体育休闲与健身的乐趣与品味,进而促进人们的体育参与。

3、公民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促进者

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其所拥有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服务于大众,为公民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社会交往而服务。居民通过掌握的技能参与体育休闲与健身,为其健康生活而服务。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组织、指导人们体育健身与休闲活动的时,也为全社会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管理办法》出台的社会背景

(一)社会发展的必然

改革开放的春风催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渐变过程中,人们感受着时代发展带来的种种益处,同时也感受到由于身体活动的不足所带来的困扰,“文明病”已成为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现象。为了能够使自己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如何不治已病治未病,让生活远离亚健康,人们开始自觉地关注体育健身。然而,已离开传统学校学习的人群如何更为科学有效地学习体育健身的知识与技能成为了社会所关心的问题,需要有一项管理办法去保障成人的体育学习权利。

(二)社会体育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社会体育也成为了体育工作的重点。实践证明,社会体育越是广泛深入地开展,有组织的群众健身活动越普遍,人们对科学健身的要求就越强烈。为群众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场地设施一起,被称为发展社会体育的三大支撑条件。在我国社会体育的不断发展中,城乡各地涌现出大批热心为大众健身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随着社会体育的普及与提高,需要不断鼓励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广大社会体育工作者和有关的体育科学研究,都在呼吁尽快建立相关的制度。

(三)社会体育市场发展的需要

80年代后期,在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富裕起来的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于是把视野投向了体育休闲与健身活动之中。需求刺激了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也有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体育健身市场去达到自己的目的,破坏了体育健身市场的有序环境。如何规范体育健身市场,让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好且热心社会体育事业的人员投入到社会体育组织与指导工作,也迫切需要一项制度去规范体育市场、净化体育环境,从而引导社会体育向健康、科学化的轨道发展。

(四)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制度日趋成熟

1993年12月4日国家体委以第19号令发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5年6月10日开始施行。在《制度》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迅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系日渐成熟。为了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 于2011年10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第20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并在2011年10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令第16号公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

四、《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1、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行技术等级制度

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由低到高分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和推动社会力量支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依法保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宣传,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社会影响,由地方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管理、指导、监督和考核,并对取得显著成绩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给予表彰、奖励。

2、申请审批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或经批准的协会按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标准,批准授予相应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

(一)县级体育主管部门批准授予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二)地(市)级体育主管部门或经批准的省级协会批准授予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三)省级体育主管部门或经批准的全国性协会批准授予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四)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授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申请授予或晋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的人员,应当向开展志愿服务所在地的县级体育主管部门、经批准的省级协会或委托的组织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培训合格证书,或高等体育专业学历、体育教师、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优秀运动员资质证书;

(三)所在单位或体育组织的推荐书;

(四)申请晋升的,需提交原技术等级证书;

(五)单项体育协会对申请人所传授的体育项目有技能标准要求的,需提交该体育项目的技能培训合格证书;

(六)参加继续培训、工作交流和展示活动的证书或证明。

受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申请的县级体育主管部门、经批准的省级协会或委托的组织负责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并将申请批准授予权限范围外等级称号人员的材料逐级提交。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经批准的协会按照批准授予权限,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在收到申请材料三个月内做出批准授予的决定并予以公布。对未予批准的询问和申诉,应当予以答复。

3、服务规范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群众性体育组织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有关组织中开展志愿服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坚持科学、文明、安全、诚信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经常开展志愿服务,提高健身者的健身技能和身体素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时应当佩带证章,着装得体、语言文明、行为规范,爱护健身场地设施并保持环境卫生,自觉树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良好形象。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与健身者保持和谐关系,与其他社会体育指导员互相尊重、相互配合。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开展志愿服务时应当加强安全管理,防范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4、奖惩制度。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对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违法乱纪行为给予惩罚。

五、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标准

1、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具有志愿服务精神和良好道德素养,遵纪守法;

(三)热心全民健身事业,正在开展或准备开展经常性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以下简称志愿服务);

(四)接受有关组织和单位的管理,承担指派的工作任务;

(五)参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应等级的培训,考核合格;

(六)所传授的体育项目有技能标准要求的,应当参加该体育项目的培训并达到标准。

2、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条件

(一)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①.近一年内开展或协同开展30次以上志愿服务;

②.了解体育健身和竞赛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一项体育健身技能的传授方法,能够承担一般性体育健身咨询和指导工作;

③.了解全民健身工作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法,能够组织基层组织和单位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二)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①.获得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后累计(以工作注册为准)开展志愿服务两年以上;

②.基本掌握体育健身和竞赛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承担一项体育健身技能的传授和指导工作;

③.基本掌握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熟悉全民健身工作的特点,能够承担基层全民健身活动的计划、实施和总结工作;

④.在社区(行政村)、单位开展志愿服务产生良好效果和影响;

⑤.具有指导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

(三)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①.获得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后累计(以工作注册为准)开展志愿服务三年以上;

②.掌握体育健身和竞赛的理论与方法,能够承担一项较高水平的体育健身技能传授和指导工作;

③.掌握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指导基层体育组织的工作;

④.在社区(行政村)、单位开展志愿服务产生突出的效果和影响或在县级以上区域开展的志愿服务产生良好的效果和影响;

⑤.具有指导二级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

(四)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①.获得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后累计(以工作注册为准)开展志愿服务四年以上;

②.较系统地掌握体育健身和竞赛的理论与方法,在一项体育健身技能传授和指导中具有较高的水平或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具有特殊造诣;

③.较系统地掌握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突出的组织能力,能够承担较大规模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工作,能够撰写有关全民健身工作或调研报告;

④.在县级以上区域开展志愿服务产生突出的效果和影响;在地(市)级以上区域开展的志愿服务产生良好的效果和影响;

⑤.具有指导一级、二级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

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许条件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具备的等级条件,根据申请者的具体情况,可在体育健身技能传授指导或组织管理方面有所侧重。

(二)近5年取得高等体育专业学历的人员、在职体育教师、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在申请授予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时,可以放宽培训考核与连续开展志愿服务年限的要求,直接批准授予二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称号。

(三)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申请晋升等级称号时,可以适当放宽连续开展志愿服务年限的要求;贡献特别突出的可以破格或越级晋升。

第四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案

主讲: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李先雄

第一次课2学时

第一章

社会体育的基本形态

►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形态主要包括城市社区体育、职工体育和农村体育三大部分。本章重点阐述了城市社区体育、职工体育和农村体育的概念、特点、构成要素和组织管理以及现阶段的任务和重点。

►这三个大部分包含了我国人口的主体,是我国职业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组织形态,也是老年人体育的主要形态。掌握城市社区体育、职工体育和农村体育的有关知识和管理技能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必备条件。 第一节 城市社区体育

►城市社区是指非农产业或二三产业为基础的、规模较大而人口密度高的人口以及非农产业活动在一定区域空间的聚集。

►社区体育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 一 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社会背景

►我国社区体育形式的出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有三点。

1.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根本原因

2. 建立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是城市社

区体育发展的必然条件

3. 社区老年人口体育需求的增长是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催化

4. 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促进因素

二、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学的重要范畴,均有一些共同的构成要素,概括起来有4个基本要素:

1.以一定社会关系为基础组成的人群 2.一定的地域

3.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是

4.成员对社区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

►社区体育具有六大构成要素:

社区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经费、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活动

三 、城市社区体育的特点 ►组织形式基层化

►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体

►组织管理自主型与行政型结合

►活动时间以早晚为主

►活动内容文体一体化

►活动场所非正规化、属地化

四、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体制 ►城市社区的体育管理体系

社区体育的管理体系包括领导体系、协调体系、操作体系三个部分,以及市、区、街道、居委会四个层次。各体系各层次具有各自的职责,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其中街道社区体协是体育主要的组织管理机构

►街道社区体协的组织结构

五、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点情况介绍 ►体育活动点的一般情况

体育活动点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最主要的活动型体育组织形式

►体育活动点的活动项目

2000年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点所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依次为:1 健身健美操;2 武术;3 秧歌;4 交谊舞;5广播操;6 羽毛球;7 气功;8 门球; 9网球。

►体育活动点的活动场所体育活动点的组织管理

►体育活动点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

在2000年调查的348个体育活动点中有151个活动点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占43.4%。在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活动点中骨75.5%的活动点有1—2名社会体育指导员,24.5%的活动点有至少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男性占46.8%,女性占51.4% 第二节 职工体育

►职工体育:一般指是在厂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中所开展的体育活动。 现阶段职工体育的特点

►运行机制指令性与非指令性并存 ►活动内容多样化

►组织结构体系条块结合 ►单位经济状况起绝对作用 ►与企业文化建设一致

►不同所有制结构单位的职工体育各异 职工体育面临的困难与改革 ►当前我国体育面临的困境

;传统体育的体制、价值观、组织形式以及传统的计划性、事业型的观念,使职业体育发展的路子越走越窄,已远远跟不上我国转型期企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深化改革的步伐

;目前,我国职工体育的组织管理中仍存在着既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又属于工会身的地区总工会和产业工会的体育管理部门,还有形形色色的社会上的体育管理组织等多头、分数性的管理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工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明显提高,原有的职工体育模式难以满足我国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新的文化需求也明显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明显提高。

;目前,我国职工体育与企业的行为不相适应的情况仍然很严重。

►加强职工体育管理应采取的几项举措

;加强各方面的组织领导,严格宏观管理。把职工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全职工体育管理制度。

;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体育(我国职工体育所呈现出的新特点“求新、求乐、求雅,同时讲究小型多样,求得健身、娱心,享受生活。”)

第三节 农村体育 ►农村体育的概念

社会学界把社会划分为两大基本社区:城市和农村。农村社区可以定义为: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相对独立的,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 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 ►农村体育的特点

;活动主体的广泛性和任务的艰巨性 ;活动内容的传统性 ;活动时间的时节性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案

主讲: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李先雄

第二次课2学时

第二章 社会体育工作规划

►在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过程,需要制定工作规划。这是社会体育管理的重要方面。社会体育工作计划也是社会体育管理科学化的标志之一。本章讲述了社会体育工作的一般原理、做法和程序,并对社会体育工作规划的内容做了详尽的说明。 ►一 制定社会体育工作规划的意义 ►二 社会体育工作规划的要素 ►三 制定社会体育工作规划的依据

一 制定社会体育工作规划的意义

►社会体育工作规划的基本含义

社会体育工作规划,是指某一地区(国家、省市自治区或县旗)为了发展社会体育所进行的中期谋略

►制定社会体育工作规划的意义

制定社会体育工作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体育工作是社会体育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社会体育工作规划是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团结奋斗的一种动力

社会体育工作规化是提高社会体育工作质量和改善经营管理的保证 社会体育工作规划可以提高管理的远见

二 社会体育工作规划的要素

►指导思想

;制定社会体育工作规划的目的

;制定社会体育工作规划依据的文件 ;制定社会体育工作规划的思路

►目标

;总目标

;阶段目标

►任务

;部门任务

;阶段任务 ;工作人员任务 ►措施保证

;组织机构

;法规制度 ;体育经费

;场地设施 ;专业人员

三 制定社会体育工作规划的依据 ►上级有关同类规划的内容与要求

►当地社会体育工作的具体条件

►制约当地社会体育发展的基本因素

►制定社会体育工作规划的程序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案

主讲: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李先雄

第三次课2学时

第三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与考核

►本章阐述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目的与任务;《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的基本特征与培训原则;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类型与方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目标与内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体系、申报条件与培训的程序;培训的专题与要点;不同技术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考核的方法、特点与内容。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考核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目的:

;通过专门的培训,使学员了解国家关于开展社会体育工作的各项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丰富.充实社会体育的 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开展社会体育工作的业务能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了解并掌握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任务 ;应知和学会认知: 应知就是指赏要达到某一技术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准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运动技能和其他相关知识.学会认知是 指在当今知识更新较快,信息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要学会用掌握的知识和获取的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应会和学会做事: 应会是学员要达到某一技术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准所应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会做事是指如何学以致用?如何实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如何使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对象 来自不同群体. ;学会组织与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员要面对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职业,不同的健身目的需要的多种人群,学会组织与管理对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以学员学会理解差异性,多种性和相互依存性,要深正确,科学的组织与管理的方法.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案

主讲: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李先雄

第四次课2学时

第四章 运动性疲劳与身体机能恢复

►提要:论述了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分析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介绍体育锻炼时判断运动性疲劳的简易测试手段,提出消除运动疲劳的实用方法。

►一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与分类 ►二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 ►三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 ►四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一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与分类 ►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维持某一预定析运动强度,称为运动性疲劳。

►疲劳的分类

按运动方式划分:快速疲劳和耐力疲劳

按疲劳发生部位划分:脑力疲劳和体力疲劳

按身体整体和局部划分:整体(全身性)疲劳和局部(器官性)疲劳 二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内容,由于运动性疲劳的复杂性和多因素性,很难用一种理论概括所有的运动疲劳产生的原因。体育锻炼者从事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形式不同,产生疲劳的原因也不同。

►一 能量耗竭

►二 代谢产物堆积 ►三 水盐代谢紊乱 ►四

保护性抑制

一 能量耗竭

►能量消耗理论认为运动性疲劳产生主要是在运动过程中体内能源物质大量消耗,并且得不到及时补充,从而造成运动时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运动性疲劳的发生。

1)高能磷酸化合物大量消耗 2)血糖含量下降 3)糖原含量下降 二 代谢产物堆积 ►运动性疲劳的代谢产物堆积学说认为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能量代谢过程加强,某些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生成而又不能及时清除致,代谢产物的规程影响体内的正常代谢,造成运动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运动性疲劳。

三 水盐代谢紊乱

►在夏季或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里进行体育锻炼,身体大量排汗而不注意补水,或者补水不科学,只注意水而不注意补充无机盐,可造成体内的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细胞内外水平衡失调,导致运动功能下降,身体疲劳,严重时可引起肌肉痉挛。 四

保护性抑制

►大脑中枢神经细胞的活动分为兴奋与抑制学说认为,大脑皮层在高度工作或长时间工作过程中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脑细胞工作强度较安静时明显增加,神经细胞长期兴奋会导致消耗过多,为了防止脑细胞的进一步耗损,大脑皮层由兴奋状态转为抑制,从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身体疲劳 。 第三节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

►正确的认识和诊断疲劳,对于科学地指导全民健身、提高锻炼效果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常用的判断疲劳的方法有生理指标测定、自我感觉和观察评定等。

►一:生理指标测定法 ►二:主观感觉法 ►三:一般观察法

►一 生理指标测定法

(一)骨骼肌系统疲劳测定

1 肌肉力量 : 运动引起的肌肉疲劳最明显的特征为肌肉力量下降,一般都以绝对肌肉力量为依据。如果没有其它特殊原因(如肌肉损伤),运动后肌肉力量明显下降而且不能及时恢复,可视为肌肉疲劳。

2 肌肉硬度:骨骼疲劳时不仅收缩机能下降,而且骨肉的放松能力也下降,表现为肌肉疲劳时,肌肉不能充分放松,肌肉硬度增加。

(1)自我感觉:运动即刻,或运动后第二天,自我感觉肌肉酸胀、僵硬和疼痛,表现肌肉硬度增加

(2)肌肉硬度测试:用肌肉硬度计可以测定肌肉收缩及放松状态的硬度,或肌肉附近组织的硬度。

(二)心血管系统疲劳诊断

1 心率 : 基础心率; 运动中心率; 运动后心率。

2 血压体位反射

3 心电图

(三) 感觉与神经系统疲劳诊断。

1 两点辨别阈

2 闪光融合频率 ►

(四)血液指标诊断运动性疲劳 。

1 血红蛋白

2 血尿素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案

主讲: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李先雄

第五次课2学时

第四节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体育锻炼过程的正常反应,随着体育锻炼的时间增长,疲劳症状会自然消灭。运动性疲劳出现后,如果采用一些恢复手段,则加速身体功能的恢复,尽快消除疲劳,提高锻炼的效果。 ►

一、运动后休息 ►

二、合理的营养 ►

三、物理手段 ►

四、中医手段

一、运动后休息

(一)静止性休息

静止性休息是锻炼者运动后保持机体的相对不运动状态,以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尽快消除疲劳。 ►

(二)积极性休息

积极性休息是指锻炼者运动后采用一些轻微的活动以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

二、合理的营养

►不同运动形式的营养补充:

三、物理手段

(一)按摩

按摩可以使坚强的肌肉放松,改善局部组织和全身的血液循环,以加速乳酸等代谢的排除,从而达到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恢复的作用。 ►

(二)牵拉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按摩应与治疗按摩相区别,以静力牵拉为主,使收缩的肌肉充分伸展,以感觉舒适为标准。 ►

(三)水疗

如果锻炼者有桑拉等水浴条件,可在运动后进行桑拉浴、蒸汽浴和水浴等可以减轻疲劳的水疗方法。这对于放松肌肉,改善皮肤血液循环,排除代谢产物非常有利。

四、中医手段

►中医中虽然没有对运动疲劳的论述,但在中医的经典著作中却有许多对“疲劳”与“虚劳症”的论述,如“劳则气耗”,“劳动不虚则形虚”,“凡虚损之由无非劳倦七情饮食所致,或先伤其气,气伤必致精”等。运动性疲劳与中医中的虚十分相似,依据中医对虚症的分类,以腑脏功能降低为主的变化类似于中医的“气虚”或“阳虚”,以物质消耗为主的变化类似于中医“气虚”或“阳虚”,由些不难看出,采用补阳或补阴、补气或补血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练习1 ►

1、运动疲劳时,下列哪个物质含量明显下降(A )。

A.糖原

B.ATP

C.氧合血红蛋白

D.蛋白质

2、现代生理学实验研究表明,( D)的消耗对疲劳的发生更为重要。

A.ATP

B.ADP

C.AMP

D.CP

3、乳酸堆积引起肌肉疲劳,主要是通过肌肉中( C )下降所造成。

A.PO2

B.PCO2

C.PH值

D.肌糖元 练习1 ►

4、参加较大强度、时间较长的运动后,应多食用(D )。

A.淀粉类食物

B.蛋白质类食物

C.脂肪类食物

D.碱性食品

5、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食用高糖膳食( A ) 。

A.肌糖原恢复速度较快

B.肌糖原恢复速度较慢

C.两者都是

D.不一定

6、欲使运动中堆积的乳酸尽快消除,运动刚结束后应采用( D )有效的恢复措施。

A.平卧休息

B.静坐

C.从事其他运动项目的练习 D.活动性休息

7、下列不属于疲劳表现的是( D )。

A.面色相当红

B.出现深呼吸

C.呼吸中等度加快

D.注意力比较集中

练习1 ►

8、氧气和负离子的吸人有助于消除疲劳,但( C )是错误的。 A.吸氧可以加大肺泡的氧分压

B.吸氧可以增大血液中的氧饱和度

C.减少乳酸继续氧化

D.有利于氧债的偿还

9、运动后第二天清晨的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 A )以上,认为有疲劳累积。 A.5-10次/分

B.10-15次/分

C.15-20次/分

D.20-25次/分

10、大强度运动后常会出现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这主要是由于(

B )。 A、能量损耗过大所致

B、代谢产物大量堆积所致

C、神经过于疲劳所致

D、电解质大量丢失所致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案

主讲: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李先雄

第六次课2学时

第五章 康复体育

►本意提要:体育是伤病后采取的积极有效的康复手段。本章介绍了康复体育的概念、特点、适应症和禁忌症及其常用的手段与方法,着重介绍了心血管系统、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康复锻炼方法。 第一节 康复体育的概述

►康复体育是根据伤病的特点,采用体育手段或机体功能练习的方法,以达到伤病预防、治疗和康复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一康复体育的特点

(一)康复体育是一种主动疗法

(二)康复体育是一种全身疗法

(三)康复体育是一种自然疗法

二、康复体育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

(一)康复体育的适应症

一 运动器官伤病

二 内脏器官系统疾病

三 代谢障碍疾病

四 神经系统疾病

五 需要长期卧床及手术后病人

(二)康复体育的禁忌症

一 绝对禁忌

二 相对禁忌

三、康复体育的手段 ►

(一)医疗体操

(二)医疗性运动

(三)我国传统体疗手段

(四)适应性体育活动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的康复锻炼

►一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评价与分层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评价

负面影响: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空腹血糖受损;肥胖;静坐少动生活方式;

正面: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分层

中度危险;低度危险;高度危险。 ►二心血管系统的康复锻炼

低度危险者:

中度危险者:

高度危险者:

不稳定性疾病患者: 第三节 运动器官的康复锻炼

►运动器官功能康复的手段方法很多,如进行必要的重大事故外科手术、理学疗法、作业疗法、利用各种康复工程的成果、采用中医养生康复手段等,属于主动疗法的康复体育是积极的,是受到世界卫生组织残疾预防与专家委员会年提倡的。 ►一 运动器官康复的应用范围 ►二 运动器官系统的功能评定 ►三 运动器官的康复锻炼 一 运动器官康复的应用范围 ►

(一)运动器官创伤的康复

► (二) 运动器官残疾的康复

(三)长期卧床病人的康复

(四)神经系统疾病人的康复

(五)老年人的康复等 二 运动器官系统的功能评定

►检查评定的内容为运动器官系统功能状况:关节活动幅度、肌肉力量、步态分析。

(一)关节活动幅度的测定

1.定性试验

2.角度测量器测定法

3.电子量角器测定法 ►(二) 肌肉力量的检查评定

1.一般测定方法 2.肢体围度

3.手法肌力试验

4.肌肉硬度 5.传感器测力装置

6.等速测力系统

三 运动器官的康复锻炼 ►

(一)锻炼内容的确定 1.确定锻炼内容的依据: (1)个人特点

(2)伤、病的情况

(3)主观愿望及客观重要重要条件。 2. 锻炼内容的选择

(1)练习种类 : 可以选择等张练习、等长练习或等速练习、徒手练习或使用某器械练习;被动练习、助力练习;主动练习、阻力练习或促进技术。

(2)练习的体位: 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坐位、跪立位、站立位、悬垂位。

三 运动器官的康复锻炼 ►

(二)运动负荷的确定

不同练习运动负荷的确定原则

三 运动器官的康复锻炼

►(三)加大关节活动幅度的锻练方法

1.被动运动

2.主动运动

3.助力运动

4.水中运动

5.持续牵引

6.在牵引下运动

(四)加大练习难度的方法

1.改变动作开始姿势

2.改变支撑点

3.加大负荷重量

4.加大负荷力臂

5.加快练习频率 6.增加练习时间 7.改变练习方法

►(五)锻炼方案不当的标志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案

主讲: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李先雄

第七次课2学时

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康复锻炼

►神经系统的功能评定(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疾病和损伤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患者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植物神经障碍及其他方面的障碍。

►神经系统的功能评定 ►神经系统伤病的康复锻炼 一神经系统的功能评定

(一)一般神经系统功能检查

包括颅神经检查、感觉功能检查、运动功能检查、神经反射检查、植物神经检查。

(二)肌电图检查

二 神经系统伤病的康复锻炼

(一)脑卒中的康复锻炼

脑卒:脑出血、脑血栓、脑血栓塞梗塞总称脑卒中。

1.急性期的康复

2.恢复期的康复

3.作业疗法及日常生活中活动能力的训练

4.语言训练

5.心理疗法 ►(二)脊髓损伤的康复锻炼

1.急性期的康复

2.恢复期的康复

►(三)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锻炼

1.预防与治疗合并症

2.保持肌肉质量,迎接神经再支配 3.进行肌力增强训练,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4.促进感觉功

能的恢复

5.解除心理障碍 第五节 呼吸系统的康复锻炼 ►在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已被列入常见病中的第4位,而且其致残率较高,患病后常害肺和胸廓的顺应性,引起呼吸道的阻塞,还可以影响心脏的功能等。

►一 呼吸功能的评定 ►二 呼吸系统的康复锻炼 一 呼吸功能的评定

(一)呼吸功能障碍程度的评定 1.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 2.自觉气短、气急分级法

(二)呼吸功能检查

1.肺活量

2.最大(用力)肺活量

二 呼吸系统的康复锻炼

(一)重建生理性的呼吸模式—腹式呼吸

1.放松练习

2.腹部加压暗示呼吸法

3.缩嘴呼气法 4.缓慢呼吸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1.消炎

2.祛痰

3.咳嗽

4.体位引流

5.戒严 ►

(三)预防并发症

(四)增强心功能和恢复活动能力

1.首先宜测定其实际耐力

2.要鼓励进行上肢练习

3.腹肌增强肌力练习

4.可用吸气抗阻力练习器 心增强吸气练习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案

主讲: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李先雄

第八次课2学时

第六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健身

►本章提要:本章主要通过介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人群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阐述了儿童、青少年、青壮年、中年和老年人群,女性尤其是特殊时期女性,以及脑力和体力劳动者体育健身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一节 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育健身 ►第二节 女子的体育健身

►第三节 不同职业人群的体育健身 第一节 不同年龄人群的体育健身 ►人的一生可分为婴幼儿(0-6岁)、儿童(7-12岁)、青少年(13-17岁)、中年(36-59)和老年(60以上)等时期。不同年龄的人在进行体育健身时应根据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采取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健身方法。 ►一 儿童期的体育健身 ►二 青少年的体育健身 ►三 青壮年期的体育健身 ►四 中年期体育健身 ►五 老年期体育

三 青壮年期的体育健身

(一)青壮年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青壮年是人的一生当中体力最为旺盛的时期,身体的发育已 经完成,身体素质的发展也达到了一生的最高水平。 ►

(二)青壮年体育健身的内容

;青壮年的体育健身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内容包括心 血管系统耐力、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练习。 ►

(三)青壮年期的体育健身要求

1.进一步明确对体育健身重要性性的认识

2.根据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要,调整健身锻炼的内容和方式 3.充分发挥体育健身的多种功能 一 儿童期的体育健身

(一)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儿童期处于人的生长发育的两个快速增长时期的中间阶段,因而

其形态机能发育处于稳定增长的水平,从整体上看,身高的发育

快于体重的发育,孩子多呈细长型。 ►

(二)儿童期体育健身的内容 ;儿童期的体育健身分为两部分,即学校教育中的体育健身和生活中的体育健身。 ►

(三)儿童期体育健身的要求 1.加强对儿童体育健兴趣的培养

2.组织儿童参加课外体育和家庭体育健身活动 3.科学地组织獐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二 青少年的体育健身

(一)青少年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青少年期又称为青春发育期,一般是指12-17岁这一年龄阶 段相当于我国的初中和高中年龄阶段,这是人生的重要阶段。 ►青少年期体育健身的内容

:青少年期体育健身大致分为体育课健身和课外。 ►青少年期体育健身的要求

1.培养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兴趣

2.青少年在体育健身活动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利用体育健身活动对青少年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 4.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各种运动能力,预防运动损伤。 四 中年期体育健身

(一)中年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这一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在身体机能方面,中年期是体质由强转弱,身体各种能力开始下降,精力逐渐减退,健康水平开始降低的时期。承担着极重的心理压力。

(二)中年期体育健身的内容

;中年期体育健身主要集中在健身体育、健美体育、娱乐体育、医疗康复体育、竞技体育和民族体育等方面。 ►

(三)老年期体育健身要求 1.养成良好的体育健身的要求

2.结合生活和工作实际进行健身锻炼

3.及时进行健身锻炼效果的评价,注意健身锻炼的科学性

五 老年期体育

(一)老年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一般而言老年期这个年龄是退休的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 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地出现退行性变化及衰退,这是衰老。 ►

(二)老年期体育健身的内容

体育健身的内容十分多样老年人选择健身锻炼身体的项目应体现全面锻炼的要求,避免某一器官或肌体负荷过重。负荷强度要小量要适宜。 ►

(三)老年期体育健身要求 1.遵循体育健身锻炼原则 2.注意调整呼吸 3.结群、结伴锻炼

4.体育健身与卫生保健、防病和治病相结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案

主讲: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李先雄

第九次课2学时

第二节 女子的体育健身 一 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

(一)体型和身体成分的特点

;体型方面女子脊骨较长,四肢骨较短,尤其是小腿明显短。身体成分方面女子大量脂肪沉积在皮下,身体显得丰满。 ►

(二)运动系统的特点

(三)血液和循环系统的特点 ►

(四)呼吸系统的特点 ►

(五)生殖系统的特点

二 女子的一般健身原则与方法 ►

(一)体育健身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全面性原则

3.个别性原则

4.超负荷原 则

5.渐进性原则

6.重复性原则

7.超量原则

(二)女子体育健身内容与负荷的安排

1.女子健身运动的种类:健身有氧运动大体可分为3类:耐力性运动、力量性运动和伸展运动。

2.健身运动的负荷强度:负荷强度是指单位时间所做的功。 3.健身运动的时间。

4.健身运动的密度

5.健身运动的频度

6.健身运动的步骤

二 女子的一般健身原则与方法 ►

(三)女子体育健身的注意事项

1.健身场地的选择

2.健身的时间

3.不能以体力劳动 或家务劳动代替健身锻炼

4.健身锻炼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5.健身锻炼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不当运动

6.健身锻炼要注意 营养的补充

7.体育锻炼要加强个人卫生

8.在身体处于某 些疾病状态时,应暂停健身锻炼 ►

(四)女子常用的体育健身方法 1.提高呼吸循环系统耐力的方法 2.提高肌肉力量和力量耐力的方法 3.提高柔韧性的健身方法 4.减肥的方法 三 女子特殊时期的体育健身 ►

(一)月经期的体育健身

(二)妊娠期的体育健身

1.孕前

2.孕期

3.怀孕后期

(三)产后的体育健身 习题练习

1、下列有关儿童少年体育卫生要求的论述,错误的是

( B

)。 A.站、立、跑、跳、投的姿势要正确。 B.应尽早进行力量性练习。

C.不宜长期在坚硬地面上进行跑跳练习。

D.在加强关节柔韧性练习时,应注意发展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2、下列不属于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是( C )。 A.肌肉组织的增长落后于骨骼系统

B.大肌肉群发育快于小肌肉群 C.体重的发育快于身高的发育

D.骨骼的骨化尚未完成,弹性和柔韧性较大

3、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是( A )。

A.兴奋过程占优势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 C.不容易产生疲劳

D.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较均衡 习题练习

4、按儿童少年身体的特点,体育卫生的要求是( B ) A.体育活动内容应多样化

B.可进行耐力练习 C.多练多做精细的技术动作

D.休息间歇

5、以下关于女子月经期体育卫生要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适当减少运动量和运动时间

B.经期避免过冷、过热的刺激 C.不宜游泳及从事剧烈运动

D.不宜进行体育活动

6、下列不属于女子生理特点的是( C )。

A.肩部较窄

B.重心较低

C.平衡能力较弱

D.柔韧性较好

7、经期不宜从事下列( B )项目

A.太极拳

B.仰卧起坐

C.广播操

D.慢跑 习题练习

8、下列项目中,一般不适合中年人参加的是(A )。 A.短跑

B.游泳

C.长跑

D.骑自行车

9、一般青壮年体育健身锻炼可(

B )进行一次。

A.每天

B.隔天

C.三天

D.五天

10、最佳的体育锻炼时间应在( D ). A.上午5:00-8:00

B.上午8:00-10:00

C.下午13:00-16:00

D.下午16:00-21:00

第三节 不同职业人群的体育健身 一 脑力劳动者的体育健身 ►

(一)脑力劳动者职业特点 ►

(二)脑力劳动者的健身内容

(三)脑力劳动者体育健身时的注意事项 1.养成锻炼的稳定习惯

2.要选择合适的锻炼内容

3.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多到户外进行体育和其他活动,改善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二 体力劳动者体育健身

►体力劳动者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最为典型的是农民、工人和其他体力劳动者。 ►

(一)农民的体育健身锻炼 ►

(二)工人的体育健身锻炼 1.重体力劳动

2.高空作业与地下作业 3.人体局部负担过重的工种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教案

主讲: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李先雄

第十次课2学时

第七章 残疾人的健身锻炼

►本章提要:开展残疾人体育家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本章概括介绍了残疾人的定义、分类及心理特征,国内外残疾人体育的产生与发展,论述了残疾人体育的特点与趋势。对残疾人绑架健身锻炼的作用、方法、目标以及健康体适能训练为基本内容的训练安排与要求作了深刻阐述,为残疾人的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第一节 残疾人体育概况 ►第二节 残疾人健身锻炼指导

第一节 残疾人体育概况

一 残疾人的界定、分类及心理特点

(一)残疾的界定:残疾作为一个医学的要领,它涉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整个过程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世界卫生组织对残疾的内涵人3个层面来界定,既操作、残疾、残障。 ►(二)残疾的分类

1.视力残疾

2.听力语言残疾

3.智力残疾

4.肢体残疾 5.精神病残疾

(三)残疾人的心理特征

1.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孤单感、自卑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

2.因残疾类型不同,残疾人有其特定的交往圈子和生活环境,并在性格、思维、认知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类型特点

3.聋哑人由于听力的损失便无法感知或不能清晰感知语言的声音刺激 4.认知特点表现为现实性差 5.勇于克服困难,有惊人的毅力 二 残疾人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外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概况 ►

(二)我国残疾人体育概况

1.建国后残疾人体育的发展

2.国家政策法规对残疾人体育的重视

3.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 ►

(三)残疾人体育的特点及发展

1.特殊的感染力

2.分类设置的竞赛体制

3.以运动项目的功能分级确定运动员的参赛资格,对求竞

赛要求的公平性

4.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为适应运动员身体障碍的需要而改

5.发展趋势

第二节 残疾人健身锻炼指导 一 残疾人健身锻炼的益处

(一)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增强体质,补偿

功能

(二)促进心理康复、克服自卑、树立信

心,走出封闭、融合社会

二 残疾人健身锻炼的方法与目标确定 ►

(一)开始锻炼前的必要准备 ►

(二)确定锻炼目标

(三)制定健身计划的步骤

(四)健康体适能训练的基本内容

(五)体适能训练的周期、阶段及活动基本

(六)指导残疾人进行健身锻炼应注意的问题 习题练习

1 习题练习

2

程序

第五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初级题库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培训教材(初级)试题库 考试题库 2008-05-05 19:34 阅读876 评论5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第一章 体育概述

一、是非题

1.广义的体育包括竞技运动、狭义的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三部分。( √ ) 2.狭义的体育也称体育教育。( √ )

3.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健身和攀登竞技体育高峰。( × ) 4.体育手段具有历史性、国际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 )

二、简答题

1.我国体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1)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延长工作年限,使人健康长寿;(2)掌握提与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3)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世界体育高峰;(4)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体育的功能是什么? 答:(1)健身功能;(2)娱乐功能;(3)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4)社会情感功能;(5)教育功能;(6)政治功能;(7)经济功能。

3.按照体育运动要达到的目的,可以把体育手段分为哪些类别? (1)健身类手段;(2)健美类手段;(3)娱乐类手段;(4)竞技类手段;(5)冒险类手段。

三、论述题

1.试述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答:体育已引进各国政府的重视。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也在日益提高。主要表现在:国家设立了专门的体育机构;制定了体育政策法规;把体育纳入教育制度中;各国政界人物重视体育,参与体育,把体育放在显赫位置。

体育正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表现在:首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其次,近年来,竞技运动在许多国家迅速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日益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社会活动之一,人们对重大比赛的热情,更是达到了狂热的地步。

第二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概述

一、是非题

1.社会体育是政府强制公民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大众普及性体育活动。( × )

2.社会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 ) 3.一般认为社会体育的对象为社会全体公民。( √ ) 4.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实现了一个更大的飞跃。( √ ) 5.社会体育指导员不是我国职业系列中的一种。( × ) 6.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二、简答题

1.社会体育有哪些特点? 答:(1)对象的广泛性;(2) 时空的广泛性;(3)目的、内容的多样性;(4)组织的灵活性;(5)参与的自愿性。 2.社会体育有什么作用? 答:(1)满足社会成员的多种需求;(2) 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3)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

3.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什么作用? 答:(1)推动体育产业发展;(2) 增进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3)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什么意义? 答:促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是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市场和保障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能力和地位;有利于体育行政部门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监控管理。

第三章 社会体育指导员从业须知

一、选择题

1.在社会体育指导员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 体育道德

B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道德规范 C 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道德原则 D 行为准则

2.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是----。 A 《体育法》和《劳动法》 B 《体育法》和《职业教育法》 C 《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 D 《体育法》和《教育法》 3.根据《劳动法》,集体合同签定后,应保送

c -。 A 工商管理部门 B 劳动行政部门 C 劳动人事部门 D 劳动仲裁部门

4.下列哪种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 。

A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公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 B 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C 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D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仪表仪态的基本要求是:

B

A、既要有职业美,也要有声音美 B、既要有语言美,也要有行为美 C、既要有声音美,也要有行为美 D、既要有职业美,也要有风度美

二、是非题

1.“遵纪守法,诚实公平”是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道德原则之一。(√ ) 2.《职业标准》由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3个部分组成。( √ )

3.取得本职业初级职称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可取得中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正规培训。( ×

)

4.社会体育指导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 ) 5.《职业标准》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功能是由接待咨询、准备工作、技术指导、健身指导、培训及经营与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 )

6.职业道德是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其工作或劳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 √ ) 7.我国社会主义各行业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

8.“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道德原则。( ×

)

9.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言论谈吐方面需要注意的的问题主要有声音美、礼貌称呼和礼仪用语。( √ )

10.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勇于并善于揭露和抵制各种伪科学的活动(√

) 11.社会体育指导员应按照练习者的民族习惯称呼对方( √ ) 12.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道德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道德规范是处于核心地位的。( √ )

三、简答题

1.申报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经过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正规培训,并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通过初级运动技术考核,并取得毕(结)业证书;或者是取得体育中等专科学校毕业证书。 2.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哪些?

答:1,热爱体育,乐于奉献;2,热忱服务,尽职尽责;3,坚持科学文明,反对迷信;4,钻研业务,勤于进取;5,团结协作,互相尊重;6,遵纪守法,诚实公平。 3. 社会体育活动常见的仪式礼节的主要有哪些?

答:获准礼节、提前做好文书礼仪工作、场地的选择、租赁与布置工作

第四章 人体运动科学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正常人体由( C )块骨组成?

A 200 B 210 C 206 D 208 2.被称为生命中枢和交通中枢的是( )

A 大脑 B 脑干 C 小脑 D 间脑 3.( )是重要的皮层下感觉中枢。

A 大脑 B 脑干 C 小脑 D 间脑

4.正常成年男子每100ml血液中约含( )克血红蛋白。 A 11~15 B 12~16 C 13~17 D 14~18 5.听觉感受器是( )

A 耳蜗 B 前庭 C 半规管 D 以上都是 6.幼年时( )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巨人症。

A 甲状腺素 B 胰岛素 C 肾上腺素 D 生长素 7.肌肉收缩唯一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 A ATP B ADP C CP D Pi

二、是非题

1.组织是人体构成、发育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 ×

) 2.人体的脑神经和脊神经各为12和31对。 (√ )

3.动脉血指的是在动脉中流动的血,静脉血指的是在静脉中流动的血。( ×

) 4.糖的无氧氧化能产生乳酸,有氧氧化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 √ )

三、简答题

1.人体是由哪几大系统构成的? 共九大系统: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感官系统、内分泌系

2.简述心脏的主要功能以及其内部4个腔室的名称。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泵血功能的肌肉器官、 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四个腔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 3.简述尿的生成过程。

尿的形成是在肾内完成的:血液经过肾小球的过滤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时,一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等被重吸收入血液,剩下的废物如尿酸等就形成终尿。肾形成的尿液经肾盂流入输尿管,再经膀胱及尿道排出体外。 4.三磷酸腺甘(ATP)的再合成途径有哪些?

有三个途径:来自磷酸肌酸(CP)的分解放能;来自肌糖原的糖酵解放能;来自糖和脂肪(可能还有蛋白质)的氧化放能

第五章 身体锻炼的心理学知识

一、选择题

1.心理压力会影响人们的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过程,而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也在影响或改变着心理压力,其中, 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A 认知 B 情绪 C 行为 D 生理

2.某人面对压力时经常采用喝酒的方式来缓解紧张,他所采用的应付方式是 。 A 主动型应付 B 回避型应付 C 情绪定向应付 D 问题定向应付 3.下列 属于个体遭受挫折后的积极自我防卫方式。 A 攻击 B 厌世 C 固执 D升华

4.个体受到挫折后表现出和自己身份、年龄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这种自我防卫方式称为 。

A 补偿 B 改变策略 C倒退 D固执

5.一个人承受挫折和战胜逆境的能力,称为 。

A 智商(IQ) B 逆境商(AQ) C 情商(EQ)

二、是非题

1.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

2.心理健康是个体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 √ )

3.压力是由紧张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功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压力包括压力源、认知评价和压力反应三大组成部分。(√)

4.塞尔耶认为人们对压力的反应有警报和动员、抵抗、衰竭和崩溃三个典型的阶段。(√ ) 5.压力总是引起人们生理、心理或行为上的消极反应,如头疼、失眠、焦虑、烦躁等。(×)

三、简答题

1.人们参加身体锻炼的动机有哪些?

动机有:为丰富社会经验而锻炼;为强身健体而锻炼;为消遣和寻求刺激而锻炼;为丰富审美经验而锻炼;为精神发泄而锻炼;为磨炼意志而锻炼。

2.身体锻炼能产生哪些心理效益? 3.怎样锻炼才能获得较大的心理效益? 4.哪些因素影响人们坚持体育锻炼? 5.挫折的心理调适方法有哪些? 5.三、简答题

2.身体锻炼能产生的心理效益有:增加或提高学业成绩、信心、情绪稳定性、智力水平、记忆力、工作效率、知觉能力、人际关系、良好心境、积极身体自我评价等;减少或降低怒气、焦虑、抑郁、敌意态度、恐惧感、应激反应、紧张、A型行为、工作错误等。

3.获得较大心理效益的锻炼方法有:选择令人愉快和感兴趣的活动;选择有氧运动或者有节奏的腹式呼吸的运动;选择回避人际竞争的运动;选择自控性的运动。

4.影响人们坚持体育锻炼的因素有:个人动机;坚持性行为和应对技能;配偶的支持;可利用的时间;接近锻炼器材;个体对良好健康状况的知觉等。

5.挫折的心理调适方法有:提高挫折承受力;走出过去的阴影;调整不现实的目标;客观分析挫折的原因等。

第六章 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锻炼

一、选择题

1.力量训练使肌纤维增粗,主要是因为增加人体肌肉中的(

)含量。

A.肌糖原物质 B.肌凝蛋白 C.三磷酸腺苷 D.肌红蛋白

2.要使在训练中获得的力量不消退,训练的频率至少应( )。

A.每周训练一次 B.每周训练二次 C.每周训练三次 D.每周训练四次

3.发展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要求运动强度大,而最合适的持续时间是(

)。

A.5-15s B.20-30s C.30-45s D.45s-1min 4.下列发展无氧耐力训练的错误方法是(

)。

A.200-600m疾跑 B.低乳酸值的间歇训练

C.一次练习的持续时间在30s-2min D.高乳酸值的间歇训练 5.力量练习主要能发展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 )。

A.抑制性 B.灵活性 C.均衡性 D.加快发放冲动的频率增加 6.静力性练习主要是提高( )。

A.动力力量 B. 相对力量 C. 速度性力量 D.最大力量 7.决定有氧耐力的关键因素是(

)。

A.肺活量 B.血色素 C.肌肉的氧化供能能力 D.心率

8.采用较低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的练习或用长段落的间歇训练方法主要是发展运动员的( )。A.无氧耐力 B.有氧耐力 C.速度耐力 D.力量耐力 9.在动力性力量中,若要很快提高最大力量,应采用( )。

A.重复次数多而阻力小的练习 B.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

C.最大负重的50%左右的负荷 D.采用12-16次的重复次数 10.优秀耐力运动员腿部肌纤维的百分组成最多的是( )。

A.白肌纤维 B.红肌纤维 C.快肌纤维 D.慢肌纤维 11.投掷运动员的器械出手速度属于( )。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速度耐力

12.短跑运动员从听到发令枪响到起动的时间属于(

)。

A.反应速度 B.位移速度 C.动作速度 D.加速度 13.评定有氧耐力最有效的强度指标是(

)。

A.心输出量 B.乳酸阈 C. 最大吸氧量 D.心率

二、是非题

1. 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反应素质。( ) 2.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决定肌肉力量的重要因素,其生理横断面愈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就越小。 ( )

3.力量训练后肌力增长同时肌肉的生理横断面也会增大。

( )

4.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及其横断面面积大的人,其肌肉收缩力量也大,尤以快肌纤维百分比高对力量的影响更大。 ( )

5.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够提高肌肉耐力。

( ) 6.超负荷原则就是超过自己的最大力量。 ( )

7.肌肉力量增长愈快,而停止训练后力量消退也愈慢。 ( )

8.力量训练中应考虑肌群的练习顺序,一般是先练小肌群,后练大肌群。 ( ) 9.重复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能很快使肌肉横断面面积增大。 ( )

10.肌肉中快肌纤维百分比越高,且快肌纤维越粗,肌肉收缩速度则愈快。

( ) 11.在完成运动过程中,运动技能愈熟练,动作速度也就愈快。

( ) 12.强度大、时间短的速度性练习主要依靠糖酵解供能。 ( )

13.体操运动员在体操器械上十分敏捷,在球场上也必然十分灵敏。 ( ) 14.灵敏素质与年龄、性别、体重和疲劳等因素有关。

( )

三、简答题

1.简述发展力量素质的原则。

2.简述与无氧耐力训练有关的因素。

四、论述题

决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A

4、B

5、D

6、D

7、C

8、B

9、B

10、C

11、C

12、A

13、C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三、简答题

1.简述发展力量素质的原则。

答:①进行力量素质锻炼;②要正确选择训练手段;③合理安排各种力量训练的顺序;④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⑤力量练习要保持经常。做到循序渐进;⑥超负荷原则。 2.简述与无氧耐力训练有关的因素。

答:①强度;②负荷数量;③重复练习的次数与组数;④间歇时间。

四、论述题

决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1、肌肉体积

①肌肉力量增加常伴随肌纤维增粗(肌肉横断面积增大)的现象,肌力增加与肌肉横断面积增大成正比;

②肌肉结缔组织增厚、肌毛细血管增生、肌纤维内其他内含物(肌红蛋白、CP、肌糖原等)增加,也是肌肉体积增大的原因。

2、神经调节机能

①通过力量训练,可改善神经系统动员肌肉的能力。神经系统不断动员更多的肌纤维,使力量增加; ②神经系统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可以增大力量。

第七章 练习指导过程

一、选择题

1、场地器材活动不大的项目,如单杠、双杠等,可尽量设置在场地的( ),但不能过分集中。

A.边角或较小的地块 B.场地中间 C.场地门口 D.较大的地块

2、把铅球的技术要领概括为:( )

A.蹬、转、送、挺、撑、推、拨 B.蹬、转、送、挺、推、撑、拨 C.蹬、送、转、挺、撑、推、拨 D.蹬、转、送、挺、撑、拨、推

3、讲解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例如,练习“前滚翻”时团身要紧,可形象的称为( )。 A.团成球形 B.圆形 C.球形 D.车轮

4、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效果最差的是( ) A.又听又看 B.只看不听 C.只听不看

5、指导员在做完整示范的同时讲解身体练习的技术要领,锻炼者边听、边看、边练。这种结合方式适合用于( )的指导。

A.简单的身体练习 B.初学者 C.复习 D.比较难

6、能否掌握锻炼者( )的原因,是能否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 A.产生错误 B.性格方面 C.体力 D.身体素质

7、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 )。

A.指导员造成 B.练习者造成 C.练习安排不合理 D.指导者教材钻研不透、内容缺乏目的性练习积极性不高

8、下面哪些帮助措施属于直接帮助( )

A站在合适的位置,运用托、顶送、挡等手法,帮助完成 B.借助专门器械进行帮助

C.通过数

1、

2、3等信号帮助锻炼者完成

D.借助绳、杆等醒目的物品,指出运动方向帮助完成

二、是非题

1、加强运动场地的环境绿化,有利于锻炼者的健康( )

2、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便于管理,器材应放置在指导员的视野之内,便于管理和控制( )

3、体育锻炼的特点三以身体实际操练为主,实际操练占大不分时间( )

4、术语是专门性的语言,是最集中、最概括、最精炼的语言( )

5、语言必须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

6、正确是要求指导员的示范符合锻炼者的实际水平( )

7、为防止由于技术不准确或意外的发生,运用特定的技巧摆脱危险叫他人保护( )

8、使用专门的保护器材,达到保护和帮助的目的,最大的特点的安全、可靠( )

9、对保护和帮助的手段第一 阶段一般以保护与帮助交替运用( )

10、保护的重点是身体的要害部位和最容易受伤的部位,首先是上肢( )

三、简答题

1、场地器材的准备要注意哪些?

2、简述保护与帮助运用的原则。

3、对保护、帮助的要求有哪些?

四、论述题

1、如何准确运用讲解法和示范法?

2、试述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及纠正错误动作的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 A 3.A 4.C 5.C 6.A 7.D 8.A

二、是非题

1.√ 2. √ 3. √ 4. √ 5. √ 6.× 7. × 8. √ 9. × 10.×

三、简答题

1、场地器材的准备要注意:(1)场地器材的总体布局要合理;(2)活动时场地器材的布置应适当集中,避免转换活动项目时花费时间,布置要便于管理放在视野之内以利于管理和控制;(3)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有多个小组进行活动时,指导员应事前商量好场地使用的先后顺序和时间;(4)活动前或做练习前应仔细检查场地的布置情况;(5)加强运动场地的环境绿化。

2、保护与帮助运用的原则有:(1)位置要适当;(2)助力部位要准确;(3)时机要恰当;(4)力量要适当;(5)重点要明确。

3、对保护、帮助的要求有:(1)要有高度的责任感;(2)要熟悉技术动作,掌握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3)要了解练习者的特点,做到区别对待。

四、论述题

1、讲解法是指指导员用语言向锻炼者说明锻炼任务、动作名称及其作用,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和要求以及指导锻炼者进行学习和锻炼的一种方法。运用时要注意:(1)精讲多练;(2)善于运用比喻;(3)准确运用体育术语;(4)巧妙运用口诀;(5)注意语言的科学性;(6)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动作示范是体育指导员的重要方法,它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重要途径。运用时要注意:(1)示范要合理、准确;(2)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3)选择合适的位置和示范面;(4)示范的次数要适当,示范的时机要合理。

2、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有:(1)由于指导者对教材的钻研不透、理解不深,在讲解和示范中传授了错误的知识概念或没有抓住重点内容造成锻炼者理解上的错误;(2)练习项目的安排和指导法的选择与锻炼者的接受能力差距过大,也会造成较大范围的错误动作;(3)由于锻炼者对所学的内容缺乏明确的目的性,练习时积极性不高或难度太大、运动量太大有怕苦的情绪;(4)锻炼者在学习一个准确的动作前,多数已有部分技能迁移。 纠正错误动作的注意事项:(1)发现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有错误动作时,首先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纠正错误要抓主要矛盾;(3)纠正错误动作时,一 定要视存同样错误动作的锻炼的人数来确定纠正的人数。

第八章 常用身体练习方法

一、选择题

1、连续练习两次以上→固定间歇或自由间歇→再连续练习两次以上→这种练习方法是( ) A.持续练习法 B.间歇练习法 C.连续重复练习法 D.变换练习法

2、对非周期性项目的串联技术动作进行连续重复练习,也不宜超过( )以上,以免负荷过大。

A.3 B.2 C.5 D.4

3、在连续重复练习法中,采用每组练习后固定的间歇时间( )分钟。 A.2 B.4 C.5 D.3

4、持续练习法的运动时间较长,一般至少( )分钟。 A.20-30 B.30—40 C. 40—50 D.50以上

5、持续练习法的运动时间较长,心率控制在( )次/分。 A.90--100 B.100--170 C. 120---150 D. 130-170

6、老年人一次持续锻炼时间一般不要超过( )小时。 A.0.5 B.1 C. 1.5 D.2

7、间歇练习法在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的训练中,间歇期间心率大多数恢复到( )次/分时就进行第二组训练。

A.120--140 B.100—170 C. 120---130 D.120—170

8、体质状况一般的人及老年人,持续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可以从每次(

)分钟开始。 A.20—30 B.15—20 C.30—40 D.10--20

二、是非题

1、连续重复练习法有明确的时间规定( )

2、单个动作强度大的练习,其重复练习次数与持续时间相对较大( )

3、在连续重复练习法中,采用每组练习后以练习者心率恢复到90—100次/分继续练习( )

4、持续练习法运动强度不大一 般控制在50—60( )

5、持续练习法,属于有氧锻炼方法之一( )

6、变换练习法有助与推迟或减轻运动疲劳,活跃锻炼气氛( )

7、对大多数人来说较易适应的是运动器械( )

三、简答题

1、何谓重复练习法及它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变换练习法?变换练习法的要求是什么?

3、单次练习与间歇交替重复练习法的特点。

四、论述题

1、论述持续练习法的特点及运用要求。

2、什么是间歇练习法?说明间歇练习法的特点及运用要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 A 3.D 4.A 5.A 6.C 7.A 8.B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三、简答题

1、重复练习法是指根据具体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练习同一内容的方法。 练习法的特点:(1)相对固定的练习条件;(2)反复练习同一锻炼内容(动作或项目);(3)练习的间歇时间无严格规定。 练习法的作用:(1)有利于练习者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和巩固动作技能;(2)有利于在多次练习中培养练习者的体育兴趣和习惯;(3)适合于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育基础的人,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2、变换练习法是指在变换锻炼的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身体练习的方法(在大众健身活动中,变换练习法是比较受欢迎的锻炼方法。 变换练习法的要求:(1)不断变换练习者的环境与条件,能激发练习者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2)能提高练习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及对个器官系统的协调能力,增强练习者在练习中的协调性和适应能力;(3)有助于推迟或减轻运动疲劳,活跃锻炼气氛。

3、(1)练习的持续时间比较短,练习数量少;(2)练习密度小,间歇可固定或不固定,可推迟疲劳产生;(3)对初学阶段较适合,有利于指导者及时指导总结,也有利于练习者集中注意力体会动作。

四、论述题

1、持续练习法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练习者用不大的练习强度持续不间断地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

持续练习法的特点:(1)连续不间断运动时间较长;(2)锻炼过程中一般无间歇时间,练习密度较大,对身体的持续锻炼作用较大,锻炼效益较高;(3)这种练习法主要用于增强练习者的体力,发展一般耐力,提高有氧代谢能力;(4)锻炼过程中,从实际出发,根据练习者的体质基础和运动反应,可以及时调整强度和运动形式。 持续练习法的运用要求:(1)选择锻炼的项目手段要适合于锻炼者的年龄.生理特点和体质基础;(2)体质状况一般或初次参加锻炼的人及老年人不宜过长,可以从每次15-20分钟左右开始;(3)中老年人有持续练习法锻炼身体时,可根据自己在练习中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大和练习方式。

2、间歇练习法是指在任意两次(组)练习之间,有严格的间歇时间规定;使锻炼者在间歇时得到必要休息和一定恢复,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组)练习的方法。 间歇练习法的特点:(1)严格规定两次(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控制下一次(组)练习开始时机体恢复的程度;(2)练习者的身体机能未完全恢复,就继续进行下一 次(组)练习;(3)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力和练习效果,特别是心肺功能和一般耐力。 间歇练习法的运用要求:(1)合理确定间歇时间,一般要考虑负荷强度和练习者已具有的体育基础与体质状况;(2)在间歇时间内,以积极性休息为主;(3)注重科学指导与科学锻炼;(4)鉴于间歇练习法的基本特点和作用,应将其主要用于周期性项目的锻炼中,也可用于非周期性项目。

第九章 常用体育健身器械

一、选择题

1.哑铃两个铁球(木球、塑料球)之间的铁棒(木棒、塑料棒)长度为

A.10厘米 B.11厘米 C.12厘米 D.13厘米

2.国际标准杠铃要求两个内卡箍之间的距离为

A.1米 B.1.31米 C.1.5米 D.1.8米

3.国际标准杠铃卡箍每个重

A.1.5千克 B.2千克 C.2.5千克 D.3千克 4.国际标准杠铃片重量和颜色规定:杠铃片分为25千克(红)、20千克(蓝)、15千克(黄)、10千克(绿)、5千克(白)、2.5千克(黑)、1.25千克( ) A.黑 B.橙 C.紫 D.绿

5.自1996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决定把体育彩票公益金的 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A.40% B.50% C.60% D.70% 6. 年,全国第一条“全民健身路径”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建成。 A.1994 B.1995 C.1996 D.1997 7.通常,一条健身路径由 种器材组合构成。 A.8~10 B.9~12 C.10~15 D.12~18 8.以发展肌肉力量、增强体力为锻炼目的的练习,大肌肉群每组次数应在 次A.3~5 B.5~7 C.7~9 D.8~12 9.以发展肌肉力量、增强体力为锻炼目的的练习,小肌肉群每组次数应在 次A.7~10 B.8~15 C.12~18 D.18~22 10.以消除多余脂肪、增长肌肉弹性为锻炼目的的练习,大肌肉群每组次数应在 A.15~20 B.18~22 C.20~25 D.25~30 11.以消除多余脂肪、增长肌肉弹性为锻炼目的的练习,小肌肉群每组次数应在 A.15~20 B.18~22 C.20~25 D.25~30 12.以减肥为主要锻炼目的的练习,大肌肉群每组次数应在 次 A.25~30 B.30~35 C.35~40 D.40~45 13.以减肥为主要锻炼目的的练习,小肌肉群每组次数应在 次

次 次

A.20~30 B.30~40 C.40~50 D.50~60 14.进行健身器械练习,一般以每周锻炼 或隔天训练为好 A.1~2天 B.2~3天 C.3~4天 D.4~5天

15.对于进行有氧健身器械的锻炼,可每天坚持,时间保持在 分钟以上即可 A.15 B.20 C.25 D.30

二、是非题

1.通过系统、科学和持久的体育健身器械锻炼,不仅能够增进练习者健康、改善练习者体形,而且能够陶冶练习者的情操。( )

2.一个人的内在形体主要由肌肉、骨骼及关节、韧带等组成,这也是人体的运动器官。( ) 3.哑铃全部是用金属材料加工成的。( ) 4.壶铃大都是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加工成的。( )

5.滑轮配重拉力器这类练习器能适合于广大健身健美锻炼者。( ) 6.专项力量练习系列器械只能进行肌肉力量练习。( ) 7.“固定健身自行车”是即将被淘汰的一种室内健身器械。( ) 8.“全民健身路径”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生事物。( )

9.“全民健身路径”是一种集娱乐性、趣味性、科学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健身路径。( ) 10.运动负荷安排的总体趋势是由大到小逐步降低。( )

11.任何一个练习计划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练习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工作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计划的实施。( )

12.老年人适宜选择功能多、动作幅度较大、动作速度较快的全身性健身器械。( ) 13.同一种方法,练习次数和练习重量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 ) 14.练习次数与练习重量无关。( )

15.练习过程中,技术动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锻炼的效果。( )

三、简答题

1.何为健身器械?

2. 体育健身器械主要分哪几类?

3. 运用健身器械进行练习的主要目的、作用与意义是什么? 4. 健身器械练习特点有哪些?

5. 专项力量练习器械主要包括哪些?这类体育健身器械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全民健身路径”的分类及科学锻炼原则是什么?

2.健身器械的练习原则和要求有哪些?进行健身器械练习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C

4.A

5.C

6.D

7.C

8.D 9.B

10.A

11.C

12.A

13.B

14.C

15.D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简答题

1.答:体育健身器械,是依据人体解剖、生理特点,针对个人的形态及健康状况,遵循科学健身、健美原理,以达到增进健康、发达肌肉、增强体力、促进发育、改善形体和陶冶情操等目的的进行锻炼活动时所运用的专门的练习器械。 2.答:(1)按功能可划分为单功能健身器械和多功能健身器械(2)按用途可划分为家用健身器械和专业训练健身器械(3)按对身体的锻炼部位可划分为全身性健身器械和局部性健身器械(4)按大小可划分为小型健身器械和大型综合性健身器械 3.答:(1)发达肌肉,增长力量,塑造形体(2)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发育(3)延缓衰老,提高抵御伤害事故发生的能力(4)培养坚毅的品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改善人的心理健康 4.答:(1)专门性(2)多样性(3)安全性(4)实用性

5.答:这类健身的特点是练习动作主要模拟了划船、骑车、跑步、骑马等运动项目主要技术动作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完成这些动作所需的肌肉的力量。主要包括:健身车、跑步机、划船器、台阶器、健骑机、漫步机。

四、论述题

1.答:“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品种的搭配可以根据使用群体的不同而进行选择和分类,一般可分为:(1)以趣味性、娱乐性为主的儿童健身路径(2)以氧运动器材为主的中、老年健身路径(3)以力量训练器材为主的青、少年健身路径(4)通用性器材较多的大众健身路径。在“全民健身路径”中进行组合练习的基本原则是:(1)先进行柔韧练习,再进行力量练习(2)先进行力量练习,再进行耐力练习(3)先进行轻阻力、小负荷练习,后进行大阻力、大负荷练习。

2.答:健身器械练习的原则和要求有:(1)循序渐进(2)持之以恒(3)合理安排运动负荷(4)专门性与均衡发展。进行器械练习时应当注意:(1)动作规格和身体姿势(2)预防创伤发生

第十章 人体的测量与评价

一、选择题

1.身高在一天内有所变动,( )时最高。

A.清晨起床时 B.上午 C.下午 D.夜晚 2.小学生的耐力评定常采用( )。

A.400m跑 B.800m跑 C.1500m跑 D.3000m跑 3.中学生的耐力评定常采用( )。

A.400m跑 B.800m跑 C.1500m跑 D.3000m跑 4.人体横向发育的重要指标是( )

A.身高 B.体重 C.腰围 D.胸围 5.( )不属于机能评定指标。

A.肺活量 B.安静脉率 C.血压 D.肩宽 6.发展腹肌力量可采用( )

A.负重仰卧起坐 B.屈膝仰卧起坐 C.俯卧撑 D.引体向上 7.最大心率推算公式为( )

A.200-年龄 B.220-年龄 C.180-年龄 D.220+年龄 8.静息心率正常范围是( )次/分。

A.60-80 B.50-60 C.低于60 D.高于100 9.心率最常用的测量部位是( )

A.颈动脉 B.颞动脉 C.肱动脉 D.桡动脉 10.最大摄氧量可用来测评( )机能。

A.呼吸系统 B.心血管系统 C.运动系统 D.循环系统

二、是非题

1.身高是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状况和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 ) 2.骨盆宽是指两髂前上棘间的距离。 ( )

3.可采用纵跳、立定跳远、推实心球测量爆发力。 ( ) 4.屈膝仰卧起坐可评价腹肌耐力。 ( )

5.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性。 ( ) 6.呼吸机能的测评指标有心率、肺活量。 ( ) 7.主要体格测量指标有长度、体重、围度与宽度。 ( ) 8.脉搏是心血管机能测评的简易方法。 ( ) 9.立定跳远可用于测定下肢爆发力。 ( )

10.引体向上可测量学生上肢和肩带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 )

三、简答题

简述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B

4、B

5、D

6、A

7、B

8、A

9、D

10、A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

简述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数。

答:①身高体重指数;②身高胸围指数;③身高坐高指数; ④腰臀比指数;⑤肩宽—骨盆宽指数。

第十一章 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

一、选择题

1.自我监督中主观感觉的内容不包括( )

A.食欲 B.排汗量 C.运动成绩 D.运动心情

2.运动训练期间锻炼者应每天测量晨脉,如( )情况下表明其机能不良。 A.晨脉稍减少 B.晨脉比平时增加6次/分

C.晨脉比平时增加10次/分 D.晨脉比平时增加12次/分或以上 3.自我监督包括主观感觉与客观检查,下面的( )是客观检查内容。 A.睡眠 B.体重 C.食欲 D运动心情.

4.某中年男性参加长跑锻炼四周后,体重下降了2公斤,应考虑是( )。 A.正常反应 B.运动量过大 C.过度训练 D.患病 5.有关运动性腹痛的叙述,以下那项不正确( ) A.大多数安静时不痛,运动时才痛 B.疼痛程度与运动量成正比

C.疼痛与锻炼中饮水不当有关 D.与做准备活动的充分程度成反比 6.下列各项中,不是引起运动性腹痛原因之一是( )

A.胃肠痉挛 B.肝脾淤血 C.呼吸肌痉挛 D.阑尾炎

7.下列不符合晨间锻炼的一般卫生要求的是( )。 A.运动量不宜过大,以身体发热、出汗为准 B.时间控制在30-60min为宜

C.早晨跑步,脉率可控制在150次/min以上

D.早晨选择运动项目一般以广播体操、柔韧性练习、慢跑、气功、太极拳等为主

8.减体重时常采用心率作为掌握运动强度的标准。有利于脂肪氧化的运动强度的心率,应为最大心率的( )。

A.80%—90% B.70%~80% C.60%—70% D.50%—60% 9.下面哪组不是体育活动的禁忌证( )。 A.体温升高的急性疾病,如感冒、喉炎等

B.各种内脏疾病(如心、肺、肾、肝、胃、肠等)的急性期

C.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结核屡次咯血、伤后不久有出血危险、消化道出血不久等 D.月经期

10.运动性疾病指的是由于( )造成体内功能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症状或疾病。 A.体育运动的安排不当 B.运动器官出现异常

C.身体发育不完善 D.营养不良

二、是非题

1.维生素C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体育运动后疲劳。 ( )

2.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劳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必不可少的体力恢复过程。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时间应有8—9h。 ( )

3.若晨脉比过去明显增加,且长期恢复不到原来的水平,就表明机体反应不良,可能是早期过度疲劳的表现。 ( ) 4.温水浴的水温一般为40℃±2℃左右,每次大约10—15 min,勿超过20min。 ( ) 5.体育卫生包括锻炼卫生、个人卫生、场地卫生和医院身体检查。 ( ) 6.引起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 ( ) 7.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等量运动后的排汗量应逐步减少。 ( ) 8.体育活动的禁忌证有化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月经期、患恶性肿瘤(防止转移)。 ( ) 9.运动强度相当于最大吸氧量的50%—55%的强度,有利于脂肪氧化。 ( ) 10.肌肉、骨骼和内脏等组织的重量称瘦体重。 ( )

三、简答题

1.体育活动的禁忌症有哪些? 2.简述健身锻炼卫生的原则。

3、自我身体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四、论述题

试述消除疲劳的方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A

5、D

6、D

7、C

8、C

9、D

10、A

二、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

1.体育活动的禁忌症有哪些? 答:①引起发热的各种急性病症;②各种内脏疾病的急性阶段;③有出血倾向的各种疾病;④恶性肿瘤发生转移后;⑤慢性疾病;⑥其他。 2.健身锻炼卫生的原则包括哪些? 答:①循序渐进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全面性原则;④区别对待原则。

3、自我身体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①主观感觉:自我感觉、锻炼后的睡眠状况、饮食状态等。 ②客观检查:锻炼者的脉搏、体重。

四、论述题

试述消除疲劳的方法。

答:①整理活动。包括慢跑、呼吸体操及各肌群的伸展练习。 ②睡眠。成年人每天应有8-9小时的睡眠。 ③温水浴。水温一般为42℃±2℃左右,每次大约10—15min,勿超过20min。 ④按摩。

⑤理疗。可用光疗、蜡疗、电疗等作用于局部或整体。 ⑥营养。锻炼后应及时补充糖、VC、VB

1、水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上海科技馆参观小结下一篇: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