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素质之我见

2023-01-25

中小学教育以教学为主, 中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课堂教学素质是中小学教师外在的重要素质。笔者认为, 中小学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素质主要包括:一是课堂教学的理论素质, 如现代教学理论素养, 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掌握, 对新课改的认识、理解水平等;二是课堂教学的能力素质, 如分析教材和标准的能力, 选择最佳教学方式的能力, 确定高层次教学目标的能力, 创新能力等;三是课堂教学的实践基础, 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等;四是中小学教师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观“价值”, 就是教师全面正确地“观”课的价值所在, 如可以从知识价值、智力价值、道德价值入手, 亦可以从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入手, 教师要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认真分析, 全面描述事实, 综合价值判断。

教师的价值观要与教师的教学能力紧密联系, 用正确的价值观念统帅备课, 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教学。可以说,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素质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的地位。社会现实清晰地表现出中小学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明显差异, 什么原因所至?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师德方面的, 有智能方面的, 有非智能方面的等等, 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们之间的教学素质不同。教师教学素质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因此, 它在教师素养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中小学教师素养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第一,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素质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教学有任务, 学生要发展, 谁来完成这项工作?毋庸置疑的答案是教师。教师凭什么?凭教师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一节课, 从课的导入及运用教师的教学导入能力开始, 到课的终结及运用教师的教学终结能力结束, 都必须是在教学能力的作用下完成。换句话说, 全部教学过程完全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因此, 它是表面的、唯一的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这一工具是与学生“短兵相接”的直接“武器”, 它决定了“解决战斗”的时间和胜负。如果“武器”精良, 那么, 就会“三下五除二”, “快刀斩乱麻”;如果“武器”不好, 那么, 就会“恋战沙场”, “久攻不下”。所以说,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素质决定了整个教学质量。

第二,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素质是中小学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决定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素质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与中小学教师的许多素质都有密切关系。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教学素质是教师其他素质水平的反映。比如, 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水平反映了他们的教学思想素质水平;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组织水平反映了他们的教学理论素质水平;中小学教师的整合教学水平反映了他们的知识结构素质水平等等。因此,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第三, 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素质是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素质。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 它的大小决定了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素质是中小学教师职业所特有的, 它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标志。

姆林斯基也提出了“教会儿童学习”, “教会儿童使用一个人终身都靠它来掌握知识的那种工具”作为学校教学的首要任务的主张。

怎样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素质?有各种各样的主张, 见仁见智。笔者认为, 提高课堂教学素质的有效途径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 借鉴中感悟。借鉴他人经验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但借鉴不是临摹、效仿、照抄, 而是从经验中悟出道理。借鉴不是借“标”而要悟“本”。有许多中小学教师听了一堂好课之后, 高兴之至, 虚心向他人学习, 期盼自己也能达到如此水平, 于是从头到尾地模仿, 甚至连细节都追求一样, “照葫芦画瓢”。这样的学习, 只能学到表面上的东西, 充其量也只能学会一节课, “只供一餐”。这样的借鉴只能说是借“标”。

学习他人经验必须从根本上学, 即透过表象看本质, 在花团锦簇、精彩纷呈的景象中, 感悟教学真谛。这是悟“本”, 它能使人“终身受用”。如果不是这样, 那么, 学习的意义就不大。例如:一位教师看到某实验班上课时, 四个人一个组, 坐在由两个学生课桌拼起来的“方桌面”的周围上课。学生对面坐, 研讨得很热烈, 教学效果很好。于是, 这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也改变了原来的学生坐席, 一切照搬, 结果却与实验班的教学效果大相径庭。为什么都以“小小组”的方式上课而结果却不同呢?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只学外在的形式而没学实验班老师的教学思想。“小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 有利于探究发现类教学、多项质疑类教学、娱乐游戏类教学, 但学习者仅临摹这种形式而不研究这些类教学目标, 不注重教学思想的转变也是枉然。

第二, 实践中探索。借鉴是“他山之石”, 探索是“自我发现”。前者重要, 后者更重要。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智慧。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就应当勇于在实践中探索, 敢于吃别人没吃过的“馍”。

实践中探索强调的是教师要自信, 强调的是教师要对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念。人只有在相信自己、坚信成功的思想指导下才能大胆实践。其实, 中小学教师在探究真知、发现规律、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每天都在实践中生活, 每天都与教育对象打交道, 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教育信息, 所以, 中小学教师教学素质的自我提高是完全可能的。

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要构建自己的“战略进攻系统”, 主动出击, 胸有成竹地笑迎改革, 而不是把自己锁定在“战略防御系统”之中, 被动地等待社会筛选。在未来的社会, 凭智慧生存, 凭质量发展, 凭水平竞争。在竞争的社会, 每一位教师凭真才实学同环境抗争, 如果能做到“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 那么, 就会有“立足之地”、“生存之域”、“回天之力”。

既然要探索, 就会有失败, 失败也有意义, 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探索, 就会有成功, 实践证明,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功也是成功之母”, 因为很多成功都是在原来成功基础上实现的。因此, 可以得出结论:中小学教师只要敢于探索、发现、创新, 就一定会成为社会的佼佼者。

第三, 学习中升华。学习包括教学实际经验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前者的特点是:学得快, 可以直接学习, 省心省事, 但学的成果不稳定, 很难持之以恒。后者的特点是:学习速度慢, 抽象难懂, 有时“费力不讨好”, 耗费时间很多, 但一旦掌握了先进理论, 就会使你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得心应手, “屡战屡胜”。因此, 中小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素质, 既要学习实践经验, 又要学习教学理论, 两者兼顾, 突出后者。

中小学教师普遍有一种错误的认识, 那就是认为学习理论太难, 太费劲, 得不偿失, 不如学点“现成的”经验, 学一点, 用一点, 日积月累就会成功。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学习方式, 但它的效果和效率要差得很多。一方面, 因为它不成体系而支离破碎, 另一方面, 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论做支撑而褒贬难辨。即便学到的一点东西是正确的, 如果“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的话, 那么, 也只能机械地照搬, 很难迁移。相反, 如果学懂理论, 而且能用理论去鉴别教学行为的正误, 那么, 它就会很容易再现和可持续发展。

理论学习的确耗时费力, 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的备课和休息, 但“磨刀不误砍柴功”, 今天的付出是为了明天的所得, 春天的耕耘是为了秋天的收获。倘若, 有朝一日中小学教师掌握了现代教学理论, 那么, 他将进入“自由王国”, 天马行空, 任其驰骋。

第四, 反思中前进。

(1) 反思教学能力形成与提高的渠道是否畅通——“开源助流”。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后天形成与提高的, 因此, 教学能力形成与提高的渠道是否畅通就成了反思的首选课题。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一方面来自外界, 比如来自别人的直接经验等, 另一方面来自本人, 比如自己的创新, 在原有能力水平基础上的提高等。反思的目的在于:分析教学能力形成的障碍, 通过排除而“开源”;分析渠道梗阻的原因, 通过打通而“助流”。

(2) 反思各种教学能力强弱——“扬长补短”。中小学教学素质是一个庞大的能力体系, 它由诸多单项教学素质组成。这些单项教学能力在一位教师身上表现的水平也不同, 有些能力特别强, 有些能力比较弱。反思的目的在于:经过分析、努力, 让强的更强, 弱的不弱。实行“扬长补短”的策略。

(3) 反思各种教学能力的效用——“高低兼顾”。由于中小学教师本人的能力结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状态不同, 教师的各种单项教学能力在教学中的效力和作用也不同。有些“长项”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积极状态相融合, 则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效用;反之, 则表现出低水平的教学效用。反思的目的在于:经过分析、努力, 让教学效用高的继续高, 教学效用低的不再低, 实行“高低兼顾”的策略。

摘要: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素质在中小学教师素质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本文就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素质的内容和意义述及了自己的见解, 认为提高课堂教学素质的有效途径主要是:借鉴中感悟, 实践中探索, 学习中升华, 反思中前进。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学素质,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颖.浅谈中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 (2) .

[2] 郭文武.论教师教学素质中的课堂教学反思[J].辽宁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3] 刑玉新.浅谈美术教师的教学素质[J].小学教学研究, 1995 (12) .

[4] 陆静.关于历史教师教学素质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 (中学版) , 1999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阅读让你笔下生花下一篇:公司业务流程管理BPM项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