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突发事件援助法律分析论文

2022-04-11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校园突发事件援助法律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突发事件频现,对学校师生的安全、校园管理和社会稳定都带来挑战。通过分析高校在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问题上的切入点,强调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上法律手段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重点说明在哪些环节上需要运用到法律手段。

校园突发事件援助法律分析论文 篇1:

筑牢“防火墙”,防范校园贷

摘 要 近年来,高校校园贷事件频发,让许多学生及家庭深陷借贷的泥潭不可自拔,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消费观念嬗变和校园防治的弱化。因此,对学校、学生工作者而言,唯有扎根具体案例,深入剖析,拓展宣传渠道、普及法制金融知识、加强德育教育、全方位帮扶引领,才能牢铸道德法律防火墙,将不良校园贷阻隔在围墙之外。

关键词 大学生 校园贷 法律 德育

1 案例简介

梁鑫(化名),2016年9月入学,四川山区生源,父亲在外务工,母亲肢体残疾,家中还有个上高中的妹妹。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大一曾因旷课,受到警告处分,两学期不合格科目均在三门及以上。

2017年3月某周一,我突然接到一个不明网络平台关于梁鑫的催债电话,宿舍同学也向我反映他们收到了来自不同平台的催债短信,言语粗暴。其中一名同学还称自己的身份信息可能被盗用借贷,怀疑是梁鑫所为。梁鑫这段时间经常旷课,周末两天均没有回宿舍,找不到人无法核实,而且近两天宿舍门口走廊上似乎总有可疑人员徘徊,一时间风声鹤唳。

2 案例定性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学生网络平台借贷问题,同时涉及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学业问题。

3问题关键点

(1)如何尽快安抚,保证学生人身安全,迅速找到梁鑫,弄清贷款原因、欠款平台数额、还贷情况。

(2)如何利用合理合法手段帮助梁鑫解决欠款,修复同学友谊,增强校园贷预防教育、诚信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

(3)如何帮助梁鑫回归集体生活,回归学业正道。

4 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4.1 尽快寻找当事人,稳定学生情绪,理清事件始末

学生历经收到催债短信,怀疑自己身份信息被盗用,宿舍有人盯梢之后,慌张不已,为安抚学生情绪,我立刻赶到学生宿舍。一方面向宿管老师、楼管会成员寻求帮助,查看宿舍楼栋是否有异样,确认学生在宿舍人身安全暂时无碍。对于身份信息被盗,请学生先不要声张,不要发朋友圈、微博,先配合找到梁鑫,弄清原委,一切凭证据说话。另一方面,发动班委、舍友和梁鑫所在社团同学的力量寻找联系,最后在大三路桥学院梁鑫老乡的宿舍中找到他,并安抚情绪带回。

在与梁鑫深入谈心之后,掌握了事实情况。他因使用老式非智能机被同学取笑“土狗”,加上家庭经济贫困、学习成绩差、不善言辞,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此,向家人开口,想换一部品牌智能机,遭到父亲训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五食堂卫生间门口发现“一分钟到账”借贷小广告,便在分期乐上贷了4000元,分18期还款购买了时尚小米手机。尝到快速便捷贷款的“甜头”后,又相继在优分期、爱又米、零零期等平台借款满足他买电脑、游戏装备等需求。因用个人信息贷款平台较多,谎称办业务,又借用宿舍一名同学信息贷款2笔。近期,被多家贷款公司电话、短信轰炸催债。对方还称已派人到校园内盯梢,插翅难逃,导致他不敢回自己宿舍,不敢上课,只能躲在老乡宿舍,焦躁不已,不敢跟人接触,一合眼就夢到被人追砍。在我的耐心开导和劝说下,梁鑫列下了所有贷款,总共10笔,本金本金52991,应还金额88782,利息15791。

4.2 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家校联合,研究解决方案

得知梁鑫所欠款项数额较大,而且遭到短信催收,被盯梢,我迅速做了以下安排:

首先,将详细情况汇报给学院主管领导,由领导协商学校保卫处、公寓管理中心等,加强宿舍楼外来人员进出监控,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并说服梁鑫报警备案。同时立即联系家长,因其父亲文化水平较低,请其姑父(高中老师)陪同来校共同商定解决方案,情理并用引导家长积极面对问题。

其次,针对梁鑫出现的焦虑、失眠等心理问题征兆,主动联系心理咨询中心,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预判问题的严重程度(后咨询师确认一般心理问题)。

接着,结合收集的平台借款的交易信息,我查找了相关法律文件,并咨询了南京苏秦律师事务所(化名)律师,寻求专业解答。律师认为:借钱给他的平台,其年化贷款利率在10%~18%,并未超过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年利率36%的上限。若借款人违约,平台有权向外界披露借款人的个人信息,申请将借款人的失信行为录入银行征信系统,或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平台催收的高额服务费、滞纳金远高于本金和利息,不合理,对于这部分钱律师建议我们可以和平台沟通解决或向法院诉讼。警方建议我们可以参考律师的回复。依据律师的建议及家长的想法,我又与平台联系,多方协商下,平台同意在支付利息的情况下可以提前还款,滞纳金等不再追讨。针对梁鑫盗用同学信息所造成的欠款,因为尚在宽限期内,承诺还款后,并不影响借贷人的个人征信。

最后,由梁鑫的姑父出面,先把同学的钱还清,再对平台借款逐个解决。梁鑫在家长的陪同下,诚恳地向同学道歉,请求谅解。

4.3 追根溯源,用心引导 ,驱散阴霾

经过贷款事件的处理,我认识到梁鑫之所以陷入不良校园贷的泥潭,更深层原因在于对自我认同的偏差,贫困的家庭环境、薄弱的学习基础、脆弱的抗受挫力导致他价值观念偏差,转而从快速物质改善中寻找存在感。为此,首先,我从家庭环境入手,扶贫先扶志,引导其认识原生家庭的一些缺陷可以锻炼人的心智,催人奋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为他介绍资助政策、安排竞聘学工办勤工助学岗位和周末婚庆公司兼职,体味从脚踏实地的工作中获取报酬的幸福感。其次,从学业入手,将他一度消极“忽视”的学业问题从“潜意识”引入“意识”层面,正视学业难题。外力上,借助“文明班级”中出勤考核加强外部约束。通过“结对帮扶”,宿舍“开小灶”,任课老师督导,助力薄弱科目。内力上,引导其认识到上好每一堂课就是突破自己,增强自制的表现。利用“教师期望效应”给予其肯定,激发学习热情。最后,在价值观念上,引导他走出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误区,在学校不拼爹不拼妈,不拼手机不拼包,比素质比发展,比自力更生比努力奋斗。发现自己的优点,利用自己体育优势,参加学校运动会,重回集体。随着贷款的清偿和一段时间的沉淀,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梁鑫也逐渐走了阴影,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4.4 拓展宣传渠道,强化教育引领,防范于未然

针对校园贷事件的发生率高、处理难度大、后果严重等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于未然尤为重要。事件之后,我从三个开展预防工作。第一,拓展宣传渠道。依靠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校园论坛、问卷调查等方式,宣传校园贷的套路及应对策略,普及金融信贷、网络安全、法律知识盲点。抓住身边的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以身边人身边事的“零距离震感”,形成戒惧。第二,注重思想文化教育引领。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雷锋月等活动契机,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弘扬正能量,引导学生自发清除校园内隐蔽的“一分钟到账”等角落文化,实践育人。第三,做好校园贷预警工作,对特殊学生重点关注,通过谈心谈话、校园一卡通消费监控、两委会会议、家长微信群沟通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减少损失,降低伤害。

5 案例启示

(1)普及法律知识,筑牢理论“防火墙”。校园贷事件凸显了大学生法律、金融信贷知识的盲点和法制意识的淡薄。辅导员须加强对学生的政策法规教育,宣传最新法律动态,向学生旗帜鲜明指出官方态度。如2017年5月27日三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2017年9月6日,教育部发布“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大学生放款”。通过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开设金融法律知识选修课、与相关法律机构合作设立法律援助咨询中心或网上咨询室等方式为学生补充法律知识、提供咨询服务。遇到违法侵权行为,鼓励学生向公安、律所等机关和专业机构求助,拿起法律武器,向不法分子说不。对大学生而言只有人人参与到法制知识的学习中来,知法、懂法、用法,筑牢法律防火墙,才能阻击不良校园贷。

(2)立德树人,道德与法制相结合,重视育人。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要把握“培养什么人”这个首要问题,坚持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校教育须立足“育人”,以学生为主体,强化挫折教育,培养责任意识和进取态度,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寻求自我认同,在学习、社会实践、人际交往上实现自我需求,而不是一味追求物质上的平等和一致。德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着重解答他们遇到的具体困惑,从衣食住行到为人处世,从专业学习到择友交际,将“育人”工作渗透到教学、实践、生活中,才能塑造“金刚不坏”之身。

(3)深入剖析,全方位帮扶,助力健康成长。针对校园贷等突发事件,学生工作者既要合情合理合法地处理好事件本身,又要深入剖析看到导致问题发生的深层原因,由浅到深、由表及里,期间知识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分寸的拿捏都十分关键。针对本案例中的梁鑫贷款的背后,隐藏着家庭贫困、学业不佳、性格自卑等特点,必须在法律知识、资助政策介绍、专业学习、心理辅导等进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助和辅导,才能帮助他彻底走出阴霾,重拾信心。因此,辅导员自身、学校及教育部门应通过学习培训、朋辈交流、技能竞赛等途径,不断提高学生工作者化解危机事件,樹立教育典型,育人成才,与学生共成长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范亲敏.大学生不良校园贷的危害与治理[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8.32(04):21-27.

[2] 柴丽红.遇到校园贷,该怎么办?——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J].才智,2019(12):38.

[3] 黄云霞.有关“校园贷”引发的若干思考——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4):135,137.

[4] 李寅寅.基于校园贷引发的大学生德育现状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3):143-144.

作者:刘冰

校园突发事件援助法律分析论文 篇2:

高校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切入点分析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校突发事件频现,对学校师生的安全、校园管理和社会稳定都带来挑战。通过分析高校在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问题上的切入点,强调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上法律手段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重点说明在哪些环节上需要运用到法律手段。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切入点;法律手段

当前,高校校园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学生自杀、宿舍火灾、高空坠物砸人、食物中毒、女大学生失联等事件多次发生,特别是开放性及集聚性明显的高校,更是隐藏各种突发事件隐患。据媒体报道,近年女大学生遇害事件频发,重庆、四川、山东、湖北、江苏、河南、陕西、浙江、辽宁、广东、湖南等地均被报道出现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如2014年8月21日,22岁的女大学生小金在济南失联,后调查得知小金被黑车司机绑架、囚禁四天,并惨遭殴打、性虐。2014年8月30日山东农业大学大四女生林方冠失联。大学生自杀事件也时有发生,2015年4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一男生从8楼宿舍厕所跳楼身亡。2015年12月16日,北京邮电大学小孙从宿舍跳楼自杀。种种校园突发事件,不仅让学生家庭遭受重大打击,学校的社会形象和正常教学秩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再加上后期家校双发的矛盾纠纷,这更加深了高校对此类事件的忌讳,特别是处理突发事件所引起的家校矛盾,成为各个高校都头疼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用法律手段维权和运用法治思维来处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事前法律安全意识的培养,事中法律手段的运用,事后法律纠纷的解决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最为关键。

一、事前法律安全意识的培养

事前法律安全意识的培养问题,需要从学校建立法律预警机制、教师和学生培养法律安全意识三个方面进行切入。

(一)学校法律预警机制的建立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要想稳定和谐的发展,必须依靠法律,专门针对高校突发事件做好方案和应急预案。事前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才能事后全面公布事实真相,保证事故信息流畅,避免引发混乱。完善法律预警机制,让处理突发事件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同时让突发事件发生时,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恐慌,机制及时响应,避免手忙脚乱,将危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二)教师层面法律安全意识的培养

强化教师的法律意识,使教师自觉的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管理工作中,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在遇到学生难题的时候能善于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学生间的纠纷或其他突发事件。同时,通过教师平时的言传身教,不断地提醒学生培养法律安全意识和传授安全防范技巧。

(三)学生层面法律安全意识的培养

高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学校各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或组织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防范能力。学校应首先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对学生突发事件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磨难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可编写一些应急突发事件预防处理手册,加强学生辨别危机事件的能力和迅速反映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知道怎样按照手册的标准程序进行自救和他救,能够冷静处理以减少正在发生和可能发生的损害,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二、事中法律手段的运用

事中法律手段的运用,需要高校从急救知识的运用,合法证据的收集与保全,医院急救过程的法律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切入。

(一)急救知识的运用

这一问题对学校、教师、学生提出要求,这不仅要求高校要定期举行安全急救知识培训,还要求教师、学生都要学会基本的急救本领和相应的法律规定,在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能第一时间运用急救知识,来处理相关问题,能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女学生出去兼职,要告知同宿舍或比较亲近的同学具体地点和上下班时间,女大学生坐车时要记下车牌号或索要发票,遇到学生溺水而快速合理施救,学会使用消防器材,遇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能依法维权等等。

(二)合法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对一个案子破解起着关键作用,也是家校在确定责任问题上的依据,因此高校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一定要注重合法证据的收集与保全。在收集证据时,应当保证证据内容的客观性,收集证据过程的合法性,证据收集的全面性。若出现校园突发事件,高校要学会收集清晰明了的证据,对于人证,高校保卫部门连同当地公安机关,可采取询问、讯问并制作询问、讯问笔录的方法,有时辅以录音、录像等方法;对于书证通常采取复制、拍照的方法;对于物证,通常采取提取封存的方法,也可以进行勘验笔录,或者拍照、绘图、摄像等方法。从而能在第一时间保全证据,还原事件真相,从而能够清晰界定责任归属。

(三)医院急救过程的法律问题

高校发生突发事件,如有人员伤害,就会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需要医护人员的救助。高校将伤病人员送到医院急救,及时通知家长,并不代表万事大吉,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也要注意医院的医疗救助行为是否得当,特别是对于执行医嘱的合法性问题、护理行为的风险性问题、护理工作的严谨性问题等多个方面都要有所关注,需要时做出必要提醒和要求,以防出现校方送医及时,但因医院方面出现问题而导致事件进一步恶化,这样会造成高校非常被動。

三、事后法律纠纷的解决

事后法律纠纷的解决,需要高校从法律责任的明确,应对媒体攻击的法律维权,家校赔偿事宜的法律依据,保险公司的赔付四个方面进行切入。

(一)法律责任的明确

因内部管理引发的突发事件,高校在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义务的前提下,可以在法定管理的限度内自主处理进行。高校针对学生管理而设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都是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来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的稳定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一旦学生的安全遭受侵害,学校的稳定遭到破坏,教学秩序受到干扰,除了实施应急预案积极响应之外,法律责任的界定就成了事后处理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协商或者走法律途径,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增加能够彰显自己管理上无过错或过错较轻的砝码。

(二)应对媒体攻击的法律维权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如何面对媒体的报到,一直是高校头疼的问题。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平台,其报道事件发生过程可以视为社会公众知情权的一种手段,但一些媒体在报道案件的过程中可能会歪曲事实,夸大其词甚至恶意攻击。对于学校而言,在面对媒体不符合事实的报道或恶意攻击时,要及时依靠法律手段追究其侵权责任。同时,由于高校师生人数较为聚集,在社会稳定方面承担着重要角色,这也要求相关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及时发挥监管作用,确保媒体在法律框架内合理地报道案件,防止媒体借突发事件进行恶意宣传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保证舆论监督能合理地发挥自身作用。

(三)家校赔偿事宜的法律依据

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特别是涉及学生人身损害赔偿的事件,我国司法机关的主要依据依然是《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和《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等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并参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确定责任主体和赔偿范围。突发事件中涉及学生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如果认定高校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无论是通过调解还是诉讼解决,其赔偿的项目范围与具体标准应当依照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来处理,不能任意提高或降低民事赔偿标准。在高校突发事件中,高校应该坚持以防范为主的处理方针,理顺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弄清事件原因,收集与保全必要的证据,准确定性突发事件的责任性质,妥善做好应对与适当的处理。对突发事件,尤其是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做到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和及时妥善的处理,从而保护学校及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保险公司的赔付

对人身意外伤害进行投保是现代社会大众保障自身权益的一种救济方式,各高校也会从学生自愿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范畴。高校应当注重平时对学生进行保险知识的宣传,校园突发事件中学生受到人身伤害,学校应当配合学生进行医疗报销,如果存在侵权责任人,校方应当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向侵权人主张赔偿责任。在财产问题上,如果被侵权的学生对财产部分已经投保,应引导学生要求保险公司在其投保范围内予以赔付。

四、结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须有相应的法律加以确定、引导、促进、保障、规范和制约。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和谐校园建设方面,必须要做到依法治校,按法办事。高校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是高校工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方面,必须从法律角度出发,找准切入点,做好预案,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环节,都要把握技巧,有礼有节,证据充分,理由充足。

参考文献:

[1]张平,尹跃进.高校突发事件与辅导员工作[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5).

[2]潘友星.高校校园突发事件中法治思维评析——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为例[J].中国研究生,2014,(12).

[3]徐紅梅.预防和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法律视角[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0).

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计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选课》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李谦,男,法学硕士,济南大学体育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刘雪梅,女,法学硕士,山东英才学院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李谦 刘雪梅

校园突发事件援助法律分析论文 篇3:

浅议高校突发事件的援救

摘要:高校突发事件援救是政府、高校、院系共同的责任。在援救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在事发当时做好安全稳定工作,更应当在事后注重学生的心理抚慰与心理创伤治疗。遗憾的是,我国尚未对高校突发事件防治进行专门立法。在学术界,高校突发事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在援救方面形成共识。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援救主体;援救对象;心理援助

文献标志码:A

所谓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高校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甚至死亡、或是公共财产受到损失以及学校名誉受到损害的事件。鉴于当前高校突发事件频发而相关反应迟缓、援救体系不规范的现状,笔者在此对高校突发事件援救的一般原则、应对主体、应对对象、应对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突发事件援救的一般原则

1 迅速反应原则

首先,要迅速控制事态发展。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辅导员、院系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有效稳定局面,维护学生秩序,并且快速通知相关社会职能部门介入,例如拨打110、120电话等。同时向学校上级报告情况,以便于援救方案的制订。

其次,要快速进行信息披露。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会产生相关连锁反应。高校人群密集,容易妄加揣测、以讹传讹。因此,及时有效地公布相关信息,曝露真实情况,有助于稳定人心,团结力量。

第三,要通力合作,尽快形成突发事件处置组织。校内各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在统一领导下通力合作,提高效率,及时沟通。必要时打破部门界限,集中力量共赴难关。

2 因时因地制宜原则

突发事件在成因上多种多样,而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突发事件不可能全部适用应急预案而得以解决,因此应当首先搞清事件成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迅速制订应对方案。另外,突发事件发展很快,变化莫测,相关处置人员应当运用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迅速报告事态听从指令,另一方面应当勇于决断,切不可犹豫拖延,贻误时机。讲究工作方法在突发事件处置中尤其重要。突发事件中,当事人往往处于复杂心理状态,要在决策时充分考虑这一点。

3 统筹兼顾原则

突发事件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处置时既要果断也要智慧,处置者应当全面综合地考量各方因素。首先,要综合考量突发事件的成因、现状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与后果,尤其是对将来的影响,这一点绝对不可小觑,不可轻易许诺,尽量控制影响范围,否则极易造成事后混乱,后患无穷。其次,应当全面协调来自各方面的人员,包括处置与被处置人员,尽量避免在处置过程中因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态扩大与人际纠纷。处置者尤其是指挥处置者若能做到统筹兼顾以上关系,就能够使事件的处置得到事半功倍之效。

4 把握大局原则

此原则首先要求处置者把握大局,紧抓主要矛盾,不要在小事上无原则纠缠。突发事件处置时间短、任务重,能做到控制大局,减小损失与影响即可,不可片面追求各方都满意而贻误战机。其次,对事件当事人应当施以积极的心理干预,消除恐慌,树立大局观念,尽量使其不计较个人的小利小益。

二、高校突发事件的援救主体

高校突发事件的援救主体可以分为领导主体、组织实施主体与具体实施主体。

1 领导主体——各级人民政府

我国尚未出台高校突发事件的专门法律,教育法律亦未对高校突发事件作出专门的规定,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目前为止高校突发事件的唯一法律依据。该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针对其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依照本章的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可见,各级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中义不容辞的处置主体,高校突发事件亦然。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为:统一领导,组织处置。

当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校园时,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1)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实行交通管制以及其他控制措施;

2)立即抢修被损坏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向受到危害的人员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实施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以及其他保障措施;

3)启用本级人民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工具:

4)组织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要求具有特定专长的人员提供服务;

5)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6)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当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公安机关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处置措施:

1)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

2)对特定区域内的建筑物、交通工具、设备、设施以及燃料、燃气、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

3)封锁有关场所、道路,查验现场人员的身份证件,限制有关公共场所内的活动。

2 组织实施主体——高校党委及各部门

高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会对学校日常工作产生巨大影响,严重时校园运转系统可能迅速瘫痪。这时,学校应作如下处置:一方面在事件发生之初,迅速上报危机局势,请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支援,便于政府领导作用的及时发挥,切不可瞒报漏报、掩盖事实真相;另一方面,迅速启动应急管理系统,应对紧张局势。学校应急管理系统应当制度化、常规化、权责明确,启动时各部门能通力合作,避免推诿扯皮,信息重复,效率低下。高校党委及各部门领导应在事件突发后迅速组成指挥中心,下设若干工作组,学校的党政办、监察处、组织人事处、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团委、后勤集团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组织实施。其具体职责为:

1)学校应急指挥中心及宣传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

2)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3)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学生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校园秩序。

3 具体实施主体——各院系党委领导班子、辅导员、教师队伍

作为高校中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直接的各院系党委领导班子、辅导员、教师队伍,在事件突发时必将是站在第一线的人员,是援救的中坚力量和直接应对处置者。此时,这些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学生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学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学校指挥中心报告并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在本地人民政府与校应急指挥中心作出决策后,具体落实决策或配合实施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校园秩序。

三、高校突发事件的援救对象

校园本是一方净土,学生在此享受最自由的天空。但是高校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永远平静。年青的学生在突发事件中无疑成为弱势群体,成为被援助被保护的对象。同时,他们往往也是导致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要因素。

1 有组织的群体性事件

这类事件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学生游行、示威、罢课、群殴等,其成因复杂,波及面广,负面影响大。大学生虽已成年,但并未真正接触社会,心智尚不算成熟,极易受到煽动、蛊惑。西方反华势力的渗透、邪教组织的说教、朴素过激的爱国情绪都可能导致以上事件的发生。

2 个体性事件

此类事件多是由学生自身心理与行为失衡造成的。虽然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也建立起心理援助的常规机制,但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大学生虽然年纪尚轻,但面临的困境却较之其他群体有过之而无不及。学习、就业、恋爱、家庭、经济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尚未成熟的心智受到各种考验,加之其可能受到的不正确价值观的影响,多年来因此导致的大学生心理障碍、精神疾病、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鲜。虽然从表面看均属于个体性事件,但其中潜藏着一个普遍性的危险,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校、社会在心理监控体系构建方面任重而道远。

3 灾害类事件

近年来,非典型性肺炎、甲流等大规模传染疾病曾一度流行泛滥,波及校园。同时,自然灾害如地质类灾害的不可预见性,也不能排除其对校园的威胁。此类灾害性事件一旦发生,学生无疑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四、对高校突发事件援救的几点建议

高校突发事件援救是政府、高校、院系共同的责任。在援救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在事发当时做好安全稳定工作,更应当在事后注重学生的心理抚慰与心理创伤治疗。遗憾的是,我国尚未对高校突发事件防治进行专门立法。在学术界,高校突发事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尚未在援救方面形成共识。在此,笔者仅提出以下拙见以供参考:

1 在援救主体方面,建立政府、学校、院系三级责任制,各级政府、学校、院系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2 在政府统一领导下,以学校为中心,政府工作部门为外应,协同作战。

3 建立以学校心理导师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为中心的心理援助应急机制。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当时,由于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容易引起师生情绪急剧动荡,不知所措,恐惧和忧虑等情绪具有极其强大的传染性,容易在学生中蔓延。此时,教师、辅导员应当首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平稳心态,同时快速进入“消防员”和“灭火器”的角色,引导学生心理自救,促使其进行理性判断,稳定局面,这样才能使救援行动及时快速展开。辅导员和教师在突发事件时是学生的精神支柱,因此应当注重在这一人群当中普及突发事件心理应对策略常识。

突发事件心理援助是突发事件援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某种情况下可谓是重中之重。在经历了毫无准备的变故后,学生迫切需要得到心理抚慰和正确引导,此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固然首当其冲,但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也切不可被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将成为高校中更为有力的心理救助团队。积极正面的引导和人性化的关怀对突发事件给师生造成的心理创伤将带来极大的抚慰,这对稳定局面、快速恢复校园正常秩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中稍有不当就会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群体事件,对大学生的健康和成长,对整个学校的工作运转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加强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建设势在必行。

作者:苏贺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绿色生态模式企业经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