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几点思考

2022-09-14

社会交往实践是人们彼此来往、相互影响的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交往训练,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言语发展, 激发学生的智能活动, 增长学生的情绪反应, 发展学生的社会行为, 从而形成学生的个性特征。

一、培养小学生社会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 培养社交意识、发展学生社交能力

当前学生中, 独生子女较多, 大多生活在家长的过分关爱之中, 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再加之教师对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指导不力, 在教育中多注重单向灌输, 忽视双向互动交流等现象, 导致学生社会交往意识不强, 交往能力日趋弱化, 缺乏交往的技巧, 不会与他人正确交往。为此, 教师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社会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从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引导, 不断增强学生对社会交往的认识, 激发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

1、充分利用教材, 结合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

水平, 增加一些结合生活实际的教育内容, 来增强学生对社会交往的认识, 引导学生明白社交对自己成长和发展的特殊意义, 引导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社会经验, 掌握社会规范, 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使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和谐统一。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引导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受集体的力量, 感受集体温暖, 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宽容豁达、能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3、多给那些有害羞、自卑、畏惧等心理特征的学生以关

心、问候, 善于发现其闪光点, 及时鼓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引导其正确认识挫折与失败。同时为他们创设锻炼机会, 加强训练, 培养其活泼自信、乐于交往的性格。

(二) 注重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社交能力

小学生由于生活范围较窄, 阅历不广, 缺乏社会交往的经验和交往技能。所以, 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 应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技能训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技能指导。

1、引导学生从打招呼, 互相问候做起, 做到与人打招呼有礼貌, 态度真诚、表情自然大方等。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引导学生明白当别人在发言时, 要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 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 也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交往技能。

3、培养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反驳别人的观点。

引导学生学会在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论证时, 能做到有条理, 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果对方提出相反的意见时, 做到有礼貌地表示不赞成, 不得攻击对方。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活动来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技能。

4、加强学生在交往中的言谈举止训练。

一是要注意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训练, 引导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做到语言文明、条理清楚、幽默有趣;二是要注意非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即培养学生在交往中注意交往礼仪、表情、手势、体态、语调等。

二、加强实践锻炼,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事情, 培养他们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是否真正得到了提高, 是否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还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与实践活动中进行锻炼和检验。所以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还需要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锻炼, 去感悟, 去提高, 最终转化为学生成长、发展, 适应社会需要的一种能力。

1、以活动为依托, 让学生慢慢养成观察社会现象的习惯。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 学生学会了与老师、与同学、与邻居之间的正常而得体的交往, 但是, 这还远远不够。一个学生仅限于和自己身边的人交往是不行的, 还要学会时时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鉴于此, 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的形式, 让学生走进街道, 走进社区, 观察一下街上的人有哪些爱好, 有哪些不良习气, 街上有什么新风新貌?哪个地方人最多, ……让学生记下来, 并加入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在课堂上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学生会收集到许多不同的第一手资料。

2、以课堂为导向,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激发他们观察的热情。学生有了宝贵的第一手实践活动的资料和所得, 如果教师不重视, 不检查, 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减弱, 先前的实践和观察就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针对这一点, 教师可以每周布置学生写周记, 除把这一周发生的新鲜事记录下来以外, 还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想法。老师在批改时, 适时加以引导, 这样, 学生知道了自己的看法的对与错, 这件事情可以从哪些角度去理解和思考, 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以表扬促激情, 引领学生主动融入身边的社会。俗话说: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正处在天真烂漫之时, 他们对老师的表扬特别看重, 把老师给予的奖励视为无价之宝。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 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以鼓励和表扬。这样, 学生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产生强烈的表现欲, 慢慢开始主动走进社会, 寻找每天发生的新鲜事。

三、引导学生从关注身边事转向关注社会时事, 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与社会责任感。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强化, 学生会慢慢成为了生活的有心人, 开始时刻关注身边的事务, 但是, 他们虽然慢慢变得爱家、爱学校、爱社区, 可这仅仅是身边的小事, 对国家大事还尚未涉足。如何引导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呢?

1、为学生提供一些了解时事的途径。“我不是不想了解国家国际大事, 只是不知道从哪些地方去了解。”这是学生最普遍的心声。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可以先从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 交给他们一些了解时事的途径。比如:坚持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重庆电视台的《天天630》, 并记下最有价值的新闻。其次, 教会孩子健康上网, 通过网络了解天下大事。三是建议他们说服父母订阅一份报纸。四是同学间相互交换家中报刊, 让每个人都有更多的阅读空间, 以增加了解社会的机会。

2、利用中队活动, 定期进行大事纪要展示, 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天下大事。这一举措的开展, 增强了孩子的成就感, 让他们更有兴趣去了解那些大事, 新鲜事。也为行动上相对落后的孩子树立了榜样。慢慢地, 学生议论的话题发生了改变, 从以前的眼前事, 身边事, 渐渐地去关注一些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人与事、社会与环境、国家与世界都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

摘要:本文介绍了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关注社会, 培养小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培养,关注,参与,能力

参考文献

徐松《培养农村学生社会交往及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经研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技术整合视角下的高职会计教学策略分析下一篇:内部审计在中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