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强化学生管理论文

2022-04-18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经营强化学生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学生管理工作在当前新时期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企业经营强化学生管理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实施目标管理之探索

[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构建高职院校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高职教育管理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与难点。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对于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目标管理的概述入手,结合我院实行学生目标管理的模式,就高职院校如何做好此项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目标管理;学生工作;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 在现代企业中已被普遍使用, 收到了良好效果。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都是围绕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运作的,因此,借鉴目标管理方法, 运用于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这个概念是美国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他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目标管理方法提出来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最先采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后,在美国、西欧、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迅速推广,被公认为是一种加强计划管理的先进科学管理方法。我国80年代初开始在企业中推广,被引入到高校的管理实践则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后期。

一、学生工作目标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是学生身心成长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 它需要在几年时间里, 依据学生身心成长的基本规律, 通过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或接近达到, 因此实现这一目标本身, 就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局部到整体的目标层次向上发展和全面推进的过程。

(二)有利于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 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预期发展分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不仅有利于根本目标的实现, 而且有利于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规律发现。

(三)是激发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客观需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这种需要正是人的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大学生从小到大, 无不被一个又一个的目标需要所驱使, 而对不同阶段的目标(主要是学习目标) 的追求和实现则形成其整体向上发展的学子道路, 成为学生们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 目标需要也融为大学生心理的基本品质。为学生在进军总目标的征途上制定阶段性的分目标, 更加有利于强化学生心理业已存在的动力机制, 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他们有实现分目标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同时, 再次进行心理充电, 为实现下一个目标做好积极准备。

(四)有利于主流文化的形成

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目标所体现的目标价值应该成为一种主导价值, 为绝大多数同学认同和接受, 并作为他们行动的依据和指南。而通过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多种活动的开展, 形成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年级乃至系、校的主流文化, 并表现为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

二、我院实行目标管理的基本做法

用“一严四多”即严管理、多鼓励、多活动、多发展、多关心的工作理念,逐步建立完善院系二级学生管理模式,搭好“学生安全稳定的底线、学生学习生活秩序的基本线、良好校风学风的主线、为学院争光添彩的高峰线”等学生工作的“四条线”。

(一)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确保学生安全稳定的底线

1.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与教育活动

学院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简报、黑板报、横幅、警示标语等载体,采取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学生交流和对话、组织开展观看安全教育录像,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召开主题班会,举行应急突发事件演练等互动方式,以安全知识普及为主要内容,以各种安全训练为基础,以排查和消除隐患为着力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安全教育中自觉接受安全意识的养成教育,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2.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排除安全隐患,做到未雨绸缪

结合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广西高校2010年标准化学生食堂学生公寓评估等活动,以创带建,结合学院实际,特别是新校区实际,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排除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苗头与事件,并对重点活动实行日报制,做到未雨绸缪,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遵纪守法意识教育,夯实学生学习生活秩序的基本线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不断丰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容

充分運用蕴含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中的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升国旗唱国歌、申奥迎奥、抗震救灾等重大活动和事件,运用“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等重要节日,运用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历史遗迹等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使大学生直观感受和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中国革命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服务、爱心公益活动等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真情感受和深刻体会国家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修订完善大学生行为准则,引导大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融入到学习生活之中,不断丰富“三个主义”的教育内容。

2.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拓展升华教育内涵和效果

在拓展课堂载体的同时,着力拓展活动载体,大力引导校内的政治、学术、文艺、社会实践等活动,使之充分承载“三个主义”教育的内涵;着力拓展社团载体,大力扶持由学生按个人兴趣自愿组织和参加的理论、科技、公益等各种社团,使之成为大学生自我进行“三个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着力拓展媒介载体,大力运用学校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学校出版社的出版物以及校园网等传播媒体,使之积极传播“三个主义”精神;着力拓展环境载体,大力建设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开展“三个主义”教育提供良好氛围。

(三)以强化学生宿舍内务卫生为突破口,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打造良好学风校风的主线

1.抓好新生入学第一课,强化学生宿舍内务卫生,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与作风

充分发挥军训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载体作用,从新生抓起,集中利用新生入学后3个月左右的时间巩固军训成果,在全院学生中开展以提高安全意识,普及健康知识,养成文明习惯,增强守纪观念,构建和谐校园为目的“我自强我自立 我文明我守纪 树新风立正气 文明交院齐努力”主题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开展自我公寓管理、自律自查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2.不断加强推进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在主题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我们遵循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唱主角作主导,大力开创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新局面,全面提升宿舍建设内涵。以“星级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为基础,采取日常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实行月流动制,并将宿舍卫生状况量化结果与优秀班集體的评比相挂钩。

在宿舍内务卫生取得初步成效的情况下,又开展以活跃气氛,培养高尚情趣为主要内容的美化宿舍大赛、宿舍篮球赛、以宿舍为单位的知识问答赛,试点推行学习型宿舍、宿舍党员是示范岗建设。这些活动具有感染性、挑战性和群体性,既能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宿舍与宿舍之间、班级与班级的交流,相互建立起团结协作、共同促进的友好氛围,又提升了宿舍和班级的凝聚力,增强集体荣誉感,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进一步将宿舍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教育引向纵深。

3.建立学生宿舍管理系统,逐步实施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科学化

结合两个校区办学的实际,遵循先进性、可行性、灵活性、实用性、可靠性的“五性”原则,建立学生宿舍管理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管理人员能了解到目前全校宿舍的安排情况、卫生检查评比情况等,并可以实时根据所在系、幢别、学生姓名、房号等快捷查询,随时掌握宿舍动态,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极大的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真正体现宿舍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和好处,极大地提高了宿舍管理的效率。

(四)以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刷新为学院争光添彩的高峰线

1.积极开展校园科技文体活动

以各级团学组织为平台,加强扶持和指导,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初步形成了以“科技文化艺术节”和“社团活动月”为龙头的大型活动与多主题、多形式的长期性学生社团活动相互补的校园文化良好格局,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育人氛围,同时也为学生的健康成才提供了舞台。近年来,组织参加全区大学生“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竞赛、广西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全区大学生艺术展演,承办区直学校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2.专业技能大赛成绩斐然

秉承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全国高职高专学生物流技能大赛等等各类技能竞赛中均取得喜人的成绩,位居区内同类院校前茅。

3.社会实践教育进一步加强

重点组织好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以“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勤工助学、调查研究、技能服务、青年志愿者等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广泛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树立交院学子良好形象,组织数千人次参加了奥运圣火传递南宁站服务、“平安奥运,爱心冠军——2008广西万人健步走”公益活动、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两会一节、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中越青年大联欢、献血献爱心等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志愿者服务精神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实行目标管理的几点体会

1.实行学生工作目标管理,使学校的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2.实行学生工作目标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制度,而各项学生教育与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又保证了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与实施,两者相辅相成,有效的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收到了显著的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

3.实行学生工作目标管理,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深化了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马文革,李强.目标管理——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 2000-10.

[2] 陶秀清.目标管理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科技创业月刊[A].2008,(1 ).

[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作者:伍建军 龚春鸣

企业经营强化学生管理论文 篇2: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探究

摘 要:学生管理工作在当前新时期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有效的信息化手段。作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应当适应现代网络的发展,转变工作理念,改变工作方式,将网络新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和学生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的科技含量,实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科学化、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重要使命,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以及新媒体技术在高校学生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学生通过网络认识外界、获取知识、表达情感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因此,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流中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采集,并通过与现行的学生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准确掌握學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和学生服务等活动,从而使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精准化。

一、互联网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高校学生习惯通过微信、微博、QQ等网络社交软件,与人进行沟通,分享自己的事迹和情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更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内心世界[1]。因此,高校可以合理结合互联网技术的优势,通过在线监测大学生的网络社交情况,及时有效地掌控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校还可以利用两微一端等大学生常用的网络社交平台,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互动方式,主动作为,积极传播正能量,占领网络制高点,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有利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以往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因为面向的学生数量较为庞大,涉及的学生数据纷繁复杂,加之学生群体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复杂化的问题,所以一直困扰着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有序实施[2]。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可促使学生管理工作得到全方位的落实,使得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可以借助学生管理软件,如今日校园、超级校园等,依据学生姓名、学号等基本信息,针对学生群体的有关工作实施有效管理,不但节约了时间,而且还可以减少诸多复杂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互联网技术在优化和改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方面也提供了诸多的支持,如便利获取信息数据,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切实提高了学生群体信息采集数量和种类,继而更多地掌握学生群体信息。

(三)有利于实现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

精准资助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必然要求[3],传统的资助考查方式对于大学生的真实经济状况缺乏有效反映,比如贫困学生由于自卑或者自尊心太强不愿过多透露自己的家庭情况,在进行信息统计时导致数据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资助工作难以完全实现规范性和公正性。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学生资助工作中,通过网络技术监测学生的日常消费等情况,更加及时、更加人性化地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并通过多渠道采集高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创建涵盖面更广的受助学生相关信息数据库,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机制,避免人为疏漏或主观误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资助,从而使国家、高校和社会等层面的资助能够真正用于需要帮助的困难学生。

(四)有利于促进毕业生精准就业

目前,全球经济下行,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连年创历史新高,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而且,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对自身认识不足,没有明确的就业意向、职业规划和对市场就业需求的判断。因此,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学生的性格类型、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培训经历、就业技能等基本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分析,得出最接近学生本人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就业定位,最终向学生提出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时地向学生推送就业信息,推荐招聘单位,分析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分享求职技巧等,更好地为毕业生提供指导和服务,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五)有利于精准预防学生心理疾病

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身心健康安全是保证大学期间学习、生活、交往等一切正常发展的基础,受环境因素、人际关系、情感障碍、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影响,大学生容易出现身心健康问题。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处理速度快、时效性高的特点,通过学生日常使用的QQ、微信、微博以及朋友圈等对外社交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动态收集学生的生活轨迹和心理表达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行为信息,一旦发现学生出现身心健康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干预指导。尤其是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对其动态保持实时掌握更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中之重,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

二、高校运用互联网创新学生事务管理的途径

(一)强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互联网意识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已逐渐普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人数已高达8.54亿人,其中学生人数占比最高。针对这种情况,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高校,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要重视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正确的互联网意识,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将互联网技术有效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同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主动学习各种网络应用技术,提高自身对数据的敏感度,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学生情况信息进行搜集、整合和分析,筛选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用直观准确的数据代替原有的经验管理,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解决实际问题,将互联网管理理念真正融入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提升学生工作隊伍的信息化知识水平和技能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每天需要面对纷繁庞杂的信息,如何从这些庞杂的数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出信息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的意义,都需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具有较强的处理信息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专业性,需要专业的数据处理人才来进行管理,为了能确保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这就要求不断加强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定期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进行互联网处理能力的培训。通过不断参加各类技术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信息的处理方法,提高计算机使用能力和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以便于通过对信息的挖掘整合分析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精准有效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创新工作机制,建立顶层管理制度体系

意识到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就必须从机制着手,从顶层设计开始,创新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建立互联网驱动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新模式[4]。高校应不断深化学生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根据高校自身学生管理现状制定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开发具有高校特色的学生管理信息体系,明确每一个环节工作需要,从信息采集,到信息整合分析,最终获得具有针对性的结论,构建全方位的互联网驱动机制。并严格规范各项工作的制度,形成工作任务明确,操作流程规范,数据质量可靠,工作责任落实的管理制度体系。以互联网信息化的综合管理为契机,实现对学生管理和教育的科学化、定制化和个性化,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5]。

(四)做好数据信息监督管控,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社交软件在互联网时代下已得到高校师生的广泛运用,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很强,不少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事迹、情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为了工作需要,也会建立各种学生工作群,比如微信群、QQ群等。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时常关注学生的网络信息,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兴趣爱好和活动行为。但与此同时,网络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海量的信息中必定会存在虚假信息,作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要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专业素养,从海量的信息中进行有效的筛选过滤,提炼有价值的真实信息[6]。而且,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者要做好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现信息泄露的问题,及时发现不良信息,防范危险因素的入侵。高校应建立网络信息监控系统,有效防止外界入侵,避免信息泄露,保证学生的信息安全。同时,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杜绝网络不良信息传入校园网内,从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语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从形式和内容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重新审视学生管理工作的变化,强化互联网意识,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熟练掌握运用互联网知识,科学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技能处理学生工作,以此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高校学生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冯锐姿,许晓辉.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04):565-570.

[2]葛伟.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J].大众标准化,2020(12):184-186.

[3]连志坡.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途径探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9(01):48-50.

[4]喜超,谭淑娟,白莹,杨建荣.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探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1(04):110-114.

[5]严凰,文志军.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特征和策略[J].陕西教育(高教),2020(01):34-35.

[6]张华.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探讨[J].才智,2020(03):250.

作者简介:李广宗(1990—),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李广宗

企业经营强化学生管理论文 篇3:

技工院校企业化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

摘 要:为了更好推进技工院校改革的深入发展,创新技工院校传统学生管理方式,将企业先进管理理念和文化融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之中,探索出一种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本文就企业化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工院校 企业化学生管理模式 学生培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下,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高素质、高技能技术工人短缺现象严重阻碍着企业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技工教育对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软实力有重要作用。因而技工院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势头。但是如何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制约当下许多技工院校发展的瓶颈,急需探索出一种适合技工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一、技工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从目前情况看,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还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不适应”上。

1.学生的文化素质不适应

目前,技工院校生源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不够牢固,存在着学习主动性差、自觉性不强、目标性欠缺、心理承受能力弱等问题,有的甚至沾染上社会不良习气等等。以上因素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技工院校管理模式不适应

一些技工院校还沿用传统的以“堵”“压”为主的刚性管理措施和办法,把学生当作管理的对象,无视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心理感受,管理理念陈旧生硬。

3.技工院校培养方式不适应

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脱节较严重,以至于培养出的毕业生在职业素养、就业能力等方面都与企业要求相去甚远。因此,改革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建立适应企业用人需求的新型管理模式就成为技工院校的当务之急。

二、创新现代企业化学生管理模式

企业化学生管理模式,即将企业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融入到技工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使技工院校的学生培养直接与企业管理接轨,实现“零距离”衔接。

1.以“7S”管理制度为核心,创新技工院校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

为了建构企业化学生管理模式,我们要以“7S”—— 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七个项目为抓手,推行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的管理,逐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应注重在如下四个方面强化培养。

一是抓日常养成。要根据技工院校新老学生的不同特点强化日常养成。对于新生,要利用好新生入学培训和军训等时机,有意识强化“7S 管理”知识理念培训,强化他们对该理念的认知程度;对老生,利用班务会等途径,不断渗透“7S”管理理念,巩固强化他们的日常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二是抓典型示范和样板示范。通过建设“样板班级”“样板车间”“‘7S’管理先进班级”,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等手段,让学生面对面了解“7S”管理内容、感受“7S”管理模式。

三是抓“三定”“三检查”。抓“三定”,即强力抓好定人员、定工位和定时段三个关键环节。抓“三检查”,即强力抓好岗前检查、岗中检查和岗后检查三个关键阶段,以“定”明职责、保质量。

四是注重常抓不懈。教研教改处、学生处、实训处要把“7S”管理经常性教育与重点教育实现有机结合,坚持长抓不懈,久久为功。

2.以通用素质教育为桥梁,提升学生核心通用职业技能

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等8项能力,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课题组明确的技工院校学生所应具备通用职业技能。为适应这一要求,技工院校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还要通过通用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素质。要达到这一目标,要做到“三个注重”。

一是应注重课堂培养通用能力。在文化基础课堂上,教师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模拟课堂、微课教学等,有针对性地利用翻转课堂、集体讨论与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

二是应注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通用能力。要通过打造校园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四个文化”,把教学改革与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有机结合,强化技工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明辨时非和分清美丑的能力;通过组织、宣传、策划、服务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素质。

三是要注重借助专业实训平台培养通用能力。在教学中要以专业实训为抓手,以专业实训平台为载体,提高技工院校学生通用能力。在学生顶岗实习时,文化基础课教师可以加入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实现教学相长,最终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3.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框架,强化学生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认同感

技工院校在班级管理机制中,要有意识地将先进企业管理思路与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借鉴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推进技工院校班级管理改革,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具有符合现代企业所要求具备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对高素质技工人才的需求。要达到上述目标,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主动吸纳企业文化,将企业先进的文化精神和管理理念融入到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中。技工院校要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的载体,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文化精神引入课堂和校园,使学生熟识企业管理制度、生产管理规范和劳动纪律法规,领悟到企业精细化的严格管理,真正实现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管理理念与企业理念有机融合。

二是让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技工院校应有计划地邀请合作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有关企业文化的教育培训。与此同时,还要从合作企业中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技能精湛的专业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教学工作,提高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衔接度。

三是在制度与文化建设上突出企业特点。在日常教学与班级管理中,要主动将优秀企业的管理方式与管理经验融入其中,抓好点滴养成。如进入教学楼,刷卡登记;进入实训实验室,统一穿工装,戴安全帽,严格实训操作规程。在实习与实训环节,要建立与企业相似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抓好贯彻落实,同时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强化学生等方面的日常养成,实现学院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高度契合。

参考文献:

[1]邱荣辉,杨轶.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以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学周刊2012(13).

[2]柳丹鸣,潘世富.中职校推行“3Q7S 管理”的思考和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1(9).

[3]于娜.中职学校“企业化”班级管理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2012(7).

(作者单位:邢台技师学院)

作者:刘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连锁零售企业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贸易理论技术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