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整合·提升——学案教学下的教师引领

2022-09-11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是课改提出的重要目标, 也是教育工作者们探究和研究的方向。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以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应该说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 我们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

学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全新改革。课前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份学案,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自学所搭建的桥梁, 学生通过对学案的学习, 对第二天学习的内容进行自学。

通过学案教学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自学的能力、交流的能力、质疑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 思维被激活了。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呈现出和谐的状态。经过多次的实践, 我感受很深, 同时也有许多反思, 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是体现了, 可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了, 由于学生已自学过, 对问题的结论有所了解, 往往直捣黄龙, 教师失去了主导地位, 针对这样的现象, 我觉得教师要找准站位, 发挥主导作用, 简述如以下几点。

1 适时引导

引导是一种手段, 是把人大脑内潜藏的一种思维表现出来。教师的引导作用能否成功, 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设计要恰当, 要让学生能察觉到其中的问题, 但目前又达不到。问题的设计要有度, 学生目前达不到, 但经过思考后能解决的。只有在高质量问题的引导下, 学生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 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对于学生的回答, 教师要引领学生往思维的深出去走, 经历学习的过程, 找到知识的内涵。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找规律》时, 学生通过学案学习已发现了事物排列规律, 如果课堂上只停留在规律是什么上, 那就激不起学生的思维了。于是,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特别想知道一件事, 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个规律的?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产生了以下的对话:

生:我是看的。

师:你怎么看的?

生:我是两盆花一看, 在看得时候是从左看起的, 每两盆一看。

学生边说边用手画从左往右的方向。

师:我们规定从左往右看, 每两盆花为一组。

师:你的观察能力真强, 而且还很有序。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是圈的方法, 每两盆花一圈。

师:其他同学还有想法吗?

生:我觉得还应该在后面打上省略号?

教师很惊喜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并抓住这个问题进行追问。

师:打省略号什么意思?

生:后面还可以摆。

师:还可以怎样摆?

生:一盆蓝花一盆红花这样摆。

师:你怎么知道这样摆的?

生:前面就是这样摆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是按着前面摆放的规律来摆的。

师:这位同学会用符号表示自己的想法, 真了不起。

师: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生:我用三角表示蓝花, 用圆表示红花, 画一个三角一个圆, 再画一个三角一个圆, 就这样画下去。

师:哦!就这样画下去, 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盆蓝花一盆红花为一组, 这样摆下去的。

师:刚才我们大家开动脑筋, 用了看一看, 圈一圈, 画一画的方法找到了规律。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发现和探究规律时可以采用的方法。

虽然学生得出的规律是相近的, 但是得出规律的方法不一样, 思维的深度不一样, 对规律理解的层次自然也不相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找的方法的介绍, 彼此启发, 互相补充, 对规律逐步探索, 认识也就更深刻。学生这些找规律的方法, 也是他们学习和探究其它规律时可用的方法,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

2 合理整合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 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 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课堂中教师的整合, 就是要把学生点滴的思维整合起来, 串成线, 连成片, 最终帮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整合的方式是多样的, 可以是教师归纳学生的思维进行小结, 也可以是教师组织学生归纳进行小结。表现形式可以是口头小结, 也可以是板书小结。小结可分为:

(1) 总结性的小结:对学生凌乱的发言进行归纳、概括、小结。例如:在教学第十册的《解决问题》倒过来想时, 学生先用各种方法整理条件后, 教师问:“喜欢哪种整理方法?”学生各抒己见, 然后教师小结:整理条件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题目, 简洁的整理既节省时间, 还能把题中的信息清晰的表示出来。

(2) 提问式小结:学生的思维有时是凌乱的, 无序的, 可以通过几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串联和整合,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方式都得到了半径和直径的特征, 但是由于学生语言表达的无序, 显得有些凌乱和零散。于是我问:“谁能有序的说说半径、直径有些什么特征?”学生总结:在同一个圆中, 半径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在同一个圆中, 直径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在同一个圆中, 半径是直径长度的一半。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学生对圆内各部分的特征有了系统地认识, 思维上从无序达到了有序, 帮助学生建立的知识的网络, 构建了知识体系, 特别对学困生掌握知识有很大帮助。

3 有效提升

教师不要满足于学生敢于提问, 而应进一步诱导他们往深出想, 去提高,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 从多方面, 多角度去思考, 其实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 学生推导出“底面积×高=体积”这一概念后, 我让学生思考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有说到与底面积有关, 有说到与高有关, 还有说到与长、宽和高都有关系。但有位学生提出:“底面积与体积没有关系”, 并且是这样证明的:所以学生认为体积和底面积无关, 和高有关。另一学生立即反驳说:“体积和底面积有关”。说完后立刻上黑板画图证明。

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已不在是简单的体积公式, 而更深入的了解到公式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一种变量的思想在头脑中萌生了。这样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掌握, 有利于对数学公式更深的理解, 也利于将来学生用变量的眼光来分析其他的公式。

多年来, 我们一直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改变重结果, 轻过程的学习过程, 课堂上主要是讨论、交流、汇报等形式, 这样的学习方式也容易导致课堂的零散, 主线不清, 所以在体现学生主体的同时, 更要注重学生的主导地位, 教师要胸有成竹, 对整节课的结构要清楚, 课堂的主线要拽牢, 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教师在课堂中的引领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教师要想引领好课堂, 需要认真专研教材, 把握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对所教内容做到清清楚楚。平时还要苦练基本功, 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 在课堂上做到临危不乱, 对学生的生成问题合理引导, 有效提升。总之, 要想上好课, 就要找准教师的站位, 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

摘要:学案教学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质疑能力, 促进了课堂效率。但是, 教师的主导地位有所忽视, 出现跟着学生跑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 我觉得教师要找准站位, 对学生做到适时引导, 合理整合, 有效提升。

关键词:学案教学,引导,整合,提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下一篇: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