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2023-02-19

报告是在工作或项目事后编写的,所以报告具有总结性、叙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格式编写,才能编写出有效的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假期下乡社会实践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假期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我参加了院里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即有关科技、文化方面的内容知识让人民知道,促进人民在文化、科技的发展。大力开展文化、科技 “三下乡”活动,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响应团中央的号召,认真践行“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以及桂林理工大学“艰苦创业、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理工大精神,2012年暑假期间,进行了“三下乡”社会实践。

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只进行了几天(不包括前期准备和后期整理的工作),但在我心里已经是影响深不可灭。在与人民朋友们的接触与交流中所接收的信息和受到的感染、体会体验,是我在平时的生活接收的信息中无法切身体会到的。绝对不虚此行!几天忙碌的活动的影像未曾淡去,在一点一滴的回忆中,在一天一天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受的积累中,感觉这个社会实践的角色似乎越来越重要。努力过,经历过,感受过,深思过,感慨过,才增加了这影像的炫彩和美丽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几天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一:人际关系

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 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 - 1 -

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

二:管理者的管理

在团队里边,有几个的管理员,他们就如我们学校里边的领导和班级里面的班干部.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须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艺术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员工,你的下属,你班级里的同学们!要想让他们服从你的管理.那么你对每个员工或每个同学,要用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说:在管理时,要因人而异!

三:自强自立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招"难!"意思就是说:在家里的时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顾,关心,呵护!那肯定就是日子过得无忧无虑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时候,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是靠自已一个人去解决,在这几天里,让我学会了自强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现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边,我都能够自已独立!

四:认识来源于实践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

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社区为人民修理旧电器,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专业能力上有所提升·但是我感觉我懂得了太多的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假期实践 增强了我的办事能力交往能力,叫我懂得钱来之不易,叫我懂得人要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炎热,大汗淋淋,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

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桂林市的社区,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组织后,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

点都用不上的情况。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学习和经验是这次三下乡的主要目的,见到的事多了,就会有不同的感想和感受,也让人明白现实社会的不同现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善于沟通是面向社会的必要手段。希望我今后也能变成这样的人。

第二篇:大学生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目的:体察民情,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攀谈,搞调查

时间:2011年7月22日--7月29日

地点:江苏省宜兴市徐舍镇邮堂村

参与者:浑南城市学院城市管理学院10级学生

一 调查数据

概况:

邮堂村共有103户约350口人,住房占地约100亩,耕地550亩。本村固定资产500万,去年总产值为19800000元,人均毛收入为8000元。

(一) 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外出打工为主,辅以农业。外出打工收入占经济总收入80%。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辅以黄豆,棉花,油菜,柿子等

(二)

(二) 受教育状况

村民中有80%受过初等教育、10%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有十多个大学生。如今儿童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

(三)

(三) 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再加上水电费,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400元以下。

二 下乡感悟

(一)我看农村教育

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短语一言概之。这就模糊了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甚至误导读者进入"边远地区人们不重视教育"这一误区。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于孩子的教育,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能像你们一样就好了.其实我们这么辛苦,啥也不图,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找一条好的出路.还记得有个老汉对我们说: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锅卖铁也得上.

由此,我们转过头来想一想,一个地区是否重视教育能单凭入学率或人口文化水平来衡量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农村来说,判断人们重视教育程度的标准应是他们用于教育的开支所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虽然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但也正因为落后,他们比城

里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个个都能考上大学"!当你看到邮堂村的乡亲省吃俭用供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当你听到老汉说"砸锅卖铁也得上"的时候,你还会说他们不重视教育、还在扳着指头数有几个失学儿童吗?!那么,盲目地给老少边穷地区扣上"不重视教育"、"教育意识薄"之类的帽子是不是过于武断、是否含有某些歧视成份呢?

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而且经济发展阻碍了教育发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于经济,但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二)我为乡亲献计策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接触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待我们如亲生儿女,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农村对知识的渴求,对富裕的渴望。面对这份深重的情谊,我们都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邮堂村的父老乡亲们做出贡献。然而现今我们只能在宣传邮堂村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提一些不够成熟的建议。

在村庄规划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户户大门口,极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种柿子树,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为村民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这可能是我国农村规划之创举,大有为之大力宣传的必要。

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村民朴素民风,村里还制定了强有力的规章制度,保证了村里良好风气的形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然,这取得的一切成绩离不开村领导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广大村民的辛勤劳动。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他们却没有止步不前,而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为此,我们同父老乡亲们一同探索前进的路。

乡亲们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厂,把自己生产的柿子加工成成品再销售出去,以获得更高的利润。然而另一方面领导们却考虑着要承当巨大投资风险,基于此,他们的梦想迟迟没有实现。现今,农村,承当风险能力较小,村领导们当然是不敢贸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败了却无颜面对乡亲父老。的确,暂不说基地太小而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和技术问题,就连产品销售渠道也够戗。不过,在现有条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运转周期短的小型企业(如生产洗涤用品的企业)倒是比较可行的。

现在,村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外出打工。在农村或者城里集资办厂招收本村人当工人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通过这条路致富,村民既可以较轻松地工作,而且比较之下,这是迄今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为此,加大宣传,极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农村企业,是邮堂村近几年致富的首选之路。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们发现该地农民的经商意识非常薄弱,或许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太深,其时,逐步使他们转变观念对经济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就那短短的五天,我对家乡有 更进一步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会永远让我牵挂。有时候我想,一个人也许就为某种情感而活,为某些人而活。生我者、我生者;养我者、我养者;爱我者、我爱者,这也许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理由。邮堂村的乡亲啊!我将在城市的一角永远地为你们而活、而努力。

(三)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 "走向社会 ,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四个统一"的具体行动,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按照江泽民同志得出的"四个统一"的要求,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

理解。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 ,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之三下乡

我一直充满了期待对于此次的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幻想着自己和乡民们打成一片共同劳作在田间、一同吃着可口的农家菜的场景·。当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从养育中国人民的土地里汲取营养,以及学习劳动人民朴实纯真的道德品质。

在一番准备后,我踏上了自己的三下乡之旅。毒辣的太阳简直要把那辆小巴的顶棚烤焦了,但我还是忍不住自己的兴奋劲儿,听着歌,望着窗外的流动风景。一段颠簸的车程后,终于我到达了目的地,刚下车那一刹那,迎接我的是一个温暖心扉的微笑,那是一个腼腆小女孩,微黑的肤色,洁白的牙齿,在和陌生的我打了招呼后,便上车走了。我住在王大姐家,王大姐是我同学的一个亲戚,为人实诚热情,在乡里口碑可好了,所以对我十分的关爱,刚开始听说我要下地干活时,硬是不肯,说是进来天气可能热不能把我弄生病了。不过在我的不懈的坚持下,王大姐终于被我的执着所打动,伴随这夏日的斜阳,我与王大姐拿着锄头,水桶,朝菜地走去了。可能是近来气温太高,再加之雨水不足,河流又几近干涸,所以地里的作物长势不够乐观。看到这番景象,我急在行头,心想这得赶紧浇水啊! 于是我大口大口的舀水,采用大水漫灌的浇灌的方式,心里乐坏了。这时王大姐赶紧拉住我的手,说:姑娘啊,这水里放肥料啦 ,这么多会烧苗的。我的脸霎时红了,为了挽救作物于生死线,我咬着牙从水井里打了一桶水来稀释它们的土壤。这是一个我众多劳动活动中的一个场景,也是我印象深刻的一次记忆,后来的日子里,我还帮助村民们喂鸡,到湖里打渔收网,还有自己到后山找了个地方,种下了一棵小树苗,我希望它茁壮地成长,和我一起迎接狂风暴雨的打磨,最终长个一棵挺立的参天大树

在为期几天的劳作中,我收获颇多。有精神层面的扩长,当然也有身体的上的收获啦!平日里缺乏锻炼的我竟然在这次活动后瘦了好几斤,看来劳动不仅最光荣,而且最燃烧脂肪。多日的劳动下来,我吃苦耐劳的本事大有长进,所以在返回的路上。经管路况极差,我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看到村民们那么的勤劳肯干,我也下定决心要从此甩掉懒惰的习惯,坚强地将家里的家务从母亲那里接手过来一大部分,这也算是我的孝顺的表现了。有两次我和王大姐到临近的村去探望她的母亲,那个村大面积的采用了机械生产和王大姐所在的村基本采用原有的生产工具的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又看了下他们的房屋的样式和汽车的保有量都大大超过了王大姐的村,我深深地明白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对生产力的提高有多么重要!生产设备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的,不过从新闻中我得知政府对采购农机是有补贴的,所以我对王大姐那个村的又有了信心,有了政策的扶持,发展是迟早的事,但这也暴露了村村之间也存在发展的差距,所以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还是有待时日的。但看到王大姐所在的村有一个现象比较突出:年轻的一代几乎都去城里打工了,留下妇女、老人以及留守儿童。作为谋求GDP增长的主力军的年轻人,纷纷到城里淘金,似乎是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农村发展滞缓,以及某些村镇的优势资源得不到发挥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总而言之此次的三下乡活动我完成了任务,学到了东西,也帮助了众多的乡亲们!日后再有类似的活动我还会打大力的支持的.

第四篇: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假期社会实践报

一、实践目的:

这个作为我大学里第一个长假的寒假,我决定不让它荒废。于是早在期末考还未结束之前就计划要出去打工,以此来让我的寒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与众不同。我想,现在的打工是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磨练。它能让我们提前体会社会上的一些事物,让自己匮乏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让自己以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假期社会实践报告。在学校里,我们学的都是理论知识,真正用到的却不多。理论加实践才是最

科学的学习方法。感谢学校给我们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社会给我们提供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所以,有这样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真是很难得的。由于我们药学专业所从事的工作一般不会招收我们这样的短期工,所以这次工作虽然与我们所学专业没有太多相关关系,却一样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二、实践内容:

我是通过熟人的介绍才找到的打工的机会。酒店的老板娘我认识,平常都叫她阿姨。假期社会实践报告。人很和善。实践的主要内容有刷盘子、擦酒杯、上菜、收拾餐具等等。先说说我在那里的工作情况吧:第一天进去做事时感觉很奇怪,因为以前一直都是以消费者的身份进的酒店,这次的身份却是一个服务生。呵呵,第一个感觉就是首先要把心态调整好。假期社会实践报告每天8点半上班,一直到晚上9点半。刚进来什么也不懂,阿姨就叫了一个老生来教我们。第一天只是试工,大家都在努力

的学习,虽然说有点累,但我们每个同学都很积极、很投入,都感到很乐意,因为这毕竟是我们本次社会实践的第一步嘛。所以在那一天的时间里,虽然说有一点点累,但我们却都觉得挺充实的。我们每天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客人来之前把房间弄干净,客人吃饭的时候,男生负责端菜,而我们女生就负责上菜报菜名,帮客人倒酒、换餐盘之类的杂活。在我看来最辛苦的,就是每次客人吃饭的时候,你必须站在外面等候,一天下来腿跟腰都很痛,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有点受不了。平常在酒店吃的时候不觉得,来工作了才发现酒店的工作还真不是盖的,每个细节都要弄好。虽然说顾客就是上帝,但有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些难缠的客人。要么是过于挑剔,要么就是素质不是很高。记得有一次,老板娘说那天下午的一桌客人看起来都挺乡下的,叫我们看着别让他们把毛巾给带走了。我刚开始一挺就觉得挺别扭的,乡下人又怎么了,怎么可以这样瞧不起人家呢?

但是我到了那个房间,我刚给他们倒好茶,就那么一转身的功夫,桌上所有的毛巾都不见了,都到他们的口袋里去了。做为酒店也不好说什么。所以服务生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还是挺麻烦的。因为这个原因,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感到有一点紧张,但越是紧张我就越必须鼓起勇气,因此慢慢的我就习惯了。后来证明,我还是很幸运的,几天后老师就说我们已经做得不错了,可以自己招呼客人了呢。从客人进到酒店,到客人拍拍肚皮走出酒店,能让客人脸上一直挂着满意的笑容,老板娘还一度夸我们大学生做起工作来就是不一样呢。这份工作给了我一个独立锻炼、独立挑战的机会。

三、实践结果:

就这样,我顺利地完成了一个月的打工,还拿到了靠自己的双手得到的第一份薪水。在实践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本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还欠

佳,这还应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交际中有待加强和学习。

第二,缺乏社会经验,在为人处事方面尚还不太成熟,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往往有时不得当。

虽然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仍有一些值得骄傲的闪光点的。本人参加社会实践有着不畏困难的精神,敢于实践,对工作充满热情,细心真诚。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我认识到,在生活中吸取周围人的经验和阅历,掌握一些社会礼仪的技巧是极为必要的。充分发扬本人自身的优点,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自己对将来充满信心,也为以后真正融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想到了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及策略如下:

第一,在同一个地方的时间有点太长,社会实践不完全等于上班工作,所以不应该总在一个地方,时间长了会让

人有一种厌倦的感觉。所以建议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调换一下实践岗位。

第五篇:假期社会实践报告

——襄城教育之路

襄城教育之古风

襄城县西南的紫云山风景区中,有一片方圆60公里的川谷盆地,人称里川。走进里川,踏上夜虎山与令武山对峙如阙的宽大门槛,视野驻留在“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的山峦沃野之上,仿佛手捧一部卷帙浩繁的史书,不由快速翻阅那尘封的书页,去拜读品味大自然的纯真与古朴和人文景观的壮美与典雅。正如王勃所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啊,里川南端的紫云山便是襄城古时教育的发祥地。

紫云山内的紫云书院是由明代户部尚书李敏修建,这位受学于姑苏大儒顾昌的襄城学子,在为其母守孝期间结合“为政必资乎贤才,养贤比由于学校”的实践体会,迈出兴办书院的步伐,欲开创襄城“同兴礼让之风,共享文明之治”的崭新局面。据明史载:成化年间,皇上为嘉李敏兴学之风,特下旨诏赐“紫云书院”,为襄城带来殊荣,亦让当朝太子朱估樘(弘治皇帝)在书院读书,受教于李敏。

襄城历史上还建有文昌庙、文峰塔,历任当政者在教育上也竭尽全力,倾其所有,期盼名士辈出,为国出力,为民办事,光宗耀祖。

明朝以降,襄城人才更加灿烂辉煌,“襄城不大占半朝,氾邑虽小四尚书”的赞誉名扬京华。明代中叶,我县就有许廓(兵部尚书)、李敏(户部尚书)、辛自修(工部尚书)、姚继可(工部尚书)等7位中央级官员。而明清两代通过科举道路,考取举人就有251人,进士53名,撰写各种著作达200余部。

由此可见,我襄城自古便有重视人才,以教育为本的优良传统。

襄城教育之现状

改革开放前,我县教育系统仅有一所县级幼儿园,425个行政村村村有小学,水平不高,资源不集中,八十年代初的集体建校只是改善了初级中学的校舍问题,

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力量分布不均,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升学率偏低的问题。初中升高中入学率仅为70%左右,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自从国家重视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跨越,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2008年秋季开学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在全国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大背景下,2005年至2006年,襄城县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全省率先启动争创教育强县工作,全面实施以三所高中、20所初中和100所中心小学建设为中心的“321工程”。两年间,投资超亿元的襄城高中新校建设工程全面竣工,并顺利通过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验收;投资8000万元的县实验高中主体建设工程完工,现已实现全面搬迁;县三高被批准为河南省首批骨干县级职教中心,2006年元月跻身于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行列。通过开展捐资助学工作,两年内全县多方筹措中小学建设资金1593.72万元,20所公办初中基本建设成型,规划的104所定点小学建成75所,完成危房改造项目58个,新建校舍32839.59平方米,发放“两免一补”资金787.32万元,使农村贫困学生和城镇低保户学生的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保障。襄城县委还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主任的“成就未来基金会”,06年在社会各界募得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救济贫困优秀的学生,使他们有学上,上好学。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教育、体育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当然,襄城教育的发展被每一个襄城人记在心里,拿我的经历来讲,小时候,全县的小学只有旧时公立的一小二小三小,而如今百所小学如百花齐开,昭示着襄城教育未来的辉煌。这些学校并不单调而雷同,有的采取住宿与走读合并的管理制度,有的采用每天接送学生的校车制度,有的重视学生的艺术天分,积极培养特长,有的着重培养学生的外语水平为今后打基础„„看到襄城的未来受到如此优质的教育,我不禁对襄城的未来充满希望!

提起襄城的教育,不能不提的就是我的母校——襄城高中,记得从小我就被家长教育只要进入襄城高中读书,就等于一只脚跨进了大学校门,可见襄城高中之威望,所以不仅襄城学子还有周边县市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被襄城高中录取,尤其是当襄城高中07年修建了新校区之后,现代化气息更加浓厚,全新的

办学理念,先进的办学条件,独特的管理方式,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自03年以来,为有效解决初中升高中难的问题,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高中教育,使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快速增长,全县高中阶段入学率由2002年的30%发展到2007年的85%,高中在校生总数由2002年的7500人扩大到2007年的17000人。同时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3—2007年全县普通高招上本科线人数达6824人,10729名考生被各大专科院校录取,其中11名考生被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录取。高招成绩持续保持全市前列。

如果说襄城高中是在为襄城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培育人才,那么襄城三高则是孕育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的摇篮。襄城三高现名许昌经济管理学校,近年来,该校积极探索“2+1”办学模式。截止2007年底,学校已达到50个教学班、3200名学生的规模。五年来向高校输送新生1379人,其中本科240人,培训实用型专业人才2024人,“升学+参军+就业”人数达98%,农民工转移培训人数达3000余人。

襄城教育之未来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绩使我县对未来的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扩展充满信心,经对有关教育机关采访得知在我县的“十二五”规划中,我县将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把培养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襄城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教育、人才保障。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战略,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招教制度规范化、常态化。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按照“儿童优先”原则,提升幼儿教育的地位,优先发展和普及幼儿教育,重点推进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到2015年城镇与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和90%,学前一年普及率均达到100%;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中小学规模化、标准化布局,加快中小学“班班通工程”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到2015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中小学辍学率降至1%以下;加快普及高中教育,优化高中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提升襄城高中教学质量,促进提升实验高中、襄城三高的教学水平,吸引周围县市学生就读,使高中教育

成为襄城县教育的名片。到2015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推进职业教育中心发展,支持乡镇成人学校、农业广播大学做大做强,鼓励社会力量创建职业教育学校,积极推进本地和外地职业学校与产业、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广“订单式”和“模块式”办学,逐渐使我县职业教育中心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达到1:1。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特殊教育、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当中明确地提出中国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类资源强国,我们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广大人民群众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而我襄城便是中国小城发展教育的一个缩影,响应国家“十二五”计划的号召,我们在打造“教育强县”这条道路上孜孜不倦,奋勇向前!

参考文献:《襄城年鉴(2007)》 《崛起中的襄城》 《襄城览胜》 《襄城县十二五规划纲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金融硕士考研难度分析下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