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论文

2022-05-15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数学概念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为了更好的完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要求,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方法、概念教学的讲课方式、以及概念教学中的知识巩固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并给予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进而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第一篇:小学数学概念论文

强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凸显数学本质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也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儿童认知心理的特征,根据所需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概念强化教育,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楚,由错误到正确,同时,在正面强化的过程中还能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对数学概念形成鲜明的正确的印象,推动他们认知思维的积极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刻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本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程中,数学概念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小学数学是学生学校教育的启蒙阶段,是以后学习数学的基础,而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要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人类的身心发展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顺序性的,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会有一个概念形成的过程,首先,要有直观的感知,然后形成表象,最后,了解本质属性建立概念。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过程和阶段,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效进行数学概念教学。为以后的学习及数学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利用导入教学,强化数学概念教学

(一)结合生活情境,引发思考

学生学习数学为了提高数学素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可以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而数学也是来源于生活,所以学习数学概念是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相结合,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因为生活离学生的距离很近,从而也让数学从遥远变得贴近,从抽象变得形象,从陌生变得熟悉,从疏远变得亲切,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比如,学习图形的时候,学习长方形,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平时生活学习中的实物,像盖房子用的砖头、学生用的文具盒,红旗等,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如果忽略这些物体的颜色、材质、大小等因素,只看它们留下的平面外框,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抽象的长方形概念也就很自然地被总结出来了,四个内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因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象直观具体,学生很熟悉,再由教师提问引导进行思考,最后发现并总结出长方形的特点,也掌握了长方形的概念。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二)利用故事进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考虑,学生是非常喜欢听各种故事的,在课堂教学时利用故事进行导入,可以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事与本节数学课所需学习的数学概念相联系,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也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对于数学的课程也就更容易接受,也更乐于接受。例如,学习除法,利用故事导入:

森林里的小白兔和小黑兔一起去采果子,它们采完果子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想让你们帮忙,可以吗?接下来老师就要讲讲发生了什么事,同学们要仔细听。今天小黑兔和小白兔一起去采果子,它们采完果子准备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急匆匆的小熊,因为小熊跑得太快,来不及停住,把小黑兔和小白兔都撞倒了,它们两个采的果子也撒了一地,可是它们都不知道自己采了多少个果子,所以不知道应该怎么分。小黑兔只记得自己采的果子如果每次拿2个的话要拿10次正好拿没;每次拿3个的话要拿6次,最后会剩下2个;每次拿4个的话要拿5次正好拿没。小白兔的果子如果每次拿2个的话要拿15次正好拿没;每次拿3个的话要拿10次正好拿没,每次拿4个的话要拿7次,最后会剩下2个。它们采的果子一共有50个,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果子,根据它们提供的信息,你们能帮助小黑兔和小白兔解决这个问题吗?那么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们就可以找到帮助小黑兔和小白兔的方法了。

在故事开始之前教师便提示学生有问题需要学生来解决,所以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在思考问题,对于故事情节中给出的线索也会认真的记忆,当听完故事后,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没有办法解决故事中的问题,接下来的课程便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以便于找到答案,因为知识与故事结合在一起,学生也会自己转换思维模式,会把抽象的數字与小兔子的果子联系在一起。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且主动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 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引导思考

许多数学概念之间都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对于一些相关的概念,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概念引出新的概念。比如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的基本性质引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引出等等。以旧引新,可以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求知欲。比如,学习分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假如有四个苹果,分给四个学生,每个人可以分到几个;如果四个苹果,两个学生,每个人能分到几个;两个苹果,两个学生,每个人能分到几个;一个苹果,两个学生,每个学生能分到几个。前面几个问学生都可以轻松地回答出来,但是最后一个,学生发现不知道应该回答几个,有的思维比较活跃的,可能会说出一人半个。接下来对于分数的学习也就被引出来了,最后一个答案是二分之一个,接下来还可以继续把苹果分成三份、四份、五份等等,分数的学习也就展开了。

在以旧引新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紧紧地跟着教师的引导,扎实数学知识,也活跃了思维。

三、 直观操作,凸现本质

在数学课堂上,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动作思维,来获得直观鲜明的感知。学生只有先有直观的感知,才能在脑中形成表象,最终才能让概念从抽象变为形象具体,把外部操作内化。学生通过亲身操作,概念的建立被强化了,对于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也加深了。比如,学习三角形。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道具,直尺、三角尺、量角器,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的道具。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分别对这些三角形的边长、三个角的度数进行测量,统计好所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讨论,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规律、特点,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在学生对这些三角形有了一些比较直观的认识之后,再引入各种三角形的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了。比如,直角三角形因为有一个角是直角90°;等腰三角形因为有两条边长度是一样的;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是一样的;三角形三个角的角度加在一起是180°;三角形是由三个边组成的。学生通过操作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感知,而后经过分析、讨论、比较,已经概括出这些三角形的本质属性,不需要过多的赘述,简单加以说明,学生便可以理解了。

理論与实际相结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直是扎实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效手段,二者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对于强化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行之有效的。

四、 开展游戏,深化认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天性使然,普遍都十分活泼好动,比较喜欢游戏,通过游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寓教于乐,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例如,学习加法,作为四则运算之一,是数与数合起来,变成另一个数的计算。如果只是通过语言的叙述与数字的计算,难免有些抽象枯燥。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道具(铅笔:1,小鸭子:2,小耳朵:3,小旗子:4,秤钩:5,口哨:6,小镰刀:7,葫芦:8,气球:9,乒乓球:0),把道具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道具的外形结合自己的想象来说出道具所代表的的数字,最后综合所有同学的答案,对道具所代表的的数字进行统一。同时可以在黑板上贴上道具和对应数字的图片,方便学生进行记忆。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进行提问,学生举手抢答,回答问题数量多而且准确率高的小组每人奖励一朵小红花,回答问题最好的学生再奖励一个小笑脸,获得答题小能手称号。提问的问题可以是:小旗子+葫芦=?(数字)或者3+4=?(用道具来表示)提问方式交互进行,在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反应力和思维能力。因为游戏有相应的鼓励措施,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游戏的参与度也会很高。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集体荣誉感和个人的荣誉感都会得到提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游戏的趣味性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挺高了学习的效率,所以游戏对于数学的教育教学是很有价值的。合理的利用游戏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性格,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调整消极的情感,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通过游戏学生对于加法有了生动而形象的认识,再与加法的定义相结合,记忆会更深刻、更扎实。

五、 分组讨论,明晰概念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限制,对于一些数学概念会出现理解笼统、片面,对于新旧知识产生混淆,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只是一知半解,导致概念的建构会出现错误或偏差。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可以提出一些数学概念相关的问题或者学生容易出错、混淆的概念让学生进行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一起讨论,同龄人之间更容易让学生之间放下顾虑,在一起交流,很快就可以打开话匣子,各抒己见。分组的时候,应该注意小组成员的分配,不能把成绩好的都分在一起,成绩差一些的分在一起,要把不同程度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带动稍差一些的学生,每个人对于同一问题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在小组交流讨论的构成中,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大家都会参与其中,积极思考,积极发表想法。在这种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及时更正一些错误的理解认识。

总而言之,强化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可以巩固扎实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朱晨玥,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第三实验小学。

作者:朱晨玥

第二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

摘要:为了更好的完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要求,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方法、概念教学的讲课方式、以及概念教学中的知识巩固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并给予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进而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一些直观性强、知识结构简单的知识内容学习起来会比较容易,而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知识则比较难理解。因此,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一项比较关键的教学内容,教师只用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才能够让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所以,文本将对如何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进行探究,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论述具体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要求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概念、牢固的掌握概念、正确的运用概念,是其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其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概念教学的引入方法

(一) 以“旧”引“新”

以“旧”引“新是概念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温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对一些相关知识进行的有效的连接,从而引出新知识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于新知识接受的更加容易。例如在进行“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知识内容进行回顾,在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概念引入“比的基本性质”概念,从而让学生轻松的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

(二)运算方式法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有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无法用客观的例子来进行概念的诠释,针对于这个问题,计算方式法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办法,通过运算来表明行与数的核心特点。例如讲《比例尺》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平面图进行教学,以10厘米的距离代表校园内400米的距离,并按着比例对他们进行标注,从而引入比例尺的概念。经过计算得出学校平面图的比例尺为1:2000,也就是说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的表达出来。

(三)创设实际生活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是一门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所以可以通过创设实际生活教学情境来引入新的教学概念。例如正负数、直角坐标系、平行线等知识都是通过科学与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情境来引入概念,如怎样表示前进5米与后退5米这种生活中的相反量,从而引入负数的概念。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使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掌握的更加准确[1]。

三、概念教学讲课方式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对知识概念进行深入的了解,明确定义,通过文字性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对可以推导出来的结论性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掌握,并且能夠对这些知识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其次,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内容时,对于定义的讲解一定要清晰、明确,注意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进行区分。在完成定义讲解之后,再对此概念能够引出的性质、定理、推论等内容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对于所学的概念掌握的更加牢固并且能够实际运用。而对于数学定义来讲,可以通过一种理论衍生出许多不同的结论,这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点,例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这些判定方法都是通过不同的定义推理出来的。除此之外,对于课本知识的延伸,教师要进行深入的探究,保证所延伸出来的内容科学合理,不仅要对概念的讲解全面、清晰,同时还要保证讲解的语句准确、合理。 要注重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于小学数学的概念知识而言,更多的是下定义,之后会随着教学的进程不断进行补充。就立向的角度来讲,随着学生对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深入的了解,概念性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全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只对现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掌握是不够的,对于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也必须要进行了解,在讲解知识概念的时候要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伏笔,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具有良好的连贯性,要注意教学中对概念的延伸和拓展[2]。

四、概念教学中的知识巩固

(一)进行归纳、整理

在小学的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十分重要,因为只有通过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才能够更好的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每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不同之处,是学生在头脑里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例如,在学生学习完“比”的概念后,教师可以通过比的基本性质、比的简化等相关知识进行一个比较复习,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完成对于比例分配的学习。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构建出一个概念知识体系,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还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并且能够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3]。

(二)通过实践验证理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在学生学会了的时候就完成了,而是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这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实践是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问题的实质,并且能够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在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 变式习题的训练

在学生对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概念的语言形式,来让学生找到另一个切入点对概念进行理解。例如在讲解质数的概念时,书本中被定义的概念是“除了 1 与其本身外的自然数,没有其他因数”,但是教师还以运用另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如“仅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倍数的自然数”,然后让学生对于老师的阐述进行判断,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念。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概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从以“旧”引“新”、 运算方式法、以及创设实际生活教学情境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探究概念教学的引入方法。并通过概念教学讲课方式、以及概念教学中的知识巩固这两个方面来研究如何提高小数数学概念教学的质量,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伟.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J/OL].学周刊,2019(07).

[2] 蒋萍红.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35):43-44.

[3] 李淑静.基于经验,让概念不断“生长”[J].小学教学参考,2019(02):48-49.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山东 日照 276800

作者:郑梅

第三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探究

摘 要: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更加强调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数学具有严谨性、抽象性及广泛的应用性特点。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面对学习主体仍是以具象认知为主的小学生而言,显得十分困难。对此,创新概念教学教与学的方式,构建概念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教学中理解数学概念,夯实数学基础、体验数学乐趣,提高数学素养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一、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经历数学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小学生只有能够在正确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才能形成学科能力和数学素养。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学习、数学研究这座万丈高楼的基础工程,掌握了概念才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其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意识以及推理能力,使其表达、思考更具条理性。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注重数学概念的灌输,结论的获得,忽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的感受,课堂死气沉沉、索然无味,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反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愉快主动投入学习,从而提升概念教學的有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谈数学概念教学的体会,以期为构建小学概念有效课堂提供有益参考。

二、创设情境,增强带入感

针对数学知识具有严谨性、抽象性及广泛的应用性特点,数学教学中常常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创设情景在概念教学中更为重要,因为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习的枯燥性,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增强教学的带入感,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概念的学习中。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开课教师问,同学们,你们会分月饼吗?我们一起来分分吧。第一次分:多媒体出示4个月饼,要求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用什么数表示?(生:每份2个,用2表示。)第二次分:多媒体出示2个月饼,要求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生:每份1个,用1表示。)第三次分:多媒体出示1个月饼,要求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用什么数表示?(生:每份是半个,可用小数0.5个表示,也可用分数1/2个表示)教师指着月饼图追问:哪一部分表示1/2个月饼?这一部分和整个月饼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开启认识分数的学习之旅。

三、动手操作,提升理解力

数学概念都有抽象性特点,对靠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理解概念是相当困难的,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而不是机械的记忆概念,老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双手,让其在操作活动中理解概念。如:《倍的认识》教学,“倍”这一概念极具抽象性,我把“倍”的理解置于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之中。师:小朋友,你们会摆小棒吗?让全体学生摆小棒,第一排摆2根小棒,第二排摆6根小棒。问题1:请认真观察第二排摆了几个2根?生:第二排摆了3个2根。问题2:怎样摆一眼就看出第二排小棒是3个2根呢?生:移动第二排小棒,成为2根一堆,一共三堆。师:我们就说第二排的小棒根数是第一排的3倍,即6是2的3倍。再次操作,第一排摆4根小棒,第二排摆8根小棒,让生说出第二排的小棒根数是第一排的2倍,8是4的2倍。像这样多次操作,提升学生理解“倍”的能力。操作活动在概念教学中是一个好帮手。

四、亲身体验,增强直观性

小学生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较为有限,教师在开展概念性教学时,若一味地抽象讲解,则会使学生产生数学晦涩、难懂的印象,也难以真正建立起概念。联系生活实际,提供生活中的感性材料,施以体验式教学,在学生的体验中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西师版小学三年级“克、千克”的教学中,教师可准备常见的电子秤和天平秤,准备等于1克的物品和等于1千克的物品,如:苹果、梨子、葡萄等水果,约等于1克的硬币。在教学中展开称1克和1千克物品的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分别亲自垫一垫,感受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感受到1克轻轻的,1千克比1克重多了。再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约等于1克和1千克的物体,建立较轻的物体常常用“克”作单位表示他们的重量,相对较重的物体的重量用“千克”来表示。如果条件不允许准备天平秤和电子秤,教师可提前准备好等于1克和1千克的物品,省去演示实验部分,直接让学生垫一垫也是可以的。教学中像这样需要体验来建立概念的内容还多,如: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通过体验式教学建立概念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策略。

五、设置游戏,增添趣味性

数学游戏常常备受小学生喜爱,从儿童心理学分析,游戏能唤起学生的童趣,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需求,同时根据小学生善于表现自我的年龄特征,往往情绪高涨,倾情投入。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设计教学游戏也很重要。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开展购书游戏,让学生通过抽签决定自己的购书清单,并能够进行自主结算。如学生A抽签决定购买8.99元/本的《海洋世界》,B学生抽签决定购买4.56元/本的《孟子》,C学生抽签决定购买5.38元/本的《太空漫步》。利用人民币学具展开购物活动,让学生扮演书店服务员和购书顾客,游戏中的付款、找补就是在再一次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同时也在进行人民币进率的再巩固,即1元=10角,1角=10分。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中,既强化了数学概念,又促进了独立思考,同时感悟了人民币的运用价值。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构建者,应注重树立生本教学理念,以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育水平为切入口,根据教学内容,相机选取情景创设法、动手操作法、亲身体验法、设置游戏法等提高带入感,提升理解力,增强直观性、增添趣味性,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在扎实概念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能力的提升,数学素养的形成。

作者:罗朝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会计专业论文下一篇:国际金融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