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2022-08-14

第一篇: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汉朝历史故事集锦

汉朝历史13-05-11汉朝皇帝列表,汉朝历代皇帝,汉朝皇帝历史资料介绍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13-05-11王昭君人物资料介绍,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中国古代汉朝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又称明妃,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留有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宜昌兴山县昭君村...13-05-10西汉名将霍去病,一代天才军事家,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霍去病(前140-前117年),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13-05-10汉文帝皇后窦漪房,麻雀变凤凰的历史传奇汉朝出过诸多有名有回肠荡气故事的皇后。以政治家的标准考量,除了高后吕雉,当属文帝皇后窦漪房。她历四朝,全心辅佐汉初有为的三个皇帝,创下历史上着名的文景之治,窦猗...13-05-10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汉武皇后陈阿娇被废的原因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这是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笔下的《阿娇怨》的七绝诗。短短四句小诗讲述了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从万...13-05-10韩信生平资料介绍,韩信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13-05-10韩信拜将典故,韩信是西汉开国名将,汉初三杰之一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13-05-10刘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刘贺,西汉第9任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称昌邑王,刘贺是西汉时期最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之孙,五岁时袭父刘髆封为昌邑王。刘贺是个典型的不学无术的纨...13-05-10李陵之降,李陵投降匈奴之后的

二、三事李陵是西汉着名将领飞将军李广大儿子李当户之子,也是一员猛将。李广一家可谓是满门忠烈,代代相传,只可惜李氏家族都是悲剧人物。 李陵之降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天汉二年)...13-05-10飞将军李广之死,李广是西汉王朝最着名的将领之一李广被匈奴人呼为飞将军,是西汉王朝最着名的将领之一。他一生与匈奴作战70多次,仕途几起几落,始终未能封侯,而人品、声名、战功远在他之下的人则纷纷封了侯。最后,他因...13-05-10虞姬身世之谜,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虞姬身世之谜 虞姬,江苏苏州常熟人 楚国灭亡后,项羽自幼便随叔父逃亡至会稽郡吴县(今苏州),并后来在苏州一带率领江东子弟起义。项羽结识虞姬,虞姬为今江苏苏州常熟人...13-05-10虞姬生平资料介绍,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名虞(一说姓虞。因此现代人多称其为虞姬)。生卒年不详,民族华夏,出生地不详(一说为今绍兴,一说苏州常熟,一说今沭阳县颜集乡)。相传...13-05-10汉文帝刘恒的四个儿子:汉景帝刘启、西汉梁孝王刘武等在《美人心计》当中曾经有提到汉文帝刘恒的儿子,但仅仅只提到汉景帝刘启和西汉梁孝王刘武,其实刘恒一共有4个儿子,分别是汉景帝刘启、西汉梁孝王刘武、代孝王刘参、梁怀...13-05-10中国首次使用年号,汉武帝定年号为"建元元年"汉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刘启去世,皇太子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第二年(公元前140年)十月,汉武帝定年号为建元元年,年号纪元开始出现在我国历史上.在汉武帝前的...13-05-10汉代士大夫们的“交际舞”,汉代壁画中有不少舞蹈场面士大夫们在饮宴作乐时,除了即兴歌舞之外,还有一种颇重礼仪的社交舞蹈,这就是史书上多有记载的以舞相属。宴会中一般是主人先舞,客人再舞为报。这种交际舞有严格的礼仪规...13-05-10汉朝老人的生活待遇,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西汉初期,国家刚刚恢复安定,皇帝就颁布了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汉高祖诏曰,凡五十岁以上的子民,若人品好,又能带领大家...13-05-10垓下之战项羽曾率楚军激烈反击垓下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甚至与汉族的诞生有某种内在联系。但由于《史记高祖本纪》中有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13-05-10东汉黄巾军原是宗教组织西汉末年的篡位者王莽,也是一位迷信通过不断地和女人交媾能够采补元气的人。因为篡来的皇位是非法的,他的底气很不足,所以在他看来,增强自己的气数,才能提升自己的权威...13-05-10汉高祖刘邦的10次改过,知错能改终成一代帝皇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在他开始率领农民起义军造反的时候,反秦的力量很多,有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有六国贵族重新聚合起来的队伍,有力拔出兮气盖世的项羽大部队,而刘...13-05-10鸿门宴的诸多不解之谜,项伯为何会为敌人通风报信按正常的逻辑,鸿门宴是不可思议的。 项伯为什么会傻到为敌人通风报信,置自己的侄子于不顾?范增素好奇计,为什么范增的奇计却不为项羽所用?项羽为什么会放走刘邦,以至...13-05-10古代也有闹洞房 东汉时客人饮酒过量失手打死新郎闹洞房作为新婚一道重要程序,在现代社会(尤其是乡村)司空见惯。事实上,这一风俗古代就有,其热闹程度也不亚于今天。明代作家凌濛初曾说:天下喜事,先说洞房花烛夜,最...13-05-10汉武帝雄才大略,为何没有得到史学家的高度评价?中国历史上,堪称盛世的时代不多,其中汉唐盛世最为人津津乐道。但是,要论汉朝盛世,其实倒是国家无事,民给家足,因而也就缺乏宏大叙事的文景之治,而不是文治武功的武帝...13-05-10班固在东汉并非独步天下,班固与他的“一生之敌”作为东汉最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赢得了后世学者的广泛赞誉。在史学界,他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班马或马班;在文学界,他又与扬雄、张衡一起被称为班扬、班张,也有人将...13-05-10汉初80年的帝国对外历程:韬光养晦从“孙子”到“霸王”从春秋、战国、暴秦直至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中国经过其间连续近600年的战乱、毁坏、凋敝及暴政,处于构建一个统

一、安宁、繁荣和长寿的新帝国的极重大历史关头。其时,有...13-05-10汉朝女子幸福指数比唐朝女子更高:敢爱敢恨令人感动钦佩都说唐朝女子最幸福,其实有点误解。除了几个身在政治漩涡中的公主后妃,留名千古的唐朝女子并不多,那几个标明女诗人的徐惠、上官婉儿、薛涛、李冶无论文名还是影响力都远...13-05-10七国之乱,西汉中央与诸侯王国间的一次关键性战争吴楚七国之乱的发生早已埋下祸根,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立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吴王刘濞开铜矿,铸造半两钱,煮海水制盐,设立官家集市,并且免去赋税,于是吴国经...13-05-10汉武帝刘彻在董仲舒的建议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七国之乱被平定后,天下又恢复了平稳安定局面。汉景帝依旧推行减赋税、轻徭役的安民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国家出现一派富裕景象。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春,景帝病逝,...13-05-10西汉文景之治,使当时社会经济获得显著的发展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前203~前157),汉高祖刘邦中子,母为薄姬...

第二篇: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 2007-08-16 12:04

曹冲

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几个儿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处,而他最喜爱的,首推曹冲。古代所谓神童,以语言天赋突出的居多,曹冲却表现出解决问题的高超思维能力。曹冲七岁时以等量置换的办法称大象体重,不但震惊了当时之众,也流传千古,成为最经典的儿童智力启蒙故事之一。

还有一个典故:孙权曾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曹操想观赏雉鸡舞蹈,但使尽办法,这珍禽就是不鸣不舞,让人徒叹奈何。曹冲想出一个办法,让人制作一面大镜,摆在雉鸡面前。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将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体现了曹冲的智慧,还表现了他宽厚仁慈的一面。一次,曹操坐骑的马鞍放在仓库中,不慎被老鼠咬坏。库吏大惊失色,自认必死。曹冲知道后,心生一计:他先用利刃将自己的单衣穿戳成鼠齿状,然后装成一脸

愁色的样子去见父亲。曹操问他何事忧虑?曹冲说:“世俗以为鼠齿衣者,其主不利。今单衣见齿,是以忧戚。”曹操赶紧安慰爱子,说:“此妄言耳,无所苦也。”过了一会儿,库吏前来报道曹操那桩马鞍被鼠咬坏一事,曹操听后,笑着说:“连我儿子的单衣都被咬坏,何况马鞍乎?”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据说,每当曹冲见到当刑者,总要上去寻问是否冤枉,是否处理过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设法为之救命或减刑;每当见到那些勤奋而能干的官吏因小过或失误而触犯法律,他都要亲自到曹操那里说情,请求父王宽大。史书称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这种悲悯宽厚的气质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简直催人泪下。

可恨天道难测。上苍把智慧慷慨地赋予曹冲,却又残酷地掠走他的生命。建安十三年,年仅十三岁的曹冲突患大病而亡,据后人推断,可能是“绞肠痧”。曹冲的夭折,留给历史一道残缺的美丽,留给后人一份遗憾的叹息。也许上天的深远用意,非我等凡胎肉眼所能看穿。曹冲死后,曹操悲痛万分,曹丕来宽慰他,曹操说道:“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们的大幸。”曹丕即位后,也经常对臣下说:“若使仓舒(曹冲之字)在,我亦无天下。”可见,曹冲之死,客观上为曹丕争夺王位扫除了最大障碍。

孔融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注意,后来以他为楷模浇铸出来的成批作品,可没法跟这个始作俑者相提并论)。

有关孔融,还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

人赞叹。

但是孔融的神童段位,仅仅停留在辩捷的层次上。而这种没有智慧作后盾的辩才,除了得罪人之外,于人于己,实在没有更好的用途。孔融成人之后,先后担任过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职。在职期间,除了空发议论,作一些修复城墙重建学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基本没干过什么足以证明他有政治才能的事。

大凡能说会道而又不甘寂寞的人,对于干活的人总是指手画脚一百个不顺眼,孔融也没跳出这个窠臼。他依附于曹操的翼护下,得以在盗贼蜂起的军阀割据时代作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的香梦,但是对于曹操的政策却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如果说他劝阻曹操伐刘备是“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虽然迂腐但是还带着点为天下计的味道,那么他为讽刺曹丕纳甄氏而编造的“想当然”的故事,就纯粹属于徒逞口舌之利,完全是过把瘾就死的嬉皮士心态。三国时代的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通常有着惊人的耐性,但是曹操的耐性终于还是被逼到了极限。 公元208年,曹操把孔融满门抄斩。当时还有一个令人凄然的花絮:孔融被捕的时候,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专心地做着某种游戏。孔融还怀着一种侥幸心理问使者:“我好汉做事好汉当,能不能放过我的孩子?”没想到他儿子秉承了他的硬骨头精神和早慧特征,慢

慢说道:“父亲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两个小孩子口中造出的。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遗传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还有着超乎他上的非凡见识。才高八斗的曹植,力能搏虎的曹彰 ,都在争当曹操继承人的交锋中郁郁而终。假使曹冲活着,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又有谁能够预料呢?

第三篇:中国名人故事一

【素材展示1】

陶渊明,在充分认知了自我后,发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留下了一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

李白,一代诗仙,这位当年名誉京城的御用文人,在充分认知了自我后,发出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感慨,做出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豪放行为,书写了一段“四海皆我家”的美谈。

古代文人骚客懂得认知自我,值得我们称颂;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懂得认知自我的人,更令我们钦佩。

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充分认知自我,知道自己能够让苗乡人民更健康地生活,于是在田垄里提着竹篮,用双手捧回了“生命的意义”,因此她感动了全中国。(2006年高考河南优秀作文《认知自我》)

【所用话题】

人贵有自知之明(2006年全国卷作文题由寓言材料所得话题)

【素材点拨】

这则材料包含了三个中国名人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彭泽县令,挂印而归甘于贫寒的乱世高人陶渊明;好任侠、 喜纵横,不甘于只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的闲职,胸怀"大济苍生"的宏愿却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被称为照亮苗乡的月亮的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大塘村的赤脚医生李春燕。这三则材料年代不同,人物性格特点不同,身世经历不同,作者却敏锐的抓住三人身上不为时代所迷惑,准确的认知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的共同特性,加以引述,从古代到现在论证了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所引人物诗句的套引使文句概括文采斐然,大量的排比段,给人以飞流直下,势不可挡之感,极好的论述了话题。

【素材展示2】

凭借《千手观音》让世界记住自己的演员邰丽华,用曼妙的舞姿、清纯的微笑、坚定的意志,创造了生命的极致。一位聋哑人,就这样感动了我们。从不幸被上帝夺去听力、声音,到默默无闻、不屈不挠,再到2005年春晚的惊鸿一现,她把自己成功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她知道作为一名聋哑人只能用手势、动作展现自己,她选择了舞蹈,找准了自己的生活位置,成功地谱写了人生绚丽的篇章。

提起“感动中国”,我不能不想起已去的丛飞。在金钱和爱心面前,他选择了后者。作为许多贫困孩子的爸爸,他奔走于各地进行演出,资助他们上学,甚至在病危时,他还没忘记那些孩子,又把医疗费寄给他们。在人人为己的环境中,他是那么的高大、光彩照人。丛飞在人生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让爱心传递下去,也让我们从此记住了他——一位高尚的歌手。(2006年高考河南优秀作文《找准自己的位置》)

【所用话题】

认知自我(2006年全国卷作文题由寓言材料所得话题)

【素材点拨】

这则材料首先选用是《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的事例。通过对其面对先天残疾刻苦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事迹的叙述,阐述了正是因为她找到了舞蹈,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功“谱写了人生绚丽的篇章”的观点。选例典型、贴近生活,容易为人接受。第二个事例选择感动中国的人物——一丛飞的事例,从选例的角度,已经由个人的成功上升到人生价值的定位,两小节之间逐层递进,论述逐步深化。另外,在选用事例进行论证的过程中不仅详略得当,记叙、抒情、议论自然得体,而且每一个事例后,都有结合中心的材料评论,表现出事事点题的特色和较好的思想性。这些都是在运用事例论证时成功的必备要素。

【素材展示3】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收住,化为温暖的和煦;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收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2006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愿景》)

【所用话题】

愿景 (2006年天津卷)

【素材点拨】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散文家,精书法,晓音乐,通绘画。他改变了当时写词的风格,就和同一时代的王安石变法一样,对当时和后世以巨大的影响。然而他的一生却遭遇坎坷,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做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112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坎坷的遭遇没有改变他的正直、豪爽的品性,却铸就了他特别的情怀,作为我们比较熟知的人物,可以引证的角度很多,在历年的优秀作文中有许多都是以他为例的,本文就是写他面对苦难的成熟与淡薄。还有2006年广东一考生在《菊?月?山》一文中,写了他的博大、旷达;2006年河北一考生在《做缜密的勇者》一文中写了他的壮心不移等,都运用的十分得体、巧妙,为文章增色不少。

中国名人故事二

【素材展示4】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2006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所用话题】

谈意气(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试题)

【素材点拨】

除了在上一例中提到的苏轼之外,这则材料中还用排比的手法写到了丹心谱就《正气歌》的南宋名将文天祥,忠心染出《满江红》的民族英雄岳飞,史称凿通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第一人,中国第一位外交家,世界上第一位探险家张骞和“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刚烈节义之士苏武。选择相似的事例运用排比的手法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既充沛了论证的气势,又充实了文章的内容,是近年来常见的也是很出色的用例之法,值得借鉴。在运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选例的得当和语言的对称,不恰当的例子会混淆论点、影响论证的力度,而一旦为了形式而瞎拼硬凑,就走入了创作的误区,弄巧成拙了。

【素材展示5】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和权利。 (2006年高考山东优秀作文《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所用话题】

阅读雷抒雁《星星》,根据自己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2006年高考山东卷)

【素材点拨】

这篇高考作文从雷抒雁《星星》这首诗歌出发,阐述了梦想与现实这个话题,“起舞”一词写活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文中选择的上述材料中所列材料从正反两方面深入的论述了观点,极为精当。逐次阐述如下:

1、阮籍,字嗣宗,他的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籍三岁丧父,由寡母抚育成人,家境不富,但学习努力,兴趣颇广,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他攻读儒家经典,也爱读老庄,并且学习击刺武艺,能长啸,善弹琴,还喜欢喝酒。相传他母亲去世时,阮籍正在与人下棋,对手要停止,他却坚持下完,似乎无动于衷。但下完棋后,他饮酒二斗,大哭一场,吐血数升,內心悲痛再也压抑不住。《世说新語?任诞篇》记载:“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决,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阮籍葬母,照常饮酒吃肉,不循常礼,人都以为不孝;但当他竭力一哭,吐血废顿,世间所谓的真孝子,又有几人能夠这样呢?嵇康,字叔夜,除了熟知先代典籍外,他在文化艺术各方面的修养也颇精深。他自少即好音乐,他的古琴演奏技巧在当时是首屈一指而无与并者,他创制的并于临刑前弹奏的“广陵散”为世间绝响。他还善书法,由妙于草书,其墨迹被列为“草书妙品”。至于他文辞壮丽,善写文章,更是受到广泛推崇,被认为是个“奇才”。阮籍与嵇康都是为了躲避曹魏与司马氏政治斗争的牵连迫害而归隐山林,同是魏晋名士风流的代表,同时“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但阮籍采用了仕而隐的态度,远害全身的态度,嵇康则刚直不屈得罪权贵,因好友吕安的事被牵连入狱,含冤而死。这两个人前者逃避现实,后者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都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都无法实现在梦想和现实之间起舞的人生境界,从反面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强的震撼力。

2、沈从文 (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和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沈从文的人生和创作是梦想和现实结合的完美范例。

3、被称为“最后的大家闺秀”的张允和,有着“白发才女”等诸多的美誉。沈从文妻子张兆和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学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的夫人。擅诗书格律,精昆曲。她的人生是梦想和现实的典范,且新颖不落俗套,表现了作者广博的知识积累。

上述三个事例,除了组合之外,还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引用,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比如同在2006年高考的过程中,江苏一考生就在《人与路》的满分作文中以阮籍的生平为素材,夹叙夹议的写出了对于人生的看法,很有深度。可见,同一材料选择不同的角度,同样可以写出很好的作文,获益为多。

【素材展示6】

作为女性,武则天绝对是我们的骄傲。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开创贞观启开元的辉煌盛世,何等的意气风发。她的意气让人折服,历史掌权的女性不在少数,可没有谁像她那般掀开那一道珠帘,穿上金灿灿的龙袍,君临天下。她的意气不止在此,更在于她留下的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述她的功过。这个女人,真可谓将意气二字发挥到了极致。(2006年湖南省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所用话题】

谈意气(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本文选取“意气”一词的第二个义项“意志和气概”作为论述的对象,由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引入论述,既而由君而臣依次用刘邦、韩信和司马迁或正或反充分的阐释意气的涵义,但作者还没有就此而止,更深入一步,以女皇武则天为例,有理有据的写出了“这个女人,真可谓将意气二字发挥到了极致”。这样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昭示了意气却不仅是男子的专利,更加全面的将意气的涵义论述到了极致。

中国名人故事三

【素材展示7】

“马谡遭斩”不失为一个警示我们甭意气用事的教训。马谡自恃英明善战,但因一时意气用事而痛失街亭,最终,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

因意气用事而导致的悲剧已幕幕上演,历史的教训已告诉我们:不要意气用事。怎样才能做到不意气用事呢?(2006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所用话题】

谈意气(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题)

【素材点拨】

相对于“意气”一词的其他两个义项,意气用事要比较难写一些,因为它太容易流于平淡,当本文的作者却能从历史事件写起,以史为鉴,极具说服力。就以本则材料为例,作者用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马谡的悲剧警示世人不要意气用事,并由此将文章引入更深入的论证“怎样才能做到不意气用事呢”,用笔不多,收效蛮大。

需要指出的是,在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这则史实,我们还可以分别从诸葛亮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不经过严格的考察,贻误军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反面)以及他的公私分明,军纪严明(正面);马谡的不从实际出发,听不进良言劝告(反面)以及他的敢于承担责任等方面展开论述,从而支撑不同的论点。特别提醒,对材料的多角度运用是使用材料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开拓思维的好方法。

【素材展示8】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忠哉诸葛亮

曾几何时,汉室后主三次访孔明于草庐之中,曾一味不肯出仕,独守茅庐的卧龙小诸葛被玄德的肺腑之言撼动了心灵之后,他便发誓为国效忠替民请命,以至于兴复汉室的重担从此便历史性地落到他的肩膀上。他并非觉得沉重,因为他满心是欲报三顾茅庐的恩情,满腹是兴复汉室的热忱。作为一位忠臣,他昼夜苦思冥想,细心钻研救国救民之道。

玄德既没,孔明才开始意识到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有点沉重了,并非他年迈已近。刘备去时,他挥泪如雨,他失去了一位开明圣贤的君主。从此,兴复汉室的重担完全落在了他的肩膀上。此后,他便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时刻警示自己,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你——诸葛孔明,用忠诚的肩膀担负了一片历史的天空!(2006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肩膀》)

三顾茅庐的故事人们已经耳熟能详。

(2)刘备屈尊三顾寻访卧龙,孔明隆中对策纵谈天下。

此后,刘备从亡命将军变为了一方枭雄,诸葛亮也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从占据荆、益二州到白帝托孤,两人肝胆相照,心神无二,被后世视为君臣信赖的典范。

《三国志》作者陈寿称之为“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人炎盛轨。”也许是因为历来英雄相惜,千古同慨,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感叹道:“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然而,时至今日,每每读到《三国演义》中那段精彩的“三顾茅庐”,在慨叹的同时,又想到了另外一点——求贤之道。(2006年湖北满分作文《“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

【所用话题】

(1)肩膀(2006年辽宁高考作文题)

(2)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2006年湖北作文题)

【素材点拨】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称帝后,任蜀汉丞相,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图中原,未能如愿。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勉县境内)军中。随着《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流传,诸葛亮也成为众人称颂的智慧的化身,忠贞的典范,后世人用诗、词、对联等各种形式表达对他的仰慕和颂扬。“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高度精练的概括了他的一生。“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可谓: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高度评价了他的精神节操。在材料(1)中,作者另辟鼷径,以形象的手法将诸葛亮一生用肩挑重任来形容,深刻地揭示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动力——“用忠诚的肩膀担负了一片历史的天空!”扣题紧密,形式新颖,大气磅礴。在材料(2)中,由《三国志》 “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人炎盛轨”的评价引入论题,既作为分析的对象,又当作有力的力证,一举两得,甚是巧妙。

【素材展示9】

邓艾灭蜀,在剑阁遭遇姜维的全力阻击,多次强攻未果,损失惨重。这时的他,并未“三思而行”,而是果断地决定派精壮士卒在崇山峻岭中开凿道路,遇悬崖军不能进,也没有“三思而行”,毅然决定以毡子裹身滚下,结果顺利地出奇兵绕道江油,使蜀兵毫无防备束手就擒.成都顺势拿下。假如,凡此种种他都“三思而行”,那么在他举棋不定之时姜维就可洞察其机,以姜维的智谋和勇力,邓艾是难逃孤军深入,全军覆灭的命运的,成就灭蜀的伟业更是天方夜谭。

与邓艾行事相反,诸葛亮倒是事事“三思而行”。魏延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本是条妙计,无奈诸葛亮顾虑太多,将对手考虑得太聪明,经“三思而行”,最终放弃了计划,使得大好战机就此溜走,以致六出祁山而无功,几伐中原而未果,憾死五丈原军中,留下“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慨叹,也留下“奇谋为短”的感喟。(2006年湖北满分作文《抛开“三”的羁绊》)

【所用话题】

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2006年湖北作文试题)

【素材点拨】

这则材料最突出的特点是针对同一则史料曹魏灭蜀作者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先是就邓艾的不“三思而行”用反面假设的方法论证了事事三思反而会畏首畏尾,贻误时机。接着又把人们普遍认为满腹奇谋妙计的诸葛亮作为剖析的对象,出语惊人的指出诸葛亮之所以会憾死五丈原,就是因为他太过三思,顾虑太多,只留下“奇谋为短”的感喟。也许作者对于诸葛亮及魏蜀之战的分析有失偏颇,但并不影响文章论证的力度,就如同人们都是赞扬苏洵《六国论》的宏辩,而不以纯史学的观点来苛责他的正确性是一样的,在论证的过程中就是要选用于自己论点有利的角度进行诠释,但断章取义强词夺理是决要不得的。

中国名人故事四

【素材展示10】

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了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头发上沾的什么风都有的她,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了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三,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是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也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然而日复一日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终是使他们累了,于是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2006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栖息江南》)

【所用话题】

“生有所息/生无所息”(2006年浙江高考作文试题)

【素材点拨】

清朝涨潮说:“人生之乐莫于闲,闲非无所事事也。闲者能读书,闲者能游名胜。”三毛的旅行杂记感染了整整一代人,除了她优美洗练的文笔,记事真实的风格之外,一定还有她游历中的悠闲从容,而本文作者说连浪迹天涯的传奇女子三毛也把江南作为生命的归宿,更显出了江南的清纯,江南的美好,让我们也不觉中随着作者的文字感受到了老祖母的心闲神宁,领略到了老外公的悠闲从容,吴侬软语柔情款款,把栖息江南的情思如流水一般注入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素材展示11】

(1)我把屈子说成是晶莹的,远观他朝搴之木兰,远观他夕揽州之宿莽。何为晶莹?远远望去,他的赤子之心,那颗“来吾道夫先路也”的剔透之心。那,他的纤瑕呢?我宁愿把他的纤瑕比作与常人一样的复杂而饱受折磨的灵魂近观,看他的纤瑕,上官大人的争宠,楚王的昏庸使其心灵苦痛,然而,几人能看到他的纤瑕?

晶莹,是一种赤子之心,纤瑕是一种苦难之果,可是,晶莹的同样是一种信仰,纤瑕的又是一种信仰之后的艰辛。

似乎,我还能听到那汽笛的鸣响,一个追梦者的倒伏,我似乎同样看到他那颗为着自己信仰而随车轮远去的晶莹之心。他——海子,一个追求者,信仰着的诗者,一颗远望晶莹的星。

可是,他的纤瑕呢?是否是他那执著至死的艰辛?静静地,走进海子,我能看到他满是寂寞与苦涩的灵魂,其实他情感的纤瑕与你我一样。(山东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遥望晶莹 近观纤瑕 》)

(2)无意中想起了海子,那个传说中始终愤世嫉俗的诗人。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神话一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在他的眼睛里,整个世界,远看是伊甸园盛开的美丽花朵,近看才知这个世界给他的失望。大海留不住他,春天也留不住他,诗歌的翅膀折断了,只剩下山海关的铁轮隆隆而过,海子的灵魂伴随伸向远方的铁轨通向了天堂。有人问,到底是什么伤了他,伤了这个时代的诗人,人们也许不明白,因为自己置身这个世界,未曾远观它的美好。文人与世俗的距离永远太大,反差太大。在海子焚烧诗集的熊熊火焰里,盛开了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这距离是悲剧,是文学女神的眼神。远望与近观的世界让海子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完成了本质上的蜕变。我想,仍然坚持远观世俗的海子永远幸福。 (2006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守望遥远?我们的天堂》)

【所用话题】

阅读雷抒雁《星星》,根据自己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2006年高考山东试题)

【素材点拨】

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而处江湖之远的屈原位卑亦不改爱国之情衷,当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者用晶莹来盛赞他赤子之心,用纤瑕来阐释他信仰之后的艰辛,可见其对屈原精神的深刻解读,很有见地。

当海子带着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思想也成了我们谣望的对象。在这两篇文章中两位小作者同时都选定了他作为梦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诠释者,前者看到的是他的寂寞与苦涩,后者却读出他远观世俗的境界,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学习积累资料的时候,要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见解。

【素材展示12】

李时珍:一生为医

是谁背着竹篓,在深山老林中穿梭;是谁脸上沾满泥土,对着草儿开心地笑;又是谁每天冒着死亡的威胁,生无所息地尝遍百草。没有语言,只是为了让医学著本更加完备;没有赞扬,只有满屋的草药味伴他一生;没有人知道,他付出了多少艰辛,只留下一部旷世之作《本草纲目》默默向人们吐诉。他的一生都给了草药,没有停歇,没有停歇„„

„„

王顺友:感动中国

在颁奖晚会上,他仍一身朴素的制服打扮,他朴实得如同一块石头。一匹马一壶酒一个人,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自打从父亲那里接过邮政包,他就开始了他的邮政生涯,一走就是20年。他跋山涉险,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递着人间最原始的交流方式。20年来,他没有丢过一封信件。现在,他仍旧走着,走着,山的那边还有山,他还要继续走下去,走下去,用自己方式传递人间最温暖的真情。

他们都用自己的一生交换他们所追求的东西,更忍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煎熬。他们只是用无声的行动帮助别人,用不停歇的一生实现着自己的承诺,告诉世人,生无所息,生生不息„„(2006年高考浙江满分作文《那些永不停息的人》)

【所用话题】

“生有所息/生无所息”(2006年浙江高考作文试题)

【素材点拨】

(1)在这篇内容充实的文章里,作者紧紧扣住“生无所息”话题,围绕标题中“永不停息”四字,列举古今中外三个典型事例,写了李时珍、阿拉法特(略)、王顺友用一生的时间奉献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无怨无悔,取得令人欣羡的硕果,三位战斗于医学界、政治界、生活界的人,内容丰厚而契题。(2)三个事例涵盖了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典型,以少总多,显示了选材上的匠心。(3)文章通过“一生为医”“橄榄战士”“感动中国”三个工整的小标题,刻画了三个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而且,在叙述的事例过程中,小作者笔底藏锋,语带激情,整散结合,长短交叉,气势贯通,其中写李时珍部分意境悠远,很好地突出了中心。语言娴熟老道也是事例成功运用的重要方面。

第四篇:中国名人绰号的故事

世纪历史趣说军阀的绰号民国初年,军阀纷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人们憎恶他们,便根据他们的丑闻或生理缺陷起了很多绰号。人们给段祺瑞起的绰号叫“歪鼻将军”。段祺瑞鼻子有毛病,平时鼻子就有点向左歪斜,如遇刺激,会突然严重向左歪斜,这时需要经过按摩才能慢慢正过来。据传,段祺瑞有四次被气歪了鼻子,一次是袁世凯坚决不同意他推荐的心腹任国务院秘书长,另一次是听说他的得意门生在天津被杀,再一次是得知他的三姨太与儿子有染,还有一次是他带着一份《对德参战提交国会案》要黎元洪盖章,黎不同意盖,并怠慢了他。这几次歪鼻都是经过按摩才正过来的。冯国璋的绰号是“糊涂将军”。冯国璋长相憨厚,处事优柔寡断,有时办事糊里糊涂。有一件事最能说明他的糊涂程度:袁世凯为了控制他,将自己的家庭教师介绍给了他,冯国璋与这位家庭教师结婚后,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这位夫人密报给了袁世凯,而他直到死竟不知内情。孙传芳的绰号是“笑虎将军”。孙传芳表面上笑容可掬,但实质上却心狠手辣。1925年,孙传芳与奉军作战,俘虏了对方的前敌总指挥施从滨。施当时已七十高龄,见到孙传芳,还向他行了一个军礼。孙传芳笑容满面地握着施从滨的手说:“施老,你好啊,你不是来当安徽督办的吗?那就马上上任去吧。”就这样,施从滨被押出去枪杀了。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得知后,发誓要为父报仇。后来,终于在天津的居士林将孙传芳刺死。山东军阀张宗昌的绰号是“狗肉将军”。张宗昌嗜赌,当地人称玩骨牌九叫“吃狗肉”,张宗昌赌时常耍无赖,参赌的多是他的部下,不敢得罪他,只好背地里骂他是“狗肉将军”。他还有一个绰号叫“三不将军”:一不知自己有多少兵,二不知自己有多少钱,三不知自己有多少老婆。他的兵太乱太杂,有招募的,有收编的,还有投降的外国兵;他的钱有抢来的,有骗来的,而且公私不分;他的老婆有正式的,非正式的,有长期的,短期的。以上三项,他自己常常说不清。据说,1931年,张宗昌在北京府第宴请新闻界人士,到席的女主人竟有25人之多。张宗昌死后3年,济南大观园还有一位名伶自称是张宗昌的第27位姨太太。鲁迅在他的《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就提到了这位三不知将军,文中写道:“钻进山东,连自己也数不清金钱和兵丁和姨太太的数目的张宗昌将军。”足见张宗昌的这些绰号流传之广。还有一位直系将领叫王怀庆,他是袁世凯的心腹,曾任京畿卫戍司令,在当时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有一个很不雅的绰号“马桶将军”,也叫“厕所将军”。王怀庆肠胃不好,时时离不开马桶,就是办公的时候也要坐马桶,为此,他让人专门给他做了一个高级的马桶椅。平时他就坐在马桶椅上办公,公办大便两不误。如遇行军打仗,他则让挑夫挑着,紧随其后,以备随时使用。为此,人们给他起了个“马桶将军”的绰号。还有人叫他“王拉”。毛泽东的绰号毛泽东小时候有一个特殊的小名,也可以说是绰号,叫“石三伢子”,意思是石头三娃子,这是他的外祖母给他起的。为什么要给他起这么一个绰号呢?那是因为毛泽东的母亲前面生的两个孩子都夭折了。毛泽东出生后,外祖母怕再有闪失,便按当地给孩子取贱名易养活的风俗,带他去拜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位于后山龙潭沱边,是一块高二丈八尺的巨石,外祖母希望毛泽东能像石头一样健壮刚强,就给他起了这么一个石头娃子的小名,并拜这块石头为“干娘”。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时,曾设宴招待亲友,在席上,毛泽东风趣地说:“今天该请的都请了,就差一位长辈没来。”客人问是谁,他笑呵呵地说:“就是我那‘石干娘’呀!”毛泽东很喜欢他这个“石三伢子”的绰号,常常和人谈起它,还曾用它做过化名。1923年9月28日,他在写给林伯渠的信中说:“此信托人寄上,因检查极厉害,来信请写毛石三,莫写毛泽东。”1951年,他还就这个绰号和彭德怀有过一次有趣的对话,当时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来向毛泽东述职。那时,彭德怀是毛泽东的得意爱将,他们之间的谈话常常是无拘无束,这次述职谈话时,毛泽东突然提到了这个石头绰号,他对彭德怀说:“你的字叫石穿,我的小名叫石三伢子,我们同是两块石头。”彭德怀听后忙说:“我岂敢与主席比,主席是一块宝石,我彭德怀不过是一块冥冥不灵的顽石。”毛泽东接过话头,风趣地说:“我也是石头嘛,我们两块石头,一块扔给杜鲁门,一块扔给麦克阿瑟。”杜鲁门是当时美国总统,麦克阿瑟是当时朝鲜战场侵略军的统帅,毛泽东借此巧妙地表达了反对侵略战胜顽敌的决心。其实彭德怀“石穿”的字也有一番来历,那是他15岁那年,家乡大旱,人们没有粮食吃,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彭德怀便和乡亲一起砸锁开仓,发谷济民,后被官府通缉,被迫逃跑。途中遇雨躲入一山洞中,在洞中,他见洞顶滴水将下面的石头深深穿了一个窝,他见景生情,受到启发,为此,为自己取字“石穿”自勉。在几十年的斗争生涯中,他始终以这种“石穿”精神鼓励自己。他曾说:“我们要建设一个新中国,创造一个新世界,这种滴水穿石的进攻精神正是每一个革命者所需要的啊。”毛泽东很小就很有个性。8岁时,父亲将他送到离家不远的南岸私塾,正式接受教育。私师邹春培与毛泽东的祖父同辈,所以毛泽东称他“春培阿公”。邹春培教学认真,对学生要求很严,常有体罚。他照例从《三字经》《百家姓》教起,但毛泽东对这些早已会背了。后来又教《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毛泽东对此兴趣不大,但还是认真学了。邹春培教学生填红蒙字,也就是现在的描红。但毛泽东不填,他要自己放手写,写得比别人填得还要好。由于他天资聪颖,又会学习,不需要老师对他费神。于是,大家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省先生”。毛泽东从小就胸怀大志,他在读私塾时,就与众不同,别人死读《四书》《五经》,而他却喜欢读古典小说和有新意的书籍。当他得知《盛世危言》是一部宣传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书时,便千方百计地去借这本书。最后,终于借到了。毛泽东离开故乡的时候,曾改写过日本诗人的一首言志诗,其中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表达他立志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常对同学说,大丈夫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做奇事、做个奇男子。因此,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毛奇”。同学们给他起这个绰号有两层含义,因为德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将军,他的名字的中文译音就是毛奇。同学们称毛泽东为“毛奇”,一是赞赏他的奇志,另外也希望他能像德国毛奇将军施展自己的才干,实现自己的奇志。历史证明,毛泽东实现了他的奇志,不但为中国人民立了奇功,还在世界上创造了奇举。“一马”、“五马”和“三只兔子”新文化运动时期,流传着两则以生肖为绰号的故事。一则是马寅初、马君武“一马”和“五马”的故事。一则是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只兔子”的故事,这两则故事都很有趣。马寅初和马君武是我国两位颇有影响的学者,两人曾同在中国公学工作,当时马君武任校长、马寅初任教师,两人感情很好,常在一起交谈。有一次,闲谈中两人互问年龄,马君武知道马寅初是光绪壬午年出生的,生肖属马,就戏对马寅初说:“我姓马,你也姓马,不过我是一马,你是二马。”马寅初听后笑道:“你说我‘二马’,实际上我远远不止二马,我还是五马呢!”马君武问:“怎么是‘五马’?”马寅初说:“我是壬午年农历五月初九日午时出生的,五月是午月,初九日是午日,再加上午时,年、月、日、时都是午,习俗以‘午’属马,这样,连同我姓马,就有五个马了。”马寅初刚说完,多才博识的马君武马上说道:“古人称太守为五马,那么你是‘马太守’了。”马君武用“马太守”戏说马寅初,不仅续接得贴切有趣,而且还有深刻的含意。东汉时会稽有一位叫马臻的“马太守”,为人正直、勤政爱民、不畏强暴,治理鉴湖水利有功,后因触犯皇上被杀害。马君武借此赞扬马寅初耿直敢言的无畏精神。后来,这事被传为佳话。两人也从此有了以生肖命名的“一马”和“五马”的绰号。更有趣的是,后来“五马”又有了发展,那是20世纪的50年代,马寅初因提出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受到批判。有人诬蔑他是英国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尔萨斯的“马”,马寅初据理反驳,义正词严地说:“我这匹‘马’,是马克思的‘马’!”这样,马寅初又多了一“马”,由“五马”变成“六马”了。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他采用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政策,延聘了一大批知识分子精英到北大任教,使北大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旺的最高学府。他请陈独秀来北大主持文科,请胡适来北大任教授。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文学改革;胡适主张运用白话文,强调写文章要言之有物。他们三人当时影响很大,都是知识渊博、思想活跃、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因为又都是属兔的,所以,人们称他们是北大的“三只兔子”。三人虽都属兔,但并不是一年生人,蔡元培生于1867年,陈独秀生于1879年,胡适生于1891年,依次相差一轮。胡适最年轻,来北大时还不到30岁,所以,当时人们戏称:“北大添个青年人,玉兔常伴月照明。”他们经常休息的地方也因此得到一个“兔园”的称号。有趣的是,当时北大校园里不光他们这三只“兔子”有名,还有三只有名的“兔子”,他们是朱希祖、刘半农、刘文典。朱希祖是1879年己卯年出生的,与陈独秀同年,刘半农和刘文典是1891年辛卯年出生的,与胡适同年,这五人当年都是北大著名的教授。当时北大校园有两个“老兔子”和三个“小兔子”说法,那是将胡适、刘半农、刘文典叫着“小兔子”,将陈独秀和朱希祖称作“老兔子”。实际上,称陈独秀和朱希祖为“老兔子”是不合适的。因为北大的“老兔子”是蔡元培,陈独秀和朱希祖只能称“中兔子”。当时北大老师的休息室是每人一间,因他们被人称作兔子,所以,他们的休息室也被人称作“卯字号”。这么多“兔子”名流齐聚北大,既是一种趣事,也说明北大人才济济。鲁迅与绰号鲁迅这位语言大师对绰号也很有研究。在他文章里,随处可见幽默精彩的绰号。如人们所熟悉的“阿Q”、“豆腐西施”、“假洋鬼子”、“九斤老太”、“孔乙己”、“小D”等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鲁迅在生活中也常常使用绰号,生活中的鲁迅是一个很幽默的人,爱开玩笑,也爱给人起绰号。他曾给弟弟周健人起过“谗人”、“眼下痣”的绰号,还给房客沈四太太起过“肚子痛”的绰号。这是因为小时候他们冬天吃冰,受到沈四太太的阻拦,说吃了要肚子痛,结果遭到母亲的责骂。上学时,鲁迅给一个好哭鼻子的女同学起过一个“四条”的绰号,意思是眼泪鼻涕一块流。他还给夫人许广平起过“乖姑”、“小刺猬”、“害马”等多个绰号,当然,这些绰号都是表示亲切之意。鲁迅自己有个绰号叫“白象”,便给儿子海婴起了个绰号叫“小白象”。海婴出生时,他还专门将他抱在怀里,唱起了小象儿歌:“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红红,小象红。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在日本留学时,有一个同学面大多须,鲁迅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熊”,有时还当面叫这个同学为“熊兄”。在北大教书时,有一位青年教授留了个学生头,在教授中很突出,鲁迅便称其为“一撮毛”,见面时还亲切地叫他“一撮毛哥哥”。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时,新上任的学监夏震武无礼于教师,鲁迅等教师对这位学监不明时务、冒然逞强的做法很愤怒,便给他起了一个“木瓜”的绰号。这位学监辞职后,鲁迅和许寿裳等教师还专门合影一张以示纪念,并称这次行动为“木瓜之役”。鲁迅所起的这些绰号风趣幽默,充满了情趣。鲁迅喜欢给别人起绰号,别人也给他起过不少绰号。鲁迅小时候,身材短小,但却灵活好动,动作敏捷利落,邻居为此送他一个绰号叫“胡羊尾巴”。“胡羊尾巴”在绍兴话中,含有聪明、伶俐、讨人喜爱的意思。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曾对中国留学生将长辫子盘在头顶、压在帽下的做法很厌恶,他在和同学们谈起这种打扮时说,帽子被顶得高高耸起,就像富士山一样。同学们听到这种描绘都忍不住地大笑起来,都为他这个“富士山”的比喻叫绝,有一同学就此称鲁迅为“富士山”。这样,鲁迅便有了一个“富士山”的绰号。鲁迅还有一个“猫头鹰”的绰号。鲁迅的朋友在回忆中说,鲁迅在大庭广众中,有时会凝然冷坐,不言不笑,偶尔说两句,笑两声就很引人注意。衣冠上,他又一向不注意修饰,毛发蓬蓬然的。所以,有人就给他起了个“猫头鹰”的绰号。鲁迅似乎很喜欢这个绰号,他自己就曾亲自画过猫头鹰。他曾说,中国是个喜好吉祥,欢迎喜鹊,忌讳恶兆,讨厌乌鸦、猫头鹰之类不祥之物的国家,从来就有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的传统。而鲁迅却偏偏要像猫头鹰那样,“即使睡着,也要睁了眼看”。所以,这一绰号对鲁迅来说是非常贴切的。另外,前文所提到的“白象”,这个绰号是鲁迅的好朋友林语堂给他起的。林语堂说,鲁迅是“一头令人担忧的白象”。鲁迅夫人许广平解释说,大多数象是灰色的,白象非常少,所以就显得非常珍贵,非常特别,也正是因为特别,所以令人担忧。鲁迅很喜欢这个绰号。他给许广平写信时,常常在署自己名字的地方画一头大象,以大象为名,而且不同的信中,所画的大象的形象也不一样,有时是抬头翘鼻的大象,有的是低头垂鼻的大象,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情。前面提到,他还为自己的儿子海婴起了个“小白象”的绰号,据柔石日记所记:“鲁迅还说,人应该学一只象。第一,皮要厚,流点血,刺激一下,也不要紧。第二,我们强韧地慢慢地走去,我很感谢他的话,因为我的神经末梢是太灵动得像一条金鱼了。”由此可知,鲁迅喜欢这个绰号,是欣赏大象的宽厚和坚韧的精神,愿像象那样生活和战斗。张大千的美称有多少张大千是享誉中外的大画家,不仅中国人对他无限崇拜和敬佩,外国人也视他为画神,佩服得五体投地。人们对他,赞美之声不绝于耳,赞誉之称不计其数。早在20世纪20年代,张大千和他的二哥张善子就已名闻画坛,被人誉称为“蜀中二雄”。张善子以画虎闻名,他爱虎、养虎、画虎,人称“虎痴”,张大千当时以画水仙闻名,他的水仙画画得清秀传神,时人称他为“张水仙”。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张大千开始了对以石涛艺术为中心,连同八大山人、石溪、唐寅、徐渭、陈淳等人的研习,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张大千对石涛尤为推崇,他用了大量的精力去学习石涛的绘画艺术,他把石涛的艺术比喻成万里长城,恢宏而又伟大。这期间,他模仿石涛的画,已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有时连名家也分辨不出真伪。所以,人们送他一个“石涛专家”的绰号。30年代,他的艺术更趋于成熟,工笔、写意,都已达到很高的境界,名气也越来越大,与已经成名的齐白石齐名,有了“南张北齐”之称。不久,便被国立中央大学聘为艺术教授。徐悲鸿曾盛赞他是“五百年来第一人”。40年代,张大千赴敦煌临摹石窟壁画,在这里,他远离城市,过着艰苦的生活,专心临摹长达三年之久,敦煌壁画艺术给了他营养和力量,也给了他灵感,使他的画风也为之一变。开始善用复笔重色,高雅华丽、潇洒磅礴、气势非凡,而且画中有诗,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作“画中李白”、“今日中国之画仙”。1949年,张大千赴印度展出书画,此后旅居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并在世界各地频频举办个人画展。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人们被他精美无比的作品所感染,尤其是被他那独创的泼墨山水的奇伟瑰丽,和天地交融的气势所折服,人们为他高超奇妙的绘画艺术叫绝,称他是“当今世界最负盛誉的中国画大师”。也有人将他比作毕加索,称他是“东方的毕加索”、“东方之笔”。周璇之名也是绰号周璇是我国著名的电影演员和歌唱家。周璇本名苏璞,1919年出生在常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苏璞童年经历非常悲惨,3岁时被她抽大烟的舅舅拐骗到金坛县的王家,后又被送给了上海的周姓人家。12岁时进了上海明月歌剧社。当时,她叫周小红,几乎是一个文盲。但她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剧团里的人们都很喜欢她,给了她很大帮助,加上她天资聪慧,进步很快,演技有了很大提高。有一次剧社演《特别快车》,主演因故没能出场,导演让她顶上去,结果她表演得非常成功,其艺术才能初露头角。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不久,周小红在一次演唱会上演唱了爱国歌曲《民族之光》,唱得非常出色,尤其是歌中“与敌人周旋于沙场之上”这一句,她唱得格外坚定有力,博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社长黎锦晖也被她的出色演唱所感动,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上海妹子了不起,依我看,你就叫周旋吧!”小红也很喜欢这歌词。从那以后,“周旋”这个歌词就成了她的绰号。人们不再叫她周小红,开始叫她“小旋子”,后来,“周旋”这个绰号便成了她的名字。她转入电影界后,在拍摄《风云儿女》时,有人建议她用“璇”代替“旋”,“璇”与“旋”同音,既保留了原来的发音,又含有纯洁如玉的寓意。她认为这一建议很好,于是正式改名周璇。周璇16岁那年,被电影艺术家袁牧之选为《马路天使》女主角。她在这部电影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上海旧社会底层贫苦歌女的艺术形象,受到人们赞赏。尤其是她的歌唱得“又甜、又松、又柔”,“如金笛鸣,沁入人心”,更受人喜爱,于是人们给了她“金嗓子”的美称。这个赞美她甜美歌声的绰号,伴随着她的艺术生涯传遍海内外,也使她成了当时最具影响的歌唱家和电影明星。但正当周璇艺术青春绽放光华时,却连遭厄运。先是夫妻不和,她1937年结婚,婚后发现丈夫对她并无感情,而且不断在经济上对她欺诈,后费尽周折才于1940年离婚。抗战胜利后,她又被人怂恿去香港拍摄《清宫秘史》,受到恶势力的包围,精神和生活上都受到摧残和欺骗,曾一度精神失常。1950年,她在朋友的关心下,回到上海,曾参加电影《和平鸽》的拍摄,正当其艺术才华得到重新绽放时,却不幸于1957年患脑炎病逝,时年还不到四十岁。(选自《中国名人绰号的故事》/张壮年 张颖震 编著/)

第五篇:中国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是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李清照少女填词》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读书》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从小连私塾都没有念过,但是他聪颖过人,勤学好问,终于成为建立明朝的开国皇帝。

《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车胤囊萤照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司马光警枕励志》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张三丰创太极》

张三丰,名全一,又名君实,号三丰,又号元元子,因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时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关于他的传奇故事当时曾经广泛流传于民间,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们大家都知道太极拳吧?太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柔中带刚!你知道张三丰到底怎么创造的太极拳吗?

《诸葛亮喂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三国时期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你看过《三国演义》,肯定不会忘记诸葛亮。至今,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传颂,许多人甚至把他当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吗,在诸葛亮的小时候,为了上学,发生过一些故事,好玩极了!

《玄奘苦学佛法》

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下一篇:中国钢铁行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