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培训心得

2022-07-15

第一篇:高中语文培训心得

高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上海培训心得

德江一中 陈玉

2017年12月11日至12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语文教师赴上海培训活动,在本次培训中,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培训体验,获益匪浅,下面我就本次学习谈一点个人心得:

一、 全程名师讲学

本次培训的行程安排很满,本以为漫长的培训会令人身心疲惫,但实际不然,我被这次的培训专家们深深折服,他们所讲的每一个话题都能引起我莫大的兴趣,在本次培训中我们聆听了以下专家的讲座:上海长宁区教育学院院长、特级校长陈晞《在变化的时代寻找教育的力量》,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的《新高考、新思维、新写作》,上海青浦区教育学院院长、特级教师关景双的《主题是课例研究行动》,上海语文学习编辑部易英华的《语文学科研究动态及论文撰写》,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王意如的《阅读的境界与进阶》,苏州西交大附中特级教师陈兴才的《写作教学》,浦东教发院研究部主任、特级教师兰宝民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各位专家的讲解极具针对性且细致耐心,对学习教师的问题一一作答,充分展现了上海市先进的教学理念,更带动了学习教师的思想积极性。

二、 先进多彩的教学理念

本次培训的专家各有所长,将他们潜心研究的理论思想和教学经验展现得深刻透彻,不得不让在座的学习教师深深折服。在陈晞院长的讲解中,我坚定了“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的立场,了解了他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质量观,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力,即认知力、决断力和表现力,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和高阶思维,从而实现学习的碎片化、知识的结构化和运用的综合化。在余党绪老师的讲座中,他主要从三个方面剖析了主题,一是命题——聚焦真实的思考与表达,二是说理是议论的核心,分析论证是说理的核心,三是常见命题的思维陷阱。在其讲解中我们了解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动向,当下作文写作教学的缺陷,学生写作时缺乏真思考和思辨性以及改变现状的一些具体做法,大受启发。在关景双院长的讲解中,我们明白了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主题式课例研修,他讲述了教师在职学习的三条定则:工作立场决定学习需求,真实案例催生鲜活经验,行动反思成就专业教师。从课题生成和课例研修两个方面对学习教师进行讲解指导,为在座教师今后的成长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兰宝民老师的讲座中,我们了解到语文课课堂是一种对话实践,是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问题聚焦于文本核心价值,挖掘文本内涵、语文特征、叙述模式和思路结构,使问题贴近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困惑点以及障碍点,使学生轻松理性的学习。总之,各位专家可谓是各显神通,从不同的侧面解读了语文的魅力,也充分展现了他们个人的风采,我大受感染。

三、 全面周到的安排与服务

在本次培训中,负责活动安排的叶翠容老师安排周到合理,待人热情亲切,关心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耐心的为我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负责接送的司机每天都准时到达,为我们介绍上海的地方文化和著名景点,每天培训结束后应老师们的要求载我们去想去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上海人的热情大方,不得不感叹,此次上海学习之行如此美好!

最后,通过本次培训,给我最大的冲击还是在语文教学理念与方法上我们与他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师的自我研修与专业发展也亟待提升,我深刻地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上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地努力与提升,才能得到作为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一:参加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10月14—25日,有幸参加了杭州师范大学举办的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研究专题培训班学习,按照学习计划我有序地完成了培训学习的任务,收获颇多。

在这期间,共观摩了来自四所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八位优秀语文老师精彩而有特色的优质课;还聆听了三位大学教授和六位特级教师或省内名师的讲座。他们是构建浙派语文教育的领军人物和理论的创导者。从张纪良特级教师处,看到了一位名师的成长之路,虽然充满艰辛,但乐趣无穷,榜样的力量在激励着自己;胡勤等老师的讲座,又让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理解;王光龙教授的讲座从一定理论高度对语文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做了阐述,加深了对学习方式转变的认识;彭小明、蔡伟两位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具体实践操作的指导,深入浅出,非常有指导意义;另外四所重点高中的教研组长的讲座,体现了各自的语文教学的特色,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由衷感谢组织者的精心安排。

当中感受最深的是杭二中钱增兴特级教师的讲座,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钱老师《阅读教学设计主问题策略探究》讲座,从两大方面做了阐述。一是课堂教学问题,二是主问题设计三步曲。有理论研究,又有具体事例分析,既有高度,又有实际操作,非常实用。试摘录部分观点:教学中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称之为“主问题”设计。它是对大面积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

1、“主问题”是对文本的概括和提炼,是一种整体阅读的问题设计。

2、“主问题”是在教师对文本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设计的,几个重要的“主问题”之间,是科学有序。

3、“主问题”的设计着眼于学生长时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所以,“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质高意远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具有“一问抵许多问,一问领多思”效果。然而,“主问题”的设计必须关注语文学习的读、写、说、思活动,关注学生更全面更自主的发展。因此钱老师将主问题设计概括为九个字,即聚焦准、脉络清、探究深,非常准确。

杭二中两位老师的公开课正好是钱老师这一教学理念的很好注脚。如上《记念刘和珍君》的老师,整堂课紧紧抓住两个词语:哀悼和愤怒,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教学非常完整流畅,赏心悦目。

另外还引发我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就是多媒体与黑板的关系。自从使用多媒体以来,许多老师就很少甚至不用多媒体了,所有的内容都在课件上,意味着所有内容都有了老师的预设,对课堂的生成置之不理或一棍子打死,因为不那样就与原来不一致了。而杭二中两位老师的幻灯片都不超过十张,而都使用了黑板,我想这是主问题策略的必然:主问题用多媒体显示,这是预设;小问题不能都做预设,要那样就禁锢了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思考。

通过学习有了很多的想法,但思考都还不成熟。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专家们地引领、点拨,是对我原有的教育观念的一次“洗脑”,摒弃了许多旧观念,旧方法,给予我的是更多的反思、自省和重构,为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摸索、创新,奠定了基础。我想这就应该是本次培训的最大收获。

这一阶段的学习马上要结束,我会将这里学到的带回学校去,在我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实践、探索,努力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二: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学习心得(1574字)

参加高中语文教师培训的学习,通过一段时间对专家讲学视频的学习、探讨新课程教学的优秀论文的拜读及跟同事的心得交流,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改革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出,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例如重视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的形成;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注重生命意识、环境意识、诚信意识、职业意识的养成。徐淀芳老师说,课标中提出的这一系列新的课程理念,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意蕴,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人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新课程把课本这本“小书”和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强调语文学科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是一个非常有新意的提法,是与“语文素养”相吻合的。“人文性”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

语文新课程不仅继承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重要的是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要教会学生掌握好工具必须引导学生到言语实践活动中去锻炼、去领会,自己去获得语文交际能力。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其形式灵活多样,尽量适应学生要求、符合学生兴趣。主要反映在语文课改中淡化字词句篇基础知识和文体知识的教学,但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中不教这些知识,而是教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与生活中学会运用语言,这是一种不同以往的新的理念。

二、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

语文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有一位专家说:“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其次才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语文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不是教师一味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一味地服从老师,也不是教师只能造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再是课堂的听众,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活跃的、充满生命力的学生;教师不再是站在学生的对立面居高临下,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教师不管在上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还是研究型课程,都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使得学生人人都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另外教师在教学反馈中,要善于评价学生学习地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

三、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

教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渠道;课堂,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阵地。把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这一直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中的误区。在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也要培养语文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新奇感转化为未知欲。步根海老师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培植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课程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中,要求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所提供的空间,体现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事实上,新教材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发展、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过程。我们教师不仅要承担起培训者的责任,更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明白:“语文教育是事业,贵在淡薄名利,默默无闻;语文教育是科学,难在持之以恒,求是求真;语文教育是艺术,美在享受母语,陶冶身心。”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三: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2048字)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那么,促进者的角色如何扮演?据专家分析,促进者的角色有几个特点: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由于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语文、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实验员、图书馆员之间的配合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 ,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在未来的新课程中,将出现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那么,哪些是课程资源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四: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1563字) 2014年7月27日至8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郴州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期间学习了马智君院长的《课堂观察与评价》、廖小平院长的《名师网络工作室的构建》《高中语文教学与检测命题技术》、李细前老师的《2015年高考备考策略及资源构建》、郑际泉老师的《阅读教学对策研讨及资源构建》、陈稳源老师的《作文教学对策研讨及资源构建》、张孟光老师的《高中语文内容的呈现方式研究》、何忠朝老师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以及黄爱平老师的《自主招生辅导研究》等讲座。这些老师既有对语文教学研究颇深的教育专家,也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聆听他们观点鲜明、内涵丰富、理念先进的讲座,让我获益匪浅。

一、学习,是语文教学永不涸竭的源泉。

毛主席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荀子说:“学,不可以已。”对一名老师而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现在在中小学教师最普遍最严重的一个现象就是,爱读书的老师越来越少。不读书怎么学习?有些老师会说,我们一天到晚要备课,要改作业,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抓教学常规,还要应付各种检查,哪里还有精力读书。是啊,现在老师一天到晚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各种常规工作令老师们精疲力竭,但这不能成为老师们不爱读书的理由。据调查,中国现在全民不爱读书,人均年读书才四本左右,比起一些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不爱读书也是自然的。

但不读书,不学习,导致一些老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知识储备有限。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决定着教学的精彩程度。语文教学牵涉面广,没有丰富的知识,语文教师就无法如鱼得水。因此,我认为,要做一名名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不仅要读书语文方面的书,也要读其他方面的书。由语文老师带头读书,形成一个人人爱读书的校园氛围,教学就会变得有趣而轻松。

二、研究,是语文教学精益求精的方向。

把教书当做是一个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有了事业心,就会去琢磨研究。一天到晚,只知道拿一本书去教的人,他的教学不会有魅力。只有不断总结,认真研究的人,才能掌握教育的精髓,轻松驾驶教学。

把教育当做事业来抓,就要求我们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要研究,首先要学习,只有学习深了,才能有研究。现在,有许多教师也在学习,但往往学习不深,今天学黄岗,明天学洋思,后天学杜郎口,学来学去,啥也没学到,甚至越学越糊涂,有些老师就感慨,教育改革这么多年,现在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教学语文了。我认为,研究要有自己的方向,不要人云亦云,找准方向后,要深挖,不要浅尝辄止。课堂教学时,备课求“深入”,教学求“浅出”。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高效有趣,吸引学生。

三、创新,是语文教学永远常新的动力。

语文教学,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活力。很多学校去学洋思,去学杜郎口,结果成不了洋思,成不了杜郎口,真正的原因就是他们在模仿,他们没有因地制宜,没有创新。单纯的模仿,绝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语文教学非常灵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成功模式,机械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创新是语文教学一个永恒主题。而创新又是在扎实深入的学习,精深严谨的研究之后,才能做到的。只有在丰富的学识,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谈创新。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认为,我们重点可以在三个方面研究创新,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方法,三是教学形式。在教学内容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学方法上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以上几点,就是我此次参加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的一点体会和感想。总之,这次培训班引起我的一些思考,发现了一些问题,激起了我心底由年纪渐长而渐去的教学激情。最后用屈原一句话与各位共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五: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3445字)

市教育局于11月17日至11月21日选派东营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50人及小学英语教师50人赴上海学习,我有幸忝列其中,一周的时间里通过理论引领、专题解读、课堂观摩、座谈交流的形式,系统的学习了高考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改革等教育教学的前沿理念。在这几天的学习时间里,我们走进名校,近距离地感受发达地区的教育,开拓了视野;向名师学习,释解了内心的疑惑;观摩名师的课堂,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更激发了自己教育教学的热情。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梳理如下:

面对高考,关注高考,研究教育改革。

高考是我们作为高中教师不能回避的话题,尽管我们身边充斥着对高考种种弊端的质疑之声,但是现在高考仍然是改变学生命运的一条捷径,中国的孩子仍然需要高考,需要更优质的高考,因此高考制度改革必然成为我们关注的教育焦点,也是我们教师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11月17日,著名的教育学者熊丙奇给我们做了一场题为《高考改革与学科导向》的报告,熊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将高考改革的措施、意义、影响完全脱稿的形式娓娓道来,重点给我们解释了《全国高考改革的方案》,虽然在今年的《方案》一经公布,我们学校也组织了学习和解读,自己也浏览了一些条文,但是,却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浮光掠影的过了一遍而已。经过熊教授的讲解我对于高考的科目改革,特别是英语科目的调整以及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英语一年两次,考生可以选择最好的一次计入高考,以前我认为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熊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这并不会减轻学生的负担,比如一位上海考生2017高考,因为上海实行等级制,共分11档次,即便是考生第一次考入第一档,他也会参加第二次考试,为什么呢,他参加了,那样就可挤压下一档的人,以确保自己的高考一等次的地位不动摇。这一点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他又结合《方案》解读了高考科目改革,录取制度改革,自主招生改革、沪浙两地的高考试点情况以及教育公平问题。原来感觉高考改革那是专家的事情和我们普通的教师没有多大的关系,今天,听了他的演讲,我发现我们必须面对高考,关注高考,研究高考改革。只有这样我们教育教学改革才有更明确的方向,我们才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高考的动向和未来教育的趋势,甚至教育的本质问题。

特别是国家近期颁布的一些高考或者教育的一些调整与改革,例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是我党的全会第一次将教育问题写入报告,目标直指教育公平,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责无旁贷的增强本领,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才不会让国家的蓝图落空。小的教育问题也很多,“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育概念的到来,也必然要求我们既要坚守,也要纳新,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提升自我的教育科研水平。

开发课程,重组教材,丰富校本资源

高考改革的大势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以满足高考考生多元选择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给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挑战,今天他就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对于“编书”大多数老师感到力不从心,不经意间就感觉到了“看花容易绣花难”的尴尬。但是想破解高考多元需要的困境,就必须积极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课程,才能真正指向学生的能力发展,熊丙奇在讲座中提出建立国家统一课程和地方个性课程相互补充的完美课程体系,我们教师首先就必须树立校本课程的观念,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高考改革的需要。很多学校都已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将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种课程进行了和谐对接,这就需要我们做内心有课程理念的老师,有课感的老师,不仅能够掌控课堂,而且还要由课堂走向课程。例如,有的学校结合学生和社会变化的背景进行了学生生涯规划教育。

丰富校本课程资源,仍然要立足教科书,读懂文本,读透文本,正如上海复旦附中的黄荣华老师说----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搞清楚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作家写了什么”的追问,是文本研究的开始,没有这踏实的一步,后面诸如作品的主旨是什么,作品具有怎样的特征,这样一些问题就很难展开。创造性阅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更要有第一步阅读做基础。比如王国维的“三种境界”绝不是凭空创造的,就是在对晏殊、柳永、辛弃疾三位词人的作品精熟之后的天才创造。

复旦附中的黄老师的单元贯通写作实践就是对教材的一种成功重组,在报告中展示了他的“单元贯通”的教学理念和“贯通”教学的基本风貌,让我们一睹“有个性”教师的风采。他立足语言这个语文学科的根基,致力于在鲜活的文本中抽绎文化的因子,在抽象的文化中注入生命的活力,以我对语文教育的理解,我觉得他是抓住了语文教育的核心问题,值得思考与借鉴。特别是通过学生展示的“‘我’之追求”一课,让我领略到了对教材重组,其实就是对教材的丰富,这种方式无疑是一种成功的课程资源开发。

深入文本,个性解读,提升科研意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特别是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自己深知自己的不足,因此此次赴上海学习自己还是有很多期待,渴望通过此次学习让自己获得更加先进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以及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通过这几天的学习,结合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自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教学必须立足“语”和“文”的训练,深入文本,增强文化视野,提升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正如复旦附中的黄老师所讲的一样,“我们现在的课堂师生都在文本的外围转,所讲的内容有些纯粹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学会了媚俗,最终把语文课堂的重要意义——培养人的崇高感情与敬畏情怀丢失了”。这确实令人心痛,我们必须真正的深入文本,才能真正的解读文本。

深入文本,首先就要充分认识文本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思想价值,智慧(思维)价值,艺术(审美)价值,语言开发价值,写作模仿价值。特别是对“智慧(思维)价值”、“艺术(审美)价值”、“语言开发价值” 这3方面,大都没有深入开掘。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这一”文本在“这一”单元对“这一”学生群体在“这一”阶段的独特价值,就是“这一”课堂的教学目标。这里用了五个“这一”,表明教学目标的特殊价值,或者说唯一性。所以,教师备课首先要花大功夫的,就是对教材的独特意义的理解,特别要将对学生的理解纳入对教材理解中。这样,你的每一堂课就是独特的,是不可复制的。至少你对教材于学生意义的理解应当是别人不可替代的。这种个性化的解读,文本的个性层面主要包括:文本独特的情感、思想及其独特的表现形式。

上海市进才中学的语文特级教师指出:要想做到独特的、个性化的文本解读,应该不断增强语文科研意识和能力,让自己通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能”。他提示从对试题、对教法、对作家作品、对教材体例、对考纲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有目标的钻研。同时,还要在读书学习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自己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方向发展。

开放自由,奠基终身,提供幸福教育

以上是我通过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从上海回来,回到我们的校园,还是发现了上海与我们教育的距离。“大上海”,真的一点也不错,自己对上海的印象就是大,但是我发现他们的校园却很小,比如上海的光明中学只有9.6亩,比我们的小学还要小,但是他们教育的开放自由的“大姿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学生自己的空间还是很多的,自己支配的空间较大,也许使他们学生的层次和我们的不同,我感觉他们的老师敢于大胆放手;而我们的教育还是比较保守的一种,当然这是地域环境,教育理念的不同,他们的教育更体现出一种大气和自信,而我们的教育替学生包办的太多。

其实比较这两种教育的不同,我想这都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与关心,都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都是满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渴望自己的学生们成才、成功。我曾仔细思考,我们做老师,做班主任、做学生工作者,到底我们在为谁工作呢?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曾经为了自己的教学成绩而工作,对学生严格要求;我也曾经为了获得个人荣誉而努力工作;有时候也会静下心来思考,这种工作我真的幸福吗?直到阅读了窦桂梅老师的书籍和事迹之后,我发现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开始成为了自己思考的角度,自己现在的这个班级,我充分的发挥学生自治,和学生商量着管理班级,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真的很幸福,因为自己真正的在做真教育,我不再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我的关注点真正的转移到了为学生的生命奠基的高度,为学生的未来而工作,自己感到很幸福,其实学生也会很幸福。

以上是自己一点浅薄的认识和体会,此次培训过程中的所学自己将会在教学中不断践行,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学习心得

2012年12月22日,xx市高中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在我校举行。我听了两节优秀的课堂和邹国金教授的精彩讲座后,感慨颇多,受益匪浅,现将我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注重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

邹国金教授向我们强调了提高语文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对此我也深有同感:提高语文教师素质是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与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个人业务素质有很大关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我个人认为,应该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的知识储备、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多方面。而要提高自己的语文专业素质,就要不断充实知识、锻炼技能,并在不断实践和总结。提高语文教师素质,能够提升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要注重对文本的解读。

邹国金教授品杜甫和王维的诗,重在回归文本解读。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可以在文本找到相关的痕迹。一度被大家所忽视的王维“空”的佛家思想,在邹国金教授的点拨下,我们恍然大悟。对着文本品味,我们在字里行间,会有惊喜的发现。这些发现,也许不同于教参,甚至和教参相背驰。但这些“发现”,是否也是在新课改下关于“探索”的体现呢?

重视回归文本,重视对关键字句的品味和揣摩,这是“深读”文本,“深思”文本,“品味”文本的体现,也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重要的学习方法。赏析诗歌,除了从整体把握诗人的感情外,还要具体分析诗歌的意象和品味这些意象所创设的意境,从而感悟在这些意境下诗人的思想情感。散文也如此,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由景看情。而“情”的发现和感悟,无不是立足于文本。

语文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好词语,好句子中去发现美,鉴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这也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要求。

通过这次培训,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今后,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取得更大进步。

第四篇:高中课改语文培训总结

普通高中课程培训高三语文总结

四川凉山州金阳中学刘国强

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

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

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因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几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

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

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

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弘扬。又如,近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相互交流和沟通,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

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教师相互学习和结识的平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习

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高中课改语文培训总结

普通高中课程培训高三语文总结

四川凉山州金阳中学刘国强

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认识。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

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

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因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几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

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

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

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弘扬。又如,近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平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平台,集中学习,相互交流和沟通,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习,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

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教师相互学习和结识的平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习

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五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培训有感

原创: 胡化星

这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培训10月23--26在无锡举行,全省600余人参会,也标志着我省语文教学的转型,改革的步伐又往前迈出了一大步,此次培训中许多新观点、新要求、新变化令与会者眼界大开,感叹教好语文、学好语文真的不简单,当今语文教学现状很多老师还是以刷题为主,学生刷完之后,很少有下文了,而且一些老师甚至告诉学生一些所谓的答题模版、套路,这些在以后考试中基本上无用武之地。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认清形势,充分了解学生现状,发现问题,找准对策,集思广益,把本校语文搞上去,从近年来的高考成绩统计来看,徐州一中的英语均分、运河中学的语文均分在全省位居前列。这不是说这科的哪一个老师强,而是说明这科目的整体团队强,侧面也可以看出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优秀,当然这些均非一日之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语文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基础知识、现代文、文言文、作文都有各自的体系,例如基础知识考查的:字音,字形,成语,病句等;文言文考查的: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高一开始就要开始积累,广泛阅读,砸实课本,例如买一本高考成语书,日日背;买一本文言文习题,天天做;买一本阅读理解,时时看。这些都是"双基"的基本要求,高一年级的树木花卉、亭台楼阁;高二年级的山水情思、传统美德;高三年级的家园亲情、浩然正气,都是有文言文课文和它一一对应的。诗歌、小说、散文、说明文等都是分单元进行设置,老师要教会学生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如果老师没有高阶思维,课本构架不清楚,在课堂上就无法传授给学生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知识。

这次培训都在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核心素养的提升,要让语文真实起来,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语文实践为中心,现在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很多:网课、手机、电脑、电视、阅读器等,都是孩子获取知识的便捷途径,晓说、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科学探索、新闻报道哪一个都可以开阔孩子们的知识视野,融入社会,了解风土人情;走进自然,享受风花雪月,有了这些文学积累沉淀,作文一定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有故事的人才能写出有故事的事,那些靠苦练范文模版、闭门造车、无病呻吟、作文套路的,不可靠,以后将很难拿到高分。

以后的语文试题将会更加灵活,小编简单举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考题一:你还能写出与这两句表达意思相近的诗句吗?考题二:谈谈你理解此诗的情感倾向和象征意义?考题三:假如你是老师,面对初一学生,你怎样让他们了解这首诗的诗歌特征和表现手法?这样出题,表面上看起来不难,但是如果没有丰富的语感沉淀和大量的习题积累,也是拿不到高分的。

语文的失分可以说几乎是不可避免,它不如数理化,对错分明,但是可以在试卷上把自己的失分点找出来,如作文要确保50分以上;现代文阅读不能错几个,减少自己的弹性失分,这样在做题时就有了针对性,每次练习后,都要及时反思总结,自己的语文素养肯定就会慢慢提高。有句话说的好:对于好学生,语文是用来锦上添花的,不是用来雪中送炭的!换句话理解就是语文在优秀的学生之间是拉不开分数的,如果语文能考个120分还想突破130分,最好权衡一下自己各科的时间分配,还是先看看数学、英语等科目能考多少分吧!数学没上140分,英语没过100分,就不要和语文太较劲了。

语文课程标准改革很快就会落实,真正有语文素养的学生必然会脱颖而出,所以说现在的家长不要担心,以后的家长就更不要担心,二胎三胎的孩子那么多,一定有孩子给你们孩子当分母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语文听课总结下一篇:高中写作常用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