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应急管理论文

2022-04-2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高校校园应急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已经成为当下人们了解信息、传播信息以及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而高等学校内外部环境也由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信息化的负面的因素对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在当下高校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对高校应急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高校校园应急管理论文 篇1:

应急管理视角下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机制探究

[摘 要] “互联网+”下大学生信贷消费呈现消费事项的广度化、消费场景的虚拟化、支付方式的数字化、产品营销的精准化等新态势。湖南高校在校园网贷风险防控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校园网贷风险预警过程中还存在风险预警重视不足、预警组织机构缺失、预警信息监测滞后、信息发布多头化等问题,亟待从组织保障机制、信息监测机制、信息研判机制、信息发布机制等方面健全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机制。

[关键词] 应急管理 湖南高校 校园网贷 风险预警 预警机制

校园网贷是指在校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其他民事主体提出借款申请,然后用于消费的一种借贷方式,其本质是民间借贷借助互联网载体而进行的一种金融创新,是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重要体现。[1]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观念难以避免各种网络思潮的冲击,尤其是当下盛行的网络超前消费观念。行为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受其心理、性格、环境以及思想元素的支配,本身具有不可控特征。[2]显然校园网贷是大学生超前消费观念支配下的超前消费透支行为。然而,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风险防范能力难以匹配其旺盛的网络信贷消费需求,存在延迟满足与即时满足、发展性消费与过度消费、诚实守信与债务违约等矛盾。校园网贷在满足大学生即时的发展性消费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信贷风险。这极易扰乱学生正常学习秩序,甚至影响高校稳定。为应对校园网贷潜在风险演变成突发事件,高校应积极构建校园网贷风险预警机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自“校园贷”负面事件曝光以来,湖南高校逐步引起重视,尤其是2016年4月份后,相继开展“校园贷”教育工作,重点排查不良“校园贷”,及时对涉及不良借贷的学生进行合理干预。2017年9月2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湖南省教育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南省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坚决抵制校园非法网络借贷行为的倡议书》,倡议在校大学生自觉抵制以““校园贷”、“现金贷”、“美容贷”、“培训贷””名義的非法金融活动,坚决抵制各种非法网络借贷行为,有效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同时,倡议在校大学生始终坚持以学业为主,积极倡导理性消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坚决抵制各类非法网贷行为;确因生活困难或学业需要申请贷款帮助的,主动向父母或学校反映困难,坚持由家庭出面或学校统一组织,通过正规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助学贷款等业务;不慎陷入“校园贷”、“现金贷”、“培训贷”、“美容贷”及其他民间借贷纠纷的,第一时间向学校、家长报告情况或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或寻求帮助。

一、“互联网+”下大学生信贷消费的新态势

(一)消费事项的广度化

“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信贷改变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态、消费方式,使其需求在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呈多元化,使其消费行为呈现常规性、普遍性的特点。就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事项来看,从购买电子产品、化妆品、服饰等基本生活消费事项,到购买奢侈品、医疗美容、外出旅行等符号化消费事项,再到培训支出、创业支出等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事项的种类日益增多,范围越来越广,涵盖了大学生的基本物质生活消费需求,符号化消费需求以及发展性消费需求等。

(二)消费场景的虚拟化

传统消费由于时间、空间限制,在消费内容、消费时空上都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互联网消费由于成功运用了互联网技术,使得传统消费的时空限制趋于消失,形成了一种无边际消费模式。[3]因此,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大力普及,“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信贷,促使大学生信贷消费场景从购物商场等线下实体店转为线上虚拟网络商城,实现了随时随地实时消费。虚拟化的消费场景契合了当下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时代特点与群体特征,极大提升了大学生的消费兴趣。无论是纵向延伸,还是横向拓展,均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群体旺盛的消费需求。

(三)支付方式的数字化

手机、ipd、电脑等移动工具是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消费的终端载体。借助支付宝、微信、闪付等第三方支付软件工具,大学生可以实现网络信贷消费的即时化和无纸化。这不仅使消费行为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更使消费行为无需在通过纸币进行完成。通过移动工具和支付软件工具,实现了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支付方式的数字化,省去了取现环节的不便利性。更为重要的是,让尚未固定经济来源且“囊中羞涩”大学生,将其原本延迟的消费需求实现了即时性的满足。

(四)产品营销的精准化

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商品搜寻的消费支撑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借助大数据技术,大学生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等数据信息被归纳统计,从而实现网络信贷消费供给方精准地推送个体偏好的商品和服务。在天猫“双11”、京东“618”等购物狂欢节刺激下,这些网络消费信贷产品营销更显精准化。同时,网络信贷消费供给方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需求,抓住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产品设计和营销,同时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细化分类,按照不同时段推送产品和服务,甚至存在一定的诱导消费等现象。

二、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风险预警重视不足

自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之后,湖南高校开始针对校园网贷集中开展风险排查与教育引导等系列工作。就实际效果看,多数高校重视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认为大学生是完全民事行为责任主体,有权使用校园网贷,无需重视”的现象,难逃疲于完成上级任务的嫌疑,没有起到积极引导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的深度,甚至更没有上升到高校安全管理的高度。在此之前,少数高校主动开展了关于校园网贷日常风险提示工作。由此可见,高校管理者关于校园网贷的风险预警意识薄弱,风险预警重视亟待提高。

(二)預警组织机构缺失

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多是按照教育部的政策以及省教育厅的要求进行设置,表现为应对校园网贷高发期的临时机构。这种机构设置简单,一般表现为校-二级教学单位两级,同时会明确牵头负责部门。而真正察觉、掌握校园网贷真实情况的往往在班级层级,甚至寝室。但实际中校-二级教学单位-班级的三级预警组织机构普遍缺失,具体执行过程中绝大多数是二级教学单位来具体执行。此外校园网贷风险预警人员以辅导员等学工群体为主,辅以学生干部,专任教师尤其具备金融、法律等专业知识的教师参与少之又少,亟待改善。

(三)预警信息监测滞后

网络消费信贷兼具无边界化和分享性的特征。某一校园网贷产品在短时间内便可吸引客观的大学生。而对于不良校园网贷,一旦大学生涉足,就如同深陷陷阱;对于针对特定需求的大学生群体,某些网络信贷产品或服务可能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因此若没有预警信息提示,大学生则可能越陷越深。就实际情况而言,若本校没有发生校园网贷恶性事件,则存在“平安无事”的管理心理。在兄弟院校已发校园网贷极端恶性事件,并引起上级教育部门重视与警示时,高校则开始进行深入监测,进行情况摸底,进行风险提示,而不是让预警信息监测常态化。

(四)信息发布多头化

校园网贷涉及多个相关主体,“裸贷”等负面事件极易使其陷入社会舆论漩涡,导致公众对于政府管理金融监管部、高校教育部门等产生负面认知。显然,这不仅对大学生个体产生巨大影响,还影响其家庭;更有甚者,影响高校稳定以及形成重要负面社会舆情。因此,在校园网贷风险防控过程中,宣传部、保卫处、校团委、学工处等高校职能部门皆有可能接到上级部门的文件要求,直接在本高校内部发布,导致校园网贷风险防控相关信息发布多头化。而二级教学单位则要根据职能部门所发布的信息进行风险排查、风险提示、教育引导等系列工作,从到导致高校基层单元班级组织接收“任务”过多而疲于应付,流于形式。

三、健全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机制的实践策略

(一)完善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组织保障机制

组织机构是实施预警的前提和基础。完善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防控的组织保障机制,要建立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二级教学单位等三级预警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主体责任,层层传导,思想上紧绷高校稳定大局这个弦;要建立二级教学单位-班级-寝室的三级预警工作实施组织,将预警组织的“触角”直达更能真实反映学生消费状况的寝室。

(二)健全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信息监测机制

实施日常监测是对校园网贷风险实时预警的基础。在学校管理部门层面,形成以保卫、团委、学工、财务、宣传等部门联合监测的格局,重点监测不良校园网贷平台的风险节点,尤其是被金融部门、教育部门进行通报的校园网贷平台;在二级学院或系部层面,逐步形成以学生工作分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干部-班干部(寝室长)为主体的四级监测队伍,重点监测消费行为异常、参与校园网贷代理的学生个体。通过两个层面的日常监测,重点学生群体在重要时间节点的过度消费等消费异常问题行为,以及及时发现不良校园网贷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

(三)完善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信息研判机制

预警信息研判是明确风险等级的基础性工作,而风险等级也直接决定着预警信息的“轻重缓急”。一方面,对于重点监测群体在重要时间节点的消费异常信息,高校宣传部门等要及时进行细化分类,整理出不同重点监测群体在不同重要时间节点的潜在风险点,并标注相应等级;另一方面,对于监测所获的不良校园网贷信息,高校保卫部门要明确不良校园网贷可能造成的各种风险,尤其是涉嫌犯罪的校园网贷平台和校园网贷组织,更要直接标注“拉黑”等级。

(四)健全湖南高校校园网贷风险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校园网贷风险的实时预警是在对监测信息研判的基础上开展,并依据风险度的不同而实施不同级别的预警。在预警信息发布主体上,要统一由同一个学校管理部门发出,再逐层到二级学院或系部、行政班级,避免多头预警、产生混乱;在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上,利用学校官站、校园广播、团委微信微博公众号、橱窗、QQ等多元方式及时进行发布。在预警实效上,注重二级学院或系部、班级层面的信息反馈,确保校园网贷风险的预警信息覆盖到每个学生个体。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艳华.校园网贷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机制[J].行政与法,2017(7):109.

[2]大学生网贷消费行为解构与抑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8):129.

[3]杨继瑞等.“互联网+”背景下消费模式转型的思考[J].消费经济, 2015(12):4.

作者:杨志伟

高校校园应急管理论文 篇2: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已经成为当下人们了解信息、传播信息以及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而高等学校内外部环境也由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信息化的负面的因素对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在当下高校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对高校应急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全面加强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轻突发公共事件对高校的不良影响,已成为应急管理体系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信息化 高校

【基金项目】陇东学院青年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XYSK1402。

引言

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公共危机的曝光率大大增加,传播时间迅速,范围广,影响广泛,甚至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传播谬误,舆论跟风现象严重,特别是网络成为了谣言的助推器,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高校学生在知觉、判断、认知上缺乏成熟的辨别能力,情绪易激动等等,传统的高校应急管理方式措施存在着应对不及时,效率不够高,处理不够人性化等弊端,未能很好地协调突发事件对高校的影響,导致突发事件相关者权益得不到保障,激化了学生的不良情绪,并将不良影响转化到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将危及到高校治安和稳定,不利于高校的长期发展和建设。而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持续增长时期,隐藏于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各种复杂不稳定的因素,社会资源的分布不均,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深层次矛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高校校园公共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一系列高校的突发事件让高校的应急管理的完善迫在眉睫。

一、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作为社会中思想最为活跃敏感的一份子,高校为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特殊的复杂的环境、这就导致了高校突发事件主客体的明确指向性,使得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社会性、不确定性的特点。

我国对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方面法律体系不够健全,虽然就数量来说是比较多的,但是这方面的立法不够统一,不够集中,同时国家也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当代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高校管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同样没有制定出专门针对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综合性文件规范,并以此来指导高校的应急管理工作的依法进行。

管理者缺乏对于突发事件的正确认识,应对不及时,导致高校突发事件频发,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缺乏组织化的应急管理机制,高校关于应急管理的日常的教育培训、预备防范、紧急突发事件安全预防演练等工作同样也停滞不前。以学校为主体的学生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淡薄。

高校管理者管理理念滞后。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管理者担心不良信息公开会损害高校利益,破坏高校形象。或是一些管理者过于重视政绩害怕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害怕自己的仕途受到影响。出于种种考虑,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成信息发布滞后导致谣言和猜测对公众误导,引起更大的恐慌,让局面变得更加被动,大大增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难度。

我国高校的应急信息交流网络不健全,对突发事件的各方面信息缺乏高效、精准的收集,甚至在信息收集过程中会出现,各环节信息无法共享,信息的报送渠道受阻等现象,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收集工作的进程。导致了高校应急效率低下,耽误突发事件处理的最佳时机。当代大学生面临学业、就业、人际关系、情感等多方面压力,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大学心理教育缺乏,缺少必要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措施。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措施

建立健全我国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使高校应急管理有法可依。同时各级高校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应急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来指导高校应急管理工作依法进行。

建立健全高校完善的突发事件预案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所谓应急预案,就是对应处置应急突发事件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一套全面完整的防范体系。同时不断对预警机制与预警预案进行调整使其不断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改进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能。高校应定期展开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不断完善预案。建立健全多层次检查监督机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合理可靠的监督检查能够有效地预防其发生,要不断完善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检查监督为主,学校纪检部门、广大师生、社会媒体舆论监督为辅的多层次监督体系,利用多层次监督检查机制防患于未然。

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一点就是培养专业化的应急管理人员。作为高校管理者应提高应急管理意识,进行必要的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熟悉并熟知高校应急预案的内容,掌握在不同类别事件中相应的应急管理技能,学习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应急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以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应急预案,熟悉上级部门的政策文件,清楚自己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和拥有的权利的关系,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在法律范围内有序进行。同时,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干预,强化学生安全意识。我国当前高校教育过度的重视科学文化教育,没有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造成了大学生对危险观念的淡薄。此外大学教育缺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使大学生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压力得不到及时释放,愈演愈烈造成严重后果。最后,当突发事件已经发生时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立”把学生生命放在第一位,同时保障受众人群的信息畅通防止引发不必要的恐慌与谣言。同时对突发事件损失情况、重建能力以及可能受到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尽快组织高校师生尽快恢复工作、学习与生活。最后,启动责任追究机制,深入、细致地调查突发事件的起因、性质以及影响,对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绩效成绩进行评估,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出现决策失误、工作失职、监督不力、滥用职权等现象进行相关责任追究,防止类似事情的再发。

参考文献:

[1]钱伟超.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4):161-163.

[2]刘会亮.高校突发事件预防法律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3]张着.高校危机管理防预体系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4]刘杰.知情权与信息公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6]刘伟,张万红.高校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的比较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社,2009:3

[7]谢施莹.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作者:张婧华 孙娜

高校校园应急管理论文 篇3:

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调查分析和经验总结等方法,对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创新与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足球进校园”部署的理解,对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有关校园足球的具体要求,以及借鉴先进的校园足球教学理念,制定出适用于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发展的管理制度,并力求在实践中探究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创新发展路径,提高参与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水平,扩大五人制足球在高校及社会的影响力,创建校企合作模式,为社会提供有足球特长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关键词: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路径

一、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一)发展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的意义

1. 2016年《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中再次要求普及校园足球,随后出台的系列政策也体现出国家的高度重视,而推动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的计划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加快发展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国家五人制足球发展水平的基础工程。在国家以足球运动为突破口,全面带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的指导思想下,足球作为一种体现团队精神的运动项目,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健全当代大学生人格的教育手段,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且发展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是提高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普通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在整个校园足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高校开展五人制足球相对于十一人制足球有着一定的优势,首先受场地条件限制小,可以在较为局限的场地条件,或者是在室内的场地内进行;其次,不受天气因素影响;第三,比赛时间灵活,规则较为简单;第四,因为场地较小,所以使得身体对抗和反复的冲刺跑增多,这一因素使得比赛相比较十一人制足球赛对抗更加激烈,比赛节奏更快,观赏性更强。综合这些因素,五人制足球在高校中相对与十一人制足球更加容易开展,更容易推广,更容易学习。

目前,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在校园足球中小学的足球比赛,大部分是以五人制足球比赛为比赛形式,而中小学校园足球作为基础足球教学,为五人制足球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帮助学生在进入高校后能与高校五人制足球相衔接,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参与到校园足球运动。

(二)發展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1. 各高校在校园足球重视程度上不一,没有全面将校园足球的政策切实落实到位。在校园五人制足球的发展历程中,对于五人制足球运动的理念以及重视程度一直是左右校园五人制足球发展推进的重要因素。学校领导层重视如否,直接影响校园五人制足球发展的顶层设计。目前,很多的高校在校园五人制足球的发展重视的程度不高,直接导致了高校五人制足球的运动时间和竞赛时间不足,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可利用资源较少,再加上对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的激励机制以及高校内部的五人制足球竞赛的组织管理不完善,使得高校五人制足球的发展缺乏一定积极性,使得五人制的推广也变的较为困难。从整体上看,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的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五人制相关发展政策的难以落实,同时领导层思想不统一,较为容易出现分歧,则政策落实就缓慢,其实施方案就难以统一,最终导致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发展呈现“原地踏步”现象。

2. 对于如何提高校园足球的教学及竞赛没有具体统一的规划和实施办法。政策是校园五人制足球发展的灵魂与动力,教学与竞赛则是校园五人制足球发展的具体实施手段。首先,教师在校园五人制足球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是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校五人制足球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及指导训练和比赛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足球五人制足球运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和高校五人制足球人才的培养。与目前高校十一人制足球的教师水平相比,高校五人制的足球教师多数是从传统的十一人制足球教师转化而来,所以专业水平不足,从五人制足球的运动经历和指导竞赛以及训练的水平上看也比较薄弱,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的教学水平和竞赛水平。

其次,体育课教学是普及校园五人制足球的基础,通过体育课的教学提升学生对于五人制足球的兴趣,也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不断的增加校内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参与人数,同时,体育课教学也一直是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的主战场。然而,自校园五人制足球推广以来,由于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教育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足球运动概念上,教学方法也没有根据五人制足球运动的特点及时的进行更新,缺乏先进的与国际和社会接轨的足球理念,且较少有普通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五人制足球发展规划来设计属于自己本校的校园五人制校本课程。最后,校园五人制足球竞赛存在的许多问题:一是,高校五人制足球竞赛是普及校园五人制足球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年进行的具有影响力的高校五人制足球赛,赛程较短,场次较少,能够给予学生的锻炼机会较少,难以提高高校五人制足球竞赛在高校学生中的参与度,并且,对于高校校园足球五人制竞赛的赛事推广,推广仅仅只是存在于校内和高校的校际之间,没有向社会拓展,也没有制定良好的社会推广和赛事宣传方案,故高校五人制足球竞赛在社会上缺乏一定的影响力,也缺乏品牌效应;二是,高校五人制足球竞赛也是中国五人制足球运动的运动员选材和检验高校五人制足球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高校五人制足球竞赛仅仅只是作为一项赛事,其人才培养功能和人才的输出功能没有体现,并且缺乏高校五人制足球竞赛的人才输出制度,没有将人才输送与职业联赛或者企业相对接,造成校园五人制足球人才的流失。

3. 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缺少专项经费支持。足球运动是一个经费投入需求较多,但相比较个人项目收效较少的运动项目,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经费的缺乏是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的直接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的发展。原因如下:一是经费的来源匮乏,目前经费来源主要以学校的拨款为主,而学校作为教育教学机构,大部分的经费都用与教学,能够用于发展五人制足球运动的经费较少,经费的来源较为单一,而社会中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于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发展,但没有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二是经费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无论是训练还是竞赛,每一项经费都没有合理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使用不当容易造成经费的浪费,并且经费的用途尚未做到公开透明,影响了经费使用的效益。

二、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发展路径

(一)做好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社会联动机制的顶层设计

首先,通过教育、体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引领、指导、普及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的理念及足球精神;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来提升校园五人制足球基础水平;通过学校加强校园五人制足球的保障工作,来推进校园足球的发展;通过社会组织的赛事与活动来提高高校五人制足球品牌效应,增加高校五人制足球建设经费来源;通过教育、体育主管部门及社会组织的合作、运作,加强对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工作融会贯通落到实处。遵循足球运动发展规律和校园五人制足球发展的现状,一并运用政策杠杆和经济杠杆,加强宣传力度,改善普通高校、学生、社会对于高校五人制足球的认知,提高政策执行力度,最终达到提高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重视程度,达到校园足球开展的预期目标。

其次,对校园五人制足球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联合监督和审查,建立校园五人制足球发展质量评估体系和评价机制,对现行的校园五人制足球发展政策和发展情况进行监督。针对现有校园五人制足球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对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进行监督、評估。现阶段,一系列评估制度的缺乏,是高校校园足球五人制政策落实中的薄弱环节。而评估制度的建立在高校五人制足球实施、改革过程中必不可少,而且尤为重要。

因此,合理运用评价机制对已有的校园五人制足球的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公正、有效的评估,同时结合教育、体育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社会监督是推进校园足球的有效手段;而综合利用市场、行政和法律法规手段,运用优胜劣汰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推进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顶层设计的关键。

(二)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第二十三条中提到:“扩充师资队伍。通过培训现有专、兼职足球教师和招录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教练水平。”师资在足球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发展有学校自身特点的师资队伍,也是目前普通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发展的关键点之一。提升高校足球教师的科研水平和理论素养,设立个人五人制足球理论学习发展目标和实践水平提高标准,在不断提升高校五人制足球教师水平能力的基础之上,招聘更多具有较高水平的五人制足球专业教师到高校工作,全面提升五人制足球教师、教练员的水平,为学校开展优质的足球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保障。

(三)积极推动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的校企合作

学校与企业,通力合作,是解决高校五人制足球发展经费匮乏、场地条件不足的有效途径。

首先,校企合作是校园足球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给予校园五人制足球发展资金上的支持,并为学校提供校外足球实训基地,解决学校场地不足的问题,学校则可以为企业输送体育专业人才,资源合理利用,推动体育产业和校园五人制足球的发展。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达成学校与体育企业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目标。学校可依托投资方体育产业优势,与足球职业俱乐部、足球产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创办足球培训基地,打造品牌进而申报特色足球学校,培养有特点、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足球人才。

其次,通过学校的影响力,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交流合作,通过一定的形式合作,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人员支持,获取一定的赞助;通过计划实施有效的宣传,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足球运动基本规律,创新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活动形式,加强高校内五人制足球意识宣传,校企合作加强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品牌建设力度,从而为高校五人制足球的发展争取更多可利用资源,获得企业和社会方面的支持。

(四)建立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竞赛联盟

构建并完善校园五人制足球竞赛发展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竞赛赛制,并建立与职业联赛相衔接的人才输送体系,保障校园五人制足球竞赛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校园五人制足球竞赛体系的发展完善,须坚持“普及为主,人才输送为辅;校内竞赛为主,校际竞赛补充”的发展思路。在完善的竞赛体系中继续选拔和培养优秀的运动员,为社会及相关体育企业,建立起完备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塑造完美的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竞赛的形象是打造有竞争力是发展有特点的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竞赛的前提条件。所谓形象塑造是指提升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竞赛的形象力度和社会知名度,通过设计一致的效果,运用合理的宣传方式和推广手段,将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竞赛的人才培养理念、文化及其人才输出目的传递出去,形成高校五人制足球特有的品牌形象,以凸显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的个性和精神,与社会和企业建立一种双向的、相互信任的沟通关系,从而使社会公众产生认同感和共同价值观,最终提升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竞赛的品牌效应,提高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人才培养和输出力度。

其次,联合企业,对高校五人制足球人才的输出进行规划。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对于五人制足球人才的具体需求,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的五人制足球人才,同时,在完善的竞赛体系中,对人才的培养结果进行检验,通过五人制足球竞赛来选拔优秀足球人才,并且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知名媒体或者网络电视,增加高校五人制足球赛事的曝光率,使得从高校足球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优质人才,能够获得更强的人才竞争力,也为国家输送更多优质足球后备人才提供一个选拔途径。

(五)完善运动安全风险防范制度

运动安全与运动风险,一直是学校以及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安全是保障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要素,安全要素已经成为了学生选择一项运动的基本参与标准。所以,在普通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发展中要积极加强五人制足球运动安全的教育、检查和管理,增强学生的足球运动安全意识,完善足球运动安全保险和安全保障,降低学生参与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安全成本,从而为学生和学校解决后顾之忧,增加校园五人制足球的参与程度。

1. 设立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应急方案。虽然五人制足球运动相比较于其他体育运动对抗较为激烈,常见的有意外划擦伤、碰撞。但通过风险评估,均是一个可接受的风险,风险水平较低,风险易于控制,通过对校园五人制足球的训练、活动开展、校内竞赛的隐性风险进行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设置风险防范应急方案,方案中应当包括防范等级、建立风险发生的信息报告和通报程序、重大风险及后果预测评估。因此,应当根据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的风险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周密的风险应急方案,明确发生事故的处置程序,购买相应的足球运动商业保险,保障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健康发展。

2. 开展足球安全教育,加强教练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从保护学生及降低学校安全风险的角度出发,保障学校五人制足球发展的安全性,学校有必要实施开展一定的校园足球安全、风险教育。主要真对风险的防范、管理监督和安全的责任,其中就包括了急性足球运动损伤的处理,足球运动中的纠纷处理等内容。同时,还必须对学校足球设施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足球训练设备的安全等加强管理,加强足球场地、设备管理、日常检查和设备维护,保证学生的安全使用。还要关注于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情况,以及学生的着装符合一定的要求等。足球教师和教练应认真学习风险防范方法,科学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场地、设备、学生和其他因素,合理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有利于增强校方对运动安全风险的敏感性,增强识别足球运动风险的能力。因此,通过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统筹安排,有效避免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的风险发生,使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能够健康发展。

三、结语

在举国发展足球运动的大背景下,高校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五人制足球特长的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是一项长期的发展目标。因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逐步完善校园足球组织管理体制,更新教育理念,加强监管管理,把每一项政策都应落到实处,夯实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发展政策、制度基础;二是要加强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尝试采用“引進来,走出去”的方法,提升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并通过引进高水平专业教师,从整体提高校园足球教育教学水平;三是要建立校园五人制足球“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企业提供资金、场地、实践机会,学校则根据企业未来人员架构,协同制定相应的五人制足球人才培养计划,为社会与企业输送足球专业人才;四是完善校园五人制足球竞赛体系,建立完善的高校五人制足球赛事品牌,塑造良好的赛事形象,提高社会美誉度,与职业足球和社会进行人才输送衔接,保障竞赛的延续性;最后,建立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安全保障体系,为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小平,夏青.校园五人制足球推广资源开发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2).

[2] 杨博.高校校园五人制足球运动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青春岁月,2017,(15).

[3] 陈云龙,夏青.校园五人制足球的特征及意义解析[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5,(2).

[4] 李毅.五人制足球在大学校园推广与普及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35):71-72.

[5] 林东序,蔡向阳,伊超.校企共建俱乐部模式对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的研究——以湖北大学五人制足球队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

[6] 张凡,刘荣.开展高等学校足球运动的新途径——五人制足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2):270-272.

作者:刘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学效率提高分析论文下一篇:文艺创作公共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