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园林景观论文提纲

2022-09-16

论文题目:吉林市风景园林发展历史研究初探

摘要:文章根据吉林市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将吉林市风景园林发展历史归纳总结为五个阶段,并遵循“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的原则,从山水、地形、植被、气候、社会、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众多的因素出发,分析促成和影响风景园林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原因,并总结地方风景园林发展史的研究对于城市发展建设的意义。依江萌芽期,主要论述西团山文化时期、夫余国时期的古人类聚落借助山地和森林得以生存,茅屋、地穴和古城掩映在山林地包围之中,原始的自然景观是风景园林的主要表现。西团山时期人类的居住地成为后人建城的基底,如今的吉林城是在夫余时期的南城子古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扩张而来。沿江转折期,高句丽、渤海国以及辽金元时期沿着松花江建设城镇,并在河滩地及冲积平原上开辟农耕地,林地的边界向山区推延,城镇周边的景观空间愈发开敞,出现“圣地”山林地、宗族墓园、庄园、专门的动物养殖基地等多种风景园林类型,各种类型的形制、严格的林地抚育政策都基本健全,由此反映出这一时期当地风景园林意识是有所提高的。在这一发展阶段,虽然吉林市的政治经济地位有所下降,城市建设活动较少,但风景园林的规模和类型随着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不断融合而稳步发展。依江生成期,明清时期的吉林市风景园林发展是吉林市风景园林发展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政治形势稳定,政权地位达到历史上的最高,城市景观风貌开始由古城的保守防御形态向现代的城市开放建设形态开始转变,乌拉古城的扩张迁移、早期船舶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使吉林市逐渐演变为工业城市。再加上封建帝王对风水思想的重视,清代吉林新城“四山一水”的风水格局演变为后世吉林市“一江三区”的城市基本结构。制造工业、木材贸易的发展使大量的原始森林被砍伐和破坏,区域的森林资源极大地缩减,即便如此,以培育林产资源的试验场、养殖地、园艺活动却蓬勃发展起来,建成了各种经营园地。明清时期,东北的封禁政策使作为满族聚居地的风景园林文化得以发展,主要的风景园林类型均达到前所未有的丰富,其中就包括筑边设施——柳条边构筑界墙景观,城市整体风貌、城市规划布局、衙署及工业园林、私家宅园以及书院和寺观园林等风景园林类型均可以通过文献或实物遗存进行考证。跨江初探期,主要论述清朝末期、民国时期和日伪统治时期的吉林城市的转型和城市景观风貌的发展。在社会背景动荡的情况下,吉林市的城市发展缓慢扩张,城市轮廓线和街道景观肌理逐渐清晰,桥梁建设技术的日趋成熟带动了滨江绿地的生成与发展,清朝保存下来的寺院、书院园林在这时期发展成为城市历史文化公园。社会阶级的差异化以及日伪统治者的入侵,使城乡居住建筑景观也呈现明显的阶级分化和民族差异。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时期虽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保护政策,但山林地景观实质上仍是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再次大面积减少,森林生态结构变得简单脆弱生态。丰满水电站的建设改变了市域内的生态环境,“雾凇”景观更加著名。稳健发展期,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吉林市虽然提出建设具有一定魅力的国际花园城市的目标,但“化学工业为主”的城市性质的确定以及“园林意识”的薄弱,使得建国初期的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步伐仍然缓慢。人口增加,大幅度的工业化建设扩张了城市用地,农田被侵占,林地变耕地,林区居民住地扩张,生态环境污染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此情况下,原始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城市绿地匮乏。经过了“一五计划”、“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洗礼,吉林市的风景园林意识不断提高,已经逐渐形成系统性的区域生态景观、城市绿地规划和公园管理建设格局,其中以公共绿地布局和养护、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建制成绩显著。

关键词:风景迹地(山、水、林、田、湖);城市景观风貌;绿地布局;园林类型

学科专业:风景园林学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选题意义

1.2.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研究内容

1.2.2.技术路线图

1.2.3.研究方法

1.3.研究范围的界定

1.3.1.空间范围

1.3.2.时间范围

2.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

2.1.本文中相关概念的阐释

2.1.1.风景园林类型

2.1.2.景观风貌

2.1.3.风景园林史

2.1.4.吉林市

2.2.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国内相关史学研究

2.2.2.国外相关研究

2.2.3.吉林市城市发展建设与吉林市风景园林相关研究

3.吉林风景园林发展历史概述

3.1.石器时代

3.2.青铜器时代

3.3.西汉时期

3.4.夫余国时期

3.5.高句丽时期

3.6.渤海国时期

3.7.辽、金、元时期

3.8.明清时期

3.9.日伪统治时期

3.10.小结

4.依江萌芽期(西团山文化时期、夫余时期):由聚落景观向古城景观萌芽

4.1.发展概况总述

4.2.主要类型

4.2.1.聚落景观环境(屋村、田、林、水布局)

4.2.2.建筑园地景观

4.2.3.古城风貌

4.3.小结

5.沿江转折期(高句丽、渤海、辽金元时期):由古城景观向多园林类型转折

5.1.发展概况总述

5.2.圣地风景林地保护政策发展

5.3.主要类型

5.3.1.古城规划

5.3.2.陵寝园林

5.3.3.寺院园林

5.4.小结

6.依江生成期(明清时期):工业城市景观风貌逐渐生成且园林类型丰富

6.1.发展概况总述

6.2.工程壮举——柳条边墙

6.2.1.柳条边的修建背景

6.2.2.柳条边的建造特点

6.2.3.柳条边对吉林风景园林的影响

6.3.资本社会发展萌芽时期的古城风貌

6.3.1.乌拉古城的发展

6.3.2.吉林古城的规划发展

6.4.主要类型

6.4.1.衙署园林

6.4.2.私家宅园

6.4.3.寺院园林

6.4.4.书院园林

6.5.小结

6.5.1. “城”的发展受限

6.5.2.园林类型丰富

7.跨江初探期(清末、民国、伪满):城市在斗争中转型和城市景观风貌的发展

7.1.发展概况总述

7.2.城市风景园林在动荡中发展

7.2.1.城市空间的蔓延

7.2.2.桥梁的修建对风景园林建设的影响

7.2.3.铁路的修建对风景园林建设的影响

7.2.4.工业景观逐步发展对风景园林建设的影响

7.3.主要类型

7.3.1.城市街道景观的发展

7.3.2.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城市风景园林萌芽)

7.3.3.城乡建筑风貌的变化

7.4.小结

7.4.1.城市空间逐步扩张

7.4.2.城市景观风貌逐渐改变

8.稳健发展期(新中国成立至今):林田城布局结构发生变化城市绿地系统建立

8.1.发展概况总述

8.2.城市规划与绿地系统的发展

8.2.1.跨江组团,粗放规划

8.2.2.停滞发展,绿地不增

8.2.3.城市网格化,绿地集约化

8.3.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的现状问题

8.3.1.公园绿地分布不均、数量不足

8.3.2.防护绿地有所欠缺

8.3.3.绿网体系不成熟

8.4.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8.5.小结

9.吉林市风景园林发展总结

9.1.吉林市风景园林发展概括

9.2.吉林市风景园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

10.吉林市风景园林历史研究工作的前景和展望

10.1.风景园林历史研究的前景

10.2.对于吉林市风景园林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油田社会保险论文提纲下一篇:智慧课堂论文提纲

热门文章

明清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