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运用体会

2022-09-10

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 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0例, 其中手术中行腹腔引流312例, 占26%,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2例, 男46例, 女266例。年龄21~77岁。急性结石胆囊炎52例, 其中胆囊积脓13例, 胆囊壁坏疽穿孔2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37例;萎缩性胆囊炎23例。术中致胆囊穿孔45例, 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较重, Calot三角解剖不清32例, 胆囊床渗出较多231例, 萎缩性胆囊行胆囊大部切除术4例。

1.2 放置方法

胆囊切除, 腹腔冲洗后, 经剑突SX套管放入一直径0.8cm乳胶管进入腹腔, 拔去AA套管, 自此套管腹壁穿孔插入一把大号弯止血钳, 将引流管拉出腹壁外, 引流管近端放于小网膜孔旁, 远端接无菌袋。

2 结果

引流时间24h~15d。243例引流液呈淡红色渗液, 量10~50m L/d, 24~48h后拔管。62例引流液为胆汁样液, 其中1例, 术后引流量约200m L/d, 于次日行剖腹探查, 发现胆囊残端夹闭不全另1例引流量50~80m L/d, 经5d引流拔管, 引流口愈合出院, 半月后出现黄疸, 原引流口破溃, 溢出胆液, 又引流10d后痊愈;还有1例术后第1天早上呕吐后, 引流管引出大量胆液约250m L左右, 急诊探查, 见胆囊管残端组织脆、肽夹已脱落;其余引流量10~20m L/d, 引流2~5d拔管。6例引流液为鲜红血液, 量<100m L/d, 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本组1例引流2d拔管后, 腹腔存积大量渗液, 经后穹窿穿刺抽出约1000m L淡黄色渗液后痊愈。其余病无腹腔积液、积脓并发症。

3 体会

(1) 通过腹腔引流可将腹腔内的积液、积血、积脓、漏胆排出体外, 防止腹腔感染, 又可以观察引流液, 及时发现胆瘘出血及腹腔脏器损伤。笔者曾遇1患者, 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 术中创面无渗液, 未放引流管, 术后并发胃穿孔未及时发现, 延误治疗, 最终休克死亡, 教训深刻。

(2) 急性胆囊炎、胆囊积脓, 术中胆囊穿孔、胆囊床大、渗血较多, 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 尤其是Calot三角区解剖不清, 术中疑有胆管损伤者都应放置引流管, 排出或早期发现隐患。

(3) 患者术后24h, 引流量<10m L/d, 腹部无压痛或/和反跳痛, 可拔去引流管。若伴有腹部轻度压痛或/和反跳痛, 应做B超检查腹腔有无渗液, 仔细观察引流管是否畅通, 逐渐拔管, 本组有1例引流管不畅引流量少, 下腹部仅有轻度反跳痛, 过早拔管, 致腹腔大量积液, 几乎酿成大祸。

摘要:目的 总结腹腔引流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后并发症的重要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312例术后肝下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痊愈, 无一例出现因积血、积脓、积液、积胆液并发腹腔感染。其中2例经再次引流治愈;另2例引流大量胆汁液及时手术, 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腹腔引流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腹腔引流,腹腔镜,胆囊手术,并发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指导农村六年级小学生“博览群书”下一篇:企业管理会计变革过程及效果探析——基于一个案例企业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