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学习计划范文

2022-06-09

在人生的每一阶段,我们都需要提前去做好计划,以免在新的征程中困惑与迷茫,是时候为自己拟写一份新的计划了,你知道如何写好吗?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院感学习计划范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院感学习计划范文

院感月学习计划

院感办人员月学习计划

根据我院院感工作的周安排和院感工作基本需要了解及掌握的内容、我院现在患者的情况,来院进修时限及需求,制定四周理论培训和进修计划。通过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达到了解或掌握以下相关内容。

第一周:

理论培训:医院感染诊断基本知识、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职责、医院感染病例及耐药菌感染的报告与防控

1、了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时限、报告流程及信息采集方法。

2、掌握耐药菌感染病例的监测、防控、督导

3、掌握院感质控相关监测指标的标准。如: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Ⅰ切口手术感染率、Ⅰ切口手术甲级愈合率、使用抗菌药物培养率、病原菌的检出率、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等。

4、参加我院院感质控会议,了解会议内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周:

理论培训: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

1、掌握重点科室及科室重点部位的采样方法和标准,对部分科室的治疗室或换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和科室医护人手进行采样,查看培养结果是否符合卫计委的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科室,分析原因,找出整改措施,进行再次培养,到合格为止。

2、查漏报工作:掌握查门急诊日志、检验、放射登记的方法,查有无传染病漏报,发现漏报及时与科室或责任医生沟通、确认,确诊为传染病及时上报,非传染病者排除;掌握抽查病历的方法查住院患者有无院内感染患者漏报,发现漏报及时与责任医生或院感质控医生沟通,根据医院感染病例的情况,采取控制措施。

3、掌握院感各项监测数据统计、汇总、存档。

4、小结:通过两周的实习,了解及掌握了哪些知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进的措施和增加的内容。

第三周: 培训:消毒隔离基本原则

重点科室的监测: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ICU的监测与督导:

1、了解消毒供应中心下收、下送、清洗、包装、灭菌的流程,掌握高压灭菌器的物理、化学、生物监测要求,达标标准。

2、了解层流手术室的管理、层流过滤系统的维护、更换要求、掌握手术间 的监测方法、监测内容。

3、掌握ICU的监测内容、特殊病原菌、重症感染患者的管理、终末消毒。

4、了解重点科室的建筑布局、管理流程和要求。

5、掌握手卫生的概念、洗手的指征、洗手方法,检查科室手卫生的落实情况。

6、各科室院感管理工作质控,督导。(院感各项监测资料:会议、院感病例监测、质控、环境卫生学、紫外线灯、医疗废物等,治疗室、换药室的管理、消毒隔离工作、无菌操作、手卫生、医疗废物的收集等)

第四周:

培训: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要求

1、了解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标准。

2、了解手术切口的分级标准,我院Ⅰ切口手术病例的监测内容,掌握卫计 委关于Ⅰ切口手术感染及甲级愈合的标准。

3、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贮存、交接记录要求,医疗废物贮存处的管理要求。

4、各科室院感管理工作质控,督导。(院感各项监测资料:会议、院感病例监测、质控、环境卫生学、紫外线灯、医疗废物等,治疗室、换药室的管理、消毒隔离工作、无菌操作、手卫生、医疗废物的收集等)

5、总结:通过一个月的进修,了解及掌握了哪些内容,存在哪些问题,今后需要改进的措施。

第二篇:院感办人员周学习计划

根据我院院感工作的周安排和院感工作基本需要了解及掌握的内容、我院现在患者的情况,来院进修时限及需求,制定四周理论培训和进修计划。通过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达到了解或掌握以下相关内容。

第一周:

理论培训:医院感染诊断基本知识、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职责、医院感染病例及耐药菌感染的报告与防控

1、了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时限、报告流程及信息采集方法。

2、掌握耐药菌感染病例的监测、防控、督导

3、掌握院感质控相关监测指标的标准。如: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Ⅰ切口手术感染率、Ⅰ切口手术甲级愈合率、使用抗菌药物培养率、病原菌的检出率、无菌物品灭菌合格率等。

4、参加我院院感质控会议,了解会议内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篇:新洲区骨伤专科医院院感科学习培训计划

新洲区骨伤专科医院感染性疾病管理科刚刚成立,为提高我院职工保健意识,增强医务人员对当前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及健康促进和健康支持的理念,我科选制定本年度学习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

一、传染病的诊疗规范

时间:二季度

主讲人:程勇志

课时:2学时

二、重要传染病的预防、治疗

时间:三季度

主讲人:缪启元

课时:2学时

三、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时间:四季度

主讲人:罗光平

课时:2学时

新洲区骨伤专科医院

二○一三年三月

第四篇:院感学习

【学习园地】

一、何为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答: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二、如何预防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一)、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三)、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四)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三、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的局部处理措施有哪些?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第五篇:院感学习材料

(一)

[病原学]

一、病原体根据来源分两类

(一)、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 或称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s)。携带病原体的医院内患者、工作人员及探视者均可作为传染源,患者也可受到医院环境中细菌的侵袭或定殖。

(二)、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 亦称自身感染(autogenous infections)。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自身皮肤、口腔、咽部和胃肠道等处寄殖的正常菌群,住院期间新的寄殖菌也可作为外源性感染的病原菌。

二、病原体种类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绝大多数为细菌,以需氧菌为主,其中革兰阴性杆菌略占优势。80年前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80年代以后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系条件致病菌和耐药菌株,尤其是多种耐药株逐渐增多。偶见病力强的细菌,如沙门菌、志贺菌等,易致爆发流行。近年来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医院感染呈上升趋势,真菌、病毒、支原体等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尤其是真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0年代的2-5倍。其他病原体包括原虫、蠕虫等临床亦常可见。

(一)、细菌 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厌氧菌感染有上升趋势。约90%以上的医院感染为细菌所致,其中约60%以上为革兰阴性杆菌[1],主要为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和变形杆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窄食单胞菌及黄杆菌属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ICU和使用机械通气者更为严重。上述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由于广谱、强效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为严重,这些多重耐药的机会致病菌的感染,也使得临床常见的医院感染多为难治性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等菌株容易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治疗压力下产生由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尤其严重的是会出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n β Lactamases,ESBLs)[2]的细菌,这些细菌几乎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生素均耐药,临床仅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在医院内皮肤软组织感染、外科伤口感染及原发性败血症患者中,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近年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已经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在留置静脉导管、静脉导管和脑室引流管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较为常见,有呈上升趋势,表皮葡萄球菌亦可引起骨科人工装置、人工心脏瓣膜等部位的感染。肠球菌属主要引起尿路感染和伤口感染,随着头孢菌素等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肠球菌属感染有升高趋势。B组溶血性链球菌是新生儿脑膜炎和败血症的主要病原体,A组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术后伤口感染。近年来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上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菌株高达9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也日益增多,在一些大医院中可占临床分离葡萄球菌中的60%以上,同时在可在医院的某些病区造成爆发流行。此外,尚有少数对万古霉素低度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报道。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发病率逐年上**10-20%,甚至有报道耐药屎肠球菌占临床分离株的50%以上。 嗜肺军团菌和其他军团菌属引起的医院内肺部感染也并不少见。有报道嗜肺军团菌肺炎的发病率约占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3%-10%。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中常见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生长速度较快的分枝杆菌,如鸟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和偶然分枝杆菌等可在心脏手术后造成胸骨骨髓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等,以及其他外科手术后的伤口感染及肌肉注射部位感染[3]。胎儿弯曲杆菌是婴儿腹泻的致病菌之一。 拟杆菌属为厌氧菌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胃肠道和妇科手术后的富强和盆腔感染,梭杆菌属、消化球菌和放线菌属等可引起口腔和呼吸系统的感染,如吸入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肺脓肿、脓胸等。有拟杆菌属、丙酸杆菌等所致的败血症和心内膜炎并非少见。抗生素应用后发生的肠炎多由难辨梭菌所致,可在医院内播散流行。近年来厌氧菌的耐药性也不断产生,据报道拟杆菌属中至少有一半的菌株对青霉素耐药,其他某些菌株对克林霉素也已产生耐药。

(二)、真菌 近年来由于超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内置医用装置的应用增多,各种介入性操作和手术的开展,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致病的真菌中,最常见的是念珠菌属,其中白色念珠菌约占80%。近年来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其他念珠菌有增多趋势。出白色念珠菌外,其他念珠菌多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属除可成为医院内肺部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致病菌外,还可在静脉保留导管引起的败血症和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造成黏膜及皮肤念珠菌感染。曲菌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感染中的常见病原之一,曲菌的肺部感染亦不少见。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还经常会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念珠菌、曲菌、毛霉素、隐球菌。主要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病人的感染。

(三)、病毒 病毒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常见的医院病毒性感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流感、风疹、病毒性肝炎等。医院内病毒性肝炎主要与输血及其他血制品、血液透析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为乙型和丙型肝炎。由于与上述相似的原因,也可能会出现HIV感染。在器官和骨髓移植患者中,多见巨细胞病毒感染。柯萨奇病毒B常在新生儿中造成爆发流行,病死率极高,后果十分严重,应予高度重视。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均可在医院内造成感染流行。轮状病毒和诺瓦克病毒引起的腹泻多发生在老年人和婴幼儿。

(四)、其他 沙眼衣原体所致的结膜炎和肺炎常见于新生儿,尿支原体和阴道加德纳菌可寄生于肾移植后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出现感染。在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后患者及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常可合并肺孢子虫和弓形虫感染。输血可能传播疟疾。阿米巴原虫、犬弓首蛔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常见于精神病患者或智能低下的儿童。类圆线虫有时会借器官移植而传播。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医院环境中的任何物体都可以是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健康带菌者、患者家属、医院工作人员、污染的环境、设置和空气等。

二、传播途径

任何一种传播方式都可以造成医院感染的传播,但主要是以接触方式传播,其次是经血传播,空气和器械传播相对较少见。直接接触传播是指患者或带菌者直接传播给其接触者,如母亲子宫颈或阴道的病原菌在生产时传给新生儿,包括B组链球菌、林球菌、李斯特菌、沙门菌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均为直接传播的结果。间接接触传播方式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频繁接触,通过污染的手在患者之间传播感染,此为最重要的间接接触传播方式。经血传播是近年来较受重视的一种传播方式,乙型肝炎病毒、并行肝炎病毒、爱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弓形虫等均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空气传播见于流感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疱疹病毒和曲菌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虽可藉空气传播,但主要为接触传播。手术室空气消毒后可使某些伤口感染减少,提示伤口感染有空气传播可能。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通过雾化吸入器或机械通气而传播扩散。静脉补液和侵入性医疗设备(如各种插管、导管、内镜、透析装置和呼吸机等)的反复应用,也是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三、易感因素 易感人群包括(1)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缺陷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低于0.5109/L;(2)新生儿、婴幼儿和老年人(≤1岁或≥65岁者);(3)有严重基础病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肝病、肾病、结缔组织比病、慢性阻塞性支气管肺疾患和血液病等);(4)烧伤或创伤产生组织坏死者。容易诱发医院感染的创伤性诊疗措施有(1)静脉导管、器官切开或插管、心导管、导尿管、T管引流、人工呼吸器、腹膜或血液透析、腰穿、脑脊液分流术等操作;(2)异物的植入如人工心脏瓣膜或人工关节;(3)器官移植或血管移植;(4)污染的手术。一般而言,在综合性医院中,婴儿室、ICU、烧伤病房、血液病房、血透病房、移植病房等处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地区。 [发病机理]

一、宿主防御功能减退

(一)、局部防御屏障受损 烧伤、创伤、手术、某些介入性操作造成皮肤、粘膜的损伤,使病原体易于透过人体屏障而入侵。

(二)、免疫系统功能缺陷 先天性免疫系统发育障碍,或后天性受破坏(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影响),如放射治疗、细胞毒性药物、免疫抑制剂、损害免疫系统的病毒(HIV)感染,均可造成各种机会感染。

二、为病原体侵袭提供了机会

各种手术、留置导尿管、静脉穿刺导管、内镜检查、机械通气等的应用,使得病原体有了入侵机体的通路,从而可能导致感染。

三、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一)、广谱抗菌药物可抑制人体各部的正常菌群,有利于毒力强的细菌定植。

(二)、对抗菌素敏感的菌株被抑制,使多种对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大量繁殖,容易造成医院感染细菌的传播和引起患者发病。 条件致病菌:存在于宿主一定部位,一般情况下不致病的菌群,但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可致病。菌群失调:正常菌群在原位,但有数量和质量变化,而无外来细菌的入侵时所表现出的微生态学变化。

菌群失调的程度可分三度:一度失调:由于抗菌药物抑制了一部分细菌,从而使另一部分细菌过度生长,造成某些部位正常菌群组成上的数量变化,临床上有可逆性,停药后容易自然恢复。二度失调:菌群内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去除诱因后仍处于失调状态,无可逆性,临床上表现为慢性肠炎、慢性肾盂肾炎等。三度失调:(菌群交替症或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原来菌群大部分被抑制,但有少数菌种占绝对优势状态,表现为急性、严重病理状态。如难辨梭菌性伪膜性肠炎、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感染,但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真菌(白色念珠菌)等感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义工战略计划范文下一篇:英汉实用翻译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