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名句赏析

2022-07-11

第一篇:古代诗词名句赏析

古代名句赏析范文

【沉静自居,必不招物议。】

选自《北齐书*元海传》。沉静:安静、平静。招:引来。物:别人。意为“安静地处于一隅,一定不会招来别人的议论”。

北齐元海位高权重,恐怕遭众人议论。于是向君主上表,请求做青、齐二州的刺史。他认为这样安静地居于一隅,一定不会招来别人的议论。他吸取了老庄思想的精华,全身远祸,以静制动。历朝历代,有权有势的人,当他的权势旺盛的时候,好像炎炎的烈火,一理侥幸得福很厚,但等到时衰运败,得祸也必然最为悲惨。反之,那些不羡功名,以沉静自居、恬淡清闲之人,则不会招人议论,即快乐又自适。只有能屈能伸,以退为进才能使富贵生活更长久。 【若社稷颠覆,当背城死战,安能区区偷生苟活?】

选自《北齐书*季氏传》。社稷:国家。颠覆:灭亡。背:背靠着。区区:拘泥、局限。意为“如果国家面临灭亡,应该背靠城墙决一死战,怎么能苟活求生呢?”

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习孔孟之道,固知舍生取义之理。当自己的国家面临危难之时,要想活着,就会损害道义;要想保全道义,就不能保全生命。与其活而不义,不如合乎道义赴死更好些。正可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 选自《北齐书*袁聿修传》。慎:谨慎小心。畏:惧怕。譬:比喻,比如。防:堵塞。川:河流。意为“瓜田边,李树下,古人路过时很谨慎。话说多了很可怕,因此谨防多言就好像防止河流崩溃一样。

言多必失,于己不利。所以,一个人在语言表达上把关不严,则会使自己所处的环境混乱不堪。当宝玉缺损时,尚且还可以把它磨平。可是一旦说话不当,可就无法补救了,因为覆水难收,所以我们平常说话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尽量避免因不慎而导致的失误,免得后悔终生。 【举善从谏,在上之明规;进贤竭言,为臣之令范。】

选自《陈书*宣帝纪》。举:推荐。意为“任用善士,接受进谏,这是为君的规范;举荐贤人,忠心进言,这是为臣的本职。

自古以来,只要能重用一些有才华的大臣,让他们各司其职,就算君主不用整日劳顿,天下也会大治。所有明君往往会网罗一些善士贤人,以保诸事妥善顺畅。一旦他们陷入僵局困境时,自有才智之士忠心进言;助他们化险为夷,又代他们劳顿,排除障碍。善于用人的君主可谓明智,他可以使那些拥有非凡才智的人为我所用,臣服于我。因为生之短而无涯,博采众之所长,集思广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会成就一番功业。

【难使俭而合礼,勿得奢而乖度】 选自《陈书*宣帝纪》。意为“宁可节俭也要合乎礼义,不要因为奢侈而违反法度。”

这句话是孝宣帝给其儿子的遗招。他要求他儿子为他修墓治丧要节俭,不能由于奢侈而违反法度,大操大办则违反了先王的规定。陈时的薄葬有其历史原因:其一,因为前代厚葬之墓被盗毁坏有深刻的警戒作用;其二,因为门阀世族和新军阀势力强大,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皇权的衰落直接关系到集权的程度,帝王的财力受到限制,因而影响到帝陵的耗费;其三,因为受到封建儒家礼教的冲击,虽然对现实生活有强烈的欲求和留恋,但对后世则看得较为轻淡,这样的人生观导致了一些人薄葬。尽管古代帝王的薄葬有其历史、政治、经济和思想等主观的原因,但他们所提倡的这种节俭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英睿当乱而不移,忠贤临危而尽节。】

选自《南齐书*齐高帝萧道成本纪》。睿:看得深远。移:动摇。意为“英勇睿智的人在混乱面前毫不动摇,忠臣贤士面临危险能够保持节操。”

自景和以来,王纲驰率,叛军并起,像萧道成那样英睿的人已不可多见。这句话就是宋帝于479年任命萧道成为相国时对他的高度赞扬。认为他在乱世仍不动摇自己的信念,临危尽节,刚强义烈,保国济民。其实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动荡和危难,但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总能从无数次的劫难中一次又一次地昂起头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靠的就是这些英睿忠贤之辈,他们总会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他们身上都保持了一种可贵的民族节操,一种伟大的独立人格和凛然正气。

huò【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选自《南齐书*孔稚传》。尺蠖:尺蠖行动时身体向上弯成弧状,像用大拇指和中指量距离一样。所以叫尺蠖。屈:弯曲。伸:展开。意为“尺蠖屈身爬行,来求得伸展身体。”

大丈夫能屈能伸,就像孔稚所说的一样,屈是为了求伸。这是为人处世的一个重要方法。将“屈”作为一种谋略,是达到某一志向的一种手段,绝不是为屈而屈。积极的屈不意味着人格的渺小,自我的萎缩,它只是将独立的我暂时“隐藏”,作为保存自己力量的重要手段,一旦时机成熟,就伸展其积蓄的力量,达到既定的目标。 【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quān选自《南齐书*刘悛传》。伤:伤害。意为“百姓受到伤害,国家就会分崩离析,农民受到伤害,国家就会贫穷困乏。”

kuī当太祖打算铸造钱币时,李悝及时做了劝阻。他说:粮甚贵伤民,甚贱伤农,其结果会造成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太践或太贵,民与农其中之一必然要受到伤害。这种思想反映了一种以民为本,以农业为主的思想。其用意是建议统治者要重视百姓的利益,在制定任何政策时,都不要伤害百姓。同时,还要重视农业生产。因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如果二者有一个受到伤害,后果不堪设想。

xiān【暹忧国如家,以天下为己任。】

选自《北齐书*崔暹传》。任:责任、职责。意为“崔暹担忧国家就像担忧自己的家一样,把国家的兴衰做为自己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国人自然深深担忧国家就像担忧自己的家一样。从中国古代传统伦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中,也可以明确感受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美德。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价值理想。中国传统伦理“为天下”的美德,其社会根源是宗法社会家庭本位的社会结构和礼教文化的承袭,这种精神培育了国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前赴后继,造就了一大批舍小家顾国家的志士仁人。 【酒虽会性,亦所以伤生。】

选自《宋书*范泰传》。会性:助兴。意为“酒虽然能助兴,但也会伤害身体。”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酒也是这样一种东西。在宴会中它确实有助于增加人们的兴致,活跃气氛,增加人们的友谊,而少饮也有助于人身体的健康。然而过度饮酒则会伤害身体,使人神志不清,影响正常生活。古人就把“酒”与“色、财、气”并称为“四大祸害”,可见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所谓“酒能乱性”、“酒后无德”、“酒后失言”等词语的出现,也都体现了酒的坏的一面。

第二篇:常考古诗词名句赏析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 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 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 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 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 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潜《饮酒》

【赏析】这两句诗妙在自己无 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心与物游,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 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 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这两句诗写 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 声势。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 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 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 圆圆的落日.好~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 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 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 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 二字炼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 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赏析】涛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

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 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5.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

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格调豪迈奔放.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赏析】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分担他的痛苦。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

夜间最为强烈.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 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增添了未来重聚时的乐。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出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赏析】这两句诗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10.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赏析】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孤城闭”三字反映了宋朝守军军事力量的薄弱。

1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词句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12.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无情感的景物写活了。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情有独钟。弯弯的河流环绕葱绿的农田,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居然直接推门而入,向主人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

1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赏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它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赏析】这两句诗意境优美而含蓄,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1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赏析】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诗句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1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

第三篇:初中语文版诗词名句赏析

配语文版:

初中语文七~九年级古代诗词

名句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诗歌赏析

1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一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落苍白。“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2、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前句写你问我什么时候会回去,我却没有准确的时间可以告诉你,“期”字两次出现,友人问询归期,促其早归,盼归之情十分真切;诗人回答,没有准确日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这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归的愁苦跃然纸上。次句写出了极富形象性的原因:因为巴山下了大雨,这雨几夜没停,所以江河湖泊池塘都水满为患了!也就是说,洪水泛滥,阻断交通,让人有家不得归呀!让想念我的你失望了!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又表现了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3、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当”一词表愿望,“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此联跨越上联郁闷、孤寂之心境,而去设想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未来的乐,反衬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重聚时的乐。诗句明白如话,却又曲折、深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4、赏析“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长江边上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此联先交代握别的时间和地点,次写彼此分别,愁上心头的况味。地点是扬子江边的渡口,时间是春天,正是杨柳依依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间却要分手,心中的离情别绪,恰好与这大好的春光形成鲜明的反差。那依依袅袅的柳丝,那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在写景中,深寓着别情离绪,故有“杨花愁杀渡江人”。“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这里只写“渡江人”,然而彼此羁旅漂泊,君愁我亦愁的内心波动,跃然纸端。

这一联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结合。

5、赏析“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此联即景生情,扬子江头,已是愁绪万千,离亭宴上,更是难舍难分,欲言又止。“风笛”“离亭”都具有特殊意蕴,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实在是信手拈来,妙手天成。

6、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三秦大地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岷江上的五大渡口。前句写关中地区环绕护卫着都城长安。“城阙”即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辅”即护卫,“三秦”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点出送别之地。次句写举目望去,烟雾弥漫,怎么也看不见巴蜀的五大渡口。“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上的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等五大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恋不舍。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送行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这一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其壮阔精整。

7、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 典故一(“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

典故二(“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棋还没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对被贬被害朋友的怀念,其中隐含有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两句通过用典,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阔别正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怅惘的心怀。旧:老朋友。

8、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头万木逢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别人纷纷志得意满,奔赴前程。诗意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诗人用这样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劝诫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忧伤。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便乘势而下,表现了诗人振作的精神。

9、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鹃啼叫的季节,(我)听说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县。前句兼写时令。写景则专取杨花,寓意为“漂泊无定“;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这种写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现出李白当时的心情:对王昌龄被贬一事的悲哀和同情。后句直书原因,“五溪”,即雄溪、蒲溪、酉溪、沅溪和辰溪,均在湖南境内。两句虽未写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见。

10、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随风一直送到夜郎西。此联意境犹为深远。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愁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只好将这种愁思托之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三是说,只有依靠它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通过诗人的丰富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娈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了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被贬的朋友。

通过诗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为动作,是此诗的一大特点。

11、赏析“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辽阔的江南春天大地上,黄莺欢快地歌唱,绿树丛丛,映衬着盛开的红花,无论是傍水的村庄,还是依山的城郭,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描写的江南春景,所见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这媚人的春色,铺洒在江南的千里大地上,更显出它的深邃,它的广阔,它的无边无际。

12、《江南春》为千古名篇之理

诗人在缩千里江南之景于尺幅之中时,不仅着意描写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的江南景色,还将金碧辉煌,屋宇重叠的寺庙掩映的景象示于人们的眼前。这寺庙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让它出没于迷景的烟雨中,就更加显现出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色彩,与前联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这幅“江南春景图”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13、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我不害怕飘浮的云把眼遮住,当然是因为我身处最高处。从自然角度说,站得越高,就愈加不会被浮云遮住视线,可以看得清、看得远。面在古代诗歌中,“浮云”常被用来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一是来自经验,即从书本上得到历史经验,他感到不站得高;就不能扫荡“浮云”,就会贻误自己的大事。这句是带有自警、自策的意味的,说明王安石在后来的变法中之所以能够抵住保守势力的种种打击,不是偶然的。

14、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有多大?从齐到鲁都可望见。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全貌,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作者怎样突出其山势的呢?他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致在齐、鲁两佃都可以望见泰山。作者是以距离之广远烘托出泰山之高峻。这既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超诗才的体现。

15、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顶,看到众多的山都显得低矮渺小。这两句诗,是写出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这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6、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 2 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17、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从大海里出来的;灿烂的银河,仿佛也是从海里出来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宠儿而已。这四句浅显明白,但意境阔大,气势豪迈。真是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缔造了世界万物,生发出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所以沈德潜说:“有吞吐宇宙气象”。此评确当,洵非过誉。

七年级语文(下)诗词名句赏析

1、赏析“心远地自偏”

所谓心静,境自静。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句写出了作者田园生活中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望见了郁郁郁葱葱的庐山,就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平静的美好结局。

采菊而见山,闲适而随意,“境与意合”,人与山谐。

3、《饮酒》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改为“望”?为什么?

不能改。“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5、《饮酒》的艺术特点

艺术上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诗人写出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歌中那个悠然望山的人和那只翩然归林的鸟,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陶诗富于理趣,这首就是一个代表。

6、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青山”“绿水”互文见义。

7、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8、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此句写被蒙蒙春雨滋润着的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看似平淡的诗句,向人们透露了春悄悄来了的消息,小草就是春的使者。

9、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此句引用典故,写出了官军全体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豪情。既表明了作者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立场,又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最强音。

10、赏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九个名词列出深秋的九种景物,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尽致。(此诗表现手法:寄情于物,被称为“秋思之祖”)

11、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一句点出时间,并照应上文的“昏”字。“断肠”一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12、赏析“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 银河相隔,情意相通。脉脉的眼神传达着千丝万缕的情意,此时胜过千言万语。“语”作动词,意为谈话。此句看上去好像有叙事意味,但仍然是紧扣织女的形象和现实的景物来描写的,仔细玩味,又确实写景,织女的离愁却在这里被轻轻点染出来,可谓情景相生。

13、赏析《渡荆门送别》之“随”、“入”、“下”、“飞”、“生”、“结”等词

颔联“随”字,将静止的山岭和原野摹状出活动的趋向,给人以连续的流动感和空间感。“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境界高远,力透纸背,蕴含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颈联“下”、“飞”、和“生”、“结”字的配合使用,不仅写活了水中月影的变化和江上云彩变幻成海市蜃楼的过程,而且所写的动态景象更瑰丽奇妙,更有飞动的气势和迷人的情趣。

14、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句比喻手法的妙用

此句为神来之笔,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富有浪漫之思。作者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夜晚,近景),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白天,远景),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云彩,让诗人目不暇接。

15、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之“从”字妙用

全句意为: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一个“从”字,凸显了诗人的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意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16、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7、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18、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19、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描绘长安劫后的凄凉景象。前句一“破”一“在”,似乎相反,但正是“在”突出“破”,从中透出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后句“草木深”应反映春景,然而却没有显示出一点春意,反呈现出城市破败、人烟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深藏诗人无限慨叹。写鸟语花香更增诗人凄楚之感。 20、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借花鸟的心惊落泪来抒发有感时的急剧变化,恨与家人分别所产生的特殊心理。

21、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具体写国事和家事。由于战乱长久,国家危难深重,与家人音信阻绝,因而把家信看得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可见诗人思乡盼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感情不断得到深化。

22、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当时怎样的形象

从“烽火连三月”可见祸乱之久,家人生死未卜,尤为悬念。一句“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诗人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白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23、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写北方飞雪,却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这里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都有相同的颜色,而且梨花盛开时花团锦簇的景象恰能传达出大雪纷飞的势态。这一奇想把萧索酷寒顿时转化为绚丽烂漫,从一开始 4 就给全诗定下了豪迈乐观的基调。

24、为什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示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25、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卷”、“折”、“即”字

“卷”字写出了北风怒吼奔驰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了北风摧枯拉朽,狂暴肆虐的情态;“即”字神情毕肖地写出了诗人见到如此情景时的惊异心情。可诗人一时不能认同这“胡天八月”的气势,竟然以为这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是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

26、“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观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

27、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看不见客人了,只看见串串马踪的印迹,他迟迟不返,一定是在为客人担心。以景抒情,言虽尽而意未绝。

28、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首句中的“惊”字是“使„„惊”的意思,风、月、蝉、鹊,都为寻常景物,但经过作者巧为组合,竟于寻常中见出不寻常。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惊鹊”、“鸣蝉”,似写动而实写静,以动衬静,真神来之笔。

29、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词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鸣,在他听来,俨然是蛙儿们在“说丰年”。这里,词人把自己的感受转移到蛙身上,构思奇妙,话语清新,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真是词人的匠心独运。 30、《我爱这土地》语言品味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大地。“爱”表达诗人对土地是一种热爱和眷恋之情。以“假如”虚拟,领起全诗,以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嘶哑”形象地描摹出了鸟倾情鸣唱的歌喉。“河流”和“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的”“激怒的”使人联想到日冠的铁蹄正在野蛮地践踏和蹂躏着华夏大地,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英勇斗争。“黎明”象征抗战胜利的光明和希望,表现了解放区的勃勃生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

31、《我爱这土地》是如何表达对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的

诗歌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2、《乡愁》语言品味

“小小的”与下文中“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形式,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33、《乡愁》的结构美

形式上:寓变化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短句错落有致,反复和重叠 交相辉映。

内容上: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 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34、《乡愁》的音乐美

5 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力,也增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八年级(上)诗词名句赏析

1、赏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写诗人进村见到的景色。绿树环绕,青山斜隐在村外,一派山野村舍景象,如诗如画,恬淡宜人。景中充溢诗人激动的喜悦心情。此两句用对偶手法,一近一远,一密一疏,顾盼之态如见,亲切之情可掬。“合”、“斜”二字极为传神,却又似信手拈来,形象逼真地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之情态,突出了绿树的繁茂。

2、赏析“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写和故人相约再来,老朋友之间推杯换盏,盘桓一日,说不尽的知心语,道不完的依恋情。最后,要分别了,而是以相约分别,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再来赏菊花,再来喝酒。尾联收束,却又开出新意,更觉老友之间情深意厚,使人读后回味无穷。

3、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农村明媚绚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也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应邀赴约,美景扑面而来,一重一重的山,往复回环的水,走着走着,仿佛没有了路,然而,绕过柳树,穿过桃林,又一个村庄到了。诗人像行走于仙境之中,表现了一种激动,一种忘情。此句被世称为佳句,往往比喻人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

4、赏析“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这真是主人殷勤,客人留恋,人还没有离开,就惦记着还要来。诗人说,今后如果有可能在月光下夜游,我拄着拐杖随时会敲开您家的门。这是多么深厚的友情。

5、赏析《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远望重重叠叠的关山,苍茫的暮霭之中,落日的余晖之下,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这是“异”于内地的边城,一座被西夏军包围的宋朝将士守卫着的孤城。这是多么悲壮的氛围,也渲染了守边将士的艰苦。表现守边将士英雄气概,全词苍凉悲壮又豪放慷慨。

6、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抒发了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酒一杯”“家万里”,借酒销愁是人之常情,即使如此思乡,也没有忘了为国建功。“燕然未勒”是多么伟大,多么豪壮啊,将士们又是多么向往啊。然而此时“未勒”,当然是无法言归了。可见思乡和为国建功是并不矛盾的。

7、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士们都没有睡觉,听着悠悠笛声哀婉动人,满地的霜映照着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情景。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以及如此长的艰苦生活,交织在一起,人怎么能入睡,人怎么能入睡?将军的白发和士兵的泪水,记载着宋代帝王对外软弱,消极防御,长期征战无果的史实。有人认为此词可以作为“词史”来读,是有道理的。

8、赏析“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点出作者游兰溪的时间和地点。兰草发出了短短的芽,浸在涨满着水的小溪里,这是春天兰溪的典型景色。作者漫步在溪边松树林里的小路上,闲散自在,连“沙路净无泥”也深有感受,录入词中。说明苏轼被贬到黄州,虽然心中不免凄凉,但由于生性旷达也能自安,词中才有如此精细的描绘。

9、赏析“休将白发唱黄鸡。”

诗出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是以黄鸡催时,白日催年作比来慨叹朱颜易失,格调当然是不高的。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不要感慨光阴易逝,人生易老,而要振作精神。这无疑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给 6 了后代人许多警示和启迪。

10、赏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写割麦子已经筋疲力尽了还不觉得天气炎热难捱,只是珍惜白天的时间要多割麦子。真实地反映出农民夏日割麦的辛苦,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11、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魏形势的变化。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出心裁。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主意新奇,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这正是本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12、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在前三联将家国恨、哀怨情渲染到了极致,宕开一笔,留下这千古名言。这一句气势磅礴,格调格调高亢,表现了诗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

13、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虽打算辞官家居,但并非弃绝尘缘,“我”还想为社会尽点责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如那飘落的花朵,融入春泥后,更能护育新花。“落红”实际上是诗人自况。诗人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情。后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培育人才的志士。

14、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此句指出人民的疾苦,并不因朝代的更迭而有所改变,表现了作者对人民深切的同情。

八年级(下)诗词名句赏析

1、赏析“杨柳依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

“杨柳依依”句回首往事,“依依”一词既写出柳枝随风摇曳之状,又表现出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

“雨雪霏霏”句则抒发了归人浓烈的思乡之情。阴霾的天气、纷纷扬扬的雪花有力烘托出人物沉重抑郁的心境。

“行道迟迟”句抒写了戍卒归程之艰难及其心力交瘁的境况。

三句既是写景写境,又是抒情,融情于景,寓情于境,情与景与境交融,相映成辉。

2、赏析“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直抒胸臆,感天动地,叩人心扉,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顿时弥漫纸上。

3、《采薇》、《十五从军征》同是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二者表现手法是否一样?

不一样。《采薇》主要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十五从军征》则以叙述这主,借老翁所见所为所感,尽情抒写了他的悲凉凄楚之情。《采薇》如一幅写意水墨画;《十五从军征》如一部记实片,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场景,也正是在这写实当中,字里行间渗透着血和泪的控诉。

4、《送别》赏析:

送别诗。古人向来有借杨柳抒离别情怀的传统,诗人抓住具有象征意义事物——杨柳,通过描写、渲染,抒发了离愁别绪。前两句极力渲染杨柳、杨花铺天盖地之势,借此烘托出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后两句写杨花尚有飞尽之时,反衬出征人归期难料,从而更加重了离别的悲凉气氛。

5、《朝天子·咏喇叭》之“吹”的艺术:

全曲以“吹”字贯穿始终。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继而写“吹”之功用(“官船„„全仗你抬声价”),再写“吹”之恶果,表达对“吹”的憎恨。表面上句句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是句句是在揭露宦官敲诈百姓的罪行,活脱脱勾画出一群宦官趾高气扬,专横跋扈的丑恶嘴脸。

6、《清平乐·村居》之“卧”的艺术:

形象地写出了小儿天真淘气、顽皮,童真毕现,童趣盎然,全词因此更为灵动,更富有情趣。

7

7、《送别》和《朝天子·咏喇叭》都是讽刺统治者,各用什么表现手法?

《送别》是通过写一位妇女送夫出征进的依恋与思念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间接讽刺当朝统治者昏庸无能。而《朝天子·咏喇叭》一曲则是运用比喻,夸张和嘲讽的手法,直接讽刺宦官的专权、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8、《清平乐·村居》之田园生活画面?表作者之情感?

宁静安适、生活盎然的田园生活画面,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感。

9、以《山居秋瞑》为例,体会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特点:

诗中描绘出五幅清新秀丽的秋山晚景图。

第一幅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雨过山青,空气凉爽,景色美妙,令人遐想。“空山”二字点明此处静悄悄的,宛如世外桃源。

第二幅是“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是“清泉石是流”,清清的泉水淙淙法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是“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了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外。

第五幅是“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从中,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纱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花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它使诗人感到陶醉,所以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兮归来,山中今不可久留”,诗人却反其意而用之,说秋天虽然没有春天那万紫千红,但却有它独特的和平恬静;山中虽没有京城的繁华热闹,却有它自身的洁净纯朴。在此可以远离超龄的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他下决心留在山中当隐士了。可见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自己对理想境界的执著追求。

10、赏析《渔家傲》之“接”、“连”、“转”、“舞”动词: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而“转”、“舞”则将人在风浪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无数的舟船在破浪前进,摇摆不定,人在船上,直觉得星河在旋转。

11、赏析《长相思》“山”、“水”、“一程”等词

将所看之景,浓缩为“山”、“水”二字,而重复使用“一程”,从字里行间读者就仿佛可以感受到词人的满腹乡思,一腔愁绪。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感受中的焦虑,怨对,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

12、赏析《长相思》“夜深千帐灯”

王国维盛赞此句为“千古壮观”。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何以夜深时仍灯光通明,难入梦乡?思乡失眠!正所谓壮丽的千帐灯下,照着不眠的万颗乡心。

13、赏析《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

其实是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哪有这种令人痛苦之声响?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怒,其怨愈显沉重。

九年级(上)诗词名句赏析

1、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联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之“诗中有画”特色。“大”字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8 “孤烟”写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熄火台燃起的那股狼烟显格外醒目,称之“孤”字极言景物单调。“长河”指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渺无尽头的黄河,唯有“长”字才能表达出其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圆”,落日,又加是“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直”一“长”一“圆”,似几何图形展现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所以叹之为“千古壮观”名句。

2、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洒家”

首句互文见义。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冷的景象。给人地种深邃的朦胧之美。

“夜”点明时间。“秦淮”指明地点。“近酒家”指灯红酒绿之地。此句是叙事,交代第一句的景色是夜泊秦淮之所见,并点明诗题“泊秦淮”、“酒家”则开启下句,因为酒家多商女。 前两句写景,叙事,为下句抒情作铺垫。

3、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句一语双关,既是咏叹历史上南朝的覆亡,也胡其现实的针对性。表面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之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后句一“犹”字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即将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境况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借用典故,将矛头直接指向当朝统治者,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融比兴与象征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明知无望与痛苦仍要作不已的追求的殉情精神。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比喻真纯、执著的爱情,在极端伤感中透出热烈和执著,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两句一说内心感受,一说外部表情,并运用谐音、成功的比喻,巧妙地表达了两相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5、李商隐《无题》的诗眼是什么?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以首句“别”字为通篇的“诗眼”,描写了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久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所爱女子执著而缠绵的强烈感情。

6、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前句写出无力挽回逝去的春天,表现了对春光消逝的惆怅情怀;后句表明燕又归来,似曾相识,但这一“归来”表明又过一年,照应上阕的“去年”,是以燕又归来,表达了对时光已逝的伤感。

7、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8、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9、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此联写听到消息惊喜的情形。流亡到剑门关以外的四川,生活极为艰辛的杜甫,忽然听到了官军已经收复了叛军的老巢河北东北部地区能不惊喜吗?刚一听到消息,就老泪纵横,洒满了衣衫。

一个“满”字跟“初”照应,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极大喜悦,突出诗人的爱国情感之深。这里的“泪”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八年来诗人忍受千辛万苦的泪,既有面对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是惊喜交加,百感交集之泪。

“剑外”“蓟北”两个地名,表明相隔数千里之遥,“忽传”表现消息来得突然,又极为迅速。“初闻”是刚一听到之意,“涕泪满衣裳”尽写悲喜交加,酸甜共涌之态。

10、赏析“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诗人扇动想象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即”、“便”二字都表示短时间,重复使用,就更准确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渴望还乡的急迫心情和想象之中归途的神速。而且,同义词复用又起着错综变化的美感作用。一个“穿”字形象地写出了巫峡地势的险窄和水流的急速。一个“下”字具体地反映了我国从西向东,由高而低的地形。一个“向”字直接点明了洛阳是诗人的最终目的地。一幅疾速 9 飞驰的画面闪现在我们面前。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11、《滁州西涧》之景?之寄托?

景(以情写景,情景交融):隐蔽沉静的野草生长在涧水边,岸上茂密的树林里有黄鹂啼鸣。傍晚带雨的春潮流水更急,无人问津的野渡小舟自然摆横。

寄托:寄托了诗人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时水急舟横。因为诗人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人民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为中唐的黑暗政治而忧虑,为百姓生活的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好像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常有淡淡的忧伤。

12、赏析“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前句告诉我们,这是江南的梅雨季节,家家都在雨中度过,那是很难捱的日子,单调而寂寞;后句写已经是夜晚了,池塘里蛙声四起,而且只能听到蛙声,更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

这两句用平易畅达的语言,描绘出江南夏夜的常见之景,表达了一个孤寂者深夜等待客人,客人不至的特殊感受。

13、赏析“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前句点明诗题,使

一、二两句的景物描绘有了着落。与客原有约定,但是过了夜半还不见人来,无疑是因为“黄梅时节家家雨”的缘故。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心态之好,语句平易自然,体现了清淡平易的诗风。

后句绝妙,主人是准备和客人对弈来度过这漫长的梅雨之夜的,然而却迟迟不见人来,无意间手拿一颗棋子在棋盘上敲,也不知敲了多长时间,又不知有多轻多重,竞震“落”了“灯花”,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这里面有急,有所气,有失落,有无奈,都在无意的敲中流露出来。堪称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

14、赏析“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充分表现女主人活泼好逗,情趣雅致性格。“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的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果然灵验,小丫头不意经意地回答“海棠依旧”。这一下,女主人乐了!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应该是叶子更绿了,花儿却残了。二字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仅此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惊世之作)

15、赏析“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既是感慨,也是控诉。“多少行人泪”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言简而意深。

16、赏析“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向西北方的汴梁(北宋都城)望去,可惜被无数青山遮住了视线。此表达了诗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它的失去感到惋惜。

17、赏析“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能遮住北望的视线,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作者用“东流去”的赣江水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它是不可阻挡的。也是诗人其志。

18、赏析“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是诗人直接表露自己的心迹。“愁”是愁其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示要像鹧鸪,“但南不北”(只忠于南方,不思北方)那样投奔南宋,留在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九年级(下)诗词名句赏析

1、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开篇起兴。那在水中的陆地上“关关”鸣叫的水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和乐恭敬地相处非常相似,写水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相关联想,酝酿气氛。

2、解析《黄鹤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七言律诗,首、颔、颈、尾四联成起承转合之势,得格律诗

10 要领。

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让人觉得黄鹤楼乃是仙人所留下来的,起笔就让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其实黄鹤楼乃是由于建在武昌的黄鹤山上而得名。关于仙人乘鹤而去的故事有两种说法:一是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此地(见《齐谐志》);二是说三国时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

颔联紧承首联,是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都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眼望着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

尾联写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合)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3、崔颢《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之由:

盖因作者以摇曳生姿的古歌行体入律,前四句豪爽俊利,显出大气磅礴的狂放气质,雄浑的气势,令李白读之罢笔。“晴川”、“芳草”一联对仗工整的律句,不仅使流走的气势得以顿蓄,也因“鹦鹉洲”一典的隐喻使全诗意脉贯通,潜气内转,余势鼓荡,溢为尾联的唱叹。这种亦古亦律,大巧若拙的结构体制,便于表现高唱入云的雄健气格,也使声谐句对的律句更显清拔隐秀,开成寄情高远的超妙诗境。

4、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间,把春天的美写活了。因为春天乍暖还寒,所以莺鸟们争着落向向阳的树枝,为的是一展春天的歌喉;“新燕啄春泥”刚刚飞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一只只莺鸟落上枝头,一群群燕子飞来飞去,一幅多么美好的春景图啊!

5、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此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天的鲜艳美丽。写初长的野草,作者不是直接去写草的碧绿,而是用“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使人联想到马踏春草的景象,是不是人们纷纷骑马踏春来了?

6、赏析“无言独上西楼”

此句自画形象,“无言独上”,隐寓心中愁思郁积,摄尽凄婉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更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7、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此句对离愁作形容、限定,以见胸中有种与别人不同的愁情在扰乱着无法解脱。前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结句以味觉写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之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8、苏轼《江城子》中“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之意:

“遣冯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受到皇帝任用的愿望; “射天狼”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9、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此两句的两个细节,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这两句诗虽从鲍照诗句脱化而来,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惨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

10、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 表现诗人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最终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从中看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感受到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1、赏析“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12、赏析“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由煤炭进一步生发而来,与杜甫的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有异曲同工之妙,表达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思想以及甘愿为民出力献身的心迹。煤炭虽然深深地埋藏在大地之下,却蓄积着太阳般无限的热能。在严寒的日子,它给人们带来温暖的春意;在阴森的夜晚,它为人们驱散沉沉的黑暗;为了百姓的温饱,它不惜烧尽自己来加热鼎彝。这勇于牺牲的煤炭,恰是于谦一生最好的写照。

13、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两句以“一江春水”为喻,使抽象无形的愁绪有了载体,变得形象可感,写出了胸中忧愁的无边无际、无穷无尽。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两句以问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纯粹是眼泪”。李煜的《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14、赏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首句形象地显示出杀敌的壮志。词人悲愤焦灼的形象,渴望早日奔赴杀敌前方的心态便跃然纸上。宝剑的寒光闪耀在醉后的灯下,军营的号角吹响在梦中。绵延的兵营中响起了号角声、军乐声,战旗飘扬、兵士饱餐,这一切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沙场点兵的壮盛军容。词人选取前方将士宴饮和阅兵这两个场景,出语雄壮悲凉。

15、赏析“沙场秋点兵”

五个字紧凑有力,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我们仿佛看到,威严的将帅正站在高高的检阅台上,披坚执锐的战士神情肃穆,随时准备去各敌人撕杀, 一个“秋”字,更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

16、赏析“可怜白发生”

词意急转。“可怜”两字至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前九句写得酣畅淋漓,反衬了这一句的分量,这也正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有力批判。以这五字作结,词尽而意不尽,正是大家手笔

第四篇: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 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潜《饮酒》

【赏析】这两句诗妙在自己无 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心与物游, 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两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 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 圆圆的落日.好~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 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 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 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两句中的 二字炼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 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赏析】涛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

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赏析】“曲”、“幽”、“深”三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

的环境。这两句诗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出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种豆早出晚归是多么艰辛、多么苦累.然而诗人并不抱怨。 1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赏析】“无言”而又“独上”,使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连月也不是圆月.而是残缺之月,这是仰望之景、天空之景,是使人愁上添愁的景.意境凄清。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赏析】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5.莫道不消魂,帘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帘卷西风”。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人比黄花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1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赏析】„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人的心境复归于渺然的忧思而益发深沉.不能自已。这两句诗点题,写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1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赏析】这两句诗把愁苦的心情表达得非常生动。用刀切断水流,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暗示愁绪难消: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也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而更引发内心的愁苦、愤懑,,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赏析】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 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格调豪迈奔放.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 【赏析】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分担他的痛苦。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 夜间最为强烈.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2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 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2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赏析】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增添了未来重聚时的乐。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赏析】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创作出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此二句一说内心状态,一说外部表情,深厚感情表现得格外真切。 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赏析】这两句诗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是非常工巧的对偶句,却又那样自然,仿佛是信手拈来,一点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2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赏析】千嶂、孤城、长烟、落日,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境界开阔。“孤城闭”三字反映了宋朝守军军事力量的薄弱。

2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词句表现了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7.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无情感的景物写活了。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情有独钟。弯弯的河流环绕葱绿的农田,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居然直接推门而入,向主人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

28.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赏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站得高就不怕浮云遮眼,就能看得远。它寓论于景,用“不畏”、“自缘”两词化实为虚,借景抒情,兼发议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不怕困难的豪迈气概与坚强意志。

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赏析】这两句诗意境优美而

含蓄,蕴涵着生活的哲理。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3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赏析】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诗句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思想观念才能不断更新,头脑才能保持清醒,才能取得新成绩。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

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 第一册

1《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2“但使愿无违”的“愿”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是“我的意愿”有个好收成,其实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3、 《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同时也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4、《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屋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

5、《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

6、《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7、《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

8、《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联系到诗人当时实情,这句诗更可理解为:他不计落第得失,坚信自己出众的才情,坚信自己一定能脱颖而出。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9、《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及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枝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正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感到特别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第二册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作者勉励自己的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2、《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那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鹦鹉州。(触景生情,勾起淡淡的乡愁。)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旁边无数新船飞速驰过得意洋洋,病树面前万千绿树如同逢春蓬勃生长。①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上去,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不平遭遇的愤慨,又是对那些混水摸鱼捞好处的人的讽刺。②这两句诗在客观上却写出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

4、《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痛,隔着江水还唱着亡国的曲子《后庭花》。(描述了现实中帝王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5、《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这两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情。)

6、《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怀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旧。(这四句话表现了作者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慨。)

7、《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活着的姑且活着,死了的永远完了!(讽刺了统治者的残暴,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8、《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即使有千丝万缕的离愁,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是离别愁情,这离愁别恨的另一种滋味,不是常人所体验到的。(这几句话直抒离愁之苦,抒发了作者一腔怀旧之情。)

9、《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问它怎么能够这样清澈,那是因为有着源头鲜活的水不断补充。(池塘里的水是比喻人的知识、学问、思想,而那“源头活水”是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一个人,哪怕是学到了不少知识,就像一口池塘中已装了大半池水一样,然而如果就此不再学习,那么原来那点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就像长期不换水的池子也会臭一样,必须不断读书学习,把“活水”源源不断地注进自己那口“池塘”去,自己的知识学问和思想观点才能不断充实不断更新。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把难懂的书看懂时的感受。)

10、《清平乐》:“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有趣的是那个小儿子顽皮淘气,躺在河边伸手剥着水中的莲蓬。(表达了作者喜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三册

1、《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没有任何山峦林木,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得用“长”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两句突发奇想,借月传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想到:我还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这皎洁生辉、纯洁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飘到远在夜郎(今湖新晃侗族自治县)以西的友人身边去吧!这“愁心”,概言之,是为友人处境而愁;细析之,则又包含着关切、牵挂、不平、同情、忧虑等多种复杂的感情,真是缠绵悱恻,一往情深!这“直到”,表面上描绘明月清风飞越万水千山,直抵夜郎龙标,实际上烘托诗人心飞神驰,追念友人的殷殷深情。

3、《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4、《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5、《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6、《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7、《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8、“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

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9、《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10、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四册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花木深”颇有意境,衬托出“幽处”之幽,幽中显静,幽中含美,抒发诗人去除杂念,忘情山水的情趣。

2、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表达了夏完淳誓死不屈的决心,诗句慷慨激昂悲壮雄奇。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在写作手法上,这三句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复杂错乱的变化,笔法是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深厚。感情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作者一种美好的祝愿。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一轮美丽皎洁的明月。给人以美的愉悦,给人以美的希望。

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句描绘形象生动,言情蕴藉,深化愁情苦调,为千古名句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想象丰富,从塞北的严酷环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气氛热烈,色彩奇丽。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含蓄委婉而感情炽热,以崭新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海枯石烂而矢志不变的爱情。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只有18个字,却接连出现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体现了“断肠人”对于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用

4 笔简略,意象鲜明。

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敢于为百姓的苦难大声疾呼,这是难能可贵的。

第五册

1、《饮酒》:“心远地自偏。”

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也僻静了。好个“心远地自偏”,恬静又不乏稍稍透露出那么一丁点东篱采菊的怡然自得!这样的诗句也只有陶潜这样淡薄功名,而又返璞归真的夫子才能唱得出。如果我们要深究起来,这句诗妙就妙在它所包涵的哲理。人既是物质的人,也是精神的人。处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嘈闹是客观上的存在,谁也无可回避。要逃避它惟有从自我心灵上摆脱它,只要心灵脱俗,主观上便能够超脱现实,闹中取静。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妙用了“蒸”“撼”两个动词:连云梦泽这么巨大的湖泊,也被洞庭湖蒸腾的水气所笼罩,可见其丰厚的蓄积;连岳阳城这么大的都市也为其波涛所撼动,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可见其力量的巨大。这样,诗歌把洞庭湖磅礴壮观的气势推向极点,很有特色。因此,它被世人誉为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并举的吟咏洞庭湖的名句。

3、《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4、《茅屋为秋风所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三句诗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其中的“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安如山”等词,声音洪亮,节奏铿锵,境界开阔,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

5、《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是写景,又寓情其中,含义深刻。眼望江上千帆过去,都不是丈夫的归舟,时近黄昏,江面只剩下斜阳含情脉脉,江水东流悠悠不断,意境幽远凄清,渲染怨妇的离愁,把浪迹天涯的游子久久未归,辜负了闺中人脉脉多情的心绪形象地表现出来。一个“尽”字不仅把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象描绘出来,而且把怨妇独倚江楼时间之长,盼夫归来痴心不改的意境表现出来。

6、《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深刻展示了戍边战士的内心世界。一杯浊酒,怎能排遣这离家万里的乡愁呢?但不能因为思乡忘

了为国分忧。接着写自己还没有像窦宪那样打败匈奴勒石纪功、班师回朝,所以还没有回家的打算。词人写出了边防将士以国事为重,勇敢保卫边疆的高度责任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宋朝“安内虚外”忍辱求和政策的不满,以及功业未就、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7、《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被人广为传诵。意思是说落花并非无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诗中的“落红”分明是作者自喻,表示自己虽然仕途失意,但不甘沉沦,仍要为国家与民族贡献力量。正因为这两句诗寓意深刻,不仅成为龚自珍一生精神的写照,而且被后人用来泛指那些甘为事业献身的志士仁人。

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第一个设问,起句峻急,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表达了诗人急于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昂扬意绪和紧迫心情,第二个设问则从反面衬托了诗人投笔从戎的必要性,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愤激情怀,诗的格调也由昂扬激越转为沉郁哀怨,峻急中见回荡之姿,豪情中见愤然之意,颇含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的前两句写的便是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僵卧孤村”写的是诗人处境,是实写;“不自哀”和“尚思为国戍轮台”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和志向,是虚写,后两句转入实写,但仍然有虚,如“铁马冰河”的梦境,全境把作者现实(实)与平生壮志(虚)巧妙地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10、《观刈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主要写诗人对农民的悲惨境况而深感愧疚不安,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诗无议论,叙述描写时多用白描手法,语言平白如话,但在

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同怜悯。

第六册

1、《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赏析:放眼望去,汉江水流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被江面蒸腾的水气所笼罩,若有若无,时隐时现。为我们展示了江水波澜起伏,高山为雾气笼罩而时隐时现的自然景象。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赏析:这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用消极的思想去对待烦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用刀切断水流,水反而流得更急,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酒醉后反更引发了内心的愁苦、愤懑。

3、《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 赏析: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说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感到生活的空虚、无聊、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概叹。

4、《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赏析: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第五篇:初中古诗词名句归类赏析

(一) 爱国篇

(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赏析:从字面上看是批评商女,实际.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的"犹"字意味极其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况和注定灭亡的命运联系起来.

(2)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赏析: 表明心迹,表达了诗人为国家利益而甘愿献身的感情.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赏析:表达了诗人弃文习武的愿望,含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赏析:"僵卧孤村”是为国戍轮台的反衬,衬托出诗人坚持抗金收复失地心愿的至死不渝,意境悲壮、深沉.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赏析:"风吹雨"既是眼前的现实生活,又象征随时

1 都有颠覆危险的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这样,诗人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平生壮志巧妙地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蕴涵哲理. (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勾勒出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二)理想篇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赏析: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及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理想.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为国献身的豪情壮志.)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表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壮志,蕴涵哲理.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 赏析: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后常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赏析:--- -------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赏析:强烈地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7)-- 赏析:--

(三)思乡篇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赏析:情景交融,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同时点题,由上联的转写实景而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

3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送’’拟人,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依不舍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含蓄地抒发了诗人思乡深情,让人愈觉情味无穷. (4)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赏析:表现作者情感和心理上的矛盾,作者已抱定杀身成仁之心,对死无所畏惧,同时对生养自己的故乡又难以割舍.(对故乡无限眷恋)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直抒胸臆,表达了天涯游子孤寂愁苦的思想情感. (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四)友谊篇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赏析: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伤感之意,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赏析:我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4 西.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愿望,又能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千古名句.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写行人已去而 诗人仍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极致) (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情景交融,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取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集中表现了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 (7)-------.

赏析:

(五)写景篇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赏析:写山村风光,绿树环抱着村庄,郭外青山逶迤.由

5 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赏析: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

形象.-------------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景象,把江水浩淼平阔,轻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赏析;写出乡村夏夜的恬静之美, 惊鹊反衬词人的坦然,鸣蝉使人越发感到乡村的幽静.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赏析;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赏析: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起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

6 名句.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一个直字表现了它的劲拔,刚毅之美.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赏析:描写山势与流水的写景名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赏析:表现后禅院清幽(清静,幽静.)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以春花喻冬雪,写出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表现诗人的开阔胸襟. (11)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赏析:以夸张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其中豪放情怀和惆怅思绪兼而有之) (12)斜晖脉脉水悠悠. 赏析:----- (1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赏析:写出汉江水势的浩瀚. (14)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赏析:以动衬静,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渲染了汉江磅

7 礴水势.(波澜起伏 ) (1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赏析:既点明节气,时令,又为全诗的感情抒发渲染了浓烈的凄清惆怅气氛. (16)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赏析:------ (1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 (1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赏析:------ (19)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

(六)哲理篇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 赏析: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峰巅,这样才能遍览周围群山的渺小.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情怀和俯视一切的心胸气魄.蕴涵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赏析:-------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渊源.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赏析:不怕有浮云遮住眺望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层.蕴涵只有高瞻才能远瞩的哲理,也表现了诗人

9 的豪情与气魄. (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赏析:蕴涵人才层出不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理.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赏析:蕴涵人生哲理,表达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赏析:运用谐音,比喻手法构成的千古名句,现在人们常用来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10)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这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11)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赏析:这两句诗用抽刀断水水更流的通俗易见的现象来比喻说明举杯销愁愁更愁,正象抽刀无法断水一样,举杯无法销愁,苦闷无法解脱. (1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赏析: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1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赏

10 析:---- (1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赏析:--- 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等教师岗前培训下一篇:管道隐患排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