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2022-12-22

第一篇:部门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先进集体申报材料[文化部门]

文章标题:先进集体申报材料[文化部门]

先进集体申报材料[文化部门]

近几年来,XX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和海交文化优势,大力弘扬XX精神,通过依靠民营经济、发展产业集群、政企互动协作,闯出了一条以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股份合作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兼收并蓄的经济共同发展道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体育事业也取得了全

面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全国武术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书法)之乡”等称号。2003年,XX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戏剧之乡”,XX市文化馆被中宣部文化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单位”;2004年6月,XX市文化馆被文化部评为一级馆,XX市图书馆通过“第三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一级馆的检查核评;9月,XX市顺利通过省文化厅组织的“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复查验收;12月,XX市又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目前,正在加快办理“中国灯谜艺术之乡”的申报手续。

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齐头并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带动了晋江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在具体工作实践中,XX市文体局真正发挥了指挥部和参谋部的作用,促进文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XX市历届党委和政府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为文化事业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基础。从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全力以赴加以推动文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并在领导、机构、制度、设施、经费、活动、管理、产业等几个方面予以重点保证和扶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能够切实解决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着重抓好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经费三个重点。200

3、2004年市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经费分别为810万元、925万元;人均文化经费分别为7.94元、9.07元。

两年来,市政府投入文化设施建设的经费有:海丝两个考察点的整治和建设工程2100万元、新的图书馆大楼工程4500万元、可满足大型文化活动需要的祖昌体育馆工程5300万元、体育场工程4200万元、晋江大剧院停车场建设及立面改造工程550万元、文化馆新址装修工程59万元、施琅将军故居修缮及史迹景观建设工程1000万元以上,合计17709万元。

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大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人均文化事业费高于福建省平均水平。同时采取市、镇、村和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的办法,拓宽文化资金筹集渠道,利用社会资金举办文化活动,如在2004年的6—7月份举办了XX市首届企业文化节,走上了一条由政府牵头、社会及企业支撑和投入的新路子。切实保证逐年文化经费投入都有所递增,建立良好的文化工作机制和部门协调机制,文化事业发展走在福建省前列。

另外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国内外高水平的文体盛事连续登录XX舞台,如2004—2005中国男篮甲A联赛(CBA)于11月14日在我市XX体育馆举行的CBA十周年开幕式和XXXX篮球俱乐部的首场比赛,开幕式及首场比赛被CCTV—5及国内外重要媒体直播或转播,引起巨大轰动。XX篮球俱乐部在XX祖昌体育馆承接甲A联赛2004年11月14日至2005年2月25日的第一阶段19场主场比赛。

文体局还利用建成的一批大型设施的优势,先后承办中国羽毛球队全队及乒乓球队女队的封闭训练、“中日女排对抗赛”、“中澳男篮对抗赛”、“国际男篮四强赛”、“中国女篮表演赛”、“激情XX”、“东南劲爆”、“XX市中国梦舟明星男篮邀请赛”、“‘同一首歌’走进品牌之都——XX大型文艺晚会”等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属于顶尖水平的赛事及文艺晚会,为市民提供高水平赛事及演出的欣赏机会,在娱乐休闲中陶冶并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二、以精品生产为龙头,努力推动艺术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精品创作为龙头,注重民间传统文化的整理,XX“嗦罗连”被列为2004年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整理出版了民间故事、谚语、歌谣、灯谜、南音指谱等一批文艺精品。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多次获得各级各类竞赛或评比的大奖。《XX文化丛书》第

一、二辑已由XX文化出版公司和XX文艺出版社、XX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三辑已完成编撰,将于2005年出版。有50多部专著或合集相继问世,其中尤以诗歌称盛,达30余部之多,并因此被省市乃至全国的评论界冠以“XX诗群”之誉。

(2)素有闽南“戏窝子”之称的XXX拥有行当齐全、阵容较强的高甲戏剧团、木偶戏剧团、轻音乐团等专业表演团体30多团,每年演出场次均在200场以上,且大部分是在当地演出。除此之外还有泉州市及周边兄弟县、市的几十个职业表演团体

常年在晋江演出。他们长年累月在农村演出,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繁荣民间戏剧艺术的生力军。

戏剧创作更是好戏连台。XX高甲戏剧团一举夺取福建省职业剧团会演“六连冠”,继高甲戏《XXX》获第八届“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之后,木偶戏《XXXX》又荣获第九届“文华新节目奖”,木偶剧《XXXX》

获“金狮奖”银奖,并于2004年再获福建省第四届百花文艺奖。2004年11月,市掌中木偶剧团XXX先生被中国木偶皮影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市木偶剧团配合XX市先后为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等演出30多场,并做好传统教学的整理,拍摄成VCD的传统剧目10个和李伯芬艺术教学方法一套。在中国文联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推新人奖戏剧比赛”中,XX市高甲剧团的XXX荣获金奖(全国十佳演员)、XXX荣获银奖(全国十优演员);2004年9月,我市组队参加在浙江举行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现代民间绘画展示活动,及福建省第四届少年儿童音乐、舞蹈、服饰大赛暨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福建选拔赛和福建省第六届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手工艺作品大赛暨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福建选拔赛中均获得优异的成绩。

这些优秀作品的相继涌现,促进了戏剧、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灯谜等艺术门类的创新与发展,实现了以精品生产为龙头,促进优秀文艺作品全面占领城乡文化活动阵地,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三、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层文化网络逐步完善,城乡文化工作成绩突出。

近几年来,我市十分重视文化设施的建设,把改善文化基础设施放在首要位置,切实把它作为先导性、全面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在地方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坚持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还积极动员社会、集体、个人和华侨、港澳同胞等社会力量,运用各种形式投资、捐资文化建设、兴办文化事业。确保了基础建设的建设经费。建成了XX文化中心、XX文化中心、XX文化活动中心等一大批城乡文化设施。

大型文化标志性工程——XX文化广场(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固定展厅和绿化广场),其规划用地86亩,计划总投资达12000万元以上,其中投资5300万元、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的博物馆,于2002年底投入使用;市文化馆业务用房面积2035平方米,在2004年首次群艺馆文化馆评估定级中被确定为国家一级馆;这些设施为晋江树立了良好的侨乡文化形象,为人们提供了健康、文明、高雅的文化活动场所,也为晋江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的同时,各文化站的人员编制、活动经费也得到切实的解决,全市镇(街道)文化站(社会事务办)均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了一至二名的专职文化工作人员,制定了较完善的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每年举办不少于3次的全镇性群众活动。8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室和文化活动中心,活动面积均在30平方米以上,不少文化室还颇具规模,活动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

在群众文化方面,按照“抓活动、促繁荣”的原则,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努力探索发展群众文化的新路子,坚持以节庆活动为契机,通过政府、民间多种渠道,促进了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我市现有103个民间文化社团,他们在每年的“元旦”、“春节”、“元宵”三节期间及其他重大节庆活动期间,都在文化主管部门的组织下开展丰富多采的系列文化活动。如每年都举办戏剧展演节、南音会唱、灯谜会猜、广场艺术表演,还适时举办诗词吟颂、书画展览、摄影展览、文学笔会、文艺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陶冶了群众的情操。还有2003年、2004年XX市第

一、二届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特别是首届企业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为我市的企业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首届企业文化节包括企业广场文艺调演、“四海一家”企业文艺大游园、“品牌之都”灯谜夜市、企业女子拔河大比拼、企业男子篮球赛、企业风采书画摄影展览、“腾飞的XX企业”主题征文暨演讲比赛、企业之声歌咏晚会等八项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共有130多家国有、民营企业的近2万名员工直接参加了活动,观众达几十万人次。本届企业文化节,既是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新开端,也是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次大检阅、大比兵,达到了繁荣企业文化、展示企业风采、打造品牌的预期目的。

四、图书事业一路领先,率先实现自动化管理。

XX市图书馆现有业务用房4700多平方米,藏书20.2万册,年购书经费25万元。此外投资4500万元,建设面积达18000多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2004年4月底动工,2005年将建成投入使用。该馆在两度被评为全国一级馆,四届省文明单位的情况下,进一步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不断强化服务,每年开馆315天(节假日正常对外开放),每天开馆9.5小时,周开放57小时,各服务窗口设有“咨询卡”、“图书预约卡”做到“为读者找书,为项目找书。”率先在泉州市范围内引进ILAS管理系统,在采访、编目、流通等部分设置电脑管理,实现了采编、流通自动化管理。开辟了电子阅览部,并于2003年设立了文化信息网点,努力在现有条件下增辟服务窗口,积极营造清新优雅的环境。同时加强地方文献的征集、研究和开发利用,共收藏地方族谱120多部,为港、澳、台同胞及海内外侨胞寻根访祖提供咨询服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五、坚持繁荣与管理并重,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市文化主管部门以“总量调控、结构管理、布局均衡、突出效益”为原则,不断加强文化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注意做到净化与繁荣并重,治标与治本并重,日常管理与突击检查并重,努力构建结构优化、形式多样、繁荣有序的文化娱乐市场体系。目前已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以镇区为主线不断向农村辐射的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市场网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市在民间职业剧团管理中总结出来的“两定、三查”经验得到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肯定与赞赏,并在《中国文化报》等报刊上进行经验介绍。

我市现有歌舞娱乐场所140家、网吧60家、民间职业剧团30家、音像制品零售店268家、投影厅45家、电子游戏室76家、书报刊店125家、印刷业248家及体育休闲场所48家等文体经营单位。我市在文化市场管理中,坚持力促繁荣、规范管理、依法行政、健康发展的思路,先后举办各经营项目的法人、负责人法规培训班,提高经营者依法经营水平。并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做好专项整治工作。2004年根据上级对网吧专项整治部署,普查出黑吧345家,在7—8月份集中整治中,检查网吧273家,取缔128家,没收电脑设备2020套,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章的经营单位和经营者,严厉打击文化侵权和非法出版活动,坚决禁止制造和传播不良文化的行为,大力扫除文化娱乐市场中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促进我市文化娱乐消费向高品位发展,推动我市文化市场经营和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六、以“五纳入”为中心,进一步健全文物保护管理网络。

两年来,我市文物工作本着“五纳入”的原则,积极贯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方针,立足管理、努力开创文博工作新局面。我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6位。市博物馆有藏品6000多件,其中

一、

二、三级文物达1200多件。我们始终把文物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领导责任制的“五纳入”原则,并在抓好专业文物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物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文物管理员培训基地,每年举办文物管理员培训班,由政府发放管理员年度工作补贴。目前全市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有原始材料档案,配置管理员,有明确的保护范围和醒目的保护牌,“四有率”达100。

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庵,专门成立草庵文管所,投入250万元对草庵的道路交通和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和开发,使闻名遐迩的摩尼教遗址得到了有效保护,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我市的重点浏览地。又斥巨资2100万元对海丝的两个考察点——草庵、金交椅山古窑址进行整治和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专款对施琅将军故居进行修缮和史迹景观建设。还对有旅游潜力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天寺、西资岩、俞大猷陵墓、古檗山庄等进行规划开发。

两年来,我们还复制了《XX市文物分布图》,编辑《XX市志》的文物专辑《XX文物志》,拍摄《XX文物巡礼》电视专题片,举办文物知识竞赛,出版《XX揽胜》、《XX文博·XX文物专辑》等学术专著。每年均召开一次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使文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七、努力开拓电影市场,大力开展宣传活动。

我市电影公司努力开拓市场,大力开展宣传活动。重视为旋律影片、大片、巨片的发行放映,电影队常年坚持下乡,保证农民看电影的需求。同时,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收费办法,即通过预收、从公益金中提取、由乡村企业支持、个人包场等多种形式,有效地解决了收费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电影队还利用放映时机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科普知识等内容,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八、以提高“两个效益”为目的,坚持文化机制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必然对现行文化体制产生强烈冲击,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采用新思维,建立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的运行机制。晋江市委、市政府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潮流,支持文化部门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增强了文化事业的活力和生机,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首先积极稳妥地推进高甲剧团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对剧团男性干部年满55周岁、女性干部年满50周岁、职工年满45周岁者(共11人),实行内部离岗,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才给予办理退休手续;对原剧团其余的23名演职人员继续留用,又组织剧团、文体局、宣传部、监察局、人事局等有关部门对40名1999年毕业的,与剧团签订《聘用合同书》的新演职员进行综合素质和专业艺术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聘任27位新演职人员,其他即予解聘,解聘人员的档案由市人才交流中心保管的办法;及实行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的工资管理办法,重新制定内部工资等级和分配办法,建立由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组成的新的工资分配形式,并确立剧团集体积累资金制度,以剧团完成演出任务的所获纯收入的20作为剧团集体积累,用于培养艺术人才、继承研究传统艺术、更新必要设备、排练新剧目和办公费用。与此同时,市财政对内部离岗老演员及在编内的人员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全额保证,解除改革中的后顾之忧。改革后的高甲剧团热情高涨、队伍稳定、艺术提高、发展态势良好,市场前景光明,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在高甲剧团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我们正考虑下一步对杂技团、木偶剧团等单位实行改革。

两年来,我市文化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这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各级、各文化门类的设施建设尚须加快步伐,镇级的文化设施建设还不平衡,文化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还得从根本上解决,这是今后几年我们将要突破的“瓶颈”。我们将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努力建设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之支撑。

《先进集体申报材料[文化部门]》来源于,欢迎阅读先进集体申报材料[文化部门]。

第二篇: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希望工程20年模范希望小学

—— 唐沙学校先进申报材料

唐沙学校四面环山,山清水秀,环境优美。近年来,在教育局以及社会有识之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办学条件,落实布调政策,整合教育资源。校园布局合理,园内绿树成荫,确实是教书育人的好场所,这里每年都要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出一批合格人才,它是唐沙人民心中的一颗明珠。

唐沙学校坚持 “遵循规律,锐意进取,争创一流学校;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培养四有新人” 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口号,立足于学生的今天,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打好基础。

学校有一个“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领导班子,分工明确、职责落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为学校的发展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学校既重视制度建设,又注重人性化管理,强调依法依德治校相结合,师生感情融洽,校园平安和谐。

学校树立“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观点,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要求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教学中努力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课堂教学,强化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研究。学校一贯注重教研 1

活动的开展与参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培养出一支 “爱生、敬业、活教、创新”的教师队伍。

基本情况:

唐沙完小位于牙什尕镇西北角,距镇政府约13千米,始建于1985年10月,学校占地总面积2809平方米,建筑面积625平方米。设有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 203名,其中女生95 名.专任教师10名,学历合格率100%。多年来,学校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办学思想,为社会输送了届合格的小学毕业生,总人数达六百多名。2005年如期实现了“两基”目标,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08年被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认定为“平安校园”。

2003年6月,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和“模式一”教学资源,大大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实现了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以“严谨、求实、勤奋、创新”为校风,以“善于求知、乐于合作、勇于创新”为学风,以“敬业爱岗、乐业爱生、勇于探索”为教风。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使学校的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构建一所和谐的标准化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沙裕浪希望小学的建成,再一次体现了石老您“捐献

有情,爱心无价”的慈善壮举,新教学楼的建成使原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结束了,我们真的很感谢。

由于新教学楼的建成,使村民感受到了爱心,看到了希望,他们自发组织,为校园铺设了硬化,使学生有了更好的学习场所,因为在我们学习的道路上有这么多帮助我们、关心我们的人,所以我们不是孤独的奋斗者,我们的努力总是有强劲的动力,我们绝不辜负你们的殷切希望,今天,同学们在这宽敞的教室学习,明天我们的孩子将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回报社会,来服务社会,今天你们以孩子为希望,明天,我们的孩子将因你们的慈善事业而骄傲。

一、首重德育工作,树立良好师德形象

学校一贯重视师德工作,平时能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坚持周一升国旗制度,并利用国旗下讲话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倡议开展了“杜绝零食进校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师生签字活动;推行了“书香满校园、美行成习惯”活动;开展了“卫生、纪律、一操”三项评比活动,实行一日一评,一周一公示,争夺流动红旗,活动提升了校园品位。积极组织开展了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推荐学生韩秀花优秀征文参加评比,其中三年连获县级一等奖,共达4人次,县级奖项2人次。为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展示学校特色,两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了征文、绘

画、写字、制作、文艺展演等一系列活动;还组织学生参加了镇级小学生兵乓球、篮球比赛、在裕浪教学楼竣工典礼上演出了精彩的文艺节目等活动。

学校着力加强班级管理,班队活动开展正常有序,学生操行合格率100%;每年都评选出镇、校二级优秀学生并在“六•一”期间进行隆重表彰;唐沙学校五年级被评为区级“日常行为规范示范班级”,班主任王小林同志被评为区级“示范班主任”。学校还利用每周的例会、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反腐倡廉学习手册》,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为人师表。近三年来马海龙校长等三位教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毛莲桂等三位同志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

二、紧抓常规管理,营建良好教学氛围

学校平时很重视常规管理,为营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常规管理要求》和《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深入课堂抓好督促、指导,按时做好月查和反馈,抓好期末教学检查和教师业务考评;本学年度期末检测中我校的教学质量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学校平时大力进行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了余震逃生演练活动。安全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开学初就与各老师签定了安全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制定了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经常

性地教育学生要注意安全,并定期或不定期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开学到现在我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经过努力,我校的各项工作正在发生着变化,这是我校全体老师们辛勤汗水的结晶, 是努力拼搏的结果, 也是奋发进取的最好见证。

我们坚信,在万紫千红的教育百花园中,努力创办“平安校园”, 构建“和谐学校”,以百倍的信心,旺盛的精力,持之以恒的决心为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而努力。

第三篇: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xxx公司五分厂现有职工170人,其中党员18人,担任着公司产品的总装调试工作。

一直以来,我分厂积极贯彻公司的发展目标,从管理教育入手,提高员工素质。几年来,按时完成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在党支部建设、员工教育培训、产品质量控制、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的宣扬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

一从学习教育入手,提高党团员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素质作为党支部建设的重点工作。建立和完善了支部成员的学习制度。通过学习,使每位党团员明确了公司的发展形势、担负的责任和任务。支部组织召开党团员会议,并通过调度会、全厂职工大会把党委的指示精神传达下去,力争把公司的精神与要求传达到每位职工心中,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重要性,我们充分利用党员先进性、先锋模范作用来开展工作。每位党员同志都能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同志经常和大家一起讨论好的装配工艺及装配技术,并及时了解每位职工群众的生活状况,给予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职工群众关心和帮助。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分厂近几年共完成生产线 200多条,单机近200台,圆满完成了公司交给的生产任务,先后三次荣获保定市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厂级先进单位、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二、持续学习,注重教育与培训。

我分厂员工现有职工170人,大部分为技校或高中毕业,其专业理论

知识薄弱,不少人对装配工艺的要求认识不到位,工作中标准不高,常常不能够严格地要求自己。而我公司的产品广泛涉及机械、电气自动化、液压产等多方面的知识,员工的学习培训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分厂买来了相关的专业书籍供员工参考学习,而且还根据员工的特点,制定了机械基本识图、典型零部件安装工艺要求及注意事项、液压系统基本知识培训、液压阀原理简述及常用液压回路原理与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培训。每次培训结束后均有考试,对成绩优秀的给予奖励,对于成绩较差的给予补习并重考,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提高了广大员工对工艺技术要求的认识,主动提高了工作标准。培养出了一批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8名员工被评为工人技师,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稳定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与同德国KW公司合作中,我们抽调各班组的技术骨干组成工作小组,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虚心向德国专家请教,不时的拿自己的装配工艺与其比较,把德方先进的装配技术工艺同我们自己的产品工艺结合起来,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来,为以后装配更高端的产品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三注重细节,严把质量关。

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质量是创立品牌的先决条件。为了积极贯彻公司“提质提速提效”发展要求,我分厂积极召开领导班子进行讨论研究,确定了加强职工质量意识,质量管理制度常态化的工作方向,并针对我门厂的生产实际状况实施了一下措施:

1、加强职工专业知识及质量意识的培训,提高每位职工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2、明确了液压系统安装的工作要求及流程。液压管路的安装必须保证横平竖直,所有液压阀块及液压管在安装前必须去毛刺、清洗。所有处理干净的管路未安装前禁止着地,尽最大努力保证液压系统的清洁性和运行的稳定性。

3、重新核定和完善检验大纲,加大检验力度。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对所有产品进行部件预检,整车交检,不定期巡检,对出现质量问题的追踪到人,加大考核力度。对客户现场出现质量问题都一追到底,并加强以后同类问题的检验,有效的杜绝了质量问题再次发生。

4、注重新式工具及设备的制作与购置。为了保证了液压系统的安装质量及外观质量,我分厂申请购置了全自动数控弯管机、卡套预装机、管子坡口机等设备;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我们购置了自动攻丝机、气动扳手、自制了辊轮压力机、腻子枪;为了现场提高安装精度和安装质量,我们购买了扭力扳手、电子经纬仪。

5、提高装配质量,塑造良好装配形象。杜绝野蛮装配,对于拆装困难的一些部件必须使用铜棒及工装。购买了各种规格铜棒以适应各种装配工作要求;制作了车间常用轴承拆装工装,提高了轴承的装配质量;制作了皮带冷却托辊轴承的压力机,不但有效防止锤击轴承,而且大大加快了生产效率;制作了翻转砂箱用的起吊架,加快了砂箱的安装效率,保证了产品及人员的安全。

6、严格按图施工,严禁凭经验进行装配。在日常工作,必须以图纸为准,对不符合图纸或是不能安装的,认真查明原因所在,及时准确地同相关单位沟通改进,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四 不断适应新形势,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员工素质。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对分厂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步伐,我们分厂在管理上制定了一下措施:

(1)车间领导及职能人员以身作则,带动广大职工共同进步。一直以来,分厂领导及职能人员以身作则,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经常同广大职工进行交流沟通,深入了解职工的生活状态,时刻关心职工群众。

(2)重视基础管理,从班组长入手,加强教育和宣传力度,在保生产、抓质量上充分发挥班组长的作用,由班组长带动职工,从上到下,逐级推进。

(3)加强劳动纪律,要求各岗位提前五分钟到岗做工作前准备,铃响后马上投入工作,下班时拉铃收工,充分利用了8小时,在提高了职工劳动纪律的同时又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加强6S管理,实现精准生产。

为积极贯彻公司的精准生产的要求,我分厂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了6S管理水平。

(1)对废弃件和设备一经确,立即处理。将车间场地按零部件及产品类型划分为零件区和工作区。零件区细又分为外购件区、机加件区和毛坯区等;工作区分为混砂机工作区、常规产品区和重型产品区等,各区域设专人负责,并考核到人。

(2)制作了各种移动小车和转运车20余辆,各种垫木200余块,便携式工具箱十几套。所有加工件必须垫木头或放在转运小车上,所有工具都放在便携式工具箱内。工具车要求干净整洁,有效合理地使用。使现场环境保持干净、整齐、规范。

(3)完善了设备的检查与检修制度、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对厂内的设备我们派专人进行定期的检查,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隐患存在,立即整改。同时在每周的调度会上还对近期的安全问题进行点评、教育和学习,力争使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位员工心中。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分厂一改过去脏乱差的局面,生产现场有了很大的改观,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先进的企业文化

先进的企业文化就是为广大员工普遍认同和遵守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先进的企业精神和思想观念,先进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尚,先进的制度与规范。先进的企业文化既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

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我分厂始终发挥宣传、教育、引导、激励作用,以文化育人,典型引路的方式把公司企业文化精神传达到每一位职工心里。近几年,我分厂以“严格善待、感情留人”为管理理念,以“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为准则,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积极性和工作潜能。

在具体做法上,以分厂团支部为载体,积极传达团委的各项工作和要求,及时了解车间青年员工的情况,解决他们的思想、工作机生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组织参与青工大比武、青年联欢晚会、篮球比赛、趣味运动会、学雷锋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丰富了员工的文化生活,营造和谐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员工的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素养,使其积极投身到企业文明建设中去,成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者。

xxxxx股份有限公司

五分厂

2013年1月11日

第四篇: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共青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委员会

“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

申 报 材 料

共青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委员会 二零一二年四月

一、“两刊一站”建设、加强理论教育,利用新媒体扩宽夯实宣传阵地

1)全力进行学院网站建设

学院网站是学院对内对外交流的窗口,为了充分发挥网站宣传阵地在教育服务广大同学的积极作用,学院着重进行了学院网站的改版工作。今年,学院倾注全力对学生工作网页进行建设和更新,充分利用学院学生活动网页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其中,学院学生工作网页增设“仰望星空”版块,于今年 3月至 7月,每天宣传“党史上的今天”,并宣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的讲话及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等,让广大同学了解时事动态,及时学习领会讲话精神。 此外,还将增加“学术科技”板块,在学院广泛宣传“含弘杯”、“挑战杯”等科技学术活动。 2)“两刊”宣传阵地建设

院刊从以前两期分为四期,从一个学期一期到一学期两期,班刊、学院网站历来就是是学院活动与班级风采的展示舞台,作为学院团委主要的宣传基地,“两刊一站”将已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成为最节省资源,也最有效的宣传方式。院刊、班刊作为传统宣传媒介,在学生工作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为了凸显学院对免费师范生的重视,提高免费师范生的素质,丰富课余生活,学院特别组织院刊中《北极星》板块,面向师范生进行政策动向解读,学习指导。“ 3)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形式下,为了更好地宣传团学活动,学院开通了官方微博和人人网,及时有效地传播团学活动资讯。团学活动、班级风采、名师讲座,以及先进事迹等及时更新发布,新媒体的时尚、方便、快捷等特征博得了广大学子的青睐和互动。学院 5名辅导员还全部开通辅导员博客,在博客上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网络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4)理论教育学习阵地建设

学院及其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教育,本年度先后在干部干事培训学校、艺术团的“缤纷大讲堂”和部门例会上邀请了校外主流媒体《重庆商报》记者杨林作了培训,主讲“校园新闻的写作和对外宣传”。如何写各种类型的校园新闻,怎样把团学活动宣传出去,怎么认识校外媒体对校园新闻的选择,本次培训让学院团学宣传思想工作的理论教育明朗化、实用化。此外,还邀请了校园知名媒体学通社社长、青春缙云网副主席等作关于新闻、公文知识和团学宣传工作的培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一点一滴开始,从基础理论知识开始,学院充分为学院学子提供各种理论学习的平台,加强政治素养和新闻理论修养,为团学宣传的实践打造好“火车头”的作用。

二、活动价值和宣传力度并重、精心策划,打造精品活动的宣传

1)重庆市“红五月”开幕 学院团体操展风采

5月7日上午,重庆市“红五月”百万市民登山大联动活动在北碚缙云山健身梯道拉开序幕,上万名登山爱好者将共同登高。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健美操团队作为表演节目在开幕式上亮相。学院健美操队又代表学院、学校先后参加了学校第六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学校建党 90周年文艺演出及重庆市高校领导干部教授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等等,充分展现了学院健美操队的实力与风采,为学院树立了良好形象,更为学校争得了广泛赞誉。在华龙网、重庆电视台对本次活动的大幅宣传下,学院自编操作为西南大学第六届田径运动会自编操决赛一等奖获得者,走出了校外,给广大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撑起爱心伞,争做活雷锋”活动

3月16日下午,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我学雷锋我快乐”雷锋月系列活动暨“爱心雨伞”授伞仪式在西南大学大礼堂旁的广场启动。200把雨伞将配备专门订制的雨伞架,投放在西南大学南、北区图书馆,行政楼,第8教学楼,地理科学学院等十处人流量较大,位置较为显眼的地方。重庆商报、西南大学报进行了全面报道,“争做活雷锋”成为了学院学子一个口号。 3)暑期“三下乡”赴长社会实践

去年暑假,正值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15周年,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我院团委积极响应号召,认真研究社会实践方案,顺利通过团中央学校部对方案的严格审核,最终被确定为全国 120支中标重点服务团队之一。学院积极联系共青团长寿区委员会,并将实践地点定在长寿,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长江师范学院,携手共同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日报网、《重庆晨报》、《重庆晚报》、凤凰网、华龙网、大渝网、《长寿日报》、长寿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对此次实践活动进行了全面报道或转载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建立重庆市首个社区“微笑图书室”

历经三年,我院学子通过募捐卖报建立起重庆首个社区 “微笑图书室 ”。今年 10月 28日,由学院学生为北碚区歇马镇状元碑社区居民建立的 “微笑图书室 ” 公益图书室正式对居民开放。 “微笑图书室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状元碑社区一幢三层小楼上,面积约为 30平方米。小小图书室是学校免费师范生爱心基金互助社(以下简称爱心社)与社区联合成立的。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华龙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晨报》、《山西青年报》、大渝网、《西南大学报》、校园网首页等校内外媒体纷纷报道该事件,引起广泛影响,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三、校内媒体到处开花、校外宣传影响广泛,网络宣传成绩斐然 1)校园宣传

校园宣传在除了我院团委网站和院刊《地脉》上及时宣传团学工作的活动信息与新闻外,主要是针对校园媒体:《西南大学报》、《西南大学青年报》、《心理健康报》、《就业指导报》以及校园网首页、学工在线网、共青团西南大学委员会网站以及西大青春缙云网进行投稿。本学年至目前为止,学院共以团委名义向以上校园媒体发送新闻90余篇。其中,《西南大学报》3篇,《西南大学青年报》1篇,《心理健康报》2篇,《就业指导报》2篇,校园网首页2篇,学工在线网站40余篇、团委网10篇、青春缙云网30余篇,极大地扩大了我院在全校的影响力,宣传了一批我院的精品活动如定向运动、周末文化广场等。 2)外媒宣传

在校内宣传的同时,我院也积极对外发稿,同时,团学工作中的一些精品活动以及我院下属四个社团活动由于质量高,影响力好,得到了重庆市乃至全国的关注。新华社先后发布《“微笑图书室”:重庆首个大学生社区图书室》、《大学生进重钢感受高温劳作》2篇新闻报道了学院学生活动;《中国青年报》去年11月9日刊登了《大学生卖报为社区建图书室》;7月7日,《重庆晨报》以《90后女大学生,写歌唱给孤寡老人》为题报道了学院学子去长寿福利院看望老人;开学期间,由于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搭建帐篷迎新期间,华龙网发布新闻《开学啦!学长“露宿”运动场 学弟学妹感动》,《重庆晚报》也在头版头条上刊载了图片新闻报道了该事件;大渝网在11月30日的《300多名大学生定向运动6公里“寻宝”》宣传了学院的品牌定向运动;今年3月19日,《大学生免费投放爱心雨伞考察学生诚信》也出现了《重庆商报》上。本学年至今,校外各级媒体共有以网站形式和刊物形式进行的有50余篇报道。

共青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委员会 2012年4月1日

第五篇: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勇于创新团结奋进--**乡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乡位于**县城西南3公里处,下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23682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受水资源的制约,长期以来主要以种植为主,结构单一,导致农民增收步伐缓慢。近年来,我乡在州、县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创建先进集体活动,大力实施“项目立乡、特色农业兴乡”战略,自加压力、振奋精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战胜了各种困难和自然灾害,取得了创建先进集体与经济设同步发展的好成绩。截止到2005年底,全乡完成国民生产总值4930.52万元,同比2004年增长了0.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4.1元,同比2004年增长了6。2003年和2005年度,两次荣获自治州先进集体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自治州“六个好优秀乡镇”并通过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委员会验收。

一、抓教育,严管理,强化队伍素质

农村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该乡充分认识到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促进农村改革的深入,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致富达小康,所以该乡始终把加强干部队伍素质作为加快发展的基础,想办法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是抓好理论学习。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每周的星期五下午为规定的学习日,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进行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十六大精神、党章和农村政策法规等,加强党员干部和政治理论水平和法制意识,通过观看电教片及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是抓实用技术培训。该乡经常聘请自治区、自治州、县三级农业、科技部门专家到乡里为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和引导党员干部参加农函大、农广校、电大的学历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党员带头利用电教设备,学习外地增收致富经验。近年来通过现场指导、外出参观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20场次,多次组织技术人员赴山东、北疆等地的种养殖示范基地观摩学习。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使党员干部扎实地掌握了至少一门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对全乡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狠抓干部作风。在抓干部作风中,乡党委把党员领导干部包农促富实施“富民工程”作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着力点,结合“三个代表”教育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联系帮扶活动,先后制定了领导、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明确帮带任务,实现不见成效不脱钩,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解决了一批群众生活中存在的急事难事和愁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凝聚了民心,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近三年来帮扶200多户农民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时**乡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要求每位干部从一句问候,一张笑脸做起,从群众不满意做起,做到群众满意为止,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广大干部身体力行的工作实践,使群众切实感到转变作风给全乡带来的一派新气象。

二、定思路,调结构,开辟致富新路

为了帮助群众寻找增收致富的路子,我乡围绕市场开展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直接座谈,结合乡情确定了以发展特色林果业、反季节蔬菜和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两大结构调整主攻方向。教育群众以市场为导向,以科为支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经营方式,拓宽发展思路,在全乡12个村中树立了近百名致富典型,并组织了“看典型、学先进”等参观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不断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经常邀请区、州、县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杏树、葡萄、核桃栽培、剪枝及小尾寒羊养殖技术;包村干部、乡科技服务站技术人员,蹲点入户与农民群众并肩作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促进了种养殖结构的调整。通过成功的示范,实实在在给全乡农民起到典型引路,样板带动的功效。在致富样板的带动下,全乡种养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截止目前全乡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18139亩,庭院经济户达1900户,牲畜存栏达到只5876(头),新建蔬菜大棚890余处。

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乡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一是制定利农惠农政策,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户给予政府补贴。在积极争取扶贫贷款资金基础上,利用一座日光育苗温室为农民免费提供育苗;退耕还林乡里补贴160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产业调整的积极性;二是与各村签订结构调整责任状,制定乡、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三是推进牲畜良种化进程,继续实施以“自繁为主,外调为辅”的牛羊良种工程。根据村民的意愿,结合全乡实际,还对本地的牛、羊进行品种改良。

三、办实事、解民忧,服务人民群众

我乡为努力转变职能,切实为社会各项事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各项事业健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政治测试卷下一篇:八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