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管理思想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经济管理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管理方式,而是融合了社会、自然、人文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管理思想,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经济管理思想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现代化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影响巨大,需要对其相关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好相应的改进创新,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第一篇:管理思想论文范文

管理哲学思想演变对高校管理思想发展的启迪

摘 要: 管理思想的演变经历了科学管理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现代管理学说和后现代管理学说4个阶段,在哲学上相应的表现为客体至上的效率哲学、主体至上的行为哲学、主客体统一的系统哲学和主体回归的创新哲学。与此对应的,教育领域的管理思想也经历了科学管理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系统科学学说和和谐发展学说4个阶段。管理思想(包括教育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和哲学的发展过程是相得益彰的,本质上都在研究“人”的问题。高校行政管理正义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入。同我国高校管理思想科学发展不和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错位”,即政府和大学的角色错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错位和“法治”与“人治”的管理错位,严重影响了“效率”、“民主”的有效实现和和谐统一。

关键词: 管理哲学;思想演变;管理思想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一步步深入而逐渐走向成熟的。同样,管理思想的演变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同哲学的结合尤其是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管理哲学而对管理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学说则是指引管理哲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灯塔。管理思想的演变所透射的对人性的关怀,也在学校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由此,我们开始了对高校管理正义的思考,如同对正义的理解一样,对管理正义,对高校管理正义,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也应该有着不同的解读。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在社会主义高校实行行政管理正义,其实质就是要实行“和谐行政”,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结论?这也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管理思想演变的哲学透视

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不是无序进行的,它一方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在哲学的指引下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结果。可以说管理思想的演变是围绕“人”来展开的,是对“人”的认识不断深入的结果。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科学管理学说、人际关系学说、现代管理学说和后现代管理学说4个阶段。

(一)科学管理学说:客体至上的效率哲学

科学管理学说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是美国工程师弗累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和他的《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他的根本假设是把人看做是机器,科学就是标准化,规律就是按标准化办事。泰勒的科学管理学说一方面推动了管理思想的发展,提高了工厂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为他赢得了“科学管理之父”的荣誉;但又因为这一理论对人的忽视,“通过动作研究,人的行动被从人身上剥离,并使之成为抽象的东西”[1],使之成为一种客体性的哲学,一种只见物不见人的哲学。所以,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和理性主义在20世纪走向没落,科学管理学说最终被人际关系学说所替代。

(二)人际关系学说:主体至上的行为哲学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是美国芝加哥霍桑工厂的管理部门与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E•梅奥(George E.Mayo)等人合作进行的著名的霍桑实验,由此形成的人际关系学说,实现了管理学研究上从管理上的“经济人”向“社会人”的范式转换。他们对人的行为背后的动机、需求以及与人发生关系的环境的研究,使得人际关系等学说具有鲜明的行为哲学的特征。但由于其过分看重小群体和组织的作用,严重忽视了人的理性方面,从而导致了该理论的非理性主义的主体论的缺陷。随着二战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它更加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迎来了主客体统一的现代管理理论时代的到来。

(三)现代管理学说:主客体统一的系统哲学

最早运用系统方法研究管理问题的是社会系统学派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的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巴纳德认为“组织不是集团,而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是人相互作用的系统”[2]147-148,“正式的协作系统的重要而且往往是不可少的部分是非正式的关系”[2]182-183。巴纳德及其继承者西蒙和马奇还提出了“决策人”的概念,它不完全等同于“经济人”和“社会人”,是对“经济人”和“社会人”对立的扬弃。哲学的系统观、整体观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问题,也使得管理理论向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缺陷,不可能做到科学理性和个人个性的真正协调。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管理理论步入了后现代管理学说的时代 。

(四)后现代管理学说:主体回归的创新哲学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对知识管理展开的研究,标志着后现代管理的开始。其代表著作是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博士(Peter F. Drucker)的《知识管理》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Peter M. Senge)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管理理论的创新。对知识的尊重和管理,最终体现在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上,只有知识经济,才最终有可能使以人文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走向实践,人的主体性得到真正实现。

纵观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实质上就是如何真正彰显人的主体性的过程。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实行人本管理,充分尊重和体现人的价值,必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和人类的更加进步而逐步走向完善和彻底。

二、教育管理思想的演变模式

对高校管理思想的演变史研究,国内目前还很少,并不成系统。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也很晚,20世纪初美国开始把教育管理作为专门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领域。教育管理思想发展大致经历了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系统科学和和谐发展4个阶段,其发展过程受到了每一阶段所处时代企业管理思想学说的影响,体现了效率、民主的价值观念。

(一)科学管理学说

对20世纪教育管理思想形成影响最大的就是弗累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也被应用到了美国的教育领域,并受到了学校管理人员的欢迎,这是由当时美国的公共学校教育迅猛发展带来的开支不断增长以及管理上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所决定的。这一阶段完全对应了管理思想演变的第一阶段,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育的效率,而作为教师则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对学校管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尽管到了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被人际关系学说所取代,但是直到如今,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仍然能找到它的影子。

(二)人际关系学说

教育管理中的人际关系学说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霍桑实验(the Hawthorne Studies)导致新兴的社会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二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劳工运动和民主思潮的蓬勃发展,民主的呼声愈来愈高;三是美国学校组织的专门化和学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校内部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学校管理人员缺乏稳定的任期和教师来源不足。人际关系学说对应了管理思想演变的第二阶段,过分强调了人的需求,人的情感,而忽视了人的理性的一面,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组织存在的合理性。它走到了科学管理学说的另一面,因此它必将被更加科学合理的系统科学学说所取代。

(三)系统科学学说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的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他认为系统是由人组成的,人的活动因相互协调而构成一个系统,即组织的协作系统。社会的各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系统。系统科学学说对应了管理思想演变的第三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学校管理目标和教师个体价值观的统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是,学校毕竟不等同于企业,尤其是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学校作为知识传播和创造的组织,教师作为传播和生产知识的个体,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又必须有新的理论来指导,这样就产生了和谐发展学说。

(四)和谐发展学说

所谓和谐发展学说,笔者认为就是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在保证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更大程度上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更加注重教师个体的价值的实现和他们的全面发展,其实质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目前在业界还没有专家提出来并进行研究,是笔者根据西方管理思想演变的第四阶段的特点所做的概括,这也是笔者今后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从国内某些著名高校目前正在进行的管理体制调整,尤其是从科层向扁平化的管理模式的过渡上,已经看出端倪。

综上所述,教育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是同管理思想的演变步调基本保持一致的。同管理思想的提出一样,教育管理思想的提出,一方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所提出来的要求。无论教育管理的学说如何变化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研究组织和个人的关系问题,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一个组织的“和谐”管理问题。

三、对我国高校管理思想发展的启迪

教育管理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可惜时至今日,即使是西方的教育管理理论也未能构成一整套自己的独特的概念体系[3]。但无论如何,“效率”和“民主”仍然是当今中国高校管理思想发展的主旋律。只有尊重中国高校发展历史的进程,正视其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强调人在促进知识传播和创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管理学说,才能指导我国高校管理思想的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当前,同我国高校管理思想科学发展不和谐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错位”[4]上,严重影响了“效率”、“民主”的有效实现和和谐统一。

1.政府和大学的角色错位。高校行政主体法律地位的不确定性,现行教育法律法规条款的模糊性,尤其是我国根深蒂固的人治思想和文化传统,使得大学的自主办学之路举步维艰。具体表现在政府和高校的关系上,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还是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集权模式,学校对政府的“附属性”、“依赖性”仍然没有改变,学校本质上并不是独立自主的办学实体。

2.行政和学术的权力错位。高校管理中一直存在着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的现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5]。在价值取向上,行政权力追求行政效率和管理绩效,以顺利保障大学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学术权力则追求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以保证学术标准的贯彻执行,保障学术人员的权益,形成崇尚学术的良好风气。其次,在环境氛围方面,行政权力要求按章办事,强调绝对服从,需要的是一种严肃、非人格化的环境氛围;而学术权力则讲求学术自由,需要一种相对宽松、自由创新的环境氛围[5]。我国大学的管理属于行政权力模式。

3.“法治”与“人治”的管理错位。在现行高校管理中,“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依然严重,主要运用行政手段,习惯依靠经验和人情来处理高校管理问题。这与中国的传统、高校沿袭苏联的集权管理模式、高校的管理队伍素质以及法律制度和保障措施的缺失等因素有关。

为此,在高校管理的实践当中,要真正实施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必须保证高校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的自主地位,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教师个体价值的实现和他们的全面发展,实行科学发展,“和谐行政”,真正实现大学的三大功能,实现“效率”和“民主”的和谐统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转变政府职能,高校自主办学。通过修订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从制度上明确政府、高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自的角色和定位。政府在高教领域的权力要有限,政府着重宏观管理,大学着重自主办学,要更加自主和开放。政府要下决心,真心放权。

充分发扬民主,实行科学管理。实行学校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透明化,充分发扬教代会、工代会、学术委员会和校务委员会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动全校师生参与管理和监督。而一旦做出决定和决策,就要坚决贯彻执行,不得随意更改,或因人而变。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在高校管理中培育“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体现“以人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从而有利于知识创新和人才脱颖而出。同时,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按规章制度办事,按规律办事,明确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在法律上的平等关系,统筹协调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赵 睿,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81-282.

[2] 占部都美.现代管理论[M].蒋道鼎,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3] 袁锐锷.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思想发展的回顾[J].教育研究,1995(10):33-34.

[4] 陈德斌,闻曙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行政管理的正义内涵解读[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3):124-127.

[5] 于长志,王 勇.我国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制衡[J].高等农业教育,2006(11):10-12.

(责任编辑 朱漪云)

作者:缪世林 闻曙明

第二篇: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与现代化经济管理思想相关性探析

摘 要:经济管理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管理方式,而是融合了社会、自然、人文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管理思想,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带动下,经济管理思想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现代化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影响巨大,需要对其相关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好相应的改进创新,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 现代经济管理思想 相关性

一、引言

经济管理属于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学科,融合了多种不同的学科知识,也可以看做是一种系统性的管理方法,可以利用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对管理知识体系进行完善。在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很早以前,就孕育出了现代经济管理的种子,对于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需要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概述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了农业、金融、经济、政治等,属于传统社会体系下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系统性工程,具体来讲,可以将其分为社会资源管理和自然资源管理两种类型。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科学的经济管理变得尤其重要,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看似已经落后,即将被现代化经济管理思想所取代,但是实际上,其对于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和启示是非常显著的。经济管理需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实践经验的指导,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够确保经济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早在上世纪初,我国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经济管理学科体系,并且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步,经济管理思想也在不断创新。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逐渐出现了一些不足和问题,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思想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其与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在对现代化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研究时,不能脱离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础。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对于农业活动的影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农业体现出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一是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二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三是分散式发展,对于自然条件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比较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获取经验,二是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所采用的手段。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在现代化的管理条件下,需要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选择相应的经济作物,例如,东北地区土壤肥沃,适合种植玉米、大豆、辣椒等,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温度适中,适合种植茶叶、水稻、花卉等。在开展农业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够促进农业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推动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可以说,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生产管理经验,是促进农业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

2.对于货币金融的影响。通常来讲,对于经济活动的管理需要从需求、供给和管理三个方面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与货币是需要放在一起进行考虑的问题。无论是供求关系管理还是货币金融管理,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同时也存在于整体之中,相辅相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就采取了相应的货币管理措施,以维护中央政权的利益。而之后,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对于是否应该禁止私自制造货币,政府部门的态度摇摆不定,至明末清初,银钞取代了真金白银和纸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才逐渐趋于稳定。通过对货币管理情况的研究和总结,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形成了正确的货币管理体系,并且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现代人眼中,买车买房通常都会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甚至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脑、手机等都可以通过分期付款购买,使得人们能够提前享受更加优质的生活。为了避免不合理的高利贷,对社会经济的不合理发展进行约束,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有效预防和规避各种问题,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对于供求活动的影响。社会环境分工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单一的针对某个行业进行强化,因为这样可能会影响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失衡。而在经济活动中,供求活动是最为典型的特征,可以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实现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调节。就目前而言,想要做好物品的合理流通,需要保证输入与输出的均衡性,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同样,生产管理不能仅仅采用单一的模式和方法,而是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采取适当的放任或者干涉措施,以实现强国富国或者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的目的。例如,最近几年,我国政府部门对于房地产事业采取的就是放任和干预的政策,房价持续上涨带动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在房地产趋于饱和的现在,政府部门又通过适当的敢于,对房价进行了有效控制,使得其能够趋于稳定。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了社会经济的活力,推动了社会的稳步发展。

4.对于政治经济的影响。政府部门是政治经济管理的主体,而想要确保管理的有效性,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大力支持,尤其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管理的快捷性,需要借助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获取优势资源。从国家的角度分析,政治与经济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政治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了人口资源管理、军力资源管理以及经济财力资源管理等,其对于治理国家意义重大。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实现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建设事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也为公共事业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阶段,税收是我国一项重要国策,主要目的是实现对于人民资产的再次分配,同时也可以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在拓展财政收入渠道的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对经济支出进行合理控制,实现“开源节流”,减少资金的浪费,确保在开展整治经济管理活动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5.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管理活动也在随之不断创新。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管理进行持续的完善与创新,是企业管理学的基本内容,也是企业开展经济管理活动的主要参照。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只有能够合理运用企业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才能切实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应该认识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实现的基础是传统经济管理思想,邓小平依托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提出了現代化经济管理思想,通过转变思想认识的方式,实现经济管理的科学化,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一点通过改革开放得到了有效证实。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应该立足自身发展环境,做好分析、概括和总结,构建起全新的、更加适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系,对企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推动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相应的机遇,也离不开有力的挑战,必须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经济思想是在长期的生产管理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对于现代经济管理影响巨大,需要正确认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分析其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做好积极的创新和完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步形成现代化经济管理思想,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盛贤.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164.

[2]刘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16,(5):61-64.

[3]李皆染.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财经界(学术版),2011,(7):49,51.

[4]江海洋.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24):13-14.

[5]阳兵.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经济管理的促进作用分析[J].商情,2013,(49):56.

作者:常毅雪

第三篇: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任何一种管理都必须适应自己的民族文化土壤和社会历史背景,都必须同自己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因此,对儒家管理思想加以继承、发扬,对于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远在先秦至汉初期间就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以儒学为主干兼容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体系,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指导思想,并贯穿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当今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果能把儒家文化的精华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是非常有意义的。

儒家“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人本理念是指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进而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思想观念。儒家的管理哲学带有鲜明的“人学”色彩,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性管理思潮具有趋同性。“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与儒家“以人为贵”的管理思想有着十分相似的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仁学。“仁”,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仁”有许多种定义,其中最重要的是“爱人”,如“君子笃于亲”、“故交不遗”、“泛爱众”,说的都是“仁者爱人”,仁学的精神实质就是“爱人”。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仁学包括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等一系列属于精神领域的学科。仁学主张以仁为管理的核心,凡事都以仁爱为原则,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要求关心人、重视人、爱护人。儒家管理思想不仅发现了“人”,而且揭示了人的普遍性质——仁,注重人的价值,“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崇德尚法,尊贤善听。儒家崇德尚法的管理观点,是说要从“德法”两方面进行管理。“德”即正德,端正品德:“法”指刑法。“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很明确地把德教和刑法看作是管理的两个方面,“刑以佐德助治”,“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以是和”。儒家管理思想认为,只有德化才能将管理者的合理意图变成被管理者的自觉行动,将管理者的管理变成被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但德化不能代替一切,没有优良的法度,不能给人的思想行为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也谈不上高效的管理。儒学的刚柔并济,恩威并用,宽猛齐施的管理实践,对现代管理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儒家还进一步认为,尊贤善听、群策群力是实现管理目标的保证。首先要尊贤,儒家认为,要做好管理,必须是“贤者在位,能者在职”。那么如何举贤呢?一要知人,“听其言而观其行”。二要不分亲疏,任人唯贤不唯亲,“众恶必察,众好必察”,意思就是对于世俗的毁誉不能盲从,必须深入实际,认真考察,弄清真相,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三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破格任用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四要“无求备于一人”,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不要求全责备。

“人和”的整体管理战略,突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谐也”,指不同东西的和合与统一,它强调不同事物、因素、成分的有机结合,适度调整,措置得当。儒家管理思想不断追求的目标就是和谐。“和”是儒家管理思想中一个重要的价值准则。可以说,儒家“和谐”的管理思想体现出崇尚团结、讲求团队协作的价值观念。

儒家倡导“以和为贵”,但坚持“和而不同”,要求人们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存在差异性、多样性,“和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从社会历史观上说,“和而不同”是要求管理者必须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具有“泛爱众而亲仁”的人本思想。

管理者应“修身养性”、“明德自律”、“刚健有为”。儒家管理思想十分重视对管理者自身素质的要求,认为管理者道德人格的完善,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君子德风,小人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而水圆”。因此,管理者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加强管理,必须强调修身,即加强管理者的个人修养。“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儒家管理思想在强调修身的同时,崇尚刚健有为,“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刚毅而木讷近仁”,肯定“刚”是有重大价值的管理伦理品德。

儒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就是要应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合理地组织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本身既有的各种资源,调动企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作为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儒家管理思想,它的价值、作用毋庸置疑,将儒家管理思想很好地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一定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

确立人本管理理念。人是企业系统构成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而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企业要重视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个人特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强调重视员工的自身价值并不是宣扬个人利己主义,而更多的是强调群体价值。企业要善于把员工的个人价值转化为企业价值,善于选择贤才,通过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和保障机制,锻炼员工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品格,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确立“为政以德”的管理理念。儒家“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来说,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名合格的现代企业管理者,要讲求道德形象,而不能只以权力压人。同时,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主要管理者,都应该遵章守法,自我约束,接受监督;做事公道无私,胸怀坦荡,工作勤奋努力,勇于创新。管理者应该“修己安人”,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忠信笃行。管理者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效果。儒家管理思想认为,管理者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学习和修养,才能使自身具有与其职务相称的素质,即“修己”。并且,还要从“修己”到“安人”,即从自我管理走向社会管理。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层次的管理者,必须讲“信”。如果表里不一,言行相悖,就不能取信于众。管理者要“言忠信,行笃敬”,这里所说的“信”,一是要讲信用,二是要取得别人的信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取信于人是管理的首要条件。“君子信而后劳其民”,管理者的信用不仅指言而有信,言而必行,还指他管理的企业在政策、规定等方面的连续性。

现代企业管理要强调“人和”。现代企业是一个综合系统,是多层次的有机结合体。怎样协调各种关系,怎样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儒家“以和为贵”的管理思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因素,要保持企业的和谐,就要从组织和个人两方面来加强。在组织方面:一是要建立一个优秀的领导集体。领导集体的思想品质、业务能力是组织内人际关系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二是要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分工清晰、责权明确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在个人方面:企业的每一位员工,要真诚地待人接物,给人亲和感,关心别人;管理者要有博大的胸襟,敢于牺牲自己的利益,要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特别要处理好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的关系。

综上所述,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而一个人、一个民族不可能割裂传统文化的影响,企业管理活动也离不开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印记。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任何一种管理都必须适应自己的民族文化土壤和社会历史背景,都必须同自己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因此,对儒家管理思想加以继承、发扬,对于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华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供给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测量技能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