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保体制创新论文

2022-04-25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农村环保体制创新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得农村环保工作日益得到关注。但目前农村环保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有效的解决,必须深入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合理措施,切实做好农村环保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村环保体制创新论文 篇1:

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模式的思考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农村环境污染排放已经占到了全国污染排放的半壁江山。2008年7月,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副总理要求切实把农村环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并提出了“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重要政策措施。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已提上重要议程,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重心将开始由城市为重点向城市与农村并重转移。长株潭城市群在建设两型社会、促进绿色发展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其中,长沙市积极探索农村环保自治模式,创新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率相统一。

一、长沙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做法

2008年以来,长沙市抓住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战略机遇,将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试验区率先进行了农村环境保护探索和实践,在环保理念培育、环保监管体系建设、养殖业布局调整、绿色环保技术推广、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新模式建设、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机制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政府领导、部门组织、村民自治”为特色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沙模式”。

(一)开展农村环保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从无到有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为了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好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长沙市环保局通过开展走村入户的环保调查与宣传活动,成立农村环保学校组织集中授课和专题辅导、开展系列主题推进活动等方式,宣传环保知识,传播生态理论,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引导乡镇、村组、农户投入到农村环境保护中来。

(二)创新环保体制机制,以自治互管填补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空白

浏阳市葛家乡金塘村不断创新环保体制机制,通过出台《金塘村环境保护村规民约》,对环保宣传、牲畜防疫、环境美化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在全村明确规划了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让生猪养殖逐渐远离村民生活的中心区域;通过成立金塘村环保促进会和形成环保自治听证制度,让污染大户始终在村民的监督之中,有力地化解了单方面推动污染治理的难度。为保持巩固环保成果,使村民共同肩负起环境保护的重担,金塘村制订了联户保洁制度并要求村民签订“联户保洁协议”,明确了各户在垃圾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责。

(三)进行污染源分区治理,按主体功能分区原理重构农村养殖业生产布局

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巩固整治成果,2010年长沙市开始着手调整全市畜禽养殖业布局,制定全市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确立了新扩建畜禽养殖场环保“三同时”制度。随后,长沙县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的通知》和《畜禽养殖转产扶助鼓励暂行办法》,按生态承载力和不同的功能分区,科学设定了禁止养殖区和限制养殖区。为推进畜禽养殖的分区治理,长沙县还对农户退出养殖给予资金和技术等转产扶助。

(四)推广绿色养殖技术,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激发农民环保自治的积极性

作为传统养殖村,浏阳市葛家乡金塘村原有的养殖模式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为改善生产生活环境,金塘村引入了“零排放”养殖技术和“一场三池”技术(即一个养猪场配备一个干粪池、一个沼气池、一个污水处理池),在能人带头示范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引导农民以科学养殖带动生态农业发展,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激发农民在推进环保自治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探索环保合作社模式,通过分户减量和分类回收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为破解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成本高的难题,从2008年起,长沙县果园镇成立了果园镇农村环保合作社,按照“分户收集、分类处理、村民自治、政府补贴、合作社运营”的模式,实行垃圾分类处理。镇设环保合作总社,各村设环保分社,由政府出资聘请保洁员、购买垃圾中转车,形成“农户—保洁员—合作社”的网络构架。环保合作社通过从村民手中回购垃圾并给予补贴的方式,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由农户对垃圾进行分类,可降解垃圾就地堆沤分解成为有机肥;可回收利用的、有毒有害的垃圾由环保合作社有偿回收利用;不可降解、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经镇压缩中转站压缩后统一送县固体废弃物处理场集中处理。

(六)建设户用污水分散处理设施,运用现代科技推进农村生态家居建设

长沙市自2008年开始在39个中心镇建设污水处理站,通过雨污合流的形式,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长沙县和先导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镇污水设施全覆盖。在农村分散居民污水处理方面,长沙县在各家各户建设四池净化系统,通过过滤、沉淀、发酵、植物吸收等步骤,使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浏阳市金塘村同样按户或联户修建了家庭生活污水处理池,家庭污水经特殊装置处理后成为营养丰富的有机肥水,直接满足一家一户的浇花种菜,使生活污水实现家庭户内循环利用。

(七)建立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机制,通过多渠道解决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瓶颈

由于县级乡镇财力有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面临巨大的资金瓶颈。为缓解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资金压力,2008年,长沙市政府颁布实施的《长沙市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市级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用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乡镇污水设施建设和农村垃圾处置。3年来,长沙市先后制定并出台一系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乡镇、到村户的补助政策,包括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补助政策、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行补助政策、村组垃圾处理处置体系建设与运行补助政策,极大地缓解了农村环境整治的资金瓶颈。

二、长沙市农村综合整治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启示

(一)建立农村环保自治制度是我国现阶段农村“村情”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最基层的环境管理部门是县一级环保机构,乡镇一级尚未设立相关职能部门及专职工作人员。县级环保部门人员较少,不可能对乡镇环境进行有效地管理。同时,各地农村环保普遍都具有“低、小、散”的特点,仅靠县、乡两级的环境监管能力,无法全部管理到位。因此急需一种贴近农村生产生活方式、适合农村环保特点的环境监管新机制。浏阳市金塘村的实践表明,农村环保自治可以使监管落实到乡镇和村组,补充政府环境监管能力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让农民自己管理一些农村环保事务,减轻了环保部门的工作压力。

(二)要按照不同农村污染特点构建各具特色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

当前我国农村环保工作具有“繁杂、分散、无序、薄弱”等特点,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不同地区也存在不同问题。在东部地区的浙江、江苏等省,农村生活污染表现得比较明显。在江苏省一些城市化程度高的农村,生活垃圾无论从成分上还是人均日产量上都和西方发达国家接近,但是垃圾的收集管理制度大大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在浙江省,自然村污水处理率仅为16.06%。因此,在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农村,应重点探索以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

在中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如河南、安徽、湖南的农业大县、畜牧大县,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等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在湖南省,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长沙县,生猪养殖已成为污染河流、恶化空气、令长沙县付出生态代价最突出的一个难题。在河南省,全省化肥平均施用量高出全国化肥平均施用水平1.1倍,大大超出了发达国家设置的水平。因此,在中部省份的农业大县,应重点探索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

在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如山西、贵州、云南、广西、湖南的矿产资源县,工矿污染是农村环保面临主要问题。在山西,煤矿开采、炼焦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使得山西省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一直位居全国之首。在贵州,乡村小煤窑、小矿山等不合理开发导致的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在云南个旧、广西南丹、湖南常宁、常德、郴州等地大量废弃砷渣导致出现矿区周围农作物含砷量超过国家标准几百倍的情况,有些矿区附近的村成为“癌症村”,癌症病发率一度高达2%,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100倍,平均寿命不足50岁。因此,在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县,应重点探索以工矿污染治理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

(三)推广易接受、效益好的环保技术和模式是农村环境保护的着力点

长沙市将浏阳市金塘村试点的零排放养殖技术和“一场三池”养殖技术的推广作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将以浏阳市葛家乡为代表的“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模式和以长沙县果园镇为代表的“户分类减量、村分类利用、少量镇中转填埋”的分散处理模式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两种代表性模式进行推广。长沙市所推广的技术都是低成本治理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生态环保的实用新型技术,投入低、效益高,农民易学易懂,也建得起、用得起,这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持续的内在动力和坚实的科技支撑。

(四)探索农村环保多元化投入机制是当前农村环保工作的突破口

农村环保工作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相对于农村环保大量的资金需求,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供给显然不足。现阶段巨大的建设资金缺口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紧迫性形成了矛盾。探索通过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保是解决当前矛盾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江苏省创新农村环保投入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协调党政机关与镇村建立环保定点挂钩帮扶制度,组织发动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以产业带动型、合作开发型、资金帮扶型等8种形式,实现了项目带村、产业联村、村企结合、整村推进。

三、推进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一)逐步强化县乡镇村领导和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县乡镇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建立健全“一票否决”等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来确保环保规划任务的完成,促使县乡镇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通过环保学校培训、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环保艺术作品等各种手段,利用学校、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努力提高乡镇企业家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进而增强环保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其生活上积极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生产上大力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生态农业。

(二)着力提升农村农业污染源控制在各级规划中的地位

研究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指标,将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农用化肥施用强度等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写入我国“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制定并实施各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有条件的农村还可制定村级环境保护规划。在县乡镇级农村环保规划中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将畜禽养殖业规划布局纳入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的禁养、限养区,并调整现有畜禽养殖区域分布,优化养殖布局。明确乡镇企业选点布局,使其符合省、市、县区域性发展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逐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的分离。

(三)重点采取按污染特点分类的差别化综合整治模式

对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县,应积极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全面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以及浏阳市葛家乡探索的“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模式,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对于农村聚居点,针对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条件,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发推广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较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新建村庄、经济条件较好或地形地貌适宜的村庄,可优先采用如厌氧发酵加人工湿地等集中式处理设施。

对中部地区农业大县,应积极推广长沙市畜禽养殖分区发展、绿色养殖技术推广等成功经验,重点促进畜禽生态养殖场和畜牧小区的建设,应用“零排放”、“一场三池”等绿色养殖技术,减少禽畜废水直接向水体排放。综合利用畜禽排泄物,建立“畜—沼—粮(菜、果)”的循环养殖模式。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过量施肥,积极提倡增积增施有机肥,推广农药减量增效集成技术,加强地膜的回收与管理。推广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和秸秆气化利用技术,大力实施秸秆氨化、青贮、微贮,适当发展以秸秆为部分原料的混合饲料产业化生产项目,全面实现秸秆禁烧。

对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县,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老矿区要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矿山损毁的农田进行土壤修复和植被恢复,对矿渣、废石、尾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矿区污水、废水、次生地质灾害及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新建矿区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落实尾矿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及土地植被恢复措施。对现有乡镇企业污染源严加控制,推进乡镇企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实行污染集中控制、集中处理和集中监管。严格农村工业项目准入制度,加大农村企业环境监督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四)有效探索和构建配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

建立外部监督、内部自治相结合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机构、监测体系和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完善乡镇一级及以下环境监管机构设置、人员及设备配备,逐步在村级设置专(兼)职环保宣传员和环保卫生监督员,协助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环境执法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农民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开展农村自治工作,通过政府引导合理制定村规民约,组织农民成立各种互助组织,研究基于合作形式的管理体制。推行举报奖励制度,公开公布举报奖励电话,鼓励和支持农民对非法生产行为进行举报。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相结合的农村环保多元化投入体系。加大“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中央财政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省市区县级政府设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配套专项资金,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养殖业污染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直接投入、补贴、税收减免、土地使用等优惠措施。探索农村污染治理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对乡镇村建设集中式环保基础设施、农户建设分散式环保基础设施提供小额信贷支持。积极推广江苏省经验,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探索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排污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比例,以体现对受害者的补偿。

建立技术服务、物业管理相结合的污染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沼气利用、饮用水源保护、粪便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契机,逐步建立农村污染防治社会化服务和物业化管理体系,特别是建立村一级、乡镇、县镇一级的服务体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农村环保技术服务队伍,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对农民的指导,广泛开展科技入户,开展农村环保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卢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地所)

作者:卢伟

农村环保体制创新论文 篇2:

新形势下农村环保工作的相关探讨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及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得农村环保工作日益得到关注。但目前农村环保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有效的解决,必须深入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合理措施,切实做好农村环保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环保;工作;问题;对策

近年来,农村环保已成为环保工作体系的新热点,国家逐步发布了全面的农村经济社会环保发展战略部署。虽然农村经济整体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农村的环保问题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例如农村水质未得到根源性的整治;农业方面的污染治理形势较为严峻;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的环保管制体系及职责机构未得到有效的完善等。故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环保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深化农村环保工作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农村环保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政策方面

首先,农村环保管理未得到地方政府的充分重视,只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在农村地区很少甚至没有部署环境监管力量,缺乏有力的环保监管体系和相应的措施。其次,未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实际需求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农村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生态保护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缺乏合理的应对机制。还有就是未建立县、镇、村三级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乡镇环保所覆盖面不广,管理触角根本无法向农村延伸,导致不少农村地区环保管理处于失控或空白状态。再者,农村很多环境违法行为,难以找到执法相对人。当前,农村存在的畜牧业污染、水产品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土壤问题等环境问题缺乏处罚依据,部分重要环境领域的立法还处于空白状态,并且农民基本没有参与我国现实立法的可能,很难在法律层面有效落实农民对于农村环境污染的呼声。

(二)体制方面

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重点集中在城市,城市处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考虑地位,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农村的环境治理。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上,事权与财权相分离,没有充足的资金及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农村自身对环保工作的有序进行缺乏相应的指导,导致难以高效开展农村环保工作。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实施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缺乏现代化的大农场及社区组织,环境污染的治理主体在规模上、组织能力、经济实力等方面都乏善可陈。

(三)生活生产方式方面

目前,我国正在不断的转变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但受传统粗放经营模式的影响,以及现代科学技术普及水平偏低的限制,农村的经济发展还离不开大量资源的消耗。从目前的农村环境来看,大多数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注重追求经济收入,没有深刻认识到垃圾的有害性、畜禽養殖污染、地膜秸秆污染以及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危害,为了眼前经济利益,过度使用农业化肥,滥伐林木,同时也没有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再加上地方政府的一些干部过分追求GDP,大力发展技术水平低、设备简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甚至会严重污染环境的乡镇企业,以牺牲环境来促进本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不重视农村环保问题,很少综合考虑建设垃圾收集、垃圾中转站等环境基础设施,严重背离了经济发展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深化农村环保工作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建立健全农村环保工作制度及评价标准体系

首先,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结合国家环保局修订的农村环保建设要求,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市场,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环境评价标准体系,使农村的环保工作有章可循。其次,建立完善的环保制度,明确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在职责上形成以环保部发挥主导作用,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管理体系,改善农村环保管理部门冗杂、具体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的现状。将农村环保问题纳入考核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业绩范围中,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对环保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国家应加快制定关于农村环境以及资源的保护法,在此基础上各地根据各地的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逐步形成从国家到地方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同时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惩罚力度,从根本上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依法进行农村环保工作。

(二)调整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立体农业等模式,构建以地力培养为依托、种养结合的动态平衡、物质有效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建设循环种养、多业套种的高效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利用农药和化肥增效减量,沼气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展秸秆还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节水灌溉等循环经济项目。同时,实施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与规模化经营,转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切实解决当前农民独户经营的高消耗和低效率困境。

(三)科学规划环境整治工程

通过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市场调节,采用BT、BOT等多种模式鼓励社会组织或企业的资金投入,加快建设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同时采用因地制宜、实用性较高的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方式,要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及目标。例如污水的处理,可以采用沼气净化池、人工湿地等方法;生活垃圾的处理采用卫生填埋堆肥或纳入城镇垃圾收集体系等方法。国家层面的扶持应制定优惠政策,如农村无偿划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土地;从供电方面支持污水处理厂;大力帮助废物的可循环利用项目等,进而切实提高农村环保工作水平。

三、结语

总之,由于政策、体制、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环保意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当下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为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整改力度,建立环境评价标准体系,完善环保工作制度,调整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科学规划环境整治工程,提高环保意识,促进环保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介晓坤.新形势下农村环保工作的探索与展望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02:26-30.

[2]高小杰,金哲,吴鸿雁.南京市农村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4,Z1:106-107+111.

[3]张臻.关于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途径探讨——以华东某市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4,17:60-61+69.

[4]仲菊,王本平.农村环保创新工作与和谐新农村建设发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349-351.

作者:雍晓刚

农村环保体制创新论文 篇3: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及措施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各部门不断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创新农村环保新机制,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一些新旧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并制约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产生污染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Explor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Li Min

(Dingzhou C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Hebei 073000)

Key words:New rural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迫在眉睫。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浅析当前新农村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成因以及解决对策。

1 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1 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现在很多城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还很原始,基本上是拉到郊外的大型垃圾场堆放。即使做一些处理,方法也及其简单。大部分农村对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致使环境污染加剧。

1.2 种植、养殖业造成的污染

种植业污染源主要由农用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田秸杆等构成,起源分散,成因复杂。此外,养殖业也是农业生产的另一污染源。

1.3 工业化转移、工业开发带来的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造纸、冶炼、化工等能耗大、污染重的企业纷纷在各个乡村建立起来,这些企业往往规模小。设备陈旧简陋,工艺技术落后,基本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在一些农村,炸山开矿、挖河取沙、围湖造田、乱砍树木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严重的破坏。 1.4 旅游业对农村造成的污染

乡村旅游带来大量流动游客,使人口更为集中,但“农家乐”的新型旅游形式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令人担忧,餐饮消费使清洗宰杀家畜的废水、废弃物大量增多,肆意破坏植被、任意盖房搭棚、胡乱堆放垃圾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就暴露出乡村旅游环境管理处于散乱、不规范的状态。

2 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及其成因

2.1 农民思想认识不到位,环保意识差

在我国,环境保护教育已开展多年,但这项教育工作的重点一直在城市,对农村的环保教育还显得比较薄弱,教育普及覆盖面还很狭窄,致使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环保价值观缺失。

2.2 新型农业格局使农村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

传统的养殖业与种植业不分离,规模相对也较小,畜禽粪便就大部分形成了农家肥,对环境污染较轻。随着农村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这种产业的污染总量便大幅增加,而且呈相对集中趋势。

2.3 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较少,资金管理不到位

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环保投融资机制不畅、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尤为突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使用和管理办法,逐步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

2.4 环境保护监管体系不健全,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已开始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但是还没有健全农村环境监测的专门机构,有关专职人员和设备经费等都十分短缺,对农村环境还没有形成常规监测。比如,大多数农产品既无一套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缺乏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也缺乏必要的检测监督手段。

3 促进农村环保问题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环境意识

要解决我国农村环保问题,确实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环境意识是首要任务。需要通过不懈的宣传教育,促使广大农民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让农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环保工作中去,提高他们参与保护家园的意识。

3.2 建立有效的农村环保管理机制

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城乡统筹范畴。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加大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使城市各项环保基础设施向广大农村延伸,并确定服务内容和配套标准,逐步实现城乡环保一体化。

3.3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农村环保资金来源

把农村环保作为公共财政支持和保障的重点,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切实采取措施,加大污染治理的投入。引导和督促地方各级财政和相关企业,切实加大环境保护的投人,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共同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3.4 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化处理和粪便、垃圾、秸秆等的资源化利用,并着重推广太阳能、沼气等适合农村使用的清洁能源。加快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建设,着力改变靠大量施用化肥,喷撤农药来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粗放生产方式,通过实施沃土工程。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3.5 强化监督和管理,建立农业污染监测体系

各级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强化农村环保监督和管理。确保农业农村环境不受污染。在此基礎上对灌溉污水水质、土壤、农产品及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

4 结束语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把农村环境问题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及早规划、及早防范、及早治理。要把农村环保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创新农村环保体制机制,探索农村环保工作规律,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环境,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魏一. 论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政府职能[J]. 农村经济,2006(09).

[2]方红舟.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3]苏杨.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治理[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6(10).

作者:李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税收筹划策略分析论文下一篇:环保工程监理体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