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的思考

2022-07-15

第一篇:后进生转化的思考

后进生转化的思考-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转化的思考

文/尹国岭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多动症)等等的儿童,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儿童”,主要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特殊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

明白了后进生的含义,我们再来思考后进生的形成,我认为后进生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

1、智力因素一个人的智力与学力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后进生”中有个别情况是与智力不高有关的。

2、非智力因素比如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兴趣低,注意力分散,心理素质不好,情绪不稳定等等情况,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3、学习目标不明确或无学习目标,缺乏必要的是非观,缺少吃苦精神。

3、家庭因素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对孩子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漠不关心,养成了孩子自私、独断专横的性格,一旦想法得不到实现,便任性胡闹,导致学习下降。同时也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考试达不到他们的目标时,就严加训斥,导致孩子厌学。还有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早期和现阶段的教育,认为学习无用,导致学生学习失去目标,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会认为学不学都一样,将来都会有工作,学生成绩直线下降。不良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长生活情趣低下,只顾自己享乐等等,这些家长的做法,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

4、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个教学水平不高,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没有从学生实际设计一个有趣的活动,那么学生只会感到学习枯燥,提不起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再加上有的老师评价的方式过于简单化,管理方式粗暴,那只会导致学生厌恶老师,从而不喜欢学习。

要想转化一名后进生,我们应该做到不只是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原因,有针对的采取措施具体方法可采用以下方法:

1、对于后进生知识基础差,上课时我们应该多采用开放式问题,让每一个孩子在上完课后都能有所收获感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慢慢提高成绩建立自信。

2、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让每一个环节都能吸引学生,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3、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更多的爱和呵护来关心后进生的成长,允许他们进步的慢一点,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对待他们。

4、对于后进生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可以简单地让他们做一些准备,了解明天的学习内容,这样让他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为学习新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最后祝愿我们的老师都是创造之人,创造出适合每一位学生学习成长的教育。

第二篇:新时期后进生转化的思考-后进生转化

新时期后进生转化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一)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发展期,生理的巨大变化,导致身高、体重的显著增加,出现了心理断乳期。而所处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及学校环境给年少又“长大”的青春期初中生不同的教育与熏陶,形成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看着学生普遍敞着怀,男生走路晃晃悠悠,甚至有的男生还穿着拖鞋上学,还打仗;听着班级男生比女生多,感觉清一色,都愿说脏话的情况;看着学生普遍吃东西随地扔的垃圾;听着邻班的申诉,说我班学生扫完地竟把垃圾倒在邻班后门口;望着课堂里学生普遍毫无顾忌随意说闲话,与老师会讲“理”,很多人照着书抄诗字还写错,收作业很多人不做而收不全……,从军训到上课,几十人的班级还没能发现一位上进、热情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虽然唇枪舌剑的唾液战,软硬兼施的心理战有着一定的暂时效果,可学生中 “非正式群体”的小团体意识及影响力,学习后进生、行为问题生以及兼而有之的后进生占着很大比例的生源组建的班集体,呈现出自我意识很强,意志薄弱、习惯懒散、萎靡不振、随口脏话、好说好动、集体观念弱等一系列的问题,对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问题的聚焦与定位

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指出:行为是指个体的感觉器官,接受体内和体外环境的刺激使运动器官方面所形成的反应。至于这种个体或有机体接受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可能为了调整体内生理状态,也有可能为了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人们采取一定的活动,这便构成了行为。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个体行为往往受团体常模的影响。文化学上把行为解释为文化的产物,也就是说,个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文化常模控制,支配人行为的文化常模,又往往是参照群体的。那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的心理、生理更进一步强化了——从众心理。学生对于自身群体的归属意识,迫使其认同自身群体的文化。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行为问题有严重缺陷,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经过观察、调查、谈话,我发现后进生有一些共同点:在小学学业差,经常受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的耻笑;家长要么疏于管理要么简单粗暴要么溺爱。对后进生比例比较大的班级,我想,确立班级文化价值导向、把握班级文化常模、建立班级文化心理,以潜在或隐性的方式影响使后进生遵从班级文化常模进而形成、逐步巩固他们的行为方式,获得“参照群体”的价值取向。因而,创造有利于班级每一位成员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是班级生存之必须,是满足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每一方面” 这一素质教育要求的。

心理学理论提出,人固然有各种需要,有生物性的需要,也有社会性的需要,但是人的最高需要是实现自己潜能的发挥。给予后进生满足他们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我确信:人之初,性本善。定能唤起人性中的善、真、诚之本性,帮助后进生提高思想认识,端正上学的目的,明确学习的真正含义,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和集体活动中,引导、帮助后进生正确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挖掘自己、发现自己、把握自己,提升自己使每一位后进生身上所潜藏的积极力量都实现出来!他们会欣喜看到自己人性中心底的美好、希望、感动、上进,享受阳光、体验温暖、感受友谊,使后进生对生活有热情,想做事、作成事、作好事。

(三)问题的严重性调查

“刘老师,你班***在昨天打了邻班的***了”德育处的老师几步小跑,走到我跟前说着,望着我惊愕的面孔,又说:听说你班***的什么哥哥在上一届,借这可能胆大了!。我心想,刚升入初中才两天就有动作,真了得!可那是谁呢?回班找机会一点名,竟然是个子矮小,言语迟钝,行动敏捷的小男孩,他周围总有几位铁哥们形影不离,这是全校新生入校以来打仗首例。经查实,“铁哥们”中,我班的有3名,外班的有2名,他们都是来自同一所小学并在小学都是学困生和行为问题生。同事们说,课堂上学生基本上都坐不住板凳里倒歪斜左右摇摆、只要稍有动静就都拉开了话匣子满面春风地唧唧喳喳,特别是有一拨男生和女生手转动着笔,像耍魔术似的这边“啪嚓”一声,那边“咔”一声此起彼伏。课间观察,多个小团体几人一伙冲出教室上学校小卖店买吃的,从小卖店一路会吃到教室,弄的油嘴马哈;有时高年级的学生或别的班级学生在我班门口找人。看吧,学生书桌堂里废纸、书籍、本子、纸屑、小食品袋等乱七八糟,椅子下更是随着拉动书包及书堂抽书而带出的垃圾。几十人的班级,只有几个人会听一会儿课,偶而座姿会好一点。近几天观察、访谈后,近三分之二的人无学习兴趣,上课溜号找玩的可能性,有8人是课堂“乐子”的源泉。通过全班学生书面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及“你是班级的主人,你的班级该啥样?”问卷调查,进一步发现其实他们都知道自己应该维护班级利益,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及时做作业,只是学习基础弱、养成了一系列不良习惯就是改不了。这些,对于老师们的正常教育教学,班级健康发展及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成长起着严重破坏作用。

二、问题的归因分析

1、理论的来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当我们用分数去衡量学生时,学生自然有好差之分;当我们用爱去赏识学生时,其实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位学生都很优秀。后进生绝大多数心地善良、秉性不差,聪慧,动手能力强,如果学校教育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均等发展的机会,建构了一种后进生可选择的教育以适应他们的潜质、学习方式和发展需求,他们就不会产生不良的趋向和行为。皮亚杰等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合作学习、情境学习要求学生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相互支持、协作,后进生的一点点闪光点能获得老师、同学的认同感,他们就有可能把个体的“自我”与班集体的“自我”统一起来,形成“我的班级意识”,处处以自己的行动来维护这一“我的班级”形象,个体的情感、价值、行为将归属于班级。

2、同行意见

老班主任们深有感触,后进生比例多的班集体,难以形成班级凝聚力,纪律难以保证,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易成散沙。

3、调查

班级分4个小组。通过调查、家访、谈话,发现:以某一小组为例, 14人中,单亲家庭7人,父母外出打工学生自己自立门户或寄住老人处者3人,父母为生计早出晚归,孩子睁开眼看不见家长,晚上要睡觉时才见家长面的2人。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低,道德修养差,教育孩子粗暴,满足于孩子的物质需求,缺乏与孩子的沟通;造成孩子自卑、缺乏自信、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或者粗野、个性极强,道德认知程度极低;学习无自主性导致学习成绩差,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蔑视,感觉无前途、无意义,对任何事都没了兴趣,行为出现偏差。

三、措施与行动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又是在不同条件中发展的人。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我把每一位班级成员置于班级生活的主体位置上,满足着不同的发展需求。

(一)协商的方式确立班级文化价值导向

实录:当上课铃声再响起时,学生们陆续回到座位上,我也与学生一样坐在座位上。我是坐在最后一个座位。讲台上空无一人,静静的、静静的,已经坐好的学生们开始左顾右盼,向门口张望,向后望望,发现我的学生又坐好了;没寻到我的学生又继续张望,直到想明白好动的同学为什么坐好,才定定神不动了。静静的、静静的,又过2---3分钟,我仍没动。静坐的学生,慢慢地面面相觑,不知所以然却似乎又下意识地觉着将要有什么事情发生。(班主任工作)这时,我平静的声音从后面响起:“这几天,同学们看到了老师在调查着一件事----课堂纪律,很多同学反映有一批人上课愿说点闲话,做一些小动作,搅的课堂乱哄哄。调查中,我感受着大多同学的正义,也想感谢为班级忠心耿耿真实反映一件件事情的人。”我提高了声音:“今天,我不想提昨天、前天或以前,就想提上一节课。”我迅速降低语气,缓缓说道:“你认为上节课,课堂上什么人、什么事影响了你?若你觉得以后你要在很好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请到前面谈谈。”静静的,静静的,突然有人站起来向后面望了一眼,向前走去,是于海军,他笑一笑,慢吞吞地说:“我看见陈扬和同桌郭玉莹发笑,俩人接着唠嗑了,影响了老师上课,我觉得不对。”说完,慢慢的回座了。我忙看陈扬和同桌郭玉莹,陈扬脸红了。陈扬低着头,用余光向两边扫了又扫,慢慢站起来,起身走到讲台,说:“后面的李京镇总拨弄我,……

反思:我与学生都在座位上,心态上给学生创设无人为压力、平等的环境——暗示要解决的是我们自己应该解决的事,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他们同龄人之间的思想撞击中定位、用他们自己的思考确立适于自己与他人的行为道德、人生价值观;运用初中生的从众心理,让学生在交流中矫正不利于集体的品行,不是没能防患于未然,而是允许学生犯错误,让每一位学生确实感受到这个错误给自己、他人、对集体的危害,才能全身心认同接受制定的规则,确立“我的班级意识”让没一位学生都形成班级的归属感。我只做了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在与学生无形的协商中确立班级文化的价值导向。我想,尊重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班集体文化建设中来,引领学生追求心灵的成长,体验成长的快乐,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发现班级精神的榜样,把握班级文化常模

在过去的班级里,我的学生一直都处于不重要的位置,都没有在班级取得重要地位,当然也很少可能做班级干部,因此,进入初中后当上干部会有意外的满足,做不上班级干部也不会太失落。社会心理学者的研究表明,班级文化常模是班级中强有力的人影响的结果。如何发现班级精神的榜样?我心中想“何不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多变、表现欲和自我意识的心理,把班级分为两个小班,实施“班中班”小班化管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班级。说干就干。第二天,召开班会,说出了我的方案,同学们很好奇,多数学生赞同。我很中肯地与同学们说道:班级是我们自己的,是你的,他的、我的。每一个人无论过去成绩、品行如何,从今天开始只要对班级有爱心,愿意为同学服务,为班级服务,能让同学们感受到你对班级的火热、忠诚的心都有资格竞选班干部。一石激起千重浪,几个后进生竟胆怯地到我跟前又验证了他听的没错。在学生初步准备的前提下,我又安排了一节课对报名竞选班干部的近20名选手一一进行了培训,从语言的组织、语音、手势及表情都有明确的要求,学生们第一次有了舞台感、重视感。没报名的很眼热,向我打听还有没有其他职位,当我告诉他们小组长、课代表等职位时,你猜他们有多开心!培训中我心里一阵阵难受,发现班长、团支书职位空缺。这是多么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们!?他们多么想让老师认可、同学欣赏而表现,却又多么自卑、不自信!第二天,我很语重心长地对学生们说道:过去有的同学因为多种因素的干扰学习成绩收获不大,现在很后悔。我看到了你的悔悟、感受到你对新的班级的信心。感谢你!这样的同学定会给班级、给老师、给家长、给自己一个惊喜!我希望,这样的同学能以更高的表准要求自己,率领班级引领初一学年!第三天,班级专人摄影,把严肃、真诚、火热的画面,激动的声音、羞涩而执着表情,还有点生疏的动作定格在班级历史性的瞬间。选出了班干部,包括小组长和课代表。最后一数,两小班的班干部人数加在一起占全班人数60%多。要求每个班干部首先管好自己,然后再管他人。班干部们工作热情很高,也很约束自己。同时又把班级的每一扇窗户、每一扇门、窗台承包到人,明确承包责任制,签署承包合同。在两小班之间、在学生之间开展了纪律、卫生和学习等方面的竞赛活动。在一次次活动中,学生们由好奇、参与到争个高低,渐渐体察到自己的变化,集体的变化。活动方法的新奇,教育过程的细化,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着润雨的洗礼、发生着变化,让学生感悟、体验和评判自己的苦恼、自己的不足、自己的失败、自己的进步、自己的快乐和自己的成长,实践着对自我的教育。我精心设计和实施每一次的教育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期望、有所提高、有所思考,涌现出几个方面践行并忠诚班级制度的“领袖”式人物,其中就有一位是小团体中的“领导”。为了短时间内进一步确立威信,扩大“领袖”式人物的引领与辐射作用,加大影响力,我请求几位课任老师专门为他们写表扬卡片在班级朗读,并隆重地授予“感动班级奖”。超越奖**同学:你是一位真正的有志者!学年第十一名,你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学年前十名,已不在是5班人遥远的梦,……

科学的评价能激励和鼓舞学生进取。

四、评估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大多数后进生的行为作为班级文化的外化,积极、向上,思进取,从后进生外化的行为中能感受到积极健康思想的内化而阳光、利群、幸福的归属感,为班级而学习。班级发展的团员中,第一批有2人是学困生,第二批有一人是行为困难生。有4名后进生获得进步奖,3名后进生获体育明星奖,1名获舞蹈创编奖……。班级成绩明显提高,个别学生进入学年前15名,消灭了学年后15名,班级劣差率学年最低!我在学生们的转变中体悟到:班主任是给学生提供最优发展空间的人,是激励、挖掘学生潜能的人,他未必能够让每个人都会有优秀的人生,但能够做到使每个人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

五、反思

1、巩固班级文化常模,继续以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为核心,建设班级文化环境。

2、后进生的发展有反弹现象。需要家长的配合,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方法;及时与后进生谈话,订计划;科学评价。

3、班主任的爱心永恒,这是一个不拘一格的新时代。要坚信,成功没有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一朵云都能点缀天空。

第三篇:后进生引发的思考-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引发的思考

从教二十余年,可谓桃李满天下,但有一种现象经常引起我的深思:“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合格的学生?”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自身寻找原因呢?

在我们班上,这种落伍的学生也有好几个,在这段时间里,我深深地发现他们也和我们老师一样累,每次下课,当其他同学都在开开心心做游戏时,他们却是在老师办公室补习。为什么在一年级就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经常反省自己,作为老师,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他们再幼稚,再无知,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也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对他们,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是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着难。我觉得自己做得就不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我想,我做得不好,是我还缺少一定的教育素养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着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像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汲取力量,给那些需要特别关爱的“后进生”送去一缕缕温暖的阳光。

第四篇:对后进生教育的思考-后进生转化

对后进生教育的思考

对于班主任来说,后进生教育问题是必须面对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水桶的储水量往往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所以我们只有将一个班级的弱点转化为它的强势,才能使一个班级保持最佳状态,取得最优成绩。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什么是后进生,我们又如何解决后进生教育问题呢?“后进生”指的是在班级中经常违反学校规章秩序,或者屡犯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行为习惯不良和学习成绩不佳。其形成的根源复杂,不是轻易就能根除的。后进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阻碍教育的发展,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直至影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后进生教育问题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永远探索不尽的课题。

作为班主任只有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失败定势,遵循教育规律,做到“反复抓,抓重点”分清主次矛盾,因势利导,用真心对待学生,用爱心呵护学生,用信心鼓励学生,用热心感悟学生,用包容理解学生,从而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才是解决后进生问题的治本之策。

不少学生在学习中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就会形成大势已去的消极心态。烦闷、恐惧和自卑心态随之缓慢滋生,再加上父母、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指责、失望,致使他们长期处在消极的氛围之中,久而久之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产生怀疑,对是否要继续学习产生疑惑,误认为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子。因此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一遇到问题便会恐惧。导致学习成绩日渐下滑,学习心态日渐消极,认为一个好成绩,是永远不会属于自己的。学生一旦受到这种“失败定势”的影响,就会丧失自信心,缺乏意志力,失去学习的动力,从而无法振作起来,迎头赶上。

那么这个时候我认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当务之急。孟母三迁,可见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教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和水平上的差异,对学习后进的学生不能一味地埋怨、挖苦,甚至歧视,取而代之应耐心地予以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其次应当尽可能地做好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最后营造良好地学习环境,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分层教学,根据个人能力,挑选适当的课后作业,使他们在学习中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乐观向上的积极情绪,逐渐树立起自信心。同时,还应鼓励同学们互帮互学,采取“结对子”等方式,让先进生帮助后进生,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学习风气,营造一种轻松的、和谐的学习氛围。

我感到后进生的转化还需要“四心二意”:

四心是指:信心,爱心,恒心和平常心。

一、“信心”是转化的条件

信心,是使人不竭向上的动力。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面对一位后进生,如果班主任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其转化,那么这位班主任一定会想方设法做好转化工作;反之,如果从思想上认为后进生是“朽木不可雕”,那么,这位班主任往往会找出诸多的理由,不去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可以说,教师没有转化后进生的信心,便没有促使后进生尽快转化的条件。我们面前的后进生,有的属于“学习后进”,有的属于“思想后进”而有的属于“行为后进”。面对极具可塑性的青少年学生,作为班主任,我们怎能忍心给他们贴上“朽木”的标签而放弃做他们的转化工作呢?所以我认为,没有转化不了的后进生,只有无转化能力的教师

二、“爱心”是转化的关键

爱心,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偏爱”后进生,则是优秀班主任的必备条件之一。

爱,是教师之魂。爱,是教育之本。唯有爱,才能从本质上改变一个学生的心态与行为。

爱并不是表面工作,一个班主任是否具有爱心,要从他的行为上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体贴照顾是爱,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爱,在批评教育中对学生的铁面无私是爱。对后进生来说,爱便显得更为重要,也许你的一米阳光正在照亮一个人的全部世界。

三、“恒心”是转化的保证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转化后进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教育活动、一项措施往往收不到显着的教育效果。对问题严重的后进生,更是如此。有些后进生虽一时有所转变,但由于后续工作没有跟上,又会使他们重新成为后进生。所有这些,都要求班主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有“不转变不罢休”的决心和意志。班主任不要像江湖医生对待病人那样,开个处方便撒手不管,而要时时关注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直到病人痊愈。如果仅靠教育艺术的一招一式而没有恒心,这些学生恐怕还在梦魇中生活。

四、平常心是转化的前提

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急于求成的心态,因此会导致出现揠苗助长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平常心,以平常的心态面对学生的成败。当然也只有保持平常心,才会将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因个人差异所产生的多层次、不平衡的状况看得更加透彻看,便于我们深入的发现问题并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所以说只有保持平常心,才会在教学工作中与学生一次大获全胜。

“二意”则是指批评、处分学生不可随意,受到委屈不在意。

青少年在求学期间犯下一些错误甚至对班主任造成一定伤害均属于正常现象。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还处在人格逐渐健全时期。因此对学生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处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真正目的。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不是不能处分,而是要慎之又慎。当学生有悔过的表现时,要尽可能地给他一个改错的机会。因为处分是以牺牲学生的自尊为代价的。受过处分的学生,身上就有了一个终身都揭不掉的标签,它往往会成为学生以后学习和生活的沉重包袱。当我们要动用“处分”的时候,应该冷静地想一想:除了处分,还有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在英国的一所小学,有一个“捣蛋”学生,他为了看一看动物内脏是个什么样子,就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把校长心爱的狗杀了,校长得知后非常生气,但处理方法却令人耳目一新,他罚学生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学生知道自己惹了大祸,便认真地画好了两张图交给了校长。校长见学生认错态度较好,图形画得不错,便免去了这几个学生的处分,杀狗的事就这样了解了。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深深地休会到自己知识的缺乏,从此发奋学习。那位带头杀狗的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校长奇特的教育方式,既让学生认识了错误,也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使他得到一次学习的机会。如果校长从个人的恩怨出发,给学生以处分,甚至将其驱逐出校,很可能也就断送了麦克劳德的前程。那位校长的做法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班主任要有“大人不计小孩过”的宽广胸怀;稍有错误便给处分的“杀鸡给猴看”的教育方式应该摒弃。面对学生不能事事计较;如果一个学生不在学校犯错,那么他定会在社会上犯错。学生犯错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立场上多角度分析,寻找合理、恰当的方式解决。

用四心去理解教导学生,用二意感化爱护学生!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

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比。”哪位教育者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也一定会照着这句话去做对于我们来说,教育事业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路。道路的曲折与前途的光明催促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认真的借鉴前任学者的宝贵经验,并不断开拓出自己的教学之路,给学生一双能够展翅翱翔的翅膀,为教育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

为转化好后进生而不断努力,我相信人定胜天,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都有自己长处与闪光点,只有做好自己身为教师理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爱学生,爱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对后进生问题的解决,才能使教育之路越走越远。

第五篇:农村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实践与思考

去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加强农村“双基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行了村级事务由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联合召开共同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决议为主要内容的“联会两议”村治机制,激发了村级组织的内在活力,解决了长期困扰后进村党组织转化的瓶颈问题,促进了村级班子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整顿后进村班子

结合多年整顿转化后进村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教育、建强班子、重点帮扶是促进后进村转化的有效方法,但要从根本上除乱、治庸、破穷,实现后进村的长治久安,还必须建立职责分明、相互监督的村级组织新架构,健全规范严密、民主有序、运转自如的村级事务决策机制,使村务管理在民主与法治的框架内运行。为此,我县着眼于后进村治理,在总结完善崔尔庄镇东村“党群议事会”做法的基础上,力求在解决后进村深层次矛盾、理顺干群关系、凝聚发展合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探索推行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联会两议”机制。“联会”,即文秘杂烩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联合召开;“两议”,即党员对议办的村务进行审议、村民代表对议办的村务进行决议。其工作程序是在一次会议上分三个步骤完成“联会两议”内容。首先,村党组织负责征集梳理并向党员、村民代表联合会议提交村级事务议题,党员和村民代表对议题深入研讨、广泛商议;其次,全体党员以举手或投票的方式对商议结果进行审议;第三,村民代表对审议通过的议题进行决议。凡村民代表决议通过的议题,由村委会贯彻执行。我们在推行“联会两议”机制中,做到了“三个明确”,即明确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联合召开的议事主体地位,由村党组织书记主持召开,作为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的必经程序;明确党员对村级事务的审议权,充分发挥党员在参与、决策村级事务中的权利和作用;明确联会“村务共商、各自表决”的原则,村民代表会议对村级重大事务具有决议权,在村代会主席的主持下,对经党员审议后的议题作出决议。从实践情况看,“联会两议”机制已经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普遍认可,尤其是在后进村形成了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民自治组织有序运行、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因村施策,运用机制整治后进村班子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倒排10%要求,把层层排查出来的50个后进村班子全部纳入整治范围,积极运用“联会两议”工作机制,结合不同村情实施针对性治理。一是化解矛盾治“乱”村。对“两委”不协调、派性矛盾突出的“乱”村,从调整村级组织架构、建立健全“联会两议”组织入手,在机制层面上理顺村级组织关系,明确职责分工,从而消除产生派性和隔阂的土壤,促进村“两委”协调运转。大崇务村两大宗族之间多年争斗、积怨很深,无法开展工作。镇党委书记进行重点帮扶,健全村治新架构、推行“联会两议”机制、正确引导会议的议题和方向,逐步将矛盾的焦点从派系利益争斗转变到了谋划村庄发展上来,弱化了派性纷争,全村历史性地实现了安稳融和、协作同心。二是督促激励治“庸”村。对看摊守业、不思进取的“庸”村,我们着力解决村班子成员思想观念陈旧、进取意识淡化的问题,要求村“两委”干部主动深入群众倾听呼声、收集急难盼怨问题,确定提交“联会”表决的议题。刘家庙乡党委在4个工作多年没起色的落后村,设立了村干部实绩公开牌,每月对落实“联会”决议的进度进行公示,接受村民的监督,激发了村班子成员干事创业的主动性。今年先后为群众兴办集中供水、道路亮化等好事实事38件。三是引导发展治“穷”村。对经济发展落后的“穷”村,县、乡党委积极引导村班子借助“联会两议”平台,找潜力、挖穷根,寻找促进经济发展的途径,从而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去年,纸房头村有一块闲置地,是用来搞房地产开发?还是建工业园区?村党组织一时拿不定主意。提交“联会”讨论时,多数党员和村民代表认为,搞房地产开发是短期效益,而办企业是长期受益,村级建设应当有长远眼光。村班子采纳了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设了村级工业园区,引进了5家企业,既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还使村集体每年增加固定收入100多万元,实现了村级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整顿带动,力促机制发挥更大的效果

着眼于总结经验、全面推行,我县在推进“联会两议”机制整顿后进村的过程中,26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别深入所包后进村抓点示范、现场指导,乡镇主要领导亲自入村参会,引导操作,促进了“联会两议”机制的顺利开展。“联会两议”机制的推行,在加强后进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优化党员和村民代表素质、扭转落后工作格局等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是在扩大民主中强化了领导核心。通过扩大民主范围,增加工作透明度,各项村务决策在村党

组织的领导下,能够体现群众的愿望,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目前,各后进村的村级事务只要是村党组织提出议题,基本能够获得“联会”通过,而且党员和村民代表干在了前头,进一步巩固了后进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在集中民智中推动了发展。通过广泛听取意见,集中群众智慧,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全县50个后进村通过推

行“联会两议”机制,决策办理水、电、路等村级事务95项,引进致富项目11个,协调资金360万元用于村级活动场所和公益事业建设。三是在增进了解中促进了和谐。“联会两议”机制为“两委”班子成员沟通交流搭建了平台,为党员、群众反映心声畅通了渠道,形成了平等协商的工作氛围,有效化解了后进村干部、干群之间的矛盾。一年来,小龚口、闫村等6个老大难村的党员干部首次坐到了一起,在民主商议村务、为群众办实事中逐渐磨合,建立了互信,达成了默契,带动了村风民风的好转。四是在接受检验中教育了干部。“联会两议”对村干部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以及领导决策、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提出了考验,要求后进村干部更加重视学习、转变工作方式,想大事、干实事,村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得以全面改观、素质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今年以来,各村先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36件,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农村群众信访量同比下降了23%,国庆安保期间未出现一例越级上访事件和治安恶性事件,全县后进村呈现出村风稳定、民风安定、融洽和谐的良好局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主管述职报告下一篇:狐狸和猴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