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论文

2022-05-0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国际服务贸易在发展规模和速度、交易内容和交易方式上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心城市的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我国中心城市应着力从政府、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加快战略调整,以促进服务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论文 篇1:

基于“龙江特色”的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研究

[摘 要]黑龙江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严重阻碍黑龙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而国际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能有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黑龙江应结合“龙江特色”、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进行重点规划,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在充分分析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为黑龙江提出基于“龙江特色”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关键词]黑龙江 龙江特色 国际服务贸易 发展规划

长期以来黑龙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耗能高、污染大的资源投入来实现的,但近几年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阻碍黑龙江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因此,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尽快转变是当前摆在黑龙江面前的一项关键的任务。而国际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能有效推动和提高黑龙江对外贸易的技术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黑龙江应结合“龙江特色”、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对国际服务贸易及服务贸易产业重点扶持,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黑龙江工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以重工业为主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以装备、石化、能源和食品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拥有一大重型、二大机床、三大动力、哈飞、龙电等大型企业集团。因此,一直以来黑龙江被冠以“世界加工厂”、“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中心”的称号,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龙江承接了众多世界加工业务,使得黑龙江货物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产品层次低,但受到外国贸易壁垒的数量越来越多,很难持续增长。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于国际货物贸易,国际服务贸易额占黑龙江贸易总额比重较小,远远低于世界总体水平。2011年黑龙江服务进出口金额为25.4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全国排在18位。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一直是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占主要地位。2011年旅游为15.2亿美元,占黑龙江总额的60%;商业服务和运输均为2.5亿美元,各占黑龙江总额的10%。金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新兴服务贸易项目由于受制度、技术、资本等因素制约,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进出口金额在逐年增加,如咨询行业,2011年为1.2亿美元,占黑龙江总额的5%。总体来说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中国国际贸易地位不相匹配。

二、黑龙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按照当前黑龙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可以发现,黑龙江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黑龙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低、市场化程度低

在我国,黑龙江受地域的影响,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不如东南沿海地区顺畅,其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黑龙江服务业多为行业垄断,市场进入限制较多,发展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服务业价格长期以来被严重低估,使得服务价格很难发挥对服务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从而造成黑龙江服务业的大面积亏损,直接影响到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022亿美元,而黑龙江仅为13.1亿美元,占全国的0.7%。虽然近年来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规模相对较小,占全国服务出口比重仍十分低。

2.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导致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一直以来都被称为重工业基地、农业大省,其工业和农业一直在黑龙江经济发展中占有主要地位,而第三产业并不发达。这也就影响到了黑龙江服务业的发展,其产业发展结构均依靠第一、第二产业的附属产业,表现为以传统服务业为主,而现代服务业发展并不突出。因此,在黑龙江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中,传统服务业旅游、运输贸易比重较大,占到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的一半以上,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受国内房地产产业的膨胀,近几年,黑龙江的建筑服务也在逐年增长,发展趋势良好。而资本、技术、知识高度密集现代服务业的代表——金融、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产业,由于受融资困难、运输不畅和信息不灵等问题的影响,增长速度缓慢。

3.城乡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导致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

黑龙江服务业多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密集型行业,而且这些行业多分布于鸡西等矿区城市、伊春等林区城市和黑河等旅游城市。资本技术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对存在于哈尔滨、齐齐哈尔等中心城市和大庆等转型性城市。从城乡分布来看,黑龙江的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 而小城市和乡镇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 城乡差距较大。黑龙江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相互渗透和相互关联程度较低、技术含量较低,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状况处于比较劣势,虽然旅游等部分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多为传统服务行业,而资本、技术含量高和高端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欠缺,因此,黑龙江服务业竞争力很低,服务产品严重缺乏竞争力。

三、基于“龙江特色”的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推进黑龙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在充分结合“龙江特色”的基础上,既要调动黑龙江现有和潜在的资源来发展优势服务贸易行业,又要利用《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所提出实施“十大工程”建设“八大经济区”的要求来发展新兴和现代服务行业。

1.以特色旅游和商贸流通为重点,全面优化传统服务业发展

充分发挥传统服务业在产业优化升级中的支撑作用,努力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市场,显著提高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促进传统服务业全面加快发展。

(1)充分发挥黑龙江冰雪、生态、边境等良好优势,以国际旅游度假区品牌建设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坚持以游兴贸、以贸促游,推动旅游与贸易的良性互动和融合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建设和完善冰雪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界江旅游四大旅游体系,积极发展城市风情、民族民俗风情、工农业、红色旅游、温泉度假、历史文化、商务会展等专项特色旅游服务。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酒店布局、旅游信息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旅游景区规范化、国际化建设和管理;加大黑龙江省旅游市场的宣传力度,加强与东北亚等区域国际市场的合作;加大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开发力度。在突出北国风光特色的基础上,将黑龙江省建设国际滑雪旅游胜地和避暑休闲度假胜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黑龙江省的支柱产业。

(2)以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为导向,整合物流资源,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重点构建服务于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工业等支柱产业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业物流体系,以农畜产品、农资、农机和冷链物流为重点的涉农物流体系,以批发市场、连锁配送、电子商务为重点的商贸物流体系,以及以边境口岸物流、对外加工、转口贸易为重点的国际物流体系。加快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推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程,培育和壮大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促进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和物流人才,建立科学有效的物流业协调管理机制,提升物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发挥黑河、绥芬河、东宁、同江、抚远等口岸城市区位优势,建设口岸物流中心或园区,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业,增强对俄贸易集散地功能。按照现代市场体系要求,形成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中心城市为节点,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连锁配送和信息化服务功能齐备、现代化水平较高、辐射能力较强的商品批发市场体系。

2.以金融创新和信用体系构建为重点,全面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充分发挥城市在人才、信息、资金等相对集中的优势,推动金融创新,建设诚信龙江,改善金融环境,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服务业对黑龙江经济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

(1)鼓励和支持地方商业银行通过资本重组等多种形式发展壮大,做强龙江银行、哈尔滨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设立和引进区域性、专业化保险公司,建立结构优化、功能互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保险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引进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推动木材、粳稻等品种上市,积极争取粮食、焦炭、煤炭、石油等期货品种交割库的设立。健全担保机构资本金注入机制,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部门的互利合作,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制度,加快再担保制度建设。

(2)深入推进“诚信龙江”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进黑龙江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信用服务机构。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舆论监督等手段,构建社会信用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3.以服务外包和专业服务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

深入挖掘各种资源潜力,培育壮大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服务外包和专业服务等高附加值新兴服务业。

(1)大力发展境内服务外包和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以国内金融、保险、电信、石油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流通等行业为重点发展境内外包,努力发展面向美国、日本和欧洲市场的离岸外包。大力发展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软件即服务和地理信息等信息技术外包业务(ITO)以及呼叫中心、供应链管理、数据处理、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等业务流程外包业务(BPO)。重点建设哈尔滨、大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积极支持绥芬河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与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企业或机构开展合资合作,建立合作机制,形成大型服务外包企业、产业集团和策略联盟。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对现有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业进行拓展和规范。大力发展科技中介、项目策划、项目融资、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业。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等经济鉴证类服务业。支持发展市场调查、资信服务、健康咨询等咨询服务业。以诚信为基础推动广告业的健康发展。鼓励并推进社区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养老、托幼等社区服务业产业化发展。并整合现有社区服务资源,尽快建设社区服务设施信息平台,建立网络化、连锁化社区商业服务体系,从而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健全社区管理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乔虹.黑龙江省发展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及竞争战略[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

[2]李杨、蔡春林.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5)

[3]伍再华.基于竞争力视角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6(11)

[4]杨萍.黑龙江省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10)

作者:刘黎明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论文 篇2: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战略选择

摘要:国际服务贸易在发展规模和速度、交易内容和交易方式上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心城市的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我国中心城市应着力从政府、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加快战略调整,以促进服务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战略选择;中心城市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战略的逐步实施和服务经济产业基础的日益稳固,全国各地都日益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中心城市的服务贸易发展尤为突出,进出口规模连续居全国领先地位,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服务贸易国际产业转移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认清和把握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对进一步推动我国中心城市服务贸易的领先发展并使其发挥示范效应,逐步加快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的步伐,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一)发展规模和速度持续增加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深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迅猛。据WTO的统计,1982~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从7674亿美元增加到72000亿美元,27年间增长了8倍,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的增速。另据商务部的统计,1982~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43亿美元增长到3044.5亿美元,27年增长约70倍,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至第5位,进口排名由世界第40位上升到第5位。服务贸易总额占我国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82年的9.4%上升到2008年的10.6%。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继续调整升级、货物贸易快速发展对生产性服务需求的增加、跨国直接投资对服务业的日益青睐以及服务业对低碳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视,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将得到良性互动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将持续上升,以服务业为重要产业基础的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将更为迅猛。

(二)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知识、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发展日益呈现出知识化、高科技化和信息化的特征,一些新兴服务行业快速涌现并逐渐成为服务贸易领域新的增长点。1980~2008年,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和旅游服务贸易在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从36.8%和28.4%下降到23.5%和25.3%,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金融、保险等其他服务在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在2007年首次超过50%。由此可见,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广告宣传、金融、保险、通信服务等新兴项目的服务贸易增速迅猛,而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行業的服务贸易所占比重逐步降低。世界服务贸易的商品结构已从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行业为主逐步转向以技术、知识和信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行业为主,服务贸易结构日趋优化。

(三)服务外包成为新的服务贸易方式

近年,随着跨国公司国际投资战略的调整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业务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组成的服务外包正逐渐成为重要的服务贸易形式。在全球服务外包业务中,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是主要的服务贸易发包方,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承接方,其中亚洲是承接外包业务最多的地区。印度、墨西哥、爱尔兰分别是亚洲、北美和欧洲的服务外包中心,中国也日渐成为承接服务外包较多的国家之一。而且,随着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跨国公司的日益增多以及跨国公司进行非核心业务离岸外包的比重日益加大,世界服务外包的市场潜力巨大,服务外包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四)商业存在成为最主要的服务贸易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和国际间产业分工与转移的进一步升级,国际直接投资增速迅猛。而且,基于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产品无形性和不可储存性的内在属性以及各国对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限制性的日渐放松,国际直接投资逐步南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转移。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服务业已超过制造业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领域,而且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1990年全球服务业内流和外流外国直接投资存量所占比重分别为49%和47%,而2002年分别增加到60%和67%。而且,由于服务部门在母国和东道国的跨国度水平落后于制造业,因此全球外商直接投资还存在进一步向服务业转移的空间”,。

伴随着服务业跨国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通过外国商业存在所实现的国际服务贸易也日益活跃,在一些发达国家该种方式已超过跨境交付方式下实现的服务贸易。美国从1996年开始其外向外商附属机构服务贸易规模已超过跨境服务贸易m口规模,从1989年开始其内向外商附属机构服务贸易规模已超过跨境服务贸易进口规模。2007年美国外向外商附属机构服务贸易总额为10258亿美元,是跨境交付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14倍;内向外商附属机构服务贸易总额为6678亿美元,是跨境交付服务贸易进口的2倍。根据WTO秘书处测算的数据,通过商业存在进行的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值的约56%,远远超过其他三种提供方式所实现的服务贸易总值。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全球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通过外国附属机构以商业存在方式实现的服务贸易将成为最主要的服务贸易提供方式。

二、我国中心城市服务贸易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9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均被商务部批准为我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都将在试点城市率先实行。

基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呈现的新趋势,认真分析归纳影响我国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代表的中心城市服务贸易发展的各种支撑要素,可以发现我国中心城市在未来的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一定的有利要素,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机遇

1.服务经济产业基础日益稳固

2009年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5.8%、59.4%和60.9%,服务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依次为75.48%、55.7%和48.8%。而2009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 6%,服务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还不到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中等收入国家50%~60%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和广州服务贸易发展赖以支撑的服务经济产业基础日益稳固,而且普遍高于全国水平。

2.产业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

为了深入落实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战略定位,三个中心城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产业和服务贸易

发展的政策。例如,北京市先后出台《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促进本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上海市先后出台《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2009~2012年上海服务业发展规划》、《关于促进上海服务贸易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市创意产业“十一32"规划》等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广州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加快我市服务外包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我市软件及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种措施的出台将有利于引导各中心城市产业的科学发展,尤其是加快推动服务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有关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促进政策,也为中心城市相关服务产业和贸易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3.服务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逐步优化

各中心城市依托城市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明确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积极引导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推动重点集聚区服务贸易的快速协调发展。例如,北京逐步形成了“一核三带”(即“首都核心功能区”和“科技商务拓展带”、“新城融合服务带”、“生态旅游休闲带”)的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上海已经批准建设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期进一步优化上海现代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并提出依托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把浦东建成上海服务贸易的核心示范区,依托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形成一批服务贸易的特色区域;广州市提出促进服务贸易区域载体建设,重点建设中央商务区、区域性服务功能区和特色服务功能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區,拟建设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国际服务贸易集聚示范区。系统的产业发展和布局优化政策,将会为各中心城市服务产业和服务贸易的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战略支持。

4.科技文化和创新优势日益凸显

以知识化、高科技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发达的科技和创新能力的支撑。作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商业的领先城市,北京、上海和广州所具有的科技文化和创新优势为三地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北京作为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最密集的地区,是全国科技最发达的地区。它不仅拥有具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科技同区和昌平、丰台等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也是全球跨国公司总部和研发中心集中的城市,北京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2009)中名列首位。根据北京市商务委的统计,目前北京集中了26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仅次于东京和巴黎,位居全球第三。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的2009年中国企业五百强显示,北京集中了96家“32百强总部基地”。上海作为商业大都市和中国经济的明珠,不仅拥有张江高科技园区、华师大科技园和嘉定高科技园等组织形式不同、功能多样的高科技园区所带来的科技创新优势,更有作为我国创意产业的首发地所具有的文化产业创新先发优势。同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城市定位将会进一步凸显和强化服务贸易发展的科技文化和创新基础。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和我国商贸文化中心,不仅拥有首批获批的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广州高新区,而且也是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拥有领先国际的制造业,而且软件和动漫产业也在国内名列前茅。凭借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高端要素聚集等优势,再加上“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等城市发展新定位的推动,广州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将会获得更为坚实的要素支持。由此可以看出,依托科技、文化、人才、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以高技术产业和高增值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基础将为我国中心城市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强劲的、可持续的驱动力。

5.发展“事件经济”观念日益强化

“事件经济”是指“以创意事件为表现形式,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事件营销手段,最大限度地吸引国内外公众的参与,从而达到瞬间的聚众效应,推进该产业发展”,其核心是“创意和聚集”,其内涵是“事件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创意和体验为驱动力,通过时间和空间延展,围绕事件所产生的系列经济活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链接、资源的整合和市场的叠加,并由此推动产业创新、高级人才孵化、衍生产品培育和社会就业,从而带动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最大化。“事件经济”在服务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地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作为国家经济、文化、科技的引导城市和国际知名大都市,我国主要中心城市都具有深厚的“事件经济”底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举办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举办都将为这些中心城市乃至全国各地利用“事件经济”带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二)挑战

1.服务贸易结构有待继续优化

目前,运输和旅游两类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服务贸易进出口中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占据主要地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广告宣传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项目在三地的服务贸易发展中增速加快,但仍相对滞后;而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项目的发展则更为不平衡,是三地服务贸易逆差项目的主要来源。而且,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也相对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相对于BOP统计口径下跨境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三地在FATS统计口径下通过外商附属机构以商业存在方式实现的服务贸易规模则相对有限,尤其是“走出去”提供服务贸易的发展更为滞后。我国中心城市的这一服务贸易结构格局与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日益知识化、高科技化和信息化以及商业存在日益成为最主要的服务贸易方式的发展趋势是不相符的,同时也不利于三地各自城市发展新定位的顺利实现。

2.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仍需提高

从TC指数、RCA指数等测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常用指标分析来看,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都要高于全国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地在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和保险等新兴服务贸易项目上的国际竞争力还远低于世界整体水平。而且,三地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仍然偏低,各类服务贸易项目的国际竞争力发展不平衡,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还有待继续提高。因此,我国中心城市需要在加快服务贸易总量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逐步提高新兴服务贸易项目的规模和竞争力。

3.服务贸易立法和管理体系仍需完善

我国目前已出台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注册会计师法》、《律师法》、《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相关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这对我国国际服

务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法律法规与WTO的相关规则及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实践相比,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制约了我国中心城市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第一,重要服务行业的立法仍是空白,不能有效指导相关服务行业和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如对于占各中心城市服务贸易重要地位的旅游业尚未出台专门的法律进行有效的规范。第二,服务贸易管理实施多头交叉管理,力量分散且容易出现监管混乱和监管不力等情况。第三,中央和地方在服务贸易有关政策和规定方面存在差异,许多情况下地方对中央的政策贯彻不力,从而影响预定政策效果的正常发挥。第四,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不完善,在统计范畴以及划分标准上出现与国际惯例不相一致的地方,有些地方对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仍然不够重视。

4.服务贸易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快

人才是影响现代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转向服务业》的研究,发达国家设在发展中国家的服务分公司的工资报酬与制造业相比,更接近设在发达国家的分公司的水平。这表明,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服务业转移时,要求国外分公司基本体现母公司的全面基本技能,而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还不具备与承接国外跨国公司服务业转移完全相适应的配套能力。我国具有充足的劳动力,在旅游、建筑等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项目上具有比较优势,但随着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项目日益成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流,对于具备一定专业技能、信息技术和管理技能的知识型人才或者接受過培训、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将变得十分急迫。因此,要想在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中抓住契机,加快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突破人才“瓶颈”将成为各城市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三、我国中心城市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政府层面

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基本属于以商务部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为核心的核心管理型,据此,今后我国中心城市在服务贸易管理中要突出以下几点:第一,围绕中央政策、结合城市发展定位,走有地方特色的服务贸易发展道路。各中心城市应相互交流借鉴服务贸易的管理经验,探讨服务贸易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促进的布局规划。各中心城市商务主管部门既要认真落实国家层面制定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更要注重结合城市发展战略定位、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区域要素禀赋等具体实际,从城市发展层面提出具有城市特色的服务贸易发展思路。第二,加强服务贸易核心管理部门与其他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跨部门沟通协调,提高政府管理服务贸易的水平和效率。各中心城市商务部门要会同各服务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有行业针对性的分类指导措施,同时会同财政、税务、金融、人力资源等部门做好对相关政策的支持促进工作。第三,加强服务贸易立法,研究制定符合WTO规则的服务贸易促进法规。在认真领会《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服务贸易促进条例》等国家层面服务贸易立法精神的基础上,各中心城市应结合本地服务贸易发展实际,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细则,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同时应加强各地具体服务行业的部门立法。第四,进一步吸引国际知名服务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营运中心、研发中心投资中心城市。第五,鼓励和促进专业型、技术型人才的流动,尤其重视通过人才流动提高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培养服务贸易专业人才。

(二)协会层面

在推动我国中心城市服务贸易发展的进程中,各城市应充分重视服务贸易行业协会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目前,北京和上海已成立服务贸易协会,具体而言,服务贸易协会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努力做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枢纽。除及时将政府有关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法规传达给企业外,还应加强调研,充分发现并将服务贸易企业的现实需求上传给政府部门。第二,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各中心城市应借鉴上海的经验,在服务贸易协会下设各服务行业专门委员会,并成立服务业联合会,加强不同服务行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第三,搭建平台,积极组织各类型的人才培训,为服务贸易企业输送符合其发展的人才。第四,重视对各中心城市服务贸易发展中关键问题的研究。应充分调动全社会各层力量,加强对国际和本城市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重点问题的联合研究。第五,注重官方网站建设,及时公开服务贸易的统计信息和重要研究成果,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贸易信息支持。目前,只有上海服务贸易协会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服务贸易年度数据。虽然北京的服务贸易年度统计数据可在《北京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9年首发)、《北京统计年鉴》(2009年首次将服务贸易纳入第三产业的统计范畴)中查询,但数据获取的便利性和历史数据的可获得性相对于官方网站的在线获取要滞后很多。虽然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从2009年开始在《广州外经贸白皮书》年度报告中专门介绍服务贸易发展概况,并在官方网站进行公布,但介绍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有待继续加强。因此,建议我国中心城市的服务贸易协会与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沟通协调,认真学习借鉴商务部的官方网站建设,为我国其他省份和城市做好表率。

(三)企业层面

服务贸易企业处在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前沿阵地,对我国各中心城市服务贸易整体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企业应在以下几方面练好基本功:第一,明确企业发展定位,有重点地培育体现自身特色的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各企业应充分挖掘自身要素优势,扬长避短,找准市场定位,争取在自我专长领域做强做大。第二,充分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和现代经营服务水平,加强品牌意识,争取在优势行业率先培养一批品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步树立城市的服务品牌。第三,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密切关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再培训,能够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服务贸易人才结构。第四,“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一方面要重视培育优势,在承接国际服务产业转移中抓住机遇,另一方面要重视积累实力,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优化服务资源配置。

责任编辑:姚佐军

作者:梁 瑞 黄玉丽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论文 篇3:

促进辽宁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同时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也大幅上升。在传统行业下行压力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对于辽宁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辽宁省服务贸易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对策建议

一、辽宁省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辽宁省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较小、结构需改善

201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数据:上海1966.72亿美元,浙江442.16亿美元,山东341.6亿美元,辽宁206.68亿美元,陕西95亿美元,安徽65.5亿美元。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辽宁省的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在东部沿海地区排在下游,远远低于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区。

(二)逆差较大、竞争力不强

辽宁省服务贸易的逆差主要来自于:旅游贸易,即出境游远远大于外国游客来旅游,旅游贸易逆差能占到服务贸易逆差的60%以上。产生服务贸易逆差的其他项目包括:运输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等。服务贸易的逆差,一方面表明我国服务业整体上国际竞争能力不足,但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增强的具体表现。

(三)统计数据缺失

到目前为止辽宁省还没有建立起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统计数据。辽宁省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辽宁省相关部门对服务贸易的统计工作不够重视。国内服务贸易发达、重视程度高的地区,其服务贸易数据统计工作全面且及时,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山东等省市在其服务贸易的官方网站上,都有详细和及时的服务贸易统计资料,然而,辽宁省的服务贸易官网的统计数据还停留在2007年。

(四)服务外包业务竞争力不强、规模小、市场单一

2015年,我国企业承接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的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为150.6亿美元、98亿美元、95亿美元和54.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7.5%、17.6%、28%和—9.8%。辽宁省服务外包业务中非常大的比例是承接来自日本的发包业务(对日外包业务占据了大连服务外包业务总量的80%左右),由于日元持续贬值和中日政治大环境的影响,我国企业承接日本市场业务的意愿不高,日本对我国企业发包也呈下坠趋势,因此辽宁省的服务外包业务受到的冲击较大,下滑比较明显。

二、发展辽宁省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要使辽宁省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不断缩小与服务贸易发达地区的差距,要有行之有效的办法,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的政策并不一定是好的、有效的政策措施,政策措施必须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一)当务之急:将消费留在省内,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培育旅游品牌

对于辽宁省而言,要扭转服务贸易逆差的局面,首先要做是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娱乐产业。第一,不要只重视观光游,而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游。传统的旅游业是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而现在更多的人们喜欢在周末或节假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工作的繁杂,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中休息、聚会、娱乐。目前在辽宁省,尤其是在城市的周边地区这样的服务资源还是比较稀缺的。第二,不要只重视商务大厦、星级酒店的建设,这已经造成了空置率过高和资源的浪费。而今后应该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满足平民化需求的服务设施的建设上来。第三,大力开发辽宁省旅游资源,加大辽宁旅游的营销力度,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第四,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营销、支付结算。建议将辽宁省所有的旅游、休闲度假资源的信息全部收集整理出来,将这些信息统一放在官方网站“辽宁旅游网”上面,同时可实现在线订门票、订旅店、租车自驾、订导游、纪念品在线支付、旅游险的购买等。通过这些举措能够极大提升辽宁省旅游业的水平,吸引省内、国内乃至国外的游客。

(二)长远之计:加强人才等要素的引进与培育

建议采取如下具体措施:第一,学校与企业组成职教联盟。这个联盟不是只有一纸合作协议,而是要在政府的主导下,真正实现在产权、股权、组织结构、人事管理、权责等方面深夜重组、融合。这样学校就成为企业的人才库,企业就成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都成为可以共享的资源。第二,辽宁省应制定出长期稳定的人才引进战略,与很多南方省市相比,辽宁省在引进人才所给予的待遇方面是没有吸引力的。第三,有了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引进人才的同时要注意资本等要素的引入。辽宁的服务业应该面向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国际资本开放,并且主管部门要主动出击,不能坐在家里等资金。

(三)点睛之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实现专利使用权费顺差

中国自主创新企业的典范是深圳华为,我们辽宁也应该反思,为什么辽宁出不了华为式的企业呢?第一,是理念上的原因,相对于南方来讲,东北地区的政府、企业甚至民众都缺乏创新、创业的进取心,求稳心理严重;第二,国有企业比重大,而体制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比重小;第三,创新的主体是人才,人才创新的动力是利益。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只要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利益分配体系,自主创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华为的自主创新不是任正非一个人创新,而是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评价和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带动一群人的创新。

(四)重中之重:扩大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升级与转移

辽宁省的大连和沈阳两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应该追求实现服务外包产业结构升级,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工业设计、生物医药研发、技术研发与测试等知识流程外包比重。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为支撑,以沈阳、大连市为中心,建设服务外包特色集聚区,促进企业、人才、政策、服务加速集聚,培育辽宁服务外包品牌。

除大连和沈阳外的地区,在运营成本、人力成本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辽宁省在发展服务外包的过程中,应该统筹规划,使大连、沈阳与其他市之间形成梯度和层次。大连和沈阳应重点发展知识流程外包业务,而逐步将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转移到其他市,这样更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才能增强辽宁省服务外包的整体规模和竞争力。

(作者单位: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合作立项课题“促进辽宁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研究”的成果,负责人:尤强,编号:lslgslhl-080。

参考文献:

[1] 尤强,汇率变动对辽宁省出口的影响分析[J],辽宁经济,2016年02月;

[2] 尤強,辽宁省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3] 中国外包网,2014年度全球最佳服务外包城市-中国十五强评选榜单[EB/OL],http://www.chnsourcing.com.cn/outsourcing-news/article/100723.html,2015年9月30;

[4] 中国外包网,2015年度全球最佳服务外包城市-中国十五强评选榜单[EB/OL],http://www.chnsourcing.com.cn/outsourcing-news/article/102931.html,2016年3月21日。

作者:尤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两汉时期社会历史论文下一篇:电子失去商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