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艺术

2022-09-24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可见, 质疑提问不仅是思考的起点, 更是学习走向深入必不可少的手段。而课堂提问正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进行思想碰撞的最生动体现。课堂教学的提问不是随意性的, 教师应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提问的形式, 提问的内容应具有典型性, 反应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问”强调三个方面的内涵:“问什么”、“怎样问”及“何时问”。把握好这三个方面的内涵,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就语文课堂提问浅谈以下三点。

1 提问内容

1.1 挖掘出激趣的“兴奋点”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语文教学中潜藏着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触点”。教师要从课文中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首先, 要精读课文, 准确把握住课文知识点与能力训练点, 正确地领悟到课文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例如教学《由冰雪融化想到的》可先问学生冰雪会让你联想到什么?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兴趣, 再进入课文的学习, 效果就好多了。其次, 要类读课文, 注重挖掘与已学课文的联系, 题材相同写作手法类似的课文可以进行比较阅读。类读课文收到的是“举一反三”、“温故知新”之效;三是要有巧读课文的机智,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方法把课文读懂、吃透。

1.2 寻找出课文中的“问题点”

一般而言, 要抓住重点, 难点, 疑点, 兴奋点, 思维点。注意变化处, 关键处, 矛盾处, 对比处, 规律处, 重复处, 含蓄处, 细节处, 最佳处, 文眼处。教师在这些地方要精心设置问题, 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好问题, 力求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2 提问方法

2.1 从提问内容角度看, 要做到四问四忌

紧扣课文设问, 忌离题太远;重点问题深入问, 忌不痛不痒;疑难问题反复问, 忌肤浅无序;巩固知识归类问, 忌散乱零杂。

2.2 从提问对象角度看, 要做到四问四忌高深或灵活性较大的问题问优生, 他

生复述, 忌“枪枪卡壳”, 基础知识最好依次问, 忌冷落后进生;少数人举手时, 提问要选择代表多数人水平的同学, 忌“以情绪定人”;提出问题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忌“仓促上阵”。

2.3 提问技巧有讲究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艺术更应灵活、复杂多样。这里列举几种提问技巧: (1) 重问与轻问。《学记》说“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及其久也, 相说以解。”“攻坚木”须先易后难, 课堂提问也应遵循先易后难, 由浅入深原则。对课文中非关键的问题, 不必细究, 而对课文中较难理解的地方则要集中火力, 深入问, 反复问, 以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2) 正问与反问。正问与反问能促进学生从问题的两个对立面出发,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培养学生顺向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 直问与曲问。所谓直问, 就是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 直问有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 引导他们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曲问就是拐弯抹角, 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 它有助于学生澄清杂念、疏通思路, 曲问往往以直问为基础, 沿着这条曲径使学生达到知识的深层高层; (4) 追问与联问。追问, 是为了让学生透彻了解某一问题, 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 如层层剥笋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联问, 则是围绕某一问题, 从不同角度设问。通过多角度的思考, 学生理解得更全面, 发散性思维也得到锻炼。

3 提问的时机

3.1 导入新课时提问

这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使学生主动加入到探知过程中来。例如,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前, 我先讲了一个故事:丹麦的童话大作家安徒生在一次宫廷舞会上, 有一位小姐久闻其名, 于是对他大献殷勤, 并不住地问道:“您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颜色、质料好吗?样式如何?您喜欢吗?”安徒生听了微笑道:“都一般, 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您觉得我穿什么颜色、什么款式、什么质料的衣服好?”讲到这里, 我故意停下来问学生:“你们猜安徒生会怎样回答?”这时不少学生回答“皇帝的新装”。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要学的课文,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起来了。

3.2 在学生疑问处提问

质疑是人生追求真理, 获取知识, 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高明的教师总是在学生似懂非懂处, 似通非通时及时提问, 正如孔子所言“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这样做必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3 提问后及时小结

学生讨论问题后, 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问再作总结性讲述, 对于知识的系统与综合, 认识的明晰与深化,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 执教《杨修之死》时, 我让学生讨论杨修之死的原因, 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这时我总结道:这类问题, 应该而且只能从课文中寻求答案, 而不能凭主观臆测。杨修的死因固然比较复杂, 但只要抓住“原来杨修恃才放旷, 数犯曹操之忌”这一关键句子, 也就抓住了理解这一问题的契机。一方面, 杨修自恃才高, 放荡无忌。另一方面, 曹操嫉贤妒能。曹操之“忌”, 忌人才智超过自己, 忌人揭露他的隐私, 忌人参与他的家事。还有“数犯”一词, 说明曹操杀杨修, 并非一时一事, 而是积恨日深的结果。由“甚忌之”、“心恶之”……到“大怒”, 正表明了这样的过程, 杨修之死, 暴露了曹操的虚伪和奸诈。这样的总结有助于郭清学生混乱的思维, 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课文。

总之,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 其效果的好与否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意提问的多向性、艺术性, 把握问题的时机和火候, 给学生留有积极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这样便能形成教师问学生, 学生问教师, 学生问学生的多面提问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融艺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于一体的问题犹如划过星空的燧石, 必能与学生的心灵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绽放出教与学的艺术之美。

摘要:成功的课堂提问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提问内容、提问方法、提问的时机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设计高质量的课堂提问, 以至于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提问内容,方法,时机

参考文献

[1] 王恩健.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J].科技教育, 2009.

[2] 董玉龙.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J].读与写杂志, 2009.

[3] 董爱君.中学语文课堂提问优化策略初探[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 , 2005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业教育常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下一篇:关于水泥机械设备的使用现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