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罗山县青山镇环境

2023-01-13

第一篇:调研罗山县青山镇环境

罗山县环保局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环境,公众环境意识急剧上升为一种热切关注、积极参与的环保热情。怎样才能保护公众参与环保的热情,罗山县环保局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邀请来自社会各界的环保志愿者列席环保工作会议,加强政府与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沟通与理解;二是在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环保纪念日发放环保袋、环保宣传册,引导公众实践如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可以做、做得到的环保行为;三是组织环保志愿者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投身建设美丽罗山。

第二篇:青山镇中心小学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治理方案大全

青山镇中心小学

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不断深化“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努力创造平安和谐校园及良好的周边环境,根据国家、省市县综治委及县教育局关于开展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确保安全”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多方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大力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切实维护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稳定。

二、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的集中整治,形成多个部门参与,实施综合治理的联动机制,使学校及周边安全防控措施明显加强,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和安全保卫制度不断完善,工作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校园周边的交通、治安、食品卫生、文化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创造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社会和群众满意的校园周边环境。

三、具体工作任务

1

1、强化内部管理,确保校园安全。学校认真落实上级要求,认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安全工作常抓,安全警钟长鸣、规章制度健全、管理措施落实、强化内保安全、重点设施安全等重点部位的管理,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确保师生活动安全。

2、主动联系,积极配合,形成长效联动机制,共创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一是加强与交警大队、南城派出所和消防大队的沟通与联系。对涉及学校及周边的社会治安、交通、消防安全隐患,及时反映提供线索,协助做好防范和治理工作。二是与城管、卫生局、工商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学校门口小商店进行检查,整治占道经营,预防食物中毒和各种传染病发生。三是密切配合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集中治理学校周边文化环境,净化校园文化。四是与建设、环保等部门联系,解决教学楼后面私人养猪问题。

四、时间安排及步骤

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将坚持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今年整治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1、隐患排查阶段(4月15日-5月15日)。认真学习,传达上级关于学校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我校校园周边环境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完成隐患排查情况的汇总上报工作。

2、集中整治阶段(5月16日-6月30日)。按照上级工作安排和要求,结合我校特点,要求学校行政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级,班主任包学生,经常深入年级,跟班级督办

2

检查,针对排查出的路队安全、体育课及大课间活动安全、课间玩危险游戏安全等突出问题,分清类别,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完成整治工作。同时,联合相关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综合整治。一是联系交警大队、南城派出所等单位,解决学校门前至县劳动局路口交通秩序混乱的问题。,排除安全隐患;二是学校协助城管、工商部门清理门口的小商贩、小摊点,协助卫生防疫部门清除校门口商店的“三无”食品;三是协助南城派出所打击校门口欺骗敲诈学生钱物的不法分子;四是协助建设、环保等部门,取缔教学楼后面私人养猪场。

3、检查验收和“回头看”阶段(7月1日-8月30日)。学校将对照 “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标准,逐项进行自查自纠,完善档案,形成自查报告。并接收各级组织的专项整治活动及“平安和谐校园”的考核检查。

五、工作措施及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班子成员和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班子,确保组织工作到位。

2、合理安排,周密部署。学校在检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治工作方案。各班要对班内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明确整治工作目标任务、时间和工作任务,全校总动员,大家起行动,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对校园及周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整治。

3

3、广泛宣传,营造声势。学校将通过红领巾广播、专题板报、知识讲座、国旗下讲话、班队会课等形式,大力开展以“校园及周边安全”、“学生和儿童平安”、“综合治理确保平安”、“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调动全体教职工和全校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学校安全。

4、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学校按照“隐患治理年”的工作要求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就整治哪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校制宜,因校施策,务求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5、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工作,对照省市“平安和谐校园”的创建验收标准,做好自查自验工作,进一步充实完善各类档案,力争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第三篇:宝泉山镇村屯环境整治工作汇报

宝泉山镇春季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

村屯绿化美化工作汇报

根据县新农村办的要求,我镇利用一个多月狠抓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村屯绿化美化,采取多项措施重点抓好村内垃圾、粪便和边沟清理,在村内主干道两侧进行植树绿化,主街道安装路灯。对绿化带内的残雪进行翻整。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村内道路、边沟、路面全面清理整洁。出动卫生保洁人员180人次,对各村的村内道路及两侧的垃圾、粪便进行清理,同时整治边沟,将边沟清理顺畅。拆除村内危险房屋1座,到目前为全镇共清理垃圾35吨。

二、各村均设立固定垃圾箱。在全镇11个村、13个居民居住点设立垃圾箱共43个,基本做到日产日清。

三、规范柴草堆放区及栓牛场错。撤销柴草堆放点5处、栓牛点15处,设立统一的柴草堆放区12处,栓牛点12处,达到道路两侧和农户庭院外无堆放柴草和栓牛点。

四、修整围墙、新建板杖子。目前已修整围墙500米、新设立板杖子2000米。

五、进一步加强村内绿化亮化,达到“四个100%”。全镇植树3500株,翻整绿地3000m(将老局所村、新南岗村2

和大崴子村设为省级美化亮化达标村,种植云杉2100株、果树600株)。村内道路绿化率达到100%,村旁闲置土地和环村林绿化率达到100%,“村村通”公路两侧绿化率达到100%。村内主要街道都已安装路灯,覆盖面积达到100%。

六、规范环卫人员管理。每个村都要建立以环境整治管理制度为主的村规民约并上墙,要设置固定环卫人员并签订从业协议,环卫人员定期对村内垃圾进行清扫、清运。镇政府采取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到各村抽查环境卫生情况,将村内环境整治和村屯绿化美化作为今年农村目标责任制考评的重要依据。

宝泉山政府新农村办

2012年5月21日

第四篇:王家山镇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农业现代化战略的实施,使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合理流转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日,就我镇土地流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王家山镇位于平川区北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地带,东与靖远县东升乡接壤,西与水泉镇相连,南接宝积乡,北与靖远县北滩乡相邻,总面积为23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风多雨少,年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属典型干旱山区。境内有丰富的砂金、石灰石、陶土、煤炭等矿产资源,有年产260万吨的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和装机容量为45MW的捡财塘风力发电场。交通便利,国道109线横穿全境,刘白高速公路留有王家山镇进出口。现辖万庙、井尔川、大营水和于大川4个行政村,25个村民小组,公园、庙台两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常住人口4783户、14301人,其中农业1431户、5930人,城镇3352户、8371人;现有耕地面积19773亩,其中水浇地3350亩,人均0.47亩;沟坝川11136亩、砂地5287亩。林地面积2.86万亩,农作物以西瓜、玉米、小麦、洋芋为主。鸡存栏1.2万多只,猪存栏3500多头,羊存栏6000多只。2011年全镇人均纯收入为3764元。为改变这种状况,王家山镇政府积极引导广大农民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1实现规模化经营,初步取得了一定成绩。

二、土地流转的发展现状

(一)土地流转市场日趋活跃。截至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2000亩,占全镇耕地的10.1%,涉及大营水1个村,农村土地流转涉及农户244户。

(二)土地流转形式单一。一是是龙头企业转包。白银林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大营水村农户签订长期30年的2000亩土地流转合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总投资1124.98万元建设现代综合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枣品种改良基地2000亩,铺设节水管道405公里,放养土鸡10000只,养羊3000只,逐渐形成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新格局。二是散户之间相互转包,多为外出打工、经商人员将承包地转包给亲戚、邻里或外来无地人员耕种,土地承包权归自己,此类形式在我镇土地流转数量上居多。

(三)土地流转促进产业化经营。我镇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加快,使土地逐步向龙头企业、种养专业户聚集,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带动当地农作物的集约化、产业化发展。

三、取得的成效

土地流转后,承包户和农户都得到了较多的实惠,以白银林海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带动的土地流转模式为例,农户不改变土地经营承包权,不仅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还全额享受国家给予的各类退耕还林补贴,同时还能从事土地中解放出来,安心从事其他行业,增加收入,对经营大户来说,由于有

了大量土地可以耕种,就可以放开手脚实现大规模作业,不仅自己获得更多的收益,而且也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和留守雇用人员的增收。

四、土地流转的发展瓶颈

一是群众对土地流转意识薄弱。由于土地流转政策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新鲜事物,加之政策贯彻宣传渠道不够畅通,农户对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是部分农户存有恋土情绪,怕土地流转后自己丧失土地经营权,没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底线,有些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后,宁愿土地荒凉,也不愿转包出去。

二是流转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土地流转合同签订上,缺乏必要的指导、引导,农户与农户之间、经营户与农户之间往往就违约补偿以及今后如何归还土地使用权等容易产生矛盾和隐患。

三是土地流转形式多样但综合效应不明显。目前,全镇土地流转还主要靠龙头企业带动转包进行,而作为全镇实现农业产业化主要平台的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等平台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没能实现规模的更大化、效益的最大化。

四是融资困难,承包户开发资金匮乏。由于经营大户一般没有贷款担保单位,又不能将土地使用权作为贷款抵押,当每季农业生产前期需作较大投资时,不能及时从银行贷到急需资金,在资金周转上十分困难,加之银行系统对每个贷款户加收保险金,更加重了承包户的负担,这就影响承包户经营规模难以扩大,效益难以提高。

五、对策建议

一是要广泛宣传,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采取电视、广播、标语、条幅、下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土地流转政策措施、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提高土地流转意识,使更多的农户自觉的参与并支持土地流转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制。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动

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土地流转必须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实行登记制度,由村委会备案,镇农经站登记,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档案,妥善处理土地流转纠纷,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调节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由农业部门利用政府网站、手机短信等平台,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解决“我想转包、谁要”和“我要承包、谁有”的矛盾,使土地流转进入有序的市场化轨道。

三是努力实现土地流转形式的多样性。除转包形式外,可进

一步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采取支部+协会形式或企业+基地+农户,重点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特色农业,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业知名度。此外,还可引进镇外农业产业化优势企业到镇里投资兴业,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鼓励科技人员回镇创业,以技术推广,深入农村,发展科技农业。

四是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积极为承包户提供帮

助,搞好服务,全面落实国家、地方对经营大户相关优惠政策,保护经营大户的积极性和合法权益。

第五篇:平山县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平山县

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两所幼儿园就发展学前教育问题进行调研,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十一月二十一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意见。12月1日,举行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要把学前教育这项重要民生工程办实办好。县教育主管部门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学前教育的要求,对我县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了深入调研。

我县2007年顺利通过了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达标验收。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县的学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学前教育的发展程度与教育先进县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教育局相关人员深入基层调研,并结合“十二五”规划,把我县学前三年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规划做详细的调研,为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勾绘了蓝图。

一、学前三年教育现状 全县现有幼儿园328所,其中县直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326所,其中乡(镇)中心幼儿园11所;幼教毕业的公办教师102人,占教师总数的2.1%(其中只有2人在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学前适龄幼儿全县共有16322人,在园幼儿14755人,占应接受学前教育儿童总数的90.4%。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的幼儿园发展与广大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需求的矛盾日益突显,极大的制约了我县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目前存在问题

(一)没有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长效机制。各乡镇只注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建设、教学质量的评估,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忽视了学前教育的作为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县城公办幼儿园规模小,数量少,不能满足幼儿入公办幼儿园的需求。全县23个乡镇只有个别乡镇建立了中心幼儿园,且条件简陋,与《河北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县(市、区)标准(试行)》还有一定差距。

(二)师资队伍素质低、管理乱、待遇低、不稳定。一是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程度相对不高,甚至有小学毕业的在办园、在任教。农村幼儿教师大部分是临时招聘,教育理念陈旧,严重影响学前幼儿的智力开发。二是队伍结构不够优化,幼儿园一直没有经编制部门正式审批机构、核定人员编制,没有纳入教师序列由人事部门统一管理,使幼儿教师在编制、职称评审、评奖及其继续教育等方面都无法获得相应的权益。三是工资待遇低,每月在600元—1200元之间,导致队伍不稳定,幼儿教师一般结婚后就脱离了幼教队伍。三是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我县还没有建立起农村幼儿教师退休退养和养老保险制度,挫伤了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着队伍的稳定和保教质量的提高。

(四)民办幼儿园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我县民办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但一些办园者为经济利益所驱动,私自扩大招生数量,降低安全防范设备的配备成本,聘用非专业幼儿教师,造成了办园条件差,保教质量低,安全隐患多的状况。

(五)小学化教学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很多幼儿教师不知道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不知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不知道该如何教学前幼儿。不少幼儿教师主要日常教学基本以识字,算题为主,不注重幼儿情感、态度、能力、兴趣和习惯这些有益于幼儿终身发展的良好品质的培养。

(六)整体发展还不够均衡。在办园规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全县学前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城乡和地域差距,农村幼儿园学前教育普及率较低、办园条件差、师资短缺成为普遍性问题。

(七)民办幼儿园办园标准较低。作坊式园舍较多,看管式管理较为普遍,无证托幼机构大量存在。

三、发展规划

针对我县学前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局以“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建立以县直属幼儿园为龙头,普及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重点的学前教育格局,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科学谋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新建、改建、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提高幼儿保教质量,实现学前教育质与量的巨大变化。

(一)科学构建县域学前教育布局。按照《河北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县(市、区)标准(试行)》,全县“至少有一所达到省颁省级示范园或城市一类园标准的幼儿园”的要求,结合县城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公办幼儿园已不能满足幼儿入园需要的现实,县优教园需进行扩建,达到拥有15-20个班级,300-400人的规模;县幼儿园受周围环境的制约,再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可迁建到新安村一带;另外,还需在河村、高村附近新建一所幼儿园,以满足城北居民的需要。对于现存的民办园适当引导,逐步规范。

(二)大力兴建一大批标准较高的农村规范化幼儿园。“农村各乡镇至少有一所达到省颁农村示范园标准的乡镇中心园,作为开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指导家庭和社区早期教育的基地”是《河北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县(市、区)标准(试行)》中提出的要求。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闲臵的校舍,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改建、扩建、新建等多种形式,兴建一大批符合标准、设施完备的农村规范化幼儿园。其中要在乡镇所在地兴建一所符合省颁农村示范园标准的中心园,既起典型作用,又承担二级培训任务。对于边远山区的散居幼儿,可以实行小学附设幼儿园的农村办园体制,建立起联合活动站、家庭活动站、亲子活动站,定期开展活动,让所有的婴幼儿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三)将日托园建设作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突破口。近几年,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幼儿数量急剧减少,加之我县农村多在西部偏僻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农村幼儿教育很难形成规模。借鉴外地先进办学经验,日托式幼儿园是农村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的有效形式,因其方便家长接送、缓解农村家庭看护幼儿压力而为群众所广泛接受。农村新建、扩建幼儿园,首先要确立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思想,增加午餐、午休及农忙季节延时服务,提高幼儿的入园率。

(四)建设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一是依靠专业学校的培养,从农村幼教和农村幼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大学毕业生或中专毕业生、高中毕业生可以经过转岗培训,经考试合格后,进入幼师队伍。二是动员幼师毕业的教师“归队”。全县幼教毕业生仅有102人,但他们是发展我县幼教事业的主力军,把幼师毕业的小学教师调整到幼儿园任教,破解幼儿教师入编难问题。三是优化队伍结构提标准,多种形式帮促带。现有的幼儿园园长、教师大多没有受过系统的幼教培训,在办园思想、教育观念上还有待于提高,通过“教研引路、名园带动、培训指导、检查评比”等措施,采用“请进来、送出去”、“送教下乡”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素质。

(五)激励支持发展民办幼儿园。在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创办民办幼儿园。教育局本着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对民办教育机构进行分类指导和清理,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严格防范各种安全隐患,促进民办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员谈话谈心记录内容下一篇:党员教师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