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语文个性化教学

2022-09-11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而人的发展, 其本质是人的个性的发展, 因此,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就得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 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功效来看, 只有围绕个性化特点来探索, 才能取得好效果。而语文个性化教学, 具体地说就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 以课程内容为中介, 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策略, 以学生个性化的学和教师个性化的教相统一为主要教学过程的活动。因此, 在实施新课标的实践中, 倡导语文个性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 传统语文课程导致教学个性的丧失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有不少研究者从教育学角度给个性下过定义。在众多的定义中, 笔者比较认同“所谓个性应被看作是个体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 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表明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独特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 即教育活动中的个性是个体通过教育活动实现自我潜能的激发, 形成一种自主的、和谐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立人格。作为教育之核心的课程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我国现行课程却存在着无视学生差异的根本弊端:长期实施高度统一的指令性课程范式, 对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实行“全预制、全封闭和全垄断”。偏重统一性, 导致排斥个性。“丧失个性、但求共性”的指令性课程范式正是使语文课程陷入窘境的痼疾。其主要有以下3个表征: (1) 预设的非生成性设计。走进现时的语文课堂, 我们不难发现, 从开始的导语到结尾的作业布置, 从重点、难点的确认以及如何突破, 一切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在这里教师仅仅是课程内容的忠实诠释者, 缺乏对学生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当过分强调教案的预设作用、排斥课程状态中的非预期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时, 课堂上师生的活动必然受到极大的限制, 致使教学变得死板、机械和沉闷, 课程也不断地走向孤立、封闭和萎缩。 (2) 理性的非体悟性阐释。虽然屡经改革, 但“八股”式的理性解析在语文课堂上仍大有市场。在教师的条分缕析中, “知识”的碎片早已塞满了学生的头脑, 学生哪还有闲暇去阅读、感受和体悟, 又何谈质疑、创造和发挥呢?学生群体写作话语也同样呈现出惊人的趋同性。“大而空”的作文能不矫情、造情?虚情假意的文章岂有个性可言? (3) 闭琐的非开放性评价。由于对“舶来品”的“食洋不化”, 十几年来, 繁琐刁钻的标准化试题一直大行其道。在其“准确”和“科学”的磨练中, 无数少年的生机和灵气被斫杀!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被抽象成一组组僵化的数字, 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丰富性则泯灭于其中。

2 语文个性化教学具体措施

2.1 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语文教育是最具人格特征的教育。语文教师用自己最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感染、陶冶学生, 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要有效地开展语文个性化教学, 就必须把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1) 转变教育观念。语文教师要有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一名好的教师, 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教育是事业, 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 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奉献, 就是不能照顾个人的利害得失;求真, 就要敢于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创新, 就是敢于独立思考。对教师来说, 修养是教育的载体, 境界是教育的起点, 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2) 夯实专业功底。人们常说,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一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 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理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等, 有丰富的积累, 宽阔的视野, 良好的悟性。

(3) 保持一颗爱心。陶行知先生提倡“爱满天下”, 鲁迅先生强调“教育植根于爱”。有了教育的爱, 教师才能尊重每一个学生, 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暖阳下, 学生才会抬起头来走路, 微笑着面对教师, 课堂上才会出现畅所欲言、群情激昂的景象。

(4) 富有生活情趣。初中语文教师工作忙, 压力大, 非常辛苦。我们要善待自己, 有自己独特的爱好, 追寻生活的乐趣。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师, 其审美能力也会高人-筹, 在教学中就会不自觉地派上用场。

2.2 有效的启发

“学生不是待装的瓶, 而是待燃的火。”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 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行囊, 而主要的应该是获得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学会思考。”善于启发的老师, 往往很注意把学生从死抠书本的苦役中解脱出来, 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多种教学途径来启发思维, 这不仅是教师个性教学的主旋律, 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内容。

启发思维要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开始。我国古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者, 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证明, 疑问和矛盾是思维的“启发剂”,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开启学生思维迷宫的钥匙。在自由讨论、设问释疑的活动中, 开启了学生的思路, 拓宽了思维领域, 收到了“于无疑处寻疑, 于有疑处解疑, 化有疑为无疑”的效果。

2.3 丰富的情感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 凝聚着情感, 不触动学生的情感是达不到教学艺术境界的。教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创设种种情节, 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激发思考的活力, 这便是以情启智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最好方式。以情启智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情、语言、动作、板书、衣着等方面表现出来。因此教师要神态自然, 表情温和, 举止言谈从容端庄, 思维灵活, 教学环节紧凑。语言人类思维的物质外壳, 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准确性、灵活性、时空性等特点。语文教学中, 教师丰富的情感主要通过语言来感染学生, 它能启迪智慧、表达情感、传授只是、培养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言辞简练、逻辑严密、顺理成章;要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幽默富有趣味, 抓住教学要领, 事半功倍。

2.4 批判的继承

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要针对学生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提倡的“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就是讲作文的个性化。这次课程改革, 当然要体现时代和社会对语文的要求, 用心的语文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这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新一代中学生对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 改革绝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东, 而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兴利除弊。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强化了横向的借鉴, 弱化了纵向的继承。也就是说, 一次次学习外国的教学理论, 对我国的语言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出现了忽视我国汉语言文字特点、忽视我国教育实际等问题。正如郭永福先生所说:“不能今天否定昨天, 明天否定今天, 不停的翻烙饼, 那样会使我们的教育永远在废墟上重建, 永远是零起点。”

3 结语

语文个性化教学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努力修养才能形成, “功夫在诗外”。同理, 课堂只是教师个体长期积蓄后个性灵光的闪现, 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才能锤炼出自己的教学个性。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传统语文课程导致教学个性的丧失, 提出了分如何进行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具体措施,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语文,个性化教学,新课程,人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无粘结预应力板开洞技术应用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