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培养下政治教学论文

2022-04-15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思维能力培养下政治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辩证思维能力对政治学习更加重要,而历史思维在教学中的渗透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扩散思维、创造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

思维能力培养下政治教学论文 篇1:

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哲学思维的智慧灵光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课程。运用科学的哲学思维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寻找理论根据,引领我们科学地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增强我们坚定正确行为的自觉性,保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效的政治课堂,无不渗透着科学的哲学思维。

一、教学环节:遵循认识规律,探索实效教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通常有几个重要环节:创设情境,引导参与——激发探究,淡化说教——关注认知,注重体验——质疑解难,深层领悟——归纳小结,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从认识规律的角度讲,每一个环节都遵循了认识发展的规律,都有哲学理论的支撑。

创设情境,引导参与。创设情境是为了营造氛围,而营造氛围是为了引导学生思维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这有利于学生有感而发,便于引领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这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和要求。情境的创设,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维活动才是有具体指向性的,也才是有利于达成教学要求的。

激发探究,淡化说教。激发探究和淡化说教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体验探索过程,这遵循的是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外因,是不可或缺的,其职责就是不断巧妙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为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质疑解难,深层领悟。这体现出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个性特点。中学思想政治学科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升华认识。这是认识领域质的飞跃,是遵循思维变化规律的体现。

归纳小结,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这一环节既是对认识第一次飞跃的总结,又是认识第二次飞跃的开始,是在认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实践。精心设计实践性和探究性的作业对学生的认识能起到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长期以来,广大德育工作者遵循认识发展规律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也是在哲学思维指导下探索政治课堂教学的积极成果。万物皆有法,有法皆规律。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唯一途径就是按规律办事,只有遵循规律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二、教学内容:升华思想认识,树立理想信念

中学思想政治课既追求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学习,更要对学生进行品德、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和引导。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兼顾德才”“统筹品学”才能还原其本来面目,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再到思想信念的逐步确立;从教材层面,到生活层面,再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逐步提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联系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需要直面实际的正面教育,更需要含蓄婉约的无痕教育,它追求的是一种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意境。

外在的行动,源于内在的品质,把德育目标逐步内化为信念,才能不断外化行动。这是价值观导向作用的体现和要求,也是广大德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从学生熟知的具体生活实际中提炼出德育因素,更要学会用德育的情感和态度指导学生从事具体活动。只有在价值观念支配下的活动,才能激发人们崇高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增强行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境界,它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折射出人文和理性的光芒。

这种源于生活,回归实际的螺旋式的发展,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向和要求,也符合认识发展以及处理共性和个性关系的科学方法论要求,它是把科学的哲理具体化、学科化,从而提升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档次和品位,让思想政治课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三、教学方法:启发理性思维,拓展教学思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方法论作为根本性的方法,它与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具体教学方法作为实施教学行为的手段,必须要遵循和体现方法论的原则要求。为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哲学思维拓宽教学思路,发挥理论为实践引路的作用。

个性的教学方法必须遵循共性要求;而原则也离不开实际,否则会干瘪空泛,缺乏生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学一方面要用原则指导探索,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创新性的探索来丰富原则,实现原则和实际相得益彰。

例如,在教学“规律和定律的关系”这一难点时,笔者运用哲学思维来指导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回答“客观和主观”的关系,意在让学生从方法论意义上把握二者的一般关系。其次,把具体问题“规律和定律的关系”定位在共性问题“客观和主观的关系”上,遵循“客观和主观”的一般性关系,为学生解析具体的“规律和定律的关系”,从而实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客观决定主观,所以,规律是定律的来源;主观对客观具有能动性,所以,定律是人脑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定律的实质是正确的意识。这是一个思路清晰的演绎推理的过程,便于学生搞清楚问题;同时用共性原则指导具体探索,也起到了启发思维、拓展思路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四、教学类型:把握共性原则,寻求鲜明个性

因具体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不同,课堂教学可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的课型,具有不同特点。但无论哪种课型都具有课堂教学的共性,都必须遵循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新授课教学,关注“精点”

新授课,顾名思义,是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为主的课堂教学。既然教授新的知识,就必须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感性到理性,由生活到理论,由实践到认识的变化发展规律。新授课注重对知识点,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因为它们是理性思维的起点,是为高层次的判断和推理打基础的。这就要求教师自觉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创造性地创设情境、质疑解难,不断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深层领悟。课堂教学既是教师进行“思维助产”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经历量变到质变,最终实现飞跃的过程。

中学思想政治新授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把握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要关注和探析知识背后的价值观,有效实现德育课堂和智育课堂的统一。这是一个扎实教学注重根本的过程,也是一个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抓住了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矛盾,我们将多一些沉稳,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胜算,少一些失误。这种哲学思维,对于遏制目前的急功近利的教学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指导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复习课教学,把握“线索”

复习是一个对知识的回顾和提高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再现,更是一个宏观整合和提高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如果说新授课关注的是点,那么复习课教学就是在寻求一条线,复习的过程就是串“点”连“线”,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和理论化以实现认识飞跃的过程。所以,教师对待复习课一定要微观和宏观兼顾,分析和综合相结合。

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专题的复习为例,笔者把生活与消费部分的三块内容有机串联在一起,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整体认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消费离不开商品→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又产生货币→货币的职能及货币的发展→(第二课《多变的价格》)货币购买商品,需要关注价格→价格变化又会影响生产和生活→这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发现规律是为了利用规律→利用规律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人们的消费行为有不同类型→不同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所以必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习题课教学,培养“能力”

专题训练是为了夯实双基,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习题课一般是采用共性和个性两条线相结合的办法,即一方面是分门别类进行归类,寻找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另一方面是在共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这是一个创新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如果说新授课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过程,那么,习题课就是一个由理论回到实践,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再实践,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对思想政治这门社会科学而言,“社会是大习题,习题是小社会”,习题是对社会现象理性的浓缩和理论的提升,在理论和社会实际之间架起了桥梁。所以,进行必要的科学的习题训练,不仅仅是培养应试能力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运用哲学思维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拓宽思路,开阔眼界。

五、教学目标:统筹主次矛盾,实现德育追求

在三维目标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目标,更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统筹这两点,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是思想政治学科个性特色的具体体现,也是由德育课的特点所决定的。德育重视精神的力量、品格的魅力、信念的感召和思想的指引,其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价值观的形成,对社会而言它是主旋律,能影响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对个人而言它是灵魂,灵魂统帅人的一切。

例如,新中国60周年国庆盛典就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它展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知识时,可充分挖掘这一素材的教学价值。一方面,在知识和技能层面,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结合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领和提升,达到思想教育目标。新中国60周年国庆盛典震撼人心,中华各族儿女的爱国热情被空前激发起来,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它客观上起到了凝聚人心、加强团结、升华情感、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确立信念的作用。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时事教育,而且加深了他们对学科理论的理解;不仅使学生在能力方面得到必要的提高,而且完成了一次思想认识的升华。

思想政治课教学十分注重在知识能力基础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增强统筹教学主次矛盾的能力,才会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多维目标相得益彰,做到既兼顾全面又突出重点,使课堂教学富有学科特色和个性魅力。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既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过程,也是不断改造学生主观认识的过程,只有充分遵循思维变化发展的规律,才能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科学发展并把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运用哲学思维指导课堂教学,是一种合乎规律的探索,是一种高屋建瓴的从容,是一种充满希望的期待。政治教师只有不断强化哲学思维意识,才能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加充满智慧的灵光。

(作者单位:阜阳市教研室 安徽阜阳 236000)

责任编辑:毛伟娜

作者:吴奇

思维能力培养下政治教学论文 篇2:

历史思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辩证思维能力对政治学习更加重要,而历史思维在教学中的渗透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扩散思维、创造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因此应积极将历史思维渗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历史思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历史思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历史思维 高中政治 教学 渗透

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研究思维规律基础上传播科学思维原理及方法。高中政治的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这适应了高中政治教育目标、适应了学生发展,而历史思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则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如辩证思维、扩散思维能力等。

1历史思维的含义

历史思维主要是指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各种具体的能力培养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具体思维能力。首先是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它是历史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政治教师应将历史与政治结合起来,从社会制度更替发展、历史革命的暴力性及和平性等历史事件分析,指导学生用辩证思维看待这些事件,解开历史谜题;其次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思维常常表现为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方式,对既定感觉体验重新组合,并分析得出新的思维成果;第三是扩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以一个事件为圆心,然后扩散开自己的思维并延伸出去,这能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最后是逆向思维能力及历史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历史思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满足人才发展需要

历史思维中的辩证思维具体表现为从客观角度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辩证分析,提升人们的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人才要求也随之提高,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重视其实践操作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因此历史思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作用重大,有利于满足人才发展需要。

2.2有利于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国家及社会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教师也在注重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思维能力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思维形成及发展,高中政治教师则应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历史思维,协调好知识与思维教育的关系,促进全面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3较好地适应了高中政治教学内容需要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政治学科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及辩证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体现出例思政课内涵与吸引力。高中学生思想观念已经逐渐形成,但是还没有完全成熟,高中政治教师此时应培养其辩证思维能力,这事关学生以后的思维习惯。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才可提高其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将政治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

3历史思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3.1采取課堂辩论教学方法

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辩论会,辩论是一种思想交流、碰撞活动,学生在辩论会上能积极锻炼自己思想,并且在辩论过程中增长知识、升化见解,有效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高中政治教师在讲解“人民币升值”内容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正方辩题设置为人民币升值的好处,反方辩题设置为人民币升值的弊端。辩论正式开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到图书馆预习、搜集资料,让学生上网搜索相关知识,最后总结整理成点。学生在搜集整理材料过程中,能提升自身的归纳分析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等等。这样教学学习方式下,学生也能加深对人民币升值知识点的印象,比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学习效果要好很多。教师在组织辩论会的过程中,也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教师对学生的精彩辩论演讲要予以掌声表扬,这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自信心及成就感。最后教师就可以得出辩论结果,学生也认识到了人民币升值的利弊,然后再将该结论升华到哲学高度,总结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此应坚持一分为二及全面观点。

3.2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主要分为两种模式:简单学习与系统学习,前者是学习单一知识点的基本过程,遵照“理解、记忆及训练”的过程,后者是遵照归纳、总结及整理过程,在此过程中应联系起来较多知识点,逐渐在大脑中构建一个完整体系图。例如高中政治教师在讲解“多变的价格”时,教师在讲完课后应指导学生构建该课的知识框架及网络图,选一些学生代表将其网络图展示在黑板上,让其他学生对其点评,分析其长处与不足。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各个知识点不是孤立的,学会使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识到全面掌握知识重要性及必要性,逐渐树立全局观念及整体意识。

3.3用故事引导学生学习

故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的简单枯燥说教常常会让学生产生厌烦逆反心理,而一些寓言故事则能给学生指明方向、解答疑惑。例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高一学生时,一些高一学生抓不住重点,出现茫然不知所措现象,对此教师可以讲一些寓言故事如《赌饼输家》。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对夫妇,家里有3个饼,夫妻俩把这三个饼一起分着吃,两人各一个,最后剩了一个。俩人约定说:“从现在起,谁先说话,就不能吃这个饼了。”到了晚上,一个盗贼进入他们家偷东西,夫妻俩因为之前的约定,谁也不愿意先开口说话,看着自己的财务丢光了,妻子最后还是忍不住高喊有贼并且非常恼怒地对丈夫说:“你怎么这么傻啊,为了一个饼,看着盗贼也不喊。”丈夫此时却高兴地跳了起来并高兴拍手说:“啊,蠢货。你先开口说话了,这个饼归我了。”学生们听完这个故事之后都笑了。教师可以就此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会犯这种错误吗?故事中的夫妇并没有认识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其实一个饼是次要矛盾,与盗贼的矛盾则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不会影响次要矛盾的解决,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渗透了辩证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4用漫画形式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将漫画渗透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例如高中一些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还不是很成熟,对人与事物的评价有失公平客观,对此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展示一些漫画,漫画内容可以是树上有几只虫子,一个人决定砍这棵树。学生们看到这幅漫画后,会对此发表各种不同见解意见,认为不能因小失大,教师此时应趁机引导: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也不能因为一点小矛盾就打架,看人看事也不能太绝对,教师展示漫画、讲理的过程中就是在渗透辩证的否定观点,避免学生形成形而上学否定观。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后,能看到学生的进步,其在组织政治主观题答案时会更有条理、次序,也能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政治学习兴趣更加浓厚等等。

4高中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4.1创造良好轻松的课堂气氛

高中政治教师应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高中生具有了较丰富的知识积累,也形成了自己理论观点,敢于在课堂上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提出疑问,教师应以平等心态对待学生的质疑,向学生讲解、分析其疑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自主讨论,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必要时教师应给予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使其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还应及时补充教学内容。

4.2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

问题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作用较大,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能较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思维形成及发展。对此高中政治教师应结合课堂学习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应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还应与生活实际相接近,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思考,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讲解“看问题要分清主次”时,可以设置这些问题:运用辩证法理论分析怎样才能说明我国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生在问题引导下会进行积极思考,从矛盾主次方面及主次要矛盾等进行分析考虑,最后得出结论,这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结语

高中生思维形成发展处于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政治教师应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将历史思维渗透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逆向思维能力等。对此高中政治教师应明确历史思维的含义,其包含了五种具体思维能力,也能促进这五种思维能力的發展,认识到历史思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历史思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及高中生辩证思维能力措施,采取课堂辩论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用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创造良好轻松的课堂气氛及用漫画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等等。

作者:戴松

思维能力培养下政治教学论文 篇3:

高中政治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是适应课改的一种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因此,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政治 思维 能力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是适应课改的一种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因此,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政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政治思维能力的现实意义

1、从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来看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客观要求。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步伐,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未来的国际竞争,是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目前的中学生正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他们要完成好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具有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达到。因此,面向新世纪,教会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2、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来看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要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固然离不开知识教学,但更应高度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3、从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

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培养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到十八岁就基本成熟。而在这之前,有两次思维发展的高潮。一次是在12——14岁,正值小学向初中过渡阶段;一次是16——18岁,正值高中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培养形成的思维习惯,会与人终生相随。这说明高中学生确实处于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转折点上,进入思维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创造一系列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条件促进甚至加快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遵循的原则

(1)思维训练与日常生活、与对重大时事的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

这样做,不但加强了思维训练,而且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现实的意识和习惯,对学生将来走向广阔的社会打下了牢固的思维基础。政治课教学中,各种最新的现实材料,是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催化剂,古板、陈旧、过时的材料常使学生产生老师的教学是老生常谈之感。政治课教学始终应该有时代气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现代意识的人,教师自己首先要有现代意识、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师要能精心筛选和组织新材料。政治课教学中要坚持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模式,冲破课堂在时空上的限制,捕捉时代最新信息,把握社会主流意识。

(2)自觉实践的原则

科学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思维训练只有有意识地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才会有功效。实践过程中做到结合各种类型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讲评,介绍思维训练的程序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参考素材。通过自己选题、自己分析、自己训练、自己评估等自觉性的思维训练,使中学政治教学活动从“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从而改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掌握思维方法,最终提高学生们的思维活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循序渐进的原则

所谓循序渐进的原则,指的是遵循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入地进行思维训练。思维发展的顺序既不能颠倒,也不能跳跃。不过,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任其自然。在遵循思维发展顺序的前提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使思维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使思维发展的水平迅速得到提高。

(4)全面发展的原则

所谓全面发展,指的是全面进行思维训练,全面提高思维活动的水平,使学生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思维方法等方面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从而达到全面发展智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思维检测要体现在重要的考试中。

試题应要有较高的思维价值,要能体现思维的基本规律。学生通过做题,既能检查出知识水平,又能检查出思维能力。

三、培养高中生政治的思维能力的策略

1、创设矛盾冲突情境,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平铺直叙的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不能点燃思维的火花。所谓启发学生思维,也就是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思维过程中的矛盾。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关注设凝置难,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以疑引思,以思解疑。常见的创设矛盾冲突情境的方法有:比较异同;提问法;反问法;故错法;案例法,即先交给学生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去探究原因和解决矛盾的方法,等等。

2、指导自学方法,强化思维动机

自学思维能力是今后解决新问题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能力。自学思维能力的指导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阅读指导。包括:指导精读教材能力,使学生正确把握知识和原理并学会应用;指导阅读课外读物,善于搜集所需要的信息;指导阅读文献和工具书以及搜集资料的能力。二是在实验、实践方法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直觉力和想象力,养成研究思考的习惯。自学方法指导分三个层次加以训练:第一步,由教师分析精读教材的步骤与方法,指导查阅资料;第二步,列出问题式自学提纲,指导学生根据提纲自学归纳;第三步,由学生经过精读教材和查阅必要的图册文献,独立思考,列出自学纲要或画出知识框架图。让学生自觉学习,必须首先调动其积极性,强化思维动机。

3、加强辨析训练,感受思维严密。

我们采用的辨析题有三种类型:肯定否定式、否定肯定式、不确定式。这种类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解答辨析题时,我们既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更重视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研读辨题,搞清题目旨意,特别注意审清辨析点的主次,防止抓住一点不及其它;其次搞清辨题的观点既非绝对正确,又非绝对错误,而是正确与错误并存,提高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最后要求组织的答案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作者:王清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色彩教学体系下艺术设计论文下一篇:初中数学多媒体技术应用论文